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讀后感范例(9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目送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目送讀后感1
“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龍應臺在《目送》中這樣寫著。
很難想象,這位中華民國文化部部長,曾寫下《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的犀利筆調也會如此委婉。整本散文七十余篇,無一不是寫父親的逝,寫母親的老,寫兒子的.離。這些直白的個人感受以及那些舍與不舍,即使是我們,即使不是在中年,也會為之動容。
《目送》是散文集的首篇,這篇精短的文章通過描述她兒子隨年齡的增長與她的疏離,她與父親一次次離別知道陰陽兩隔。而感人至深的則是其中細膩的筆法,無論是母親目送兒子,還是女兒目送父親,都清晰地表達了她對人生道路中親人間悲歡離合的無奈和豁達。
“不必追”十分準確地描述了作者的心情。愛是自由的,別離時不如欣然接受,而不是執(zhí)著地不放手。
人生就是一次次地目送,面對親友的別離,子女的疏離,甚至是友人的死別,誰又可以欣然接受?如果把文章的兩部分串聯(lián)起來,年少時我們一直在父母的羽翼下,漸漸長大,我們不由自主地疏離了父母,而到了中年,我們又會依念自己的孩子,年老之時,孩子也該遠走高飛,這時候我們也該心無掛念,讓他們不回頭地走下去,正如文章中的母親,她目送著兒子與父親的背影,就好像目送著兩人的人生。而她也曠達地接受了。
到了我們這個年紀,正好是離家探索的時候。其實看得出來,父母在我不在家的時,十分掛念我。那么也慢慢來吧,等等一天風來,我們堅決地放開手。
目送讀后感2
《目送》是一本平凡小事的記錄冊,作者把許多平常熟視無睹的小事有精煉的話敘述出來.有種貼近生活的感覺,也體現(xiàn)出作者對生活的認真與細致觀察.
感動我的,就屬《胭脂》。內容是回屏東看他*的時候,要先打電話啦,然后帶她去很多地方買東西,玩耍等等,描寫的非常細致。但是后來的離別,更加動人。那種苦口婆心的勸說,所以是一項&ldqu;復雜的`工程&rdqu;。首先要給一個暗示,接著把指甲油拿出來,慢慢的涂,直到滿屋都是指甲油的氣味。幫媽媽化妝,梳妝打扮。全文都充滿著母女之間的愛,與分別時的不舍,還有的是作者對母親的關心,表現(xiàn)的淋漓精致,也有對母親記憶力下降的無奈,擔憂。作者的感情在字里行間,處處都有展現(xiàn)。尤其在帶媽媽去&ldqu;鄧師傅&rdqu;做腳底按摩,去美容院洗頭……描寫得很細致,每個細節(jié)都清清楚楚,去的地方也很多,側面表現(xiàn)了作者對母親的重視,作者很在意母親。后來對于&ldqu;她曾經是個多么耽溺于美的女人&rdqu;進行舉例,夸張的突出母親的愛美,也與現(xiàn)在變老進行對比,表現(xiàn)了母親老去的無奈與無法挽留時間的悲傷之情。
與這種抒情手法相同的還有《如果》。也是全文敘事抒情。在飛機艙里,作者遇見一位回鄉(xiāng)的老人,從而想起逝去的父親,想如果還能回到從前,再度陪他回鄉(xiāng),自己會做的事,寫得很詳細,每個地點,每個動作都會在腦海中閃過,也突出表現(xiàn)了作者的后悔與慚愧,悲傷等復雜心情。
作者能寫出如此震撼人心的,是因為作者是真正體會了生活,把生活的寫照如實的寫出,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生活,感受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們也要認真地對待生活,仔細地觀察生活,即使是最平凡的事也能有神秘的道理,我們要用美麗的眼睛記住生活的美。
目送讀后感3
這是一個關于時光和生命反思的故事,在這里她是一個母親,是一個女兒,我被她的文筆溫暖了,也因她的故事而濕了眼眶。
與父母的送別
龍應臺出生在臺北,她母親是浙江人,父親是湖南人。父親因病逝世,母親也因得了阿爾茨海默癥(老年癡呆癥)逐漸老去。家中有兄妹三人,母親跟哥哥住,誰也記不得了,天天鬧著要回家,回到她自己記憶中的那個家。父母是我們在這個世上最大的牽絆,他們迎來了我們,而我們卻要目送他們離開。
與子女的送別
從牽著他(兒子)的小手送進幼兒園開始,到幼兒園畢業(yè),他不知道,這個時代的結束就代表另外一個時代的開始。16歲的兒子做為交換生到英國學習一年,送到機場擁抱他時發(fā)現(xiàn)我的頭只能到他胸口,而他登機時頭也沒回的一瞬間,我知道這孩子長大了。而我正迅速的老去,原來我們變成了那個目送的人。
