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一新生的一封信
給大一新生的一封信
文/孟小瓊
轉眼之間,大三生活已經來到,大一已經成為永遠過去,不論過得幸福還是狼狽,不論是躊躇滿志,還是郁郁不得…遺憾也罷,知足也罷,都是過去時。倘若自己像你們一樣,剛開始接觸大學,自己的學習生活軌跡,又該是怎樣一個樣子?時間不會倒轉,不論以前的軌跡怎樣,此刻也是無能為力,只好讓它靜靜的留在記憶的長河,平淡著對待。
在學;熘^了兩年,校外校內也經常有自己的身影,經歷的事相對多些。今天,把自己兩年來的感觸寫下來,一方面是希望學弟學妹們完美走好大學,另一方面對自己也是種激勵。
高中的時候,感到學習的枯燥,生活的單調,彷徨追問為啥要這樣苦逼呢?老師和家長都曾說過,再堅持下,到大學就會輕松了!到了大學確切的說是大三我發(fā)現其實有些情況不是這樣的。醒悟的有些晚,但實途其未遠,知來者猶可追。大學才真正是人生的起點,這五年非常關鍵,如果把大學當作是苦盡福來的美好樂園,那么還不勝那些沒你們幸運考上大學的同學。我覺得大學里至少應該做好以下七件事。
一。要自信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激水三千里。自信是一種美妙的生活態(tài)度,當我們一事無成時,我們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被自卑感所打倒,于是我們覺得生活痛苦、暗淡無光;我們建立了自信,思想上也變得樂觀、豁達,從而我們的生活也隨之變得美好了。剛來大學時,可能自負感覺自己是天之驕子,一切都是優(yōu)于他人。過了一段時間發(fā)現身邊的人都是比較優(yōu)秀,有些事是自己沒法做的。所做的是坦然的面對,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自信滿滿的去面對。同時,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僅有自信也是不夠的,自信應該與努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只要有自信的源泉,何會再自卑。
二。會選擇
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是在選擇。比如選擇參加什么社團,選擇什么時候去轉轉,選擇今晚是學習還是娛樂…選擇的同時,我們也失去了另一種選擇,自已也有些損失。自己所做的是要會選擇,選擇對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一面,同時兼顧他人利益。
三。重學習
作為合格的大學生一方面要重視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要重視社會文化的學習。專業(yè)知識是作為工作的前提,社會文化是生活的必要。倘若只知道專業(yè)知識,對人情世故幾乎一竅不懂,那也是過活的不順意。倘若社會文化做的好,專業(yè)知識跟不上,也是徒有虛名,尤其是對于學醫(yī)的我們。專業(yè)能力,首先自己搞好課本,有余力則搞些拓展。社會文化,則可以多讀書,多觀察,身邊處處是老師。重要一點是要知行合一。
四。多讀書
胸有詩書氣自華,古文讀盡做大醫(yī)。大學五年看似漫長,實則很短,時間在不經意間就會逝去,這些感覺等到大三之后會更加明白。從大一開始應該有多讀書的觀念,自己讀的書越多,明白的事理就會越多,更能理性的面對生活中發(fā)生的種種現象,像鄭玉玲院長在新生開學典禮上講的一句話,男生要做到有內涵,女生要做到有氣質,而內涵與氣質都不是與天俱來的,而是通過多讀書來自然散發(fā)出來的。
五。拜良師 交益友
良師益友在大學里并不容易找到,并非所有的老師都是良師,并非所有的朋友都可以稱作益友。良師重在師德,其次學術。益友,大學有一兩足矣。同時,身邊的人,不論怎樣,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這需要我們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六。多走走
讀萬卷書,不勝行萬里路。路上不僅有風景,還有那不同的故事。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不同的地方,形成的性情有別。看,聽,讀別人的故事,比照自己的經歷,體驗不同的感受,思考自己的人生。去見見繁華的十里洋場,見過苦苦掙扎的生活區(qū),有辛酸,有幸福,有無奈,有知足;貋碇螅胂胱约哼是比較幸福的,雖不可比上,比中,還算沒那么多的事生活著,再看待生活中的種種奇異現象,也平淡了。
七,堅持鍛煉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幸福的生活是建立在體健的基礎上。身體時不時出些問題,學習生活的質量是很難保證。在大學,熬夜寫策劃,熬夜讀圣賢書是很平常的,沒有好的身體又怎能做好?每天應該堅持鍛煉身體,學校設施逐漸完善,可以選擇的項目比較多,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學習、辦事效率。
最后,再說一句,自己走向哪里取決于你自己,目前自己的樣子,都是自己走出來的結果。
【給大一新生的一封信】相關文章:
給大一新生的第一封信08-20
大一新生入學心得02-10
大一新生軍訓心得05-15
軍訓心得大一新生06-21
新生大一軍訓心得11-21
大一新生軍訓的心得08-30
大一新生的軍訓心得11-05
大一新生軍訓心得(經典)07-27
大一新生軍訓心得06-19
大一新生自我評價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