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導游詞必備(15篇)
作為一名可信賴的導游人員,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涉及的知識十分廣泛。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導游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廣西導游詞,歡迎大家分享。
廣西導游詞1
今天各位的王府之旅將由我為大家做全程的講解,希望我的服務能讓大家高興而來,滿意而歸!下面大家請跟隨我這邊來,小心臺階,都跟上!
1.(承運門)各位游客當你們走進我們王府的大門的時候,我可以非常榮幸的告訴你們,今天你們來到了桂林城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并且是獨一無二的景區(qū)。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就是明代靖江王府的內城門,叫做承運門。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政權,為了鞏固朱姓的一統(tǒng)天下,朱元璋采取了“眾建宗親以藩王室”的政策,于是封諸王子為各地藩王,封其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藩國桂林,1372年開始在獨秀峰南面修造王府,在獨秀峰周圍修筑王城,占地面積18.7公頃,,襲11代14位藩王,歷270余年,它比北京的故宮還早34年修建。
清滅明后,把靖江王府改為貢院,成為廣西科舉考試鄉(xiāng)試的地方,民國時期靖江王府又成為廣西省政府所在地,孫中山北伐時曾來到這里。
2.(王道)好了,現(xiàn)在我們已經邁入王府的大門了,就讓我們開始感受一下當年王爺們的待遇吧。
現(xiàn)在請各位游客都踏上這條青石板路,跟著我開始今天的王府之旅。大家知道嗎?我們腳下現(xiàn)在所走的這條青石板路,它可是王府600多年前鋪墊而成的哦!歷經了風風雨雨依然保存了下來。在古時候很多人想走,那可不行!因為它是身份、權力、地位的象征,只有尊貴的王爺、王妃才能走,所以被人們稱之為王道。現(xiàn)在大家踏上了這條王道你們就都已貴為王爺和王妃了啊!這條王道是我們整個王府的中軸線,我們可以看到兩邊的建筑都是以這兒為中心左右對稱,我們的王府就位于市中心位置,而整個桂林城市也就是以這里為中心,向四周輻射開來的。據史料記載整個王府的建筑多達40多個,規(guī)模浩大,氣勢磅礴,遺憾的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歷經一場場歷史浩劫后留下的殘余了,看到的是民國時期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但是,在中國大明朝代保存最好的藩王府地要屬桂林的靖江王府。
3.(云階玉壁)當年留下的除了我們剛剛走的`王道,還有就是前面的云階玉陛了。
好了,現(xiàn)在大家往前方看,在我們面前出現(xiàn)了三條道,全都是由桂林特有的灰白石灰?guī)r雕琢而成的,是帝王的重要表現(xiàn)和標志。這也是明朝的一種典型的建筑風格。中間這條道叫“云階玉陛”,它是由云石、臺階、護欄構成的。大家請看中間的這塊云石,這上面雕刻的這些栩栩如生的圖案,能看出它像什么嗎?對,它就象天上飄著的云,而它的形狀還像古時候的玉如意,所以叫它“如意祥云”。
在北京故宮也有這樣的云石,那兒的云石是漢白玉的,上面雕刻著的可都是龍!要知道故宮里住的可是皇帝佬兒呀!以我們王爺的身份他就只能雕這“如意祥云”,代表吉祥如意的意思。而為了保護六百多年前留下的文物,我們就將它攔了起來。因為如果大家都從這上面踩上去,那后人就看不到這些祥云了。在它的左右兩邊各有一條道,一邊是文官所走的文官道;一條是武官所走的武官道。所謂文東武西,我相信這兩條道大家肯定都想走的,我也一定會滿足大家的愿望。而現(xiàn)在是和平年代,大家就先走文道,呆會再走武道,來個文武雙全怎么樣?好,我們這邊請。
4.(承運殿)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建筑就是承運殿。中國皇帝詔書“圣旨”第一句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意思就是奉上天的旨意治理國家。藩王是受天子的旨意來桂林的,因此就起名“承運殿”和“承運門”。這里是明朝藩王處理軍政要務的地方,清朝平南大將軍孔有德后封為定南王也將靖江王府設為自己的府宅。當年孫中山北伐大本營也設在此處,這里還是廣西省政府所在地,中華民國代總統(tǒng)李宗仁、國防部長白崇禧也在此處理軍政大事。原來的廣西省就是在這里變成了現(xiàn)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所以,這里是歷代廣西政治、文化的中心,F(xiàn)在,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承運殿去了解靖江王府的興衰歷史。進去之前,我要講一下注意事項:這里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請大家在承運殿內不要吸煙、不要拍照、不要亂扔雜物,謝謝合作。
8.(甲天下)各位游客剛才參觀了寢宮爬了美麗的獨秀峰體去貢院體驗了古代人如何考試最后我們來尋找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已經流傳了幾百年的桂林山水形象代言詞到底出自哪里。請大家抬頭望向我手指的方向,原來在1983年,桂林市的文物工作隊在拓印碑文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的了這塊摩崖石刻。才知道這一名句原來早在宋朝時期就享譽人間了。請大家仔細看看,在讀書巖上方右邊的這塊摩崖石刻上,它的作者叫王正功,此人一生博才好學,在飽覽了桂林的山山水水后,將“桂林山水甲天下”刻在獨秀峰上,這句話實際上是有兩層意思。一是贊美以獨秀峰為代表的整個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因此獨秀峰真正是桂林山水文化的精髓,是馳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發(fā)祥地,二是在勉勵桂林的學子金榜題名,甲第天下。以至于后來廣西師大把這里選為校址,從而形成了景區(qū)和校園合二為一的現(xiàn)狀。在中國古代1300多年的科舉考試中全國只有13位三元及第者,廣西就占了2位,其中一個出自這里,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三元及第者。
靖江王府是桂林歷史文化、山水文化的起源地,是桂林城市和桂林山水的縮影,相信大家到此一游不枉此行,景區(qū)參觀游覽行程到此結束,歡迎大家有機會再到獨秀峰靖江王府參觀游覽,謝謝大家!
廣西導游詞2
在到潿洲島之前我和大家講解一下潿洲島,潿洲島是北海市南方北部灣海域的海島,是中國最大、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島上植被茂密,風光秀美,尤以奇特的海蝕、海積地貌,火山熔巖及絢麗多姿的活珊瑚為最,素有南海“蓬萊島”之稱。潿洲島風光壯美,比較著名的景點有“滴水丹屏”,“龜豕拱碧”,“芝麻灘”,“法國傳教士人頭像”,“火山彈薈萃”及三婆廟,圣丹廟,天主教堂和湯顯祖觀海處等。
而我們的潿洲島一日游將去的'地方也有在其中,我們今天會先去參觀天主堂,與圣母堂不同,天主堂對外開放,不妨在這里感受下濃濃的宗教氣氛。然后去往古火山口,觀賞千姿百態(tài)的火山巖石。接著到豬仔嶺游覽,隨后是地質博物館,這里以火山島地質景觀、海岸線火山巖景觀為主體,用實物、圖片或者以假亂真模型等多種形式,呈現(xiàn)各種景觀及海島獨特的地質地貌給游客。那里的海鮮一級棒,午餐休息后去石螺口海灘,浪花溫柔地撫摸著海灘,海風懶洋洋地吹著,會讓人一下子覺得慵懶了,平時學習的勞累在這里讓海風吹吹也會身體也會變得格外輕松。我們還會在島上停留到傍晚時分,到滴水丹屏觀賞潿洲島美麗的日落景色。
潿洲島的海灘以寬闊平坦的沙質海灘為主,一般寬150~300米,沙礫層厚4~8米,平鋪于玄武巖之上層部岸斷間或有玄武巖出露。潮間帶一般比較寬闊,最寬者可達150米。潮下帶寬約60米,有珊瑚分布。珊瑚的下面就是礁坪。被波浪打碎的珊瑚殘體很容易與殼沙礫等堆積膠結成海灘巖。潿洲島北港一帶的海灘巖從古瀉湖一直延伸到潮下帶上部,覆蓋于玄武巖之上。
原來的火山口已變成了南灣的深水良港,火山形態(tài)十分明顯,火山口為高達50~80余米的弧形陡壁。
潿洲島北部潮上帶有新老兩道沙堤,南部海蝕崖上有三層海蝕洞,崖腳有兩極海蝕臺,反映了第四紀以來潿洲島一直在間歇地抬升,其幅度可超過20多米。
廣西導游詞3
龍脊梯田位于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和平鄉(xiāng)平安村龍脊山,龍脊梯田距離龍勝縣城17公里,龍脊梯田距桂林市80公里。龍脊梯田從廣義上說叫龍勝梯田,從狹義上稱為龍脊梯田,但廣大攝影和旅行愛好者更喜歡龍脊梯田的稱呼,似乎這樣更具氣勢。
