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周長》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周長》教學反思1
第一層次是基本練習,理清概念。從意義、計算方法和計量單位三方面,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區(qū)分周長和面積。
第二層次是對比練習,感知規(guī)律。通過觀察、計算兩組幾何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讓學生直觀感知: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周長相等的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第三層次是深化練習,發(fā)展思維。這一層次的教學相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難,主要讓學生借助直觀,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之間的關系,并不要求每個學生都能掌握。課中設計了“用16個邊長l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擺長方形或正方形”,“用16根1厘米長的小棒去擺長方形或正方形”等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活動中觀察、分析、思考探索周長和面積之間的關系。這些活動提供了蘊涵本課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的現實客體,學生通過活動獲得了這方面的'感性活動經驗。教師再適時引導學生對活動進行反思、總結。這就是把蘊涵在活動中的數學知識、數學思維揭示、抽取出來,提高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從而改善學生的認知結構。例如:面積一定時,周長在一定范圍內變化;周長一定時,面積在一定范圍內變化,感知周長和面積兩個概念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約,這是學生以前所沒有想到的,滲透了變與不變的數學思想。
深切的體悟必定來自親身實踐,但親身實踐未必自然會有深切的體悟,針對學生目前學習的狀況,教師在這一層次教學中必須適時引導,而且必須導在數學思維上。例如:“用16個邊長l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完長方形或正方形后,仔細觀察表格,有什么發(fā)現?“仔細觀察周長都是16厘米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又有什么發(fā)現?”少數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已經有所感悟、發(fā)現,但無法用語言表達或不能準確地用語言表達。這時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困惑,啟發(fā)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讓學生感悟到這個變化存在著一定的規(guī)律:如“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周長不一定相等,長和寬越接近,周長就越短;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長和寬越接近,面積就越大”!懊娣e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最短;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最大”。
學生經歷了“動手操作——抽象思維”這一過程,頭腦中不僅有了“擺”這一過程,更重要的是發(fā)展了數學思維能力。這里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從學習中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第四層次是拓展應用,提高能力。就是要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例如:智力大挑戰(zhàn),要求幫助爺爺用籬笆圍菜地,怎樣圍使菜地的面積最大?學生動手設計、比較分析或直接運用所學知識得出:圍成邊長是5厘米的正方形菜地,面積最大。
《周長》教學反思2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三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教學的著眼點不僅僅關注學生有沒有理解圓周長的意義,更是如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探索新知,從而發(fā)現求周長的的一些規(guī)律和方法。
在引進周長的概念時,正對小學數學枯燥乏味,我就帶學生走出班級,到學校的水池旁邊。我提問你知道這個水池一圈有多長嗎?你知道怎么測量嗎
水池是學生非常熟悉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這個問題一提出,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馬上就帶著問題去學習新的知識了。
等學生知道了繞物體一圈的邊線就是周長時,我再引到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上就輕而易舉了。有的學生在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時候,就采用上面的方法,把4條邊全部測量一遍,再相加,他們自己也覺得很麻煩。在這時,我就要學生想想有沒有更簡單的辦法?促使學生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當然問題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有的學生總結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是兩條長加兩條寬,也有學生總結是長加寬的和再乘2,在這里教師要鼓勵學生的答案。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開放型的思維方式,還激發(fā)了學生去動動手的愿望。
《周長》教學反思3
