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推薦度:
-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推薦度:
- 讀親愛的安德烈有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通用15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可能你現(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
很早之前就看過的書,再看花了兩個晚上,暢快淋漓。對我,這是一本值得看了再看的書。仍被安德烈和MM在信中談論的各種政治、道德、東西方文化、藝術(shù)等問題震懾到,很佩服安德烈強烈的獨立意識和張揚個性。而只比安德烈大4歲的我,18歲時,在想什么呢?應該就是學分、考試吧……8年后,我的孩子18歲時,他又會思考些什么呢?而我又能給他什么樣的答案呢?沒有辦法像MM一樣跟安德烈有這種深層次的溝通,或者我可以給他看看這本書。
我喜歡《兩種道德》《在一個沒有咖啡館的城市里》中關(guān)于道德和文化的討論。尤其是后者,安德烈、MM、讀者還有菲利普的信,不同的人所理解的香港文化,讓人共鳴。其實,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內(nèi)心何嘗不都在嘆息著文化信仰的缺失呢!雖嘆息卻無能為力,只能盡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應該也算是一種消極道德吧。
MM是我難以企及的`高山。當然,每每信中透露出作為母親的關(guān)切,又讓人覺得倍感親切,哈!世間的父母都是一樣的。安德烈的獨立思kao也是我年輕時最缺乏的,從小到大的乖寶寶,基本空白的人文藝術(shù)熏陶,認真學習,努力考試,畢業(yè)后找到一份父母眼中的安穩(wěn)工作。有了孩子以后,希望他比我們有更多的見識,更獨立的人格。我們一起看書,一起看電影,一起游學,也努力充實著自己。有一天,我的孩子和我說:“媽媽,其實我覺得我就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會太優(yōu)秀,但也不會太差!蔽蚁胝f,孩子,我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媽媽。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2
母親是當你與整個世界為敵,她也會默默支持守護著你的女人。母親是當你漂泊到世界盡頭,她也會不斷寄出一封封家書的女人。母親是當你受到傷害,她會用你最愛吃的糖醋小排安慰你的女人。母親是當你無數(shù)次跌倒,在一旁不斷加油,看著你自己慢慢爬起來,越走越穩(wěn),笑中帶淚的女人。
而母親卻也是將要看著你成長,堅強,然后和她分離的女人。讀《親愛的安德列》,深深體悟到了作為母親對孩子的愛,掩卷之后,不由淚流滿面。想到了龍應臺對孩子的用心之真摯,也想到了天下所有母親對于孩子的愛。我的媽媽是一個很風趣很幽默的人,她曾經(jīng)對我說我是一個更年期的小孩,而她是一個青春期的.母親。的確,有時候我對她實在是太暴躁了,面對她的叮嚀和囑咐,我只會一邊搖頭一邊說不。而她呢,她始終懷著一顆少女的心,用最誠摯的愛來對待我,即使我對她發(fā)脾氣,她也只會笑呵呵的看著,因為——我是她的女兒,是她血肉相連,用生命的力量孕育出來的骨肉啊。所以她只是那么看著我,用心,用愛來溫暖我,引導我面對這崢嶸世界,然后看著我抽身離去,長大后只是偶爾來一個電話,吃一頓飯,她就會很滿足。想來天下母親都是如此,甘愿不求回報的默默付出,默默堅持,默默守候,默默離開。很喜歡書的封底,是恬淡的龍應臺微笑的樣子。
再優(yōu)秀強悍的女人,在孩子面前,也只是一個焦慮地幫助他在迷途中尋找出口的平凡母親,她放下自己所有的尊嚴,忍受孩子對自己的嘲笑,只是為了,重新找回這個屬于自己的孩子。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3
在閱讀《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之前,因為聽了老師對這本書的介紹,所以我一直覺得這本書中的36封信都是在講龍應臺和安德烈對人生的感悟或是一位母親淤兒子之間的普通對話交流,但是,等我看完這本書之后卻發(fā)現(xiàn)并不是這樣的。
我記得在看這本中間二十幾封信的時候,感覺他們談論的東西離我很遠卻又很近,有談國家,有談離我們最近的生活,將每件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進行分析,并談論自己對某件事情的看法、觀點。
有時候在某件事情上龍應臺有著她自己的看法,但她的`兒子卻又有著他自己的觀點,不管是哪一種觀點,都各有各的道理就算有時候內(nèi)心不認同、理解,卻也不能說這個看法是錯誤的。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理解。
