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鐘表》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認識鐘表》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1
這一節(jié)課上下來,我覺得比較成功,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首先我抓住學生年齡特征,用音樂引出鐘表,引發(fā)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小鬧鐘,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fā)現,去再創(chuàng)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于自己思維的開拓區(qū)域。
我還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起床,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并說說這個時刻在干什么。既聯(lián)系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利用了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lián)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jié)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層層遞進。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注意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并設法解決問題。
強調數學學習的實踐性、探索性。教學中設置了許多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內容,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fā)展,增強數學內容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教學形式、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發(fā)展。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fā)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師生共同活動相結合,教學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樣,學生參與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促使學生層層深入的思考,讓學生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發(fā)現、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完成對鐘表的認識。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2
對于入學才幾個月的學生來說,認識時間其實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只是對于認識不是太準確。我認為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認識幾時和兩種記錄方法”。難點是“認識幾時,知道時針和分針的正確位置”。
我先通過一個謎語引出主題,然后給出一個空白的鐘面,叫學生把鐘面補充完整,學生補充了1-12這些數字,在此同時,我強調了3,6,9,12這幾個特殊的時刻,了解他們在鐘面上的位置。除了數字之外,還有時針和分鐘(這節(jié)課的教學把秒針略去),指出分針長,時針短的概念。
接著,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起床,幾時看書,幾時做操,幾時吃飯,幾時睡覺等,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再提問學生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過鐘表,學生回答火車站,汽車站,超市,食堂,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當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充分利用了學具,讓學生撥一撥,看誰撥的'對,讓學生學會合作交流。
在教學設計時,因為自己是一個剛踏上教師崗位的新教師,遇到了不少困難。PPT上也出現了一個錯誤,可是隨機應變的能力不夠,如果發(fā)現錯誤可以讓學生改錯,而不是把題目跳過去。而且可能也是因為沒有經驗的原因,我上課的總體節(jié)奏偏快,對時針分針的描述過于簡單,可以通過多幾種方法,以此達到更形象的效果。在板書設計方面,大有把板書當做練習的感覺,這樣是不對的,板書不能擦,要把上課內容有序的記錄下來,在快下課進行總結時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回顧這節(jié)課的內容。
說到“大約幾時”這個概念時,快到幾時和過了幾時表達的不夠明確,什么時候可以用大約,什么時候不可以如果課堂教學時間不夠,可以留到數作課上再詳細教授!霸龠^一小時是幾時“也過于簡化,為什么5時再過一小時就是6時,可以強化時針走了一格,分針走了一圈的概念,讓學生結合鐘面進行解答。還有一點,動手操作機會太少,因為條件限制,學生沒有學具,所以在動手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總的來說,老師講的太多,學生互動不夠積極。
本節(jié)課的教學讓我認識到,學生應該在“嘗試-思考-驗證”的過程中得到提高,老師要起到引導作用,而不是一味的把結論說出來,傳授給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學習而不是老師牽著學生走。要充分了解學生和教材,再通過多媒體課件和學具的運用,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心理特征進行教學,上課時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才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因此對于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會走向成功。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3
執(zhí)教完《認識鐘表》一課后,心理雖然一陣輕松,但更多的是經歷一次比賽之后,心中那萬千的感慨。憑心而論,準備一堂課,確實很不容易,無論是鉆研教材,制作教具,還是請老師聽課,評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馬虎,更不能省略。但是我收獲更多的是,自己在參與過程中,學會了對教材的深入與把握,我欣喜的是,在實驗小學這個管理規(guī)范的名校舞臺鍛煉中,在諸多同行的幫助下,在自己一次經歷競賽洗禮與歷練中,我也漸漸在成長。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fā)進行教學的!睂W生在生活實踐中對鐘表已經有了豐富的體驗。如何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采取學生感興趣的題材吸引學生的眼球與注意力,是我思考與努力的方向。在教學中,無論是認識鐘面各部分名稱,還是教學整時,感知時序,每個環(huán)節(jié)我都借助學生原有對鐘表的經驗,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進行同桌合作交流,主動探索。在教學中基本體現了“以生為主”的教育理念。我認為比較滿意的地方如下:
