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快樂的小熊貓》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快樂的小熊貓》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快樂的小熊貓》教學反思1
教學《可愛的大熊貓》,考慮到孩子們對大熊貓的形象感知較少,因此,教學伊始,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哪些小朋友見過大熊貓?你能說說嗎?”孩子們很樂意向別人介紹自己見過的大熊貓,這樣既豐富了孩子們對熊貓的初步感知,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此基礎上,我又把從網(wǎng)上搜集的熊貓圖片展示給孩子們看,引導他們仔細觀察:“熊貓是什么樣?他在干什么?”孩子們觀察、思考、想象、表達,思維極其活躍,更為有意思的是,一個孩子居然站起來對我說:“老師,快把門關上,別讓大熊貓跑了!标P心之情溢于言表。
課本是我們教學、學生學習的直接資源,但只用課本的有限資源上課,那我們的孩子將會是出自工程師手中的若干個完全相同的零件,毫無個性可言。其實,我們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學資源很多,可以繼續(xù)挖掘課本資源,可以利用生活這個大資源,也可以利用我們學生這個活生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對于挖掘學生自身資源,我感觸很深!洞笮茇垺肥且黄榻B動物的文章。這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吸引力不大。如何才能為這篇課文注入“誘人”的色彩呢?描寫大熊貓樣子的一段,我讓學生結合著自己的身體,邊讀邊表演:“身體胖乎乎的”,有的學生滑稽地張開雙臂,左搖右晃;“尾巴很短”,幾個調皮的學生把屁股撅得老高,用小拳頭來充當短尾巴;“頭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幾個機靈的學生搖頭晃腦,身體慢騰騰地擺動,用自己的白眼、黑眼來表示顏色;“毛茸茸的黑耳朵”,有的學生將自己的兩只小手擺到了同桌同學的頭上;“兩個圓圓的黑眼圈”,學生們不約而同地半握著兩只小手遮到眼睛上。這樣一來,不僅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們積極參與,而且使學生們在快樂的表演中,記住了大熊貓的樣子,為課后“描畫大熊貓樣子”的練習打下了基礎,同時也讓學生們讀出了熊貓可愛的語氣。整個教學過程從毫無生氣到生機勃勃,從暗淡失色到色彩斑斕,這無疑都是孩子們用自身資源來創(chuàng)造的,因為有了他們的表演,課堂增添了活力;因為有了他們的動作,為課本注入了血液。
《快樂的小熊貓》教學反思2
本課是一年級第一學期第一首欣賞曲,《快樂的小熊貓》是美術片《熊貓百貨商店》中的一個音樂片段。以下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反思:
一、聆聽為主,激發(fā)想象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因此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聆聽音樂的習慣。要引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模仿、體驗、創(chuàng)造。這一過程旨在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有信心地去進行音樂體驗、探索,自行設計音樂動作,哪怕是比較簡單的。因此在設計這堂課的導入時,我首先出現(xiàn)圖畫,讓學生邊看圖邊聽故事。你聽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在聽賞時這樣學生有了直觀的認識后,想馬上聆聽樂曲。然后再讓他們靜靜地聆聽一遍《快樂的小熊貓》,指導學生抓住音樂開頭所模仿的音響(鳥鳴聲)展開想象,再一起討論,比較音樂情緒前后的不同。最后教師在介紹音樂作品之后,指導學生邊相象邊復聽作品。經過反復聽賞樂曲《快樂的早晨》,學生能辨別不同的音樂情緒,能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二、舞蹈體驗,感受韻律
音樂和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舞蹈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蹈作為表現(xiàn)音樂的一種重要形式,一種媒介,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以及合作精神。在欣賞教學中,引導學生走進舞蹈,與舞蹈交流,能夠使學生在音樂與舞姿中體驗韻律美。在欣賞《快樂的早晨》時,我不僅讓學生聽音樂,還組織學生用舞蹈來表演。學生在優(yōu)美的舞姿和悠揚的音樂中感受到樂曲美舞姿美。在舞蹈中蘊含著民族特色,民族精神,具有意境美。教學《快樂的早晨》時,我還利用自身資源,為學生示范舞蹈,再引導學生在音樂中與舞蹈交流,在交流中體驗音樂情感。
三、角色表演,體驗樂趣
復聽時,我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有的用語言、有的用動生與教材的互動來體驗不同的角色。在音樂課中我首先啟發(fā)學生跟著音樂即興扮演樹木、花草、小動物等不同角色,創(chuàng)設出美麗的早晨。學生邊聽音樂邊通過教師語言的提示和自己的即興表演來感受音樂情緒的變化,了解音樂所表現(xiàn)的內容,來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這種方法可以讓孩子們積極地投入學習活動之中,但是有效的生生互動和教師的“穿針引線”密切相關。不同的樂曲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支持與引導,不同的教學策略,才能讓孩子在有效互動中,發(fā)揮主體性,提高學習率。這節(jié)音樂課我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大膽地去表演。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和情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覺得生活本身是美的,有了音樂的生活會更美。我的職責就是要讓一顆顆童稚的心靈感受到美,感受到美的力量、美的絢麗、美的純凈。讓美妙的音樂成為他們一生的基石,將成為他們終身向上的源泉。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借助于音樂,在師生之間搭建起一條相印相通的橋。更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關注學生的新發(fā)現(xiàn),抓住他們的思維火花,使課堂教學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快樂的小熊貓》教學反思3
