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心得體會>讀后感>《教育學》讀書心得

《教育學》讀書心得

時間:2023-03-22 12:32:42 讀后感 我要投稿

《教育學》讀書心得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學》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學》讀書心得

《教育學》讀書心得1

  最近為了完成學期末的上交材料,我通讀了大學時所學的《教育學新論》這本書,剛開始是有目的地去讀,只想完成讀書任務,但后來讀著讀著卻發(fā)現這不但是一本有用的書,而且還是一本特別好的書。許多在當時看來很理論、很不宜接受的內容現在越讀越發(fā)覺很有趣味了,也許這就是理論必須結合實踐的硬道理吧。于是一有時間就捧著它,簡直愛不釋手了,F在,我就來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我讀這本書的體會吧:

  首先,它讓我真正的明白了什么是《教育學》。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一種社會活動。人類要生存和發(fā)展,社會要延續(xù)和進步,就必須將社會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并使之逐漸完善起來,進而把更成熟的經驗傳給下一代?梢哉f,教育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與社會共同存在、共發(fā)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范疇。以前在上學的時候為了應付考試也特意去背誦了教育學的定義,但那時候的認知僅僅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意識,并沒有真正的理解教育學的含義。而現在,當我看到這些文字時心頭就會涌起一種強烈地自豪感,體會到教育原來如此之重要。教師是教育的中心,是人類文明的播種者,是知識和文明的象征,沒有教師,人類的一切文明成果便不能延續(xù);沒有教師的辛勤勞動,就沒有一代更比一代強的人才大軍。因此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是無尚光榮的。

  但與此同時,對于教師的要求也是相當高的!比如,教師在課堂上要多些微笑、多幾句鼓勵的話語,要主動與學生多進行溝通等。另外,身為教師就要做到“遇事要有耐心” 如果學生的不恰當行為較突出,那么就需要教師有愛心,更要有耐心,付出較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否則就會欲速不達。我曾經就因為兩個學生在上課期間無故打架,我一時間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怒火,而懲罰了他們,結果使得我和他們的關系、以及和他們家長之間的'關系、甚至導致我和學校領導的關系一度陷入了僵局,很是不愉快。后來想想,其實當時我要是能夠對打架的學生多點愛心、多點耐心、多點寬容心的話,事情就會是另外一個結局了。不過好在事情最后總算是圓滿的結束了。經過此事我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絕對不會再犯此類的錯誤啦!第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以情感投入來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愛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前提。學生非常需要教師的愛,教師只有情感投入,把愛的甘泉灑向他們的心田,他們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并自覺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從而形成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可以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事業(yè)的基礎也是教育事業(yè)的開始。

  其次,《教育學新論》這本書還讓我對班主任這一角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雖然我并不是班主任。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靈魂和核心,是一個班級的領頭人。

  作為一名班主任就要懂得寬容,并能夠以同齡人的心態(tài)去理解學生、尊重學生,能夠設身處地體察學生的心理處境,關心學生學習的細微變化和點滴進步,能夠及時地加以引導、表揚和鼓勵,使學生逐漸對班主任產生一種親切感、安全感。作為一名班主任要多賞識學生,讓表揚和鼓勵幫助學生走向成功之路。

  作為一名班主任更要看準機會,選擇最佳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首先,要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尤其是對于后進生來說,他們的心靈深處同樣蘊藏著進取奮發(fā)的心理需要。所以說,作為班主任就不能只是被動地等待后進生“閃光點”的出現,而是要主動地抓住或創(chuàng)設條件,誘發(fā)后進生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哪怕只是閃電般的那么一瞬間,也往往是后進生轉化的最佳時機。其次是選準教育時機,比如新入班的學生,往往會有在新環(huán)境中調整自己的欲望,這是教育的最好時機。這時班主任就要提前做好學生的情況調查,主動而又自然地接近他們,從一開始就關懷、鼓勵、幫助他們,促使他們將調整自己的欲望變?yōu)闋幦∵M步的實際行動。

  作為一名班主任還要把班會課還給學生,做到班主任只是他們中的一員。比如,利用班會課來討論一下:有的同學在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上或集合時不夠嚴肅守紀;有的同學上課鈴響后很難立即安靜下來,總要再講上幾句話;還有的同學在公共場合容易因一點小事就起哄鬧事等一系列在學生們看起來均是小菜一碟的事情,是否會影響他們在別人心目中的影響分?讓學生們盡情地、充分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師再進行總結引導,最后,大家達成共識:應該從小處做起、從小事做起,努力將自己培養(yǎng)成為高素質的人才。所以,讓學生在班會課上發(fā)表意見,師生共同探討問題,營造良好的班會氣氛,有利于強化班級的凝聚力,更有利于學生接受教育。

《教育學》讀書心得2

  《教育學》全書共分三編,三編之前加有一個“緒論”。第一編的標題是“教育的一般目的”,本編主要論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問題。第二編的標題是“興趣的多方面性”,本編主要論述了興趣的多方面性問題,并以此為基本原理來解釋學校的教學計劃和學科設置,闡述了教學的過程,環(huán)節(jié)等一系列教學論問題。第三編的標題是“性格的道德力量”,下面就《普通教育學》中的教育思想作一簡要述評。

  (一)五道念與以之為基礎的教育目的論

  五道念構成了赫爾巴特教育目的論的理論基礎。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義和公平等五種道德觀念。第一種為“自由”的觀念。亦譯作“內心自由”的觀念!白杂伞钡挠^念要求個人的意志和行為能擺脫一切外在影響的束縛而只受制于人的內在判斷,歸之于人的內在自律,歸之于人的理性自覺,從而使人的意志、理性與外在行為完全協(xié)調起來。第二種為“完善”的觀念。赫爾巴特認識到,在實際的道德實踐中,人的由意志、理性所作出的內心判斷往往難于與外在行為完全協(xié)調起來,人之理性判斷外發(fā)之為道德行為,往往受客觀條件和人的其他心理品質的影響。當內外發(fā)生矛盾且這一矛盾不能調和之時,即需依靠“完善”的觀念去加以解決,即用多方面的意志力和堅強而緊張的毅力加以“內部的協(xié)調”。第三種為“仁慈”的觀念。亦即“絕對的善”的觀念!巴晟啤钡挠^念得以發(fā)生作用的法寶是人的意志等理智能力。如果借助人的內部的理智能力還無法協(xié)調意志和行為之間的矛盾時,就要用“仁慈”的觀念來控制自己的行為,從而使人不與任何人發(fā)生那種危險的惡意的沖動!叭蚀取钡挠^念發(fā)生于兩種意志的相互關系之間,通過這一觀念使自己的意志處處與別的意志相協(xié)調,具有無私地為他人謀福利的強烈愿望,這樣,社會沖突就不可能發(fā)生,社會秩序就會得以安定。第四種為。“正義”的觀念“正義”的觀念就是“守法”的觀念。如果“仁慈”的觀念還不足以遏制人的與他人發(fā)生沖突的惡意沖動,就必須通過“正義”的觀念,即根據人們志愿協(xié)調所制定的守法觀念或法律條文予以解決。這樣,“正義”的“守法觀念”和良好的社會秩序就會牢固地建立起來。第五種為“公平”的觀念。亦即“報償”的觀念。如果通過“正義”的觀念還不能夠解決不同意志之間的矛盾,就必須通過“公平”的觀念,對那些預先思量過的錯誤行為予以應受的懲罰使之不失為公道!肮健钡挠^念要求以等量的善與惡償還于當事人,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它使人意識到不良的行為必將導致應有的法律制裁。

  教育的整個目標和全部工作就在于以五道念為基礎,培養(yǎng)具有完美的道德品質的人,“使絕對明確、絕對純潔的正義與善的觀念成為意志的真正對象,以使性格內在的、真正的成分一個性的核心一按照這些觀念來決定性格本身,放棄其他所有的意向”。這種以培養(yǎng)道德為旨歸的教育目的,赫爾巴特稱之為“道德目的”或“必要的目的”“道德的目的”或“必要的目的”是教育最終的最高的目的,是公民道德對教育目的和學生人格所提出的必然要求。道德目的強調要培養(yǎng)內外統(tǒng)一,道德認識、道德判斷與道德行為相互協(xié)調的具有自律道德的人,很顯然,“德育決不是要發(fā)展某種外表的行為模式,而是要在學生心靈中培養(yǎng)起明智及其適宜的意愿來”。道德目的即是要培養(yǎng)既不懷疑現存的社會制度,又能克服自己內心的任何沖動的“完人”。

  教育目的除了“道德目的”這一最終的或最高的目的之外,還應當包括“純粹可能的目的”或“意向目的”。在赫爾巴特看來,人類的社會分工是必要的,“人類社會早就發(fā)現分工是必要的,這樣每個人都可以把他所做的事做好”。但是,分工過細也會造成弊端,所以,“在真正人類的較高級活動領域中,分工不應該分到使每個人相互不了解的程度”。社會要求每一個人都要熱愛一切工作,同時又必須精通一種工作,“這種專一的精通是各人所意向的事情,而多方面的可接受性,只能產生于個人從一開始就作出的多方面的努力之中,這就是教育的任務”。作為教育者,應該針對兒童在未來的成人生涯中所可能遇到的種種職業(yè)選擇問題,有意識地為他們的未來生活和就業(yè)工作做好必要的準備。因此,必須針對兒童興趣的多方面性培養(yǎng)兒童“平衡和多方面興趣”,以使兒童獲得“一切能力的和諧發(fā)展”。

