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單的育兒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簡單的育兒心得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簡單的育兒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簡單的育兒心得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一個人從呱呱落地到上學、工作,走向社會,都離不開父母、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從開始就注重對孩子思想品德培養(yǎng),無疑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關鍵的作用。做好對孩子的啟蒙教育,不僅關系到一個家庭,孩子今后成什么樣人的問題,更是關系到國家、社會安定和發(fā)展的大問題。
一、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孩子的前提條件
“人可以改造環(huán)境,環(huán)境也可以造就人!闭f實話,我是個性格直爽的人,過去也最不善于孩子,有時孩子不聽話,雖然舍不得打,但也總是連說再嚇,但后來我發(fā)現孩子的畏懼心理在增長,而且學會了去爺爺、奶奶那里告狀。針對這種情況,我首先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一種良好的家庭氣氛。夫妻間有問題,不當著孩子交涉。孩子淘氣,耐心地說服,并且夫妻互相補臺,我批評了孩子,事后由我愛人再進行教育,并強調母親批評她是為她好,是愛她的表現等等,使孩子在父母中沒有親疏的感覺;其次,注意語言文明。第三,用音樂創(chuàng)造美的環(huán)境,使孩子感到家庭的溫暖。
二、從生活習慣開始,注重孩子品德教育是培養(yǎng)孩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要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就首先要從我做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我體會到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培養(yǎng)孩子的基礎,而注重孩子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則是目的和關鍵。現代社會生活中,特別是我國獨生子女家庭占絕大多數的狀況,如何培養(yǎng)孩子自強自立,避免成為溫室里的弱苗,是值得每個家長思考的問題,在這方面我主要采取三種方法:第一、愛護孩子但不溺愛。例如,孩子經常提出到外邊吃麥當勞、肯德基等問題。階段性的外出吃飯,不但可以改善平淡的生活規(guī)律,同時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和適應外界的能力,但我認為,如果孩子為此采取哭鬧的辦法,家長絕不可放任。第二、有張有弛,寬嚴相濟。對待孩子犯了錯誤,家長要分析內在原因,首先林分明孩子是否故意。有一次,我正在休息,孩子把屋里弄得到處是水,我一看火就來了,但一問為什么玩水,孩子卻說是在洗自己的手絹,并問:“你不是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嗎?”從中我體會到教育孩子決不是單純說教、打罵就能解決的。第三、尊老愛幼形成家規(guī)。隔輩親是現代家庭中普遍現象,而長輩的溺愛往往造成孩子在爺爺、奶奶面前沒有樣子,在這方面,我不但自己尊重公婆,并且直接與公婆交換看法,對他們提出教育孩子應注意的問題,這樣在我們家中,上下形成了尊老愛幼的環(huán)境。
三、幼兒園是培養(yǎng)孩子健康成長的搖籃
我的孩子是今年9月份入園的,孩子有生以下遇到的每一位老師是那么善良、慈祥。剛入園時,孩子在班里最小,吃飯時不會用牙咀嚼,只是一味地吞,吃不了幾口,又往外吐,是班上的老師,耐心地一點點教孩子吃飯,孩子第一次感到飯菜的香味,是多么高興呀,有誰知道老師付出多么大的辛苦呀。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在三位老師的教育指導下,學會了十幾首兒歌,學會了尊敬長輩、自己吃飯、穿鞋、畫一些簡單的圖畫,孩子生病不舒服,老師都及時帶她去醫(yī)治。孩子在幼兒園接受系統(tǒng)、正規(guī)教育的同時,作為家長,我每天接孩子時都主動向老師詢問一下孩子一天的表現,學了哪些新知識,配合老師一起鞏固學會的知識,平時給孩子購置一些幼兒喜愛的圖書、錄像帶,培養(yǎng)孩子對善丑的分辨能力。
總之,培養(yǎng)孩子成為社會有用之材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不能希望通過一天就立竿見影,家長要有心理準備,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
簡單的育兒心得2
通過對幼兒園小班保育工作的完成讓我更加明確了自身的職責,可以說這段時間在保育工作中的努力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相對應的則是自身存在的弊病導致完成的保育工作終究存在著些許不足之處,所以我也渴望能夠改進這些不足并幫助幼兒園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長,事實上這段時間的小班育兒工作讓我收獲了許多心得體會。
對待育兒工作應該要先做好示范才能夠更具備說服力,小班的孩子由于不理解生活常識的緣故導致很多時候都會去模仿大人的言行舉止,作為經常出現在孩子們面前的人自然得注重自身的表現從而起到表率作用,在教導孩子們之前要確保自己能夠做到才能再去要求他們,否則的話講明規(guī)則卻不帶頭遵守只會難以被孩子們認可罷了,畢竟表里不一的做法只會被幼兒園的海門唾棄罷了,所以在展開教學的時候應該要展現出真實的自己并積極引導他們展開學習,尤其是飯前洗手或者注重個人衛(wèi)生等習慣要引導他們如何去做,這樣的話既能夠強化記憶又能夠使得自己的教導更具備說服力。