《認識周長》這節(jié)課是西師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由于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語,所以只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在課堂上,首先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呈現一只螞蟻圍樹葉邊線爬一周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長"這兩個詞語;再利用桌布及樹樁面,讓學生觀察感知“一周”,進一步直觀地感知周長;接著讓學生觸摸感知課本封面的周長,以及找身邊的例子來說一說、描一描,拓展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深化概念,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后,抽象出圖形周長的概念;最后學生動手測量物體面及平面圖形的周長,讓學生經歷探索圖形周長測量策略的過程,體驗知識形成過程,享受成功的喜悅。
這節(jié)課雖說重視知識的.形成與獲取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活動,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受和體驗,但其中也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是教學評價欠缺。當學生回答后不能及時準確地進行評價,或者是當學生出現問題時,不能夠抓住機會及時地引導學生,并進行評價,這是今后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
其次,教師沒有真正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方法、總結概念。所以,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思考、交流、實踐、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經歷體驗、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去感受、體驗周圍豐富多彩的世界,發(fā)現、提升數學的美,使學生從課堂學習中獲得多方面的滋養(yǎng),讓課堂成為學生精神享受的家。
《周長》教學反思4
生活是學習的源泉,學生對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最容易接受。這節(jié)課老師利用學生身邊的事物,揭示數學概念,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但生活中的素材是繁雜的,只有選取那些貼近學生生活,蘊含數學信息,且富有挑戰(zhàn)性的內容,才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感悟、驗證、推理與交流,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本節(jié)課,突出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靈活處理教材,通過生活實際感受周長。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要求,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北竟(jié)課的教學設計,教師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對動畫中事物的觀察、圖案一周個性化的表示,使學生對“周”有了充分的感受;然后讓學生通過對比、觀察圖案中一周的長短,進而揭示周長的含義。這樣在學生動手、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經歷了概念形成的全過程,加深了學生對周長意義的理解。
二、自主探索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體驗成功的喜悅。
有位美國數學家說過: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就是做數學。教學過程老師注重了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通過動手圍一圍、折一折、量一量、算一算等方法得到出了長方形、圓形、樓梯形的周長,在探索圓形周長的過程中體現了"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樓梯形周長則體現了平移的思想方法,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思想,教會學生學會思考。另外,在教學過程的中,體現了學生學習過程的探索性,同時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把探索的權利還給學生。
總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不僅關注了知識,更關注了學生探索新知的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體現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周長》教學反思5
這學期的青年教師磨課比以往來的要早一些,開學第一周就貼出來青年教師的磨課安排表,我是第五周開始磨課。我的計劃是第三周就開始選課,在網上搜查資料,第四周先組內磨課,第五周正式第一次磨課。
一開始,我選擇的課是第五單元的《倍的認識》,因為去年去xx參加 全國教育名家論壇時,聽過劉松老師講過這節(jié)課,想著照著名家的思路去講,應該可以節(jié)約備課的時間。然而,在找資料備課的過程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什么叫做名師的課只能看,不能模仿。因為倍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在學生的認知上是一個質的改變,看著越是簡單的知識越難講清楚。通過一個星期的不斷查閱資料,不斷修改教案,我覺得放棄這節(jié)課。我趕緊向教研組長清霞姐和其他老師請教,最終確定下來講《認識周長》這節(jié)課。這節(jié)課之前很多老師講過,比較中規(guī)中矩,沒什么亮點,但也不會出錯。
我在講公開課時,一般的思路是第一確定課題,第二仔細閱讀教參上的內容,如果教參上有這個課的教案,那就會被我重點反復的看。第三在網上搜索關于這節(jié)課的名家視頻,第四搜尋教案,一般找別人講過的優(yōu)質課教案,看到哪個環(huán)節(jié)特別好的就摘抄下來,或者先收藏起來,第五是確定好講課思路后開始一個字一個字的敲教案,理順講課的環(huán)節(jié),制作課件。按照這個順序,我開始準備《認識周長》這節(jié)課。
