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實際問題》的教學反思6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用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實際問題》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用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實際問題》的教學反思1
《童年的問號》是長春版語文第三冊第七板塊的第二課。我力求“使語文教育真正走入人的心靈,體驗語文學習歷程與生命是同生共建的!蓖ㄟ^學生的朗讀,體會詞語的意思,進行字詞句的練習。
縱觀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我有以下收獲:
一、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廣泛參與。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注重個體差異,讓每個孩子在每節(jié)課上都有所提高。例如在這節(jié)課上,好學生的回答,我引導鼓勵他說得更完整,更豐富;而對于稍差一些的學生也同樣關注他們的參與,有的同學平時就平翹舌不分,但在課堂上,我還是鼓勵他發(fā)言,幫他們糾正,讓他們更有自信。
二、重視語文教學中朗讀的'示范作用,注重預設和生成。
用聲情并茂的朗讀帶學生入境,使他們能沉浸在老師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之中,體會文中的意思,學會有感情的"朗讀。在講第二段牛頓的故事時,我的預設是:讓孩子們看圖說出牛頓的表情,然后引導讀出思考和疑問的語氣。由于我在平時看圖說話方面訓練的還很少,所以上課時孩子沒有把圖意說到位。當時我臨時想起,增加了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做一做牛頓的動作,雙手托著下巴,若有所思的樣子,再讀一讀這句話。這時候?qū)W生們模仿牛頓的樣子,老師的樣子一起讀這句話,讀得很棒,很有感情,我由衷的說了一句:“又一個小牛頓誕生了!希望你們也像牛頓那樣善于思考!边@樣的生成,讓我欣喜;仡櫛菊n也有許多遺憾之處:
一、 教學形式單一。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形式。如:在教學第四段時,學生眾說紛紜,我應該趁機讓學生討論一下,再讀一讀,體會之后再回答問題就更好了。朗讀方面,還可以更多形式。
二、 關鍵之處缺乏畫龍點睛的指導。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我還是缺乏一些有效的引導。 ; 以上是我對《童年的問號》一課的教學反思。語文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懇請各位同仁在預設和生成的技巧方面,以及如何引導學生有效閱讀方面給予我更多的指導和幫助。謝謝!
《用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實際問題》的教學反思2
這節(jié)課雖然內(nèi)容不多,只有兩個知識點。但畢竟是新課,學生們第一次接觸,而且對于學生來講,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對新知的接受主要是靠第一次信息的接受、理解,如果在第一次講解時,學生沒有抓住要領,沒弄清楚,以后往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補習、輔導,有時還難以完全糾正過來。
因此,我在教學新知時,不急于求成,先畫圖(左邊3個蘋果,右邊5個蘋果)讓學生觀察,并用文字敘述;再引導孩子看著這幅圖提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由于學生已學過用加法解決圖文問題的題目,因此很快提出左右兩邊一個有多少個蘋果?這個問題有好幾個字,如果寫下來要好一會,但數(shù)學王國里的符號家族可以幫我們解決這個麻煩,可以用這個符號表示(板書畫出括線),讓學生看著這個符號,自己說說其表示含義,在請幾個小朋友說含義時,有小朋友說表示把左右兩邊合起來一共的意思,但還聽到有小朋友說是在問一共有多少個?他的這個說法肯定代表班級里部分小朋友的想法,這正是我擔心小朋友以后在做題時犯的錯誤,也是我在這堂課上希望聽到的回答,只有在課堂上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小朋友的錯誤才能在第一時間里幫小朋友解決問題,及時掃除學習障礙,因為在初學時學生對錯誤的印象還不深,容易消除他的錯誤看法和觀點。我沒有斷然的否定這位學生的回答,只是告訴他:它可沒有這么大的本領,它只表示把左右合起來,一共的意思。你看,它用左右兩只手把左邊和右邊的東西括起來,合起來了。我用擬人的手法把括線的意思形象化,學生們聽了也點點頭,覺得很有道理。只要在括線下面添個?(板書?)就把剛才那個問題表示出來了,誰來說說這里的.問號表示什么意思。再讓學生把符號和板書對照,明確符號所表示的意思,同時也體會到符號表示的好處。這個例題教學完后,我沒有馬上教學試一試,而是先讓學生動手動腦試一試想想做做的第1、2題。組織學生先看圖,同桌互說圖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什么,再在全班交流,明確圖意和所求問題之后再讓學生提筆列式解答。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動口說的過程中把知識內(nèi)化,促使學生理解、掌握。