  (二)管理論

  赫爾巴特認為管理的主要方法有:

  (1)威脅。這是一切管理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管理兒童的第一手段,也是特殊手段。威脅帶有強制性。學校應規(guī)定許多切實而具體的命令和禁則,設置懲罰薄,專門記載兒童的過失。但是,由于那些本性倔強的兒童對威脅毫不在乎,什么都不怕,而那些本性脆弱的兒童也體會不到威脅的意義,還是繼續(xù)照其愿望所指使的那樣去做,所以,采用威脅的方法常常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它必須與其他方法結合進行。

  (2)監(jiān)督。對孩子不加監(jiān)督,不加教養(yǎng),而放任兒童撒野是培養(yǎng)不出偉大的品格來的,因此,長期以來,監(jiān)督就是兒童管理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濫用監(jiān)督又會造成很大的危害。拘泥于細節(jié)的和經常的監(jiān)督對于師生雙方都是負擔,因此雙方都常常千方百計要回避它,并一有機會就會把它拋棄掉。濫用監(jiān)督“還會妨礙兒童自己控制自己,考驗自己,使他們不能認識永遠不會被引入教育體系之中而只有通過自己探索才能發(fā)現的許許多多事物”。濫用監(jiān)督只會扼殺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果敢精神和自信行為,只會產生這樣的人;“他們始終只是單調刻板的,并習慣于墨守陳規(guī)俗套,不思改變,而對于高尚與奇特的事件則畏縮不前;他們把自身葬送于庸庸碌碌與安逸之中”。

  (3)權威與愛。權威能約束人使之不至產生超出常規(guī)的活動。權威非常有助于克服人的一種傾向于邪惡的、正在形成的意志。對于那些具有最活躍的天性的人來說,權威更應該是不可缺少的。權威必須將教育置之度外而單獨發(fā)揮作用。雖然權威對于兒童的心智培養(yǎng)沒有多少意義,但它“對于學生以后的思想范圍的劃定或者擴大來說是多么重要;他們今后將要在這種思想范圍內更加自由地活動,并獨立地創(chuàng)造自我”。愛在管理中也具有重要意義,學生一旦獲得了愛,這種愛便可大大地減輕管理的困難。愛所要求的師生之間的感情合諧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產生出來:一是教育者的感情投入,教育者將自己的感情十分巧妙地悄悄融合在學生的感情之中;二是教育者設法使學生的感情以某種方式接近他自己的感情。后者較為困難,它必須與前者結合起來采用,“因為只有當學生能夠用某一種方式與教育者交往起來的'時候,學生才能致力于他與教育者關系的發(fā)展”。

  (三)興趣說與教學論

  (1).興趣的多方面性。赫爾巴特將“興趣的多方面性”作為其教學論的理論前提和基礎,在《教育學》中,其第二編,作為論述教學理論的專編,即是以“興趣的多方面性”作為卷名的。

  何謂興趣?“興趣是同欲望、意愿和審美有共同之處的,是同漠不關心相對立的。”“當我們發(fā)生興趣時內心是積極的,但在興趣未轉化為欲望與意志之前,我們在外表上卻一直是消極的。興趣處于單純的觀望與著手之間”,同時.興趣能激起人們的愛好而占有人的心靈,從而過渡到欲望和意愿。人對外界實在的注意,構成了興趣的來源,這種實在一旦與人的一種新表象相互聯系時即會產生興趣這一心理活動。作為現象的外界實在具有多方面性,因而人的興趣也具有多方面性,“心智中的多方面性只不過是現象的多方面性,就像心智中的統(tǒng)一性只不過是現象的相似性與綜合一樣”。

  興趣的多方面性可分為兩大類,即“認識”的興趣和“同情”的興趣!罢J識”的興趣是屬于周圍自然現實的認識,“是在觀念中摹寫在它面前的東兩”,而“同情”的興趣則屬于認識社會生活的,“是把自身置于別人的情感之中”。以上這兩大類興趣又可具體分為六種興趣。第一種是觀察、認識自然界及周圍環(huán)境個別現象的經驗興趣。第二種是探究自然知識規(guī)律,對事物進行思考的思辨興趣。第三種是對現象的善惡美丑進行藝術評價的審美興趣。第四種是與一定范圍內的人接觸的同情興趣。第五種是與社會上較廣泛的人進行接觸以盡公民職責的社會興趣。第六種是要對所信奉教派予以重視和親近,虔信上帝,服從教會的宗教興趣。

  (2).興趣的四階段與四段教學法。赫爾巴特還進一步對興趣的心理特性和心理過程進行了探討,認為人的興趣是一個由“專心”和“審思”共同組成而又相互矛盾的心理活動。“專心”要求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一事物之中,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擾,不以彼一害此一,“應當明晰地把握每一件事,全心全意地獻身于每一件事”。同時,“人格依賴于意識的統(tǒng)一,依賴于積聚,依賴于審思。各種專心是相互排斥的。正因為如此,它們也排斥那種必須借以使它們統(tǒng)一起來的審思”。因此,“專心”排斥“審思”,同時又需通過“審思”將種種“專心”統(tǒng)一起來。如何預先感覺到‘審思每一次是如何由這樣那樣的專心組成的”,“乃是教育技巧的核心”!皩P摹迸c“審思”的矛盾運動構成了興趣的四個階段,即注意、期望、要求、行動。赫爾巴特正是依據興趣的四個階段提出了其極為著名且又影響極為巨大而深遠的“四段教學法”。

  根據這四個階段。赫爾巴特認為,教師應采取符合學生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教學程序,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學。因此他把教學過程分成4個連續(xù)的階段:

  一是明了。指教師講解新教材,把教材分解為許多部分,提示給學生,便學生領悟和掌握。這時,學生的心理處于"靜止的專心"狀態(tài)。教師適宜于"采用簡短的、盡可能易理解的語句進行講解,"而在講解之后,立即讓一些學生(而不是全部學生)確切地重復出來,這常常是適用的方法"。

  二是聯想。指通過師生談話把新舊觀念結合起來。教學的任務是把前一階段教師所提示的新觀念和學生意識中原有的舊觀念結合起來。這是統(tǒng)覺的初級階段。這時,學生的心理表現為動態(tài)的人專心"。"自由交談是聯想的最好方法,因為學生可以從中獲得機會去嘗試作出偶然的聯想,而這種聯想對他來說恰恰是最輕而易舉的,最不費力氣的,同時可以獲得機會去改變這種聯想,使之多樣化,并按他自己的方式掌握已學過的東西。"

  三是系統(tǒng)。指在教師指導下尋找結論和規(guī)則,使觀念系統(tǒng)化,形成概念。這是統(tǒng)覺的繼續(xù)。這時,學生的心理處于"靜止的審思"狀,而這種審思可以使學生"看到許多事物的關系","把每個個別事物看成是這種關系的一個成分,并處在恰當的位置上"。教師要采用"連貫的陳述方法",要"通過突出主要思想使學生感覺到系統(tǒng)知識的優(yōu)點,并通過較大的完整性增加知識的總量"。

  四是方法。指通過練習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以檢查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是否正確。這時學生的心理表現為動態(tài)的審思。教學萬法主要是讓學生做作業(yè)、寫文章與修改等。

  所以,教學過程即是一個觀念運動過程,通過清楚階段使個別的觀念明確清楚,通過聯合階段使許多個別的觀念得以聯合,通過系統(tǒng)階段使已聯合的許多觀念得以系統(tǒng)化,通過方法階段使巳系統(tǒng)化的觀念進行某種運用,以便使之更為牢固和熟練。

《教育學》讀書心得3

  社會的發(fā)展與變化,極大地加劇了教育情境、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的復雜性。今天的教師,面臨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得多的教育現實,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到各種教育活動困境之中。面對學校教育中學生的各類問題,青少年犯罪、道德敗壞、心理障礙等嚴重問題,社會對其往往有較多的關注,也能夠讓教師有足夠的警醒;由于在升學、就業(yè)等方面的改革相對滯后,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也存在阻力和困難,尤其在“作業(yè)”和“測試”兩個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尚未形成深層次的變革,大大阻礙了新課程改革的進程;在新課程條件下,隨著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的要求,備課不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的詮釋、教學過程的簡單的安排、教學方法的簡單的展示,它的性質、功能、方法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和轉變對新階段的物理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使教師的綜合素質面臨更高的挑戰(zhàn)。這些問題自然也成為今天教師群體所共同面臨的教育困境。

  首先,學生的“問題行為”并非個別表現,它是兒童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簡單地理解,問題行為是指個體發(fā)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符合社會準則與行為規(guī)范的行為,或不能良好適應社會生活,從而給社會、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響的各種行為。《學生問題行為 心理道德法制》一書選取學生常見、典型的問題行為5大類24種,包括攻擊型問題行為、對抗型問題行為、財物侵害型問題行為、自我損型問題行為和學習困難型問題行為,基本涵蓋了學生問題行為的主要表現。

  問題行為并不等于問題學生,因為問題行為關注的是行為本身,而不是對行為發(fā)生者做出的整體評價。正常學生也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問題行為,因此,不能把出現問題行為的學生稱為問題學生,只有嚴重的問題行為,且已經泛化、很難改變的學生才稱之為“問題學生”。

  學生的問題行為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教師應當如何有效地應對,因為學生的正常行為和問題行為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如果能夠及時加以調適,問題行為可能轉化為正常行為,如果調適不及時,也可能進一步導致違法犯罪行為或心理疾病。轉化的關鍵,還要看外力施加影響的時機和方式。

