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 |
圖形與變換—銳角和鈍角 |
課型 |
新授 |
第 周 |
第 課時 |
知識、能力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銳角、鈍角。
2、通過做一做,讓學生感受一下這三種角的不同點。
3、學生能夠從現實生活中舉例。 |
思想教育要點:認真觀察,熱愛觀察,善于發(fā)現生活中數學的習慣。 |
教學重點: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銳角、鈍角。 |
教學難點:能夠從現實生活中發(fā)現這些角。 |
教法選擇:觀察感知法、動手操作法 |
教、學具準備:幻燈片、三角板 |
教學過程設計:
(一)學前準備
1、辨認三角板上的三個角中,哪個是直角?
2、幻燈出示主題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哪里有角?哪些角是直角?(例如、風車上相鄰的兩片扇葉成直角,秋千架上有直角,觀覽車上也有角,滑梯上有鈍角)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銳角和鈍角
出示“上海楊浦大橋的情景圖 ”
老師:同學們,你們能找出這幅圖中,哪里有角嗎? |
找到角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看看你們誰找到的角多。
(2)通過三角板,觀察三種角的大小。
老師:我也找出了三個角,你們看幻燈。
老師:我們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第一個角比較,正好重合,說明第一個角是直角。(板書:直角)
我們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第二個角比較,它比直角小了,說明這個角是銳角。(板書:銳角)
提問:什么角是銳角? (引導學生:比直角小的角 板書)
我們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第三個角比較,它比直角大了,說明這個角是鈍角。(板書:鈍角)
提問:什么角是鈍角? (引導學生:比直角大的角 板書)
(3)比較:直角、銳角、鈍角有什么不同?
從圖上觀察,直角就是和三角板上的直角是重合的,比直角小的角是銳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鈍角。
(4)觀察圖,說說哪里有直角、銳角、鈍角?
(5)看看教室里,生活中哪里有直角、銳角、鈍角?
2、做一做
(1)、請同學們用自己準備的材料制作出直角銳角、鈍角。
(2)小組交流
(3)找學生匯報。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二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2、練習二第3題
讓學生利用不同的工具畫角。既可以用三角板上現成的角來畫,也可以用直尺來畫。畫完角后,可以讓學生先觀察判斷是什么角,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比較判斷。學生還可以想出更多的方法來畫角,如利用教科書上互相垂直的兩邊來畫直角。
第4題,讓學生通過活動,初步體驗幾種常見角之間的關系。通過讓學生用三角板拼擺,看到三角板上不同的角(45度角、30度角、60度角和直角)之間的關系,為以后學習角的度量打下基礎。教材上提供了幾種拼擺的模型,如第一個圖,兩個三角板上較小的銳角拼在一起還是銳角,兩個較大的銳角拼在一起是鈍角;第二個圖,三個較小的銳角拼在一起正好是一個直角;第三個圖,兩個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是一個正方形;第四個圖,兩個相同的三角形(與第一個圖中的兩個三角形相同,但拼法不同)拼在一起是一個長方形。在實際教學中,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地拼擺,拼完以后再說一說各種角的關系。
(四)思維訓練
“生活中的數學”請同學們結合圖或生活中的實際,說出哪些是直角、銳角、鈍角?
(五)小結
你會辨認直角、銳角、鈍角了嗎?把你的方法告訴你的好朋友吧。 |
板書設計: |
作業(yè)完成情況及存在問題: |
課后回顧及反饋: |
教案檢查、批閱記錄:
閱者簽字: 年 月 日 |
課題 |
平移和旋轉 |
課型 |
新授 |
第 周 |
第 課時 |
知識、能力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并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
思想教育要點:養(yǎng)成科學、熱愛數學的思想 |
教學重點: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
教學難點: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
教法選擇:觀察發(fā)現法、動手實踐法 |
教、學具準備:投影儀、學具 |
教學過程設計: (第 2 課 時)
一、 引入:
小朋友們,上個周末我和聰聰、明明一起去了一個地方。想跟我一起去看看嗎?