1 、教學學情境創(chuàng)設巧妙,動畫課件形象直觀。首先動畫演示主人公不認識鐘表引發(fā)問題,導入新課―――認識鐘面各部分名稱――――強化鞏固時針和分針―――――給整時和半時分類,從而導出認識整時―――自然過渡到電子表示法,每個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層層遞進。將教學需要掌握的重難點依次貫穿在生動活潑的動畫情境中,讓學生樂學。
2 、尊重學生的認知,讓學生樂“說”。學生對鐘表有一定了解,但那是來自生活的感性的零碎的,對某些問題還一知半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始終與學生站在同一高度上引導學生探索學習。鐘表外部結構認識、時刻的認讀寫,總是讓學生先談自己知道的,再針對學生不解的地方有的放矢地進行探索。()即便是學生不解的'地方,也讓其他學生談自己的看法,用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學生的語言幫助其他學生。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構建相關的知識結構。
3 .尊重學生心理特點,讓學生敢“動”。整個一節(jié)課,讓學生在動中完成學習。觀察——“眼”動,操作——“手”動,討論——“嘴”動,多種感官參與,一人動,同桌動,在動中不斷體驗成功,使思維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主動完成學習。
4 、教學中隨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學中巧妙設計三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教育。首先通過龜兔賽跑的故事,教育學生做人做事不能驕傲馬虎對待,要謙虛,一步一個腳印,才會成功。其次課后讓學生聽一分鐘音樂,而且歌曲的名字是《時間就像小馬車》,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感知時間的寶貴,恰當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最后通過學生談一談自己作息時間安排,教育學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才能更好地學習與生活。
我認為還有些缺欠的處理:
1 、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應該滲透的德育教育沒有進行,草草收場。
2 、另外課后結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的氣氛不濃,課前沒有引導學生練習。
3 、學生在分類環(huán)節(jié)中所用時間過多。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4
這個內容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教材以一個孩子一天的生活場景作為學習線索,既聯(lián)系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利用了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lián)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jié)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層層遞進。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一、處理較好的方面
1、注重培養(yǎng)觀察能力。培養(yǎng)觀察能力方面我在認識鐘面及整時中充分體現了,首先:課件出示鐘面讓學生觀察,看看鐘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學生在生活中獲得有關鐘表的經驗,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認識鐘面,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完全讓學生通過觀察,說說自己的發(fā)現,學生能很詳細地匯報自己的發(fā)現,然后讓學生對照自己的鐘表再次觀察。在學生對鐘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開始進行教學——認識整時,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學生觀察、交流,以及練習的比較,讓學生掌握“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2、課件引發(fā)學生的興趣。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整節(jié)課我利用精美的課件,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安轮i語”也是一年級學生這個年齡的小朋友最喜歡的,所以,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猜謎語”中導入,接著用課件展示多姿多彩的鐘表,一方面讓學生了解鐘表與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連的,一方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整體上建立鐘表的感性認識,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抓住學生年齡特征,整節(jié)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 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lián)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不足之處:
1、因為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例如,認識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沒有讓學生放開說,師有代說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樣知道是8時的,指名說撥鐘的方法等等,學生語言組織有問題。
2、學生會看鐘表認時間,但根據時間撥出相應的鐘表就有難度了。由于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5
一、動畫片導入。
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熊二遲到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進行了按時、守時、惜時的教育,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引出鬧鐘是鐘表王國中的一員,從而揭開認識鐘表的主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但是時間稍微有點長,后來經王老師建議將猜謎語這個環(huán)節(jié)直接讓學生自己猜并說明理由,可以加深學生對鬧鐘作用的認識。
二、教學過程。
讓學生自己觀察鐘面,自己發(fā)現總結有12個數字、有分針和時針、怎樣區(qū)分分針和時針等等。在學習整時的`第一種表示方法時,先讓學生說一說幾個鐘面上的時刻,再觀察,探究幾個鐘面的共同特點,進而總結出認讀整時的方法。在學習用兩種方法表示整時時,我是設計學會一種方法后隨后進行練習,中間有“撥鐘比賽”“猜謎語”等穿插其中勞逸結合,整個過程學生的參與性很高。在評課的過程中王老師也給我提了一個小建議,在“撥鐘比賽”里老師可以先做一個示范,撥一個時間學生共同猜整時,然后同桌合作,對方說一個時間同桌撥出來,對方播出一個時間同桌說出時間,這樣更能增強同桌合作交流的機會。
三、課后作業(yè)。
我設計的意圖是希望每個學生能養(yǎng)成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的好孩子,所以我每個孩子發(fā)了一份小的時間作息表,上面有幾時按時起床、按時吃飯、按時寫作業(yè)、按時休息,學生自己填寫后可以遵頊這個作息表,做時間的小主人。這個作業(yè)設計獲得了王老師的肯定。但是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應該跟孩子強調時間寫整時,這樣的話就跟本節(jié)課密切聯(lián)系,也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的教學理念。