龍脊梯田有1號和2號兩個觀景點,1號觀景點在村子東側上方,較遠,2號相對近一些。1、2號觀景點之間有平路相連,兩處都可看見當地最為著名的龍脊梯田中的“七星伴月”,“七星伴月”是龍脊梯田的精華,是七個小山頂梯田和一個大的山頂梯田。整個山都是窄窄的梯田,而田埂則像是劃等高線。龍脊梯田往上還有一個金坑梯田.那里有四個瑤族村落,從平安1號景點住上走需要3到4小時.住宿條件比不上平安,梯田的規(guī)模比此前稍大,民風更為淳厚。龍勝縣東南部和平鄉(xiāng)境內,有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梯田群。
龍脊梯田景區(qū)內居住著壯族、瑤族兩種民族,以壯族為主,龍脊的壯族是北壯的代表,服飾獨特,風情獨具,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古樸的壯族民間舞蹈和保護完美的壯族服飾,可聽到優(yōu)美的壯族山歌,享受原汁原味的壯族風情,傳統(tǒng)習俗壯鄉(xiāng)民居,香純味美的龍脊銅鼓舞,師公舞,打扁擔令人耳目一新,此外,還有古樸的壯鄉(xiāng)民居,香純味美的龍脊茶和龍脊辣椒,沁人心肺的“東方魔水”——龍脊水酒。
龍脊梯田只是一個景區(qū)統(tǒng)稱,包含龍脊寨(壯族)、平安寨(壯族)、中六寨(瑤族)、大寨(瑤族)、田頭寨(瑤族)、小寨(瑤族)等若干村寨。就梯田本身而言,最壯觀的是大寨的金坑梯田和附近的小寨梯田。央視12臺的片頭以及大家經常看見的龍脊梯田宣傳圖片和影視作品絕大部分都是出自金坑梯田。平安寨的七星伴月也非常不錯,就是通常大家以前說的龍脊梯田了。龍脊梯田常規(guī)來說有3個入口,一個是平安村,一個是大寨村,還有一個是龍脊村(龍脊古壯寨)。
龍脊梯田包括平安北壯梯田和金坑紅瑤梯田兩個景區(qū)。兩處梯田既有大刀闊斧的砍削,又有絲絲入扣的精雕細啄;既顯得氣勢磅礴,又含著清秀的藝術情調。由于山行各異,呈現(xiàn)兩種互不雷同的詩域畫境。兩者一南一北如雙壁輝映,分別構成北壯和紅瑤兩個文化空間,可謂組合巧妙,相互輝映。平安梯田橫跨平安和龍脊兩個行政村,宛如一條行進中的巨龍,騰越在一個四五里長的坡面上,騰越出一種叱咤風云的野性力量。
平安梯田內有“九龍五虎”和“七星伴月”兩個獨特的景觀!熬琵垺敝庚埣怪髅}在這里分出來的九條小山梁,“五虎”指這里五個略微凸起的小山頭。“九龍”、“五虎”全部為梯田所盤繞!捌咝恰敝府敵蹰_天時特意留下來的七個小山包,七個小山包分別疊立在七塊田的中央,遠遠望去像七顆閃爍的星星,守護著龍脊那塊彎彎的`月亮田。因為“九龍五虎”和“七星伴月”的存在,使得平安梯田像掃帚田園一樣景中有景,平田許多情趣和意味。
金坑梯田在大寨村境內,這里因出產金子得名。金坑的地形既箱一個巨大的“天坑”,又似宮廬般圓圓地籠蓋著的小盤地。站在坑底仰望四周,千米高的“坑沿”上一坡連著一坡,坡跑都是重重疊疊直奔云天的梯田。那綿亙四五里的環(huán)形山體,圈起來活似一條虬屈的巨龍。與平安梯田不同,它呈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粗擴的美,另人震撼。
金坑梯田景區(qū)內除了傳說中的“雙龍搶寶”和“雙獅跳杠”兩個景觀外,還有新命名的“千層天梯”、“金佛頂”和“西山韶樂”三個景觀,構成夢幻龍脊上另一個遠離世俗的洞天福地。平安梯田是廣西北部壯族文化的載體,金坑梯田則是紅瑤風情的搖籃。龍脊壯、瑤人民像修筑梯田,保持水土一樣精心保護這里瑰麗多姿的民族文化。這里有被梯田擁在懷里、被水光映照、被云影拂弄、被空靈成天上空闋的吊角木樓,有似梯田一般延綿不絕、飲唱不熄的山歌,有別具一格的民族服飾,有奇特的風俗,有釀香的水酒。所以這一切,都和高山、森林、云海在一起,構成龍脊梯田深厚的文化內涵。正是這兩個巨大的梯形舞臺,向世界展示著龍脊人戰(zhàn)天斗地的壯美情懷。雄渾秀麗的龍脊梯田上,處處閃耀著壯、瑤兩族文化的靈光。
龍脊的美麗令絡繹而至的游客折眼。毛澤東的兒媳邵華將軍是著名的作家、攝影家,她一登上龍脊就稱這里是攝影勝地,一邊頻頻按下快門,一邊對龍脊梯田壯美的風光和奇異的民族風情贊不絕口,年過花甲的她快樂得像個小孩。僑居美國的馮文真是馮玉祥將軍的孫女,這些年每次回國,她都要到龍脊造訪她的“第二故鄉(xiāng)”。
廣西導游詞4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桂平西山!我是你們的導游,叫我小韓就好了!大家在旅途中要注意安全哦!我們先了解一下桂平西山的基本情況吧!今天我們來到的桂平西山,是座落于北回歸線上的佛教名山,又名思靈山,因在桂平縣城西約1公里處而得名。桂平西山主景區(qū)總面積約有13。47平方公里,海拔678米,是全國七大著名西山之一,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國家地質公園、廣西十佳景區(qū)。西山,被子譽為“南天第一秀山”、“秀蓋南天”,從南梁王朝設桂平郡治于西山起,逐漸成為游覽勝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西山風景秀南天”之稱,素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圣”五絕而著稱。西山古樹參天、濃蔭蔽日;流泉飛瀑、怪石嶙峋;寺廟樓閣、錯落其間;摩崖石刻、相映成趣;名庵古寺、高僧駐錫。其中老八景“官橋秋柳、云臺曲水、忠勇松濤、碧云石徑、龍華晚眺、乳泉琴韻、古洞仙蹤、飛閣月明”久富盛名。新八景:“靈湖疊翠、險峰朝陽、哄橋鼎泉、長峽會仙、龍亭觀日、棧道懸碧、松海聽濤、濂溪飛瀑”聞名遐邇,西山腳下,黔、郁雙江交匯,東塔回瀾,南屹荔鄉(xiāng)白石青峰,西羅叢福地,西北大藤峽谷江流,綠色明珠,北豎金田起義豐碑,瑤山風情,處處詩境如畫,是“游蹤來絕頂”的旅游勝地和佛教圣地。
現(xiàn)在我們見到的就是西山的正大門了?,它是如此的端莊典雅,千百年來始終如一地迎接著國內外的游客。其實,西山有三個門,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只是第一個而已。讓我們繼續(xù)走下去見證其中的神奇吧!大家看看旁邊的風景,知道為什么西山被譽為“南天第一秀山”“秀蓋南天”嗎?這是因為它的第一個特點——林秀。人們都說西山的樹有“兩多”:一是數量多,光是百年以上的古樹就有1500多株,植被覆蓋率98%以上;二是種類多,西山上的樹種多達300多種,其中高大長壽的龍鱗松是西山特有的樹種,除了安徽的`黃山就只有我們桂平西山有。
很快,我們就走過了另外兩個門了?匆娔抢锏南词至藛幔课覀冞^去瞧瞧吧!西山的其中一個特點是佛靈。桂平西山是廣西最完整的佛教圣地,是全國十三大佛教圣地之一。廟宇“洗石庵”,又稱下寺。佛家認為,西山之石,身居瘴鄉(xiāng),需雨露洗刷,因名洗石庵。歷代文人墨客贊賞西山詩詞對聯(lián)四千余首,內塑觀音、地藏、文殊、普賢神像,三帝殿供彌勒大佛、關公和山墻線刻神佛菩薩像88幅。清順治三年(1576年)建。依山構筑,自東南而西北,依次為山門、三帝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面闊3間,進深3間,臺梁式構架,硬山頂,脊飾回字紋雕花,黃琉璃瓦蓋。這里的佛當然要比別的地方“靈”了。所以,到了西山,如果大家愿意,就多拜拜這里的佛吧,它將使你得嘗所愿,心想事成!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舍利子吧?大家坐下來了解一下西山的舍利子的神奇吧!前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巨贊法會,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駐錫西山龍華寺,曾撰文贊美西山許多佛緣故事,預言西山僧尼日后可名揚天下,奇事出。法師預言,果然應驗。桂平西山真的出了一個蜚聲中外的女活佛。俗稱為龍姑,法號為妙虛的釋寬能的大師。
一九九0年一月十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中國佛教協(xié)會常務理事、廣西桂平西山洗石庵住持釋寬能法師去世,火化后得三顆結晶體為舍利子!斑@是我國解放后首次人體火化得到的舍利,也是史料記載的第一個尼姑火化后的生身舍利”。此后,海內外不少友人都到桂平西山尋覓釋寬能的生平及其身后的舍利子。有點佛學常識的人都知道,舍利子乃是世間極為罕見之物,是德行較多的和尚圓寂火化后才有,妮舍利子尚屬首次發(fā)現(xiàn)。據佛教《法苑珠林》一書記載:佛祖圓寂火化后曾有舍利子,之后的2500多年時間中,公有屈指可數的幾位高僧火化后有舍利子。而女尼火化后有舍利子,釋寬能老法師實為佛教史上第一人!怪不得她在桂平、廣西乃至海內外僧俗各界享有那么高的聲譽,怪不得人們都說西山“佛靈”了。
既然來到佛家勝地,就讓我和大家大概地講一下佛教吧。首先大家要知道什么是佛嗎?用幽默一點的說法,是從字的結構方面闡述:佛是一張弓,兩把利劍豎當中,旁人問我是誰,我是和尚老祖宗!這種說法雖然幽默、詼諧,但它至少說明了佛在社會的地位是非常霸氣,非常有征服力。其實用通俗的語言說的簡單明白一點,佛就是如來,如來就是佛,但是如來不是單指一個佛,而是佛的總稱,比如說:如來佛,阿彌陀佛如來佛,佛就是如來,如來就是佛!佛指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也就是說佛明白了整個世界和天地間的一切生死奧妙,成為了宇宙的主宰,所謂:天地之間,唯佛獨尊,也就是這個道理。據說,信佛可以使你無憂無慮、無牽無掛、無苦無悲,可以令你心胸開朗、心如明鏡、心歸凈土。
了解了這么多,相信大家也不枉來一趟。∽屛覀兝^續(xù)走下去,了解更多的西山的神奇秀美吧!