第一個試講是在三(1)班,全組的老師都來聽了,因為是第一次講,有點生疏,講完后大家都給我提出了有效的建議和意見,我馬上進行了修改。原來用的是毛線來讓學生理解化曲為直,但是毛線比較軟,現場圍圓形時不容易圍成,而且下面的學生也看得不清楚。我換成了鐵絲,提前圍成樹葉和鐘表的形狀。動手測量環(huán)節(jié)原來是讓學生把數據記錄在自己的作業(yè)本上,但是有些學生不太明白,不知道怎么記錄,我重新設計了一張表格,每組發(fā)一張。圖形的一周和圖形的周長區(qū)分的不夠清楚。
第二次是在三(3)班,還是全組出動,這次明顯有了很大的提高,教案也更熟練了,教學環(huán)節(jié)也記的更清楚了。最大的問題是學生還是不會說一個圖形的'周長,提問一個說的不完整,我補充一下,再提問還是不完整,我感覺這個地方耽誤的時間有點多了就自己一總結進入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課后大家反映的就是讓學生說的太少,就聽見我一個人在講,測量環(huán)節(jié),因為小組四人共用一張記錄表,有的測量完了就等著正在填寫的同學,而有的是自己測量一個數據就記錄一個數據,而不是我想的這個圖形全部測量完了一塊兒填寫。下次我應該每人發(fā)一張記錄表,這樣就可以互不干擾了。
本來安排的第二次磨課是在29號,那天又開運動會了,第六周是國慶節(jié)放假,第七周又因為排練建隊節(jié)的活動,繼續(xù)推遲。第八周時,我問組長我什么時候上課,結果組長問了校長說今天下午第一節(jié)課要上,我的第一反應是太快了吧,能不能換個時間,但是轉眼一想,早上早利量。算了,反正已經上過兩次了,整個課的流程也已經清楚,就是中間隔了兩周有點生疏了。于是中午也沒有回家,趕緊把教具一樣一樣的準備好,把教案又重新熟悉了一下,可是時間還是緊張的。下午,在緊張中上完了這節(jié)課,中間有個環(huán)節(jié)我忘了,看了一下課件才想起來。上完課我長舒了一口氣,自我感覺講的不是很順暢,話有點啰嗦,到后面課堂紀律有些亂,匯報時學生聽的狀態(tài)不太好,尤其是最后鞏固提高環(huán)節(jié),當時已經下課了,外面有點吵鬧,學生也坐不住了。我快速總結了一下,結束了這節(jié)課。
回到辦公室,我已經做好心里準備,等待著宋校長和評委老師們的批評了。沒想到宋校長先表揚了我這節(jié)課,教具準備的充分,課件制作的也很精心,尤其是里面的動畫部分,對突破重點難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小組合作時同學們相互配合的很好,是真正有效的小組合作,又表揚了我們教研組,很團結,平時教研也很扎實。聽到這里,我內心真的很興奮,感覺到自己的努力終于被認可了。張國立老師還把我上課的圖片發(fā)到全體數學老師群里,表揚我的表格制作的很好,教具很新穎。
最后宋校長指出了一些問題,很有針對性,聽了之后我越來越覺得宋校長的水平真的很高,很多地方我都沒有想到,也沒有這種意識,對數學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的不到位。
。ㄒ唬┣懊娴膬热萦悬c重復。介紹一周時,還有一種情況沒有考慮到,繞著樹葉外面跑,沒有沿著邊緣,要跟學生強調好,必須緊貼樹葉的邊緣才是一周。
(二)匯報交流環(huán)節(jié)是重點,當同學們匯報完了,老師要適當的總結和提升,而不是單純的復述一下學生的話,當一個擴音器。
。ㄈy量周長時,把平行四邊形換成正方形,因為下節(jié)課就會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備課時要考慮教材的連貫性。
通過這次磨課,我感覺自己最大的不足之處還是對教材不熟練,每次講課就只是講這一節(jié)課,沒有想到前后的聯(lián)系。在數學理論方面比較欠缺。后面我會重點研讀《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解讀》這本書,平時在上課時多問幾個為什么,多反思。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數學老師。
《周長》教學反思6
在教授這節(jié)課以前我一直在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對于剛剛升入三年級的小孩子來說,要理解、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這樣一個抽象的概念就已經很勉強了,更何況要求他們去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那么怎么使抽象變形象,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概念就是我這節(jié)課要達到的最終目的了!
要把這節(jié)課上得形象,上得有聲有色,上完以后使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概念、公式推導過程深深印入學生們的腦海我在備課時考慮到如果能充分利用學生好動、活潑的天性,使用形象的學具并配以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效果應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課堂上我積極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讓他們站在課堂的主導地位上,讓他們想學、要學、主動學。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發(fā)現的主體,實踐的主體。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因為這種發(fā)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規(guī)律和聯(lián)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使學生樂于、善于自主學習,能主動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尋求解決途徑。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經常進行合作學習訓練,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觀點激烈交鋒,在磨擦碰撞中閃耀出智慧的火花,實現知識的學習、互補和再創(chuàng)造。
