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軾詩詞 推薦度:
- 蘇軾的詩詞 推薦度:
- 《蘇軾詩詞文選評》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蘇軾詩詞
蘇軾詩詞1
1、末不可以強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2、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3、孰知鷹的特性,才能讓鷹抓住獵物。
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藥中。
6、君子不重則不威。
7、退一步安樂法,說三個好喜歡緣。
8、一片西風作楚聲,臥聞落葉打窗鳴。
9、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
10、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1、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12、志量恢弘納百川,邀游四海結(jié)英賢。
13、報國之心死而后已。
14、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
15、樓外樓,山外山,樓山之外人未還。人未還,雁字回首,早過忘川。撫琴之人淚滿衫,揚花蕭蕭落滿肩。
16、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17、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8、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19、人間有味是清歡。
20、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21、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堅忍不撥之志。
23、筆所未到氣已吞。
2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25、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26、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27、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28、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29、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30、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31、成書在理不在勢,服人以誠不以言。
32、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33、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34、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35、浮云時事改,孤月此心明。
36、春花無數(shù),畢竟何如秋實。
37、故人應(yīng)在千山外,不寄梅花遠信來。
38、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
39、十年生死兩茫茫。
4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1、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42、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43、一篇向人寫肝肺,四海知我霜鬢須。
44、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
45、陂塘水落荷將盡,城市人歸虎欲行。
46、至言不繁。
47、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48、天涯何處無芳草。
4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50、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指顧雪成堆。
51、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52、有酒膛肉多弟兄,急難何見一人。
53、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54、江山如畫,一時多豪杰。
55、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長琴,一壺酒,一溪云。
56、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
57、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58、似花還似飛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愛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59、夕陽無語燕歸愁。
60、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fā)是中原。
61、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
62、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63、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64、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65、多情卻被無情惱。
66、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67、筆禿千管,墨磨萬錠。
68、治身莫先于孝,治國莫先于公。
69、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70、小惡不容于鄉(xiāng),大惡不容于國。
71、歸去來兮,我今忘我兼忘世。
72、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73、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74、天下大治,千載一時。
75、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yī)。
76、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77、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78、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luò)絲娘。
79、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80、紀綱一廢,何事不生?
蘇軾詩詞2
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鬃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鬃微霜,又何妨!
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 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詩詞3
《惠州一絕》
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
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拓展延伸】
蘇軾與嶺南文化
1、 講學明道,普及教化。
趙宋文化以文官制度為基礎(chǔ)。肇始于隋代的科舉制度在這時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就這一制度本身來說,除了為歷代王朝造就一批又一批的官僚外,更重要的,它還造就了一個經(jīng)由科舉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士人階層或者說文化階層,并在此制度框架下對整個士人階層的思想、價值觀、知識結(jié)構(gòu)發(fā)生著塑造作用。而蘇軾正是這種文化培育出的一代杰出人物之一。因此他自然而然地首先想到了講學明道,普及教化。
