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縣基層組織建設出現新問題的原因剖析與思考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的戰(zhàn)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zhàn)斗力的基礎,是實現黨的領導,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的重要保證。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農村黨支部建設直接關系到黨在農村能否實現全面領導,關系到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能否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從總體上看,**縣各級黨委以農村基層黨組織“五個好”的目標要求,建設好村級黨支部,充分發(fā)揮了村級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為新時期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全面貫徹與落實提供有力保證,較好地解決了農業(yè)、農村、農民的問題,為農村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但是,隨著農村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村生產關系發(fā)生了急劇轉變,不少農村黨支部一時無法適應,在不同程度上出現軟弱渙散、束手無策等現象。這些問題解決不好,黨支部在農村的領導核心作用就將喪失,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就無法得到貫徹落實,農村的改革就無法繼續(xù)深入,農村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也得不到保證。本文擬就**農村黨支部建設出現新問題的原因及對策作些探析,僅供參考。一、**縣農村黨支部建設出現新問題的原因剖析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縣村級黨支部出現軟弱渙散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理、自然、歷史、文化等客現因素制約造成的,也有體制、機制、管理上存在弊端造成的;既有黨員、干部自身思想認識偏差或思想作風的原因,也有改革開放帶來的群眾思想認識偏差的原因。就目前的狀況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r村支部成員素質差,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缺乏戰(zhàn)斗力。
1、支部書記素質差,不能“帶好頭”。**縣142個農村黨支部中,支部書記文化程度達到高中以上的僅有52人(其中鄉(xiāng)鎮(zhèn)下派掛職的干部占19人),占支書總數的37.2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90人(其中初中文化程度76人,小學文化程度14人),占62.77%。支部書記文化水平低,不可能成為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大部分村支書知識結構不適應形勢的要求,對黨的農村政策一知半解或是不理解,不具備適應農村改革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質,工作勢必應付了事,缺乏創(chuàng)新與改革精神,無法成為農村改革開放的“領路人”。
2、農村黨支部成員素質低,不能“團結協(xié)作”。**縣有農村黨支部委員543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僅有120名,占支部委員總數的22%。農村黨支部委員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工作態(tài)度消極被動,工作中注重個人利益,缺乏奉獻精神;成員間民主討論解決問題意識差,缺乏團結協(xié)作精神。
3、農村黨員隊伍沒有朝氣,缺乏“戰(zhàn)斗力”。山區(qū)農村黨員隊伍“老年化、低文化”現象嚴重。**縣現有農村黨員3046人,從年齡結構看農村黨員中56歲以上的1185人,占35.62%,35歲以下的僅有629人,僅占20.3%,越是后進的黨支部,黨員年齡老化嚴重,青黃不接的問題就越突出,有的村支部50歲以上的黨員高達9O%,而35歲以下的黨員卻一個也沒有。從文化結構看,農村黨員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291人,占總數的9.5%,初中文化程度1037人,占34%,小學文化程度及文盲1682人,占56.4%。隊伍中“老年化、低文化”現象造成相當一部分黨員生產技能差,家庭經濟收入偏低,許多黨員家庭本身是貧困戶,缺乏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本領,號召力還不如一些有經濟實力的群眾。
**縣農村黨支部的干部與黨員的文化程度偏低,人才缺乏,黨支部喪失應有的戰(zhàn)斗力,嚴重影響了黨支部作用的發(fā)揮,這是農村黨支部軟弱渙散的根本原因。
(二) 農村干部、黨員與群眾的思想認識和價值取向發(fā)生偏差,黨組織純潔受染,村支部凝聚力減弱。
