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jīng)驗,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洞庭》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望洞庭》教學反思1
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性,即學生的學習能力發(fā)展不平衡。所以,課前的預習,無論從質(zhì)還是從量,兩方面都存在著難以克服障礙,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掌握得多,學得好、快,而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懂得的少,學得慢,這無疑給課堂閱讀的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該如何滿足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學生需求?該如何促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呢?我認為,既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課前的自學目標應由學生自己擬訂,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教師不可“一刀切”地用集體自學目標取代學生的自己自學目標,要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例如:在教學《望洞庭》一詩時,為了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我這樣引導學生自定自學目標:
師問:“大家已預習了《望洞庭》一文,誰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說給大家聽?”同學們都爭著舉手。
一生:“我很佩服劉禹錫能寫出這樣的詩。”
一生:讀了這首詩,我覺得洞庭湖的景色很美!
一生:“詩人的語言生動,用詞很講究。”
就這樣,一連四、五個同學談了自己的感受,緊接著,我又拋出了另一種誘餌:“這首詩,你最想學習的目標是什么?你想用什么辦法來學習?”同學們又春筍般地舉起了手。
一生:我的學習目標是好好向劉禹錫學習寫詩,我的學習方法是認真學習詩中的詞句,并且再讀一些劉禹錫的'詩!
一生:“我的學習目標是體會詩人當時的心情,學習作者寫詩的方法,比如講中的比喻手法很值得一學。”
一生:“我的學習目標是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讓自己感受深刻。”
以上同學們自定的學習目標,我都──給予肯定,還請同學們用10分鐘的時間,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進行學習?梢哉f,同學們都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學習,收效很大。
我想,只要每位老師能根據(jù)教學實際,開動腦筋,定能創(chuàng)設出更新、更有效的方法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
《望洞庭》教學反思2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所寫的一首山水詩,在詩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圖。詩歌短小,卻感情深刻。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反復引導學生朗讀,在讓學生聽完老師的泛讀之后,我就引導學生自由地讀詩歌,讀的過程中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接著指名幾位學生朗讀,然后再齊聲朗讀。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我沒有單一地要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而是將畫面和朗讀結合在一起,邊看圖邊說說畫面的景色,相信學生在感受景色之后再通過朗讀會加深對詩句的理解。在觀察中我引導學生按由上到下,由近到遠的`順序說說圖意。在觀察和說話中相機提問:詩中的“白銀盤”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鏡”呢?然后,引導學生對照插圖,把一望無際的洞庭湖想象成“白銀盤”,把君山想象成“清螺”,來進一步體會,這樣,詩中美好的意境就會呈現(xiàn)在學生的腦海中,在交流過程中適時出示了一些描寫月亮和湖水湖面的詞語,同學們受到了啟發(fā),也說出了一些平時積累的:皓月當空、 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等。當整幅圖的意思說出來后,其實詩所描繪的意境也出來了。我就適時過度:有位詩人站在這仙鏡般的洞庭湖邊,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詩人看著這美景喜愛極了所以寫下這首詩。再讓學生說說詩句的意思,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體悟詩人的思想感情中,我引導學生抓住了詩中的“思”字感受詩人思念友人的思想感情。
《望洞庭》教學反思3
我周日準備了《望洞庭》,說是準備,實際上就是借鑒了一節(jié)名師課。早上本來覺得有些信心,可是一節(jié)課上下來。兩位資深的組長很不滿意!究其原因,還是自己沒有生本的意識,這可真是致命的缺點。其次,缺少語文味。
