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八年級語文說課稿匯總9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介
《杜甫詩三首》選自杜甫的《杜詩詳注》。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收集了其中的三首詩!抖鸥υ娙住窔v來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學習本課,學生能對詩歌的形式特點有進一步的了解,還能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時期的創(chuàng)作思想,并接受詩人人道主義精神的感染。
本文是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課文體裁不盡相同,內(nèi)容各有側(cè)重,其教學任務是:卓有成效地進行誦讀訓練,富有創(chuàng)意地探究內(nèi)容和寫法,在文言文教學上創(chuàng)造出一個生動活潑的局面。課文選取的三首詩是詩人不同時期的作品,題材不同,背景不同,風格不同!锻馈访鑼懱┥缴衿嫘沱惖木吧澝捞┥礁叽笮蹅サ臍鈩,抒發(fā)作者攀登絕頂?shù)氖难,融情、景、理于一體,感情基調(diào)熱情奔放。《春望》寫詩人歷經(jīng)戰(zhàn)亂,目睹國衰城敗之象,身感離鄉(xiāng)背井之苦,表達憂國傷時念家悲已之情。詩歌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顯露,內(nèi)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石壕吏》是詩人回華州途中所見,明寫老婦失子之痛、無人應征之苦、自請應役之舉;暗寫差役逼征之暴,在一定程度反映他思想的矛盾,既有對人民百姓的同情,也有對官府差役的含蓄揭露。詩情沉郁而憂憤。這三首詩,是詩人從理想走向現(xiàn)實,從于家于己的眷顧轉(zhuǎn)向于國于民的關注,體現(xiàn)了詩人思想發(fā)展的軌跡。
2、該文在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地位及作用。
詩詞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本課是整個初中階段的古代詩詞中的經(jīng)典之作,通過杜甫詩歌的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構(gòu)建及其對詩歌情感的體會有積極作用。
3、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標和教材要求,根據(jù)本課在初中階段的地位及其作用,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和作品的深層意蘊。(內(nèi)容)
。2)了解有關古體詩、近體詩的一些常識。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揣摩詩歌的體裁特點和寫作手法。(形式)
。3)通曉詩意,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默寫這些古詩。(語言)
4、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每首詩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理解每首詩的思想感情。
(2)把握詩的景與情、事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3)初步鑒賞品味詩歌的美,遷移到寫作方向。
二、說學生
1、說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技能態(tài)度及其與學習新知識的關系。
初二的學生閱讀和理解能力不高,認知、品析詩歌還欠火候;他們年齡尚小,閱歷尚淺,品悟詩情也須點撥。本班是學校今年轉(zhuǎn)型的第一屆實驗班,生源主要來自之前本校的普通班,全班共36人,屬于小班額。學生語文基礎普遍不扎實,學習本課仍有較大難度。因此,必須通過介紹古詩的時代背景進入學選擇一個好的教學方式、確立一個好的教學策略,是學習本文的制高點。
2、說學生生理特點、學習態(tài)度和水平,以及由于態(tài)度、智力和身體的不同而形成的差異。
本班學生男生占三分之二,好動,喜歡體育活動,學習成績不如女生。在教學中,更要積極培養(yǎng)男生的學習興趣,多提問,多表揚,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3、說學法。
由于學生水平較弱,對古詩、文言文雖然并不陌生,但要真正達到教學目標,仍需要嚴抓基礎教學,主要是用講讀法和質(zhì)疑法。按作者三個時期內(nèi)容層次,組織一系列問題積極啟發(fā)學生思考探究,并要求他們記好筆記、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背三首詩。
三、說教法
詩文總有魂,把握詩魂,往往能提煉出課之魂。
如《望岳》中的“望”字是學習本詩的關鍵,首聯(lián)寫遠望泰山,第二聯(lián)寫近望泰山的景物,第三聯(lián)寫細望泰山的萬千變化,第四聯(lián)寫作者由望泰山聯(lián)想的自己遠大抱負。既表現(xiàn)了泰山的神奇秀麗,又表現(xiàn)了青年杜甫寬廣的胸懷!洞和分械摹皯n愁”二字是學習該詩的關鍵,第一、二聯(lián)通過自己的所見所感,描寫了國都破敗的慘淡景象。第三、四聯(lián)通過自己的所盼所思,表現(xiàn)了思念親人的離愁別緒。全篇貫穿了憂國思家的思想情感!妒纠簟分械睦蠇灪筒罾糁g的對話,是學習的關鍵。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老嫗的話句句都是在差吏逼問下說出來的,可以讓學生設想:差吏一進門就問:你家有男丁嗎?老嫗答以:“三男鄴城戍……”再問“尚有他人否”又答以“室中更無人……“最后是差役仍逼著要人,老嫗只好”請從吏夜歸“?傊,差吏的怒問貫穿在老嫗陳情的全過程。是理解全詩的一條主線,只要抓住它就不難理解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關注。
通過杜甫詩三首提煉詩文之魂的教學,可以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還可以推廣到其他古詩文的教學中去,以提高古詩文教學的效率。
一堂課不是讓孩子做什么,而是讓孩子學會怎么做,即方法,在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彼裕以谔釤挸觥罢n之魂”的基礎上采用以下教法:
1、《望岳》采用古詩四步教學法。聽、讀、說、悟四步教學,讓學生把握物境、情境、畫境、意境。
2、《春望》采用合作探究教學法。學生合作探究,感知詩意、把握意象、賞析意蘊、比較鑒賞。
3、《石壕吏》采用自主演讀教學法。(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演習、自主評價。)我力求做到:創(chuàng)設情境——師生互動——知識內(nèi)化——拓展深化。讓學生達到:初步感知——自主探究——想象畫面——感悟意境
四、說訓練
1、三種類型訓練安排(課內(nèi)外)
三種類型的練習均有,以鞏固型訓練為主;課外的緊扣中考題型,這是重頭;能力型訓練,以寫作時巧用古詩詞和學習寫作手法為主要方向。
【一】如《望岳》安排以下同步訓練:
閱讀杜甫的《望岳》,完成1~11題。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烏。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解釋詩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岱宗: (2)未了:
。3)造化: (4)鐘:
(5)會當: (6)凌絕頂:
2、“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一聯(lián)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樣的形象?
3、這首詩的尾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是寫近望中所見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5、這首詩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這兩句是寫由望岳而產(chǎn)生的________的意愿,從這兩句富有啟發(fā)性和象征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_________________。
6、《望岳》全詩中沒有“望”字,但處處寫“望”,距離是自___________而__________,時間是從________至________,并由________遙想將來的________。
7、杜甫《望岳》詩共有三首,分別歌詠東岳( )、南岳( )和西岳( )(注:括號內(nèi)填山名),以上所選的詩是歌詠________的。
8、表明詩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頂?shù)囊罁?jù)有兩個,一個是標題中的“ ”字,二是詩句中的“ ”一詞。
【二】如《石壕吏》安排以下寫作能力訓練
學了《杜甫詩三首》,你對杜甫的思想發(fā)展有怎樣的了解? 學習詩圣杜甫的寫作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為敘述視角,代替詩人把《石壕吏》改寫為一則故事。
提示:
A、運用想象刻畫他們各自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
B、展開合理地聯(lián)想,補充事實已經(jīng)發(fā)生卻被詩人隱去的情節(jié)。
2、對上中下三類學生訓練的區(qū)別安排
布置課外同步練習作業(yè),對后進生的作業(yè)詳細批改,并要求及時訂正記錄在錯題本上。
五.說過程
采取343教學法,在結(jié)構(gòu)上實施四步流程,考慮到學生水平較弱,本課相對難度較大,安排為2課時
本課依據(jù)學情分課時,分別把握各首詩魂授課。
第一、二課時學習《望岳》、《春望》
第二課時學習《石壕吏》
▲教學目標:
1. (內(nèi)容)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學習《望岳》,感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學習他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學習《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詩人熱愛國家、關心民眾、眷念親人的美好情操。(重點)
2. (形式)了解有關古體詩、近體詩的常識。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揣摩詩歌的體裁特點和寫作手法。(難點)
3. 通曉詩意,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默寫這些古詩。(語言)
第一課時
▲學習《望岳》
一、 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唐朝有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一生仕途坎坷,身經(jīng)離亂,看到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轉(zhuǎn)折,就用詩歌抒寫情懷,反映時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廣闊,有強烈正義感和鮮明傾向性。他是誰?不錯,是杜甫!今天,我們一同走進《杜甫詩三首》,去領略一代詩圣的豪情與哀情。(激趣入題,引起學生的注意)
2、題目分析
《杜甫詩三首》剛好是杜甫三個時期的作的詩歌。
3、解決生字詞,檢查預習情況。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解釋詞語。
岱宗( ) 未了( ) 決眥( )
騷 ( ) 簪 ( ) 逾墻( )
鄴城( ) 戍 ( ) 老嫗( )
幽咽( ) 烽火( )
。⊕咔逦淖终系K,多讀,獲得語感,是下一步研讀的必備條件)
4、背景介紹:
這首詩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輕的詩人離開了長安,到
兗州去省親——其父杜閑當時任兗州司馬。此后大約三四年內(nèi),他一直在山東、河北一帶漫游,結(jié)交了不少朋友,這首詩就是這期間寫的。
。ǹ圩”尘,有利于加深對課文情感的體會)
5、體裁介紹:
這是一首古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多數(shù)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
言或七言句為主而雜有長短句的;平仄沒有嚴格的限定,體現(xiàn)自由的抑揚韻律;用韻比較自由,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換韻!锻馈愤@首五言古詩,句式有“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6、朗讀,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1)配樂詩朗誦《望岳》,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五言古詩的誦讀節(jié)奏。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
。3)指名學生朗讀,其余同學點評。
。4)教師范讀,學生輕吟。
。5)學生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6)再次播放配樂詩朗誦,要求學生邊聽邊想,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和意境,體會詩的詩情畫意,就詩的內(nèi)容質(zhì)疑。
。ǘ喾N方式朗誦,加深記憶,提高學生興趣)
二、研讀《望岳》
1、教師提問:若全詩就抓一個字,你覺得應該是哪個字?明確:“望”。
。ㄒ龑W生明確目標)
2、作者到底“望”到了些什么?請展開想象,設想詩人當時望岳的情景,將你想像到的內(nèi)容寫成一段話。
。ㄒ龑W生抓住詩眼,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此詩被后人稱為歌詠泰山的“絕唱”,并刻石為碑,立在山麓。你認為它堪稱“絕唱”嗎?為什么?