廣西導游詞5
榕湖、杉山湖曾是唐宋時期貴州南部的護城河。現(xiàn)在,湖邊綠樹成蔭,碧水清澈,像鑲嵌在市中心的碧玉。游客不僅可以欣賞湖光山色,還可以游覽古代。
胡鑫館位于榕湖中心島,始建于20世紀40年代,1979年兩次重建,F(xiàn)在是一組設計新穎的仿古濱水亭子,由大亭子和小亭子組成。8角亭,重檐,水面之上;展館四角,單檐單塔,位于岸邊,通過一條直角(L)形曲線走廊與展館相連,總面積120平方米。湖岸邊有一座中央有島的九曲橋,隱于湖與綠柳之間,與亭廊形成一個整體,表現(xiàn)為穩(wěn)中求變,臨水飛翔。
古南門桂林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榕湖北岸。又名榕樹門。據記載,唐朝名將李靖于武德四年(621年)平定嶺南后,在桂林建立新城,即桂林& ldquo唐成南門,1300多年前。
黃庭堅的船位于榕湖北岸,古南門前,榕陰亭旁。北宋大詩人黃庭堅,崇寧二年(1103年)被貶宜州,崇寧三年(1104年)路過桂林,游覽名山,泊于此岸。他寫了《去貴州》& ldquo桂林四面雁過,地上的淡玉頓時尷尬;李成不在郭之死,他怎能忍此百峰;,變成個人不幸,也表達了對桂林山水的深情。南宋理學家張志敬為紀念他,在司船上修建了榮熙亭。亭子廢棄了很久。1955年,榕樹亭建在舊址上,然后在它的旁邊豎立了一座紀念碑,名為& ldquo黃庭堅是一艘船;。
湖西莊在榕湖的`西邊。在清代嘉慶的道光房中,李宗翰被建成別墅。根據張衛(wèi)平的《瓦友日記》記載,大門面向湖,里面有小橋流水,橋對面有房屋,屋后有玄關,玄關前有花園,整棟樓用竹籬圍著。李宗翰住在滬東& ldquo拓遠今天在人民大會堂東北面,胡西莊由他的侄子李春輝負責。李春回到工作簿上等雕刻,但后來它被毀了,別墅被遺棄。自1954年以來,這里修建了十幾座風格各異的四合院,成為桂林接待國家元首的第一家外事賓館。
芙蓉亭位于榕湖南路西段,榕湖西南岸。清代著名桂林畫家羅辰曾在此建筑;芙蓉池廳。展館建于1955年,因其名稱芙蓉而被稱為向日葵館。1988年改造成6柱6角單檐琉璃瓦金字塔屋頂亭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高7米,寬5.45米,面積29.7平方米。亭子里有石桌、石凳,柱間有石欄桿。亭子周圍的樹都是樹蔭,很好吃。
楊位于秀峰和象山,在榕湖和杉山湖交界處的水面上。宋銘清帶了一座橋或永濟橋,是木結構的,元代毀于大火。重建明代石橋,解縉書局;永鎮(zhèn)三江在上面。洪武建年間(1368 ~ 1398年),桂林向南擴張,榕湖鄯善湖成為內湖,取名湯漾,銀翹湖改名楊橋。歷代都進行了許多維修和擴建。1974年擴建成現(xiàn)在的狀況:石拱橋結構,3跨,各5米,全長22.2米;橋面由20米加寬至32米,鋪以瀝青,飾以漢白玉雕花欄桿。青帶橋自古以來就是商業(yè)中心。據杜儒丁《陽橋記》記載,橋兩邊,商賈所藏的寶物,都是容易得來的,F(xiàn)在的榮山湖區(qū),被市級行政機關、商業(yè)網點、賓館環(huán)繞,成為南北通衢,政治、文化、經濟、旅游中心。
趙霞館位于榕湖東側,湖濱大酒店前,被一個260多平方米的小島嶼環(huán)繞,介于樟樹、夾竹桃和竹子之間。高7米,長寬4.45米,占地19.8平方米。是一座6柱6角單檐金字塔屋頂的小亭子。三面有石欄,北面有彎橋。在喧鬧的市區(qū),這是一個難得的寧靜的休息場所。日出時,亭子里充滿陽光,鼓舞人心,充滿魅力。
蘑菇亭位于山湖中心島,由一組圓形水榭和三個獨立的單列圓形亭子組成,總面積近400平方米,建于1978年。爬上鄯善湖北岸的12層高樓麗江亭頂樓,俯瞰湖心小島平面上美麗的梅花圖案。
卜山亭1955年建于鄯善湖中心島上的鄯善亭是一座覆蓋著冷杉樹皮的木結構建筑。有& ldquo位于杉山湖畔。補杉木樓,是著名的桂林詩人朱琦、龍啟瑞等。卜善閣的名字就來源于此。亭子已被廢棄,1978年在原址建有四個周新建蘑菇亭。
大榕樹位于榕湖西段古南門前。它是一棵小葉榕樹,高18.6米,樹冠直徑32米。南宋作家劉克莊(1187-1269)的《蓉西歌》:榕樹竹影是溪風,移民來扎短篷;我和朱軍在一起晚了,二榕還認識涪城翁。浮翁是北宋詩人黃庭堅的別稱。他在桂林游玩時,在一棵船樹下,證明這棵大樹是宋代榮溪閣前兩棵榕樹的幸存者,樹齡在820xx年以上。今天枝葉依舊搖曳,樹蔭遮住了陽光。已成為桂林晝夜與游客共存的八大景點之一。榮成古影。另一棵古榕樹,與古南門同生,早已不復存在,但大門和塔仍叫榕門和榕樹樓。
廣西導游詞6
白龍珍珠城遺址是一座古老的城池,位于到城東南36公里營盤鎮(zhèn)白龍村。珍珠城又名白龍城,傳說古時有一條白龍飛到這里上空,落地不見蹤影,人們認為白龍降臨乃吉祥之地,便從那里建城,稱為白龍城。該城瀕臨大海,離海不遠有珍珠母海多處,尤以白龍楊梅池最大。此地歷代盛產珍珠,質優(yōu)色麗,以“南珠”之稱聞名于世。流傳多年的民間神話故事《合浦珠還》就發(fā)生于此。
城為正方形,南北長320米,東南寬233米,周長1107米,墻高6米,城基寬6米,條石為腳,火磚為墻,中心黃土夾珠貝夯筑而成。面積七萬多平方米,分東、南、西三個城門,門上有樓,可瞭望監(jiān)視全城和海面,城內設采珠公館,珠場司、鹽場司和寧海寺等。城墻內外砌火磚,中心每10公分一層黃土夾一層珍珠貝貝殼,層層夯實,珍珠城因此得名。城墻周圍可見古代加工作坊的遺址和明代欽差大臣《李爺德政碑》《黃爺去思碑》等的.遺跡。殘貝散落,遍地皆是,可見當年采珠之盛。 珍珠城遺址已列為廣西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撥款在珍珠城的廢墟上興建了一座仿古建筑“珍珠亭”,讓游人瞻仰。
廣西導游詞7
德天瀑布位于廣西自治區(qū)西南山區(qū),靠近中越邊境的崇左市大新縣境內,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跨國瀑布。
德天瀑布橫跨中國越南兩個國家,中方瀑布叫做德天瀑布,越方瀑布叫做板約瀑布。瀑布發(fā)育于歸春河的上游,碩龍鎮(zhèn)德天村,距首府南寧市140多公里,自北南流的歸春河流入越南又流回廣西,經大新縣德天村處被峙在江心的浦湯島所阻擋,使河水激石咆哮,奪路而下,遇斷崖跌落而形成高達50余米的瀑布。
德天瀑布分三層。第一層河水沿筆直的山勢,俯沖而落在百多米下的山潭中,銀瀑飛瀉,震魂攝魄的風采與魅力,搖動人之心旌。第二層比較低緩,山勢在此造了一個幾十米的臺階,讓第一層瀑布猛沖而下后有一個喘息的機會,然后蓄勢而發(fā),形成了最為壯觀的第三層。在第三層已匯聚了從源頭流出的四散的河水,幾乎是垂直流下的水幕,沖擊著寬廣的河面,流淌出一幅掩映在綠樹懷抱中的天然畫卷。
德天主體瀑布寬100米,縱深60米,落差70米,與越南的板約瀑布連為一體,瀑布總寬208米,是東南亞最大的天然瀑布,雄奇瑰麗,變幻多姿,碧水長流,永不涸歇,巨大的跌水分成數股飛瀉直下,水花四濺,煙霧溟蒙,在陽光下,色彩繽紛,蔚為壯觀。
瀑布上游,河水時急時緩,時分時合,迂回曲折,于參天古木間,花草掩映,百鳥低徊,江水忽遇斷崖,飛瀉而下。恰似一巨大銀練,高懸掛于峽谷之上。瀑布之下,水氣蒸騰,上接云漢,其滾滾洪流,折而復聚,飛瀉而下,連沖三關。濤聲回蕩于山間,聲若巨雷,數里可聞,仰望瀑頂,群峰若浮動,巨瀑如海傾,水沫飛濺,如萬斛明珠,若遇晴日,彩虹橫跨瀑布,為雄奇的瀑布增加了幾分嬌媚。
德天瀑布是中國最大的瀑布和中最美的六大瀑布之一,以其自然美成為國家特級景點。