在第二十六封信中提到兩瓶牛奶的例子,大人覺得不應該浪費,小孩卻認為應該以舒服、享受為主,而我覺得有時候節(jié)儉并不是一件壞事,畢竟不管是一杯牛奶還是一顆蘋果,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工作換來的。其實在這種一瓶快過期另一瓶還是鮮奶的情況下是可以有很多解決方式的,我覺得有時候在處理事物的過程中,應該懂得變通,只要愿意,總有能做到兩全的辦法。
后面的這幾封信,內(nèi)容偏向于談人生,聊未來這一方面的內(nèi)容。談的這些話題雖然離我們比較遙遠,但是卻又非常實際,特別是安德烈對龍應臺發(fā)出的一系列反問,讓我突然也想問問我的媽媽,想知道她將會怎么回答。有時候我也覺得,在什么年齡段就應該做好這個年齡段該做的事情,沒必要浪費時間去想明天之后甚至是更遠的事情,但是又有一些事情是遲早都要去想想的,這樣來來回回的去想其實還真的是挺累的,走一步看一步不是也挺好的嗎,將來的事等到將來再去想好了,并且未來的事現(xiàn)在也沒辦法預測,對吧!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4
“我們是兩代人,中間隔個三十年。我們也是兩國人,中間隔個東西文化……”正是這樣的兩代人,所受的教育熏陶迥然不同的兩代人,兩種環(huán)境下長大成人的兩代人。卻相互敞開了心扉,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感進行交流。
在龍應臺的筆下,我們總能獲得一些意料之外的欣喜,不管是那篇曾經(jīng)名噪一時的《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還是那本風靡全球的《野火集》,又或者是現(xiàn)在被稱為育兒典范的《親愛的安德烈》。
讀完全書,我驚奇的發(fā)現(xiàn)龍應臺竟一改原本犀利的文筆,儼然成為一名苦口婆心的普通母親,以最樸實無華的言語打動安安的內(nèi)心深處。遇到兩代隔閡造成看法分歧的一些人、事、物,龍應臺總能用溫柔的口吻.堅定的語氣,訴說中國籍的.媽媽為什么會這么想,這么做,不為說服,只是要誠實表達心中感受.
而這本普通的書籍所包含到的內(nèi)容可謂包羅萬象,大到嚴肅的人生觀、價值觀,小到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jié),在三十多封書信中,說實話,里面涉及到政治的內(nèi)容,我讀不太懂,但我感動的是一個母親對于已經(jīng)成年的孩子漸行漸遠的那份不安,那種迫切想要溝通與了解的心情。不管結(jié)果如何,這份良苦用心已足以令人感動。
《于丹〈論語〉心得》里面有這樣一段論述:“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然而這樣的決定,又有著太多的無奈與苦澀;叵胱约,羽翼還未豐滿之際,就早已想方設法學會“獨立”,可是我卻疏忽了,這樣的做法是在無形中傷害父母。
或許,我需要好好想想,成長真的只是在在獨立與放手之間嗎?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5
漫漫雪花,微風飄舞。窗外,一片含情脈脈的燈火,在寒夜里細微地閃爍。煙花滑落夜空,似夏螢,似流星——一生的等待只為一秒的絢爛奪目,奢求的并不是永恒,僅有的只是那時溫存的記憶……
四年,并不太長也不太短,但足矣使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從年少走向成熟。然而時隔四年,當龍應臺再次見到安德烈時亦是如此。安德烈眼神里的寧靜和深沉讓她感覺陌生。雖然彼此有愛,但是愛,凍結(jié)在經(jīng)年久月的沉默里,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
人生哪有恒長的廝守,同樣,人生也不是一場沒完沒了的party。離散重逢只是記錄下時光的腳步,人生總有一個終點,無論最后的決別是浪漫,是完滿或是凄美,這沿途的風景仍會在盡頭凝聚在眸中,久久不愿散去……
若是有人問我在《親愛的安德烈》中讀懂了什么?我只能說我讀懂了時光,它就像是一個慈祥又嚴厲的老者,它會把美好的時光毫無保留地贈予,同時它也會將這美好變的短暫、耐人尋味。
時光永遠不會老去,但它的消逝卻悄悄帶走我們的青春,歲月的`流逝,獨留依稀的回憶、心底珍藏……時間永遠不會停下它匆忙的腳步,無法抹去的是記憶里獨特的美……朦朧中仿佛又想起:滿天繁星,皓月清光,海浪擊石,只是那些晨昏相處,相濡以沫的好朋友們,從此各奔四方,歲月的塵沙,滾滾撲面,再重逢時,也已不再是原來的少年了。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6
我們原來也可能在他十八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蕩開,從此天涯淡泊,但是我們做了不同的嘗試——我努力了,他也回報以同等的努力。我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他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日后的人生旅程,當然還是要飄萍離散——人生哪里有恒長的廝守?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語,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滿懷,我還奢求什么呢?