。ㄗ寣W生各抒己見,感受詩人高超的寫作藝術,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明確:(1)比如:“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鐘”將大自然人格化、擬人化,把大自然寫得有情有義。“割”字錘煉得極好,從山的北面看,那照臨天下的陽光就像被一把碩大無比的刀切割斷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含蓄蘊藉,意在言外,詩人凝望泰山“曾云”“歸鳥”,不覺時間已久,連眼睛都酸困了,這不正流露了詩人對泰山情有獨鐘,熱愛有加嗎?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意蘊豐厚,有一種哲理美。它不止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shù)氖难,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它激勵著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p>
三、深入探究
1、問:詩言志,詩歌創(chuàng)作無不是為了傳情達意。這首詩流露出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進一步感悟作者通過內(nèi)容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對詩的理解逐漸向較高的理性層次靠近。)
教師提示學生,可以聯(lián)系寫作背景,聯(lián)系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
明確:這是杜甫的早期作品,青年時期的杜甫過著一種“裘馬輕狂”的漫游生活,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詩人熱情贊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2、寫作特點:
。1)虛實相生的.寫法使本詩顯得搖曳多姿,言有盡而意無窮。1、2句虛寫,3、4句實寫,5、6句實寫,7、8句虛寫,虛實交錯,意蘊悠長。
。2)情景交融,寫景有序。先集中寫景,后集中抒情;先遠望,后近看,再凝望。
四、鞏固拓展
1、學生背誦默寫《望岳》。
2、搜集古代描寫泰山的詩歌三首,并加以翻譯,在班上展出。
▲學習《春望》
一、整體感知
1.背誦《望岳》
2.介紹《春望》寫作背景
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詩人赴奉先縣探家,未幾,安祿山發(fā)動叛亂。次年五月,賊破潼關,詩人被迫北上避難,安家于鄜州。七月,唐肅宗即位于靈武,詩人聞訊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為賊兵所俘,被押至長安;因他官卑職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離長安,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到達了當時朝廷的所在地——鳳翔縣。這首詩是詩人逃離長安前一個月寫的。
(扣住背景,有利于加深對課文情感的體會)
3.介紹體裁:
《春望》是一首近體詩。
近體詩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詩。近體詩從句式上說有五言、七言之分;從篇幅上說有律詩、絕句兩種。律詩分五律、七律兩種。全詩共四聯(lián),頭兩句叫首聯(lián),三、四句叫頷聯(lián),五、六句叫頸聯(lián),七、八句叫尾聯(lián)。中間兩聯(lián)要求對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韻,通常押平聲韻。
4、朗誦
。1)配樂朗誦《春望》,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五言律詩的誦讀要領。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
。3)指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點評。
。4)教師范讀,學生隨聲低和。
。ǘ喾N方式朗誦,加深記憶,提高學生興趣)
5、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詩句,整體感知詩意。
二、研讀《春望》
1、詩歌的首聯(lián)寫了哪幾個形象?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點,組成了怎樣一幅畫面?
學生明確:寫了國都、山河、城、草木四種形象。國破,山河依舊,城春,草木深。這是一幅淪陷中長安城的破敗景象: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使人滿目凄然。
2、頷聯(lián)寫了哪幾個形象,組成了怎樣一幅畫面?
(可能有兩種看法。一種看法是那嬌艷的花也因感時傷別而淚水縱橫,那無憂的鳥也一改往日動聽的歌喉而發(fā)出讓人驚心的啼叫。另一種看法是詩人佇立在嬌艷的花旁,聽著掠空而過的鳥兒婉轉(zhuǎn)的啼叫,心里嗔怪它們的無情而流下了傷時恨別的淚水。只要言之成理,當以鼓勵為主。)
3、想象頸聯(lián)、尾聯(lián)的形象及畫面。
明確:烽火連天,兵荒馬亂,“家書”承載著親人的牽掛和眷念。詩人盼望得到一封家書,然而終歸是失望,我們仿佛看到詩人滿頭白發(fā)如冰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
4、學生把握全篇,想象整體形象。
。ǔ浞职l(fā)揮想象力,有助于提高對本詩的理解。)
三、深入探究
1、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ㄐ哂谥卑籽郧,常寓情于形象之中,形象不僅是詩人情感的觸發(fā),又是詩人情感的載體,也是體驗詩人情感的途徑。引導通過形象體驗情感,更貼切。)
2、這首詩中,名句較多,你認為哪兩句詩最值得被稱為名句?為什么?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可能會涉及對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認識、對詩句的品析評價等。
。1)關于表現(xiàn)手法。全詩觸景傷懷,移情于物,將憂國思親的情懷蘊含在形象的描寫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2)關于一字傳神!皣粕胶釉,城春草木深”,“破”字使人怵目驚心;“深”字令人滿目凄涼。“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濺”“驚”體現(xiàn)了詩歌語言的動態(tài)美,寄托了詩人強烈的情感。
。ㄅ囵B(yǎng)獨立思考能力)
3、播放音調(diào)低沉的背景音樂,學生齊背《春望》。
。ɡ收b更能讓學生走入本詩情景)
四、鞏固拓展
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1.學生齊背《望岳》《春望》。
2.請學生辨析兩首詩的異同。
明確:同:都寫“望”見之景,抒“望”中之情,情景交融;
異:《望岳》形象高大,境界壯闊,顯示出氣勢磅礴、雄放健拔的風格。
《春望》感情凝重,景象凄清,風格沉郁,具有悲愴美。
第二課時
▲學習《石壕吏》
一、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1)學生齊背《望岳》《春望》。
。2)《石壕吏》寫作背景簡介。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陽,看看戰(zhàn)亂后的故鄉(xiāng)。可是不到兩個月,
形勢發(fā)生逆轉(zhuǎn),唐軍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守河陽,河陽一帶又騷動起來。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以西至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詩人這時被迫離去,經(jīng)新安、石壕、潼關等地回到華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婦們的愁眉苦臉,所聽到的是別家出征時的哭聲。著名的“三吏”“三別”就是根據(jù)這番經(jīng)歷寫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構(gòu)思巧妙、情節(jié)生動而流傳最廣。
。ǹ圩”尘,有利于加深對課文情感的體會)
3、介紹體裁:這是一首敘事詩
4、朗讀
(1)教師配樂朗讀《石壕吏》,提示學生應注意停頓、節(jié)奏、語調(diào)。
(2)學生自由讀。
。3)選一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點評。
。4)全班齊讀。
。ǘ喾N方式朗誦,加深記憶,提高學生興趣)
5、默讀詩歌,借助注釋,整體感知詩意。
6、小組合作翻譯(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
7、當堂抽查翻譯(檢查學生掌握程度)
8、理清情節(jié)
本文共敘寫了幾個人物形象?到底誰是主人公?各人物形象在故事中都有些什么活動?(為下面演小品做鋪墊)
二、研讀《石壕吏》
1、這首詩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請小組合議,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設計一個小品《石壕吏》。
2、一組同學上臺表演故事《石壕吏》,其他同學評表演的內(nèi)容與詩歌內(nèi)容是否相符。
3、評價表演,理清情節(jié)發(fā)展脈絡,指導學生背誦。
。1)按照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四步,理清故事情節(jié),并概括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明確:故事主體部分是老婦人的“致詞”。詩的前四句寫“致詞”的由來,也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最后四句是結(jié)局和尾聲,暗示老婦已被抓走。老婦致詞又可分為兩層:5~16句老婦人敘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婦人主動請求從軍。
。2)學生根據(jù)情節(jié)提示,讀詩,背誦。
。ㄍㄟ^演小品,讓學生在生動的表演中把握課文;評價表演,更能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深入探究
1、本詩流露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全詩通過詩人的見聞,詳寫老婦的痛苦申訴,描繪出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揭露了官吏的橫暴,表露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2、學生聽讀配樂朗誦,深深體味詩作的思想情感。(配樂能令朗誦效果更好)
四、拓展延伸
。ㄒ唬┛凑n文,自由提出疑問(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zhì)疑的精神)
學生可能提出或教師啟發(fā)的問題有:
1.作為一名女性,我對文中老婦人的兒媳婦“出入無完裙”,感受特別深刻。裙:古謂下裳,上古時代,男女服裝差別不大,區(qū)分也不嚴格。唐代以后,婦女穿裙之風大盛,男以穿袍為常服,女以裙為常服,后泛指衣服。為什么連一件會客的衣服都沒有?(生活貧困)為什么會如此貧困呢?(戰(zhàn)爭)
2.是戰(zhàn)爭使這個家庭生活貧困艱難。老婦人一家僅僅是生活貧困嗎?他們?yōu)檫@場戰(zhàn)爭還付出了什么?(二子戰(zhàn)死沙場 一子茍且偷生,孀妻弱子無依,老婦自請應役)
在了解這個家庭的命運的同時,進一步在語境中落實字詞。戍:防守。新:最近。偷生:茍且活著。已:停止,這里引申為完結(jié)。請,請讓我。應:應征。猶得:還能夠。(結(jié)合文本理解字詞,更切實際)
3.為什么不說“征兵”“招兵”“點兵”而說 “捉人”?
“捉”說明這絕不是正常的征召,而是胡亂搜捕。這的確稱得上“一字之貶,嚴于斧鉞”。“捉人”也與“捉壯丁”的內(nèi)涵大有不同!叭恕笔且话愕母拍,“丁”的內(nèi)涵則比較具體。玄宗天寶律法規(guī)定:“制十八為中男,二十二為丁”,二十二歲才是壯丁年齡,而現(xiàn)在捉盡壯丁,及于老弱。
4.為什么夜間出動捉人?一則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時常發(fā)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無法“捉”到;二則表明縣吏手段狠毒,在人們已經(jīng)入睡的黑夜來個突然襲擊。
5、從“吏呼一何怒”看出“吏”有著怎樣的嘴臉?(兇惡殘暴,如狼似虎)下面我們換個角度,來個換位思考,如果我們站在“吏”——一個軍隊下層官吏的立場,說說他為什么“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不過是一個下層的小軍官,迫于上司的命令而挖空心思“夜捉人”,不也是無奈之舉嗎?他家里也許還有妻兒老母,他自己的性命也可能朝不保夕。
6、背誦詩歌,抽查過關
。ǘ┱n外作業(yè):
學了這三首詩歌,你對杜甫的思想發(fā)展有怎樣的了解? 學學詩圣杜甫的寫作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為敘述視角,代替詩人把這首詩改寫為一則故事。
提示:
1. 注意運用想象刻畫他們各自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
2. 展開合理地聯(lián)想,補充事實已經(jīng)發(fā)生卻被詩人隱去的情節(jié)。
。ㄍ卣棺鳂I(yè)不僅是本課的總結(jié),它還是學生課外遷移的方向)
(三)總結(jié)
老婦人是杜甫筆下一個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女性形象。杜甫通過這一形象,反映了戰(zhàn)爭帶給人民的深重災難,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唐朝人民雖怨恨戰(zhàn)爭,但終究咬緊牙關,含著眼淚,義無返顧地走上前線支持平叛戰(zhàn)爭。而當時的杜甫看著老婦人淚別,萬分同情,卻不能解救。詩人的心與受苦受難的勞動大眾息息相通,他是真正的人民詩人!