一、改進教育理念。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點撥,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與被動接受區(qū)別較大,學生自主學習是根據(jù)自身的學習認知與知識點,?教師的引導點撥十分重要。而在生本語文課堂上,作為語文教師不僅對學生進行個體引導,在學生合作學習時也給予引導,幫學生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而我恰恰忽視了個體引導,使得指導環(huán)節(jié)成了走過場。
二、體現(xiàn)語文味道。如何將豐富、精湛、耐人尋味的語言融入學生的心田?品——品詞賞句!語文課堂因為有了品詞賞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鑒賞;課堂才不會顯得浮華、淺。粚W生才能更好地讀出味道來,才會體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案褂性姇鴼庾匀A”。一個老師文化底蘊越深厚,語文素養(yǎng)越高,他的語言感染力越強,越會評價、鼓勵學生,越能激起童真童,他的課堂越有語文味。
王崧舟曾說:語文味表現(xiàn)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注、摘抄書作”的“寫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把生本放在第一位,竭力改進自身的不足。
《望洞庭》教學反思4
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yǎng)的關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所寫的一首山水詩。在詩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圖。詩歌雖短小,卻感情深刻。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和諧、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學生通過學詩看課件圖片,體會詩人所描寫的意境,學起來很有興趣。
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讓學生充分閱讀古詩,自主理解古詩意思。我設計了五次讀詩:一讀、讀對古詩,讀準字音;二讀、讀好古詩,讀出節(jié)奏;三讀、讀懂古詩,理解詩意;四讀、讀美古詩,讀出感情;五讀、讀熟古詩,背誦古詩。
在教學中我首先安排自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借助注釋、利用工具書查閱字詞,給學生創(chuàng)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教學效果不錯。
之后,我引導學生觀看書上的插圖,再結合詩句說一說詩中所描寫的景色,想象詩句中沒有提到的內(nèi)容,然后讓他們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寫景的記敘文。因為在學習的時候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多同學想象豐富,寫得很優(yōu)美,想象豐富。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說得較空洞,寫得很不連貫。這是目前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在理解“湖光秋月兩相和”這句詩意、體會這首詩的意境時,學生不能立刻理解、感悟到位,我雖然前期備課時有預設,但是由于圖片選擇不夠精準給理解、體會、感悟帶來坎坷。這些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學準備中需要更加細致、更加用心。
《望洞庭》教學反思5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所寫的一首山水詩。在詩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圖。
在這首詩中,有以下幾個難點:
。1)怎么樣理解“鏡未磨”;
。2)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要將“湖面”寫成“潭面”?為了解決這幾個問題,我在教學時我作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一、理解“鏡未磨”
首先我先讓學生了解“鏡”。古代的鏡子。不是現(xiàn)在的鏡子,而是用青銅,經(jīng)過打磨后,可以找出人的影子來,接著,我設計了如下的安排:我設計了一個問題,讓學生理解“鏡未磨”的意思,“鏡未磨”是指的是沒有打磨的鏡子,在表面上有一層凹突不平的感覺。然后在進行質(zhì)疑,作者將湖面比喻成了鏡子,有凹突不平的感覺,那是為什么呢?經(jīng)過老師的引導,學生很快就明白了,凹突不平的感覺是因為湖面有細小的波浪在輕輕地涌動,是湖面呈現(xiàn)出層層的波浪,才會有這樣的感覺,從而使學生明白了“鏡未磨”的含義。在此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引導和老師、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就解決了這個教學難點。
二、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要將“湖面”寫成“潭面”?