大新明仕田園風光,距縣城53公里,為國家一級景點,屬崇左市。方圓20公里的景區(qū)山清水秀,山環(huán)水繞,素有小桂林之稱。明仕田園位于廣西大新縣明仕村,這里有農舍、田園、水車、鳳尾竹、青山、綠水,真是風景秀麗,可謂是來到了一處世外桃源。田地里,水稻和甘蔗隨風搖曳;空氣中,彌漫著泥土芳香;小路旁,沉甸甸的芭蕉掛在樹枝上;池塘里,一群鴨子正在水中嬉戲。這里的一草一木,一溝一渠,都呈現(xiàn)出一種原始自然的美。在這里,你只要按下相機的快門,拍出的相片都是一幅絕佳的風景照。
這里翠竹繞岸,農舍點綴,獨木橋橫,稻穗搖曳,農夫荷鋤,牧童戲水,風光俊朗清逸,極富南國田園氣息。美有麗的山峰,明鏡似的小河,劃入天際的扁舟,滿灑的翠竹,綠油油的稻田,鄉(xiāng)土風味十足的水車、水渠與獨木橋。
泛舟河上,可感受竹叢山峰藍天白云倒影如鏡,再襯以小橋流水,百鳥啼鳴,以及村舍中的雞鳴狗吠,是一處難求的令人迷醉的田園風光。
明仕的山光水色的確迷人。這里,青山綠水,相互輝映,形成許多秀麗景點,而最為人稱道的,莫過于明仕河。
明仕河發(fā)源于越南,從念斗屯流入我國,向東南流經本縣的謹湯、明仕、堪圩、蘆山、后益等,至雷平鎮(zhèn)的科度屯對面與黑水河匯合,全長44。13公里。明仕山水田園風光集中在明仕至拔浪一帶。風景區(qū)河段長約8公里,目前已開發(fā)的河段2。2公里。在已開發(fā)的河段,游客可以乘坐竹排,順流而下,飽覽兩岸迷人景色。這里,你會看到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地貌景觀,看到鳳尾蕭蕭,龍吟嘀嘀的`碧江竹影,看到古風淳厚的壯族村落,看到威武的將軍山,靈秀的通天洞,奇特的萬乳崖,還有那天然生成的崖壁畫。國家郵政局首次公開發(fā)行《祖國邊陲風光》特種郵票一套12枚,明仕田園風光命名為《桂南喀斯特地貌》(第七枚)入選郵票題材,影視作品《牛郎織女》、《酒是故鄉(xiāng)醇》、《天涯俠醫(yī)》以及《草本藥王》外景拍攝地和神秘的千年巖洞葬、老龜送客等勝景。
明仕田園山水之間皆是稻田,眼光所及皆是綠色。在綠色的之中,到處點綴著情態(tài)各異的山峰。在山峰點綴下的綠色之間,靜靜地流淌著彎彎曲曲的清清小河,仿佛是翡翠的碧玉。清澈的河水中,是緩緩飄動的柔美水草,無數的魚兒自由自在地徜徉在水草之間。幾只鴨子游過,泛起無數的漣漪,打碎了山峰寧靜的倒影并擴散到岸邊。岸邊是一簇簇蔥蘢的毛竹,三五枝紛批的枝葉倒映在河中,那是蘇氏獨有的“竹外桃花三兩支,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畫圖。在落日的余暉中,從山間露出的夕陽染紅了小河,小河泛著金色的光芒,格外的美麗!
明仕山水田園風光完全可以和德天瀑布,黑水長峽等著名風景區(qū)媲美,游人到大新旅游,明仕風光是必不可少的觀賞景點之一。
風景區(qū)在大新縣堪圩鄉(xiāng)明仕村。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南海有一條妖龍,因羨慕桂林山水之美景,便變作人形,到桂林游覽,返回時,它施了妖法,將桂林的一段迷人山水縮小,藏入袋中,然后乘云南歸,欲帶回南海。誰知它的這一舉動,被玉皇大帝知道了,玉皇大帝便派出雷公,用大斧將妖龍劈死妖龍死后,它口袋里的那段山水便掉下來,剛好落到明仕的地面上,所以,明仕的山水景色和桂林的一樣美。
廣西導游詞8
獨秀峰位于市中心以靖江王城內,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氣勢雄偉,素有“南天一柱”之稱。山東麓有南朝劉宋時文學家顏延元讀書巖,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勝跡。顏曾寫下“未若獨秀者,峨峨郛吧間”的佳句,獨秀峰因此得名。假當晨曦輝映或晚霞夕照,孤峰似披紫袍金衣,故又名紫舍山。
太平巖
在獨秀峰西麓,原名西巖,高2.9米,寬4.25米,長31.5米,面積140平方米。北達雪洞。巖洞賅有恭惠王朱邦寧繪劉海蟾像,俗稱劉海洞。明嘉靖間(1522—1566)重新開發(fā)時,挖出一枚“太平通寶”錢幣,靖江王認為“此惟兆哉,山靈告予”,“遂以太平名巖”。太平巖的名稱就沿用下來。太平巖有自己的特色,巖體像一間寬敝的房子,地面十分平整,巖頂重懸的鐘乳石,有的像梳得整整齊齊的少女鬟發(fā),有的`像色彩斑斕的龍鱗,還有形狀態(tài)怪異、閃耀著金光銀光的砂石,令人眼花繚亂。明藩王在巖前栽種花木,修建寶塔、庵院,在洞中塑立神像,親自寫《獨秀巖記》,還邀集地方游宴賦詩,洞壁鐫刻宗室詩多首。
月牙池
位于市區(qū)獨秀峰東麓。此外原有獨秀泉,以初因泉鑿池,形如月牙。池上曲模水榭,池畔重柳依依,景色十分優(yōu)美。月牙東圣母、春濤、白龍并稱桂林四大名池。
雪洞
位于獨秀峰西北麓,洞口向月牙池,高約3米,寬5.6米,深32米,面積約180平方米。明戶露《赤雅》載:“雪洞乳石最奇!倍幢诔拾咨,所懸乳石潔白如雪。洞口刻有“雪洞”二字,旁有雙鳳石。原有唐人詩刻,今泯滅無存。
中山紀念塔
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王城內獨秀峰東麓月牙池畔。1925年9月,當時在廣西的國民黨著名人士白崇禧、劉為章、李耀軒、李維仁、裘邦燾等,為紀念廣州革命政府的成立和廣西統(tǒng)一,特在孫中山先生1921年誓師北伐駐足華處,興建此塔。
獨秀亭
在獨秀峰頂,為2層、紅柱、6角、重檐、瓦頂的仿古亭。高7米,長寬各4。8米,面積23平方米。柱間有通透花窗,東西向雙開門。亭側另有方亭,高6米,長寬各4.7米,面積22平方米,原為空襲報警設施。亭前有10平方米平臺,周有欄,高踞懸崖之巔。登臨四望,云生足下,星列胸前,千山萬戶,盡在眼中。
廣西導游詞9
漓江屬于珠江水系,發(fā)源地在桂林北面興安縣境內的貓兒山。貓兒山是史稱五嶺之一的越城嶺主峰,海拔2238米,號稱中南最高峰,漓江由貓兒山下的涓涓細流匯集而成興安縣境內至今還保留著秦始皇時期修建的“靈渠”,它是中國第一條人工運河,史稱“興安靈渠”,它把漓江的水和湘江的水連接起來。湘江在湖南境內,屬于長江水系。大自然賦予了它特定的方式。大家都知道,“世上無水不東流”是因為地球西部地形高,東部地形低所造成的,但惟有湘江的水是由南向北而去,漓江的水由北向南而下,所謂“湘漓分流”、“相離而去”,漓江故此得名,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另外漓江的“漓”字,在字典里面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大概也是漓江名稱最佳的含義。漓江在中國的歷史上曾經起過重大作用,靈渠開鑿之后,它溝通了嶺南與中原的聯(lián)系,對秦王朝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以及對桂林乃至西南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都有深刻的影響。
在前面右側臨水的山壁,有幾根懸垂倒掛的鐘乳石柱,它們形態(tài)嵯峨,形神兼?zhèn),仿佛像幾條飲江的巨龍,它們的身子,隱藏在山壁內,只有龍頭向著水面。第當春夏水漲,龍頭便會吐出雨露。傳說這幾條龍是天帝派它們到漓江邊來采集桂花香精的。很久以前這些山坡上長滿了桂花,那沖天的香氣直貫天宮,引得嫦娥也想偷偷下凡,天帝為之震怒,于是派來了這幾條神龍,要把這桂花的香氣全部吸盡帶回了天宮。誰知道神龍到了這時原形被這里的景色迷住了,它們不僅沒有帶走人間的桂花,反而引來了天庭的雨露,它們把雨露傾注在崖壁下的潭里,從此這個潭就叫沉香潭。沉香潭的水灌溉了漓江兩崖的四方土地,在這片土地上的桂花樹枝葉長得更加繁茂了,漓江八月兩岸到處都是桂花香,怪不得人們都把這片地方叫桂林呢!