他曾考察過儋州的辦學情況,在儋守張中的支持下,會同海南后學,捐錢作屋,名之曰“載酒堂”,作為文化傳播的驛站。他熱心培養(yǎng)后學,許多學子也不懼政治迫害,浪大風急,路途艱險從他學習。
2、 推廣先進技術(shù)和文化。
蘇軾還把中原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shù)、科學知識、生活經(jīng)驗帶到了嶺南。他把中原的先進農(nóng)具秧馬介紹到了嶺南。廣州近海,飲水咸苦,他同道士鄧守安一起積極張羅將蒲澗山滴水巖的泉水引入廣州城,解決了市民飲水困難。儋州百姓以溪水做飯,很不衛(wèi)生,他知道人們挖井,飲用井水,等等。
作為杰出文學家、書畫家和學者的蘇軾,在被貶嶺南之前早已聲名遠播,其詩文不僅在中原一帶廣泛傳誦,而且在高麗、遼國等地也擁有眾多讀者,對北宋制下的嶺南的影響自不待言。
3、 移易民俗中落后的部分。
對嶺南文化習俗的落后部分,蘇軾盡力勸說以官吏、儒生、僧道等為代表的地方文化階層加以改易,積極倡導先進文明的民風。
海南人煙稀少,氣候炎熱,人們獲取食物相對容易,長期以來形成了重漁獵,喜經(jīng)商,輕農(nóng)業(yè)的'民風。蘇軾《和陶勸農(nóng)》詩序云:“海南多荒畝,俗以貿(mào)易為業(yè),……。予既哀之,乃和陶淵明《勸農(nóng)》詩,以告其有知者!彼J為漢族人能做的事,黎族人也能做。
海南人極端重男輕女,讓女子像奴隸一樣勞作,男子在家坐享其成,致使許多家庭讓女子長期服役,年紀很大了仍不給找婆家。蘇軾曾對此咨嗟再三,力求移風易俗,雖一時未能改變這一頑固的習俗,但他的努力在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后來這一陋俗逐步被人們拋棄了。 嶺南巫風極盛,當?shù)厝诵盼撞恍裴t(yī)。其文《書柳子厚牛賦后》云:“嶺外俗皆恬殺牛,而海南為甚……病不飲藥,但殺牛以禱,富者至殺十數(shù)牛!晕诪獒t(yī),以牛為藥!г眨 碧K軾通曉醫(yī)術(shù),一方面治病救人,一方面勸導他們改變觀念。
嶺南有著深厚的苗蠻文化的根基和完整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蘇軾的人生思想以儒立身,以佛治心,以道養(yǎng)生,可以說是將中原地區(qū)各類代表文化很協(xié)調(diào)地雜糅于一身。他身上原有的文化在長期的嶺南生活中得到了新的洗禮和碰撞,從而成就了他曠達的性格和臻于圓熟的“處窮之道”。
同時嶺南對蘇軾有著深刻的影響。
1、 嶺南奇麗多姿的風光喚起了蘇軾對大自然的回歸和對性命義利的思考。
蘇軾從紹圣元年十月二日正式到達惠州,到紹圣四年四月十九日啟程赴儋州,在惠時間是兩年又七個多月。在這里,他有過艱難的處境和困窘的生活。然而,這里的秀美風光以及其時他與王朝云風流繾綣的愛情、與友朋的詩酒唱和、種藥澆蔬的賦閑生活,使惠州謫居期間成為他生活最豐富、思想感情最復雜的時期。林語堂先生更在《蘇東坡傳》中把蘇軾謫居惠州的一段時光名之為“仙居”。
2、 嶺南淳樸的民風,使蘇軾受到熏染,開始了對自身文化的反思。
嶺南人淳樸爽朗,胸無城府,充滿著自然的率真和生性本能的張揚,表現(xiàn)出對生命本體的尊崇和對人的個體價值的強烈追求。”老人孩童、青年男女都生活在自身的協(xié)調(diào)安適中。蘇軾在厄運中仍能堅定人生信念,正是因為他在嶺南文化的濡染下,不再把功名利祿看作作高的人生價值,而把內(nèi)在的功業(yè),即心靈感受和精神自由當作衡量人生價值的準繩。由此,其人生觀、價值觀進入了新的境界。
3、 坦然面對困厄的“處窮之道”的圓熟。
嶺南時期是蘇軾人生的最低谷。已近花甲之年的他,遭此厄運,大有日暮途窮的悲涼。但是,也是在這個時期,在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的雙向交流和融合碰撞中,他的“處窮之道”臻至圓熟,為他贏得了“善處窮”的美名。
蘇軾詩詞4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堅忍不撥之志。
2、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3、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5、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6、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7、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8、天涯何處無芳草。
9、多情卻被無情惱。
10、十年生死兩茫茫。
1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12、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13、春花無數(shù),畢竟何如秋實。
14、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5、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16、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17、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18、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19、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20、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
21、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
22、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23、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24、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
25、歸去來兮,我今忘我兼忘世。
26、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27、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28、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29、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
30、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長琴,一壺酒,一溪云。
31、末不可以強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32、一篇向人寫肝肺,四海知我霜鬢須。
33、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fā)是中原。
34、至言不繁。
35、浮云時事改,孤月此心明。
36、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
37、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藥中。
38、夕陽無語燕歸愁。
39、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40、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41、一片西風作楚聲,臥聞落葉打窗鳴。
42、春花無數(shù),畢竟何如秋實。
43、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44、君子不重則不威。
45、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yī)。
46、有酒膛肉多弟兄,急難何見一人。
47、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
48、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指顧雪成堆。
49、故人應(yīng)在千山外,不寄梅花遠信來。
50、治身莫先于孝,治國莫先于公。
51、天下大治,千載一時。
52、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luò)絲娘。
53、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54、紀綱一廢,何事不生?