在這首詩中,作者將“湖面”寫成“潭面”,是詩人認為自己的心胸是非常寬闊的,在作者的心中,洞庭湖的湖面比自己的心胸那要小得多,但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呢?在教學之前,我為了讓學生更加好的理解,我在黑板上板書“湖面”、“潭面”,讓學生區(qū)別哪個大,哪個小,學生就很快地明白了,“湖面”比“潭面”大,然后通過出示法國的哲學家盧梭的名言“在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但是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但是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懷!弊寣W生理解這句話的言外之意。通過學生的討論,學生慢慢地明白了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再聯(lián)系詩,通過學生反復地讀,理解詩人的想法。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理解了作者將“湖面”寫成“潭面”的原因。
這首詩中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很多的比喻句。先是把月光下的洞庭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鏡子,后是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洞庭山(君山)比作青螺。后兩個比喻句學生能較快理解。前一個比喻句與往常不同,在平時,我們通常說湖面平靜得像一面鏡子,這樣的比喻學生就見得多,但是把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鏡子,學生就不容易理解了。
我翻閱的參考資料上這么說:“未磨的鏡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彼赃@個比喻句要結合詩的意境來解說,并要先向?qū)W生介紹古時候,使用銅鏡,都是要先打磨一番,才能照出樣子。月光下的湖面和銅鏡都是朦朦朧朧,故這句比喻句真是妙不可言。
教學這個比喻句,給我一個很大的感觸: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教學,不應該僅僅為了應付考試,而讓學生牢牢記住一個所謂的“最正確”的答案。否則,學生的想象能力不可能培養(yǎng)得起來,寫作時運用比喻的欲望和樂趣也將大大減少。
《望洞庭》教學反思6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所寫的一首山水詩。在詩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圖,抒發(fā)了作者對大自然美景的喜愛贊美之情。
學習古詩我認為最關鍵的一點是: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詩中的意境.怎么讓學生通過恰當?shù)恼Z言將詩中的意境描繪出來。教學中,我打破了傳統(tǒng)的逐字逐句的牽引,而后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熟讀古詩的基礎上獨立思考、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如:在引導學生理解“鏡未磨”時,我從學生熟知的現(xiàn)在的鏡子講起,然后講到古代的鏡子,是用青銅,經(jīng)過打磨后,可以照出人的影子來!扮R未磨”指的是沒有打磨的鏡子,在表面上有一層凹突不平的感覺。然后在引導學生質(zhì)疑,作者將湖面比喻成了鏡子,有凹突不平的感覺,那是為什么呢?經(jīng)過引導,學生很快就明白了,凹突不平的感覺是因為湖面有細小的'波浪在輕輕地涌動,湖面呈現(xiàn)出層層的波浪,才會有這樣的感覺,從而使學生明白了“鏡未磨”的含義,很好地突破了教學的一個難點。當學生理解了這首詩的重點和難點時,詩所包涵的意境,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的過程中也就解決了。
當然,在這堂課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我在課堂上,點撥引導的太細,應再多留一些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
《望洞庭》教學反思7
在教學《望洞庭》這首詩歌時,在讓學生聽完老師的范讀之后,我就引導學生自由地讀詩歌,讀的過程中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接著指名幾位學生朗讀,然后再齊聲朗讀。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我不是硬生生地要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而是將畫面和朗讀結合在一起,邊看圖邊說說畫面的'景色,感受景色之后再通過朗讀加深詩句的理解。
在教學“潭面無風鏡未磨”時,我引導學生先看圖,然后語言啟發(fā),這湖面怎么樣?這平靜的湖面就好像――鏡子,讓學生在看圖的基礎上感受湖面像鏡子。在理解“白銀盤”時,有孩子說:白銀盤是指月亮,還說出了自己的理由:以前不是一直把月亮比作玉盤嗎?我沒有急于糾正而是請那位同學再讀詩句,看看插圖,他想了半天,說“白銀盤是指這個湖面,山就像放在里面的青螺”,我表揚了他并告訴孩子們:文中的插圖也會給我們理解詩句意思帶來幫助。這節(jié)課我給了孩子們較多自悟的空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也悟出了學習古詩的方法。
