- 相關推薦
淺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實踐中的運用論文
淺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實踐中的運用趙肅君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qū)西芹中心幼兒園(353001)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信息技術逐步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滲透到幼兒教育領域,信息技術對幼兒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中對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實踐應用和應注意的問題進行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多媒體信息技術;幼兒教育;實踐應用;應注意的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科技應用的普及,現(xiàn)代化的深入進行,信息技術逐步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幼兒園教育中也漸漸地由傳統(tǒng)的說教模式逐漸被這種新型的信息技術所代替,信息化正不斷的走進社會,走進生活,走進校園。幼兒是社會未來的主人,信息化多媒體教學走進幼兒園,正是“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發(fā)展要求。早在1984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技術教育要從娃娃教起”,作為一名現(xiàn)代化的幼兒教師在教學中您使用了信息技術了嗎?
1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實踐中的運用
我園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多年,在教育教學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F(xiàn)在讓我向大家談談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
在幼兒教學活動中,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使教學信息形象化、生動化、綜合化、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因人施教,激活幼兒的創(chuàng)造思維,使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獲得全面的發(fā)展,較易地達到教學活動最優(yōu)化的目的。
1.1優(yōu)化教學情境,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迸d趣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動力。多媒體技術能使教學信息形式多樣化、綜合運用形、聲、色、光的效果,創(chuàng)設趣味盎然的情境,設計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再現(xiàn)生活景物,把靜態(tài)知識動態(tài)化,抽象知識形象化,營造輕松自然的學習氛圍,使幼兒在不產生疲勞、自覺的狀態(tài)下,集中注意力,輕松、愉快、自然、主動的學習。
在大班語言文學活動“ 蒲公英”中,我一改往日看圖片聽教師朗誦的傳統(tǒng)教法,而是為幼兒選擇了一段關于蒲公英的短片進行播放,并在播放的過程中配樂朗誦。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蒲公英靜靜地綻放,微風拂過,白色的絨毛隨風輕輕的飛起,比柳絮還要輕,就好像雪花一樣漫天飛舞……,在這種詩情畫意的教學情境中,幼兒注意力集中,興趣濃厚,積極地交流自己的感受。
1.2優(yōu)化教學內容,巧妙解決教學難點。
幼兒的思維具有形象性,對于抽象的現(xiàn)象、知識或抽象的概念往往不易理解,借助多媒體可以將教學內容形象、生動、鮮明地表現(xiàn)出來,利用圖、文、聲、像等從多層次、多角度地呈現(xiàn)內容,把認識的對象由抽象變?yōu)榫唧w,把原來較為生疏、難以理解的教學知識變?yōu)樯鷦有蜗缶唧w可觀的事物,使教學內容變得可視、可聽,從而使幼兒得到較多的感性知識,在探索中了解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變化。
例如:在大班科學“地球的好朋友——太陽和月亮”活動中,其難點是讓幼兒理解太陽、地球、月球之間的關系。(教育論文 www.gymyzhishaji.com)在教學中我充分的運用課件,以擬人的動畫形象模擬太陽、地球、月球之間的關系,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形象的呈現(xiàn)在屏幕上,公轉、自轉的概念形象化,清楚地表現(xiàn)出三者的運轉關系,使幼兒輕松容易地獲得了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知識經驗,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1.3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借助多媒體教學,可以縮短教學時間,教師依據(jù)教學的需要,可以對畫面、聲音進行主動調控,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遠為近,化虛為實,從而使看不清、看不到的東西變得觸手可及,大大增強了教育的表現(xiàn)力,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宮的協(xié)調作用,使幼兒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 中班美術活動“美麗的小樹葉”中,重點是教會幼兒制作沙畫的技能,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的示范只能面向部分幼兒,遮住的幼兒不能同時學習到該技法,教師經常需要分組示范,這樣不但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而且教學效率不高。運用多媒體技術后,教師通過使用實物投影器進行示范講解,不但解決了教師示范遮擋幼兒視線的問題,而且解決了示范圖像小,不清楚的問題,幼兒不但看得清楚,聽得明白,而且縮短示范講解時間,使幼兒有了更多實際操作的機會。
1.4因人施教。