六、說板書
采用提綱式,使全文綱舉目張,條理清晰,對復雜的課文尤為重要。書寫與教學內(nèi)容同步進行,加深理解與記憶。在黑板上畫出。
總之,作為一名授課者,我們應該吃透教材,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靈活施教。
我的說課到此結(jié)束,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評委,謝謝大家!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幾篇課文都與科學知識有關,學習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精神!痘鳌肥且栽姼璧男问剑澝懒嘶瘜τ谌祟愓J識古代生命的作用,目的是啟發(fā)學生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因此,在本詩的學習中,除了詩歌知識的學習,還必需了解化石的有關知識作為背景,才能較深刻地理解化石對于生物進化論的貢獻以及作者的贊美之情。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化石等古生物方面的知識較為缺乏,要靠教師補充和引導。
三、教學方法:
1、預習背景知識的方法。教師提供化石與進化論方面的知識材料給學生預習,使學生對化石的感受能夠豐富起來,側(cè)重點是理解化石說明了生命演變的事實,證明了生物進化的真理。在此基礎上理解作者贊美化石的感情,激發(fā)學生探索生命奧秘的興趣。
2、擬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手段,出示遠古動植物化石的相關圖片和播放有關遠古時代恐龍的科學幻想片(《侏羅紀公園》)。(這個做法能積累理解本詩第3節(jié)、第6節(jié)的知識背景)。
3、對比法。引入學生學過的《石灰吟》和本詩對比,同是贊頌詩,但贊頌的側(cè)重點卻不同。
4、朗讀法。本詩與第6課《理想》一樣,節(jié)奏感強,適合朗讀。在朗讀中理解化石的外表特征,如“冰冷的骸骨”,“肉體腐朽”,“黑色的軀殼”,“臉上道道皺紋”等。同時在朗讀中理解本詩的押韻、設問、擬人等特點。
5、拓展延伸法:閱讀本冊教材第166~167頁“進化論和神創(chuàng)論的激烈爭論”,請利用學過的或查找的化石資料,為達爾文的進化論進行辯護,寫出300字左右的短文。
四、教學過程:
1、課前印發(fā)教師收集的“化石簡介”的資料,學生自由閱讀。
2、課堂提問,就同學們所看資料,回答:a、什么是化石?b、化石是怎么形成的?c、化石分為哪幾類?d、科學家是怎樣研究化石的?e、化石說明了什么真理?
3、請一個同學背誦《石灰吟》,另一個同學朗讀《化石吟》,思考這兩首詩歌的異同點。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兩首詩歌都是贊美詩歌,但前者主要是詠誦石灰的堅貞的精神,目的是用來象征一種人;本課則是贊美化石講述了令人驚訝的“神話”,是贊美化石本身,贊美它講述了生命演化的故事,贊美它證明了生命進化的真理。
4、多媒體播放化石的圖片。然后請同學們齊讀詩歌,談談同學們對詩歌中描繪的化石形象做一個對比,增強對“冰冷的骸骨”,“肉體腐朽”,“黑色的軀殼”,“臉上道道皺紋”的理解。
5、同學們對圖片上的化石形象也許有點失望,這樣的化石怎么就“講述了奇幻的神話”呢?播放《侏羅紀公園》中的兇猛的恐龍和原始森林片段5分鐘。接下來請同學朗讀詩歌的第6小節(jié),理解作者對大自然的由衷贊美。(即“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6、再次朗讀詩歌,分析詩歌的寫作上的特點。結(jié)構(gòu)分為3個層次,1、2小節(jié)設問,第7小節(jié)回答,形成首尾照應。中間3、4、5、6小節(jié)寫化石對回答了真理,它的珍貴和證明了生命的不停息的事實。并歸結(jié)到對大自然的由衷贊美。再分析一下擬人手法的使用好處及本詩押韻上口的特點。
7、小結(jié)作者贊美化石的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化石保存了遠古生命的信息,使人類的認識前進了一大步,從相信上帝、相信造物主到相信科學的進化論,這是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在這里就有化石的功勞。
8、作業(yè)設計:閱讀本冊教材第166~167頁“進化論和神創(chuàng)論的激烈爭論”,請利用學過的或查找的化石資料,為達爾文的進化論進行辯護,寫出300字左右的短文。教師批改作業(yè)后,選擇一部分好的在教室墻壁上張貼,供學生們交流。
附錄學生預習資料:
化石簡介
1、什么是化石?
保存在地殼的巖石中的古動物或古植物的遺體或表明有遺體存在的證據(jù)都謂之化石。
簡單的說,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跡變成的石頭。在漫長的地質(zhì)年代里,地球上曾經(jīng)生活過無數(shù)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后的遺體或是生活是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在隨后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zhì)分解殆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jīng)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甚至一些細微的內(nèi)部構(gòu)造)依然保留著;同樣,那些生物生活時留下的痕跡也可以這樣保留下來。我們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遺跡就稱為化石
2、形成條件:
雖然一個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決于許多因素,但是有三個因素是基本的:
。1)有機物必須擁有堅硬部分,如殼、骨、牙或木質(zhì)組織。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條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蟲或水母也能夠變成化石。
。2)生物在死后必須立即避免被毀滅。如果一個生物的身體部分地被壓碎、腐爛或嚴重風化,這就可能改變或取消該種生物變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須被某種能阻礙分解的物質(zhì)迅速地埋藏起來。而這種掩埋物質(zhì)的類型通常取決于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海生動物的遺體通常都能變成化石,這是因為海生動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軟泥覆蓋。軟泥在后來的地質(zhì)時代中則變成頁巖或石灰?guī)r。較細粒的沉積物不易損壞生物的遺體。在德國的侏羅紀的某些細粒沉積巖中,很好地保存了諸如鳥、昆蟲、水母這樣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大概動物柔軟部分的化石得以保存的最著名的例子是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在這兩個地區(qū)的凍原上發(fā)現(xiàn)的大量的凍結(jié)的多毛的猛犸遺體——一種絕滅的'象。這些巨獸有的已被埋藏達25000年。當凍土融解,猛犸的遺體就暴露出來。也有些尸體保存得很不好,當它們暴露出來時,其肉被狗吃了,其長牙被象牙商倒賣。猛犸象的毛皮現(xiàn)在在很多博物館展覽,有的把猛犸象的肉體或肌肉放在乙醇中保存。
生物變成化石的更有趣和不尋常的一種方式就是在琥珀中保存。古代的昆蟲可被某些針葉樹分泌出的粘樹膠所捕獲。當松脂硬結(jié)后并進一步變成琥珀,昆蟲便留在其中。有些昆蟲和蜘蛛被保存得非常好,甚至能在顯微鏡下研究它的細毛和肌肉組織。
雖然生物體的軟組織的保存形成了一些有趣的和令人嘆為觀止的化石,但這種方式形成的化石是相對罕見的。古生物學家更經(jīng)常地是研究保存在巖石中的化石。
3.化石分類:
遺體化石:遺體被埋藏并在一定條件下被石化而成的化石。
遺物化石:生物的排泄物(糞化石、卵化石)及人類使用過的工具形成的化石。
遺跡化石:古代的生物在脫水后的碳痕及足跡等化石。
4.化石與生物的進化
生物進化的順序和意義:
。1)越是古老的地層(深層)里化石生物越簡單、越原始,越是晚近的地層(淺層)里化石生物越復雜、越高級。
(2)意義:動植物化石是生物進化的有力證據(jù)。
化石在地層按一定順序出現(xiàn)的事實是生物進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證據(jù);化石在地層中的分布說明了生物是經(jīng)過漫長的地質(zhì)年代逐漸進化而來的,它反映了生物進化的順序是:簡單→復雜;低等→高等;水生→陸生。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通過敘述故事、刻畫人物反映社會現(xiàn)實、表達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
2.學習通過寫景、定物抒發(fā)感情的寫作方法。
3.認識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的嚴重災難,體會自然風光、名勝佳處各具獨特美景。
教材分析
概述《石壕吏》這首敘事詩,敘述官吏夤夜捉人,老婦啼訴語言和她的被捉 ,表現(xiàn)出老婦一家的悲慘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亂給人民造成的嚴重災難,體現(xiàn)了詩人對苦難人民的深刻同情
重點
難點差吏夤夜捉人的兇殘,老婦形象的凄苦,她家遭遇的悲慘,詩篇社會意義的深刻,詩人對苦難人民的同情。
教具
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法
設計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過程
1.由教學過的贊美古代巾幗英雄的《木蘭詩》,引出將教學的反映戰(zhàn)亂中人民苦難的《石壕吏》(板書詩題)。
2.結(jié)合注釋①簡介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詩人情況。