  通過讀書,使我認識到學生問題行為綜合應對策略不應停留在外在的社會規(guī)范上,應該是心理、道德、法制的結合,同時關注社會道德法制與個體心理的綜合構建,即在方法上注重整體,在理論建設上強調綜合,建立學生問題行為的綜合教育策略。具體包括:⑴應對學生的問題行為,不僅是道德規(guī)范的簡單傳遞與校規(guī)校紀接受,其本身也是心靈潤澤,心靈點化的過程。 ⑵應對學生的問題行為,不能簡單停留在問題的矯正和預防上,因為這是一種消極被動的教育方式,應當是積極主動的,以幫助學生“追尋生命的意義”為理想,以促進學生“精神成長”為目標。

  對中學生的教育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尊重他們:

  說話要和藹可親,保持平等的心態(tài);體現出你是他們的朋友,親人,但不是家長。 千萬不能嘮叨,更不能在眾人面前訓斥,忌諱謾罵。

  一定要給足他們的面子。這一點特別重要。這些人特別講義氣,你尊重他,他會特別感激你,對他自己的錯誤會認識深刻,,而且馬上改正。他們最反對你高高在上的感覺。

  2、鼓勵他們:

  發(fā)現他們的點滴優(yōu)點,及時表揚、夸獎,給他們自信心。

  3、引導他們:

  在他們犯錯誤時,千萬不要在外人面前直接批評他們,可以在他一個人的時候,親切的問候他們后,讓他們自己說出來怎么了,錯在哪里?在那個時候,你再引導他們分析錯誤的危害,以及改正的辦法。他們會終生難忘,而且你的話會對他們的一生都將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是新課程教改下教學的作業(yè)和測試兩個方面的相關問題。

  合理布置和認真批改作業(yè)是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少教師歪曲了“減負”的本意和實質,致使作業(yè)及批改這個環(huán)節(jié)更趨淡化乃至名存實亡。隨意布置作業(yè)、馬馬虎虎批改作業(yè)的現象,在常規(guī)教學中屢見不鮮。因此,引領教師樹立正確的態(tài)度,養(yǎng)成必要的教學技能非常重要。

  科學命題是素質教育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命題是教學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命制出優(yōu)質的試卷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的一個技能。面對我們命題質量不高的現實,根本的提高方法在于促進教師觀念的.轉變和能力的提高,吸收和借鑒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既注重理論的厚重,更強調具體教學實施中的可模仿可借鑒的操作方法,提高教師們的造詣水平。

  最后,是新課程教改下備課問題的診斷和對策。

  在編制一學期的學科教學進度時,一定要分布合理,不僅要把本學期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內容全部容下,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點和難點,并把這部分內容的時間分配盡量充分些;另外,對其他預想不到的一些活動,在制定教學進度時要留出機動時間。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看待備課。

  一、從提高教學質量的角度看備課:

  眾所周知,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如果不在備課上下功夫,對于教師業(yè)務水平的提高是一句空話,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也是一句空話。目前,雖然各校都十分重視對教學常規(guī)的管理,特別是對教師備課的管理,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別是教師工作負擔的繁重,造成了部分教師在備課方面的一些重要問題。例如:

  1、備課的目的:應付檢查。有的老師備課是一回事,上課是另一回事,備課為應付檢查服務,不是為了學生的學習服務。

  2、備課的方法:抄搬資料。部分教師視教參教案選為珍寶,不加選擇或不加思考的拿來就用。

  3、備課的重點:側重于教學內容。不少教師把絕大部分的時間化在作業(yè)批改與訂正、處理事務上。時常匆匆忙忙進課堂,心中無數;憑著感覺上課,也有老師甚至還有不備課進課堂的現象。

  以上這些問題將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要改革課堂教學首先必須要從改革教師備課抓起,克服教師備課過程中的這些弊端將是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問題。

  二、從減輕教師負擔的角度看備課:

  針對教師備課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從減輕教師負擔的角度出發(fā),有些地方對教師備課也進行了多次的改革,加強了備課組的活動,注重集體備課等。在備課管理上也做了一些嘗試:例如有的學校要求青年教師手寫備課,備整冊教材,而中老年教師集體備課,每人備一個單元或者幾節(jié)課;有的學校采用修改往年教案的方式備課;有的學校采用電子備課的模式,實施資源共享,這些都有效的提高了備課質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但是同時,新的問題又出來了,有的教師從網上下載一些教案,原先要備很長時間的教材,現在是幾分鐘就解決了問題。我覺得“拿來主義”也是可取的,資源的共享是信息時代的優(yōu)越性之一。但是,很多教師的這些下載來的資料卻沒有很好的去研究,去修改。純粹的拿來主義表面上是減輕了教師的備課負擔,但是由于備課環(huán)節(jié)的漏洞,緊接著的問題是教學質量的下降,學生學習水平的下降,學生作業(yè)錯誤率的提高等,不斷的批改、補課、輔導......在事實上又加重了教師的負擔,因此,備課確實需要改革。像傳統(tǒng)備課的方式中存在的“今年抄去年的課,明年抄今年的課的現象”已經嚴重阻礙了教育的發(fā)展。只有合理的進行備課改革,才會真正意義上使教師從繁重的機械勞動中解脫出來,而在改革的過程中又同時要注意克服多種新的問題。

  三、從借鑒的角度看南方某校的“聯合備課”

  聯合備課類似于我們的集體備課,也就是同一學科的教師以一定的方式進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集體協(xié)作備課,讓長期以來老師備課單兵作戰(zhàn),教案水平存在差異的情況得到改善。但是不同的是,聯合備課充分借助網絡這個平臺,值得我們借鑒:

  1.建立一個學校的“聯合備課中心”網站,并發(fā)布于Internet,教師無論在學;蚣抑卸寄芡ㄟ^網絡訪問到;同時,學校為每個教師開設了不同權限的用戶名(用于不同層次的管理)。

  2.網站的建設以學科分類為主,所有學科按開設年級全部開齊,共有11個科目的102冊學科內容,同時建有“優(yōu)秀教案推薦”、“參考教案”、“錄像課點播”、“課件推薦”、“備課研究”、“教學計劃總結”、“檢查與反饋”等欄目和專題,用于存放各類相關教案,同時提供大量備課資源,為教師備課服務。

  3.平行班的教師任教同一個學科的,可以共同完成本冊內容的集體備課。一個人所備的教學內容提供給其他教師教學用,在此基礎上提倡修改別人的教案,修改以后的第二稿也發(fā)在聯合備課中心。

  4.從事本學科教學三年以上的教師均可參加聯合備課,備課的基本任務由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分配與調整。三年以下的,不參加聯合備課的教師也把教案發(fā)在聯合備課中心,這樣可以一起參與討論與研究備課。

  綜上,通過對這三本書的學習研究,使我對新課改下的中學教育教學有了充分的認識和深入的理解,我對教育教學活動和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有了更新的認識,只有做好正確處理學校教育中學生的各類問題、教學作業(yè)和測試、以及認真?zhèn)湔n等問題,才能應對新形勢的教學要求,更好的做好教書育人這份偉大的職業(yè)。

《教育學》讀書心得4

  《教育學文集》是一部比較大型的、相對成套的、專題分卷的教育學資料叢書,全叢書一共26卷,我讀的是 李涵生、馬立平編著的第十二卷《教師》。作為一名師范生,我本應該多讀一些教育學的書籍,讀完《教師》這一文集,我覺得受益匪淺,原本空蕩蕩的腦瓜子覺得一下充盈起來。以下是我讀完這一文集的對教師方面的見解,有些部分是借鑒了該文集的觀點,很多是我自己的淺陋見解,不足之處,請老師指正。

  教育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礎,學校是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陣地,教師則是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一支主力軍。教育學文集叢書分門別類從以下六個角度去闡述教師:教師的作用和地位、教師的工作的特點和應具備的條件、教師心理、教師評價、教師的培養(yǎng)和提高,以及班主任。

  一、 教師的作用和地位

  教師是一個古老的職業(yè),自從有學校就有教師。只要學校存在,只要人類社會存在,教師的職業(yè)也會永遠存在下去。古往今來,不少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卓越地認識到教師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并且實踐了教師的工作;毛澤東、魯迅、陶知行、俄羅斯民主主義革命家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大多是以教師開始自己的事業(yè)活動,或以教師作為一生中重要的事業(yè)之一。教師的作業(yè)本卷有許椿生、加拿大珀金、喻立森等五個人的觀點。這五個的觀點都是很相似的,但是我個人覺得喻立森《論教師的作用》再描述教師的作用上來說是最完善的。大概內容如下:

  第一、教師是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的藝術家

  其一、告訴我們教師在傳授文化科學知識方面的具有藝術家的作用,車文博曾將《教學原則淺說》一書中說過:“教育人是藝術中的藝術”,教育者是藝術大師中的“能工巧匠”。其二、教師的藝術家作用也是教學規(guī)律的直接反映,很淺顯地教師的備課過程和施教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連續(xù)不斷地對教學材料進行藝術加工的過程,對教學情境給予技術處理的藝術化過程。其三、教學在傳授文化科學知識方面的藝術作用,還是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的折射反映。我們的教師非但要成為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的藝術家,同時也應該成為傳遞治學方法,教會怎么的藝術家。