縱觀本課,從周長概念的歸納,到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及公式的探究歸納,再到課末的匯報小結,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學生個體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學生尋求答案、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習新知、理解運用的過程,而教師自始至終只是充當著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們去探究知識。這樣的教學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益,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合作意識
《周長》教學反思7
在這次的周周有課聽上,聆聽了周老師的這節(jié)《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課,感覺受益很深。整個課堂教學我覺得可以用十二個字來概括:情景生動,真實自然,重點突出。在教學中周老師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根據課標的要求,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上注重了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動腦思考,動手驗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成為積極的行動者、積極的參與者和合作者,通過合作交流,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觀點激烈交鋒,在磨擦碰撞中閃耀出智慧的火花,實現知識的學習、互補和再創(chuàng)造。我覺得本課具有如下優(yōu)點:
。ㄒ唬﹦(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學生喜歡的動畫喜羊羊美羊羊跑步入手,替他們解決問題,誰跑的路線(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長,引入新課的教學。在學習中,周老師注意了讓數學知識與身邊生活相聯(lián)系,體會數學的實際價值,教學效果非常好。學生面臨需要解決的問題,并且對生活中的問題很感興趣,他們的動腦思考、動手實踐的積極性很高,很有目的性。進一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積極自主,經歷探索與思考。
學生有了探究問題的需要、興趣、積極愉悅的情緒之后,靈活有效的思維、自主的研究,是使探究具有實際價值的保證。在長方形周長的探究活動中,學生的計算方法多樣化,老師引導學生找出最優(yōu)方法。親身的經歷使學生清晰地理解周長的計算方法,也為總結周長公式奠定必要的基礎。
。ㄈ┛偨Y方法,提升學習能力。
在數學學習中,應不斷地引導學生積累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周老師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在本節(jié)課結束時,他留下一些時間,用來引導學生們回顧:在剛才的學習過程中,把自己探索的方法和大家交流,然后選擇出最簡單的方法,最后根據這個最簡單的方法再總結出周長公式。隨后,孩子們用這個學習方法,小組總結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學生的'學習效率高,效果十分理想。可以預見,在學生以后的學習中,遇到此類的學習任務,他們一定也能選擇這種方法進行學習,并且,如果學生有了積累學習方法的意識,并在不斷的積累中,他們的學習能力將得到大步的提升。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當然也還存在一些不足,值得我們進行深刻的反思:首先,雖有合作,但還有一些學生參與的不是很積極。例如:平時不太愛說話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明顯的不合作,還需在今后多與他們溝通,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其次,回顧交流時間還是有些倉促,敘述的不是很完整。另外在練習過程中應面向全體學生,還有個別學生粗心大意,忘記乘2 的問題。
《周長》教學反思8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計算。
成功之處:
1.充分理解周長的概念,加強對意義的理解。學生以前學過周長的概念,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長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在此基礎上,理解“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在教學中通過復習以前學過的圖形的周長,然后引出主題圖,通過實際場景豐富學生已有經驗,逐漸內化為學生對周長的意義的理解,明確周長就是一條線,但是這條線是由曲線構成的圖形。
2.加強動手操作,探索發(fā)現規(guī)律。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如繞繩法、滾動法和折疊法得出直徑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總是3倍多一些,從而使學生明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倍,由此推導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不足之處:
由于學生在課前預習了這部分內容,導致有一個組沒有通過動手操作,得出的結果都是3.14倍,看來學生對于操作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只注重了結果的得出,而忽略了規(guī)律的呈現。
再教設計:
在教學完圓的周長時,要讓學生注意區(qū)別圓周長的一半和半圓周長,要注意呈現圓的周長與直徑、半徑的關系即當圓的直徑或半徑擴大2倍、3倍,圓的周長擴大幾倍的練習拓展,并藉此聯(lián)系正方體的棱長之和、表面積和體積中,當棱長擴大2倍、3倍,正方體的棱長之和、表面積和體積擴大幾倍的練習拓展,以此來增加彼此之間的聯(lián)系。
《周長》教學反思9
《圓的周長》這節(jié)課,是一節(jié)經典課,想要上出新意是很難的。從課程標準出發(fā),基于學生和教材,我這樣演繹。
一、創(chuàng)設情境,猜測激趣。
這節(jié)課,利用正方形的內切圓導入,創(chuàng)設了一個這樣的情境:雖然已經進入冬季,兩只小螞蟻卻不想早早的冬眠,它們想要進行一場比賽鍛煉身體呢!黑螞蟻沿著正方形的線路跑,白螞蟻沿著圓形的線路跑,假如說它們速度相同,誰會勝利呢?請同學們猜測一下!