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唐肅宗乾元年(759)。當時唐軍60萬在鄴城被叛軍打敗,&127;唐王朝為了補充兵力,便在四處大肆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安史之亂爆發(fā)以后,曾被叛軍俘虜,夾在難民當中奔走,和人民一起負荷著時代的痛苦,思想感情和人民貼得更緊。這一年,他從華州往洛陽探視,在返回華州途中親見差吏將老人、少年、結(jié)婚才一天的青年,都統(tǒng)統(tǒng)抓去當兵,心情沉痛激憤,就創(chuàng)作出了《三吏》、《三別》。這組詩篇鏡子般地反映了當時的戰(zhàn)亂社會現(xiàn)實,《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3.要求學生參看注釋,理解詞義、句意、全詩大意。
4.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全詩。
要求讀音準確,讀出節(jié)奏。
5.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
(1)指定學生朗讀第1段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段。
、俚1段第一句在詩篇中起著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暮投石壕村”,由詩人投宿地點,點明故事發(fā)生的地點,表明詩人目擊耳聞了故事的始末(板書:目擊耳聞)。
、谀囊痪涫顷P鍵句?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有吏夜捉人”是詩篇的關鍵句。是“捉人”,而不是“征兵”、“招兵”,已經(jīng)表明差吏強抓老百姓當兵;前面又加上一個“夜”字,更表明差吏時常抓人,以致白天難以抓到,就趁夜深人睡來搞突然襲擊,兇狠殘酷。這一句揭開了故事的序幕,故事也循此而展開(板書:兇殘夜捉 揭開故事序幕)。
、廴、四句表明了什么情況?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表明差吏夜間抓人,連老翁也一樣抓走,已經(jīng)屢見不鮮;所以老翁夜間一聞捶門聲音,就顧不得年邁體衰、腿腳不靈,趕緊爬墻逃走,而由老婦出門應付。這深刻地揭示出戰(zhàn)禍連綿、差吏殘酷抓人、人民睡臥不得安寧的情景,揭示了老婦一家悲慘遭遇的社會環(huán)境。
(2)指定學生朗讀2、3段后,引導學生分析這兩段。
、俚2段兩句詩的用詞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體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127;在這兩段中起著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一“怒”,一“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兩個“一何”,加強了感情色彩:既表現(xiàn)出“吏呼”咆哮如雷,“婦啼”悲傷凄苦,又體現(xiàn)了詩人強烈憎惡差吏、深刻同情老婦的感情。這兩句詩統(tǒng)領著第3&127;段老婦苦啼申訴的記敘(板書:苦啼申訴)。課本編者把這兩句詩獨立成段,也是意在強調(diào)吏之怒、婦啼之苦和統(tǒng)領后文的作用。
、诘3段只是敘述了老婦的苦啼申訴。&127;差吏是在一直靜聽老婦的苦啼申訴而沒有怒呼咆哮嗎?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差吏決不是一直靜聽老婦的苦啼申訴而沒有怒呼咆哮。這里是實寫老婦的苦啼申訴,虛寫差吏的怒呼咆哮,以實現(xiàn)虛,在老婦苦啼申訴的幾層意思之 間暗含著差吏的怒呼咆哮。
③老婦的苦啼申訴包含幾層意思?從中體現(xiàn)著什么樣的進程?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老婦的苦啼申訴包含三層意思,從中體現(xiàn)著老婦不斷苦啼申訴,差吏不斷怒呼咆哮的進程。
、艿谝粚由暝V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表明老婦的三個兒子都上了戰(zhàn)場,兩個兒子已經(jīng)戰(zhàn)死,她家已為那場戰(zhàn)爭作出巨大犧牲,論理論情都不應再到她家捉人了!扒彝瞪,表明“存者”也生命毫無保障,更無生趣;“長已矣”,表露了對死去親人的無限哀思。老婦沉痛地申訴這些,意在喚起差吏的惻隱之心,高抬貴手。但是差吏不為所動,繼續(xù)怒呼,逼著要人,逼出老婦進一步的苦啼申訴。
⑤第二層申訴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表明老婦家中只有個吃奶的'小孫子一個孤兒,和因乳孫而未去的衣服破爛的一個寡媳,家庭情況倍極凄慘(板書:家庭凄慘)。老婦申訴這些,意在喚起差吏的憐憫之情,網(wǎng)開一面。但是兇狠差吏仍然不為所動,繼續(xù)怒呼,逼著要人,甚至要捉走寡媳,逼得老婦說出下面的話。
、薜谌龑由暝V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表現(xiàn)出老婦為了避免年邁丈夫、乳孫寡媳被捉,被逼得只能挺身而出,自請應役了(板書:被逼自請應役)。
(3)指定學生朗讀第4段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段。
、龠@一段前兩句的遣詞造句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從寡媳低微悲苦的哭泣聲,暗示出老婦已被捉走(板書:老婦被捉)!耙咕谩,反映出差吏不滿足于捉走老婦,百般威逼,老婦再三啼請自己應役的漫長過程,“如聞”,表現(xiàn)出詩人一直在關切傾聽幕慘劇的發(fā)展,徹夜未能入睡。
、诤髢删涞那苍~造句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呼應開篇的“暮投”,一個“獨”字,表明昨暮投宿,老翁老婦雙雙接待,今晨登程,只有老翁一個相送,老婦已被去承擔那根本不應由她承擔的徭役了。相送者、被送者的凄慘心情都無法表述。言簡意深,凄情綿綿無盡(板書:慘別老翁 凄情綿綿無盡)。
(4)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的寫作特點,社會意義。
詩人怎親以目擊耳聞者的身份寫出這首詩?產(chǎn)生著什么樣的藝術效果?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開篇句“暮投石壕村”,為以目擊耳聞者身份敘述故事作好了鋪墊;結(jié)尾段“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表明一直在關切傾聽故事的發(fā)展:表明了詩人確是故事 的目擊耳聞者。除中間主體部分用兩個“一何”表達憎惡差吏、同情老婦的強烈感情以外,通篇都只是平實地敘述故事情節(jié)、人物語言,再沒有什么議論抒情的詩句。通過故事情節(jié)、人物語言,展現(xiàn)出老婦一家的悲慘遭遇,塑造出老婦的凄苦形象,控訴了官府捉人的兇狠殘酷,反映了黑暗滲淡的戰(zhàn)亂現(xiàn)實,表現(xiàn)了對苦難人民的深刻同情(板書:反映戰(zhàn)亂現(xiàn)實 同情苦難人民)。
6.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全詩。
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沉痛凝重的感情。
布置作業(yè)
背誦這首詩,進一步品味平實敘述當中的深刻內(nèi)涵。
板書設計
石壕吏
目擊耳聞 兇殘夜捉 揭開故事序幕
苦啼申訴 家庭凄慘 被逼自請應役
老婦被捉 慘別老翁 凄情綿綿無盡
反映戰(zhàn)亂現(xiàn)實 同情苦難人民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關于教材。
《悼念瑪麗居里》是魯教版八年級(下)第二單元的第四篇課文。本文是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于 1935 年 11 月 23 日懷著悲痛的心情在居里夫人的悼念會上的演講,作者并沒有按照一般的悼念文,從敘述死者的生平和業(yè)績著手寫,而是獨辟蹊徑,在悼文的開頭提出“我們不要僅僅滿足于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jīng)做出的貢獻”,強調(diào)居里夫人的道德品質(zhì)方面的成就大于才智方面,緊接著從人格、品德、力量、熱忱等方面作具體闡述,最后發(fā)出呼吁,照應開頭,總結(jié)全文。
現(xiàn)在學生的生活時代與居里夫人的年代相距較遠,背景完全不同,因此學生如果對居里夫人生活的時代、文化背景、艱苦的科研環(huán)境、不平凡的人生歷程沒有充分的了解,難以理解居里夫人高尚的品質(zhì)和人格力量,是難以理解作者對居里夫人的高度評價,結(jié)合我們以前學習的《我的信念》,簡單補充瑪麗居里的有關事例,使學生了解有關背景。
二、學習目標:
1、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能品味文章語言,學會用精辟深刻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愛因斯坦真摯的感情,感受并學習居里夫人的高貴品質(zhì)及人格力量。
三、學習重點:
品味文章的語言;學習居里夫人的高貴品質(zhì)和人格力量。
四、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明確學習任務。
1、在現(xiàn)代物理學地發(fā)展史上,有兩位物理學家是必定會被提到的。他們就是瑪麗居里和愛因斯坦。
2、對這兩位偉人,你知道多少?
3、過渡:1934 年 7 月,居里夫人因病去世。1935 年 11 月,在美國紐約羅里奇博物館舉行了一場居里夫人悼念會。安因斯坦懷著極度悲痛的心情,在悼念會上發(fā)表了一片著名演講。那么,作為科學界的巨人和居里夫人的摯友,安因斯坦會在悼念會上說些什么呢?
4、讓我們共同閱讀安因斯坦的《悼念瑪麗居里》。(板書:悼念瑪麗居里)
。ǘ┳哌M課文。
1、了解作者。
2、請大家閱讀課文,出示自學指導。
。1)課文著重從哪一方面悼念居里夫人的?并具體論述了哪些內(nèi)容?
。2)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找出相關信息,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性地回答問題。
(3)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交流內(nèi)容只要能圍繞居里夫人的高貴品質(zhì)和人格力量即可,不必糾纏于語言文字的表達。)
3、再讀課文,品位語言、體會感情。
成功的演講,能以機智的語言、誠懇的態(tài)度、自信的氣勢,讓思想的清泉流進每個聽眾的心田,讓聽眾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那么,本文哪些字詞語句讓你深刻地感受到了安因斯坦對居里夫人的崇敬贊揚和因居里夫人的去世而極度的悲傷呢?