四、在一些細節(jié)的設計上還需要注意。
例如:時針和分針的順時針旋轉,學生手里的學具表齒輪向上撥動,指針是順時針旋轉,在講的時候我并沒有注意到這個小小的細節(jié)是的個別學生對于順時針分的不是特別清楚,我應該先在講臺上進行多次演示,再讓學生進行示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順時針的意思。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在整體把握的前提下,我還需要注意細節(jié)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多設計一些可以增強學生動手操作、跟同桌合作交流的環(huán)節(jié),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小主人。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6
鐘表是學生每天都有可能會接觸的生活必備物,大部分學生都已經會認整時和半時了,只是有的學生方法很生活化,不夠科學,為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把大部分時間教交給了學生,引領他們去觀察鐘面的特點,從而總結出認整時的方法,由于本課教學內容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并且具有一定操作實踐性。因此,特別注意在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活動化情境,充分利用了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具有喜新,好奇,好動以及學習的注意力,自覺性差,具體現象思維占優(yōu)勢等特點,并且他們更多關注的是“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把數學和兒童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讓數學更貼近生活。如:在新課開始,我用播學生喜歡的歌曲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歌曲猜一猜:歌中唱的是什么?從而導入新課。這樣不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同時也讓讓學生體會鐘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在認識鐘面后,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各種鐘(課件),目的是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主題圖小紅早晨7:00起床這一學生熟知的情境,讓學生看圖,初步認識整時鐘表和電子表上的時刻。然后在教學92頁小朋友一天的生活,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經驗說一說每幅圖的內容,再寫出相應的時刻,使學生體會有早上7:00,也有晚上7:00,初步了解鐘表上的時針一天走兩圈。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養(yǎng)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體會數學源于生活,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又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創(chuàng)設活動化情境,讓學生動手實踐
數學知識的技能和思想方法,必須在學生現實的實踐活動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教學設計活動化情境,就是讓學生投身到問題情境中去實踐,使學生在動口說,動手做,用耳聽,用眼看,動腦想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增長智慧,提高能力。這對于保證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對于促進學生從動作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是十分有利的,如在認識鐘面這一教學活動中,課前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制做鐘面模型就積累了一定感性經驗,教學時先讓學生獨立觀察實物鐘面上有些什么?再讓學生說一說,動手指一指。再此基礎上觀察比較,分針、時針形狀上由什么區(qū)別,最后概括總結,使學生切實認識鐘表。
在認識整時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首先設計觀察整時鐘面的認知活動,觀察整鐘面時針、分針的指向有什么特點小組合作、討論怎么認識整時,并進行歸納整理。隨后設計撥鐘的活動,通過一系列撥鐘活動,如老師撥,學生說;老師說,學生撥;學生說,學生撥。在這些活動中給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整個過程學生都主動參與。在活動化的情境中,通過動手實踐,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得動手操作的學習活動成為經驗的總結和升華。
三、創(chuàng)設游戲化情境,有利于鞏固學習熱情。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注意力最佳狀態(tài)不超過30分。在緊張的新知識學習后,安排鞏固練習,教師要在“趣”字上下功夫。游戲是學生最樂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學生的學習樂趣,使其學習興趣、愛好得以延伸,整節(jié)課都能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教學中可結合教學內容適時開展“開火車”,“找朋友”,“猜一猜”,“摘蘋果”,“小動物找家”等形式創(chuàng)設游戲化情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如本節(jié)課練習設計,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分層練習。數學課本是學生認識世界的窗口。我們應更多地讓學生直面數學課本,如:教學小明快樂的一天,重點讓同桌互相說說:小明在什么時刻在干什么?學生直面課本做練習,可以保證每一位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同時可及時反饋學習活動的成果。在完成“小明快樂一天”的練習后,讓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對于學生進行合理安排時間的教育。突出練習的優(yōu)化,除安排單一的訓練外,設計了“找朋友”練習。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練習,并體驗到參與的樂趣。
面對新課程,新目標,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愿學,會問,學活,學深,進而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探索,學會應用,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做人,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使我們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追求的目標。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7
