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于工會工作社會化的思考
】工會工作要做到社會化,其內容至少包括以下若干方面:
其一,善于利用社會力量辦會。要樹立開門辦會意識,有系統(tǒng)地分門另類地組建工會專家顧問組織,彌補工會自身力量的不足特別是專業(yè)水平的相對欠缺。工會要想有效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不具備一定的知識是不行的,但要求工會無所不知也是不現(xiàn)實的。這就要求工會組織要善于吸引社會上對職工問題、工會問題有熱心且具備相應知識的專家學者,利用他們所長為我所用,讓他們的知識和本領為職工服務,為工會服務。
其二,建立完善社會參與機制。目前,工會組織在參政議政方面建立了一系列機制、制度,并取得較好效果。但還應看到,我們還需要在建立健全三方協(xié)商機制、聯(lián)席會議等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健全工會參與社會的機制,加大社會參與力度。這包括工會如何參與社會事務,以及社會力量如何參與工會事務兩大方面。當前迫切的是,要進行工會形象設計,建立新聞發(fā)言人制度、工會重大事項公開制度、工會重大課題社會招標制度等,特別是要建立一個負責任的社會團體形象,讓所屬的成員有歸屬感、自豪感、認同感,從而起到團結動員的作用。
其三,努力拓寬工會工作的社會空間。適應社會經(jīng)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等方面的多樣化,工會組織在拓展社會空間方面作了積極探索,包括把工會的觸角延伸到鄉(xiāng)鎮(zhèn)、街道、社區(qū)、市場等非傳統(tǒng)工作領域,不僅在正規(guī)部門和正規(guī)就業(yè)者中組建工會,而且延伸到非正規(guī)部門和非正規(guī)就業(yè)者中;不僅注重維護職工作為一個勞動者所擁有的權益即經(jīng)濟利益,而且注意維護職工作為社會人所擁有的權益如政治權利和精神文化權益;不僅在職工生活工作的單位層次協(xié)調利益關系,而且參與協(xié)調社會利益關系,等等。應該說,對這個問題在工會內部已經(jīng)形成共識。問題在于,必須使廣大工會工作者深刻認識到,拓展社會空間是工會工作發(fā)展的一個潮流,是確保工會生命力之所在,而不能把它作為一種權宜之計來消極應付。積極參與社會性活動,介入公眾生活,包括一些公益性活動,既可以使受益對象得到幫助,取得社會對工會組織的理解和認同,也可以使工會在必要的時候能夠得到社會有關方面的支持與幫助。工會組織實施的送溫暖工程在社會化方面取得的效果,就是一個明顯例證,它充分說明了工會工作的社會化不僅是極為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其四,積極使用社會語言。語言作為一種符號系統(tǒng)具有很強的無形的力量。如果長久局限于工會自身的天地,不但工會工作視野容易受到限制,而且連語言也受到制約,妨礙工會組織與黨政有關部門的溝通,也妨礙工會組織與其它社會團體的交流。因此,要使工會工作社會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推動工會語言的社會化,多講“普通話”,積極引進社會上通行的語言,為我所用,少講“工會方言”。而工會自身的專業(yè)語言一旦成熟,也要有意識地向社會積極推廣,使工會語言社會化,豐富社會語言。
其五,培養(yǎng)造就職業(yè)化的工會工作隊伍。工會工作社會化要求有一支社會化的專業(yè)工作隊伍來保證。如果工會工作內容、方式社會化了,而工會工作者本身仍停留在單位化或非社會化狀態(tài),這種社會化也是不穩(wěn)固的,是難以為繼的。目前,一些地方在新建企業(yè)比較集中的地區(qū)探索實行工會工作者職業(yè)化問題,是一個有益的嘗識,應該推廣到其它層次和領域。建立工會工作者人才庫和資格證書制度,逐步實行工會工作者職業(yè)化,一方面可以提高工會工作者的專業(yè)水平和維權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其擺脫對所在單位的人身依附,在黨的領導下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增強其敬業(yè)精神和維權勇氣。工會工作者不僅可以來自黨政機關、基層企事業(yè),也可以來自大專院校,既可以定向培養(yǎng),也可以在一線職工中選拔,既可以是勞動模范,也可以是飽學之士、社會賢達。
其六,利用大眾傳媒宣傳職工和工會。宣傳工廠、宣傳工人、宣傳工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三工”宣傳,盡管取得了較大成績,但是力度還不夠,潛力還很大。一些職工感到自己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地位下降了,一些工會工作者也或多或少地產(chǎn)生自卑感,原因固然較多,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缺乏對職工群眾和工會工作有組織的宣傳,即報上無名、電視無影、廣播無聲,職工和工會組織社會話語權的喪失,使一些人不知道職工在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中作了哪些貢獻,不知道工會組織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發(fā)揮了哪些作用,特別是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發(fā)展處于關鍵時期,無論是職工還是工會組織都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果缺乏對職工和工會組織正面的宣傳,難免會引起一些人包括職工本身的疑慮和沮喪。
其七,建立社會性評價指標體系。一旦把工會工作置于社會化的大環(huán)境、大氣候之中,就有必要建立一套相應的社會評價指標體系,來衡量工會工作社會化的程度與水平。這包括:工會組織是如何參與社會事務的,如何處理與社會有關方面的關系,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了哪些作用,社會有關方面是如何看待工會的,是如何評價工會工作的。因此,衡量工會工作水平,既要看黨政的滿意程度,看職工群眾的滿意程度,也要看社會有關方面的滿意程度。
工會工作社會化與群眾化、民主化、法制化,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群眾化指的是工會組織的活動宗旨要堅持為職工群眾服務,代表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民主化指的是工會組織的活動原則要體現(xiàn)民主,尊重職工和會員群眾的意愿,體現(xiàn)下一級工會組織的意愿;法制化指的是工會組織的活動方式要體現(xiàn)依法治國精神,堅持依法治會、依法維權,依法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社會化則指的是工會組織的活動領域要面向社會,通過這個舞臺開展工作,與社會實現(xiàn)雙向良性互動,達到參與協(xié)調社會利益關系,進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目標。沒有社會化,很難做到群眾化、民主化,也很難做到法制化,而群眾化、民主化、法制化本身,也是對工會工作社會化的推動和促進。
【于工會工作社會化的思考】相關文章:
對企業(yè)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的思考08-17
共青團社會化工作機制的實踐與思考08-12
關于建立共青團社會化工作機制的思考08-12
新時期國有企業(yè)工會工作的思考08-15
關于加強高職院校工會工作的思考08-17
社會化運作 事業(yè)化發(fā)展08-13
淺談少先隊教育活動的社會化探索08-17
不是思考的思考作文06-20
解教人員安置幫教社會化之我見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