黑螞蟻沿著正方形的路線跑,跑的長度是正方形的周長。白螞蟻沿著圓形的路線跑,跑的長度是圓形的周長。同學們在觀察中很容易看出圓形的周長小于這個正方形的周長。
接著,我讓學生來思考,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的四倍,那么圓的周長和什么有關系呢?是怎樣的關系呢?因為是正方形的內切圓,圓的直徑等于正方形的邊長,因此學生通過觀察得出圓的周長和直徑有關,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此時,新知的學習在猜測中展開。
二、獨立實踐,驗證猜測。
課前,學生已經準備了直徑是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圓形硬紙片。利用繞繩法或滾動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在這里,很多做課的老師會讓學生合作完成。我想,這里學生完全可以獨立的擔當。因此,一聲令下,學生各自忙開。每個人都在小心翼翼的用繩子纏繞,在尺子上滾動,一個個緊張又認真。
三、有意設置,降低難度。
由于大家的圓規(guī)格相同,想要找出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非常的簡單和統(tǒng)一。在這里,有意識的布置同樣規(guī)格的圓形,避免了課堂上測量與計算困難的問題,便于學生直達圓周率的本質。
教參中建議學生測量一些實物圓的周長,加深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當然是可以的。但是,我考慮到實物的圓,首先要測量出直徑,在測量周長,無疑會增加學生操作的困難。再一個,前一節(jié)課,已經練習過測量圓的直徑的'方法,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測量周長。因此,做出了這樣的調整。
四、情感教育,水到渠成。
當學生猜測出圓的周長應該是直徑的三倍多的時候,我出示兩千年前的《周髀算經》中的“周三徑一”,激發(fā)民族的自豪感。當學生驗證出猜測后,再出示有關祖沖之計算圓周率的數學奇跡,將民族的自豪感推到更高處。民族自豪感,可以較好的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從學生那一個個驚異的眼神中,我發(fā)現,數學中的思想教育,也可以和語文教學中一樣的自然。
五、總結推進,開啟發(fā)現。
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科學研究意識的滲透,是每一門學科應該承擔的任務。這節(jié)課,是在猜測和驗證中畫了一個圓滿的圓。最后,我送給學生一句話:任何科學探索,都是經歷了猜測和驗證,讓我們沿著這條科學探索之路,開啟新的發(fā)現吧!
《周長》教學反思10
本周,我們上了一堂關于圓周長的課。上課前,我們的備課小組預習了一個圓的周長。目的是讓學生體驗測量圓的直徑和周長的過程,并通過計算找到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系。而不是直接給學生周長,然后設置計算公式。
1.教人釣魚比教人釣魚好。
學生有能力自己學習材料,并嘗試讓孩子們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這種研究方法不僅對研究圓的`周長是有效的,而且對學習其他知識也是有效的。這門課不僅傳授知識,而且傳授學習方法。
2.層層深入,突破困難。
本課有兩個難點:如何測量圓的周長?發(fā)現圓的周長總是大于其直徑的三倍。在布置作業(yè)之前,我了解了學生的情況。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方法,其他學生則給出了提示。首先,讓學生發(fā)現尺子不能直接測量圓的周長。使學生能想到用測繩、滾壓等方法將曲線變直。這讓學生們覺得他們必須探索一條普遍規(guī)律。
3.充分發(fā)揮合作意識
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之一是合作精神,因此本課程還允許學生多次合作發(fā)現和解決問題。同時,我會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不僅讓學生學會合作,也讓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周長》教學反思11
《認識周長》是孩子們以后計算圖形周長的重要基礎。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對后面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
成功之處: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語,所以只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設計這一課時,我主要首先利用多媒體呈現小螞蟻繞樹葉邊線爬一圈,讓學生初步感知樹葉的一周,之后寫了一個“周”字,讓孩子們說一說周有哪些含義,然后再出示“周長”,讓孩子們猜一猜周長的“周”是什么意思,并指出周長的“周”是周圍的意思,再加上一個“長”字,“周長”是什么意思?