在課堂教學中,一個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索動機,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從而獨立地解決問題,發(fā)展其能力。本課是一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時間,而時間對于他們來說是熟悉又陌生,為了讓學生能科學地認識鐘表,在教學時我創(chuàng)設了一系列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學習,探索。
1.創(chuàng)設生活的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創(chuàng)設與生活情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感興趣的學習情境。" 在教學中,我在課的一開始就學生創(chuàng)設了聽聲音猜猜看的問題情景,課中又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淘氣一天生活的場景,讓學生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認識鐘表上的時間,并在自己的小鐘上撥出這些時刻,提高學生認識各種鐘表的能力。最后,我讓學生再結合自己的生活,說一說幾時你在干什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2.創(chuàng)設開放的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要讓學生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發(fā)展,而開放的情境則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發(fā)現學生獨特的見解。如在學生發(fā)現了一天中有兩個6時時,我問學生:"你還知道一天中有兩個幾時?說說你分別在干什么?"它的答案是開放的,這就給學生留下了較大的思考空間。通過交流,我們可以發(fā)現,學生不僅認識了一天中的其它時刻,而且對時間有了更深的體會,懂得了時間的寶貴性。
3.創(chuàng)設欣賞的情境,挖掘學生思維
在課的末尾,我創(chuàng)設了淘氣帶我們到世界各地游覽的情景,本意只是讓學生感知時區(qū)差的存在,將鐘表的認識再稍做引申,以激起學生繼續(xù)探究的欲望,沒想到,當我問了一句:你知道為什么嗎?學生的回答讓我感到意外,如今的小學生,知識面相當的廣,有時都讓我們感到吃驚。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8
《認識鐘表》一課是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首先,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感受數學知識。讓學生說一說在哪兒見過鐘表,不僅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讓學生深刻體會我們要學習的是生活中的數學,是有用的數學。結合“小胖的一天”的生活情景,這些環(huán)節(jié)都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有利于學生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去探究去發(fā)現。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知“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也抓住學生年齡特征,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小鬧鐘,為學生供給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進取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本事。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lián)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其次,在教學中,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讓學生說一說:你早上大約幾時起床?晚上大約幾時睡覺?每一天你是幾時到學校?你明白午時我們幾時放學?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實踐本事。同時也能較好地幫忙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在仔細觀察鐘表后,學生發(fā)現鐘面上有12個數字寶寶,12大格,還有長針和短針。經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當時針指在幾,分針指在12時我們就讀幾時;當分針指在6,時針指在兩個數的中間我們就讀幾時半。經過教學使學生還了解到鐘表的后面有好幾個鈕,能夠開時、定時的;鐘表上除了有分針、時針外,還有秒針。
不足之處:認識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所以個別學生在認識幾時和幾時半時會有混淆。還有就是我請學生撥鐘時,讓他說一說你是怎樣撥的,學生的'表達不夠清楚,還有的同學會說,可是動手就好像有困難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本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本事和語言表達本事。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9
《認識鐘表》一課是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首先,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感受數學知識。讓學生說一說在哪兒見過鐘表,不僅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深刻體會我們要學習的是生活中的數學,是有用的數學。結合“小胖的一天”的生活情景,這些環(huán)節(jié)都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有利于學生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去探究去發(fā)現。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知“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也抓住學生年齡特征,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小鬧鐘,為學生帶給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用心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潛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lián)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其次,在教學中,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讓學生說一說:你早上大約幾時起床?晚上大約幾時睡覺?每一天你是幾時到學校?你明白下午我們幾時放學?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實踐潛力。同時也能較好地幫忙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在仔細觀察鐘表后,學生發(fā)現鐘面上有12個數字寶寶,12大格,還有長針和短針。透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當時針指在幾,分針指在12時我們就讀幾時;當分針指在6,時針指在兩個數的中間我們就讀幾時半。透過教學使學生還了解到鐘表的后面有好幾個鈕,能夠開時、定時的;鐘表上除了有分針、時針外,還有秒針!
