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是在二年級所學內容的基礎上,對角的知識概念的進一步認識,同時介入一種新的數學學習工具“量角器”,所以要求學生會用量角器量出給定的一個角的度數的大小,要要求學生用量角器學會畫出指定度數的角來。本單元在以上內容基礎上還滲透了兩個新的知識點:平角(180°)和周角(360°),借助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學具密切聯系生活當中的實物及圖畫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這些知識。
本單元要求學生應用自己手中的一副三角板學會拼出特殊的角度數來,比如:90°、135°、120°、180°等。
學情分析:
班級里的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角的分類,都能積極動手、動腦、動口,通過折疊、演示較好的完成本單元所學內容。還有少數學困生在老師的積極引導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學習工具也能基本完成這單元的學習任務,具體表現在這些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較弱,所畫出的角的邊不直,度量角的方法不準確,造成量出角的度數有較大誤差,畫角的時候使量角器的中心點和角的頂點和一條邊不能完全重合,畫出角的大小有誤差。還有個別學生對量角器上的兩排數字理解混淆,一排數字是的角度是有0刻度起到180°,一排數字是由180°起到0刻度線。需要教師指導強調射線在端點的哪一邊,或者說角的開口在角的頂點的哪一邊而定。
組織教法:
本單元內容是借助學具“量角器”和三角板等直觀的學習工具,將數學中的角度引入實際生活當中,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實物上的角的特點學習這個單元的內容,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學習興趣濃厚,動手操作的能力普遍較強。
指導與實踐給本單元學生學習內容帶來了方便。教師在課堂上編出一些學生容易記憶的口訣或順口溜,便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比如“量角畫角都一樣,中心頂點要重合,邊線射線是一條,角的'開口方向不一定,角的度數是唯一,平角原本一條線,不過頂點在中心,周角一圈很特殊,角的兩邊一條又重合”。通過這些使學生易于理解的口訣引導學生對五類角的種類加強記憶,從而掌握。
不足及改進:
這個單元的內容學生動手操作的較多,個別學生浮躁,在度量角度數和畫角時,由于粗心,使較容易的畫圖常常出現錯誤,需要教師更多的關注這些學習較粗心的學生,逐步轉化學習方法。
教師的教具較為單一,多媒體課件無法使用,這些課堂演示的內容較少,給學生的直觀接受知識的能力變弱,內化知識的能力變弱。需要教師多制作教具,制作出較為優(yōu)質的課件,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習直觀性較強的知識。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本節(jié)課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旋轉與角》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平角和周角,學生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已經認識了銳角、直角、鈍角,也感知了圖形的旋轉。在此基礎上,通過旋轉的過程建立角的“動態(tài)表象”,同時在旋轉的過程中,感悟平角、周角及銳角、直角、鈍角之間的大小關系。
這節(jié)課主要是設計了這幾個環(huán)節(jié):復習角的知識———揭課題《旋轉與角》————操作活動角————認識平角、畫平角————認識周角、畫周角————鞏固練習。教學中,我選擇了突出概念本質的學具(活動角),設計了恰當的數學學習活動,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圍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的研究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認識了平角和周角,同時也經歷了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過程,在思維能力、空間觀念、興趣、態(tài)度與習慣等方面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fā)現、探索、研究,因為這樣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系。本節(jié)課很好地遵循了這一理念,將教學置于一種“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中,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數學,通過動手實際操作,使學生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在廣泛的實踐活動中獲得體驗,掌握新知。這節(jié)課我還注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比如說說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不斷強化學生的數學意識。使他們有機會,從周圍熟悉的生活中學習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真正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到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感悟、在體驗中內化。