——龍應臺《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
《親愛的安德烈》是龍應臺女士和他的兒子安德烈依靠書信體共同完成的兩代人的對話:東方文明與西方價值觀的碰撞;成年母親和80后兒子的思維分歧;還有便是一個普通母親對于分開多年的孩子的內(nèi)心關(guān)照。如果安德烈的母親不是龍應臺,而是一個普通的'大學教授,或許這些靠電纜計算機才得以實現(xiàn)的溝通交流不會產(chǎn)生這么廣大的影響;如果這對母子之間不是中間隔著三十年,并且隔著東西文化,或許這些交流就不會有如此深遠的意義;如果這些多年來的書信沒有集結(jié)成冊對外銷售,或許那會是中國文壇的一筆損失和中國社會的莫大遺憾。
這是一個五十歲的母親和十八歲的兒子之間的對話,是一個“自以為成熟理性”的人和“被認為年少輕狂”的人的對話。
一、愛與不愛
“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于喜歡,愛,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可以不必了。”
老師對學生似乎也永遠有一種這樣的以愛作借口的不愛,比如說我們常聽常說的“這是為你好”,因此而不溝通不解釋的種種,并沒有把學生當成能思考,有主見的人。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7
在上一個學期,郝老師曾帶我們做過一次“讀書漂流”活動。這使我深深愛上了作家龍應臺的作品,尤其是《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一個中年接近老年的女人與她成年的兒子之間3年的通信。
這本書的語言直接到讓人感到一種痛徹心扉的感覺。龍應臺與她的兒子帶著不同的心態(tài)寫信,兩人之間的感情不斷地在變化。我看到了一位努力深入兒子內(nèi)心,想要打開那扇無形大門的母親。與這位偉大的母親相對的是一個青年對不母親的'不屑與桀驁,可隨著母親的漸漸深入,兒子的態(tài)度也出現(xiàn)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開始所謂的為了稿費而寫,直到純屬是想要與母親交談而已。
書中的一個個深奧的問題,敲打著我的心靈,或許我從未想過如此復雜的國家、信念、家人之間的那層不明的關(guān)系,可作者龍應臺卻看透了這一層關(guān)系。用龍應臺在書中的一句話叫:我是一個難民的女兒,是一個靈魂的漂泊者,那也許是文學的美好境界,卻是生活的痛楚。
想想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雖然懂得那些孝敬父母懂事的大道理,卻永遠也做不到,父母的一句關(guān)心,會被我當成嘮叨。我只顧著自己的花樣年華,卻不顧父母的日漸老去?傄詾樽约汉苈斆,到頭來才發(fā)現(xiàn)那個聰明,其實是愚笨。我們總是不顧一切的大步向目標走去,絲毫不知道在背后,有著一雙關(guān)切的眼睛,有一雙渴望的眼睛,等著你回頭來看看她。
龍應臺用她優(yōu)美具有色彩的語言向我描述了父母的無奈與辛酸,讓我懂得,無論你走到哪里,總有一個家,在等著你。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8
昨晚在女兒復習時,我應讀書會的要求在寫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想。其實我的女兒對她的媽媽的童年也有很多好奇呢,媽媽5、6歲的時候在做什亞洲色圖區(qū)么,嗯,把鏡頭拉長,你會看到一個半高的小女孩在夏日昏睡的午后坐在小矮凳上,頭昂的高高的,目不轉(zhuǎn)睛地在看五斗櫥上的電視,此時電視里傳來音質(zhì)不是很好的歌聲,我所有童年最初的記憶都定格在夏日里一個小女孩守著一臺12寸的黑白電視機在聽歌,這算不算媽媽最早的音樂啟蒙呢。
而我的女兒,在這更早些時候已經(jīng)開始跳舞、唱歌、畫畫、小提琴了,你比媽媽幸運,更早接觸藝術(shù)和美的熏陶,而一直到十二、三歲現(xiàn)在的.你更是可以經(jīng)常出入圖書館、美術(shù)館、音樂節(jié)、電影院。正如龍應臺所說你們這一亞洲色圖區(qū)代簡直就是大海里鮮艷多姿的熱帶魚啊!而十二、三歲的媽媽正穿過一條又一條亮晶晶的田間小路去給早起勞亞洲色圖區(qū)作的外公送早飯。夏日的早晨,還有一層薄霧若有似無地飄散著,走在滿是露水的青草田埂上,初升的太陽光照在露珠上,亮晶晶的,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穗灌滿了漿,不時的有小青蛙,小蚱蜢從腳邊跳過,還有小水蛇哦,也會被它嚇一跳,在這樣靜謐而美好的夏日早亞洲色圖區(qū)晨,我才是那個侵入者哦!