  第二、教師是年輕一代理智資源的開拓者

  教師對年輕一代的理智資源的開拓作用,既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是青少年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客觀需要。開拓年輕一代的理智資源,還是學校教育的中心任務之一,是教師的工作的天職所在。我們的教育要培養(yǎng)和造就智能高超、才華橫溢、富于應變、勇于創(chuàng)新的一代新人,首先我們的教師就必須承擔起開拓青少年學生的理智資源的義務和責任;用我們自己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啟迪青少年學生的心智,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

  第三、教師是塑造未來一代靈魂的工程師

  其一、我國現時代的學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策源地,而教師是發(fā)揮教育目的的忠實實現者。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身心兩鍵的和諧新人,這就注定了我們的教師塑造未來一代靈魂的工程師。其二、教師的工程師作用又是青少年學生品德形成的'規(guī)律的具體體現;英國教育家沛西·能認為教師是塑造學生性格、溝通學生心靈的“思想搬運夫”。其三、教師的工程師的作用,還是教師職業(yè)的固有特點的體現是教師群體的人格力量的標志所在。

  第四、教師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文明建設的生力軍

  當前我們的教師之所以能夠起到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墨那個建設的生力軍作用,也因為他們富有生機、朝氣蓬勃、蘊藏著極大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和豐富的知識-理智資源、我國教師隊伍中有一大半經過長時間專門訓練的專業(yè)人才。教師的生力軍作用,更加普遍地體現在從事學校教育工作、培養(yǎng)現代化建設人才方面。此外,教師的生力軍作用還表現為對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的推動和促進方面。

  二、教師的工作特點和應具備的條件

  教師的工作特點:教師有許多的時間是跟青少年相處在一起的,而且是以一對多的形式多常見(一個老師對付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學生)教師所要做的不僅僅是教學設計、效果評價,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狀況。教師這個崗位工資不會很高,工作時間具有固定性和假期性這個是由學生的自身特點決定的。

  教師的應具備的條件: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綜合素質,即包括良好的道德素質、全面淵博德知識、良好的記憶力、敏銳的觀察、準確的判斷、豐富生動的語言講解能力、較強的語言溝通能力和博大胸襟具備寬容和耐心的品格。教師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具備良好的“學生觀”,做到以生為本,學高為師、德高為范。

  本卷李紹彬《陶行知教師思想淺論》一中指出:教師的必須要肩負著社會重任,教師要有獻身精神,教師要有民主精神、教師要敢于創(chuàng)造、勇于開辟,教師要銳意進取、不斷學習,教書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教育革新家馬卡連柯根據自己的教育實踐的切身體會,對廣大教師提出以下五點的要求:1、教師必須具有明確的政治目的,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世界觀。2、教師必須具有熟練的業(yè)務知識和高度的文化水平。3、教師必須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質,具有高尚的文明行為修養(yǎng),并能處處以身作則。4、教師必須具有教育科學的基本知識,認真的研究和掌握教育科學、懂得教育規(guī)律,以便能正確而有效地進行教育工作。5、教師必須熱愛兒童,了解兒童,熱愛教育事業(yè)。

《教育學》讀書心得5

  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半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體會到:一個合格的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必須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培之以能,持之以恒。

  一、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記得剛開始,由于對孩子的性格特點等比較生疏、管理起來甚覺棘手、安排下的不少事情,自己認為太簡單了,但讓孩子們去做卻往往不合己意,真讓人感到憋氣。有時還會出現不知用什么語氣向孩子們解釋的一句話、一件事……我困頓、我迷茫。在不斷摸索中,我模模糊糊地懂得:要想使孩子們適應你,順著你的指點去做,自己首先應該適應孩子們,了解孩子們的心理特點,這就必須走近孩子們,和他們打成一片。這真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學校的藝術節(jié)上,當快到我們班節(jié)目時,我照例去告知孩子們做好準備,卻看見班里的于躍同學面帶愁容。我看到她十分為難,又不敢對我說。于是我上前親切地問:“需要老師幫助嗎?跟老師說一說好嗎?”她把自己的實際情況說出后,原來是校服上衣的拉鎖壞了。我立刻領著她在別的年級班上找了一件合適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還送上一句:“老師相信你能行”。這時,從她面帶微笑的表情中我發(fā)現了她的愉快。最后,我們班的.合唱沒有因為校服而受影響,而是順利完成了。通過這件事,該生在學習上也有了顯著提高。總之,一聲問候,一次幫助,一句句苦口婆心的教導,都會融洽師生的感情,使班級工作順利開展,有時還會得到意外收獲。

  二、培之以能,持之以恒。

  俗語說:“心急吃不上熱豆腐”。和小孩相處,的確不能急躁,不耐煩只會使事情變得更加復雜。對于優(yōu)生少,差生多的班級,更是如此。對于差生,我們要先了解其病根。比如一些貪玩、多動,但腦子靈活的學生;思考問題較遲鈍、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以及年紀小、不懂得學習、上課常常做小動作的學生,我們都要了解其病根,對癥下藥。首先與家長取得了聯系,家校結合,共同努力,促其進步。其次,與差生交朋友,吃偏飯、多提問、常輔導。在我班有一個同學,數學成績很不理想,我在課堂上就經常讓他回答問題,課后耐心輔導,期中考試后居然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再次,發(fā)現細微進步,立刻表揚、鼓勵,增強他的自信心。最后,開展一幫一活動,優(yōu)生與差生交朋友,鼓勵優(yōu)生爭當小老師?傊,轉差工作是班級工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更需要老師像母親一樣耐心細致,像朋友一樣真誠熱情地培植自信心,培養(yǎng)持久力。除此之外,樹之以秀,促進百花爭妍,形成帶動力。例如:在班上樹立各方面的“學生秀”,定期評選“最遵守紀律的”、“最助人為樂的”、“學習最認真的”、“書寫最漂亮的”、“跑步最快的”“一人一絕技最妙的”等一系列“學生秀”活動,促進學生發(fā)揮特長,激發(fā)學生積極性,使班里成績全面增強。

  總之,作為新世紀的班主任,我將緊跟時代步伐,率先垂范、虛心求教,為提高班級管理水平,使班級工作更上新臺階而不斷努力。

《教育學》讀書心得6

  古人云,“開卷有益”。經常讀書和思考,會使我們勇于自省,善于自省,既不憚于正視自我之短,又能努力探究補救途徑。尤其,讀一本好書,能夠使人心靈充實,眼界開闊;能夠使我們不斷總結自我以及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

  寒假里,我拜讀了《教師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推薦》一書,獲益匪淺。

  書中共談了69條推薦,涉及到教師生活、工作的各個領域,如:認識自我、人生境界、教師的魅力、做一個有品味的人、要常懷感恩之心、發(fā)現自我的潛能、個性教師的魅力之源、快樂、健康、做自我的心理醫(yī)生、把小事做好、明銳的觀察力、毅力、讀書要學會品書、精神飽滿地投入每一天等。讀此書,就好像有一個個智者站在面前,循循善誘,為我排解煩惱,為我指點迷津。又好像有一個個和藹可親而又博學多聞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忙,讓我充滿信心……

  書的封面上就有這樣一段話:教師到底最需要什么?是金錢?是名利?是學生好的成績?還是家長的尊敬、社會的推崇……其實、教師最需要的是認識自我、發(fā)現自我、發(fā)展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樂,這種快樂會凈化你的心境,使你越來越感受到活的價值、有好處、越來越能體悟到人生的真諦……

  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如“教師,認識你自我”,初看這個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平時工作、生活中我經常聽到有些老師抱怨:同樣是教師,為什么我工作這么辛苦?為什么學生如此差勁難以調教?為什么學生成績老是提不上來?為什么自我不被賞識、重用……究其根源,是他們沒有真正認識自我。教師只有看清了自我、認識了自我,才能了解自我的性格優(yōu)勢與不足,準確地自我定位;才能正確認識職業(yè)價值,熱愛自我的`職業(yè),才能揚長避短、構成自我獨特的自信心。教師需要不斷更新、不斷完善對自我的認識,使自我變得更好和更完美。教師需要要做的用全面的、發(fā)展的眼光看自我。

  教師需要有激情。羅曼羅蘭曾說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我心中有陽光!币龑Ъぐl(fā)學生參與的用心主動性,作為整個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首先自我要有激情。

  教師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用心、細心。敏銳的觀察力是一個教師最寶貴的品質之一。教師需要用其敏銳的觀察力從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牽著學生的手,用心去呵護去支撐;從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到相互走進內心世界,心心相印,息息相關,生機勃勃,其樂融融,讓自我成為真正的充滿智慧、富有生命力的教師。

  此刻的學生都很有個性。教師一般都是喜歡比較聽話的,用心要求上進,對老師和同學也比較尊重的孩子,不太喜歡個別的將自我表現的與眾不一樣、總是顯得自我那么桀驁不馴的孩子。但是這樣做的后果往往是師生之間“水火不容”,學生上課沒有興趣,上課搗亂,教師費盡心思,疲于應付……所以,教師需要學會寬容與欣賞。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能恰當控制和調適自我的情緒。