展開教學工作的同事也要注重孩子們的思維拓展從而提升他們的想象力,事實上在工作中過于死板的教學方式很難得到孩子們的認可,至少不能夠讓孩子們產生厭學情緒才能夠使得自己的教學工作更進一步,所以相對于教學來說我會更加注重引導他們進行獨立的思考,雖然也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卻能夠最大程度地展現出孩子們當前年齡階段的特色,而我則需要進行有效的組織從而讓孩子們主動去進行知識的探索。
注重和家長的聯動才能夠讓每天的育兒成果得到更好的鞏固,雖然大部分家長忙于工作導致很少有時間去陪伴孩子,但是當家長能夠積極配合幼兒園進行育兒的話無疑能夠產生更加理想的效果,所以我會建議家長在放學以后多和孩子溝通并進行引導性的提問,通過交流來了解孩子當天在幼兒園所學的'知識點從而起到鞏固效果,畢竟對孩子的成長而言家長的關心才是他們在學習中努力的源泉,更何況小班的孩子本就對家長有著依賴心理自然要善加利用才行。
可以說育兒工作的完成對我來說也能夠加強對自身職責的理解,只不過我應該要從育兒工作的展開過程中體會到一種責任感,要對得起家長的信任以及孩子們期盼的目光才行,而我也會更加嚴格地遵守幼兒園的制度并通過育兒工作中的努力提升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
簡單的育兒心得3
對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進,一邊汲取前輩們的經驗,一邊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開展教育。孩子上幼兒園后,在老師們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壯成長。他的每一個進步都令我們?yōu)槿烁改刚呱罡序湴梁妥院。我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心得。
欣賞教育。
欣賞孩子是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手段。一個孩子,其最可人之處不在于他的聰明活潑,而在于他的自信。自信有助于他現在與將來勇敢地面對來自學業(yè)和其它一切方面的挑戰(zhàn)。培養(yǎng)自信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無形的過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聲贊揚,都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可以鼓舞孩子的斗志,增強孩子的信心,激發(fā)孩子的勇氣。當兒子當上小排頭時、取得小紅花時、主動幫我們做家務時……我們都會獎給他一句“你真棒”并傳遞一個欣賞的眼神。我們的孩子在這樣一種氛圍中成長著。對于父母親來說,愛孩子是天性,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但知道怎樣愛孩子,卻是一件困難的事。無數次的育兒實踐,使我們懂得了“愛孩子就必須懂得欣賞孩子”的道理,激勵和表揚的效果遠勝斥責和打罵。
互相尊重。
讓孩子懂得尊重老師、尊重父母,有助于孩子自覺矯正自己的日常行為。老師和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重要、最神圣的人。樹立老師、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使孩子自覺地、發(fā)自內心地按照老師和父母的要求矯正自己的行為,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這是小孩受益終生的寶貴財富。讓孩子學會尊重老師,要求家長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尊重自己的老師,更要尊重孩子的`老師。凡是老師要求家長支持配合的事情,父母都要全力支持和配合,目的就是樹立老師在孩子心目中崇高的威望。教育孩子尊重父母,最好的辦法就是守信。讓孩子從小遵守諾言,懂得什么是“一諾千金”。一方面有利于樹立家長的威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優(yōu)秀的品質。同時,我們也要尊重孩子,孩子需要平等的教育。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我們要蹲下來和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家長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chuàng)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孩子,為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
引導教育。
“父望子成龍、母望女成鳳”,這是為人父母者的天性使然。但如果這種期望超過了孩子所能承受的,就變成孩子的負擔,就妨礙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長。我們不想讓兒子為父母的期望而活著。讓孩子自由地發(fā)展是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始終如一堅持的原則。但自由發(fā)展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老師和父母是他的領航員。在他不自覺的時候,我們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檢查督促;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及時進行指導。同時,我們注重發(fā)現他的不足、特長和興趣,有針對性開展引導。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他成名成家,我們只希望他在今后的生活中因為有能力而更自信、更多地體味生活的樂趣!