出現游樂場情景:(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
游樂園里各種游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不同)你能根據他們不同的運動變化分分類嗎?(學生說分類方法)在游樂園里,像(點擊出現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定格畫面)滑滑梯、小朋友推車、小火車的直行、速滑這些物體都是沿著直線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板書:平移)。而(點擊出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現定格畫面)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這些物體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移動這樣的現象,我們把他叫做旋轉(板書:旋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平移和旋轉”。(齊讀課題)
二、 新課: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平移就是物體沿直線移動。明明想問問你們:(課件出現明明及聲音!霸谏钪心阋娺^哪些平移現象?”)先說給你同組的小朋友聽聽!再請學生回答。
說得真棒,瞧,我們學校的觀光電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著(一條直線移動)就是(平移)!爸灰俏矬w或圖形沿著直線移動,就是平移。”
你們想親身體驗一下平移嗎?(想)全體起立,我們一起來,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堊。我們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上的物體做做平移運動嗎?(生說怎么做的)
如果要把平移的現象表現在紙上,我們又該怎么做呢?聽!聰聰在邀請我們呢!(聰聰:“小朋友,快來移移看!”) |
2、移移看
(1)圖上有一所小房子,現在我們要把它向上平移5格,你知道該怎么移嗎?(生說)好,讓我們一起來移移看。ㄕn件中小房子整體移動。)再問,小房子是向哪個方向移動的?(向上平移)移動了多遠?(5格)(2格)
你是怎么知道的?圖形的每一條邊都向上平移了5格。
(2)現在小房子要向右平移7格,小房子又該怎么平移呢?(自己說說看)
(生:小房子向右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條邊都要向下平移7格。)
說得真棒,瞧。ㄕn件出示移動)小房子向右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條邊都要向下平移7格。小房子向()平移了()格。
平移時,我們先確定物體平移的方向,再通過某一條邊確定平移的距離。
(3)小房子又平移了兩次(課件出示定格畫面),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嗎?翻開書41頁,填在書上。
兩生匯報,問怎么想的。(展示臺)
我們再來看看,(課件出示)小房子……一樣的舉手!
(第 3 課 時)
3、生活中的旋轉
你們真是聰明的孩子,不僅認識了平移的現象還學會了平移的方法。剛才我們還見到了另一種現象,是什么呀?(旋轉)
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明明還想問問你們:“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先說給同桌聽聽,然后匯報。)
像鐘面的指針,指南針它們都繞著一個點移動,這些都是旋轉現象。小朋友們的思維真開闊,下面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旋轉的現象吧!起立,一起來左轉2圈,右轉2圈。旋轉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圍的物體體驗一下旋轉嗎?(師在書中看主題圖說。)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輕松輕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吧!
(幻燈欣賞)
三、練習活動
1、 做一做,平移畫一排小鴨子。
2、活動—42頁做一做
今天我們學習了──平移和旋轉,下面就用我們的學具來拉一拉,轉一轉,去感受平移和旋轉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吧!(學生活動,然后請上臺展示。)
四、 小結:
你能用你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平移,什么又是旋轉嗎? |
板書設計: |
作業(yè)完成情況及存在問題: |
課后回顧及反饋: |
教案檢查、批閱記錄:
閱者簽字: 年 月 日 |
課題 |
平移和旋轉(練習十) |
課型 |
練習 |
第 周 |
第 課時 |
知識、能力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和區(qū)分平移和旋轉現象。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變換的數學思想。
3、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平移和旋轉現象并舉例。 |
思想教育要點:善于觀察和發(fā)現,勇于探索的精神。 |
教學重點: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平移和旋轉現象并舉例 |
教學難點: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變換的數學思想。 |
教法選擇:觀察實踐法、練習法 |
教、學具準備:水彩筆、學具、剪刀、正方形紙 |
教學過程設計:
(一)準備練習
1、 提問:
什么是平移?
什么是旋轉?
2、 舉例
你發(fā)現生活中哪些是平移?
哪些是旋轉?
小組成員間討論后集體交流
3、活動
A、在方格本中把圖形---直角三角形平移5個格
B、制作回旋轉的小風車
(二)基本練習
第1題,是利用方格紙鞏固對平移的認識。選擇涂哪個小船的關鍵是讓學生真正理解向右平移4格的含義,避免學生誤解為兩個小船之間的空格為4格。
第2題,是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畫的時候,可以啟發(fā)學生先把每個點平移后的位置找到,再連起來,就是平移后的
圖形。
第3題,是通過具體現象,使學生體會平移和旋轉的區(qū)別。教學時,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在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判斷的
理由時,只要意思正確,教師就應給予肯定。
第4題,滲透了兩次平移的思想。如左上角的小魚可以通過先往右平移,再往下平移的方式,到達紅色小魚的位置。學生涂完后,可以讓學生觀察這些小魚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啟發(fā)學生說出這些小魚頭
尾方向相同的結論。
第6題,讓學生利用學具,通過拼一拼,拉一拉,轉一轉,在游
戲過程中體會平移和旋轉。
第7、8題還可以使學生初步體會組合的思想。活動時,可以讓學生思考一共有多少種搭配的方案。教學時,重點是讓學生親自動手
操作一下,通過一些不合理的組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
(三)思維訓練
請同學們舉實例,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平移和旋轉?