真正實現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有效溝通,使生活世界成為學生最豐富的學習資源。這堂課我還設計了小組評比活動,從中吸引孩子們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信心和小組凝聚力,從而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當然本節(jié)課也有不足之處:第一點:我用活動角設計了相關的數學學習活動,但活動的過程中總是老師在引導,學生跟著老師的步驟活動,我沒能大膽的放開手讓學生獨自操作,讓孩子們多說說他們在旋轉過程中的發(fā)現和感受。第二點:課堂上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銜接語不夠自然,不夠孩子話的語言,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課堂上的口頭語太多,沒能體現數字語言的嚴謹性。要如何設計課堂的活動環(huán)節(jié),使得整堂課活躍起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何修改銜接語,使得數學語言更有嚴謹性?不足之處還有望改進。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本課我先根據教材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通過為希望小學的同學捐文具和書,讓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并提出問題,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索的欲望,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延伸。在教學中,我大膽放手,讓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并及時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學進行交流,我通過兩種算法對比的形式,說明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中同樣適用。這節(jié)課學生普遍掌握較好,同時我也關注個別有困難的學生,我對他們適當加以點撥和開展同伴間的幫助。
這節(jié)課還把小數乘法和環(huán)保的知識結合起來,如:練一練第2題,我認為這樣設計非常好,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學生的信息量,正如有的孩子說,我不僅學會了小數乘法,也知道了一些環(huán)保的知識,本節(jié)課教學數學知識對我來說,比較熟悉,我能把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很好地進行突破,但對于一些環(huán)保知識,知之甚少,今后我要加強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做一名知識型的老師。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11月21日,我有幸參加石練小學與金岸小學數學教研聯誼活動,并在此次活動中上了《確定位置》一課。
本節(jié)課既是認識圖形知識的繼續(xù),又是后面學習直角坐標系等知識的基礎。這節(jié)課要求學生體驗確定位置的重要性,理解數對的意義和表示方法,能在具體情境中用數對來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數對”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教學時我沒有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對的表示方法,而是直接告訴他們,然后圍繞“這個數對第一個數表示什么?”“數對中第二個數表示什么?” “寫數對的時候要注意什么?”這幾個問題展開,讓學生體會數對的含義和書寫,并使學生初步理解用數對表示物體位置的方法。再通過確定小青班同學的位置幫助學生熟悉這一規(guī)則。之后讓學生嘗試用數對來描述其他事物的位置,加深了對數對含義的理解。
反思這節(jié)課,從設計準備到試教,到最后上完這節(jié)課,需要我反思的地方還有很多。
1、關于在實際教室里用數對表示學生的`座位時,在數第幾組的時候,我沒有說明要站在觀察者的角度從左往右數,而從學生的角度想則是從右往左來確定,這樣就會導致有的學生對“列”和“行”的規(guī)定迷迷糊糊,現在反思才明白關鍵是我在教學時沒有突出以觀察者的角度來規(guī)定第一列和第一行。
2、對于課堂生成問題不能及時的處理。在課堂上讓學生根據座位卡找自己的新座位時,出現了兩張相同的座位卡(4,1),其實可以先讓學生去判斷一下是誰坐錯位置了,那么她的座位卡應該怎么改?但在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意外”時,我并沒有把它很好的利用起來,在這方面還有待我在教學中去實踐去探索!課堂教學是可以預設的,教師只有積極主動地把握臨時生成的環(huán)節(jié),及時反思和調整教學內容,才能更有效的來調控課堂。
一節(jié)課已經結束了,但我的思考卻沒有終止,考慮著我教學的得與失。每節(jié)課都會存在不足,我們要在不斷的反思中不斷提高。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計算工具的認識》一課的內容,數學課中,從一年級到三年級我們很少看到理論這樣居多的內容,但是分析四年級的教材,使我們不難發(fā)現,學生在數學課中,并不是一味、簡單的學習計算,一些理論上的東西還是有必要了解的。備課時,我也參考了相關的教學設計,總覺得這些設計偏重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環(huán)境下,要體現出以學生為本,但是,這樣的教學設計面對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能行不通嗎?