接下來我才教學試一試,在教學時,我直接出示整幅圖,讓學生仔細觀察題目里括線表示的意思,括線下面的10個表示什么;及?在哪里,它表示什么。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出這道題的兩個已知條件、一個問題。這環(huán)節(jié),我相對放開些,讓學生自己分析實際問題的結構,自己列式。
之后,我再次組織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兩幅圖,比較:這兩幅圖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比較中學生發(fā)現(xiàn):圖中的括線都表示左右合起來一共的意思,都有一個?,左右兩邊至少有一邊是已知條件;不同的是?所在位置不同,表示要求的問題不同,要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解決,?在括線下的是求一共多少要用加法解決,?在左邊或右邊的是求總數(shù)里面其中的一部分,要用減法解決。學生們在比較探索中體驗到發(fā)現(xiàn)的樂趣,以此達到教學目標,提高課堂質(zhì)量。
《用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實際問題》的教學反思3
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認識畫圖表示的實際問題,理解里面的數(shù)量關系,用加減的含義來說明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要會列出算式。在這節(jié)課中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學會獨立思考,但也要學會與同學相互交流想法,在交流的過程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主要教學過程:在教學例題時,會讓學生看圖說一說自己得到的一些信息,慢慢引導學生根據(jù)已知的信息,提出問題。要讓學生清楚地明確“括線”表示的'意思是一共,問號在哪里,就說明要求的就是那一部分。例題的條件與問題我不止請了一位同學,而是幾位同學,還讓同桌互相說一說,明白問題與條件。在教學試一試的時候也讓學生多說一說。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快速地做題,我給學生總結了一下:像這種題目,“先寫符號,再找數(shù)字!薄1)“?”在括線的尖尖嘴這里,就用加法,如果被括線包圍起來了,就用減法。
(2)題目中能清楚地看到的數(shù)字肯定能用,能很清楚地數(shù)出來的個數(shù)也能用,但是問號在的地方,就算能數(shù),這個數(shù)字也是不能用的。發(fā)現(xiàn)掌握了這個方法的學生,做題速度明顯快,而且正確率也高。
不足與改進措施:學生在看圖自己提出一個問題時,比較困難,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讓學生提一提數(shù)學問題,多思考。在教學例題與試一試的時候花的時間稍微有點長,導致在后面的練習中,讓學生說一說題意的時間就有點少了,在這一點上之后要更加合理安排。對于我總結的方法有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用起來,還需個別輔導講解。
《用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實際問題》的教學反思4
在教學《童年的問號》這篇文章課文時,我特別注重引領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或激情或深情的朗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感受作者通過語言文字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我一步一步的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讀出激情,讀出情感。
(1)讀出層次: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童年是一首詩,童年是一個夢,童年還是一串長長的'問號。前兩句要一句比一句聲音高,后一句的語調(diào)要下來。其中“長長的”語氣要加重。
。2)指導讀好三次對話: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是三位名人小時候愛問題的特例,其中各有一句問題的話語,教學時要指導學生讀好這三次對話。
。3)指導好長句子的朗讀技巧:課文的第五自然段,“童年,就這樣在問號中慢慢長大!边@一句要讀出激情就要指導學生在朗讀時斷好句子,“童年,就這樣/在問號中/慢慢長大!薄奥币亓。
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在課堂上能把課文讀得有聲有色,聽起來吧真是一種享受!