55、小惡不容于鄉(xiāng),大惡不容于國。
56、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57、成書在理不在勢,服人以誠不以言。
58、筆禿千管,墨磨萬錠。
59、陂塘水落荷將盡,城市人歸虎欲行。
60、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61、江山如畫,一時多豪杰。
62、志量恢弘納百川,邀游四海結(jié)英賢。
63、孰知鷹的特性,才能讓鷹抓住獵物。
64、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65、退一步安樂法,說三個好喜歡緣。
66、筆所未到氣已吞。
67、報國之心死而后已。
68、似花還似飛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愛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蘇軾詩詞5
烏鴉反哺,是兒女對父母的感謝;孤死看丘,是游子對故鄉(xiāng)的感謝;楊柳搖翠,是草木對春風上的感謝;碩果枝,是季節(jié)對河水的感謝;鳥兒展翅,是自由對藍天的感謝……
事情發(fā)生在一個無聊的星期天,我做完所有作業(yè),看了一會兒的書,覺得無聊便打開電腦來玩游戲,這時我看到了一個讓網(wǎng)友十分受歡迎的益智游戲——“旋轉(zhuǎn)吧!水果”于是我點擊開始游戲,我從最后一名一直往上挑戰(zhàn),可是就在挑戰(zhàn)第一名的時候,一個網(wǎng)友個我發(fā)了一個窗口抖動,使我將這場原本該贏的比賽輸了,這個挫折是我在玩游戲中的`一個天大的挫折,但我不氣餒,又開始了新的挑戰(zhàn)。最終又贏得了比賽。
這個挫折使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不要被四周的事情歌影響了,要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不管這一件事是大事還是小事。
其實人生就是一杯濃濃的咖啡,挫折就是表面的苦味,只有細細品味和理解它才可以得到那迷人的香味。人生是一定會有挫折的,只有在挫折和順利的相互交替中,我們才會進一步了解人生樂趣。相反,如果一生平平安安,無憂無慮,整天吃完了就睡,這樣的人生難道真的就很順利,很充實嗎?挫折我想說恨你不容易。
蘇軾詩詞6
《后赤壁賦》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庇谑菙y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讒①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
《石鐘山記》
《水經(jīng)》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贬B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海棠》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蘇軾詩詞7
1、明月幾時有——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
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
3、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4、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宋·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5、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6、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宋·蘇軾《定風波·三月七日》
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宋·蘇軾《春宵》
8、我醉拍手狂歌,舉懷邀月,對影成三客——宋·蘇軾《念奴嬌·中秋》
9、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是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宋·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10、月籠云暗重門鎖——宋·蘇軾《蝶戀花·雨霰疏疏經(jīng)潑火》
11、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宋·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
12、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云山摛錦,朝露漙漙——宋·蘇軾《沁園春·孤館燈青》
13、月色如銀——宋·蘇軾《行香子·述懷》
14、暗香浮動月黃昏——宋·蘇軾《阮郎歸·梅詞》
15、月明千里照平沙——宋·蘇軾《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
16、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張——宋·蘇軾《滿庭芳·蝸角虛名》
17、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宋·蘇軾《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18、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宋·蘇軾《少年游·潤州作》
19、月花羞——宋·蘇軾《江城子·墨云拖雨過西樓》
20、持杯月下花前醉——宋·蘇軾《虞美人·持杯搖勸天邊月》
21、新月與愁煙——宋·蘇軾《昭君怨·送別》
22、持杯搖勸天邊月——宋·蘇軾《虞美人·持杯搖勸天邊月》
23、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宋·蘇軾《行香子·冬思》
24、相看恍如昨,許多年月——宋·蘇軾《滿江紅·懷子由作》
25、愿月圓無缺——宋·蘇軾《虞美人·持杯搖勸天邊月》
26、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宋·蘇軾《東坡》
27、醉倚闌干風月好——宋·蘇軾《減字木蘭花·寓意》
28、更闌人靜月侵廊——宋·蘇軾《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過》
29、明月多情來照戶——宋·蘇軾《漁家傲·七夕》
30、時張仲謀與曹子方、劉景文、蘇伯固、張秉道為坐客,仲謀請作后六客詞月滿苕溪照夜堂——宋·蘇軾《少年游·野作六客詞》