廣西導游詞10
各位游客:
你們好!
榕湖、杉湖原為唐宋時桂州城南護城河,現(xiàn)在湖畔樹木婆娑,湖中澄湖碧水,象碧玉鑲嵌在市區(qū)中心,游人到此不僅能飽覽湖光山色,而且可以尋勝訪古。
湖心亭在榕湖的湖心島上,原建于40年代,1979年兩次重建,現(xiàn)為一組設計新穎的仿古臨水亭廊,由大小兩亭及連廊組成。大亭8角、重檐、凌駕水中;小亭4角,單檐尖頂,坐落岸上,以直角形(L)曲廊與大亭相連,總面積120平方米。湖岸有九曲橋銜湖心島,掩映于湖光翠柳之間,與亭廊構成整體,顯出平穩(wěn)中求變化,臨水而有飛動感。
古南門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榕湖北岸。又名榕樹門。據載為唐代名將李靖于武德四年(621)平定嶺南后,在桂林筑置城守新建,是桂林“唐城”的南大門,距今正1300多年。
黃庭堅系舟處在榕湖北岸,古南門前,榕蔭亭側。崇寧二年(1103)北宋大詩人黃庭堅被謫宜州,崇寧三年(1104)經桂林,遍覽名山,泊舟此岸。他寫的《到桂州》云“桂嶺環(huán)城如雁蕩,平地蒼玉忽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融進個人的不幸遭遇,也表達了對桂林山山水水的深厚情意。南宋理學家張知靜江府時,在系舟處建榕溪閣,以志懷念。閣久廢,1955年在舊址建榕蔭亭,其后又立碑其側,題為“黃庭堅系舟處”。
湖西莊在榕湖北路西段。清嘉慶道光間,少司空李宗瀚建為別墅。張維屏《洼游日記》稱,大門臨湖,內有小橋流水,過橋有屋,屋后有軒,軒前有園,整座建筑用竹籬圍合。李宗瀚住湖東“拓園”,今人民禮堂東北側,湖西莊由其侄李春回掌管。李春回工書精刻,后破落,別墅荒蕪。1954年以來,這里建起擁有十幾幢風格各異的庭院建筑,成為桂林市第一個接待國家元首級的外事賓館榕湖飯店。
芙蓉亭在榕湖南路西段,榕湖西南岸邊。清代著名桂林畫家羅辰曾在此建“芙蓉池館”。1955年建亭,因名芙蓉,亦稱葵花亭。1988年改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6柱、6角、單檐、琉璃瓦、攢尖頂亭,高7米,長寬各5。45米,面積29。7平方米。亭中有石桌凳,柱間有石欄桿,亭周樹茂蔭濃,秀色可餐。
陽撟在秀峰、象山兩區(qū)相銜,榕湖杉湖接合部的水面上。宋名青帶橋或永濟橋,木質結構,元代毀于火。明改建石橋,解縉書“永鎮(zhèn)三江”其上。洪武間(1368~1398)桂林城南擴,榕湖杉湖變成內湖,名陽塘,橋因湖改稱陽橋。歷代多修葺、擴建。1974年擴建成現(xiàn)狀:石拱結構,3跨,各5米,全長22。2米;橋面由20米加寬成32米,瀝青鋪筑,飾以漢白玉雕花欄桿。自古以來,青帶橋一帶就是商業(yè)中心區(qū)。據元伯篤魯丁《陽橋記》載,橋的兩側,商賈所藏寶物、番貨,以有易無,日千百計,F(xiàn)在榕杉湖區(qū),市行政機關、商業(yè)網點、賓館環(huán)立,這一地帶,更成為南北通衢和政治、文化經濟、旅游的.中心。
朝霞亭在榕湖東側,湖濱飯店前,簇擁于小葉樟,夾竹桃與翠竹間的一個260多平方米的小島上。高7米,長寬各4。45米,面積19。8平方米,為6柱、6角、單檐、攢尖頂小亭,3面有石欄桌凳,北面有曲橋通達,是喧鬧市區(qū)中難得的安寧憩息地。每當日出,霞光滿亭,激人奮進,嫵媚可親。
蘑菇亭在杉湖湖心島上,由一組圓形水榭與3個獨立單柱圓形亭子組成,總面積近400平方米,建于1978年。登上杉湖北岸的12層高樓漓江館頂層俯瞰,湖心島的平面呈美麗的梅花圖案。
補杉亭一名杉湖亭,在杉湖湖心島上,1955年建,為木結構,以杉樹皮蓋頂。杉湖畔清代有“補杉樓”,是著名桂林詩人朱琦、龍啟瑞等登臨吟詠之地。補杉亭之名由此而來。亭已廢,1978年在原址四周新建蘑菇亭。
大榕樹在榕湖北路西段古南門前,為小葉榕,高18。6米,冠幅直徑32米。南宋文學家劉克莊(1187—1269)《榕溪閣》:“榕聲竹影一溪風,遷客曾來系短篷;我與竹君俱晚出,兩榕猶及識涪翁!备⑽淌潜彼卧娙它S庭堅的號,他游桂林時曾系舟樹下,證實這棵大樹是宋代榕溪閣前兩棵榕樹中的幸存者,樹齡在800年以上。今仍枝葉婆娑,濃蔭蔽日,成為朝夕與游人共處的桂林八景中的“榕城古蔭”。另一株古榕,附古南門而生,早已不存,但城門、城樓,至今仍稱榕樹門、榕樹樓。
廣西導游詞11
女士們、先生們:
歡迎大家光臨世外桃源!我是世外桃源民俗旅游區(qū)的導游,姓xx,大家叫我x導好了。我衷心希望,在我的導游下,世外桃源能給您留下難忘印象,帶給您一份美好的回憶。借此機會,我講一下世外桃源民俗旅游區(qū)的概況。
世外桃源民俗旅游區(qū)位于宜昌市西郊,距宜昌市中心8公里,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1982年)和國家4A級旅游區(qū)。它由昭君故里、三花園(桃花、櫻花、紫薇花)、土家民俗風情區(qū)、巴人部落和白馬洞五大景區(qū)組成。是一處融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土家風情為一體的民俗旅游區(qū)。
昭君故里顧名思義,與歷史人物王昭君有關了。大家知道,西漢后期,漢元帝選天下美女,王昭君被選入后宮。年僅十七歲的昭君姑娘乘坐龍鳳船泣別家鄉(xiāng)親人,途經南津關時,曾在此泊岸停留。她與西施、貂蟬和楊貴妃一起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為了民族團結,王昭君自愿請求出塞和親,使?jié)h朝與匈奴之間六十年沒有發(fā)生過戰(zhàn)爭。所以,周恩來總理生前稱贊昭君是“發(fā)展中華民族大家庭團結最有貢獻的人物!