  每一個人都期望得到掌聲,得到表揚。如果人的情緒浮動時,總是要發(fā)泄的,有的會發(fā)展為破壞性行為。處于“青春叛逆期”這一危險期的中學生,由于此時心理起伏大,感情容易激動,容易走極端,愛“逆流而上”,有的甚至與老師與家庭不可調和,再加上學生學業(yè)水平參差不齊,學習的用心性、自覺性有的又很差。當教師應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當教師應對家庭和社會的煩惱時,必須要冷靜。如果教師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啟發(fā)、表揚、激勵會是另一種情景。“欣賞是一種用心的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是建立在善于發(fā)現和摒棄嫉妒、悲觀厭世等不良心里的基礎之上的優(yōu)秀品質。只要我們學會了欣賞,就學會了尊重。讓教師多用贊美之聲,克服逼迫之聲,放下我們的架子,少一些居高臨下。

  教師需要會思考,會反思。列寧說過:“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蹦敲,我們又如何對待我們自身的歷史——每個人已走過的生命歷程呢?學會反思和忘記,也許是對教師個人教學生涯的很好把握。教師要多回過頭來看過去,看自我原先所走過的路,所做過的事。讓教師學會思考,學會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汲取營養(yǎng),在反思中不斷成長與成熟,透過自我的思維和方法完成別人看來是艱巨或困難的事情。

《教育學》讀書心得7

  在讀完《合學教育》這本書后,我的收獲頗多,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坐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

  1、合作學習的互動觀是建立在對現有教學互動觀的反思基礎上的,是對現代教學互動觀的一種發(fā)展。合作學習論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信息互動的過程。從現代教育信息論的角度來看,教學中的互動方式大致呈現為四種類型;一是單向型,視教學為教師把信息傳遞給學生的過程,教師是信息發(fā)出者,學生是信息接受者,二是雙向型,視教學為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獲得信息的過程,強調雙邊互動,及時反饋;三是多向型,視教學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強調多邊互動,共同掌握知識;四是成員型,視教學為師生平等參與和互動的過程,強調教師作為小組中的普通一員與其他成員共同活動,不再充當惟一的信息源。②合作學習認為,教學是一種人際交往,是一種信息互動,其間必然涉及上述四種信息互動過程和模式,缺一不可。從目前世界各國的合作學習實踐來看,合作學習還是把互動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了生生之間關系的拓展上,因為這是當前教學實踐中常常被人們忽視的一個重要領域。

  2、反觀教學實踐,我們目前教學所提倡和采用的互動方式主要是師生之間的雙邊互動,至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則始終未能受到重視,因而教學中少有或根本沒有多向型的互動方式。甚至不少人還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視為非建設性的'消極因素或破壞力量。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其中理論誤導的影響不可忽視。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我們往往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視為教學中惟一重要的關系,認為學生之所以能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主要是取決于與教師的互動。合作學習認為,把教學這一復雜的現象僅僅當作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互動的過程來認識,實在是過于簡單化了。實際上,教學不僅僅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互動的過程,它還涉及諸如單向型互動、多向型互動、成員型互動等多種互動過程,是多種互動過程的有機統(tǒng)一性,是一種復合活動。

  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chuàng)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我們要做“代表先進文化方向”的創(chuàng)新型教師,愛崗敬業(yè)是創(chuàng)新型教師應具備的首要條件。他不但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fā)展的師觀,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而且還應具有開拓進取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勇于拼搏的英氣,甘愿奉獻的“傻”氣,自強不息的骨氣。吾以培養(yǎng)新世紀之英才,振興中華為己任,雖生活清貧,但仍以春蠶的精神、紅燭的風格、蜜蜂的作風、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奮力拼搏,無私奉獻。

  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于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于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笨鳥先飛,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教育學》讀書心得8

  《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是由曹理老師主編及全國許多音樂工作者合作完成的一本填補音樂教學這一領域空白的書。盡管它在1993年就已經出版,剛開始拿到這本書我在想這本書已經出版這么久,當中的內容會不會已經過時,但是讀完后我發(fā)現書中的內容到現在為止都是非常值得我們音樂教師或者教育工作者值得學習和研究的。這本書涉及的內容是非常全面,書中除了講述“音樂教育的.研究”、“音樂教育的本質”、“音樂教育的目的、任務、原則”、“教學大綱、教材教法”等這些與學校教學直接相關的內容外,還有從音樂教育的對象、實踐、教改等有關方面講述了“兒童音樂教育心理學”、“兒童音樂才能”、“家庭與社會教育”、“比較音樂學”、“國外音樂教學法”等許多內容。

  讀完以后我的感受就是原來我們音樂學科并非唱歌、跳舞、彈琴那么簡單,特別是我們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的人來說,除了要關注學生技能技巧的進步,更重要的是要關注教師自身的教學方法以及學生的學習心理,因為不管學習音樂或者欣賞音樂都是一個基本的心理活動過程,而由于個體差異,這種心理活動過程又是因人而異的,因此作為教師就要關注這些差異,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另外書中有花不少篇幅介紹了幾種音樂教學法,有奧爾夫教學法、達爾克羅茲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美國綜合音樂感教學法等,其中我準備將達爾克羅茲的“體態(tài)律動”、奧爾夫的“樂器”、柯達伊的“柯爾文手勢”結合運用到我今后的教學中,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學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教育學》讀書心得9

  看到這本書,我立即想到的就是師范的考試,再次翻著這本書,讀著熟悉的名詞,卻感覺沒有當年的激情,也許是沒有了考試的動力,也許是當了十幾年的教師,這些理論的戰(zhàn)術已經在課堂實踐的戰(zhàn)場上用不上了。于是,我毫無興趣地翻著,想找一找自己比較有興趣的章節(jié),跟自己教學實際最接近的教學過程來看看,最后決定翻到“教學過程”這一塊看看。對于老書新讀,沒有抱多大的希望,原以為這些東西太熟悉了,教育的概念和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原則,哪一條不是當年滾瓜爛熟背過的,就連孔子的“因材施教”,盧梭的自然教育,夸美紐斯的班級授課制也都再熟悉不過了……經過三年的師范學習,加上三年的?婆c三年的本科鞏固,自以為,自己對教育學的理論已經耳熟能詳了。但是,意外的是,我在書上看到了我從沒見到,從沒聽過的教學新詞、嶄新的教學理論:

  “產婆術”:即在教學中,并不把真知直接教學教學學生,而是通過對話、詰問,讓學生陷入矛盾的困境,然后引導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去獲得真知,即蘇格拉底的教學思想。這種“產婆術”教學,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詰問,第二階段:助產。雖然這樣的名詞我們(至少是我)沒聽過,但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是值得借鑒的。教學中,同通過教師的引導、師生之間的質疑、互動,引領學生深入思考,最后經過老師的推波助瀾和孩子的獨立思考得出問題的結論。這樣的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問題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昆體良的教學過程思想:昆體良是古羅馬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模仿、理論、練習”三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理論。這種學習過程,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改進,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性、條理性等顯著的效果。教學中,偶爾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或穿插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很有必要。

  道爾頓制:這是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師不再上課向學生系統(tǒng)講授教材,而只為學生分別指定自學參考書、布置作業(yè),由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yè),有疑難時才請教師輔導。聽了昨天陳校長的講座,巧的是,這種教學組織形式與昨天陳校長講的新亮點不謀而合,和我們學校的自主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相吻合。雖然目前不可能實現這樣的教學形式,但對我們的教學以及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自學能力卻有著很大的影響。

  特朗普制:這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是今年以來,美國學者勞伊德、特朗普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試圖把大班、小班和個人三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大班上課:即把兩個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課,由出類拔萃的老師擔任;小班研究,每個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師或優(yōu)秀生領導,研究、討論大班授課材料;個別教學,主要由學生獨立作業(yè),部分作業(yè)指定,部分作業(yè)自選。

  還有“克伯屈、伯克、華虛朋”等都是我聞所未聞的新詞,我想,不管是哪種教學組織形式,都有其優(yōu)缺點,針對如今的課堂,都是有其借鑒意義的。因此,對于這本書,我還需好好研讀,全面掌握各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性質與功能,綜合地利用,有主有輔地結合,以便更好改進自己的教學。

《教育學》讀書心得10

  前些天和往常一樣在書桌前改作業(yè),不覺頭頸似乎有些酸痛,就抬了下頭,不經意間看到書架上那本“塵封已久”的《教育學》。我清晰記得那是我從大二開始就開始翻閱的,那時沒有其他想法,就準備想從事教育行業(yè),當一名老師?粗潜九惆槲野雮大學生活的《教育學》,心里自然少不了一些感慨。

  當懷著另一種心情打開那本書的時候,看著當年做著的筆記,尤其是當翻到第四章“學生與教師”這一章時,感觸油然而生。轉眼從學生身份變成了老師,這大轉變讓我有些措手不及,雖然我早已在當年做好準備,但當年歸當年,如今已成為一名老師,設身處地想還是不大一樣的。從高中就知道了“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乃是教師的職責所在,在當初我以為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現在想來稍有些幼稚,有些輕下結論。其實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方面的,在《教育學》一書中有明確的闡述:

 、賯鞯勒呓巧

 、谑跇I(yè)、解惑者角色

  ③示范者角色

 、芄芾碚呓巧

 、菖笥呀巧

 、扪芯空呓巧。

  這六大角色特點無疑決定了教師職業(yè)的`重大意義和重大責任,決定了對教師的高素質要求。這些闡述在直到我做了一名教師之后才真正會心。

  就拿管理者角色來說,教師管理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學生。如何很好的管理好全班學生,細至每位學生,以激發(fā)他們的主動性,能使他們自覺接受管理,加強自我管理,并積極參與民主管理,對我來說還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就我班學生實際情況來講,我首先在班里制定了一系列班規(guī),以此來約束、端正各自的行為,以此為戒尺,并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做到賞罰分明,然后召集班干部,做好一系列班干部會議,強調職責、義務等方面的工作,做老師的小助手,也好讓他們自己去干,有的放矢,給予他們更多的責任和自主,讓他們去管理下面的學生,當然其余學生也有一定的的權利,就是做好監(jiān)督工作,即若班干部有做的不當的,有違干部身份的,都可勇于主動指正并批評,嚴重的可以告知老師再做相應處理。所以我主要給班級創(chuàng)造一個自主和民主的管理氛圍,讓他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習生活,我想我班還是較樂觀的,當然這并不是每個班級都適用,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又如再拿朋友角色一講,我班上大多數學生以好動活潑為主,無論是上、下課都比較積極活躍,但我從小就知道師道尊嚴,老師無論是面對什么樣的學生都是一副莊重嚴肅的模樣,也無論是課上還是課后。其實不然,正如《教育學》中所說,小學低年級學生傾向于把老師看作是父母的化身,希望能把他們當做好朋友看待,能和他們一起分享痛苦和憂傷,分享快樂和幸福。因此根據這一特點,課后,我時常以輕松,歡樂的氛圍來跟學生交談,融入他們當中,以便更深入了解學生,經常能和學生融洽相處,當然課上我也會掌握相應的尺度。

  其實在多年后,當上老師,再次翻閱那本《教育學》時,情緒總會有些波動,倒不是感慨自己長時間地勤學苦讀沒有白費,而是看著這書中各個章節(jié)的內容,總覺自己很無知,這次只是選其中一章的一個方面來寫我的讀書心得,也只是隨便說說,我想更多的還是要我去實踐中摸索吧!

《教育學》讀書心得11

  回首曾經那本塵封在記憶中只為考試而用的《教育學》,早已從記憶中淡出、飄遠,然后相隔兩忘化無影。今。再次拿起這樣一本深邃且頗具教育使命厚重感的書時,我從目錄中找尋著自己最感興趣的兩大塊領域——學生和教師篇章。反復讀著念著,腦海里萬般思緒齊涌現,無端生發(fā)一種已然“不堪回首,十年往事”的惆悵!十年,多少辛酸,多少歡笑!相關瑣事或深或淺刻進時間深處,駐足回眸,還是無怨無尤,留在心里頭。

  《教育學》的主要思想是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這四個支柱成了該書的最核心的、也是最有價值的思想,它為人類構建21世紀的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學會認知,即獲得理解的手段,其途徑是將掌握足夠廣泛的普通知識與深入研究少數學科結合起來。這也就是說要學會學習,以便從終身教育提供的種種機會中受益。學會做事,即要能夠對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產生影響,以便不僅獲得專業(yè)資格,而且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獲得能夠應付許多情況和集體工作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是實際的動手能力,而且包括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主觀能動性、交際能力、管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擔風險的精神等綜合而成的能力。學會共同生活,即要學會與他人一道參加活動并在活動中進行合作。其途徑是本著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及和平等價值觀的精神,在開展共同項目和學習管理沖突的過程中,增進對他人的了解和對相互依存問題的認識。學會生存,即充分地發(fā)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斷增強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責任感來行動。

  多年來的教學經歷使我產生了很多困惑,這些在現實中糾葛我的問題,終于讓我找到了清晰的答案。以下是我摘錄的幾點:

  1、“中小學生在學校所學到的人際交往模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進入社會后所采取的人際交往模式,可以這樣說,在學校中缺乏與他人民主、平等相處經歷和經驗的人,在社會上將很難與他人民主、平等地相處!

  2、“需要注意的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教學管理上可以采用放任主義的態(tài)度,放棄指導、引導的責任,聽任學生自發(fā)發(fā)展。”

  3、“不僅使學生具有現代文化科學知識,而且有獨立自主性和開拓創(chuàng)新性,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平等觀念和合作精神,成為一個具有獨特個性的人!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摘錄,讀書至少讓我明白了我們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活動中,滲透著人的品質教育。教師在教學中展現的科學精神、人文素養(yǎng)、道德風范、生活態(tài)度、行為習慣等,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同時教師也在通過批評和暗示等方式矯正學生的`錯誤。教師對學生的人的品質教育有顯形的,也有隱性的,有言傳的,也有身教的。教師在學生面前展示的人的品質本身就是教育資源,教師就是學生的人的品質榜樣。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教師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的品質無法做出確切的回答。甚至對人的品質是什么也無從談起。如果一個教師不能對學生的人的品質進行比較全面的描述,也即不能做到全面地了解學生。

  教師是從事專門職業(yè)活動的專業(yè)人員,教師的職責是教育教學,教師的使命是教書育人。教師勞動的主要特點:

  1、強烈的示范性;

  2、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

  3、空間的廣延性和時間的連續(xù)性。

  教師具有專業(yè)情操,即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有理想性的價值評價的情感體驗,它是構成教育價值觀的基礎,是構成優(yōu)秀教師個性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師專業(yè)情誼發(fā)展成熟的標志。教師的專業(yè)情操包括;理想的情操,即由于對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認識而產生的光榮感與自豪感;道德的情操,即由于對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規(guī)范性的認同的體現;教師的專業(yè)自我是教師對自我從事教育工作的感受,接納和肯定的心理傾向,這種傾向將顯著的影響到教師的教育行為和教育工作效果。教師的職業(yè)理想即教師對所從事教育工作的事業(yè)心,責任感和積極性,它是教師獻身于教育事業(yè)的根本動力。它具體表現為對教育事業(yè)及其社會地位的認同,情感和行動,師愛是教師職業(yè)理想的靈魂。

  作為教育工作者,其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工作的再創(chuàng)造性。因此,教師需要發(fā)展、需要提升,更需要自我超越。一個善于反思、善于研究的老師總能讓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一些新的工作思路和思想方法。但是局限于實踐范圍的再創(chuàng)造很難高屋建瓴,教師的研究工作需要規(guī)劃指引,需要理論培訓習得,需要高層次的專家點撥。所以勇于抓住時機,善于創(chuàng)造機會,敢于沖破困難,努力讓自己走向“教育者”與“研究者”的雙重共贏身份,需要足夠的勇氣、堅定的意志,需要無怨無悔的付出,更需要默默忍受獨自行走在深造之路上的孤獨。對于自己,尚未在這方面邁出足夠有力的一步,只希望略略能有些且行且思與且得,這就是我目前所擁有的平衡點。

  在教師扮演的角色叢中,由于生活的不確定性,我們還會碰到許許多多的角色沖突。在角色沖突中,努力找到一個平衡點,就會擁有一個幸福的支點。其次,教師要善于從諸多角色中掙脫出來,把時間和精力重新合理分配,盡可能把它用到那些對自身更有價值的角色上。

  班主任寫進書本里的形象是高尚品行的榜樣,有著堅定的教育信念,有著不慍不悱的柔腸剛膽,有著較強的組織能力,有著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有著善于待人接物的獨攬一面,班主任還應嚴于律己,不斷提高自己素質等等。如此云云,綱舉目張,以為無比正確。但現實不太需要這些,對教育起直接啟發(fā)作用的,我以為還是對個案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對個別教育(包括問題學生)工作的開展。

《教育學》讀書心得12

  寒假期間學校組織教師學習李鎮(zhèn)西的《愛心與教育》一書,通過閱讀該書,感觸頗深,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教育之路還很漫長,能有這樣的材料給予幫助,我想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之中將會完善我的的工作,現就對這本書的感受總結如下:

  《愛心與教育》是李鎮(zhèn)西老師1998年獻給走向21世紀中國教育的一本探索手記。書中用一篇篇獨具愛心和思想性的記實文章,折射出他高揚民主、科學、個性的教育旗幟的教育思想歷程。每一篇文章都是他對教育問題的思考、探索和不斷的創(chuàng)新。我陸陸續(xù)續(xù)地讀完了這本書,書中的.很多事例對我可謂受益匪淺!爱斠粋好教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李鎮(zhèn)西老師這樣回答:“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自問:你為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做了那些努力?

《教育學》讀書心得13

  大凡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對《教育學》這本書都不會陌生。很多人在就讀師范時期就學過,對于我而言,那時學習《教育學》就是為了能順利畢業(yè)拿到教師資格證。老師要求也低,考試前還給劃劃重點,所以也沒怎么學,到今天很多知識早就忘光了。今天再找來這本書看的時候,竟然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幾年來的教學經歷使我產生了很多困惑,這些在現實中糾葛我的問題,終于讓我找到了清晰的答案。以下是我摘錄的幾點:

  1、“中小學生在學校所學到的人際交往模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進入社會后所采取的人際交往模式,可以這樣說,在學校中缺乏與他人民主、平等相處經歷和經驗的人,在社會上將很難與他人民主、平等地相處!

  2、“需要注意的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教學管理上可以采用放任主義的態(tài)度,放棄指導、引導的責任,聽任學生自發(fā)發(fā)展!