幼兒由于遺傳、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能力會參差不齊。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不可能在同一活動中因人而異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這樣便會阻礙教學最優(yōu)化,不能使每個幼兒都達到“最近發(fā)展區(qū)”,而多媒體的應用可以使教師控制教學信息的流向、流量和進程,適應不同的教學對象和教學環(huán)境,靈活方便。
例如:在大班數(shù)學活動“5以內的加減”中,教師在講授新知時隨機調控,根據(jù)幼兒的學習掌握程度適時開展鞏固練習,如果幼兒學習較快就可以多舉一反三完成練習題,如果幼兒學習較慢就可以多舉例講解示范,幫助幼兒理解內容、掌握方法,這樣,教師就能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因人施教,達到教學最優(yōu)化。
1.5創(chuàng)造氛圍,實施藝術美感教育與情感教育。
利用多媒體能為幼兒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幼兒對大自然、文學作品、藝術作品的欣賞水平,感受自然美、藝術美,并從中受到情感教育。
如大班美術欣賞活動“天安門”中,教師通過播放天安門升旗儀式、節(jié)日慶祝場景的課件,使幼兒如身臨其境地感受天安門的雄偉、壯麗。當觀看到升旗儀式時,有些幼兒情不自禁地哼唱起國歌,有些幼兒還離開座位站起來行注目禮……在活動中,幼兒不僅通過視覺、聽覺感受到天安門的雄壯,而且從情感中體驗到中國人的偉大和自豪,增強了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2多媒體技術在幼兒教學中應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在幼兒教學中開展多媒體教學,不僅能使教學過程充滿童心、童趣,更能充分活躍幼兒的思維,激發(fā)幼兒的學習欲望,顯示出獨特的魅力,但是多媒體的不適使用也會影響教學活動的質量。因此,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2.1多媒體手段不能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而要與傳統(tǒng)的手段有機結合。教師應該在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的基礎上選擇最合適的教學媒體,從而優(yōu)化教學活動,使幼兒在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切不可牽強附會,搞形式上的多樣化而濫用多媒體。例如在詩歌“小熊過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課件以童話的形式呈現(xiàn)詩歌的內容,但是不能取代傳統(tǒng)的分句教學,否則容易影響教學效果,不利于幼兒的詩歌學習。
2.2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時,要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堅決克服重教輕學,以教代學的傾向,始終要突出幼兒的主體性,著重于激發(fā)、促進指導幼兒的學習。同時,也要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人機交互不能取代教師與幼兒間的交互作用,教師要把自己的教學策略融于課件的合理運用中,體現(xiàn)幼兒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例如在大班數(shù)學活動“8 以內的加減”中,教師把 8 的分合以動畫的形式呈現(xiàn)給幼兒,花園里有5只蝴蝶,又飛來了3只,最后出現(xiàn) “?” 的畫面,當幼兒看到這些場景時其實心中已經明白是什么,應該怎樣做了。
2.3運用多媒體技術要根據(jù)教學目的和內容,該用時慎重選擇應用,力求簡潔明了,重點突出,不必要的媒體形式最好不要出現(xiàn),以免干擾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占用教師必要的講解、幼兒的思維活動時間。例如在大班美術繪畫活動“熊貓”中,重點是讓幼兒描繪出熊貓的各種形態(tài),教師只需要利用多媒體邊播放輕松的音樂邊呈現(xiàn)熊貓的一些生活片斷就行了,而不必要在此過程中過多地利用聲音媒體講述熊貓的生活習性,這樣做容易干擾教學重點,分散幼兒的注意力。
2.4并不是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必須輔之以多媒體技術,在發(fā)展感官的活動、手工操作活動及社會實踐性活動中即是如此。教師應該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優(yōu)選適當?shù)慕虒W策略,不要盲目追求教學手段的新穎性。如在中班社會性活動“不要和陌生人走”中,教師只用為幼兒設置游戲場景,不必要輔之以多媒體技術,讓幼兒在實際的角色扮演中學習自我保護知識。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將成為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優(yōu)化教育手段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能把各種教育因素與教師的教、幼兒的學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最優(yōu)組合,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我們只有充分掌握多媒體技術這一現(xiàn)代教育手段,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幼兒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不斷探索現(xiàn)代教育技術自身的規(guī)律,才能使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淺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實踐中的運用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運用08-08
[信息技術論文]淺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電腦需注意的問題08-17
淺談多媒體CAI課件在信息技術課中的運用08-17
淺談數(shù)學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08-07
淺談美術教學中的多媒體運用08-18
淺談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07-26
淺談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論文08-16
多媒體教學在幼兒教育活動中的運用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