31、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宋·蘇軾《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
32、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宋·蘇軾《寒食雨二首》
33、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宋·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34、雨中有淚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35、酥胸斜抱天邊月,玉手輕彈水面冰——宋·蘇軾《鷓鴣天·佳人》
36、月明誰起笛中哀——宋·蘇軾《臨江仙·昨夜渡江何處宿》
37、木落淮南,雨睛云夢,月明風裊——宋·蘇軾《水龍吟·贈趙晦之吹笛侍兒》
38、畫檐初掛彎彎月——宋·蘇軾《菩薩蠻(新月)》
39、渡斜煙淡月籠沙——宋·蘇軾《西江月·詠梅》
40、馬趁香微路遠,沙籠月淡煙斜——宋·蘇軾《西江月·詠梅》
41、更闌月墜星河轉(zhuǎn)——宋·蘇軾《菩薩蠻(七夕)》
42、風月平分破——宋·蘇軾《點絳唇·二之一》
43、娟娟缺月西南落——宋·蘇軾《菩薩蠻(述古席上)》
44、謂是月中蟆,開口吐月液——宋·蘇軾《蝦蟆培》
45、只應(yīng)閑過商顏老,獨自吹簫月下歸——宋·蘇軾《題毛女真》
46、長江大欲見庇,探支八月涼風——宋·蘇軾《和何長官六言次韻五首其一》
47、午夜朧朧淡月黃,夢回猶有暗塵香——宋·蘇軾《四十年前元夕與故人夜游得此句》
48、月明委靜照,心清得奇聞——宋·蘇軾《次韻奉和錢穆父、蔣穎叔、王仲至詩四首見和》
49、嘆息煙云去,追思歲月遐——宋·蘇軾《游三游洞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詩既為留三絕句于》
50、惟應(yīng)山頭月,夜夜照來去——宋·蘇軾《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
51、長憶別時,景疏樓上,明月如水——宋·蘇軾《永遇樂·長憶別時》
52、月明穿破裘,霜氣澀孤劍——宋·蘇軾《伯父《送先人下第歸蜀》詩云︰人稀野店休安》
53、吳興連月雨,釜甑生魚蛙——宋·蘇軾《和孫同年卞山龍洞禱晴》
54、嫋嫋春風送度關(guān),娟娟霜月照生還——宋·蘇軾《和王斿二首其一》
55、師來亦何事,孤月掛空碧——宋·蘇軾《送小本禪師赴法云》
56、系纜漁村,月暗孤燈火——宋·蘇軾《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
57、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宋·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58、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宋·蘇軾《西江月·頃在黃州》
59、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宋·蘇軾《西江月·頃在黃州》
60、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宋·蘇軾《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
61、云散月明誰點綴——宋·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
62、風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宋·蘇軾《鵲橋仙·七夕》
63、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嬋娟——宋·蘇軾《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
64、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宋·蘇軾《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里》
65、隋堤三月水溶溶——宋·蘇軾《江神子·恨別》
蘇軾詩詞8
水調(diào)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西江月
蘇軾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鏗然,疑非人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上б幌L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秋夜月
當初聚散。便喚作、無由再逢伊面。
近日來、不期而會重歡宴。
向尊前、閑暇里,斂著眉兒長嘆。
惹起舊愁無限。
秋蕊香引
留不得。
光陰催促,奈芳蘭歇,好花謝,惟頃刻。
彩云易散琉璃脆,驗前事端的。
風月夜,幾處前蹤舊跡。
忍思憶。
這回望斷,永作終天隔。
向仙島,歸冥路,兩無消息。
長相思
畫鼓喧街,蘭燈滿市,皎月初照嚴城。
清都絳闕夜景,風傳銀箭,露叆金莖。
巷陌縱橫。過平康款轡,緩聽歌聲。
鳳燭熒熒。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羅綺叢中,認得依稀舊日,雅態(tài)輕盈。
嬌波艷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墻頭馬上,漫遲留、難寫深誠。
又豈知、名宦拘檢,年來減盡風情。
蘇軾詩詞9
蘇軾是中國宋代杰出的文學家、書法家,而且對茶道、茶藝等都有較深的研究,至今也流傳的許多燴炙人口的詠茶佳作。
蘇軾創(chuàng)作的散文《葉嘉傳》,以擬人手法,形象地稱頌了茶的歷史、功效、品質(zhì)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鐵觀音的功效蘇軾一生,因任職或遭貶謫,到過許多地方,每到一處,凡有名茶佳泉,他都留下詩詞。如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蘇軾任徐州太守時作有《浣溪沙》一詞:”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形象地再現(xiàn)了他思茶解渴的神情。
“白云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谷雨春”,是描寫杭州的”白云茶”。
“千金買斷顧渚春,似與越人降日注”是稱頌湖州的”顧渚紫筍”。
蘇軾還在《仇池筆記》中介紹了一種以茶護齒的妙法:
“除煩去膩,不可缺茶,然暗中損人不少。
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出而脾胃不知。
肉在齒間,消縮脫去,不煩挑刺,而齒性便若緣此堅密。
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數(shù)日一啜不為害也。此大有理!
