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馬克思主義需要理論視閾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探究
馬克思主義需要理論視閾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探究銀紅玉,曾長秋
(中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
摘要:需要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需要理論是思想政治教育堅實的理論基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特點及其互動規(guī)律,對于滿足人的需要、實現人的發(fā)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性有著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需要理論;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5884(2013)03-0046-02
作者簡介:銀紅玉(1981-),女,湖南邵陽人,博士生,經濟師,主要從事社會工作與文化工作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需要就是指現實中活生生的個體或由這些個體組成的各種群體對外界世界的種種訴求,是人進行各種自覺活動的內在驅動力。人之所以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有社會和個體兩方面的緣由。就社會方面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產物,是保障政治秩序和社會運行的手段;就個體方面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本質存在的體現,是個人立身行事的社會化基礎,是個人自我完善的精神動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性、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根本途徑。
一價值基礎:思想政治教育與人的需要互相依存
1.需要是人的本性,思想政治教育因需要而生
馬克思認為,需要是人與生俱來的內在規(guī)定性,是人的生命活動的表現!霸谌魏吻闆r下,個人總是‘從自己出發(fā)的’,但由于從他們彼此的需要即他們的本性,以及他們求得滿足的方式,把他們聯系起來(兩性關系、交換、分工),所以,他們必然要發(fā)生相互聯系!。在這里,馬克思明確指出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需要是人生存狀態(tài)最直接最深刻的表現形式,是人與其他物種的根本區(qū)別。
人的需要理論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起因與歸宿。人類社會形成發(fā)展的過程,就是人們在自我生產和物質精神生產的實踐中,形成并豐富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系。這些關系使得人們開始關注自身及其與外部世界的發(fā)展,促使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形成,激發(fā)了人們追求生存、發(fā)展及與外界和諧相處的客觀需要,促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人的需要理論還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性和持久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促進人進步與發(fā)展的重要手段, 也是實現人的價值的重要途徑。人的需要存在, 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堅持, 人的需要變化, 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更新, 思想政治教育與人的需要是相始終的。
2.需要的層次性和差異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動力
人的行為規(guī)律表現為需要—動機—行為。需要不僅是人的行為的目標和方向, 還是維持具體行為的動力源泉。馬克思、恩格斯將人的需要大體上區(qū)分為三個層次,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發(fā)展需要。生存需要是基礎,是為了維持人的生命和延續(xù)后代的需要。享受需要是過程,是立足于生存需要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需要,這兩種需要主要是維持人生存和生活的手段。發(fā)展需要居于最高層次,體現了人類生存的根本目的。由生存需要到享受需要,再到發(fā)展需要,是一個由低到高的層次結構。但這個層次結果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三層次的需要在時間上可以并存,空間上可以并列,比重上可以轉化,在現實中往往具有明顯的差異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精神需要的一部分, 也是引導和幫助人們實現個體精神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的途徑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因人的需要而生,因人的需要而存,更因人的需要而發(fā)展。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總是一定社會需求的理想概括,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更是直接服務于具體人群的需求滿足。需求的層次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性、階段性和發(fā)展性的人性基礎,需求的差異性是確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調整教育方向、豐富教育內容與手段的內在依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價值和個體價值的彰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動力。
3.需要的社會歷史性和辯證發(fā)展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張力
人的需要具有社會歷史性。需要伴隨著社會發(fā)展和人類自身發(fā)展而逐步發(fā)展,并受一定歷史條件制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的需要對象、內容和水平都是不同的,因而它具有社會歷史性。同時,作為人的本性的需要不僅是客觀存在的,也是一個自我生成、動態(tài)發(fā)展的辯證過程。凡是需要,相對于當時的狀況來說,都是相對超前的,同時也要受到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這樣,主體才能由此產生心理緊張,進而形成動機。人的認識、思維、實踐無不因于需要,且隨著人的需要不斷豐富而不斷提高和進步。社會歷史性賦予思想政治教育現實的具體的內涵與外延,辯證發(fā)展性賦予思想政治教育未來的變化與革新,這些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連接歷史、立足當下、展望未來、并始終保持發(fā)展狀態(tài)的現實張力。
4.需要的滿足與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人的社會性和精神性實踐活動,對于人在社會化進程中,滿足其完善思想與道德的需求,提高思想能力,磨礪人格意志,特別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從而滿足人的生存、享受和發(fā)展需要,其作用是巨大而關鍵的。從滿足需要的價值功能來看,主要包括對生存需要的保障功能,對享受需要的提升功能,對發(fā)展需要的推進功能。保障功能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使社會形成最基本、最底線的社會秩序,以維護個人與社會的自然生存,另一方面使個體養(yǎng)成適應社會化的底線規(guī)范,保障與維持人在社會化進程中安身立命和生命延續(xù);提升功能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在全社會層面上提升理想信念和社會文明,提升整體需要層次,另一方面在個體層面提高其社會化程度,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并不斷創(chuàng)造和滿足個人享受;推進功能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推進全社會圍繞“人的全面發(fā)展”這一根本目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充滿發(fā)展狀態(tài)的社會環(huán)境,另一方面提升個體思想道德水平與實踐創(chuàng)造能力,推進個體朝向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