通過課前調查,我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對計算工具已有一些相關的知識,并且安排讓學生自己去查閱相關的資料,希望他們通過網絡能收集到更多這方面的'信息,來充實我們的課堂學習。畢竟網絡的學習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加大知識的容量,并且能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但是,后來在課堂中發(fā)現,學生收集到的知識是極其有限的,可以說少之又少。經過了解才發(fā)現,有些學生家里有電腦,可對于查取信息的能力和方法上,學生還存在一定的困難,而一部分家庭生活水平達不到有電腦配置。顯然讓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存在一定的困難,基于這樣的情況,我把教學調整為講授式學習,介紹我在網上找到的相關知識。顯然,教學效果達不到教學預設。
令人欣慰的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計算器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所以,我放手讓學生自學課文中介紹計算器的功能,然后,以搶答等形式來加以鞏固,對于學生了解的內容,學生比較感興趣。
一節(jié)課下來,我覺得像這樣類型的課,根據我們現有的條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該如何上才能跟得上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呢?教師的教學如何做好只要“引領”,而不是死板的傳授學習呢?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角的度量》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度量各種角的度數。
曾看見過學生拿著量角器手無足措的樣子,用量角器的直邊和圓弧夾的角比在角上,原來學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因此我設計了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找角,并讓學生在紙量角器上畫出各種不同大小的角,這樣在動手過程中認識了量角器的中心點、0度刻度線、內外圈刻度、1度的角,還掌握了度數的寫法。接著我讓學生觀察畫在紙量角器上的各種角,找找它們的共同點:角的頂點都在量角器的中心點、都有一條邊在0度刻度線上,從而讓學生明白量角的本質就是讓量角器上的角與要量的角重合,也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疊在要量的角上。怎樣重疊呢?我安排學生討論,并且動手操作。通過討論與操作,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0度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刻度線表示的度數就是這個角的大小。這樣量角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通過這節(jié)課我認識到教師的教怎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不僅會量角,還理解了量角的本質。也正因為理解了量角的本質,學生變得“自能”“自得”了,真正實現了在技能教學中還學生一個獨立思考與創(chuàng)新的空間。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運算順序學生以前接觸過,簡單的脫式計算也涉及到,但運算順序仍然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雖然拿到一個算式,你問他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他都知道,但在實際操作中問題卻很大,有相當多的孩子寫完算式接著就開始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甚至遇到不夠減的時候還把被減數和減數顛倒位置。這說明了看似簡單的運算順序并不象想象的那么簡單,只要記住運算順序就能計算,在識記和運用上還存在著脫節(jié)問題。
學生在學習上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對脫式計算的格式的書寫問題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寫在等號后面,不計算的把它扔在一邊,什么時候需要了再寫出來,出現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況;還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寫前面,任意顛倒數字以及運算符號的順序,導致計算結果出錯。面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我陷入了思考。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比如受低年級學習的影響,在先算的部分下面劃線,誤以為先算的要寫下來,而不是把計算的結果寫下來。如何解決這些難題呢?
第一,解決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從而明確運算順序。
第二,熟記運算順序,達到張口就來的水平,這樣在計算時就形成條件反射,看到算式接著就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運算順序的熟記,為學生計算的步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一關解決了學生頭腦中的一個難題。
第三,在書寫格式上要做好示范工作,邊講邊寫,告訴學生這一步算的'什么,寫的數是哪個算式的結果,從而讓學生明白沒有參與計算的要原搬照抄,參與計算的是寫計算結果。
第四,練習時要讓學生說計算的運算順序,利用同桌或左右鄰的關系進行互幫互助,達到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
第五,在解答解決問題時,提倡學生列綜合算式,在糾正錯誤中讓孩子理解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正確的書寫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計算能力。雖然單元結束時學生掌握了運算順序和脫式計算的要求,但在教學中還是走了一些彎路。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本單元剛開始的教學效果真的是特別差,學生交來的課后作業(yè)錯誤滿篇,平時麻利的對號此刻卻再也難以畫上去。一節(jié)課時間過去了,作業(yè)沒批兩本,自己卻感到頭昏腦脹,哎,怎么會這樣?說實在的,對這一個單元從思想上我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心想,小數對學生已經不是初次接觸了,他們有一定的基礎,學習起來應該沒有問題。哪知道,實際上原不是這么回事。本單元看似容易,實則難點一大堆。小數的意義、性質上是很抽象的東西,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學生對概念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問之知道,但運用缺乏靈活性。變換練習題題型,學生馬上無所適從。比如,學生知道:用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叫做小數。小數的計數單位有0.1、0.01、0.001??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是“10”。練習題:1.04讀作(),表示()。第二個括號學生幾乎都填的是1個一和4個0.01,而少有學生填104個0.01。雖說學生填的不算錯,但也說明學生對小數部分的計數單位不像對整數部分幾個一、幾個十等的理解那么深刻。又如,學習了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判斷題:2.0與2大小一樣,意義相同。()學生判斷正確。說明對小數的意義還是沒有真正理解。2.0與2大小一樣,但計數單位是不一樣的。所以意義不同。生活中的小數出現問題更多。尤其是單位之間的換算,要根據進率來移動小數點的位置,學生不是進率記錯了,就是小數點的位置不對,要不就是數位不夠補0時,補在了中間。接連幾次作業(yè),效果都很差,這使我不得不靜下心來思考:接下來的課我該如何進行?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呢?