與自己送別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時光的洪流中漸漸長大,我們眼前的`背影從高大到佝僂,自己也慢慢變成別人眼里的背影。其實在目送父母子女的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送別自己,這個送別的過程叫做成長。
家與幸福
少年時期,雙親在哪,哪就是家;成年時期,他在哪,家就在哪;中老年時期,孩子在哪,哪就是家。
書中主人翁是每天回家看到書包還放在原來的地方,就感覺到幸福,遭遇過變故的人,會更珍惜眼下的幸福。幸福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其實它就在我們的心里面,幸福是一種感覺,也可以說是一種心態(tài),有的人過著粗茶淡飯的日子就覺得很幸福,有的人吃著山珍海味也覺得索然無味,幸福的標準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
所以,請珍惜人生中的所有環(huán)節(jié),活好當下每一秒。趁現(xiàn)在還能干點什么/還能學點什么,就開始吧,從現(xiàn)在這一刻用心生活。
目送讀后感4
對生命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
——題記
帶著釋懷與生命的和解,龍應臺筆觸之下的《目送》以溫柔纖細描寫出親人之間的親密互動。當我親臨這篇文字海洋之中時,帶給我的是當下的感動,亦或是漸行漸遠的必經路程!
對于曾被余秋雨大師評價為一名真正的文化批判者和優(yōu)秀文化建設者的龍應臺來說,在她的筆尖之下,無不散落著深情動人,亦或是不可言喻的對待生命中刻骨銘心的愛與虔誠。龍應臺一反批判犀利的筆調來描寫諸多生活中的濃情細節(jié)。反映出其細膩的情感。讀來亦有溫馨有味,情意盎然之感。
我們的`人生中會有諸多的目送。即亦若大到生死離別,骨肉分離,小到暫時一別,家門遠行。正如《目送》中所現(xiàn):“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痹谶@本書中作者在上有長輩下有子女的親情關系交織中經歷了諸多的目送。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亦若我作為學生每天早晨父親用自行車載著我去上學,當我向他說:“爸爸,我去上學了。不用想,迎著我背影的那便是兩鬢早已花白的父親灼熱而又燃情的目光!币嗳羰悄克。又若是我參加夏令營時,母親面對車子啟動之時,迎著我背影的,也便是母親擔憂的神情。亦若是目送!
在作者筆下不著痕跡的就寫出了大視野大境界。在貌似不著邊際的表述里安置了上下三代人的默默溫情,沒有著力的去描繪深情厚重的無私之情,只是把撿起日子里的點滴融入其中,你會在無意之間被貌不驚人平實無華的文字打動,會報以會心一笑,會黯然神傷,會被柔軟的孝順所溫暖!
我的思緒還是會不絕如縷的,隨同文字勾勒的情感所起伏。散散的文字,全然不是作者兇猛的雜文,文字所及。依然能抵達文化深處的基固,即便是些生活里的點滴和瑣碎,你依然可以從另外的世界里清晰的對比出我們自己生活中的溫情。在溫情的文字里依然能真實地傳遞批判的力量。
目送讀后感5
讀一本好書,就是與智者交談,反思自己的平庸、淺薄,走出一段能讓自己回味的人生。
《目送》的作者是龍應臺,此書也是作者筆下的“人生三課”之一。作者將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同行等所帶來的無味雜陳可謂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將自己遭遇人生慘敗時的.失落和掙扎,痛苦和灑脫扣擊讀者的靈魂。她筆下的人之常情,物之常理,深深地影響了我對漫長人生之路淺短、天真的看法。
她如黑夜里的繁星,春日里的細雨,指引著、滋潤著我。
“曾經相信過海枯石爛作為永恒不滅的象征,后來才知道,原來海很容易枯,石原來很容易爛。雨水,很可能不會再來,滄海不會再成桑田。原來自己腳下所踩的地球,很容易被毀滅。"《不相信》一文中對誓言的闡釋,顛覆了我對以往永恒的誓言的理解。原來,永恒只是想象,是不存在的,不要用誓言去推脫,去用行動珍惜吧,趁現(xiàn)在可愛的事物還觸手可及。