接著,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理解指出投影上的`一些的圖形的一周指的是什么?通過學生這樣不斷地指,去認識和理解必須是由起點到終點,也就是由起點回到起點,然后再通過指一指,畫一畫,看一看,摸一摸等數學活動,引導學生去概括概念,讓孩子充分感受周長的含義。
隨后設計了一些周長的測量與計算,其實也是對周長定義的鞏固。該課時的教學從目標的達成和學生課堂參與來看還是比較好的。但是學生的計算很粗心馬虎,很多計算錯誤。
接下來我設計了一些有難度的練習,出示了很多不規(guī)則的圖形,讓學生觀察,通過不停地說和指,知道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這就是我們所指的周長。
不足之處:
但是在學生指一指描一描的過程中占用了很多時間,有兩個地方比較重復啰嗦;動手測量平面圖形的周長時,由于在進行測量之前缺少對學生方法選擇的引導,我發(fā)現學生對測量方法的選擇很隨意,不能較準確的測出平面圖形的周長。
改進之處:
如果在測量之前加上個“你打算怎樣來測量?怎樣計算?”問題的探討,也許孩子們完成的會更好一些。
《周長》教學反思12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也這就是說,學生學習圓的周長并非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數學學習過程的實質上學生主體富有思考性的探索過程。所以,激趣——動手操作——猜測——驗證——自學——實踐為主線,展現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以景激趣。
吳正憲老師說過:情境應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和生活,設計有價值的問題情境,盡快進入數學的本質。在本節(jié)課開始,我利用本班學生剛剛進行的“少年強”推鐵環(huán)比賽的場景,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并提出了以下問題:“鐵環(huán)是什么形狀,關于圓形你們都知道什么?你們還想知道圓的什么知識?”這樣的設計,既復習了圓的知識,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引入課題。
二、動手操作、猜測、驗證,構建圓的周長公式。
借助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從學生動手“摸”理解“圓周長意義”,立足于學生的.親身體驗和自由表達;“圓周長公式”的建構,則是借助于學生主體的測量、計算、自學、推導、論證等充分的實踐活動而展開的。可以說,每個知識點的發(fā)現,都是學生自主探索的成果,而不是學生被動接受的結論。探索,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達到了最大化。
三、數學史的設計,拓寬了學生是視野,滲透了愛國思想。
本節(jié)課圓周率是一個重點,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圓周率,我不惜
占用了三張幻燈片的時間,讓學生充分了解它的的來歷,感受數學的奧秘和數學家的偉大。同時潛移默化的滲透了愛國思想。
四、面向團體學生,設計梯度練習。
20xx版《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為此,我設計“闖關練習”。第一關“數學小醫(yī)生”為基本知識的辨析,面向全體學生;第二關“數學小能手”共兩題,也是基本技能的檢驗,適合80%的學生。第三關“學以致用”利用前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該問題照應課前的“推鐵環(huán)”情境,體現了綜合運用能力的訓練,適合50%的學生。
存在的問題:
1、本節(jié)課容量太大,學生思考的時間較少。本節(jié)課以動手操作、實踐驗證等學生活動為主,因此,在公式推導的過程中,占用了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消化和吸收的時間相對來講就少了,因此,本節(jié)課顯得容量太大,太擠、學生思考的時間較少,理解的時間也較少。
2、學生積極性不高,發(fā)言的不夠積極。分析原因,可能聽課老師較多,有點放不開,另外,內容多,節(jié)奏快,學生消化不夠,反應沒得跟上等。
總之,本節(jié)課有得有失,我會認真反思,積極向其他教師學習,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課堂教學設計,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教學,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積極互動、積極思考的課堂。
《周長》教學反思13
《數學課程標準》關于“空間與圖形”特別強調學習內容的現實背景,強調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體驗。因此,本節(jié)課我抓住教材實質,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放手讓學生去感受、去體驗。
1、強調學生學習的現實背景,從生活中切入。
本節(jié)課我以“圍圖案”引入:把不同形狀的圖案鑲上邊框,選取的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生活實際。學生在欣賞美麗的圖案時,很自然地把思維轉移到了圖形的邊線上來,形成數學與生活的有效鏈接,對周長的'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為后面的各種體驗活動奠定了基礎。
2、精心設計活動,重視學生的體驗。
讓學生圍一圍,指一指,描一描,在操作中感受周長的含義;通過量、滾、圍等多樣化的方法,使學生在操作中不斷思考。充分感悟周長的本質,形成求圖形周長的有效策略,使“玩”的過程成為一個體驗學習的過程。
3、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形成有效的解題策略。
在教學“求周長”這一環(huán)節(jié)時,為學生提供了三次不同程度的操作與練習,第一次是求實物(樹葉)的周長,第二次是求三角形、四邊形的周長,第三次是用不同的方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從而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活動中,在思維水平不斷的交流與碰撞中得到發(fā)展。
但一節(jié)課下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在細節(jié)的處理上還有待精細化。例如:在“想辦法得到圖形的周長”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硬幣周長時,我發(fā)現學生對測量方法的選擇很隨意,而且整個測量過程用時比較多,細細想來是在進行測量之前缺少對學生方法選擇的引導。如果在測量之前加上個“你打算怎樣來測量?”問題的探討,也能就會避免上述的問題。
《周長》教學反思14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圓的周長這一節(jié)課時更是深有體會。