不足之處:認識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因此個別學生在認識幾時和幾時半時會有混淆。還有就是我請學生撥鐘時,讓他說一說你是怎樣撥的,學生的表達不夠清楚,還有的同學會說,但是動手就好像有困難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潛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潛力和語言表達潛力。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10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學習,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而以比賽的形式進行,能充分調動幼兒的`競爭意識;顒又型ㄟ^讓幼兒做小主人,讓幼兒有一種自豪感和自信心,激發(fā)幼兒展示自我的愿望,讓幼兒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徹底打破了以往單一技能的訓練,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個別差異,有利于幼兒個性的發(fā)展和協(xié)調精神的培養(yǎng)。
小百科:鐘表是一種計時的裝置,也是計量和指示時間的精密儀器。 鐘表通常是以內機的大小來區(qū)別的。按國際慣例,機心直徑超過80毫米、厚度超過30毫米的為鐘;直徑37~50毫米、厚度4~6毫米者,稱為懷表;直徑37毫米以下為手表;直徑不大于20毫米或機心面積不大于314平方毫米的,稱為女表。手表是人類所發(fā)明的最小、最堅固、最精密的機械之一。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11
時間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學習離不開時間,陌生是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這就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鐘表的方法。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膽表達,在主體探究中學會認鐘表的方法。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了解鐘面的結構,結合生活經驗會認、讀、寫整時,知道整時的兩種表示方法。
2、通過操作鐘表,理解并掌握認整時的方法,能用語言比較清晰地表述認識時刻的方法,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3、在認識時間的過程中,感受時間的重要性,養(yǎng)成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從一上課我就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馬上處于振奮狀態(tài),于是,我利用課件,伴著音樂欣賞各種各樣的表,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生看到各式各樣的鐘表發(fā)出驚喜的叫聲,露出喜悅的神情,通過聽覺、視覺走進鐘表的世界,引發(fā)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圍繞問題暢所欲言,這樣,同學間也有了相互學習的機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并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能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在仔細觀察鐘表后,學生發(fā)現鐘面上有12個數字寶寶,12大格,還有長針和短針。于是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并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
本課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由于我對新課程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僅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會看、會寫鐘表和電子表上整時的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目的不應該是學生“經驗”簡單的在再現和累積。由于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12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認識鐘表》第一課時的教學,我主要依托繪本故事展開教學活動,希望學生能夠在故事情境下學習到新知識,但根據課前的學情調查,大部分學生在幼兒園時期都對鐘面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他們知道時針短又粗、分針長又細,知道鐘面上又12個數字,一天24小時等簡單的知識。那么,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增加他們的課堂注意力,依托繪本故事展開教學就顯得很有必要。在認識鐘表表面時,我讓學生通過自己平時對鐘表的'認識、記憶說一說鐘表的特點,較好地利用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演示指針運動方向時讓學生自己用手演示指針運動方向,然后給學生講解“順時針”這個生活常用詞語的來源于哪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接下來,通過老狼先生一天的行程安排讓學生自己說出時間,在此時學生說的還是口語化的時間表示方法,如:9點、10點、12點,然后由老師告訴學生如何用數學語言來規(guī)范的表示這些時間,讓學生體會數學語言的嚴謹性。再通過觀察這幾個時間點時時針與分針在鐘面上的指向得出整時的概念及指針特征。但本節(jié)課也有一下幾點地方沒有達到預定目標:板書沒有不夠及時且不全面在讓小組活動撥鐘表環(huán)節(jié),老師沒有在學生活動前進行正確的示范,雖然本節(jié)課巡視時未發(fā)現學生有不會撥或者撥不對的現象,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老師還是應該在學生首次學習撥鐘時夯實正確的第一印象。學生小組活動后應讓學生板演一下?lián)茜,或者老師用錯例示范讓學生訂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過本節(jié)課的授課,我深深認識到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以什么樣的角色出現——引導者、合作者和組織者。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結合低段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學以致用,用中感受數學之美,體會數學思想的無處不在。因為作為一名老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他們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而能力的發(fā)展,必然要有思想的帶動,讓數學思想逐漸在學生腦海中萌芽進而帶動能力的培養(yǎng),這才是讓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13
在“認識鐘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里,已經有了一些鐘表的知識儲備: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看動畫城的時間……雖然這些認識是淺顯的、感性的,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層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為學生學習“認識鐘表”提供了經驗基礎。