“我們拼命學習沖刺100米,但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該怎么跌的有尊嚴;當你的膝蓋跌得血肉模糊時,怎么清洗傷口,怎么包扎,你痛的無法忍受時要用什么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薄兜埂分械木约丫浣o了一個迷失之人,一個正確的方向,一個前進的路標,讓那個人從以往那個“輸不起,摔不起”的人,變成一個不吝嗇去輸去摔的人。輸,輸?shù)糜幸饬x;摔,摔得有價值。
“一沙漏里細沙流完是一段時間,一柱馨香裊裊燒完是一段時間。鐘表的指針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時間!彼裕禾_,走吧,路就在腳下。趁春還是朦朧,晨還在醞釀。起身,去吧,茶以漸涼,趁風還在吹,夢還在飛。時間也不早,笑對一切,踏上追夢的征程。
《目送》是一本書,一本好書,帶著美麗和憂傷。它將千山萬水、千言萬語、千思萬想融于一書,讓我悟品人生,帶著這些思想精華向前行走,穿越人生的千山萬水。我想,這本書定當影響更多的人,流芳百世。
目送讀后感6
陽光正好,微風不燥,撫平心中的焦躁,細讀龍應臺的《目送》。等一朵花開的時間,悟一場人生的別離。
目送,就是用目光送別離去的人。龍應臺的書里,寫了許多種目送。她目送著父親一步步走向了死亡。目送著母親一天天老去,直到連自己的親生女兒都不再記得。目送著兒子長大,看他從離不開母親成長嫌棄母親是個孩子。目送著朋友,目送著世間萬物的離開……字里行間滿滿的憂傷、寂寞與不舍。
或許人們提到《目送》,想起的總是那句“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笨墒峭ㄗx全文,我最喜歡的卻是那句“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你是否還記得父母總是說起你小時候的模樣;你是否還記得朋友說要陪伴你一輩子;你是否還記得親人對你的點滴關心……
可是我們總有一天會目送著父母、朋友、親人離去,若他們都離開了,孤身一人的我們是否會張皇失措?是否會悲痛萬分?生活總是會教會我們要珍惜當下,卻從沒告訴我們該如何面對失去;蛟S面對著失去我們也只能是在心底寬慰自己、告訴自己總有一些路,要勇敢獨自闖吧。
書中的'作者也曾獨行走過一條條或繁華或蕭條的道路,這種感受或許就是“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間'余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落,人們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
又或者說,父母親人他們總是目送著我們長大,目送著我們漸行漸遠。可是我們卻沒有回頭看看他們,你是否會注意到:又有一條細紋爬上來母親的眼角;父親額鬢又染上了幾縷白發(fā);奶奶的手又多了幾道傷痕……
龍應臺的文字,時而如刀光劍影,時而卻溫柔婉轉。她的散文,細膩而深沉,或許反復品讀才可體會出其中蘊含的深意。
讀目送,悟出人生之珍惜當下,悟出失去時勇敢面對,悟出獨行之寂寞憂傷。
彈指一揮間,你竟已遙遠,青絲蘸白雪,來路生云煙。
目送讀后感7
斷斷續(xù)續(xù)地讀完了龍應臺的《目送》,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背影》,這一評價確實很貼切。
中學讀朱自清的《背影》并沒有什么太深的感受,可能是那時年紀太小,也可能和朱自清生活的時代隔的太遠,總之,朱對父親的那種感情,在當時的我的心中沒有產生太大的共鳴。
可《目送》不一樣,因為80后的我們開始準備成家立業(yè),準備擔起職責,父母能為我們做的漸漸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開始思考怎樣讓他們安度晚年。所以,讀她的故事仿佛能夠看到10年后的自我。
龍應臺,從她的文字中感受到這是個堅強的女人。精通英法德多國語言,在政壇中叱詫,可光鮮的背后她也是個普通人,為人子,為人母。應對中風最終離她而去的父親,應對老年癡呆的母親,應對在法國的孩子,字里行間能夠感受到,這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辛酸和溫情。
當把整本書都讀完,回頭才開始明白《目送》這個名字的意義。一家人的悲歡離合就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目送。小時候,總是父母目送我們離開,那種目光出此刻學校校門口前,出現(xiàn)火車月臺上,出此刻機場安檢口,我們總是高高興興地離開了,他們不能挽留,只期望自我的目光能在孩子的背影上多停留一秒。