以上是我育兒的三點粗淺心得,我們深知,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浸透著老師的心血和汗水,真誠感謝幫助我孩子獲得知識、快樂成長的老師們!
簡單的育兒心得4
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兒童時期是語言發(fā)展的時期,也是最迅速的時期,因此,發(fā)展孩子口頭語言是培養(yǎng)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出國留學認為小班語言教學的主要任務,應該是抓好口頭語言訓練的最基礎部分,即正確發(fā)音和短句的表達。
教會幼兒正確的發(fā)音是發(fā)展幼兒口語的語音是發(fā)展語言的基礎,要發(fā)展幼兒語言,第一步就應該教會幼兒正確的發(fā)音。只有發(fā)準了音,幼兒才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和要求。
幼兒的發(fā)音正確與否不僅影響幼兒語言發(fā)展,還會影響他們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對今后升小學,學好漢語拼音,正確朗讀,書寫漢字甚至對雙語學習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須引起我們的廣泛關注。
在小班語言教學中許多幼師只注重抓發(fā)音練習和豐富詞匯兩項。使得很多孩子只會一些單詞,不會表達意思;有時個別單詞發(fā)音糾正了,但在語句中單詞的發(fā)音又錯了,所以,這一時段內不應單抓語音、詞匯,而應該結合短句進行練習。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讓幼兒大膽的表達出來,拿出一件玩具讓他描述,孩子從玩具的各部分特征進行概括,從而使孩子從不會說、不愿說過渡到大膽地說。
注意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對小班幼兒口語訓練的中的重要一環(huán),模仿、實踐、訓練、創(chuàng)造、運用是幼兒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這一過程的基礎階段首先要解決幼兒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在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中認為首先要教會幼兒注意聽,聽是說的'前提,聽得清楚才能說得明白。所以,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適當的語言的環(huán)境。我在培養(yǎng)小班幼兒聽的方面提出了兩點要求,即:能注意傾聽老師和同伴講話;注意堅持給孩子創(chuàng)造聽讀的環(huán)境!
總之,在培養(yǎng)說的能力上,運用“模仿→實踐→創(chuàng)造”這一過程,使幼兒在念兒歌、講故事中,發(fā)音、口齒都變得清楚,能大致完整的描述某樣東西、某件事。幼教工作者應抓住一切有利因素,因勢利導,啟發(fā)幼兒,及時改進,進一步促進幼兒園小班幼兒語言能力,雖然已有4年時間沒有教小班了,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課程滲透都不及別的老師,但既然接手了這個班,我想我有責任把這個班級管理好,服務好。每個學期初,每年新生入園,解決幼兒的分離焦慮是教師的重要工作。為了使幼兒盡快熟悉幼兒園,喜歡上幼兒園,我在歷年經驗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探索與實踐,在深入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及家庭狀況的基礎上,嘗試采用幼兒園教育/趨于家庭化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簡單的育兒心得5
關于孩子飲食和睡眠習慣的培養(yǎng)女兒從生下來一直都是我一個人帶的,為了讓孩子有個健康的身體,同時也讓我自己輕松些,從她9個多月斷奶后就開始刻意在飲食和睡眠上培養(yǎng)好的習慣(因為喂奶期間很難調整)。我覺得孩子能吃能睡了,身體自然會好;孩子的生活有規(guī)律,大人也好安排做家務的時間會輕松很多。飲食習慣應該在孩子一歲前就開始培養(yǎng)了。首先是吃飯時間要定時。主要是午餐和晚餐的時間,我是安排中午11點半,晚上6點半左右給孩子吃飯的。不要因為出去玩或者跟朋友聚餐就錯開了孩子正常的吃飯時間。