二價值追求:立足人的需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優(yōu)化滿足
1.在現實價值與未來價值間的最優(yōu)化
馬克思主義認為,現實的個人都是現實性與理想性相統(tǒng)一的存在物。在時空維度,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個人的現實性和理想性,既要彰顯其現實價值,又要提升未來價值。對現實的人們進行理想教育和信仰教育,為未來社會進行超前的培養(yǎng)教育,并為成就未來孕育良好基礎。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價值,從社會層面來看,主要是構建一定社會的共同信仰、政治思想和道德體系,促進和保障社會秩序和規(guī)范的形成,為維持社會運行、分配現實利益提供精神與思想的保障和動力,推進現實社會的向前發(fā)展;在個人層面來看,主要是通過對現實的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健全現實社會中的個人所必備的知識和能力素質等,從而有利于現實的個人在現實社會中實現自我價值。思想政治教育的未來價值,從社會層面來看,主要是著眼于社會發(fā)展趨勢,以超前的預見來謀劃和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的體系,使今日的思想政治教育蘊含著明日社會的需要,為未來社會發(fā)展服務,并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加快推進未來社會的到來;從個人層面來看,主要是著眼于未來社會發(fā)展對個人的需要,對當下的人們進行理想教育與未來教育,并按照未來社會對人們知識、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質的要求,超前性的進行個人教育,從而有利于人們在未來社會中實現自我價值。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建立在現實價值的基礎上,又要著眼于未來價值的延伸,尋求現實價值與未來價值間的最優(yōu)化滿足,才能真正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
2.在工具性價值與目的性價值間的最優(yōu)化
馬克思主義認為,培養(yǎng)社會的人的一切屬性,并且把他作為盡可能豐富的屬性和聯系的人,因而具有盡可能廣泛需要的人生產出來——把他作為盡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會產品生產出來(因為要多方面享受,他就必須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須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教育“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人的全面發(fā)展中同樣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價值,即以教育人為基本手段,為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相應的人才,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現實社會中的個人所必備的知識和能力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等,使個人具備相應的素質與能力來服從和服務于社會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價值,即以人為根本目的,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和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核心彰顯在尊重人、保障人、實現人。然而長期以來,由于過分強調物質條件和社會經濟發(fā)展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制約作用,將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更多地放在保證社會政治、經濟的發(fā)展上,淡化了其在人的全面發(fā)展中的作用。從而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人作為社會生產中最關鍵的要素,既是掌握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推動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決定力量,也是發(fā)展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和受益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在工具性價值與目的性價值間的最優(yōu)化,就是在分析和解決一切問題時,既要堅持客觀的歷史尺度,把握規(guī)律性,又要堅持人的尺度,符合人性發(fā)展的要求,并在兩者間尋求一種共生、互促、平衡的狀態(tài)。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既圍繞著社會發(fā)展趨勢及目標,又圍繞著激發(fā)和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而展開,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終極目的。
3.在抽象價值與具體價值間的最優(yōu)化
馬克思說:“沒有需要,就沒有生產”,“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有關”。抽象價值與具體價值間的最優(yōu)契合,核心的問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具體化問題,即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達到集體價值的個人實現、整體價值的局部實現、長期價值的階段實現、高位價值的低位實現,在一定階段實現動態(tài)平衡,并使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始終保持旺盛的動力和活力。要構建個人需要具體化的兌現機制和長效機制,強化個人追求需要的內在動力,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準則。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高度重視人們的利益,以馬克思主義的利益觀來引導人的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利益關系,凝聚成有利于滿足人們根本利益的強大精神力量。要在創(chuàng)造性勞動中開發(fā)人的價值、能力和個性,引導人們沖破禁錮,解放思想,以便在更大程度上實現自我價值,同時造福社會。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 馬克思恩格斯論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杜,1979.
【馬克思主義需要理論視閾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探究】相關文章:
供求理論下汽車銷售商業(yè)模式探究08-18
新課程視域下高中語文人文價值的探究08-21
思想政治教育培訓心得07-17
初中思想品德課堂的探究與反思08-19
論《實踐哲學》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貢獻04-22
新課改視閾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淺探08-20
價值預設事物與事態(tài)——邁農對象理論中的價值論問題08-26
淺論素質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