此刻,當孩子已經有了自我的'事業(yè)了,有了自我的家庭了,才發(fā)現(xiàn)父母正在漸漸走遠,在我們的生命中。
想帶著她看電影,電影院里的僅有武打,恐怖,懸疑,充斥著荒唐的喜劇,適合老年人的柔和的電影少的可憐;勸她買幾件新衣服,她說沒有適宜的,我不相信,拉著她走進百貨商店,琳瑯滿目的服裝,淑女裝,男士專柜,兒童天地,唯獨沒有老年人!袄稀保馕吨槐魂P注,從人們的心中消失。
想為他們做很多事情,想留他們在身邊,可每次回家看到他們變白的頭發(fā);看到忙碌的廚房里少了以前利落的身影,多了一些凌亂;看到手上的老年斑,心里就是一陣陣酸楚。歲月正清楚地告訴你,他們在離你遠去,而你無能為力,唯有目送。這種折磨,是一種痛。
目送讀后感8
龍應臺的《目送》是一部對親情和周邊人物的感悟散文。特別喜歡她寫的親情,抒情、真切、含蓄,并為之深深感動!赌克汀肥侨珪氖灼鑼懙氖悄克秃⒆拥某砷L,目送父親的遠去。第二篇《雨兒》寫患老年癡呆癥的年邁母親,母女情感真心實意,讓人感動,第三篇《十七歲》寫的是青春期兒子的“獨立”,還有《愛情》、《明白》、《胭脂》、《為誰》等等,這些都是寫父親的逝,寫母親的老,寫兒子的離,把個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傷逝’和‘舍’”銘刻在心,訴諸文字,處處是感同深受的親情滋味,篇篇有讓人沉吟難忘的人生情景。
古人云:四十不惑。人過四十后,經歷過許多次的生老病死的場面,再讀《目送》這類親情散文,感悟很多,特別是《目送》中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比嗽谏穆吠局,很多時候都是這樣:平靜中透露著的哀痛,讓人不甘又無奈。永遠記得兒子在第一次拿到學習成績單時的情景,手拿獎狀,在人群中急切地尋找我地樣子,那時的我就是他的天;大學四年,每次打電話時,即便是在腳骨折臥床時,他的聲音是歡快的語調,第一句話永遠都是“媽媽,我很好!”我很感謝兒子的孝順,但心里也明白,兒子長大了,能自己擔待所有的傷痛,對父母的依戀會越來越少,每每想到這,那種酸楚而又心存喜悅的無奈,瞬間會填滿我整個胸膛。
目送讀后感9
翻開《目送》,竟然讓我從頭到尾保持眼睛酸楚的那種感覺——仿佛一個飽滿欲滴的石榴果。
龍應臺的文字溫暖雋永,仿佛和煦的微風拂面,帶著淡淡的傷感,一點一點地浸透到靈魂深處。優(yōu)美的文字,除了能夠撩撥人的心弦外,還能讓人有一種美的享受。
這是一本奇妙的書。淡淡的文字,憑吊的語調,細膩的感受,完全沒有華麗的影子,也沒什么大悲大喜,但卻能讓人很認真地讀下去,在無形間凈化我們那被塵埃腐蝕的心靈。
這是一本記錄她生活點滴的.散文集。這本書中,她用優(yōu)美的文字記錄了自己作為母親在面對日益成長的孩子時所遭遇的困惑和小小的失落;記錄了自己作為女兒在面對日益蒼老的父母時耐心溫柔的守候;記錄了自己作為采訪者所熟悉付出的那份真切;記錄了自己作為敏感細膩的女人在面朝大海,耳聞杜鵑時感受到的那份凄楚和傷痛。
《目送》七十二篇散文,文字撫過了父母、子女的親情,知己好友的友情、周圍世界的植物、動物、風景……用那最細膩柔軟的筆觸,寫盡了幽微出最動人的心弦的那種感覺。讀起來,連呼吸都充滿了共鳴的激動。
這是一個關于時間的記載。隨著時間的流逝,當我們也成為了那個凝望背影的人時,才會真切的體會到父母那份痛楚與沉默。小時候父母把我們當孩子,父母老了我們把它們當孩子。我們會懊悔,懊悔曾經的無知,但時間不留給我們一點機會。我們想告訴自己的孩子這一切的感受,可被時間悄無聲息的擋住了。時間讓我們改變,讓我們懂得了一切,也讓我們失去了很多。
人生是一場別離。真的是這樣,有些感受只能一個人體會,有些淚只能一個人掉,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真的只能一個人走。明白了這些,才算是真真正正成長了吧。
人生這場離別,誰也逃不過。愛父母,愛孩子吧。相聚的時候,請珍惜;離別的時候,請珍重。
【目送讀后感】相關文章:
目送的作文04-20
目送的作文03-22
【薦】目送的作文09-30
目送優(yōu)秀作文08-14
目送優(yōu)秀作文(精選)08-13
目送優(yōu)秀作文(經典)08-13
目送優(yōu)秀作文08-14
關于目送作文05-24
龍應臺《目送》心得04-02
《目送》讀后感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