1、黨支部成員思想認識有偏差,發(fā)展黨員工作缺乏主動性。有的村黨支部負責人私心雜念嚴重,嫉賢妒能,怕發(fā)展青年黨員會取而代之,搶自已的“位子”,對入黨積極分子總是“橫挑鼻子豎挑眼”;有的支部黨內生活不正常,宗族、姓氏和村落的觀念重,大自然村排擠小自然村、大姓排擠小姓的現象時有發(fā)生;有的受封建思想和世俗偏見影響,重男輕女、排資論輩,致使婦女、青年入黨難;有的片面理解入黨自愿原則,對發(fā)展黨員工作采取“坐等上門”的消極辦法,對申請入黨的同志主動關心培養(yǎng)不夠,讓其“自然成熟”,挫傷了青年人入黨的積極性,除有的黨支部負責人思想渙散,對嚴格發(fā)展黨員工作的程序和質量不重視,怕麻煩,認為支部大會研究通過就行了,具體手續(xù)、考核過程沒能嚴格把關,以致青年人認為“入黨太容易了”、“不值錢”;有的黨員干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眾,甚至違法亂紀,嚴重損害了黨在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
2、農村青年人生價值取向偏差,發(fā)展黨員出現“找對象”難。計入黨積極分子數量少,發(fā)展黨員找對象難的原因是許多山區(qū)青年已不安于在家種田,有文化、有頭腦、有經商做生意頭腦的紛
紛走出家門,出外務工經商,同村里斷線脫節(jié),黨組織無法對他們施以行之有效的教育、培養(yǎng)、考察,因此,受市場經濟負面影響極大;同時,由于山區(qū)許多農村黨支部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大部分農村青年的人生觀、價值觀發(fā)生變化,政治熱情降低,認為“有錢就有一切”、“入黨無用”、“入黨吃虧”、“入黨不自由”、“入黨不入黨無所謂”。
3、村干待遇低,工作積極性差。村黨支部主要干部最多只拿上百元的補助,一般成員無補助,村財收入低,拿不出錢來給村干補貼,干部工作積極性調動不起來;黨支部制度只掛在墻上,得不到落實;搞突擊活動過多,日常工作抓不扎實;市場經濟反差大,許多干部和黨員存在腐敗現象,沒有得到及時查處,組織內部有疏通,干部、黨員進得來,出不去。
在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下,農村形成利益多元化和價值觀念多元化的復雜環(huán)境,不僅有許多群眾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水準大幅度下降,也有許多干部、黨員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水準同樣大幅度下降,這種現象既嚴重影響了黨員隊伍建設的純潔性,也是一些農村黨支部癱瘓的原因。
(三)農村集體經濟實力薄弱,農民生活水平增幅緩慢,村級黨支部吸引力削弱。
1、農村資源優(yōu)勢得不到發(fā)揮,集體經濟實力薄弱。**縣142個行政村中,村集體經濟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不及10%,90%以上的行政村集體收入只在5千元以下,有的村甚至一分錢的收入都沒有。村財收入低,與**縣地理條件惡劣,轄區(qū)內海拔落差大、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差等密切相關。但是**縣也同樣存在旅游資源豐富,轄區(qū)內適合于發(fā)展茶葉和林業(yè),高海拔地帶適合栽培花菇,低海拔地帶適合栽種果樹等優(yōu)越條件。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不懈努力下,**的茶葉已打出“紫云毛針”、“紫云大紅袍”、“紫云高山霧茶”和“官思茶”等著名品牌;花菇質地優(yōu)良、味道鮮美,走銷日本、香港、廣州、上海等國內外市場。然而目前還沒有村支部把這些項目作為發(fā)展集體經濟的支柱產業(yè)來開發(fā),也沒有很好地發(fā)動群眾開發(fā)生產,農民的生產完全屬于自發(fā)的。集體要辦公益事業(yè)只知道向上級“要”,卻沒有“自我發(fā)展,自我創(chuàng)業(yè)”的意識。
s("content_relate");
【縣基層組織建設出現新問題的原因剖析與思考】相關文章:
對機關基層組織建設的分析思考08-24
對新農村建設中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的調查與思考08-15
關于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思考08-15
關于建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長效機制的思考08-16
在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08-16
縣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效顯著08-17
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工會組織建設的思考08-24
在全市基層組織建設會上的發(fā)言08-16
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總結08-24
基層組織建設專題述職報告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