通過和同事的交流,我們認為,首先要慢下來,給學生消化吸收的時間,不要急于求成。第二,針對問題,一點一點講清講透,有針對性地加強專項訓練。第三,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歸納整理,讓學生對本單元知識有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問題,找到問題所在。只有這樣,才能把問題一個個消滅掉。后來的幾次課,我依計而行。果然作業(yè)效果有了很大改觀。批改起來也順暢多了。單元檢測在即,我想對本單元的問題再做一個小結,幫助大家突破難點,掌握重點。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本節(jié)課充分體現了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教學設計獨具匠心,注意面向全體學生,把講變成學。教學中教師既能放心的退出去,又能適時地站出來,引導質疑,點撥難點,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正正經經地經歷了學習的全過程。教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v觀整節(jié)課,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教法得當,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
本節(jié)課,我們以“教學目標”為主線,按照目標導學的教學流程出示目標運用目標導學,使教師教得清楚,學生學得輕松。清楚較好地完成了我們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v觀整個課堂教學,其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運用目標導學,關注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本節(jié)課,我們以“學習目標”為主線,按照目標導學的教學流程進行教學。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站在學生的.角度,將教學目標轉換成3個學習目標之后。教師制定了相應的學法指導,例如,在教學“初步了解平行線特征”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猜想、測量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按照“提出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的探索步驟去學習一些特征,為學生學會學習奠定基礎。
二、本節(jié)課,注重設計數學活動,促使學生理性思考,給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例如,在“認識平行線”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通過移一移,擺一擺,說一說等活動,為正確掌握平行線概念提供了形象條件。促使學生對平行線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三、本節(jié)課,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充分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參與知識探索,發(fā)現與形成的全過程。
通過體驗與感受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例如,在教學“畫平行線”這一過程中,教師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孩子們試畫平行線,使學生第一次體驗畫平行線的方法,然后對比各種畫法的優(yōu)缺點,引導學生第二次體驗,尋找畫平行線的尺規(guī)方法,學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親身體驗中,掌握了方法,提高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
當然,這節(jié)課同樣也存在著需要反思的地方。比如說,教師在組織學生尋找,小魚平移前后的圖形中,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我認為,如果教師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描出互相平行的線段,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還會使不同學生的思維差異得以顯現。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評意見,現在由請說課教師樊雪梅,做課教師李曉明。我們誠懇的希望各位評委,同行們留下寶貴意見,促進我們團隊更好的發(fā)展。謝謝大家!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學生對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換律掌握較好,可運用這兩個定律對一步加法和乘法進行驗算。基本能夠靈活運用。