《用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實際問題》的教學反思5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看懂圖意,了解圖片中括線和問號所表示的意義,能夠?qū)D片中所包含的信息用語言描述出來,同時在練習中不斷感受符號特點。因此在教學本課內(nèi)容時,著重讓學生多說一說圖意,已知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
在課堂開始前,以開火車進行口算訓練的.方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本課的教學做好心理準備。隨后,與學生談話,回顧我們以前在學習“比一比”這部分內(nèi)容時。會用勾和圈來表示比較的結果,讓學生感受符號在我們數(shù)學中的廣泛應用,以及使用符號的優(yōu)勢。
教學例題時,先讓同學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學生能夠大概說出左邊有多少個,右邊有多少個,一共有多少個。隨后指著括線與問好向同學們介紹。讓學生說一說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已經(jīng)知道的就是已知條件,不知道的要求的就是問題。最后再讓學生進行列式計算。
教學試一試時,讓學生說說括線表示什么?括線下面的8表示什么?“?”表示什么,再指幾位同學分別說一說已知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進一步理解括線及問號所表示的實際問題。
想想做做的練習中,要求學生先說一說圖中的條件和問題,再列式計算。在回答第二題的時候,學生很容易根據(jù)圖片直接說房子里有一只兔子。這時,引導學生找到問號,讓學生說一說問號表示什么意思,再說一說已知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
總體上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部分學生在描述時有困難,可引導著讓他們多說一說,多練一練。
《用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實際問題》的教學反思6
例題加法是教學重點,主要是通過看圖了解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實際問題的結構,通過理解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來解決這個實際問題。出示例題后,我先告訴學生“︸”和“?”合起來表示問題,讓學生想一想表示什么意思,告訴學生表示“一共多少個”以后,再讓學生看圖說說意思。在說的時候,我會提醒學生觀察“?”在圖中的位置,看看不同的位置有什么不同的意思。在學生都能看出“?”的不同處之后,我再進行總結。
相比例題,其實“試一試”對學生來說,理解和列式都更難一些。出圖后,我先引導學生通過直接觀察并借助在例題學習中獲得的經(jīng)驗認識到圖中的括線及下面的數(shù)量‘8個’表示一共有8個蘋果,籃子外面有1個;@子上面的‘?個’表示要求的問題:‘籃子里面有幾個蘋果’。講解清楚后再讓同桌互相說一說,充分理解后再讓學生利用對減法含義的理解,列出相應的.減法算式解決問題。由于減法是難點,因此對減法算式的理解要比加法更細致,列式之后讓學生說說為什么‘8’要寫在減號前面,充分理解減法含義。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使我對看圖列式有了更深的理解,要想學生做對一定要舍得時間,讓學生多說,只有在充分理解圖意的基礎上,學生才會真正理解。另外,由于學生才一年級,一切都處在學習、成長階段,因此像看圖列式還要告訴學生:求籃子里有幾個蘋果,不應該像以前一樣去數(shù),有時是數(shù)不出來的,而應該用小腦袋去思考!
在接下來的練習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對于這一部分內(nèi)容掌握的并不理想,特別是用減法計算的實際問題,學生錯誤率較高!不禁自我反省起來,發(fā)現(xiàn)在這一內(nèi)容的教學中,還少了一些總結引導!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是首次接觸到括線,更是首次接觸到含有括線的實際問題。所以作為老師一方面要幫助學生理解括線的含義,另一方面要幫助學生總結解決含有括線的實際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中,我雖然注重幫助學生理解題目意思,但在總結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做得還不夠!我應該引導學生比較加法和減法兩類實際問題,讓學生清晰得知道問號的位置不同,就是所求的問題不同。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知道了合起來的總數(shù),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只有通過這樣的比較,才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含有括線的實際問題的理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用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實際問題》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用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實際問題》的教學反思11-25
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課后教學反思04-06
《實際問題與方程》教學反思03-16
線描畫教學反思02-11
《線的認識》教學反思04-02
《相交線》教學反思04-05
線的認識教學反思04-08
線與角教學反思04-08
相交線教學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