《望洞庭》教學反思8
記得著名特級教師霍懋征老師有一條教學經(jīng)驗:一學期教95篇課文,是教一帶一的結果。所以,在今天的古詩教學中,我們借鑒了霍老師的做法,教一首帶一首,加強指導,增加課堂容量。
教學劉禹錫的《望洞庭》時,課前我們布置學生做了初步預習。課堂上僅用了20分鐘就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讀通順了,理解了詩句的內(nèi)容,領會了詩的意境,也會背誦了。那么,余下的時間怎么辦?我們在黑板上給孩子們又抄了一首課外詩,指導學生朗讀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導背誦。一節(jié)課,不僅學會了教材上的古詩,還積累了課外書上的古詩一首。這樣的課堂拓展,教一帶一,既充實了教學內(nèi)容,又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課后,我們同年級組的老師一起進行了教學反思,一致認為,課堂拓展,教一帶一的方法,符合《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學習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等基本理念。同時我們也總結出,教學古詩詞時,可引進這樣三種古詞:
。薄⑼辉娙说牟煌娢模
比如《四時田園雜興》和《村居即事》都是范成大的作品,兩首詩都反映了農(nóng)民的生活。學完《四時田園雜興》,再出示并指導朗讀《村居即事》,能使學生更加了解作者,體會詩文所表達的情感。
。、同題異文。題材相同,詩文各異:
比如王安石的《梅花》,它明寫梅花,暗以雪襯,表現(xiàn)了梅花不畏嚴寒的品性。學習后可引盧梅坡的《雪梅二首》!堆┟范住分,雪花與梅花相互映襯,競相爭春,宛如一幅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的佳境。學完《梅花》再讀《雪梅二首》,從比較中能領悟到詩的藝術美。
。、相同詩境的詩文:
張愈的《蠶婦》語言平白如話,用強烈的對比寫出了勞動者和剝削者不同的生活境況。而梅堯臣的《陶者》與之異曲同工,可相互映襯。教學時,教完前者,引進后者,可進一步調(diào)動學生情感,激發(fā)學生對勞動者的同情,對剝削者的憎恨之情,明白不勞而獲是可恥的。
《望洞庭》教學反思9
核心提示: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完成了教學重點中,學生對于該詩詩境的理解。在對詩的意境理解上,學生們對于詩歌意境的揣摩讓我為之一驚,通過圖文聯(lián)想法和畫圖法,孩子們很好的理解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意境,通過在圖中畫出...
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完成了教學重點中,學生對于該詩詩境的理解。在對詩的意境理解上,學生們對于詩歌意境的.揣摩讓我為之一驚,通過圖文聯(lián)想法和畫圖法,孩子們很好的理解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意境,通過在圖中畫出秋月的倒影,孩子們則更好地理解了何為“兩相和”。同時,通過圖文猜想,找出了詩中所暗含的三個比喻的修辭手法。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缺少對作者的介紹,該作者的詩同學們第一次接觸,應對作者加以簡單的介紹。
本節(jié)課的改進措施:本節(jié)課的板書,總結洞庭湖山水的特點,應讓孩子們上黑板自行總結,邊總結山水特點,邊進行古詩背誦,做到理解的同時就是最好的記憶。
《望洞庭》教學反思10
進入三年級,入選教材中涉及的修辭手法大大增多,其中比喻句就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孩子們在低年級已經(jīng)對現(xiàn)代文中的比喻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當比喻出現(xiàn)在古詩中,又該如何理解呢?就拿第六單元的《古詩三首》為例,《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寫的一首山水詩。在詩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圖。在這首詩中,有以下幾個難點:(1)怎么樣理解“鏡未磨”;(2)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要將“湖面”寫成“潭面”?為了解決這幾個問題,我在教學時我作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理解“鏡為磨”
首先我先讓學生了解“鏡”。古代的鏡子。不是現(xiàn)在的鏡子,而是用青銅,經(jīng)過打磨后,可以找出人的影子來,接著,我設計了如下的安排:我設計了一個問題,讓學生理解“鏡未磨”的意思,“鏡未磨”是指的是沒有打磨的鏡子,在表面上有一層凹突不平的感覺。然后在進行質(zhì)疑,作者將湖面比喻成了鏡子,有凹突不平的感覺,那是為什么呢?經(jīng)過老師的引導,學生很快就明白了,凹突不平的感覺是因為湖面有細小的波浪在輕輕地涌動,是湖面呈現(xiàn)出層層的波浪,才會有這樣的.感覺,從而使學生明白了“鏡未磨”的含義。在此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引導和老師、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就解決了這個教學難點。
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要將“湖面”寫成“潭面”?