大家往前看,這就是望江亭。公元前33年,漢元帝竟寧元年春正月,王昭君出塞前.曾回故鄉(xiāng)省親;鼐┏悄翘欤说窕堉垌樈。鄉(xiāng)親們仰慕昭君,在此筑亭而望之,繼送一程。
接下來,我們去參觀枇杷石。來到時枇杷石前,屹立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塊巨大的孤石,孤石上長著一棵枝葉繁茂的枇杷樹。為什么叫做枇杷石呢?大家可想而知了。相傳王昭君乘坐雕花龍舟行至南津關時,不住地轉圈,江水誠意挽留。她為答謝峽江孕育之恩,摘下頭上珍珠擲入岸邊,頓時絲絲作響,形成一顆顆枇杷。冬去春來,枇杷果在巨石上長成一株枇杷樹,后人定名“枇杷石”。
與枇杷石近在咫尺的便是思鄉(xiāng)橋。王昭君出塞和親,乘雕花龍舟順江行駛,在即將出西陵峽的時刻,見成千上萬的父老鄉(xiāng)親相送,于是棄舟上岸,在橋頭行大禮,虔求父老鄉(xiāng)親們止步,依依難舍故里。思鄉(xiāng)橋因此而得名。
大家思念的昭君姑娘在哪里呢?婷婷玉立的昭君姑娘現(xiàn)在正坐在昭君池中彈琵琶,歡迎大家的到來。昭君池因產桃花魚而得名。桃花魚是低等級無脊椎動物,距今約有15億年的生存歷史。相傳當年王昭君告別父老鄉(xiāng)親,沿著桃花繽紛的峽江而下,思念故里之情難以抑制,兩眼淚如雨下,兩岸桃花紛紛落下。淚珠滴在水里,桃花飄在水上,頓時化作桃花魚,簇擁花船,歡送昭君出塞!盎ㄩ_池魚生,魚戲花影亂;ㄏ虏遏~人,莫作桃花看!北闶瞧湔鎸崒懻。
各位游客,想看看當年王昭君乘坐龍鳳船泊岸停留的地方嗎?前面就是昭君渡了。昭君渡就是當時王昭君乘坐的龍鳳船在此停留的地方,其題詞是湖北省前任首位宣傳部長王爾重先生的墨寶。大家可以在此留影,以作紀念。
在參觀下一個景點之前,我想讓大家了解一下宜昌的民俗風情。大家知道,伙計通常是店鋪里幫工的稱謂,但在宜昌伙計一般是不能隨便喊叫的,只有夫妻間才能彼此叫喚。大家想不想聽一首伙計歌呢?我唱的時候請各位配合一下。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清楓搖曳前。在一堆亂樹叢中,我們看到的是三峽地區(qū)特有的樹種,叫三峽清楓。這里有一個優(yōu)美的傳說。王昭君為了民族團結,遠嫁匈奴,使?jié)h匈之間和睦相處,惠及子孫。據傳,她到匈奴后,曾托人帶回樹種,播灑峽江,以表思念和安寧之意,后人改名為三峽清楓!芭靡磺Ц昃,論到這功是美人。”就是清代詩人郭潤玉對王昭君的高度評價。
接下來,大家即將進入的就是三花園了。首先,是桃花園,園內現(xiàn)有觀賞桃品種50余個,共8000多株桃樹。其中最著名的當數五寶桃、日月桃、緋桃、人面桃和碧桃,人稱“桃花五仙子”。每當“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的時節(jié),株株桃樹吐蕾放花,光彩奪目!叭ツ杲袢沾碎T中,人面桃花別樣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照笑春風”。唐代詩人崔護的這首詩,正是桃花園的真實寫照。
櫻花園因盛產櫻花而著名。櫻花是世界著名的.花木,我國是櫻花主要原產地之一。早在秦漢時期,櫻花栽培已應用于宮苑之中,唐朝已普遍出現(xiàn)在私家庭院。世外桃源櫻花園品種繁多、共有十余種,系日本友人贈送。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櫻花盛開如玉樹瓊花,堆云疊霧,甚是壯觀,象征著中日友誼流傳千古。
紫薇園因盛產紫薇而聞名。紫薇樹姿優(yōu)美,樹干光滑潔凈,花色艷麗,開花時正當夏秋少花季節(jié),花期極長,由6月可開至9月,故有“百日紅”之稱,又有“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的贊語,是觀花、觀干、觀根的盆景良。材宋代詩人楊萬里詩贊頌:“似癡如醉麗還佳,露壓風欺分外斜。誰道花無紅百日,紫薇長放半年花!蓖瑫r,紫薇還具有藥物作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論述,其皮、木、花有活血通經、止痛、消腫、解毒作用。種子可制農藥,有驅殺害蟲的功效,可謂渾身是寶。
離開三花園,我們將去土家民俗風情區(qū)體驗一下獨特的土家風情。這里設有堂客屋,幺丫子房,大爺尕坊。在堂客屋里,你可以品嘗到地道、醇正的土家茶,聽一曲悠揚的山歌,享一次真正的清福;在幺丫子房里,你可以欣賞到土家小妹精致的手工,有興趣的話更可以親身一試,當一回真正的女人;在大爺尕坊里,擺放著許多土家人日常生活勞作的工具,你可以學著土家大哥的樣子操作這些工作,做一個真正的男人。
堂客屋是土家族人把結了婚的女子叫“堂客”,叫自己的老婆前面不加姓,直接叫“堂客”,叫別人的老婆前面要加姓,不是夫家的姓,是娘家的姓,如“張?zhí)每汀、“李堂客”等。假如不曉得娘家的姓,就把她老公的名字作定語:“喂,王三麻子的堂客”等。
從“堂客”這個稱呼來看,土家族的老婆們與其它地方的老婆們比起來,家庭地位要高一些!疤每汀笔恰疤梦堇锏目汀钡囊馑迹良易逄梦菔枪┳嫦扰莆坏、最神圣的地方,也是家里議事做決定的地方,最要緊的去處,這就證明夫家不把娶進來的老婆當外人,直接就請到堂屋來。因為畢竟是外姓,不共祖先,于是給了一個“客”的稱號,叫“堂客”,可見夫家給的待遇和地位還是蠻高的。
一般來說,“女主內,男主外”,土家人也不例外。土家堂客們待人的真誠與熱情,極富鄉(xiāng)土人情味。若是聽得家人一聲高喊:外面客來噠!這時,無論來的客人是親是疏,是遠是近,土家堂客都會趕緊放下手中的活計,笑臉相迎:“您兒是稀客、稀客!苯酉聛砭蜕俨涣搜b煙、泡茶、做飯三步曲。一般來說,是呼葉子煙,喝烤罐茶,吃坨坨臘肉。
呼葉子煙:客人進屋后徑直走到火垅坐下,主人將事先準備好的柴火堆放在一起,用吹火筒一吹,火就噼噼啪啪地燃了起來。火的上面吊著一只黑不溜秋的炊壺燒水。主人從炊壺里倒點水在洗臉盆將手搓洗,又在自己穿的衣服上面蹭幾下,就進屋拿煙去了。主人往往會同時拿出兩種煙,紙包煙和葉子煙。葉子煙又分幾類,有的切成煙絲狀,有的僅僅是晾干而已,也有講究的,在卷好的葉子煙外面再包上一層寫字用的白紙,看起來跟購買的紙煙相差無幾。
但鄉(xiāng)下人似乎更樂意呼葉子煙,切成煙絲的就用煙具裝著呼,有的煙具的桿兒足有兩尺多長,呼煙的人連腰都不用彎,直接在火垅里點上火。也有的煙桿很短,跟賀龍將軍用的那種差不多,點火時便用火鉗幫忙。還有的干脆不用煙具,卷好煙葉之后用手指夾著一邊呼一邊轉動。在吧嗒吧嗒的呼煙聲中,人們一邊吞云吐霧,一邊聊著家長里短,怡然自得賽過神仙。
喝烤罐茶:呼煙的時候,火垅的柴火早已燃得很旺,炊壺里的水發(fā)出“咝咝”的聲響。主人將一尖嘴細頸加肚的茶罐洗凈后烤在火邊。又進屋抓出茶葉,放在茶罐里烤,每隔一小會兒就抖動一次茶罐,茶葉烤酥了,水也燒開了。主人將茶罐安頓穩(wěn)妥,扳動炊壺,一股清澈的開水呈拋物線直入罐中,最后不忘蓋上罐蓋。
等待烤罐茶出汁的功夫,主人取來茶杯,先用開水涮幾遍,本來已經很干凈了,主人偏偏還要用黑乎乎的洗臉毛巾將茶杯里里外外反反復復抹幾遍,然后擺放整齊。開始倒茶了,第一道茶每只杯里只倒一點,第二道再給每只杯里添加等量的茶水,倒茶完畢,便按客人坐的順序挨個遞到他們手中,大家品得有滋有味。
廣西導游詞12
蘆笛巖 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是一個以游覽巖洞為主、觀賞山水田園風光為輔的風景名勝區(qū)。蘆笛巖洞深240米,游程500米。洞內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瓏剔透的石筍、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瑯滿目,組成了獅嶺朝霞、紅羅寶帳、盤龍寶塔、原始森林、水晶宮、花果山等景觀,令游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譽為“大自然的藝術之宮”。從唐代起,歷代都有游人蹤跡,現(xiàn)洞內存歷代壁畫77則。自1959年發(fā)現(xiàn)并開發(fā)后,如今已建有餐廳、茶室、水榭、湖池、曲橋,并設游船,廣植花木,成為中外游客游覽桂林時必至的旅游熱點。
蘆笛巖所在的光明山, 從前叫毛毛頭山。原來半山腰只有一個小洞口, 僅容一人進出, 山坡上又長滿蘆荻草, 并不引起人們的注意!杜R桂縣志》里, 記載了光明山, 但是沒有說山腰有巖洞。洞內保存有自唐貞元八年(792年)以來的壁書70余則, 大部分是用墨筆在洞壁上書寫的題名紀游。這些壁書表明, 蘆笛巖并非亙古無人知曉。附近的村民, 早就知道這個靈巧之洞, 可是人們長期以來秘而不宣。
“蘆笛巖頭枷鎖破, 桃花源內仙靈唱!(郭沫若《滿江紅·詠蘆笛巖》)解放以后, 人們生活安定, 用不著避難了, 便道出了蘆笛巖的秘密。1959年, 附近村民提供了巖洞的情況, 經過勘測建設, 于1962年正式開放。因為洞口附近生長著蘆荻草, 據說可以做成笛子, 取名蘆笛巖。