。ㄔ僮x課文,進一步圈點勾畫寫批注。)全班交流。
4、問題研討:愛因斯坦曾說:“在人生豐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覺得真正可貴的,不是政治上的國家,而是有創(chuàng)造性的、有感情的個人,是人格…… ”在演講對瑪麗居里這么一位人格高尚的朋友的悼念詞時,他一度哽咽,呼吸急促。那時,他不僅在對居里夫人表示著最真誠地歌頌,更是對自我精神世界的自白。
如果讓你來讀這篇演講稿,你會怎么讀呢?(評價時,不僅要注重語音的準確性和朗讀的流暢性,更要注重通過語調(diào)語速表現(xiàn)感情的程度。)
6、問題情境:本文著重介紹了居里夫人的人格、品格、力量等,她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結(jié)合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一文,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這么一位崇高人物”的“品德力量”。并以“我從居里夫人身上學到”的句式小結(jié)。
板書:
居里夫人 人格 品德 力量 熱忱
愛因斯坦 誠摯的感情
(四)拓展閱讀。
瑪麗居里(1867—1934):
居里夫人 1867 年 11 月 7 日出生于波蘭華沙市,當時波蘭正在俄國統(tǒng)治之下。
瑪麗的父母都是教師,在她出生(她是他們的第五個孩子)后不久他們就失去了教師職位。為了糊口,他們包下了一些學生的伙食。為此,年輕的瑪麗也要協(xié)助做飯,每天要工作很長時間。然而她仍獲得了中學生的優(yōu)秀獎章。中學畢業(yè)后,她當了家庭教師。1891 年她到巴黎進了巴黎大學,攻讀物理學和數(shù)學,畢業(yè)時成績名列全班第一。1894 年她與法國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相識,第二年他們結(jié)了婚。
1898 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可勒爾(Antoine Henri Becquerel)發(fā)現(xiàn)含鈾礦物能放射出一種神秘射線,但未能揭示出這種射線的奧秘,旣惡退恼煞虮税柧永铮≒ierre curie)共同承擔了研究這種射線的工作。他們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對瀝青鈾礦進行分離和分析,終于在 1898 年 7 月和 12 月先后發(fā)現(xiàn)兩種新元素。居里夫人即瑪麗居里(Marie Curie),是一位原籍為波蘭的法國科學家。她與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們發(fā)現(xiàn)了放射性元素釙(Po)和鐳(Ra),并因此與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爾(Henry Becquerel)分享了 1903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后,居里夫人繼續(xù)研究了鐳在在化學和醫(yī)學上的應用,并且因分離出純的金屬鐳而又獲得 1911 年諾貝爾化學獎。
為了紀念她的祖國波蘭,她將一種元素命名為釙(polonium),另一種元素命名為鐳(Radium),意思是“賦予放射性的物質(zhì)”。為了制得純凈的鐳化合物,居里夫人又歷時四(MarieCuI7e,1867 棗 1934)載,從數(shù)以噸計的瀝青鈾礦的礦渣中提煉出 1O0 mg 氯化鐳,并初步測量出鐳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是 225。這個簡單的數(shù)字中凝聚著居里夫婦的心血和汗水。
1903 年 6 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質(zhì)的研究》作為博士答辯論文獲得巴黎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 11 月,居里夫婦被英國皇家學會授予戴維金質(zhì)獎章。12 月,他們又與貝可勒爾共獲 1903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6 年,彼埃爾居里遭車禍去世。這一沉重的打擊并沒有使她放棄執(zhí)著的追求,她強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們摯愛的科學事業(yè)。她在巴黎大學將丈夫所開的講座繼續(xù)下去,成為該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 年,她的名著《論放射性》一書出版。
同牟,她與別人合作分析純金屬鐳,并測出它的性質(zhì)。她還測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發(fā)表了一系列關于放射性的重要論著。鑒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 年她叉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
這位飽嘗科學甘苦的放射性科學的奠基人,因多年艱苦奮斗積勞成疾,患惡性貧血癥(白血。┯ 1934 年 7 月 4 日不幸與世長辭,她為人類的科學事業(yè),獻出了光輝的一生。居里夫人對孩子的“智力體操”,居里夫人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注意對子女進行早期教育,并善于把握孩子智力發(fā)展的年齡優(yōu)勢。居里夫人在女兒們不足 1 歲時,就讓她們開始所謂的“幼兒智力體操”訓練:讓她們廣泛接觸生人,到動物園看動物,讓她們與貓玩帶她們到公園去看綠草、藍天、白云,看色彩絢麗的各種植物和人群,讓她們到水中拍水,使她們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孩子大點后,居里夫人又開始了一種帶有藝術色彩的“智力體操”,教孩子唱兒歌和講童活。再大些,就開始智力訓練和手工制作如數(shù)的訓練,字畫的識別,彈琴畫畫做泥塑,讓她們自己在庭園栽花、種菜等。居里夫人還抽出時間與孩子們一起散步,在散步時給她們講許多關于植物和動物的趣事如種子是怎樣在花里長成的,小老鼠和鼴鼠是怎樣打洞的,哪里能找到兔子窩等等她的教育都力求從實物開始,而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興趣。她還教孩子騎車、烹調(diào)等。這種全方位的`幼兒早期“智力體操”訓練,不僅使孩子增長了智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良好的性格。
從 1896 年開始,居里夫婦共同研究起了放射性。在此之前,德國物理學家倫琴(Wilhelm Roentgen 1845—1923)發(fā)現(xiàn)了 X—射線(他因此獲得 1901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貝克勒爾發(fā)現(xiàn)了鈾鹽發(fā)射出類似的射線。居里夫人發(fā)現(xiàn)釷(Th)亦具有放射性,并且瀝青鈾礦的放射性比任何含量的鈾和釷的放射性都要強。居里夫婦于是努力尋找,終于在 1898 年宣布發(fā)現(xiàn)了放射性元素鐳。他們最終從 8 噸廢瀝青鈾礦中制得 1克純凈的氯化鐳,還提出了—射線(現(xiàn)在已知它是由電子組成的)是帶負電荷的微粒的觀點。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時,居里夫人用 X—射線設備裝備了救護車,并將其開到了前線。國際紅十字會任命她為放射學救護部門的領導。在她女兒依倫(Irene Curie)和克萊因(Martha Klein)的協(xié)助下,居里夫人在鐳研究所為部隊醫(yī)院的醫(yī)生和護理員開了一門課,教他們?nèi)绾问褂?X—射線這項新技術。20 世紀 20 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狀況開始走下坡路,長期受放射線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終于在1934 年 7 月 4 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幾個月,她的女兒依倫和女婿約里奧—居里(Joliot—Curie)宣布發(fā)現(xiàn)人工放射性(他們倆因此而榮獲 1935 年諾貝爾化學獎)。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貧的,提取鐳的艱苦過程是在簡陋的條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婦拒絕為他們的任何發(fā)現(xiàn)申專利,為的是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們的發(fā)現(xiàn)他們把諾貝爾獎金和其獎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他們研究工作的杰出應用之一就是應用放射性治療癌癥。
母親卓越 女兒超群居里夫人,作為一位杰出的女科學家,曾在僅隔 8 年的時間內(nèi)就分別摘取了兩次不同學科的最高科學冠軍——諾貝爾物理學獎與諾貝爾化學獎。并且一生中獲得了難以計數(shù)的其他科學殊榮,可謂智慧超群、碩果累累。她的長女——核物理學家伊倫娜,與丈夫約里奧因發(fā)現(xiàn)人工放射性物質(zhì)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次女艾芙是音樂家和傳記作家,她的丈夫曾以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組織總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國王于1965 年授予該組織的諾貝爾和平獎,作為普通的母親,居里夫人又是怎樣培養(yǎng)和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呢?
德育教育與品格培養(yǎng):
居里夫人從整個科學生涯和人生道路上體會出一個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品格之高尚。因此,她把一生追求事業(yè)和高尚品德的精神,影響和延伸到自己的子女和學生身上,利用各種機會培養(yǎng)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居里夫人的品德教育包括四個方面:
(1)培養(yǎng)她們節(jié)儉樸實、輕財?shù)钠返隆K龑ε畠旱膼,表現(xiàn)為一種有節(jié)制的愛,一種有理智的愛。她在生活上嚴加管束,要求她們“儉以養(yǎng)志”。她教育女兒說:“貧困固然不方便,但過富也不一定是好事。必須依靠自己力量,謀求生活。”
。2)培養(yǎng)她們不空想、重實際的作風。她告誡兩個女兒:“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
(3)培養(yǎng)她們勇敢、堅強、樂觀和克服困難的品格。她常與女兒們共勉道:“我們必須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4)教育她們必須熱愛祖國。除了教她們波蘭語,居里夫人還以自己致力于幫助祖國科學發(fā)展和關心波蘭留學生的行動感染伊倫娜和艾芙。尤其使女兒們念念不忘的是:母親以祖國波蘭來命名首次發(fā)現(xiàn)的新元素“釙”所表現(xiàn)出的赤子之情。所以,居里夫人的女兒們都成為杰出的人才,尤其是伊倫娜夫婦,不僅繼承了居里夫人的科學事業(yè),也繼承了母親的崇高品德。1940 年他們夫婦把建造原子反應堆的專利權(quán)捐贈給了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居里夫人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而且還具有高尚的品格。她還告誡她的子女們儉以養(yǎng)志,不要虛度一生,我們要以居里夫人為榜樣,努力學習,爭取取得比居里夫人更卓越的成績。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地位
1.教材剖析:
《蘆花蕩》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這一單元所收錄的5篇雖然體裁不同,但它們的內(nèi)容卻都是戰(zhàn)爭題材。無論是正義一方還是非正義一方,在你死我活的戰(zhàn)斗中,真善美與假惡丑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在單元中,題材的選取涉及中外,觸碰近代與現(xiàn)代;人物有上至政治領袖、文豪作家,下有老婦人、老頭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他們不僅僅是自己,而是代表了一類人在戰(zhàn)爭中的勇為、凄苦與對爭議的弘揚、對和平的呼喚!短J花蕩》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孫犁的作品,以清新明麗的語言描寫了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的白洋淀上,一個抗日老英雄護送兩個女孩子尋找部隊的故事。這個故事具有傳奇色彩,情節(jié)曲折,引人入勝,是一篇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的。
2.課時安排:
《蘆花蕩》是一篇精讀課文,我將教學時間安排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從白洋淀優(yōu)美的風光入手,引出抗日英雄的故事,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故事情節(jié),識記重點詞語。第二課時則引導學生探究人物性格和人物刻畫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寫的作用。為了順利完成兩課時的教學任務,我根據(jù)八年級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采取緊扣課文主題,通過設計主問題,創(chuàng)設發(fā)散思維的情境的策略,確定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
是準確把握“老頭子”的人物形象,體會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并在賞析同時了解老頭子是怎樣刻畫的。同時,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語言作用。
本課的難點:
理解他“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特點,以及景物描寫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1.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
八年級的學生對小說已不陌生,對小說的閱讀已有了一定的認知分析能力。因此,先讓學生通過小說三要素來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易于接受。
2.個性發(fā)展和群體提高
通過設計主問題“老頭子是一個怎樣的人”,調(diào)動學生發(fā)散思維,人人有話說。尤其是關注那些平時不愛講話的孩子,鼓勵他們勤于思考,敢于發(fā)言。通過搭建展示交流的平臺,讓那些閱讀書評較好的同學參與到互評環(huán)節(jié)中,促其養(yǎng)成敢于爭鳴,勇于創(chuàng)新的學習態(tài)度。讓各類學生都能有所收獲與提升。
三.學習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1.理清思路,把握故事情節(jié)。2.把握老頭子人物形象,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3.揣摩景物描寫的語言。
(知識和能力目標確定的依據(jù):教材的知識構(gòu)建特點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過程和方法目標為: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讓語文課具有開放性。
