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
家庭教育應該立足于孩子的持續(xù)健康成長,充分認識、把握孩子的特點、特質,遵從成長規(guī)律,從環(huán)境營造、平等交流溝通、觀念分享與碰撞、家校鏈接一體,成長與成才有機融為一體等方面努力,讓孩子在愛、責任中,帶著夢想,胸懷理想,飛向屬于自己的未來。需要重視的是:
一、學會認同并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不完美是天下人與事的常態(tài),不完美有時也是一種美,做為家長,可以對孩子有期待,但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于功利化。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欣賞孩子、鼓勵孩子,幫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尋找自我、肯定自我、實現(xiàn)自我,獲得幸福的人生。
二、努力避免粗暴的家長作風。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待孩子,首先要尊重其是獨立的、有人格尊嚴的個體,家庭教育的過程中,這點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孩子愿意溝通、樂于參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嚴與慈應該并行不悖,而不是只取其一。
三、注重言傳身教,潤物無聲。
所謂耳濡目染,做為家長,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其實時刻都是在觀察、在學習的,細節(jié)是魔鬼,興許一個生活的小細節(jié),都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是以,做為家長,應努力做好自己,同時,敢于在孩子面前展現(xiàn)自己不足的一面,敢于接受孩子的批評,與孩子一起成長。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2
今天學習了履行家長的主體責任,助理孩子的全面發(fā)展,我受益量多。家庭是孩子的人生的第一課堂,在孩子的成長過過程中,我深刻地認識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父母承擔孩子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深刻認識到,培養(yǎng)優(yōu)良品德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潛移默化,寓教于樂是家庭教育的關鍵。通過學習我認識到,用正確的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才能讓孩子成為有擔當?shù)?時代新人。
通過學習,我還學習到了一些具體的教育方法,比如制訂一些小目標,讓家長不再忽略孩子的成長。我們陪伴孩子成長,孩子陪伴我們年輕。學會讓孩子去嘗試,一些沒有目標的創(chuàng)造過程反而讓孩子提高了創(chuàng)造能力。讓孩子養(yǎng)成創(chuàng)造的能力,讓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養(yǎng)成創(chuàng)造的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作為80后父母,往往我們的工作非常繁忙,往往忽視家庭生活的儀式感。其實家庭儀式感會讓孩子更加熱愛家庭,通過家庭融入的過程,讓孩子心中充滿愛,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在家庭活動中,讓堅持一些小活動,讓孩子學會堅持,對持之以恒的習慣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以后會感謝自己當時的付出。堅持記錄孩子的成長,讓孩子感受生活和遠方。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體,家長傾情陪伴,讓孩子在愛中成長。不要只關注分數(shù),讓孩子全面發(fā)展,履行家長主體責任。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3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在于生活。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及身體素質,是良好教育的根本。作為新時代的好少年,必須承擔起社會的重任,不辜負父母、老師的期望,在學習的必要前提下,首先要保證身體的健康!
通過觀看這次教育講座,深知:運動是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體育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徑,更是學生精神娛樂的重要。
青少年愛玩是天性,學習是被動,為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及創(chuàng)造優(yōu)質的學習態(tài)度,為了讓同學們在枯燥的學習之外擁有更豐富的體育精神和課外生活,因此發(fā)展體育運動也變得十分重要了。
正如教育講座中所說的:同學們可以在體育運動中開發(fā)自己的想象力,不斷創(chuàng)造和發(fā)現(xiàn)新的運動方式,這也是開發(fā)創(chuàng)造潛力和想象力的.一種。而家庭運動習慣也是培養(yǎng)孩子的一種教育觀,既可以強身健體,又為孩子分散學習中的壓力。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不論是學生還是大人來說,精神方面的需要要大于物質方面的需要,人們需要強身健體,更需要精神上的享受,則形成了一種全民家庭運動教育。它對孩子學習上壓力的分擔,也對大人工作辛苦的排泄都是一種不錯的調節(jié)。
所以,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在于生活,我們要不斷地發(fā)掘運動中的理念和從中獲得的道理,運用到學習中和生活中,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更多姿多彩!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4
今天看過科學家王元卓的講座,很感慨,現(xiàn)在社會很多家庭都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可以搞好教育,殊不知家庭教育才是第一位。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成長中承擔了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需要用正確的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孩子養(yǎng)成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講座中王元卓對國家針對教育推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做了解讀,可見國家對于家庭監(jiān)護人教育孩子的重視。