二是要固定吃飯的位置。孩子從會坐開始就坐BB凳吃,吃飯的時候不玩玩具,不看電視,不要人分散她吃飯的注意力。如果最后孩子不想吃了,我從來沒勉強過她,也許她不餓或者胃口不好不想吃,我的做法是讓她自己吃,然后我走到能看到她的`地方去洗衣服。
三是要什么都給孩子吃,不要養(yǎng)成挑食的習慣。我是從加輔食的時候開始吧,只要她能吃的,都給她吃,而且三天為一個周期,保證不重復同樣味道的東西給她吃。我是每天一餐面食,一餐米飯或粥。剛開始一段時間每天的面食都是吃面條,后來發(fā)現沒那么喜歡吃了,于是我換了云吞,第一次孩子吃了40個小云吞(一歲多點的時候吧),一連吃了幾天,總是覺得是不是太多了,后來減少為30個。到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很多東西都能咬了,于是我每天都做不同的菜給她吃,什么菜都給,買梅柳肉(很嫩)切小些和菜一起炒,大人也一起吃。關于睡眠習慣,我的孩子是11個月就養(yǎng)成現在的睡眠習慣了。在9個多月斷奶之前,我的孩子白天要睡三次,每次都是三十分鐘(誤差不超過兩分鐘),晚上因為戀奶,一個小時要吃一次。
因為是一個人帶孩子,我晚上睡不好,白天又要做家務,給孩子煮粥,做一家人的晚飯,孩子醒的時候是不能做的,只能利用她白天三次睡覺的時間,每次只有半個小時,每次都象打仗樣。所以孩子斷奶后,我開始刻意培養(yǎng)她的睡眠時間。午飯吃完后,活動半個小時,然后沖涼睡覺,時間長了,孩子就有了條件反射,躺下一會就睡著了,一般都是從12點多睡到3點多,晚上也是先沖涼,然后上床,9點多入睡一覺到天亮。因為吃飯和睡覺都比較規(guī)律,孩子能吃能睡,所以一歲八個月送到幼兒園的時候,我一點都不擔心,看見她哭我也沒有覺得焦慮。我想這么小的孩子,只要能吃能睡不生病就行了。到今天,孩子上幼兒園整整八個月了,已經完全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了。從2月份去幼兒園到現在,因為生病只是請過一次假,暑假也在留園。孩子很喜歡幼兒園的生活,在幼兒園學會很多好的習慣,比如脫鞋后擺放整齊、玩具玩后主動收拾起來、與小朋友交換玩具等。
簡單的育兒心得6
時間過的真是很快,一轉眼我的兩個可愛的小寶貝——辰辰、汐汐已出了滿月了,這些日子里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能引起我的'關注,是不是餓了、拉了、困了或是其他別的原因,對于初次養(yǎng)育寶寶的我來說一切都得自己摸索,首先是啼哭,他們尿濕了、餓了、拉了、要人抱了時都會哭,當他們要什么時,一定得達到目的,否則就會大哭不止,辰辰在這方面就比汐汐強很多,他也很能吃也很懂事,而且吃飽了就睡,汐汐每次吃飯時總是喜歡用小手抓住我的一根手指,他們真的是都非常的可愛。
傾聽,每次在他們吃飯、換尿布時,我會和他們交流、談話(寶寶別哭了,媽媽來了、媽媽要抱一下你好嗎?寶寶你好可愛呀等等)他們真的能聽明白,會慢慢地變的安靜起來,有時他們在達到目的的時候會對你微笑,同時我也會給他們一個微笑,他們的笑容好甜,好甜。
交流,有時候,他們啼哭與饑餓、尿了一點關系也沒有,僅僅是哭而已。只要是換過尿布也喂飽了,他們再哭那就是表示他們需要你,你要盡快過去。他們只要是看到了你或是聽到了你的聲音,他們就不再哭,也許他們只是害怕,害怕沒有我在身邊的感覺。
生氣,有時他們也會生氣,記得有一次辰辰哭了,但是我在喂著汐汐,所以也就沒有理會他,等我喂完了汐汐再去喂辰辰時,他卻緊閉著嘴不張開,我就和他談并且對他說對不起,媽媽不該不理你,并且讓他原諒我,過了好一會他看了我一眼才慢慢地張開了小嘴。你說可笑不可笑。
有時候他們還會盯著一個地方看很長時間,有時會笑,有時會好象嚇了一下,有時他們睡覺的時候也會微笑,有時他們還會對你做丑樣,總之他們的每個表情都是那么的可愛。有時在喂他們時他們會放屁;有時喂他們時吸進了空氣他們會打隔;抱他們時如果折了腰他們會拉綠屎;出去如果吸進了風他們會拉沫沫等等,還有很多的養(yǎng)育知識在等著我去摸索。
這些日子里雖然為了照顧他們減少了睡眠(前些日子基本上是白天睡覺,晚上值班,不過最近好多了因為他們現在能攢食了)但是我卻從中體會到了很多。在逐漸學會“理解”和回應孩子不同的哭聲中,我也體會到了父母對孩子的那份愛和寬恕是如此的重要。
【簡單的育兒心得】相關文章:
簡單的育兒心得體會10-31
育兒的心得11-08
大班育兒心得08-22
家長育兒心得11-28
媽媽的育兒心得09-08
小班育兒心得01-13
育兒心得范文10-10
育兒經驗心得11-23
家長育兒心得【熱門】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