蘆笛巖是一個囊狀的巖洞, 進口與出口相鄰, 進洞處為原來的天然洞口,出洞處是開鑿的人工洞口。洞深240米, 游程約500米。巖洞是70余萬年前, 地下水沿著巖石的破碎帶流動溶蝕而形成的。洞中大量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 是在巖洞形成以后, 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 順著巖石裂隙流出, 水份蒸發(fā), 碳酸鹽類沉淀結晶, 逐漸堆積而成, 千態(tài)萬狀態(tài), 琳瑯滿目。
蘆笛巖的特點是洞中滴水多, 石鐘乳、石筍、石柱發(fā)育成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別多。游人進洞, 在林立的石柱縫隙中間轉來轉去, 加上彩色燈光的照耀,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熊瑾玎《贊蘆笛洞》詩, 作了生動的描寫:
桂林巖洞多靈巧, 蘆笛新開巧不同。
異彩繽紛今古自, 奇蹤探索忘西東。
初臨絕壁懸崖上, 似入瓊樓玉宇中。
莫怪吾華常自傲, 世間那有此仙宮。
詩人極力贊美蘆笛巖, 將它引為我們中華的驕傲。
蘆笛巖的景觀, 不僅精致美觀, 而且珠聯(lián)壁合。滿洞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等, 好似象牙雕刻, 仿佛黃楊木雕, 美觀異常, 被譽為“大自然藝術之宮”。
我們游覽蘆笛巖, 能夠欣賞到許多美妙的景致。
花橋 在七星公園正門靈劍江與小東江匯合處, 橋畔繁花似錦, 小橋掩映于“滿溪流水半溪花”之間, 故名花橋。
七星巖 位于七星公園普陀山腹, 巖洞長約1100米, 寬處50米, 最高處20米。七星巖又稱棲霞洞、碧虛巖等, 七星巖之名起于宋代。該巖本為地下河床, 后因地殼變動, 地下河上升, 露出地面成為巖洞, 其后雨水長期沿巖石縫隙滲入, 溶解石灰?guī)r, 并不斷在洞內結晶, 從而形成許多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 形成蔚為奇觀的自然景致。七星巖如今是桂林最著名的游覽勝地之一。
普陀山 位于七星公園內, 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四峰組成。因唐時山前建寺供奉普渡眾生的觀音, 故名普陀山。山西南麓有元風洞, 數九寒天, 外冒暖氣; 盛夏酷暑, 涼風習習。山上芳草如茵, 翠柏濃郁, 古木參天。從山門拾級而上, 蟬噪鳥鳴, 林靜山幽。山腰有普陀精舍, 飛檐門拱, 琉璃朱飾, 素負盛名。往左過碧虛巖、真武閣、四仙洞, 即到斐聲中外的七星巖, 往右繼續(xù)登山, 則有為抗日捐軀的三將軍及八百壯士墓。普陀山有歷代石刻100余件, 著名的'有唐顏真卿親筆榜書“逍遙樓”、宋李彥弼《湘南樓記》以及“龜蛇合一”浮雕等。
普陀山門 在普陀南麓, 建于1972年。登上普陀山的第一道大門, 是仿亭式的建筑, 由一堵通花矮墻分隔著山體與平地, 中間開一個圓形拱門, 上面是硬脊翹檐坡頂, 綠色琉璃瓦, 高4.5米, 長6.7米, 深4.6米, 面積26.8平方米。門上懸掛著“普陀山”的匾額, “蟬噪林愈靜, 鳥鳴山更幽”的對聯(lián)分掛兩側, 整個山門掩映于古樹濃蔭之中, 顯得更加清幽、寂靜。
摘星亭 位于海拔248米的七星山天璣峰頂, 單檐、8柱8角, 混凝土結構, 長寬各5.2米, 高6.5米, 面積27.04平方米, 建于1958年。摘星亭是七星山7座山峰唯一的高亭, 立于亭上, 可以曠觀。東可眺堯山、天圣、屏風、貓兒山; 北可望虞山、疊彩、仗波、老人諸山及清澈的漓江。西可賞象鼻、南溪諸勝, 故曾有“曠觀亭”之名。
護碑亭 在普陀山南麓山門東側。1974年興建, 以保護同刻在陰陽兩面的唐顏真卿書“逍遙樓”和宋李彥弼的《湘南樓記》珍貴石刻, 故名護碑亭。因“逍遙樓”出自大家手筆, 碑亭又被稱作“逍遙亭”。亭高4.5米, 長6.7米, 深4.6米, 面積30.6平方米, 為鋼筋水泥結構的4柱、單檐、綠瓦仿古建筑, 簡樸、典雅, 不與名碑爭勝, 兼有護碑、會景的作用。步入碑亭, 欣賞書法藝術, 瀏覽方志資料, 兼得園林勝景之趣, 實在是賞心的樂事。亭內原來還有明包!吨匦迯V西省城碑記》, 現(xiàn)已他移。
文昌亭 在普陀山半山腰, “超杜凈境”右側, 名取文運昌盛之意, 因處濃蔭聳翠之間, 又名“擁翠亭”, 為重檐、尖頂8角亭。原建于明, 有樓, 毀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 1965年在原址新建。高8米, 長寬各5.7米, 面積32.4平方米。亭北鄰小蓬萊, 東為普陀精舍, 西、南有矮墻欄桿, 是憑眺佳處。
元風洞 古稱玄風洞, 俗稱勞動量荽巖。在普陀山西麓, 洞口西向, 高3~24米, 寬2~15米, 深250米, 面積1945平方米。元風洞與普陀山其它洞占相通, 形成空氣對流, 洞口有一股強勁氣流, 洞內空氣清新。由于日照, 山體熱量的聚散, 山洞的氣溫終年保持在20℃左右。洞外溫度, 夏日最高達39℃, 冬天最低-5℃。洞內外溫度相差15℃左右。洞內題刻的“溫涼別況”以及田汝成的《游記》中“冬時溫如火, 蓋陽伏之征也”的記載, 準確地概括了元風洞冬暖夏涼的特點及其原因。宋詩人趙少隱曾在洞口建“來風亭”, 明呂調陽曾筑“七星庵”, 清改為“大賢庵”, 現(xiàn)已無存。
廣西導游詞13
親愛的旅客朋友們,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美麗的柳州,柳州是一座美麗的山水城市,獲得了“中國園林城市”、“中國宜居城市”等稱號,柳州還因賞石氣氛濃厚而獲得中國石都的榮譽,F(xiàn)在我就帶領大家參觀柳州的美景。
現(xiàn)在你們眼前的就是柳州的母親河——柳江。它哺育著世世代代的柳州人,使柳州人茁壯成長。它雖然沒有西湖的濃妝淡抹,沒有大海的波瀾壯闊,卻又母親的情懷。柳宗元說過:“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毫不夸張,柳江有著數不清的彎。
在柳州,到處都有奇石愛好者。有一句話說地沒錯:柳州奇石甲天山。的確,柳州的奇石不僅品種多、品質高,歷史還十分悠久。柳州奇石大體分為十多種,細分竟有數百種。它們形狀奇美獨特,色彩斑斕,石質堅硬光滑,紋路雅致曼妙。現(xiàn)在,柳州已經匯集了全國各地的奇石,奇石愛好者達10萬人。大到商場、賓館、公園,小到道路兩旁、家庭,隨處可見奇石裝點。
說起柳州奇石,還有一段故事。一次,柳宗元來到柳州,十分喜愛江邊的龍壁硯石,便采集了一塊送給劉禹錫,劉禹錫回贈了一首詩答謝到:當年同硯席,寄此感離群。清越敲寒玉,參差疊翠云……。
游客們,游覽了美麗的柳江,欣賞了精美的石頭,聽過了動聽的山歌,如果您還舍不得離開,好客、開放的柳州隨時歡迎您。
三江侗鄉(xiāng)位于湖南、貴州、廣西三省毗鄰地帶,臨河沿溪一帶,會有許多極富民族特色的民舍木樓,這就是保留完整的侗鄉(xiāng)民居,它們帶有濃郁的傳統(tǒng)民間文化和神秘色彩,令人向往。
以低山和丘陵地貌為主的三江縣,屬云貴高原的雪峰山、越城嶺和苗嶺山脈的延伸地帶,縣境內山嶺疊翠,蜿蜒起伏;在這里生活的主體民族是侗族,占全縣人口的53.6%。由于侗族同胞的`衣、吃、住、行都具有十分突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再加上侗鄉(xiāng)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以及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使三江成為桂中地區(qū)民族風情與風光旅游的一個熱點。
走進柳州地區(qū)三江侗族自治縣,不僅使人感受到濃郁奇的侗族風情,更以獨特的侗族建筑藝術令人稱贊。只要走進侗鄉(xiāng),不論向哪個寨子望去最先進入眼簾的就是風格獨特、結構精巧、雄偉壯觀的侗族風雨橋和鼓樓,其中,程陽風雨橋和馬胖鼓樓最大,最具有代表表性,這些獨特的建筑與周圍秀麗的自然田園園風光相交織,構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
廣西導游詞14
從前,蘆笛巖里空空蕩蕩,哪來什么景致。有一年,皇帝老子做六十大壽,一道道圣旨傳一下來,要全國各地送金銀財寶,異獸珍奇,進貢祝壽。官老爺們借祝壽之名,向老百姓收刮一場,一時間全國各地被鬧得烏煙瘴氣,哭聲震天。特別是云南、貴州、四川、廣西等少數民地區(qū),更是被攪得雞犬不寧;怨聲載道。
過了不久,川、滇、黔之地的進貢隊伍,陸陸續(xù)續(xù)地路過桂州府。這是支龐大的隊伍,上千人的鑼鼓,喇叭隊在前面鳴鑼開道,樂聲震天,把在月宮里睡午覺的嫦娥仙子給鬧醒了。她推開窗子,朝下一望,只見一條長長的隊伍象長蟲爬行一樣往北而去,道路兩旁三五成群,老百姓有的在哭泣,有的在叫罵,悲聲動地,怨氣沖天。
嫦娥不知桂林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忙叫小白兔下凡去打探,自己趕緊洗漱梳裝。小白兔來到桂林老人山,向牧馬老人詢問,老人嘆了一口氣,流著眼泊把事情的前前后講了一遍,并叫小白兔快快轉回月宮,請嫦娥想辦法救救黎民百姓。
嫦娥聽了小白兔的稟告,氣的玉牙咬得格格響:"好你個皇帝老兒,害得百姓家破人亡,我定要懲罰你們!"