  3、“不僅使學生具有現代文化科學知識,而且有獨立自主性和開拓創(chuàng)新性,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平等觀念和合作精神,成為一個具有獨特個性的人!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摘錄,讀書至少讓我明白了我們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活動中,滲透著人的品質教育。教師在教學中展現的科學精神、人文素養(yǎng)、道德風范、生活態(tài)度、行為習慣等,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同時教師也在通過批評和暗示等方式矯正學生的錯誤。教師對學生的人的品質教育有顯形的,也有隱性的,有言傳的,也有身教的。教師在學生面前展示的人的品質本身就是教育資源,教師就是學生的人的品質榜樣。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教師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的品質無法做出確切的回答。甚至對人的品質是什么也無從談起。如果一個教師不能對學生的人的品質進行比較全面的描述,也即不能做到全面地了解學生。

《教育學》讀書心得14

  最近,在學校的倡導下,在同事們濃郁的讀書氛圍中,我閱讀了《合學教育:突破合作學習的5大瓶頸》這本書,這本書是合學教育的創(chuàng)始人張素蘭老師針對一線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基于對自身實踐的總結,基于對別人實踐的觀察和分析,通過設身處地的講解,幫助老師們實現自我審視、自我診斷、自我發(fā)展,從而共同沖破合作學習領域的栓塞之處。全書分為兩大部分,瓶頸掃描和突破瓶頸,在掃描部分,張老師不僅列舉了很多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的誤解和誤區(qū),同時還從儒家思想等傳統(tǒng)文化的高度,為實施正確的合學教育尋找到深厚的理論淵源,另外,張老師還從五方面具體分析了5大瓶頸發(fā)生和存在的原因,這里既有全社會教育大環(huán)境的因素,也有因為教師對合學教育這一理念理解得不夠深刻,尚不能抓住其實質,因此在操作的過程中步入了誤區(qū),使合作學習停留于表面,而缺乏了應有的實效性。在突破瓶頸部分,張老師針對5大瓶頸,在如何達成師生認同、如何進行小組建設、如何實施多元的評價策略、如何進行有效地教學設計和科學的問題設計這五個方面,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具體的指導意見。其中的很多觀點和方法,對我很有啟發(fā),在這里談一談我的體會。

  張老師的“合學”是合作學習的簡稱,合學教育指的是老師指導學生真誠合作、科學學習的教育,她所倡導的合作,是基于對每一個學習者人格的充分尊重,落腳于參與者的共同受益。其實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并不是新生事物,以我校為例,我們所提出的小班化教育的六個一模式,我校的尊重教育的辦學理念,課堂教學中的“三步教學法”都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理念,但是實事求是的說,雖然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我也努力去實踐和嘗試,但是由于缺乏相關理論的學習,總是淺嘗輒止,有時遇到了障礙,遇到了困難,就產生了畏難情緒,打起了退堂鼓。讀了這本書,我從理論和細節(jié)兩個方面對合作學習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首先,合作學習不僅僅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也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也就是通過合作實現教學相長。因此,教與學兩種活動、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都是不可偏廢的。要想讓合作學習更高效,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作用。當剛剛接觸一個新的班級,老師就要做足準備,一邊對學生進行觀察和了解,一邊向他們介紹和滲透合作學習的意義,使孩子們從內心深處認同這一學習方式并有一些好奇和渴望,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在尊重大多數學生意愿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分組,要堅持整體差異最小化的原則,接下來老師要積極發(fā)揮示范的作用,因為沒有學生天生會當小組長,沒有誰自然而然的就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這些都離不開老師的耐心指導。張老師的一個學生雖然是班長,但是在做小組長方面就很不成功,后來是老師幫助她找到了癥結所在,使她成了一名稱職的小組長。除了以上這些,最為重要的是老師要對合作學習的內容、方式、時機進行精心的設計,合作學習的問題要有深度,能夠觸動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如果沒有對教材、對學情的深入研究,是很難做到的。而浮于表面的問題,為了合作而合作的方式,不僅對學生的發(fā)展沒有幫助,而且會逐漸扼殺孩子們的合作熱情,使教學又回到原點。因此,為了合作學習更有實效,更能促進學生的綜合全面發(fā)展,作為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徹底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小組合作學習要真正落到實處,教師要從改變自己的教法開始,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體驗;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一種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自己向前走。教師只有完全相信學生,學生才能真正的去探究、去合作。所以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是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前提。

  二、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精心篩選合作學習的內容

  要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教師一方面要研究初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另一方面,要針對初中學生認知特點,確定教學策略。在布置預習時,安排學生圈畫出疑難之處,獨立思考,初步整理出自己的解題思路,難以解決的,就是課堂上需要組織學生合作探究的問題;在教學設計時,分析學情,了解學生對新知識了解的程度;在備課預設時,進行篩選,選擇重點、難點問題。一般來講,思品學科的辨析性概念問題、材料分析問題、實踐探究問題,都適合小組合作學習來完成。

  三、指導合作學習方法,參與學生合作學習

  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一定要深入小組的活動,認真傾聽學生的交流或是仔細觀察他們的進展。學生在小組合作時,如有分工不明確或是操作不當時,教師應及時給予幫助,指導他們做出正確的判斷,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教師也是其中的一分子,也在和他們一起參加探究活動,一起學習。同時,教師的深入觀察和耐心傾聽,能讓教師發(fā)現學生的精彩表現和獨到的見解,從而彌補自己個人思維的局限性,在參與合作的過程中達到教學相長。

  四、合理評價,及時鼓勵

  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更關注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興趣與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fā)展,教學活動則是以培養(yǎng)高素質、會學習的“學生”為宗旨。在小組合作的學習過程中,對于每個學生的任何反映,教師都要給予及時的評價,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合作環(huán)境。即使學生的觀點存在某些不足,教師也應努力找出其積極方面,以保護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參與的激情。其次,成功的合學教育需要發(fā)揮備課組、教研組的團隊合力。

  在這本書中,張老師多次提到她所帶領的團隊,《問題引領》也是團隊智慧的結晶。從中可以看出,想要真正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益,必須明確加強集體備課,特別是在新課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大背景下,我們在傳統(tǒng)的備教材、教法、課時計劃、教學程序、課后作業(yè)五大項內容的基礎上,也要注重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備學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都是為學生服務的,因此,集體備課首先要深入分析學生的學情,全面了解學生目前的素質發(fā)展狀況,確定學生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然后依據學生的實際調整和確定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

  二是備學法指導。新課改最重要的變化表現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課程的設計和實施著力倡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這就對學法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體備課時就要根據學情和教材內容充分探討每一節(jié)的學法指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這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備合作探究。讓小組合作探究取得成效,既需要教師根據教情、學情預設思維含量高、具有探究價值、能夠引發(fā)學生興趣的“真問題”,杜絕那些學生一目了然或者怎么討論也得不到答案的“假問題”,又需要教師預設好合作探究的程序和預見到各種生成性問題,避免合作探究走進誤區(qū)。集體備課要充分發(fā)揮備課組成員的智慧,對小組合作探究進行精心的設計,決不能讓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真正讓合作探究成為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平臺。

  以上是我從教師個人和集體備課兩個方面就如何實現高效的合作學習談了一些粗淺的體會。

  我們都知道,人不能給予別人自己不曾擁有的東西,那么我們就必須多一些學習與思考,以自身的發(fā)展來引領學生的發(fā)展。正如張老師所言:除了學習,我們沒有第二條成長的途徑,除了把今天的時間付諸學習,我們難以找到其他的學習時間。讓我們走走停停,在學習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教育學》讀書心得15

  《受壓迫者教育學》這本書,我才剛剛開始看。多納度。馬賽多的這篇序言,讓我對參與式、對話、體驗、知識、理解、好奇心等有了不同層次的反思。特別是當回顧過去幾年應用戲劇教學法開展發(fā)展工作時,重新覺察自己在這個過程當中,是本著何樣的心態(tài)與精神對待每一個當下,每一個對話的對象。我很慶幸在這個節(jié)點時刻開始讀這樣一本書,讓我可以帶著覺察繼續(xù)前行。

  回想剛畢業(yè)那個時候的我,每次工作坊開始的前一天都無比興奮和緊張,生怕忘記明天要進行的內容。兩位香港的導師告訴我,頭天把第二天的流程在腦子里過一遍,去想每個可能發(fā)生的細節(jié),如此這般,就不會太緊張了。由于太焦灼于“流程”的完整,我往往會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活動程序上,有時完全不知道參加者說了什么,無法給予回應。

  那是很糟糕的,沒有一個協(xié)作者是不會傾聽的。而我那時,卻走過了這樣的路,從對他人感覺的遲鈍,逐漸變得敏銳和好奇起來;從專注流程的進行,到真正地去聽和理解參加者。雖然有時,某些參加者的觀點也會給我的價值觀帶來猛烈的沖擊,但我提醒自己,我們不只是在了解對方的觀點是什么,而是他/她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觀點,保持價值中立的態(tài)度,就更能理解對方。在這個過程當中,我也從對方身上獲取了弗雷勒所說的“知識”。

  弗萊雷生長在一個喪失了經濟基礎的中產階級家庭。童年時代忍饑挨餓的經歷,一方面使他“與來自貧困城郊的孩子們達成一片”。遭遇使我們聯合起來尋找求生的出路,在他生活中總是受到階級的限制,處在壓迫的地位。反階級的心理從小就在弗萊雷的心理生根發(fā)芽。

  在教育中,弗萊雷反對灌輸式教育。在灌輸式的教育中,人被看為僅僅存在于世界中,而不是與世界或者其他人一起發(fā)展,更不是創(chuàng)造者。在灌輸式的教育中教師教,而學生被教;教師思考,學生被考慮;教師制定紀律,學生遵守紀律;教師作出行動,而學生則幻想著通過教師的行動而行動。對話教學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對話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談話沒有從平等基礎上出發(fā),就會影響到談話的真實性;關心是對話的基礎,沒有關心何來有針對性的師生對話;對話的雙方要有交往的需求,如果沒有一個謙恭的態(tài)度,那么對話也是低效的;對話的雙方要絕對的信任,不然對話只是一種談判,而且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同時弗萊雷也主張,沒有希望就不可能存在對話,對話決不能在絕望的氣氛中進行?傊,在對話中,平等、謙恭、信任、希望絕對不能少。