然而對于加法、乘法結合律則運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則更為糟糕。細想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學生現在只是能夠認識,弄明白這三個運算定律,還不明白這幾個運算定律的作用和意義。(除了少部分思維敏捷的學生之外)第二,學生能正確的分析算式,并正確的運用運算定律,對學生的已有基礎提出了不少的考驗,如42X25,運用運算定律計算這個算式,很生很多是把25分為20和5,這樣即使運用了乘法分配律,但較之把42分成40和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這主要是因為學生還沒有完全形成25X4得100這個重要的因素造成的`。這里簡單的描述為數學“數感”吧,還有125和8得1000一樣。第三,有的學生甚至運用運算定律折騰了一番又回到了原來的算式。
綜上所述,解決辦法只能是多講多練,不斷的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在不斷的重復練習過程中,體會應該如何運用運算定律。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本次期中考試,應考48人,實考48人,均分是60.47,及格率是60.42%,各分數段都有,40-49的6人,50-59的7人,60-69的11人,70-79的9人,80-89的7人,90分以上的只有2人。總體來說,成績不太理想。通過閱卷,我覺得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生審題不清,對題目的意思沒有弄清楚。表現尤為突出的是第23題操作題。
第⑴小題大部分學生繞到D點,然后到AD的邊上,對“最近”其實就是走“垂線段”的路沒有理解。此題只有2人做對。第⑵小題學生畫出來的平行線沒有經過B點,有的雖然經過B點,但并不平行。評卷的時候,教師簡單的提示了一下,學生才恍然大悟。這兩道小題全部做對的只有2人。
另外還有第28題,沒有弄清楚問題是“平均每月”,有31人是用總和除以4,如果學生再細心一下,想想一年12個月,5分的題應該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二是學生粗心的毛病太嚴重,沒有養(yǎng)成驗算(檢驗)的好習慣。
如47-29有13、58、16等。90÷15有40……10、41……1、26、60、58、8……5等。540÷3有15、18、19、170、193等?梢哉f像這樣的問題很多,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把粗心表現得簡直是淋漓盡致。
三是對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夠牢固。
如第9題,三個空全部填正確的只有4人。學生雖然知道平行和垂直,但放在具體的數字或漢字中,就不能舉一反三了。
再如第11題。要根據運算順序填括號,學生加的括號真是讓人無法想象,有加在兩個數字中間的,有的學生加的括號根據看不清是先算哪一個,再算哪一個。如果學生稍加檢驗一下,回過頭自己再加了括號的算式算一下,我想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四是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
如第27題,學生對路程、速度、時間之間的對應關系把握不清,同樣一段路,就應利用同一段路的路程除以時間。另外,部分學生對“同樣的`速度”這一概念模糊不清,導致錯誤較多。
再如第29題的探索規(guī)律,學生雖然能數出擺1-7個正方形所用的小棒數目,但不能準確找出數字之間的規(guī)律,也不能用算式正確的表達出來。
通過上面的分析,也充分的說明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沒有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抓好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對知識的應用和技能的掌握訓練不夠。根據這些情況和平時的課堂教學,我想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以期改正學生粗心、不檢驗的不良習慣。
1、強化口算意識,逐步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平時教師對口算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今后要在每節(jié)課上滲透一些口算練習,并逐步提高口算的難度,為筆算和豎式計算打下良好的計算基礎。
2、重視檢驗(驗算)習慣的培訓,逐步減少粗心的出現幾率。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和練習中強化學生的驗算意識,要求每道題都必須進行驗算或檢驗。