王元卓并結合自身家庭教育的事例,介紹了他秉承“立德樹人”的`家庭教育理念,通過“言傳身教”,幫助孩子養(yǎng)成優(yōu)良品德,培養(yǎng)孩子們熱愛傳統(tǒng)文化和耕種勞動,通過科普手繪的方式為孩子們提升科學素養(yǎng),以及通過親子閱讀為孩子打開了解世界的窗口,增加孩子們“腹有詩書”的自信。相比較之下我在陪伴孩子的成長當中缺少了耐心和有效的正確引導,有時孩子就是面鏡子,能折射出家長的影子,家長的言行舉止,情緒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以身作則,先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在陪伴孩子中共同成長。
父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培養(yǎng)優(yōu)良品德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潛移默化、寓教于樂的教育方法是關鍵,學校和社會各界的指導支持是保障。有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協(xié)同育人,孩子們一定會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5
家庭環(huán)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是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保證。家庭美德是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員之間理應和諧、融洽。
盡管有時發(fā)生意見分歧,但在原則問題上是團結一致的。在這樣合作、諒解的氛用中,學生不但學會了對人的互助、互愛、合作、諒解,而且孩子的思維意志、能力等也會得到和諧發(fā)展,并從中獲得安全感,形成樂于接受教育的自覺性。
相反,家庭成員之間形同陌路,處事自私,爭吵不休。這樣家庭的學生心理往往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們對事情冷漠、偏執(zhí)、不合作。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確處理家庭成員的.相互關系,形成良好規(guī)范,要和睦相處,努力構建家庭的融治氣氛,父母說話辦事不能以勢壓人,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樣教人,充分體現(xiàn)家庭是生活之港灣,這才有助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
父母良好的教養(yǎng)態(tài)度是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關鍵,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父母教育的結果。
因此,必須大力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提高家長的責任,認識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為子女的成長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6
聽了王樾漫老師題為《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價值和良好習慣》的網(wǎng)課,我感受頗深。對于孩子的教育談幾點想法:
首先,要提高孩子自我價值感,提升孩子的自我認識。教師要有耐心,靜待鐵樹開花?鋬(yōu)點,促成長,增強自信,在自信中慢慢成長,改變自我,成就孩子。
其次,愛孩子,尊重孩子,好好夸夸孩子。不僅在家里對自己的孩子這樣,在學校里對待學生同樣如此,你愛她們,她們會把同樣的愛給你,默默耕耘,靜待花開,相信孩子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再次,家長要做好孩子學習的榜樣。家長最好的教育,就是學習給孩子看;最好的教育,就是奮斗給孩子看;最好的教育,就是永不放棄自我成長;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不是你給他灌輸什么,而是他能從你身上看到什么樣的活法。你熱愛生活,孩子也會過得詩意;你活得豐盈,孩子也會努力綻放。父母有多懂生活,孩子就有多愛生活。父母彼此恩愛,就是最好的教育。父母恩愛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往往會堅定不移地相信愛情。
我們業(yè)余時間還在堅持聽課學習,并積極與同學互動,孩子會有極大震撼的,我們在孩子心目中的印象一下就高大起來,也就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了。教育就是榜樣,就是印象,所以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做好自己的教育!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7
說實話,當聽到家庭教育被立法,家教不再是“家事”而發(fā)展到“國事”的時候,作為一名家長的內心是激蕩的。激蕩是因為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理念,教育孩子不再是自家關起門來的事情,而升級成了國家和社會都要共同重視的事業(yè),一項沉甸甸卻偉大的事業(yè)。法律規(guī)定,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責任者,因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有義務要扮演好這樣一種時代交班人的角色。
是什么?家庭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尊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個體差異,以因材施教為準則。我個人特別認同節(jié)目中朱永新教授的話:“要成才先成人”,只有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找到幸福感和人生價值,他才可能成為對國家和對社會的有用之人。