為此,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異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guī)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
2、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
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現實有趣的情境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并受到珍惜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3、創(chuàng)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數學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在“認識鐘面”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主要通過同桌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學具鐘,撥一撥、比一比、說一說,然后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4、充分體驗“生活數學”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安排了“說說你或你的家人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幾時開播”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體驗“生活數學”。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理解并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但是,本節(jié)課也存在很多不足。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前半堂的教學過于拖拉,耽誤了不少時間,導致后面的練習沒有全部完成,今后在這方面要注意。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14
運用多媒體演示,借助孩子的想象,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顒又邪才帕擞^察、操作、議論、交流、歸納和整理等教學活動,讓孩子自己發(fā)現鐘面上有些什么,在交流中,孩子們把自己在平時積累的經驗表述出來,大家互相借鑒、互相補充,這樣不僅調動和激發(fā)了學習主動性,而且提高了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在交流中,較優(yōu)秀的孩子充當小教師的角色,一部分小朋友在小組學習中得到了幫助,輕松愉快地獲得知識。這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讓他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同時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凡是孩子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fā)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孩子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師生共同活動相結合,教學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樣,孩子們參與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幼兒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15
上星期,我上了《認識鐘表》這堂公開課,這個內容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通過書本上對掛鐘不同時刻的直觀認識,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正確讀寫整時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養(yǎng)成合理安排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我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1、創(chuàng)設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一直在思索,怎樣從一上課就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呢?于是,我利用卡紙做彩色鐘面,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生看到彩色的鐘面發(fā)出驚喜的叫聲,露出喜悅的神情,通過視覺走進鐘表的世界,引發(fā)學生強烈的興奮感,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學生年齡特征,整節(jié)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鐘面,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lián)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3、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圍繞問題暢所欲言,這樣,同學間也有了相互學習的機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能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我充分利用各種鐘表直觀演示,在仔細觀察鐘表后,學生發(fā)現鐘面上有12個數字寶寶,12大格,還有長針和短針。于是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還通過肢體語言演示了分針的轉動是怎樣引起時針的轉動的。學生好初步了解了時針一天要轉兩圈,以便能區(qū)分鐘面上的時間可以干什么事情。
4、整堂課滲透了思想教育,書上小明的一天安排得井井有條,趁機我讓學生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本節(jié)課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由于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
2、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不夠,讓學生猜是什么時刻,雖然也請學生交流討論,但小組合作略于形式。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和觀察,就急于和小組內同學去說,有的甚至在玩。結果既沒觀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06-17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02-12
《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04-17
數學《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02-11
《認識鐘表》數學教學反思03-30
認識鐘表數學教學反思03-28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精選7篇)07-17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精選10篇)10-30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精選10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