。ㄟ^程和方法目標的確定依據(jù):新課標要求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是:感受“老頭子”的英雄色彩,培養(yǎng)捍衛(wèi)民族的情感。
。ㄇ楦袘B(tài)度價值觀目標確定的依據(jù):新課標“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會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圓滿完成設定的教學目標,我遵循知識傳授與能力發(fā)展相結(jié)合,形象感知與邏輯思維相結(jié)合,以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主原則確定出本課的教學方法:
1.創(chuàng)設情境:多媒體教學輔助,通過多媒體展示白洋淀優(yōu)美的風光,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開篇,增強生活的體驗。
2.引導點撥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主體差異和不同學習的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讓學生自讀自悟,獲取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體悟感情,從而真正成為學習主人。課文淺顯易懂,且故事性強,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帶著我設計的“老頭是怎樣的人”閱讀課文,運用批注法,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我給予適當?shù)狞c撥,有利于學生把握學習方向,讀出個性化的自己。
3.對話教學法。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巴西教育家保羅認為,教育即對話,對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這不是師生間簡單的問答,而是思想的交流,我采用師生對話的方式,對主人公“過于自信和自尊”這一性格進行深入挖掘。
自主探究,對話交流,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比較和補充,激發(fā)并牽引基礎較差的學生,從而達到一同參與共同進步的目的。而且有效的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
五.教學程序:
1.教具準備:多媒體輔助教學
2.教學流程
我設計了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自主探究,互評人物;深入挖掘,品讀景物;聯(lián)系生活,布置作業(yè)這六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課時
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我通過多媒體展示白洋淀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課文中所描寫的環(huán)境,進而導入新課。我的導入是這樣設計的:白洋淀水波蕩蕩,春季青蘆吐翠,夏季紅蓮出水,秋天葦泛金光,冬季水似碧玉。然而在上個世紀30、40年代,日寇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燒殺搶掠,肆意踐踏,白洋淀的每一株蘆葦都見證了硝煙彌漫,白洋淀也養(yǎng)育了英雄的人民。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一個抗日英雄的故事,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把十幾個鬼子玩弄于股掌之間,他到底有何等的本領呢?讓我們走進《蘆花蕩》去見識一下這位神奇的老人吧。這樣的設計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為下面的環(huán)節(jié)做好了鋪墊。
環(huán)節(jié)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讓學生簡要介紹孫犁的基本情況,培養(yǎng)他們篩選信息的能力。(屏幕)孫犁是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形成了“荷花淀派”,《白洋淀記事》是一部最能代表他創(chuàng)作風格的小說和散文的合集。并讓學生在課下識記這些文學常識。
。2)識記字詞:接著通過教師聽寫和同桌互改的方式檢查學生對字詞的預習情況,并講解重點字詞,把好字詞關。
。3)概括內(nèi)容:根據(jù)小說情節(jié)的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jié)局,敘述課文的內(nèi)容。
(4)人物履歷表:
主 要 人 物 履歷表
姓 名
主要的任務
最痛苦的事
最自豪的事
最突出的性格
第二課時
環(huán)節(jié)一:提出問題,默讀批注
圍繞“我眼中的老頭子”展開自由閱讀,指導學生邊閱讀邊批注。批注的話不要太多,只需重點的三兩個詞語就行。不讀書不拿筆,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尤為重要。
環(huán)節(jié)二:交流展示,對話人物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課堂的主要部分,兩個主要任務,性格及寫法。交流展示架起生生、教師、文本的對話,也是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者的主戰(zhàn)場。教師在學生發(fā)言基礎上,適時歸納老頭子的性格:“過于自信與自尊”,引導學生理解“過于”這個詞的意思。 “過于”呢有兩層意思,一方面有“非常”之意,老頭子確實有一套了不起的“水上的能耐”,這使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而另一方面,又有過頭的意思。大菱受傷,跟他過于自信、不夠謹慎有一定關系。同時他覺得丟人現(xiàn)眼,沒臉見部隊,他是過于自尊了。老頭子的刻畫手法: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環(huán)境烘托與女孩子反襯相應和,活脫脫的讓一位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站立眼前。這兩個問題的設置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把握主人公老頭子的形象。
預設:
1. 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墒悄菚竦酶珊诘哪槪潭痰幕ò缀訁s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的明亮。說明老頭子很干練。
2. 他對葦塘里的負責人的同志說:你什么也靠我,我什么也靠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說明老頭子很自信。
3.“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孩子呀!”說明老頭子對同同志們充滿了愛,可以說愛憎分明。
4.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有女兒,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說明老頭子自尊心很強,讓兩個女孩子受傷,他沒法原諒自己。
環(huán)節(jié)三:品讀景物,賞析美點:
《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但我們讀后并沒有感到凄慘,而是感到了的優(yōu)美和積極向上的力量。這得益于作者對詩情畫意的環(huán)境描寫。由此,設計了美句品評教學步驟。首先是美句美讀,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并把這些句子充滿感情地讀出來,感受那流瀉于戰(zhàn)火中的優(yōu)美景色。然后美句美讀,讓學生就具體的景物描寫進行分析,思考描寫好在哪里?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通過師生對話,最后總結(jié)出景物的描寫能夠渲染出戰(zhàn)爭的氣氛和烘托人物的性格。
預設:
1. 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窠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賞析:點明環(huán)境氣氛,突出環(huán)境險惡,交代背景,為后文描寫人的行為做鋪墊。努力長高的葦子生動的展現(xiàn)了在殘酷的戰(zhàn)爭年代里,白洋淀人民威武不屈,頑強生存的姿態(tài)。象征的白洋淀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狠狠表現(xiàn)了抗日軍民對日寇的仇恨。鉆表現(xiàn)了抗日軍民的堅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2. 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賞析:景隨情移,寫出了老頭子痛打鬼子后的愉快心里。
環(huán)節(jié)四:聯(lián)系生活,內(nèi)化提升
(1)升華主題:白洋淀只是當時的抗日戰(zhàn)場的一個典型,無名無姓的老頭子也是抗日人民的一分子。白洋淀如此,荷花淀亦如此,整個冀中平原上上下下抗日熱情高漲,如火如荼。老頭子就是一群人!
。2)布置作業(yè):根據(jù)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以寫促讀,讓學生給老頭子寫一封信,書寫自己內(nèi)心的敬仰,亦可提出善意的批評。
3.板書設計:
自信
蘆 人物美——老頭子(過于)
花 自尊
蕩 景物美——詩情畫意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首先我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篇文章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散文,這個單元的的幾篇文章都在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独贤酢肥且黄P注社會底層小人物生活狀態(tài)的文章,作者楊絳用平淡質(zhì)樸的語言為我們介紹了老王的身世、作者和老王交往的幾個片段,以及老王死后作者的愧怍之情,集中塑造了老王這一人物形象,同時讓我們看到了老王和楊絳的精神品格。本文的人文內(nèi)涵直指學生的精神層面,對于逐步形成學生積極地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影響是直接和深刻的。這也正是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的第一條的體現(xiàn)。
下面是學生學情的分析,因為這篇文章人物關系簡單,語言質(zhì)樸平淡,故事情節(jié)直觀,所以學生閱讀后,就能很快把握課文內(nèi)容,并對老王有一個初步印象,但是我覺得要真正的走進人物內(nèi)心,把握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的主題,就不那么容易了。特別是文章的最后一句: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這句閃耀著人性光芒的主旨句就更難理解了。對于八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物質(zhì)條件優(yōu)越,思維活躍,生活閱歷卻很淺顯,特別是對xxx那一段歷史背景比較陌生,而且他們對于生活中像老王一樣的不幸的人關注不夠,甚至會忽略。所以我認為,八年級的學生更應該走進楊絳的精神世界,認識楊絳這樣一個知識分子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反思自我的境界以及勇于擔當?shù)纳鐣熑胃校パ鲆暲贤鹾蜅罱{崇高的人格魅力,讓這篇文章的人性的光華照亮自己的內(nèi)心。
2、基于以上的分析,根據(jù)新課改理念,結(jié)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以及學生的特點,我最終把本文教學目標定為(大屏幕)下面三點:
。1)積累掌握本文生字詞,分析老王和作者這兩個人物形象,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的特點。
(2)朗讀課文,品析本文平淡質(zhì)樸而飽含深情的語言。
(3)體會作者對不幸者的同情和關愛,體會關注身邊普通人及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態(tài)。
3: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愧怍”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
為了突破重點、難點,我選擇了文章的中心句來作為文章的突破口,切入點,并運用了朗讀法,討論法等方法進行教學,只要學生理解了“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這句話的內(nèi)涵,就明白了文章的中心,所以整節(jié)課都是圍繞這句話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展開。
三、說學法指導
1、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個合格的教師不會把學生當做馴服的力量來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而是當做課堂的主體來看待,教學中我將鼓勵運動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求同存異,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標。
2、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教師要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就不能單單把教材當做唯一的信息源。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作為教師一定要跳出這個框子,站在新的`高度去解讀我們的教材,根據(jù)這個理念,我引導學生課前充分利用網(wǎng)絡圖書館,課前搜集有關作者資料,了解作者寫作背景,然后再結(jié)合作品進行探究性的閱讀,這樣學生就會得出自己的獨到的體會和心得。
3、培養(yǎng)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是語文教學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且這樣一篇較長的文章讓學生一節(jié)課完成,就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激發(fā)學生探究閱讀的積極性,為此我指導學生進行課前自學,并且我安排了下面的預習作業(yè)。
(1)認真朗讀課文2—3遍。
。2)、借助工具書自學文中生字詞。
(3、)查找資料,了解楊絳的生平資料以及她的作品情況。
(4),寫出自己的初讀感受,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四、下面我來說說我設計的教學過程
。ㄒ唬、1、教育是一種思想影響另一種思想的行為,做為教師只有動情,學生才會動容,我為此設計了這樣的導入語:
同學們,我們喜歡關注偉人,因為他們有著非凡的成就;我們喜歡關注明星,因為他們有著耀眼的光環(huán);我們也關注家人,因為血濃于水;而在生活中,你是否關注過身邊那些默默無聞的普通人,他們雖然卑微,但是卻有著一顆金子般善良的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楊絳先生的一篇文章中,一起去關注一個在生活中被遺忘的邊緣人物吧!