而對福建的壑源茶,則更是推崇備至。他在《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一詩中這樣寫道:
仙山靈草溫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后來,人們將蘇軾的另一首詩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與”從來佳茗似佳人”輯成一聯(lián),陳列到茶館之中,成為一副名聯(lián)。 蘇東坡烹茶有自己獨特的方法,他認為好茶還須好水配,”活水還須活火烹”。他還在《試院煎茶》詩中,對烹茶用水的溫度作了形象的描述。他說:”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以沸水的氣泡形態(tài)和聲音來判斷水的沸騰程度。
蘇軾對烹茶用具也很講究,他認為”銅腥鐵澀不宜泉”,而最好用石燒水。據(jù)說,蘇軾在宜興時,還親自設(shè)計了一種提梁式紫砂壺。后人為了紀念他,把這種壺式命名為”東坡壺”。
蘇軾對茶的功效,鐵觀音的功效也深有研究。在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時,一天,因病告假,游湖上凈慈、南屏諸寺,晚上又到孤山謁惠勤禪師,一日之中,飲濃茶數(shù)碗,不覺病已痊愈。便在禪師粉壁上題了七絕一首:
示病維摩元不病,在家靈運已忘家。
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
蘇軾的其它古詩名句: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
相逢一醉是前緣。
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
人間有味是清歡。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后風流陌上花。
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后風流陌上花。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yīng)羞上老人頭。
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警我頑。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jié)來生未了因。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fā)是中原。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蘇軾詩詞10
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宋詞三百首·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1]
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短松岡。
作品賞析
【注釋】:
[1]孟啟《本事詩·徵異第五》載張姓妻孔氏贈夫詩:“欲知腸斷處,明月照孤墳!
蘇軾十九歲與同郡王弗結(jié)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調(diào)和,甘苦與共。十年后王弗亡故,歸葬于家鄉(xiāng)的祖瑩。這首詞是蘇軾在密州一次夢見王弗后寫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與死者雖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紐帶卻結(jié)而不解,始終存在。“不思量,自難忘”兩句,看來平常,卻出自肺腑,十分誠摯。
“不思量”極似無情,“自難亡”則死生契闊而不嘗一日去懷。這種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難以消除。讀慣了詞中常見的那種“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柳永)的愛情濃烈的詞句,再來讀蘇軾此詞,可以感受到它們寫出不同人生階段的情感類型。前者是青年時代的感情,熱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后者是進入中年后一起擔受著一生憂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樣,平淡無奇,然而淡而彌永,久而彌篤。蘇軾本來欣賞“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的藝術(shù)風格,這首詞表達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此詞還有一個值得注意之處,即這次夢中的夫妻相會,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別的烙櫻夢中的王弗“小軒窗,正梳妝”,猶如結(jié)縭未久的少婦,形象很美,帶出蘇軾當年的閨房之樂。但是十年來的人世變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在雙方都很顯然。
蘇軾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塵滿面,鬢如霜”,心情十分蒼老。王弗見了蘇軾,也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似乎在傾訴生離死別后的無限哀痛。生活的磨難,對于無意識的夢境,同樣起著潛在而深該的影響。末了三句設(shè)想亡妻長眠于地下的孤獨與哀傷,實際上兩心相通,生者對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注釋】
、儆膲簦簤艟畴[約,故云幽夢。
、谛≤幋埃阂庵感》康'窗下。
、垲櫍嚎。
【評解】
這是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表現(xiàn)了綿綿不盡的哀傷和思念。
上片寫詩人對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寫實。下片記述夢境,抒寫了詩人對亡妻執(zhí)著不舍
的深情。全詞情意纏綿,字字血淚。既寫了王弗,又寫了詩人自己。詞中采用白描手法,
出語如話家常,卻字字從肺腑鏤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著真淳。這首詞思致委
婉,境界層出,情調(diào)凄涼哀婉,為膾炙人口的名作。