在教學時,學生猜測圓的周長可能與圓的直徑或半徑有關的時候,我沒有馬上進行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而是追問了一句,你想用什么方法來研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給學生時間去思考,如果學生回答不出來我直接告訴他們,可是一個同學居然能想到求圓的直徑和周長,再用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磥碇灰o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教學的時候適當的放手,學生也許會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接下來學生通過繩繞法測量出硬幣的周長和直徑,在找同學匯報他們的測量結果,演示他們的測量方法后,我利用課件為學生總結了測量圓的周長的兩種方法,同時告訴他們用這些方法測量圓的周長時應該注意的事項。然后學生分組測量三個為了防止小組合作學習圓的直徑和周長這一活動,流于形式,避免學生在活動時沒有目的性,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在小組合作前,我明確的提出了提出活動要求:小組合作,測量三個大小不同的圓形紙片的周長和直徑,把數據填在圓的周長記錄單上。組長分工:兩個同學負責測量,一個同學負責記錄數據,另一個同學負責用計算器計算周長除以直徑的值。測量結果以厘米為單位,精確到1毫米,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因為掌握了方法,小組內有了明確分工,學生很快完成了測量活動,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數據測量的誤差也很小,最后組織學生觀察周長除以直徑的商這一列數據時,學生基本上都能發(fā)現是三倍多一些。從而引出圓周率,學生有了這一發(fā)現,建立了新的認知結構,從而使學生體驗到了新知的價值。
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學習效果較好,我想,這得益于事先準備的比較充分,得益于學生的動手操作,也得益于提出的問題引起了學生的思考。這次課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本質就是激發(fā)和喚醒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思考。
《周長》教學反思15
數學是一種文化,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數學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是一種文化的熏陶,素質的培養(yǎng),是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的相互滲透。在我國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里,通常采用的是教師講,學生讀,課上練習,課后作業(yè),學生付出的精力都是做題,消化教師當天講的內容,學生的頭腦復制的都是教師的思想和語言。這樣的教學無法使學生得到掌握數學知識的良好感受,這是一種單純的工具主義和冰冷的技術主義教學,根本無法凸現出數學的人文價值。
十四年前,我第一次執(zhí)教《圓的周長計算》,不知道應該教給學生什么,只好在自己熟悉教材的基礎上把“圓周率的由來,圓周率是什么,圓的周長怎么計算”教給了學生,學生照我的講解也會做很多關于圓周長的計算題、應用題等。過了幾年,我通過對《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主動和同仁們探討、實踐,領會了課堂的本質,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綜合能力。今年,我在執(zhí)教《圓的周長計算》時,我認真作了思考,這樣的課堂是不是應該體現出它的人文價值呢?我了解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對學生學前、學后作了調研,反復修改我的教學設計,認真的嘗試,體驗,課后也有很多感嘆,下邊是我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開課引入——以對美的追求為起點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對圓有了更多的認識,你們都認識了些什么?
生1:我知道怎么畫一個圓。
生2:我知道了圓有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
生3:我知道了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等于半徑的2倍。
生4:我知道了圓是一種曲線圖形。
生5:我知道了圓是很美的一種圖形。
師:我們根據剛才有個同學回答的,圓是一種很美的圖形,同學們是怎樣理解的?能說說嗎?
生1: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圓的,看起來很美觀。
生2:對折時怎樣折都能重合,我很喜歡圓這種圖形。
師:剛才同學們回答得都很好,圓具有曲線美、對稱美。生活中很多時候都要用到它,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它。美的'東西,我們應該要去探究它的奧秘,這節(jié)課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去探究圓還有哪些奧秘?我們先探究它的周長的測量和計算吧!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在對圓的美感有了更深的感受,通過我的點撥,學生學習興趣盎然而生,再加上情感上的熏陶,激勵學生去發(fā)現美,對美的東西產生追求和欲望。以對美的追求為起點,為科學的探究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礎。
活動探究——以科學的追求為目標
我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正方形,要求學生指出它的周長,隨后又畫出一個圓,同樣叫學生指出它的周長。
師:我們怎樣去測量圓的周長呢?有困難可以分組合作、交流。
組1:圓的周長是曲線,不是直線,不能用直尺量。
組2:想法一樣,用以前的測量方法無法測量。
教師拿出一個圓形“雙面膠”實物,要想測出它的周長,可有什么辦法? (討論、交流、操作、實踐)
組1:在直尺上滾動一圈可以知道它的周長。
組2:把雙面膠剪斷量出周長。
組3:用一根細線繞一圈后量出細線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
組4:可直接把雙面膠解開一周去量它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
師:同學們的方法真多,這些方法都各有好處,值得借鑒。
請同學們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去量一量你們準備的一圈新的透明膠的周長。 學生匯報:
生1:我用滾動的方法量得周長是12厘米。
生2:我用細線繞一周的方法量得周長是12.4厘米。
生3:我線滾動的方法量得周長是12.5厘米。
生4:我用繞細線的方法量得周長是13厘米。
生5:我和第一個同學的方法一樣,但結果不一樣。
師:為什么都是用的這些方法,結果不一樣呢?