在這首詩中,作者將“湖面”寫成“潭面”,是詩人認為自己的心胸是非常寬闊的,在作者的心中,洞庭湖的湖面比自己的心胸那要小得多,但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呢?在教學之前,我為了讓學生更加好的理解,我在黑板上板書“湖面”、“潭面”,讓學生區(qū)別哪個大,哪個小,學生就很快地明白了,“湖面”比“潭面”大,然后通過出示法國的哲學家盧梭的名言“在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但是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但是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懷!弊寣W生理解這句話的言外之意。通過學生的討論,學生慢慢地明白了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再聯(lián)系詩,通過學生反復地讀,理解詩人的想法。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理解了作者將“湖面”寫成“潭面”的原因。
這首詩中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很多的比喻句。先是把月光下的洞庭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鏡子,后是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洞庭山(君山)比作青螺。后兩個比喻句學生能較快理解。前一個比喻句與往常不同,在平時,我們通常說湖面平靜得像一面鏡子,這樣的比喻學生就見得多,但是把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鏡子,學生就不容易理解了。
我翻閱的參考資料上這么說:“未磨的鏡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所以這個比喻句要結合詩的意境來解說,并要先向?qū)W生介紹古時候,使用銅鏡,都是要先打磨一番,才能照出樣子。月光下的湖面和銅鏡都是朦朦朧朧,故這句比喻句真是妙不可言。
教學這個比喻句,給我一個很大的感觸: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教學,不應該僅僅為了應付考試,而讓學生牢牢記住一個所謂的“最正確”的答案。否則,學生的想象能力不可能培養(yǎng)得起來,寫作時運用比喻的欲望和樂趣也將大大減少。
《望洞庭》教學反思11
《望洞庭》是詩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時有感而發(fā)。因為這首詩學生早已在背過,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理解古詩的意境上。
《望洞庭》這首詩中 “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和諧、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其中,把無風的湖面比作未磨的銅鏡是個難點。因此,我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現(xiàn)在的鏡子是什么樣的?你有沒有在電視里見過古代的鏡子?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在交流比較中,孩子們知道了古代的鏡子,不是現(xiàn)在的鏡子,而是用青銅,經(jīng)過打磨后,可以照出人的`影子來,有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接著,讓學生通過觀察插圖以及回憶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知道晚上月光下的湖面應該是迷迷蒙蒙的,所以這個比喻是非常恰當?shù)模椅覀冊谡f的時候,要把洞庭湖湖面比作古代沒有打磨過得銅鏡。
總之,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教學,雖然要鼓勵學生展開想象,但也要引導學生用得是否恰當。
《望洞庭》教學反思12
今天教了《望洞庭》這首詩,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隨即我寫下了這首詩的反思!锻赐ァ肥窃娙嗽诳吹蕉赐ズ拿谰皶r有感而發(fā)。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和諧、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學生通過學詩看課件圖片,體會詩人所描寫的意境,學起來很有興趣。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就打破了傳統(tǒng)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后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充分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上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diào)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在教學中,適時地安排自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chuàng)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教學效果不錯。
之后,我引導學生觀看書上的插圖,再結合詩句說一說詩中所描寫的景色,想象詩句中沒有提到的內(nèi)容,然后讓他們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寫景的記敘文。因為在學習的時候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多同學想象豐富,寫得很優(yōu)美,想象豐富。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說得較空洞,寫得很不連貫。這是目前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望洞庭》教學反思13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所寫的一首山水詩。在詩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圖。
《望洞庭》這首詩中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很多的比喻句。先是把月光下的洞庭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鏡子,后是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后兩個比喻句學生能較快理解。前一個比喻句與往常不同,在平時,我們通常說湖面平靜得像一面鏡子,這樣的比喻學生就見得多,但是把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鏡子,學生就不容易理解了。
教學詩句中的比喻句,給了我一個很大的感觸: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教學,教育學生不應該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讓學生真正理解比喻修辭手法的作用。否則,學生的想象能力不可能培養(yǎng)得起來,寫作時運用比喻的欲望和樂趣也將大大減少。
在這首詩中,還具有以下幾個難點:
(1)怎么樣理解“鏡未磨”;
(2)如何讓學生理解詩中的意境;
。3)怎么樣讓學生通過恰當?shù)恼Z言將詩中的意境描繪出來;
。4)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要將“湖面”寫成“潭面”?為了解決這幾個問題,我在教學時我作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一、理解“鏡未磨”
首先我先讓學生了解“鏡”。古代的鏡子。不是現(xiàn)在的鏡子,而是用青銅,經(jīng)過打磨后,可以找出人的影子來,接著,我設計了如下的安排:我設計了一個問題,讓學生理解“鏡未磨”的意思,“鏡未磨”是指的是沒有打磨的鏡子,在表面上有一層凹突不平的感覺。然后在進行質(zhì)疑,作者將湖面比喻成了鏡子,有凹突不平的感覺,那是為什么呢?經(jīng)過老師的引導,學生很快就明白了,凹突不平的感覺是因為湖面有細小的波浪在輕輕地涌動,是湖面呈現(xiàn)出層層的波浪,才會有這樣的感覺,從而使學生明白了“鏡未磨”的含義。在此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引導和老師、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就解決了這個教學難點,
二、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什么要將“湖面”寫成“潭面”?