蘇軾詩詞11
笑歌行(以下二首蘇軾云是偽作)
[唐]李白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見曲如鉤,古人知爾封公侯。
君不見直如弦,古人知爾死道邊。張儀所以只掉三寸舌,
蘇秦所以不墾二頃田。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見滄浪老人歌一曲,還道滄浪濯吾足。
平生不解謀此身,虛作離騷遣人讀。笑矣乎,笑矣乎。
趙有豫讓楚屈平,賣身買得千年名。巢由洗耳有何益,
夷齊餓死終無成。君愛身后名,我愛眼前酒。
飲酒眼前樂,虛名何處有。男兒窮通當有時,
曲腰向君君不知。猛虎不看幾上肉,洪爐不鑄囊中錐。
笑矣乎,笑矣乎。寧武子,朱買臣,扣角行歌背負薪。
今日逢君君不識,豈得不如佯狂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蘇軾詩詞12
【飽含哲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西湖絕唱】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題畫佳作】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勉勵友人】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樓頭揮毫】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春夜宜人】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感慨人生】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海棠神韻】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海棠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兄弟情深】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獄中寄子由
圣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來生未了因。
【九死不悔】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參橫斗轉(zhuǎn)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蘇軾詩詞13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詞牌名:水調(diào)歌頭|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⑺,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江城子·密州出獵
詞牌名:江城子|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嬌赤壁懷古
詞牌名:念奴嬌|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蝶戀花·密州上元
詞牌名:蝶戀花|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nóng)桑社;鹄錈粝∷断拢杌柩┮庠拼挂。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詞牌名:定風波|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永遇樂·明月如霜
詞牌名:永遇樂|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詞牌名:卜算子|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臨江仙·送錢穆父
詞牌名:臨江仙|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元祐六年(1091)·杭州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西江月·頃在黃州
詞牌名:西江月|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由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鏘然,疑非塵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蘇軾詩詞14
蘇東波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他的文章詩詞,或一時的即興之作,或是觸目所見有感而發(fā),都是自然的流露,順乎天性。他不忮不求,隨時隨地呤詩作賦純?nèi)槐磉_心中所感,那么道健樸茂,字字自心肺間流出。其在文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在從前專限于描寫閨怨相思的詞上,開擴其領(lǐng)域,可以談道談禪,談人生哲理!额}西林壁》就是其哲理詩的代表作之一。
元豐七年,蘇軾由黃州貶到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jīng)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fā)了蘇軾的詩興,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覽廬山后帶有總結(jié)性質(zhì)壓軸絕句!额}西林壁》寫于廬山南麓西林寺,在禪院之中,探哲理的幽微,頗耐人尋味。這首詩語言質(zhì)樸無華,平易近人,但是細細思量卻有弦外之音。詩的總體特點是借景說理,辯證指出觀察問題應(yīng)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jié)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是整體上打量綿延起伏的廬山,因而目光所及丘壑縱橫、峰巒起伏,但是,詩人客觀指出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tài)的廬山風景。蘇軾沒有描寫具體景觀,而是概括抒寫瀏覽廬山的總體印象。