瑞士作家溫克勒曾經(jīng)這樣說過:“開場白有兩種作用:“一是建立說者與聽者之間的共鳴,二是顧名思義,打開場面,引入正題。”導入語就是課堂教學的開場白,它起著聯(lián)系師生情感,打開課堂教學,引入新課的重要作用,我這樣的導入,讓學生入情入境,既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同時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很自然的過渡到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上。
。ǘ⿲胄抡n后,我首先請學生簡介自己課前查到的楊絳的有關資料,同時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初步檢查預習的情況。
(三)對于一篇感情厚重的散文來說,我覺得找到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是很重要的,那么開篇我請學生默讀課文后,提出問題:文中哪個詞語寫出了作者寫作此文時對老王的感情?學生馬上就能找到這個詞語“愧怍”,由詞語引出文中這句話:“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請學生讀這句話,讀后,請學生看這句話里的兩個詞語:幸運的人,不幸者,那么接著問學生,幸運的人是誰?不幸者又是誰?很顯然,學生閱讀全文后,很容易知道作者把自己看做幸運的人,不幸的人是老王。這是我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初步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
。ㄋ模┫旅媸紫任覐姆治隼贤醯男蜗笕胧郑寣W生自己走進文本,結(jié)合文中的情節(jié)進行分析概括,來了解老王這個不幸而又善良的人物形象。為此我設計了第一個問題是:1、為什么說老王是不幸的,他有什么性格特點?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那么學生很容易就會明白,他是單干戶、蹬三輪的、無依靠、有眼疾,居破屋,體現(xiàn)出他的不幸。而他半價送冰、免費送人、病中送物,一個送字又體現(xiàn)出他的善良,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除了讓學生進一步感知人物形象,還培養(yǎng)學生提取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這個過程要讓學生自己進行歸納概括,教師不能做壟斷性的分析去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三顧茅廬》,下面我將本課的教材地位、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法的選擇、教學過程這四個方面對這篇文章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地位:
這篇課文是長春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的第20課,本課是根據(jù)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的節(jié)選。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小說,作為一種主要的文學體裁,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小說教學,更因其內(nèi)容的豐富、情節(jié)的曲折、形象的多異、主題的深刻性等特點而呈現(xiàn)教學的多樣性。學好這一課,對于學生感悟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確立
長春版語文教材每一冊的最后一課都是古典名著的節(jié)選,所以同學們已經(jīng)學習過《大鬧天宮》《武松打虎》等名篇,所以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小說的有關知識及欣賞小說的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qū)W生傳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學對策。八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基本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已初步形成,所以我把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欣賞小說的能力確立本文重點、難點。加之三顧茅廬的故事家喻戶曉,第一課時已經(jīng)完成疏通文意的任務,所以我把本文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確立為:
1.知識與能力
體會小說精妙的構(gòu)思。感悟劉備真誠的禮賢下士的人物特點。
2.過程與方法
學習并深入理解表現(xiàn)人物特征的側(cè)面烘托的寫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人物的精神,體會真誠的人性之美。
4.教學重點
體會小說精妙的構(gòu)思,學會欣賞小說的常用方法。
5.教學難點
把握文章思想內(nèi)涵,感悟人物形象的人性之美。
三.說教法和學法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jù)與出發(fā)點。眾所周知,我校學生的素質(zhì)是比較高的,我所授課的班級學生素質(zhì)尚可,加之本文情節(jié)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個性鮮明,只要處理得當,是很容易吸引所有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的。因此,我采用以下教法:
閱讀復述法 起到整體感知的作用
啟發(fā)引導法 引領學生在品評人物、探究文旨。
板書及多媒體輔助法 既能綱舉目張,又能總結(jié)提升,使一些問題和要點形象化。
擴展討論法 起到擴展學生視野,增強學習的自主性的作用。
《課程標準》中關于教學建議中曾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我覺得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與參與者,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學法的指導。為此我采用以下的學法:自主預習法、角色朗讀法,復述法、批注賞析法、小組討論法。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巧妙地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能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所以我將這樣導入這堂課。
首先提出問題:“課題‘三顧茅廬’的出處是哪里?”意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由題目開始”的意識。很多學生會認為就是出自小說《三國演義》。其次,我在大屏幕上展示《出師表》中的重點段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一段,明確“三顧茅廬”這個成語是出自《出師表》。《出師表》是長春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的課文,這也可以為以后的學習進行一個鋪墊。繼而提出問題:“諸葛亮由最初的躬耕南陽到二十一年來的受任與奉命,你認為他人生態(tài)度轉(zhuǎn)變的原因是什么?”我們都知道“三顧茅廬”可以說是諸葛亮人生的重要轉(zhuǎn)折點,探究他人生態(tài)度轉(zhuǎn)變的原因,自然的就把話題引領到劉備的真誠邀請,禮賢下士的做法上,這樣就導入了這一課。
2.整體感知
。1)選擇性閱讀 朗讀你認為能夠表現(xiàn)劉備遭受波折的段落和詞句。
它是中國語文學習的傳統(tǒng)方法,也是現(xiàn)代語文學習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在語文學習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教學中常常是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訓練學生朗讀。選擇性閱讀既能夠訓練閱讀朗讀能力又能鍛煉學生迅速提煉重要信息的能力。
(2)給出關鍵詞復述課文
復述課文就是用自己的話和課文中學過的主要詞句,把課文內(nèi)容有條理地敘述出來。聽寫關鍵詞語,既能夠檢驗學生們的預習情況,又能夠給學生以抓手,不至于復述課文時把握不住重點或者產(chǎn)生遺漏。我將給出下列關鍵詞:
親叩 惆悵 擁爐抱膝 枉駕 僥幸
光陰荏苒 頓開茅塞 衣襟盡濕
3.精讀賞析
課文的精讀既要關注整體性,避免過多瑣碎的提問肢解課文,又要有一定的深度,防止閱讀流于膚淺。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討論:“劉備請諸葛亮出山,遇到了哪些波折?劉備的哪些言行能夠表明他的誠意和謙恭?”這是關于劉備這一藝術形象的核心問題,引導學生梳理課文,有條理的對劉備所遇波折進行賞析,學生分析的過程中就可以品評人物了。
劉備“三顧茅廬”,遇到的波折可不僅僅是三個。簡述如下:
第一折,表現(xiàn)在姿態(tài)上。第一次拜訪,劉備是這樣報家門的:“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眲潆m尚未成就,然而聲名卻是天下俱聞,又兼具皇室血統(tǒng),劉備也是頗為自得的。然而諸葛亮負責接待的小童子卻說:“我記不得許多名字!保痪洹跋壬辉诩摇,門都沒讓進去。
第二折,遇上惡劣天氣。二請諸葛,恰逢隆冬時節(jié),下起大雪。張飛抱怨天冷,而劉備卻認為這是好時機啊,趕上雪天去,正好讓諸葛明白他的一片殷勤之意。此等殷勤,也不白費,這次好歹被讓進門了?墒沁M門后只見到了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留一小箋表達自己的誠心相請之意。其措辭,也極為謙恭。稱諸葛仁慈忠義,以姜子牙、張良喻暗諸葛亮才華。諸葛亮常以管仲、樂毅自比,劉備對其夸贊更上一層樓。從中可見劉備非常懂得人情世故,表現(xiàn)出十分的誠意。這一情節(jié)中,劉備進門遇見的是其弟,出門又遇到其岳父,兩者之身形氣質(zhì)讓劉備都誤以為是諸葛孔明,通過對其親人出場描述和對諸葛亮居住環(huán)境的描寫都襯托出亮高人雅士之風范。
第三折,春暖花開,誠心出碩果,請的賢士歸。三請諸葛,劉備更為用心。這次去,先請卜卦者,選了一個好日子,又齋戒三天,還要熏沐更衣,備上禮物,如此這般,愈發(fā)鄭重。如果說前兩次去請諸葛亮劉備確實也是一片真心誠意,是真誠的,那這第三次可以說是虔誠的。這次到隆中,離草廬還有半里路,就提前下馬步行,前兩次都是到門口才下馬,這細小的行動變化也彰顯了劉備內(nèi)心的恭敬與虔誠。這次諸葛亮倒是在家,只不過還沒睡醒。劉備自己“徐步”而入。徐,緩慢,沒有聲音。看著諸葛亮在堂上大睡。劉備呢,“拱立階下”。特別恭敬的站在臺階下。諸葛亮翻了個身,又睡。劉備接著又等了一個時辰。終于正式見面了,劉備是下拜諸葛,稱自己是“漢室末胄,涿郡愚夫”。言行舉止的細微之處無不顯示著劉備的赤誠與真心。
邀請賢人,僅僅是做到恭敬還不夠,也需要洞明賢人的心志。劉備是如何言語打動孔明的呢?“大丈夫抱經(jīng)世奇才,怎么能夠白白的讓一生浪費的山林泉水之間呢?希望您能為天下老百姓著想啊。”劉備是很高明的,他不說你跟我一起建立功業(yè)吧,而說以天下蒼生為念。
劉備的至誠之心,終于打動了諸葛亮。聞名千古的隆中對由此誕生。
然而,還有一折。問策完畢,劉備再次邀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卻又推辭。使得劉備使出最后殺手锏?蕖涞目,是出了名的,但也是很有藝術含量的!跋壬怀,天下老百姓可怎么辦?”這個哭啊,氣勢磅礴!皽I沾袍袖”,衣襟全都濕了,估計是涕淚滂沱。以柔克剛,乃是一等一的大智慧,孔明終于被感動了,決定出山。劉備好高興啊,可算是把高人請出了。然而還不算完,還有一折。
這最后一折是送禮。這個送禮更是有講究了。你送,人家諸葛亮清高不受。怎么辦?看劉備怎么說:“這不是聘大賢的禮品,只是表明我個人的一點點心意而已!比绱耍酌鞑沤邮。
至此,教師可以明確:對劉備形象的塑造采用的手法以語言、動作描寫為主,表現(xiàn)了劉備寬宏的氣度和禮賢下士的品質(zhì),以及他興復漢室的誠摯之心。
那還有哪些是“為輔”的呢?還要引導學生關注小說情節(jié)中關、張二人的.作用。我提出這樣的討論問題:“同去邀請諸葛亮,面對這些波折,關張二人有怎樣的言行呢?這樣刻畫關張二人有什么作用?”
我們看文中的關、張二人的言行。第一次請諸葛亮不遇,劉備與崔州平,聊了很長時間,張飛抱怨劉備“閑談許久”,并無他言;第二次去隆中張飛抱怨天冷;第三次連關羽都覺得過分,認為那諸葛亮不過徒有虛名,不敢見而已。認為劉備禮遇太過了。張飛更直接,干脆我拿個麻繩把他捆來算了。
這些言行,從側(cè)面更顯出劉備非凡的識人智慧。教師可以總結(jié),通過與關羽、張飛二人對諸葛亮態(tài)度的對比,側(cè)面烘托了劉備善識人才,渴求賢才的特點。
4.探究主題:
任何作品都是社會的反映,絕不是空中樓閣。它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許多作品只有在了解了它產(chǎn)生的背景后才能深切地理解內(nèi)容與感情,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準確地概括作品的主題。
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題,我設計了討論題:“作者為什么如此刻詳盡畫劉備的誠意與謙恭呢?”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我從三個角度回答。
第一原因,就是小說一定要好看,小說不好看就失去了小說的意義,而《三國演義》中的這段“三顧茅廬”,不管真假,確實好看,小說的特點決定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為整部小說“尊劉”的情感基調(diào)服務,為小說的主題服務。這是由整部小說的思想情感決定的。
我想重點說說第三原因,此時應該給學生一點關于作者的資料和寫作的背景信息。我認為傳統(tǒng)的語文課一上課老師就將作者資料和寫作背景等知識展示給學生,尤其像這樣的大部頭作品,介紹的文字量相當?shù)拇,可是那時候?qū)W生并不知道哪些重要,學習這一課需要哪些背景知識,所以老師介紹的這些但對這一節(jié)課來說,基本沒有什么大用。而在探究主題的環(huán)節(jié)中給一些必要的作者介紹,學生會有恍然大悟之感,這就達到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了。比如這個問題,此時我給學生關于作者羅貫中的背景知識。
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參加過張士誠的農(nóng)民起義,當過張士誠的幕僚,史書上說羅貫中這個人有志圖王,什么意思呢?他也是一個想出來輔佐一個人成就帝王之業(yè)的,只不過在后來的斗爭中,是朱元章勝利了,所以他在塑造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的時候,難免寄托自己的一些想法,就是自覺不自覺的就把自己比做諸葛亮了,希望自己得遇明主,建功立業(yè),這不就是把自己的理想融到作品中嗎,這不就是所謂的“知人論世”嗎?