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做到“自主、探究、合作”。在本教學設計中,我力求貫徹以下幾條教學理念:
1、將文本閱讀與超文本閱讀合二為一。課前,布置學生了解大熊貓;并讓學生根據(jù)熊貓的習性猜測它的故鄉(xiāng)會是什么樣。課中,在書本中探究大熊貓知識。這樣的教學,打通了課內與課外的壁壘,這樣的設計,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對于大熊貓的故鄉(xiāng),學生都十分感興趣,利用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去搜尋相關的知識,無疑是可取的。但是如果在學生出示了所搜尋的大熊貓的有關知識后,直接進入課文的學習,將會導致“展示大熊貓的信息”活動與“在大熊貓的故鄉(xiāng)”這篇課文的學習成了兩個缺乏聯(lián)系的孤立片段,使得課外知識的搜尋停留于缺乏深度發(fā)展意義的形式化水平。而根據(jù)大熊貓的習性推測它故鄉(xiāng)的環(huán)境特點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有著一個清晰的主線索:就是文本內容成了深化學習活動的工具,教學過程完全是從提高學生的能力出發(fā)的。因而學生的思維被充分激發(fā),進入了更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這是努力實踐“在探究與實踐中放飛自由的心靈”的語文教學新理念的.一種體現(xiàn)。
2、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加強語言的實踐。教學中,我以“假想考察”為切入口,引導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到臥龍山區(qū)做“科學考察”!翱疾臁钡倪^程,是學生“自主選擇、自主探究”的過程,他們自由選擇考察任務。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合作、交流,學生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得以取長補短。小組學習以后,學生自主安排匯報次序,創(chuàng)造性表達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整個學習過程,同時也是語言實踐的過程,由于情景的創(chuàng)設具有很強的情境性,學生很快就投入到模擬的場景中去,語言實踐的密度大、頻度高。
《快樂的小熊貓》教學反思4
《大熊貓》是第二冊教材中的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課文字里行間滲透著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課文用三個自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食物特點三個方面作具體說明。學生對熊貓的樣子、顏色、和活動都非常感興趣。在教學中我有如下收獲:
一、以物激趣。
在教大熊貓的外形時,我出示實物——大熊貓玩具,讓學生有序觀察大熊貓的外形,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觀察中被調動起來,為全文教學創(chuàng)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并且很快拉近了師生距離。
二、以讀為“本”。
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如:引讀、集體讀、部分讀、范讀、選自己喜歡的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以讀來理解課文,感受課文。同時,學生在讀中結合圖文并茂的板書,生動再現(xiàn)了大熊貓的外形可愛,小時候的活潑可愛,長大后睡覺的樣子可愛,以及它吃竹葉時的樣子可愛,從而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三、寓教于畫
以讀書為基礎,讀讀畫畫、畫畫讀讀,學得輕松,真是其樂融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揚長避短,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讀讀課文,把自己理解的內容畫下來,是發(fā)展兒童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一條捷徑。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讀完課文后,我要求學生運用手中的彩筆,將文中所描繪的大熊貓畫下來。很快,圓圓的腦袋、胖胖的身子,一只又一只的熊貓形象便躍然紙上。再把學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根據(jù)課文議議、評評、比比,看誰畫得好。這樣學生在濃濃的樂趣中主動地求知,發(fā)展了特長,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讀懂了課文,積累了描寫動物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在教完課文后,引導學生思考:為何稱大熊貓為國寶,在世界上更珍奇?討論交流自己還知道哪些有關熊貓的常識,熊貓的生活環(huán)境必備條件。學生在互相交流中懂得了,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保護它。最后讓學生搜集其它珍貴動物的資料,了解我國珍稀動物的現(xiàn)狀,組織學生制作標語,向全校的同學發(fā)出倡議:拒食野生動物倡導飲食文明,并開展“保護國家珍稀動物”宣傳活動。學生在親自宣傳環(huán)保的過程中,既培養(yǎng)了創(chuàng)造能力,又使課文內容理解深透、課文主題得到深化,也不知不覺受到環(huán)保意識教育,懂得了環(huán)保的重要性。
【《快樂的小熊貓》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快樂教學反思02-24
多快樂教學反思01-04
《快樂的節(jié)日》的教學反思01-18
快樂的動物教學反思01-11
快樂的人教學反思01-02
分享的快樂教學反思04-20
給予是快樂教學反思04-22
《快樂的啰嗦》教學反思04-22
快樂的家園的教學反思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