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個局部。由此追溯起來,宇宙間事事物物,又何嘗不是立腳之點有別,觀察結(jié)果各殊呢!愛因斯坦相對論需要一個參照物,認識事物同樣,辨明事理,同樣需要參照。對于一切事情,如果隱在它的圈子里面,就會不見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觀地研究它的各個方面,才能取得正確的認識。它啟迪我們認識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題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fā)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寫得巧妙別致,深入淺出,充滿智慧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學者錢鐘書說,有唐詩作榜樣是宋人的大幸又是大不幸?戳诉@個榜樣,宋代詩人就學了乖,會在技巧和語言方面精益求精。瞧不起宋詩的明代人說宋詩學唐詩而不象唐詩,這話沒錯。就是他們不懂,這一點不象之處恰恰就是宋詩的創(chuàng)造性和價值所在。明人學唐詩是學得維肖而不維妙,象唐詩而不是唐詩,缺乏個性,沒有新意。宋詩以意取勝,靠的就是在詩歌中發(fā)議論來實現(xiàn)。在詩歌中議論與寫景,敘事,抒情是一樣的,都是十分重要的表現(xiàn)手法。我們強調(diào)宋詩議論,不是說唐詩不議論,主要是宋詩的議論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到了無所不議的地步。有點甚至通篇議論。宋代詩人總喜歡在詩中用議論來表達人生哲理,這與宋代理學發(fā)達大有關(guān)系,不少理學家就經(jīng)常寫詩。錢鐘書因此指出了雙重情況:“借講學的籍口來吟詩或借吟詩的`機會來講道學!边@道學就是理學,理學家提倡“文以載道”對宋詩風格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里也用蘇軾的詩來作說明。唐人寫廬山的詩,最著名的就是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詩,后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抒情兼議論,說的僅僅是瀑布的高。而蘇軾的《題西林壁》就富于“理趣”了。詩的開頭兩句是總寫廬山“遠近高底”的千姿百態(tài)。一般來說,接下來是展開具體的描寫,然而蘇軾筆鋒一轉(zhuǎn),就從橫看側(cè)看廬山的形狀多變來進行議論了。詩人以游山觀景來比喻為人處世,由看山而提出了一個富于哲理性的命題:看問題必須超越個人狹隘的空間,擺脫一己之偏見。
以看山來設(shè)比喻再議論開去,這是對詩的比興手法的創(chuàng)造性應(yīng)用,是一種質(zhì)的升華。從蘇軾這一手法的應(yīng)用,我們可以看出宋人“以文為詩”和“哲理”、“理趣”的妙用。所以說宋詩在唐詩的基礎(chǔ)上“別開生面”,“獨樹一幟”,是不應(yīng)該因其“議論”而輕易否定的。而明人反對宋人議論,卻使自己在另一條叉道上走得更遠。
蘇軾詩詞15
1.《西江月·聞道雙銜鳳帶》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聞道雙銜鳳帶,不妨單著鮫綃。夜香知與阿誰燒。悵望水沈煙裊。云鬢風前綠卷,玉顏醉里紅潮。莫教空度可憐宵。月與佳人共僚。
2.《菩薩蠻·娟娟缺月西南落》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撥斷琵琶索。枕淚夢魂中。覺來眉暈重。華堂堆燭淚。長笛吹新水。醉客各西東。應(yīng)思陳孟公。
3.《西江月·照野彌彌淺浪》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曖曖微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上б幌髟拢烫て骗偓。解鞍敧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4.《菩薩蠻·城隅靜女誰人見》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城隅靜女誰人見。先生日夜歌彤管。誰識蔡姬賢。江南顧彥先。先生那久困。湯沐須名郡。惟有謝夫人。從來見擬倫。
5.《西江月·別夢已隨流水》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別夢已隨流水,淚巾猶裛香泉。相如依舊是臞仙。人在瑤臺閬苑;F縈風縹緲,歌珠滴水清圓。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馬歸來便面。
6.《虞美人·持杯遙勸天邊月》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持杯遙勸天邊月。愿月圓無缺。持杯復更勸花枝。且愿花枝長在、莫離披。持杯月下花前醉。休問榮枯事。此歡能有幾人知。對酒逢花不飲、待何時。
7.《菩薩蠻·雪花飛暖融香頰》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雪花飛暖融香頰。頰香融暖飛花雪。欺雪任單衣。衣單任雪欺。別時梅子結(jié)。結(jié)子梅時別。歸不恨開遲。遲開恨不歸。
8.《臨江仙·昨夜渡江何處宿》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昨夜渡江何處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誰起笛中哀。多情王謝女,相逐過江來。云雨未成還又散,思量好事難諧。憑陵急槳兩相催。想伊歸去後,應(yīng)似我情懷。
9.《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短松岡。
10.《滿江紅·清潁東流》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清潁東流,愁目斷、孤帆明滅。
宦游處、青山白浪,萬重千疊。
孤負當年林下意,對床夜雨聽蕭瑟。
恨此生、長向別離中,添華發(fā)。
一尊酒,黃河側(cè)。無限事,從頭說。
相看恍如昨,許多年月。
衣上舊痕馀苦淚,眉間喜氣添黃色。 便與君、池上覓殘春,花如雪。
【蘇軾詩詞】相關(guān)文章:
蘇軾經(jīng)典詩詞05-02
有關(guān)蘇軾的詩詞06-02
關(guān)于蘇軾詩詞09-28
宋代蘇軾的詩詞12-19
有關(guān)于蘇軾的詩詞04-16
蘇軾最經(jīng)典的詩詞名句03-19
蘇軾最著名的詩詞名句01-21
蘇軾的作文02-27
蘇軾作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