生1:量的時候繞多了。
生2:操作時存在的誤差。
師:你們都去實踐了,去量了,有什么感受?
我們要想知道一個圓的周長時都得用這些方法去量嗎?
學生思考,要是沒有帶工具在身邊怎么辦?陷入困境中。
師:看來我們得去探究和發(fā)現圓內在的奧秘,讓學生回憶正方形周長與邊長的關系。
生:周長是邊長的4倍。
師:那圓的周長與它的什么有關系呢?
學生思考
生:根據半徑確定圓的大小,它的周長與半徑有關。
生:與直徑有關。
師:請同學猜想一下,圓的周長會是直徑的幾倍?
根據剛才測量的結果回答:3倍、2倍多,4倍、3倍多、3.15倍、3.14倍?? 師:那請同學們再用所帶的圓形實物量一量,算一算,找找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生1:我量了三個不同大小的圓,它們的周長分別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 生2:我也量了三個不同大小的圓,它們的周長也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 師:其他同學的測量結果如何?
全班百分之九十幾的同學測量結果均一樣。
師:那這個結果是不是會是固定的一個數呢?
教師演示操作,結果和同學們的一樣。再次證明,同學們的猜想是對的。 師:古時候,有很多數學家就做了無數次這樣的實驗,就發(fā)現這個結果是一個固定的數,把它叫做圓周率。圓周率的值約是3.141592535??,但實際應用時取它的近似值3.14,用字母“π”表示。
引導同學們讀書上63頁的內容了解圓周率。
師:有了這了發(fā)現,會給我們計算圓的周長帶來什么方便?
生: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就是C=πd
師:如果知道圓的半徑,要計算圓的周長呢?
生:用半徑乘2再乘圓周率,就是圓的周長=2×半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就是C=2πr。
引導學生讀63頁“你知道嗎”里的內容,進一步的了解圓周率。
師:為什么圓周率要用希臘字母“π”表示?
同學們去查找資料,課后自己去找找答案。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用科學探究的方法去探究知識的奧秘,化難為簡,化曲為直,在有困難的情況下,通過猜想,小組合作,自己動手操作,體驗,最后得到成功。在探索的過程中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他們動手操作的能力,同時也體現了學生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并點燃了學生課外繼續(xù)學習探究的火花。
實踐應用——以對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為終結
師:現在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你們能計算出它的周長嗎?
生1:先測量出直徑,可計算出來。
生2:先測量出半徑也可以計算出來。
師: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你們都會解決哪些實際問題?
學生回答得很具體,完成了“做一做”
師:自己身邊有熟悉的關于圓的物品,你會用什么辦法去計算它的周長呢? 生1:先找出它的半徑量出來,再根據“圓的周長=2×半徑×圓周率”計算。 生2:先量出它的直徑再計算。
生3:舉例計算。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把已經學到的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通過解決問題來鞏固了所學知識,形成了一種技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通過解決問題來達到掌握知識、提高實用能力是數學學習的有效途徑。
反思總結——以經驗追求人文價值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都學到了些什么?你們都有什么感受?
生1:我知道了圓周率的由來。
生2:我知道了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生3:我們這節(jié)課動手操作得多,看是隨便,但我們又學習得輕松,愉快,掌握了不少的知識。
生4:我認為數學學好了也是一種享受,也有它的美的地方,這里面有很多
奧秘,我們要不斷的去探索和發(fā)現。
生5:我今天學習的圓的周長,認為數學家們很偉大,我們要向數學家們學習。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對整節(jié)課作了一個簡短的總結反思,對知識的獲取、技能的提高、情感的體驗作了交流。同學們都明確了態(tài)度,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提供了有力的經驗支持。
【《周長》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周長教學反思02-04
《周長》教學反思01-05
圓的周長教學反思01-24
《圓的周長》教學反思02-10
《周長與面積》教學反思04-15
周長數學教學反思04-15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04-14
地磚的周長教學反思04-15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04-15
周長的計算教學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