3、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要求學生多讀題、多觀察、多動腦,抓住題目要求中的關鍵詞,讓學生多說,不要怕浪費時間。
4、注重題型的多樣化練習。本次考試中也發(fā)現學生對題型的變換不太適應,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和課程標準,充分挖掘教材資源,通過多樣化、開放性題型,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不要太拘泥于教材。
二、努力提高自己業(yè)務水平,重視教學能力的提升。
1、多與其他教師探討教學方面的問題,經常參與聽課和評課活動,取長補短,努力提高業(yè)務水平。盡管學校雜事比較多,但也應抽出時間多與同學科教師進行交流。
2、發(fā)現問題要及時記錄,分析問題的來源,多做反思,及時改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足,要做到讓學生“多說、多做”。同時要注意改正自身一些不好的教學行為,如語速過快、表達不明等問題,讓學生聽得明白,說得清楚,做得準確。
3、多利用網絡的便利條件,進行教學設計的優(yōu)化選擇,切合本班學生實際,注意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合理搭配,教給學生一些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逐步利用自學完成認知系統(tǒng)的補充和重建,為終身學習打下最基本的保障。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數學廣角是第八單元的教學內容。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重難點是:讓學生掌握猜的方法。讓學生對數學推理有初步的認識。
簡單的猜一猜游戲,根據兩條信息猜一猜。我雙手拿著不同的物體,給學生一個提示條件:“我的X手拿著不是XX!弊寣W生推理猜測。學生很快就能判斷出我的雙手分別拿著什么物體,并說清楚推理的方法。于是我臨時調整了教學活動,想嘗試看學生是否有能力根據我給的語言提示模仿做一做這個簡單的猜一猜游戲。實踐中,我發(fā)現部分孩子的模仿活動是失敗的。他們直接將自己一邊手中的物體答案告訴給了同伴,不會使用相反的'信息來給出提示條件。課后反思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是因為我突然拔高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學活動沒能面向全體學生。如果我能在讓學生做模仿活動前,多幾次示范,并讓個別生單獨模仿,那么學生對給出一個與實際相反的提示條件讓同伴猜來設計“模仿游戲”效果會達到我的預期效果。
角色扮演,根據三條信息猜一猜。我將課本101頁第3題的練習變換了提示條件的內容,并讓三個學生分別扮演當中的人物給出信息讓學生們猜一猜“他們分別拿了什么?”。學生先通過自己思考分析推理,再與同伴交流,最后全班進行交流反饋。反饋中學生均能從每一個提示條件中分析推理出其中隱藏的信息。
這時,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及表達成為教學中的難點。我嘗試用表格來幫助學生進行推理的方法。孩子們在直觀、清晰的表格中,有條理的表述了自己的推理過程。同時,也為學生今后學習復雜一些的推理題做好了解決的方法的鋪墊。接著我,再讓孩子們獨立用自己喜歡的推理方法完成課本101頁第3題及相應的練習題。學生在寬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體驗簡單邏輯推理的過程,使他們感受邏輯推理的魅力,培養(yǎng)了他們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教學片段:
1、師出示數據:這些數你會讀嗎?(在萬以內數據中選擇:一般數、中間有0的數,末尾有0的數、中間、末尾都有0的數)
5347 5067 5006 5070 5500
學生自由讀----讀給同桌聽一聽
2.師:哪位同學來讀給大家聽。
(小結萬以內的數的讀法。)
3.師:關于萬以內的數,你還知道什么知識?
生1:我知道這里有很多數位。有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生2:我還知道這些數位的計數單位是一(個)、十、百、千。
生3:我還知道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如: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
師:還能想到什么?
生4:我看到5030,就想到了它是由5個千和3個十組成的。
4、師:同學們真棒,看著這些數,想到了那么多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今天啊,我們要帶著這些知識去認識一下這些數。(屏幕上隨即展示我國20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及北京人口等有關數據。)
5、師:看到這些數,你后什么想法?
