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與民歌文化探討
摘要:義務教育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審美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強化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在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通過融入民歌文化的方式,可以讓學生進一步融入音樂藝術體系,實現(xiàn)精神世界的升華,提升農村學生綜合藝術素養(yǎng)。關鍵詞: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民歌文化
一、引言
與城市相比,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現(xiàn)狀讓人堪憂,一方面是教師的教學引導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家庭不重視。如何提升農村中小學生的音樂藝術能力和水平,直接關系到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成敗。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不斷向縱深發(fā)展,進一步融入民歌文化,傳承民族精髓,對于音樂教育而言也具有積極意義。從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實際來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有待不斷優(yōu)化改進。
二、民歌文化對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意義
民歌文化作為藝術文化精髓,對于改進傳統(tǒng)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在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學生對于音樂教學的參與度并不高,民歌文化的融入與傳承,有望轉變這種教學局面,通過引入民歌文化精髓,可以提升學生參與音樂課堂的積極性,進而提升音樂教學效果。隨著現(xiàn)代教學改革的推進,民歌文化在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空間越來越大,通過在課堂中引入民歌文化,可以提升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在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民歌文化的應用既是一種理念創(chuàng)新,同時也是一種策略創(chuàng)新,既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弘揚民族文化,對于音樂教學現(xiàn)代化格局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在教學中融入和傳承民歌文化,可以滿足當代學生的多元化藝術需求,現(xiàn)代學生成長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對于音樂知識和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也對傳統(tǒng)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要求和挑戰(zhàn),在這樣的背景下,民歌文化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同時也有積極的藝術引領價值。
三、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在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實踐中,由于理念上的缺失和模式上的滯后,音樂教育工作仍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比如說學生參與度不高、課堂互動模式落后等,有針對性地分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是提出有針對性解決策略的前提。在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過程中,很多教師由于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的局限,單純根據(jù)音樂教材開展教育工作,沒有融入地方民族文化特色,音樂整體教育成效不高。借助民歌文化的滲透方式,拓寬教育內容和范圍,開展深層次的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活動,是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應當關注的重點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如何給學生滲透民族音樂理念,提升學生的民族音樂意識水平,是提升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有效策略,也是開展好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工作的關鍵所在。在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工作中,通過何種形式開展民歌教學創(chuàng)新活動,直接關系到藝術教育的成敗。如何構建文化滲透、互動交流的立體化民族音樂教育模式,對于提升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具有積極意義。
四、通過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傳承民歌文化的方式
(一)將民族音樂與生活結合起來
要想實現(xiàn)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效果的提升,實現(xiàn)民歌文化的傳承,要讓音樂和生活結合起來。音樂源自生活,高于生活,如何讓音樂回歸生活本身,是現(xiàn)代農村中小學音樂教研發(fā)展的重要課題。在民歌文化傳承實踐中,讓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有更多的新鮮感,滿足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農村中小學生的音樂需求。在農村中小學民族音樂教學實踐中,既要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理念,也要善于從生活中汲取音樂營養(yǎng),讓現(xiàn)實生活與音樂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提升學生的音樂領域和理解效果。比如說,在欣賞瑤族《門歌》、瑤族故事山歌《三妹》的時候,這首曲子耳熟能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欣賞過程中聯(lián)想生活實踐和作者的創(chuàng)作表達心情,提升對曲子的理解程度。
(二)幫助學生積累民歌文化素材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教師要幫助學生積累民歌文化素材,實現(xiàn)民歌文化的有效傳承。在開展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積累民歌文化素材,通過音樂資料的整合,夯實學生民族藝術基礎,提升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積累民歌音樂文化素材不是簡單地堆疊民歌音樂材料,而是要通過創(chuàng)新整合的方式,將高質量的民族音樂內容轉化為學生能接受的形式,提升農村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認知程度,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后,記錄下自己的感受,為音樂素養(yǎng)的進一步提升打好基礎。比如說,在欣賞《酒歌》等曲目時候,就可以為學生在網(wǎng)絡上搜集經(jīng)典表演視頻,提升教學效果。
(三)引導學生構建民族音樂文化體系
在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實現(xiàn)民歌文化的傳承目標,要引導學生構建民族音樂知識體系。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個性情況和個人能力,對自身積累的音樂素材進行有效的藝術整合,進而形成自身的音樂體系,形成自身的民族音樂風格,充分理解并掌握其中的文化內涵。通過日積月累的訓練,達到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目標,實現(xiàn)民歌文化傳承的同時,滿足農村中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舉例來說,在欣賞江蘇民歌《盤王大歌》不同曲目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對不同民歌有比較清晰的認識,構建音樂體系,提升民族音樂理解和掌握能力。
五、結語
經(jīng)過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知道,在開展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點分析教學問題,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內核,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利用民歌文化豐富音樂課堂,可以不斷優(yōu)化音樂教學結構,提升音樂教學綜合效率,滿足當代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需求,提升農村學生綜合藝術和人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中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目標。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與民歌文化探討】相關文章:
論布依族民歌文化變遷08-18
淺談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通用5篇)04-21
漢語生肖成語的文化內涵探討08-23
新農村村莊整治規(guī)劃探討08-26
《俄羅斯社會與文化》課程改革探討08-19
農村高中美術專業(yè)素描教學探討08-20
探討農村稅費負擔問題的深層次原因08-18
農村初中美術教學實效性的措施探討08-24
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