在這首詩中,作者將“湖面”寫成“潭面”,是詩人認為自己的心胸是非常寬闊的,在作者的心中,洞庭湖的湖面比自己的心胸那要小得多,但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呢?在教學之前,我為了讓學生更加好的理解,我在黑板上板書“湖面”、“潭面”,讓學生區(qū)別哪個大,哪個小,學生就很快地明白了,“湖面”比“潭面”大,然后出示名言“在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但是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但是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懷!弊寣W生理解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學生通過討論,慢慢地明白了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再聯(lián)系詩句,學生反復地朗讀,理解了詩人的想法。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理解了作者將“湖面”寫成“潭面”的原因。
三、如何讓學生理解詩中的意境;怎么樣讓學生通過恰當?shù)恼Z言將詩中的意境描繪出來
1、在理解整首詩意思時,注意引導學生運用形象思維,根據(jù)詩句的意思,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已經(jīng)學過的課文,開展合理的想象,或者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或者通過畫面頂活動方式,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意境,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意譯層面上。
2、重視詩詞的朗讀指導,采用多種形式的訓練學生朗讀。在課堂上避免單純的朗讀技巧的指導,緊密聯(lián)系詩詞的內(nèi)容和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啟發(fā)學生的思考,把握詩中的感情基礎。
在這節(jié)課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老師在課堂上講得過多,讓學生發(fā)言的機會很少,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部分,老師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將學生難以理解的部分自己講了出來,有點將老師的思維強加給學生的味道,學生并沒有自己理解感悟,明白詩中的含義。在以后的教學中還需要加以改進。
《望洞庭》教學反思14
今天,我們語文課上學習了一首古詩:《望洞庭》。
《望洞庭》是詩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時有感而發(fā)。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和諧、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學生通過學詩看圖,體會詩人所描寫的意境,學起來很有興趣。之后,我還讓他們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寫景的記敘文。因為在學習的時候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多同學想象豐富,寫得很優(yōu)美,想象豐富。
看來,只有學生學習有了興趣,才能讓學生寫出優(yōu)美的文章。
《望洞庭》教學反思15
《望洞庭》這首詩想象豐富,比喻新穎。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和諧、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詩人通過巧妙而形象的比喻,描繪了一幅寧靜、優(yōu)美的洞庭秋月圖。
遺憾的是,在實施之中,由于條件有限,沒有精美的課件展示洞庭秋月圖,但幸得課本中的插圖非常精致,值得一用。所以,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首先引導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用上一些形容詞來形容月夜下的洞庭湖,讓學生展開想象,展開聯(lián)想。
接著,就是理解詩意——安排了自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chuàng)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
理解了,想像了,學生表達得還是比較流暢的,特別是文中三次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學生都能準確地找出來,并能理解到位,感覺不錯。
【《望洞庭》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望洞庭》教學反思10-17
望洞庭教學反思04-07
《望洞庭》教學反思07-06
望洞庭教學反思15篇01-30
《望洞庭》教學反思(精選24篇)11-25
《望洞庭》教學反思15篇03-18
《望洞庭》的教學反思(通用3篇)03-12
《望洞庭》教學反思(通用5篇)10-28
望洞庭教學設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