生1:這些數很大。
生2:這些數又很多數位。
……
6、師:對這些數,你已經知道了些什么?是怎么知道的?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生生交流,師生交流)
課后反思:
經過第一學段數的認識的教學,學生已經具備了大量的.關于數的認識的直接經驗,尤其對萬以內數的組成和計數單位等有了較深的了解,這就為將數的知識擴充到萬級、乙級做好了鋪墊。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激活學生在前面所學的10000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等知識和經驗,促進知識的遷移。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我為學生提供了萬以內的各種形式的數,力圖用“讀一讀”、和“關于萬以內的數,你還知道什么知識?”這兩個步驟,喚醒學生對萬以內數的已有認知和學習經驗,為下一步“遷移”工作做好鋪墊。在教學的第二階段,又用一個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對“遷移”這一方法進行了及時點撥,使學生在學會新知的的同時,學習方法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小數點搬家》教學反思數學的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學到有價值的數學;每一個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也應該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是《數學課程標準》中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要求。我們老師應該讓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應該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為課堂教學帶來更大的效率。在一堂課中,學生能夠輕松愉快,積極主動,而且思維靈活多樣,富有創(chuàng)造性,從自己的內心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我心中有一種深刻的感受——這不就是我們新課程標準所追求的嗎?課本上“小數點搬家”這一情景真不錯,只是書上的價格我認為不符合實際,所以我做了一些改動,借助這個情景一是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另外想借助快餐價格的變化,引導學生歸納出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guī)律。
為了使學生的討論有針對性,我先讓學生找出400、40、4、0.4之間的倍數關系,再讓學生帶著兩個問題“小數點怎樣移動。移動后原數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使很多學生都能發(fā)現這個規(guī)律?蛇@樣做可能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會不會教師不夠放手。學生會不會比較沒有思維的空間呢?我還有一個困惑,就是那個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就縮小10倍,這是我們習慣性說法,而新教材卻提出個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就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對于這句話好像比較難于理解。我認為縮小10倍表示的是一個過程,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這表示的是結果。我在想有沒有必要現在向學生解釋清楚,其實以學生現在的水平,再怎樣解釋也很難能使大部分學生清楚,不過到以后學生那個分數的意義和倒數知識自然而然學生就會理解了!杜佬凶盥牟溉閯游铩返慕虒W反思今天剛上了《爬行最慢的哺乳動物》一課,整體自我感覺還不錯;灸馨凑疹A設的'過程上下來,目標基本達到。但也有些不足之處:
1、我自己師范性的板書不夠。本以為前面的《包裝》一課,自己已經上得比較到位了——該講的知識點都分析了,豎式也列給他們看了。沒想到,在今天的作業(yè)中,還有好幾個學生連豎式都不會列(把小數點對齊去乘了)。
2、學生的估算意識沒有培養(yǎng)。在本課的過程中,原來準備讓學生先估算結果,然后再計算的?墒亲约阂幻,就把這個步驟給忘了。
3、學生的自主性未能發(fā)揮。雖然在課上,有請過學生上臺板演,但大多數學生都沒怎么有表現的機會。指名回答時,教師的評語也不到位.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今天領著孩子們學習了《億以內數的認識》------億以內數的認識與讀法。
這節(jié)課主要是在學生已經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萬”“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計數單位,知道億以內個數的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關系;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會讀億以內的數;進一步建立孩子們的數感。教學重難點是:數的概念的建立以及數感的建立。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根據孩子們已有的基礎與經驗,我在本節(jié)課重點放在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上。
一、調動已有的經驗,促進知識的遷移
首先我利用課本提供的20xx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情況為素材導入新課,初步讓孩子感受萬以外的數有多大。孩子們領會的很快,立刻發(fā)現“萬以內的數最多的是5位數,這些數字有的是7位數,有的是8位數!边@位進入新課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大膽的放手讓孩子們自主探究,使他們在學會的同時,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二、通過情景教學進一步培養(yǎng)數感
大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為了讓學生感受日常生活與大數的聯系,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了解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通過想象感受1億有多大,幫助他們建立數感。
三、自主探究,解決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沒有直接給予孩子們答案,而是通過探索、發(fā)現、討論、實踐、交流獲得。學生們自己進行歸納,總結讀法,學得很扎實,印象也很深刻。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也有遺憾。
1、教具不夠充分,學校沒有定制大數的計數器。在認識大數和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得進率是多少,我們只能借用手指來數數,感受是10進率的。
2、第4頁的做一做,我不能帶領孩子們一起撥珠子數數,還有個別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了計數器上,課堂上不時的出現撥珠子的聲音。
3、在讀大數時,個別孩子分不清數級,不懂數級的用途,導致萬級的數和個級的數分不清楚如何讀。
措施:在今后的練習中注重學生的讀數指導。特別強調:
1、含有兩級數時,先讀萬級,再讀個級。
2、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讀上個“萬”字。如:24967845讀作:二千四百九十六萬七千八百四十五。
3、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 “0”都不讀,中間或前面有一個“0”或連續(xù)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0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4-02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5-29
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反思03-02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總結04-09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反思04-09
小學數學統(tǒng)計教學反思03-29
有關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4-07
小學數學《方程》教學反思04-08
小學數學“通分”教學反思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