且說,進貢隊伍到了湖南,行經湘江,入洞庭,進長江到武漢的水路;嫦娥一看,計上心來。她飛到佛憎國阿羅寺,向十八羅漢借了八萬只神烏鴉,等進貢的船隊航行到洞庭湖心,她長袖一拂,頓時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把船只全部打翻了。八萬只神烏鴉大顯神通,刁起貢品,一件件送回物主手里。桂林的老百姓,知道是嫦娥做的好事,歡聲雷動,感恩戴德不盡。嫦娥想,那些送貢品的x一向魚肉百姓,讓他們淹死,也不虧情理;至于當兵的,受人差遣,另當別論。于是又亂起了一陣狂風,把那些役兵全部送還原籍。
黔滇川桂的太守、州官得知從各家各戶搜刮來的貢品又回到了物主手中,一個個氣得吹胡子瞪眼睛。更加變本加厲地派出大批官兵進行搶奪,同時殺了不少人,燒了不少房子,老百姓被害得更慘了。這些情況讓嫦娥知道了,心里很不好受。
不久,五郡的進貢隊伍再次集結,又準備過洞庭湖。這次官兵害怕狂風翻船,就把所有的'船只用鐵鏈連成一片。這樣,再大的風暴也不管用了。
嫦娥見了,暗自好笑:我不破你的連環(huán)船也能輕取貢品,只是這么多貢品如何處理,倒成了問題,弄不好又象上次那樣,老百姓可遭殃了。最后決定先施法術把官府收刮來的寶物藏到山洞里去,等一年半載,讓風頭過后,再把財寶退還物主。于是立即行動,一夜之間,人不知鬼不曉地將所有物品從連環(huán)船上搬到了桂林郊外。本來嫦娥想把貢品藏到七星巖里,只因常有游客進洞玩耍,感到不妥,后來東尋西覓,終于找到了桂林西北郊光明山腹中的一個大巖洞,這個洞大得能裝下半邊天。于是,所有財富一齊由嫦娥施法收進了光明山的巖洞中藏好。嫦娥見洞口太小,怕日子長了被灌木埋沒,便在洞口附近種了幾叢蘆笛作記號,一切料理完畢,才回月宮去。
嫦娥為營造桂林山水,曾勞累成疾,如今又為收寶之事,忙了幾天,回到月宮,不料竟然病例了,調養(yǎng)將近三月有余,方才好轉。這天,嫦娥猛然想起將貢品退還物主之事,不等病體痊愈,便急忙趕下凡來。哪里還找得到主人!原來天上一日,等于世上一年,嫦娥在月宮養(yǎng)了三個多月病,人間早過去一百多個春秋了。物主之家,少說也傳了三、五代人,你上哪里找去!
嫦娥悔恨不已,卻也無可奈何;只好到光明山去看看。不得了,洞口已讓人發(fā)現(xiàn),還有十來個兇神惡煞的家丁提刀握棒、守在那里。
這是怎么回事?原來山下百沖村里,有個放羊娃,天天在山上放羊,無聊得很,看見山上有幾叢蘆荻草長得特別茂盛,就去砍來做笛子吹。無意中讓他發(fā)現(xiàn)了洞口,進去一看;盡是金銀財寶,出來一講,全村都轟動了。大伙正要挑起籮筐去裝運,卻給對門村的大惡霸知道了。他馬上派了家丁來看守,妄想占為已有。
嫦娥心想,讓這些財寶留在世上。必然是個禍害,日后不知又要惹出多少是非來,干脆把財寶化為石頭,省得人們?yōu)樗谑谴盗艘豢谙蓺,那一洞珍寶便化成了鐘乳石。如今蘆笛巖里最后一景"雄獅送客",就是當年的金獅子化成的呢。
廣西導游詞15
虞山公園位于桂林市城北,因其園美廟靈、山奇洞幽,是桂林山水游覽的開山地和桂林歷史的淵源地。園內虞山、皇澤潭、韶音洞素有仙山、仙河、仙洞之名。四千多年前,華夏文明始祖之一的虞帝南巡曾到這里,秦人立廟紀念,延續(xù)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古往今來,祭祀帝者絡繹不絕,使虞山和虞帝廟附麗著濃郁的儒宗文化色彩,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虞山公園的造園手法新穎,風格獨樹一幟,古今結合,東西兼容,精巧雅致,主要景點虞帝廟、怡沁園、三絕碑、五福塔、聞韶樓、韶音洞、九重天、美泉宮景景生輝,處處誘人。
虞山
在虞山公園內,疊彩區(qū)北極路東,漓江西岸,是桂林城北一座孤峰,海妃殉之。根據這個動人的古老傳說,唐時在山下建虞帝廟,廟東宋人建南薰亭,把山叫做虞山或舜山。虞山西麓有南北對穿的南薰洞,又名韶音洞。曾是古老的地下河道。山崖上有唐韓云卿文,韓秀實書、李冰陽篆額的《舜廟碑》和宋朱熹作的《虞帝廟碑》等石刻。洞內有張式的《韶音洞記》,方信儒的《古相思曲》等。
韶音洞
在虞山西麓,為一南北對穿的古地下河道,高2~3米,寬5.5米,深105米,面積約720平方米。北洞前淙淙流水、陣陣松濤,交匯成韻,有如舜帝所制“韶樂”,因有韶音洞之名。張式《韶音洞記》云:“洞之深凡十有三丈,廣二丈有奇。牖之外少西,有地隆然而高為臺,可釣。明年秋,又于洞之左得小丘,平廣爽塏,江出于旁,凡桂之山,瑰奇杰出者悉獻其狀!泵髦苓M隆題“韶音洞”洞名,清俞徵題“薰弦”二字,都表達了洞的特色。
南薰亭
在虞山南山腰。始建于宋淳熙二年(1175),為張式創(chuàng)建,歷代均有修葺。亭東可望漓江,南有松林,亭北山水交織,一派靈秀景象?箲(zhàn)期間毀于戰(zhàn)火,僅存遺址。昔日是謁舜廟從容游息、宴集之地。清人查淳《南薰亭詩》,“留題字滿苔痕綠,古廟煙浮松影寒。此日登臨無限恨,追思往事一憑欄”,詩人對今昔抒發(fā)無限感慨。如今,新建虞山大橋飛架漓江東西岸,車隊如龍,古廟蒼松將長青萬古。
舜廟遺址
在市區(qū)虞山(又名舜山)南麓。虞山為桂林開發(fā)較早的名山之一,相傳虞帝南巡曾到此山,故名虞山。并立廟紀念。廟建于何時無考。唐建中元年(780),朝議郎守尚書禮部郎中上柱國韓云卿,朝議郎守梁州都督府長史武陽縣開國男翰林待詔韓秀實,京兆尹人李陽冰,曾合璧《舜廟碑并序》于虞山,此為記述舜廟最早的一方石刻,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宣教郎主管臺州崇道觀朱熹作,《舜帝廟碑》云:“虞帝祠在城東北五里,而近虞山之下,皇澤之灣,蓋莫詳其始所自立,而有唐石刻辭在焉。南宋淳熙二年(1175)春2月,今直秘閣張侯式始行府事,奉奠進謁,仰視棟宇傾墊弗支,圖像錯陳造已淫厲!庇谑恰懊范轮。這是有記載的第一次修葺。此后,修葺之事歷代均有。今殿堂,僧舍已廢,遺址尚存。
虞山大橋
位于疊彩區(qū)虞山以東約400米的`東環(huán)路和北環(huán)路與漓江相交處。1986年1月興建,1988年2月建成,同年9月通過竣工驗收交付使用。虞山橋是桂林市“七五”重點工程項目,為7墩2臺等截面T型預應力簡支連續(xù)公路橋,總長309.86米,寬20.5米,其中車行道15.5米,人行道2.5×2米;荷載汽--20級,拖--100級;最高通航水位按10年一遇洪水計,設計6級航道,通航凈高4.5米。虞山橋是目前桂林市區(qū)橫跨漓江4座公路橋中最大的一座橋梁,它的建成,溝通內外環(huán)線,實行人貨車分流,不僅對緩減市區(qū)交通緊張、改善城市環(huán)境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橋型通透明快,結構簡單實用,與四周景色相互補充,是一座十分美麗的景觀橋。
【廣西導游詞】相關文章:
廣西的導游詞11-28
廣西導游詞01-28
廣西導游詞05-15
廣西漓江導游詞04-21
廣西旅游導游詞06-29
廣西柳州的導游詞07-03
廣西景點導游詞06-27
廣西澄江導游詞09-11
關于廣西的導游詞12-19
廣西概況導游詞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