  我自己從小學到現在基本上接受的教育是灌輸式的,而我對學生的方式也是命令加棍棒式的,更多的是管束。有時發(fā)現自己在課堂上面滔滔不絕的講,而學生有的在下面玩手機,自己感覺如今的孩子生活安逸了,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了。回想自己讀書歲月,從來沒有缺過老師一節(jié)課,即使是自己不喜歡的老師或者學科。但是不能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呀,畢竟生活的背景和時代是不同了,而讀過《被壓迫者教育學》才明白自己是壓迫者的地位來教導這些孩子的,自己心里上面也認同了這樣的教育方式,所以才沒有意識到自己錯誤。真的需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不改變真的要誤人子弟,不改變真的被社會淘汰了。

  這本書可讀性比較強,我比較喜歡作者批判性的思考方式,更加欣賞作者的尖酸言辭,這個社會真的需要具有批判思想的人站出來,可以讓我們的社會向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fā)展。有些事情是越辯越明的,如果我們對待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隨遇而安,人云亦云,遇到問題遮遮掩掩,那么我們就是壓迫者,或者被壓迫者同化了的被壓迫者。同時可以看到作者多么的希望民主平等的社會制度,實現和平來去除壓迫。

  《被壓迫者教育學》的作者是著名的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曲折坎坷的人生經歷和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活,深刻地影響了弗萊類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從而影響他關于教育、學生和教師等一系列問題的看法,對我們每個教育者來說,都應該好好品讀此書,在講臺上站了20xx年后的我才有幸閱讀此書,真是感到遺憾和愧疚,長期以來以自己會講課而津津樂道,用灌輸式教學方式長達如此之久。在天問學校工作后,在校本培訓中才逐步改變思想,克服以往的陳舊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兩自課堂模式。

  就教育觀而言,弗萊雷認為,教育具有兩大特性————實踐性和政治性。

  在實踐方面,弗萊雷認為,將知識付諸行動至關重要,惟其如此,人們才能夠積極改變歲賴以生存的社會。在教育過程中,人們應該采取積極主動地方式對待知識,應該實行“提問式”教育,積極成為知識的構建者。他提出教育實踐活動的最終目的—————教育即解放。一方面,教育與解放具有共性。弗萊雷指出,教育是一個互動過程,解放既不是恩賜,也不是自我實現,而是一個互動過程。另一方面,教育是以解放為目的的。弗萊雷提出,應該摒棄“灌輸式”教育,代之以“解放教育”即“提問式”教育,一環(huán)星星人們對變化世界的批判意識,鼓勵人們不斷反思自身的生存方式,進而把教師和學生從“馴化教育”中解放出來。在政治行方面,他提出了教育即政治的觀點。他認為,政治具有教育性,教育也有政治性,教育是政治行為,教育是政治的靈魂。

  就學生觀而言,弗萊雷的思想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教育的起點是生命,其一大功能實施社會內部的人成為“自為的人”。弗萊雷認為,人生而平等,教育的起點是全體生命。教育不僅要關注個體的完整生命,還要關注社會的全體生命。教育應該平等的看待每一個生命的個體,社會也應該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的獨特價值,并公平地為其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

  其次,不應該把學生看作儲存知識的容器,而應是為平等交流的個體,在《被壓迫者教育學》 一書中,弗萊雷批判了“灌輸式”教育的弊病。他指出,“教育正承受著講解之一弊病的損害”,“講解把學生變成了容器,變成了客觀有教師灌輸的存儲器”,教師往容器里裝的越徹底,就越是好老師;學生越溫順的接受灌輸,就越是好學生。這種教育脫離探究,無法使人成為真正的人,是缺乏創(chuàng)造力和改革精神的表現。教師和學生相互承認各自主體的平等與獨立,在能動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擦出知識的火花。而在灌輸式教育中,只有自以為知識淵博的人在上次只是給在他們看來一無所知的人。必須摒棄這種教者與被教者之間的不平等關系,也必須建立起兩者平等交流的合作關系。

  第三,認識文化和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教師和學生是相互學習等而對象。弗萊雷認為,人類是不完美的,又稱為完美人的“本體輪使命”。學習既是人類完成使命的途徑,也是追求文化的自由的'行動。他指出,“教育必須從解決教師與學生這多矛盾入手,通過調節(jié)矛盾雙方,讓他們同時互為師生”。他還指出,社會越發(fā)展,教師越應審慎地反思社會和教育問題,惟其如此,教師才能從思想和行動上將學生視為相互學習的對象;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滿懷自尊,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與教師一道創(chuàng)造文化、書寫歷史。

  就教師觀而言,弗萊雷的思想也可該苦熬為三個方面:

  首先,教師應該正確認識自己,了解尊重學生。弗萊雷認為,教師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正確認識自己,一要認識到“人非完人,孰能無錯!苯處煾H艘粯佣际遣煌昝篮腿菀追稿e誤的,關鍵是要正確認識這一點,并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工作。二是不要妄自尊大,自尊心過強。教師自尊心過強不僅妨礙其保持謙遜的品質,還容易使其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學習者質疑時受到傷害。三是要向學生證實自己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作為學習的主體, 學生有權利對教學質疑,而作為與學生共同成長的伙伴,教師有義務證實自己所言為實。在此前提下,教師要了解學生。弗萊雷認為,不同的人身份不同,文化特點各異,要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就必須去了解學生的認知方式和已經掌握的知識。在此基礎上上,教師還要尊重學生,要認同學生的文化差異,尊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向學生提供多種選擇的同時,向學生展示自己的選擇過程和依據。

  其次,教師不是家長,而應成為學生成長的伙伴。他指出,養(yǎng)育子女不是一種職業(yè),而教學卻是一種職業(yè);教學包含明確的任務,在實施上也有具體要求,就鼓舞學生而言,還具有一定的戰(zhàn)斗性。教師應該通過游戲、故事等激勵學生, 幫助學生理解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的一致性。教師要履行之一職責,最好的途徑就是通過實施“問題式”教育與學生共同成長。弗萊雷認為,師生之間不是“權威———服從”的關系,而是“平等———互學”的關系。他在闡述“問題式”教育思想時指出,教師不僅僅是教學者,而且是一個他本人在與學生的對話中的被教者,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在教人。在此認識基礎上,長的伙《被壓迫者教育學》一書,從社會矛盾雙方(壓迫者與被壓迫者)入手分析了當時教育出現的問題,并希望通過變革教育這一社會矛盾雙方同一展開的活動,從而實現雙方的共同解放。伴,還須言行一致。弗萊雷指出,兒童對于教師言行不一非常敏感;教師一邊抗議行政管理者對他們教學自由的限制,一邊拙劣地限制學習者的自由,其教育成效可想而知。

  再次,作為文化工作者,教師應該擔負起改造社會的責任。開發(fā)個體和社會的潛能,是教師作為文化工作者的重要職責所在。弗萊雷曾明確指出,改造社會既是教育內在的要求,也是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他強調,用于從教者必須有能力為公平而戰(zhàn),必須創(chuàng)造學校教育的有利條件。

  回顧剛剛過去的一學期教育教學工作,盡管我認真做好了備、教、批、輔、考、評各個環(huán)節(jié),盡管我在練題時做到了精講精練,盡管我對學生嚴格要求,教學結果竟然遠遠出乎我的意料。以902班為例,盡管優(yōu)生人數在平行班位居前列,可兩級異常嚴重,低分與高分人數接近,中間層學生太少。因此均分與年紀均分相差甚遠。到底什么原因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讀完《被壓迫者教育學》之后,在反思我的課堂,反思我喜歡的“聽話”的學生,反思我的課程內容的設計,確實存在很多問題。902班優(yōu)生人數接近實驗班,成功的理由有兩個,第一,我始終堅持給學生自主預習時間,確保讓學生先自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發(fā)現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第二,我摒棄了過去“灌輸式”教育,通過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開展教學活動。這個班的大部分學生會聽課,他們可以按照老師要求去自主完成每個學習任務,他們的交流展示都很有創(chuàng)意,他們的寫作也很有思想,批改他們的作業(yè)是一種享受,可謂是與學生的愉快交流過程。但是,因為優(yōu)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搶占了教育時機和資源,部分學困生卻很難跟上,在課堂上只是一個觀眾和聽眾,為了完成預設好的教學任務,我對學困生的學習狀態(tài)關注不夠,沒有關注他們的個體差異,沒有充分了解他們的學情,更沒有關注的他們在課堂的幸福指數,對于學困生每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也沒有很好的進行分層落實,導致差生越來越多,致使均分遠遠落后于其他班級。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將揚長避短,克服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關愛每一個學生 ,關注每一個學困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除此之外,我還應該多學習,多閱讀,不斷更新知識,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優(yōu)質的教育教學服務。

【《教育學》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教育學生讀書心得11-14

與教育學有關的讀書心得03-29

小學教育學讀書心得03-23

愛的教育學生讀書心得09-09

教育學生讀書心得體會01-13

愛的教育學生讀書心得15篇10-02

愛的教育學生讀書心得(15篇)10-02

教育學教育心得03-22

教育學習心得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