怎么做?在學校,孩子以學知識為主;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更多的責任應該是尊重孩子,正向引導,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要充分意識到父母在家教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把高質量的陪伴納入生活的日程表里,嚴慈相濟,松馳有度。家長不應單純地把分數(shù)作為衡量孩子成長的唯一標準,要看到孩子發(fā)展的全面性。在生活中與孩子一起進步,共同成長。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家長應努力做到家校合作促成1+1>2,才能真正的立德樹人……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8
常常聽到有的父母會對孩子說:“你這孩子怎么這么懶呢?什么都不干!”孩子為什么懶?“別人家的孩子”為什么好?其實這個“懶”是我們做父母的培養(yǎng)出來的,當我們意識到孩子“懶”時,我們已經(jīng)錯過了孩子的最佳勞動教育時期。
從小我們注重孩子的學習培養(yǎng),注重孩子們的藝術培養(yǎng),注重孩子們品德培養(yǎng),卻忽略了孩子的勞動培養(yǎng)。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覺得孩子還小,大點了覺得孩子各項學習太忙,突然有一天,發(fā)現(xiàn)孩子在家什么都不干,可以說連東西掉地上都可以繞著走,猛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教育缺失了最重要的一項“勞動教育——感恩教育”。
沒有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能力,孩子的`責任感不強,對任何事情視而不見,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顯然這對孩子以后的工作生活會帶來不良的影響。那么發(fā)現(xiàn)孩子“懶”,就要抽掉孩子“懶”筋,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
例如:家里是否干凈,是要大家共同打掃;一日三餐,一起努力會更加美味;一起晾曬衣服,可以促進親子關系?梢耘c孩子一起完成的家務太多了,要與孩子共同參與,而不是命令式的讓孩子去做這做那。
過一段時間,你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眼里有“活”了,不用你叫,可以主動幫忙做一些他們想得到、做得到的一些家務,從“無視”到“參與”再到“主動”。這意味著,孩子初步建立了責任感,有了勞動觀念,有了勞動習慣,懂得了感恩。勞動成果可以讓孩子感覺到快樂,從而鍛煉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9
通過本次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對孩子的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人生課。而這門課程是需要全方位重視和成長的。作為一個家長、一所學校甚至整個社會對下一代的培養(yǎng)都應該有一種責任心和關注度。而我們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更是深刻地影響著孩子,作為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
父母承擔著對孩子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我們要用正確的思想、方法和行為來教育孩子養(yǎng)成好思想,好品行的習慣。教育理念跟著時代發(fā)展是一致的,都要不斷前進,不斷變革,作為家長有擔當,有責任感,多陪伴,才能提升感情,對自己嚴格要求是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中讓孩子不斷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也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習慣養(yǎng)成不在一朝一夕,日積月累才能破繭成蝶。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作為家長,我們有責任不斷加強學習科學的教育理念,攜手家庭和社會,共同營造關愛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用愛滋潤孩子心靈,用心啟迪孩子智慧,履行家庭教育的責任,做一名合格的家長。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0
家庭是人生第一堂課,“言傳身教,立德樹人”。父母任重道遠,只有自己不斷學習,了解孩子在各個階段的心理,保持情緒穩(wěn)定,無條件的愛孩子,感化孩子,相信孩子。才能讓孩子走的更好,更遠。
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很強的自尊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fā)展規(guī)律,家長要了解、研究自己的孩子,幫助其走適合自己的路。
尊重孩子的隱私權,尊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沒有尊重他的隱私權,孩子的心底就會產生隔閡,盡管他沒有說出來。
有感于家長要幫助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我的`孩子作息時間亂,主要是從小到大沒有做好榜樣。孩子閑時不能主動閱讀書本,更愛刷視頻,玩游戲。這些大人眼里的矛盾,歸根結底還是父母沒有做好榜樣。
與孩子的關系緊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無法通過一朝一夕就能緩解。需要長期的陪伴,長期的探索。遇到問題,想辦法克服解決,與孩子一起約定規(guī)則,與孩子一起努力戒手機、戒游戲。一起看書、運動。做高質量陪伴的父母,學會和孩子一起成長。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公開課的心得03-30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1-03
家庭教育公開課心得體會07-14
家庭教育公開課心得體會02-20
觀看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1-03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3篇11-03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0篇11-16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5篇11-16
家庭教育公開課觀后感11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