(四)小結
數學知識----平移和旋轉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只要做個有心人就會發(fā)現。(思想教育)
|
板書設計: |
作業(yè)完成情況及存在問題: |
課后回顧及反饋: |
教案檢查、批閱記錄:
閱者簽字: 年 月 日 |
課題 |
剪一剪 |
課型 |
新授 |
第 周 |
第 課時 |
知識、能力教學目標:
1、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2、主要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剪一剪,剪出有規(guī)律的圖形,結合圖形加深對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的認識,并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3、通過觀察剪紙過程中圖形的形成進行簡單的推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性,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
思想教育要點:養(yǎng)成勤于動手嘗試、動腦創(chuàng)造的習慣。 |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剪紙過程中圖形的形成進行簡單的推理。 |
教學難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
教法選擇:實踐活動法、合作交流法 |
教、學具準備:剪刀、彩紙 |
教學過程設計:
(一)準備活動
1、 讓學生準備好剪刀,硬紙(包括長方形、正方形的紙各2張以上,紙的大小要合適)。教師也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可以事先剪
好幾張圖形(比如一個小紙人的圖形和教材上的圖形),以便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和進行示范。
2、按3~4人一組分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3、活動前,教師可以先出示已經做好的教材上的圖形讓學生觀察,并提出一些問題:
“每個圖形上的小人都是一模一樣的,你們想知道老師是怎么
剪出來的嗎?”
“為什么有的小人是并排排列的,有的是圍成一圈的呢?”
“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剪出這樣的圖形呢?”
(二)活動過程
1、 剪一個小紙人的活動。
教師出示一個小紙人的圖形,沿中線對折,讓小人重合為半個小人。讓學生思考并在小組中討論:“要剪一個小紙人,怎樣剪的又快又好看?”這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一下上學期剪對稱圖形的過程,結合已學方法讓學生動手剪一個小紙人;顒訒r,教師到小組中巡視,如果學生是在紙上直接畫好一個小人后再剪開,教師可以對他加以指導,要求他按照剪對稱圖形的方法去剪。剪完后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只畫半個小人,就能剪出一個完整的小紙人了呢?”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2、剪并排排列小紙人的活動。
剪好一個小紙人圖形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我們剛才只畫出半個小人,由對稱可以剪出一個完整的小紙人。那能不能用同樣的方法剪出2個甚至4個并排排列的小人呢?”教師按照教材中的示意圖做示范,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剪出圖形來。活動中,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做示范,要注意發(fā)現學生在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加以糾
正。
折疊除了教材中示意圖的方法外,還可以是對折兩次。畫小人時,要注意小人的中線應為都是折痕的一邊,否則剪出來就會出現兩個半人。另外,小人的胳膊要畫的一直延伸到紙的邊緣,不能斷開,否則
剪出的小人就不能連在一塊了。剪紙前,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剪完后,各小組的學生互相欣賞一下其他同學的作品,比一比誰的作品做的最好。提高學生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結合圖形讓學生感受一下圖形的平移,每個小紙人平移一下就是下一個小紙人了。
3、剪圍成一圈小紙人的活動。
教師繼續(xù)引導:“我們可以剪出并排排列小紙人了,那怎樣才能剪出圍成一圈的小紙人呢?”教師按照教材中的示意圖做示范,引導
學生一步一步剪出圖形來。
這個活動相對復雜一些,教師做示范時要盡量做得慢一些,說得仔細一些,并注意要隨時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折紙時,要按照教材
中的示意圖折。
剪好后,教師可以結合圖形讓學生感受一下圖形的旋轉,每個小紙人旋轉一下就是下一個小紙人了。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形成過程,探索其中的規(guī)律,比較兩個圖形并思考:“為什么剪出的
一個是并排排列的,另一個是圍成一圈的?”
(三)思維訓練
教師布置任務:“剛才我們剪出了4個小紙人的圖形,同學們想不想剪出更多的小人來呢?”“那么大家自己動手來剪一個8個小
人的圖形!
這個活動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學生既可以剪并排排列的也可以是圍成一圈的,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學生做完后,可以拿出來
給大家欣賞。教師也要適當的加以鼓勵。
(四)小結
根據圖形的對稱,我們只需畫出半個小人,就能剪出一串完整的小紙人和圍成一圈的小紙人。我們的周圍還有各種各樣的剪紙,上面有很多好看的圖案。你們想不想剪出更多更好看的圖形呢?課后,請同學們自己設計一個圖案,并剪出來,我們下一節(jié)課在班上展示出來,好不好?
|
板書設計: |
作業(yè)完成情況及存在問題: |
課后回顧及反饋: |
教案檢查、批閱記錄:
閱者簽字: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