那這些都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你怎樣評價劉備的這種誠意?”這個問題使學生的思維更為開闊!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边@個問題無疑是引導學生大膽思考,大膽表達,大膽評價。教師應該有一點的寬松度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理解和觀點。
5.延伸擴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擴大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提高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積極性,從而豐富語文課程的內(nèi)涵!彼笳Z文教師教學時應該由語文課內(nèi)向課外的適當延伸。而課堂進行至此,學生思維已經(jīng)完全打開,教師提出問題:“你還知道哪些歷史上的禮賢下士尊重人才的故事?”學生應該能夠聯(lián)想到很多歷史故事,如“文王請姜子牙”“燕昭王設黃金臺尊郭槐為師”“齊桓公五次拜訪小臣稷”等。
6.板書設計:
三顧茅廬
劉備 一顧、二顧——真誠
三顧 —— 虔誠
關、張:側(cè)面烘托
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緊扣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這一主線,利用這篇教材,注重講文以入情,緊扣文本再現(xiàn)課文形象、意境,激發(fā)起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課應有的語文味,文化味和人情味。我的說課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臺階》是一篇以父親為描述對象的短篇小說,現(xiàn)被選入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與本單元其他四篇不同,是小說,但也是敘事類作品,主要用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他具有農(nóng)民的樸實、淳樸、無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本文以父親為主要描述對象,但此文并非表現(xiàn)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xiàn)一代農(nóng)民形象,具有農(nóng)民的老實厚道、要強、勤勞、樸實等品質(zhì)外,這位父親更是一個用勞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從而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這一點也正是他有別于普通農(nóng)民之處。另外,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著辛酸,深沉地向著時代呼喚,億萬農(nóng)民的希望在于先進的生產(chǎn)力。
根據(jù)教材及單元目標,我將本節(jié)課的目標制定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過程與方法:學習用細節(jié)刻畫人物的寫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習父親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教學重點: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教學難點:學習用細節(jié)刻畫人物的寫法。
教學方法:朗讀品味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二、說教法學法
從臺階與父親之間的關系切入,了解內(nèi)容,初識人物,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從而帶動對全篇的深入研讀和領悟。鼓勵學生質(zhì)疑問難,培養(yǎng)發(fā)問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讀。在合作探究中相機點撥與引導,使學生更深地理解文章主題。教師在課前可讓學生反復讀小說文本,充分地熟悉情節(jié),避免因文章本身太長和離學生生活較遠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畏難情緒。
《臺階》是一篇語文平實但內(nèi)涵深刻的文章,不同的人對它的主題有著不同的解讀,特別本文的主人公又是一位農(nóng)民,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正因如此,它又是一篇研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所以這堂課適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三、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前播放崔京浩歌曲的《父親》營造氣氛)教師激情導入
畫面、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美感,使學生思想感情產(chǎn)生共鳴,具有一種急待接觸課文的內(nèi)趨力,便于學生理解和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檢查預習:
1、文學常識:
2、字詞:
3、解詞:
檢查預習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既督促部分不自覺的學生,又使大部分學生得到復習鞏固。
(三)、初讀課文 了解故事情節(jié)
1、說說故事梗概
2、一句話概括文章內(nèi)容(提示:誰?干什么?怎么樣?)
通過復述故事,學生初步把握情節(jié),對人物也有一個初步感知,做到整體的把握。復述故事,也訓練了學生快速閱讀、勾畫圈點法閱讀以及培養(yǎng)學生信息篩選和概括能力
3、父親為什么執(zhí)意要造一座有高臺階的房屋呢?
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把握文章的線索和文眼。
三、速讀課文 感知人物形象
父親顯然是一個有夢想,有追求的父親,那么除此之外,在你心中,他還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呢?
請用這樣的句子說話:“他是一個 的父親,第 段 行這樣寫道 。 ”
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學生篩選信息,掌握抓住關鍵詞句進行人物賞析的方法,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完整流暢的表達,讓學生自己感悟父親身上勤勞、質(zhì)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zhì),引領學生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
五、再讀課文 品析精美語段
父親有著如此優(yōu)秀的品質(zhì),但他身上還有很多東西令我們深思,再讀課文,品析精美語段,深入到父親的內(nèi)心世界。
按照提示,迅速找到以下片段,完成活動
1、準備之時(19-20段)
2、砌成之時 (21段)
3、砌成之后 (30-32段)
活動一:
準備之時——揣摩父親的心理,在20段第一句話后加入父親的心理描寫。
朗讀,根據(jù)你的理解,在20段第1句后用第一人稱加入父親的心理描寫。
(表現(xiàn)他內(nèi)心強烈的渴望、難以抑制的興奮之情。)
你是從哪些細節(jié)體會到父親這種強烈的喜悅的?
(例:起床的時間 勞動的動作、身姿 )
活動二:
砌成之時——本段運用了 描寫方法,體現(xiàn)了父親 的心理。
(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討論交流。)
——動作、神態(tài) 無奈、高興
小結(jié):生活的艱辛和重壓使父親“駝慣了”,讓這位父親已經(jīng)不習慣于接受別人的關注,而習慣低下頭來做人。這是一種復雜的內(nèi)心活動,說明臺階雖然高了,但地位沒高,之所以“無法挺得起”,不僅是生活的重壓,還有謙卑的做人態(tài)度,這一切都來源于貧窮。正因為貧窮,父親心中才充滿了強烈的想要改變自己貧窮生活和命運的渴望。
活動三:
砌成之后——①30段哪些詞語應該重讀?(要強)
、31、32段應讀出怎演的語氣和情感?(無奈沮喪 懊惱)
、32段體現(xiàn)“我”怎樣的請感?(傷感 遺憾——付出青春和畢生的精力,得到的'僅僅是一座有高臺階的房子)
、荦R讀30—32段,體會父親和“我”的內(nèi)心。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想利用三個片段,設計三個小活動,目的是通過活動來學習本文運用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細節(jié)等塑造人物的方法。重點是體會細節(jié)描寫來把握父親形象。
六、深入思考 把握文章主題
說說“臺階”的內(nèi)涵
——希望所有像父親一樣的農(nóng)民由貧窮走向富裕,由被漠視走向被尊重,由自卑走向自尊。
成長在農(nóng)村的李森祥說:“鄉(xiāng)土,永遠是我創(chuàng)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都不會忘記我來自農(nóng)村,我有責任把中國農(nóng)民最本真的情感表達出來!
此文并非表現(xiàn)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xiàn)一代農(nóng)民形象,具有農(nóng)民的老實厚道、要強、勤勞、樸實等品質(zhì)外,這位父親更是一個用勞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從而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這一點也正是他有別于普通農(nóng)民之處。另外,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著辛酸,深沉地向著時代呼喚,億萬農(nóng)民的希望在于先進的生產(chǎn)力。
所以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想通過對臺階內(nèi)涵的理解,來達到探究主旨的目的。
七、布置作業(yè)
1、作業(yè)本:字詞(全體)
2、課練:
A組同學:1—7
B組同學:13—17
3:C組同學:寫作《我眼中的父親》)
分層布置作業(yè),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夠完成,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一、 說教材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課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4單元的第3篇課文。本冊書說明文閱讀共兩個單元,可以說重在培養(yǎng)學生對說明文的閱讀、理解、分析的能力和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求真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整體感知,注意說明的順序和方法;提高默讀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篩選信息。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說明文,兩篇短文《恐龍無處不在》和《被壓扁的沙子》都有關于恐龍,但是說明的對象又有所不同,又結(jié)合班級情況和單元重點。在重難點上不必面面俱到,只是重在培養(yǎng)他們閱讀說明文的能量從而積累知識。
二、說教法
說明文是相當枯燥了,因此必須抓住某一方面來提起學生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上必須讓學生自己找到感興趣的問題加以提煉。故,在教法上我多用默讀,讓學生自己讀懂文章,在相對有難度地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其閱讀說明文的能力。本文作為阿西莫夫——科幻之父的科普問,尤其是語言方面更有許多值得體味的地方。
三、說目標
(一)知識目標1.不同領域的科學發(fā)現(xiàn)可以互相啟發(fā),從而發(fā)現(xiàn)新的論據(jù)或得出新的結(jié)論。 2.短文兩篇所說明的研究成果。3.短文的行文順序及說明方法、語言特色。
(二)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情感目標 1.科學需要大膽的推測,合理的想像,合乎邏輯的分析、求證2.學會從不同角度對所觀察到的自然現(xiàn)象進行思考。3.廣泛閱讀科普文章,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四、說教學設想
。薄⒔虒W重點:把握兩篇短文的內(nèi)容,明確說明對象,理清寫作思路。
2、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的補充說明的作用和含義。
五、說教學思路
學生自讀把握兩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學習作者開放而又周密的思維方法。
六、說課時:
依照目標分為一課時。
七、說準備
1、培養(yǎng)學生預習課文的習慣,布置預習內(nèi)容。(生字詞、作者簡介)
2、準備好多媒體電腦,投影及相關軟件。
八、說過程
。ㄒ唬⿲胄抡n:如今統(tǒng)治地球的是人類,人類的歷史也不過幾百萬年。在人類出現(xiàn)之前,曾有一種爬行動物統(tǒng)治過地球,這種爬行動物是什么呢?(恐龍)然而在6500萬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億六千萬年的恐龍突然消失了。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一個謎。如今在不同的'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恐龍化石,這意味著什么呢?恐龍滅絕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對此,美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針對上述兩個問題分別做出了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兩篇短文。
。ǘ┳宰x課文,整體感知文意。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篩選重要信息,比較兩篇短文在內(nèi)容上有什么不同聯(lián)系?
。ㄈ┚x課文,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教師板書一個圖表,要求學生精讀課文,比較分析兩篇短文的說明對象和說明角度,自己上臺去填表?梢孕〗M之間交流,教師巡視各組,掌握討論情況,可給予必要的點撥指導。要求人人發(fā)言,個個參與。教師巡視各組,掌握討論情況,隨時給予必要的點撥指導,然后選交流成功的兩個小組介紹閱讀成果。
(四)、揣摩語言,感受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請學生在文章中找在文中括號中的文字,并請學生結(jié)合具體語境,說說他們各自的作用。補充性說明文字主要體現(xiàn)語言簡明精煉、邏輯性強、幽默風趣的特點。
五、遷讀。
1、請學生寫出《恐龍無處不在》、《被壓扁的沙子》兩文的思維推理過程。
2、“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fā)現(xiàn)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chǎn)生影響”,對文中這句話,請學生查閱有關資料,找一些科學研究的例子,組織一次讀書交流會。
(六)、小結(jié)。從兩篇文章的聯(lián)系推廣到科學研究的重要性作結(jié)。
。ㄆ撸、板書設計:
設計一 設計二
恐龍 不同科學領域關系密切
被壓扁的沙子……板塊構(gòu)造理 生物學 地質(zhì)學
論證的嚴密性 南極發(fā)現(xiàn)恐龍化石 佐證 大陸漂移假說
思維的開放性 證明 撞擊說 導致 恐龍滅絕
被壓扁的沙子 否定 火山說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精選八年級語文說課稿3篇09-06
語文蠟燭說課稿02-17
語文說課稿12-07
實用的八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7篇09-27
有關八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7篇09-20
小學語文說課稿05-11
語文說課稿【熱】01-08
【精】語文說課稿01-07
語文說課稿【薦】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