這個時候也是最愛美的年紀,鄰居院子亞洲色圖區(qū)里的梔子花樹(真的是好大一棵),籬笆墻上的金銀花,菜園地上的“指甲花”,我每天都會去摘,戴在頭上、衣服上,還帶給老師、同學。而這些都是對小時媽媽美的熏陶,對嗎?
蟬聲拉長了一整個夏天!哈,媽媽的童年都是夏天里,這會不會跟我是夏天出生有關(guān)呢?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9
我們原來也可能在他十八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蕩開,從此天涯淡泊,但是我們做了不一樣的嘗試——我發(fā)奮了,他也回報以同等的發(fā)奮。我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他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日后的人生旅程,當然還是要飄萍離散——人生哪里有恒長的廝守?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語,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滿懷,我還奢求什么呢?
——龍應臺《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
《親愛的安德烈》是龍應臺女士和他的兒子安德烈依靠書信體共同完成的兩代人的對話:東方禮貌與西方價值觀的'碰撞;成年母親和80后兒子的思維分歧;還有便是一個普通母親對于分開多年的孩子的內(nèi)心關(guān)照。如果安德烈的母親不是龍應臺,而是一個普通的大學教授,或許這些靠電纜計算機才得以實現(xiàn)的溝通交流不會產(chǎn)生這么廣大的影響;如果這對母子之間不是中間隔著三十年,并且隔著東西文化,或許這些交流就不會有如此深遠的好處;如果這些多年來的書信沒有集結(jié)成冊對外銷售,或許那會是中國文壇的一筆損失和中國社會的莫大遺憾。
這是一個五十歲的母親和十八歲的兒子之間的對話,是一個“自以為成熟理性”的人和“被認為年少輕狂”的人的對話。
一、愛與不愛
“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于喜愛,愛,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愛,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正因有愛,因此正常的溝通能夠不必了!
老師對學生似乎也永遠有一種這樣的以愛作借口的不愛,比如說我們常聽常說的“這是為你好”,因此而不溝通不解釋的種種,并沒有把學生當成能思考,有主見的人。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0
一位母親,一位已滿十八歲的兒子,他們是兩代人,中間相隔三十年。他們也是兩國人,中間相隔著文化。這位母親與這個兒子在信中共同交談著他們自己的十八歲,時代不同青春就不同,一個如同黑白的電視機,一個如同彩色的電視機。兩代人,兩代心,通過信來熟悉對方,通過信去熟悉心,也通過這本書去讓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孩子或父母。
這本書中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那‘愚昧無知’的漁村,確實沒有給我知識,但是給了我一種能悲憫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對權(quán)力的傲慢、欲望的囂張和種種時代的虛假時,仍舊得以穿透,看見文明的核心關(guān)懷所在!边@句對于我來說,有一些不太懂,但她語重心長的話是一位母親給孩子說的話,她們比我們看的世面要多,給我們的都是最溫暖、對我們最好的提醒關(guān)愛。現(xiàn)在耳邊又回想起了那不知說了多少遍的話:“姑娘,多喝點水。姑娘,今天冷不冷,要冷,多穿些。姑娘,姑娘……”她說是因為愛我;愛我,她才會說。
以前,我總是不理解媽媽,讀了這本書我開始漸漸明白,因為我們是兩代人,我們之間有相隔的代溝,可能只有像這位作者與她兒子一樣,雙方相互了解,讓屏障一層一層減少,兩人之間才會慢慢認識對方,母女或母子之間要和朋友一樣,因為他們才是你最忠實的聽者與陪伴者。我變了,媽媽也變了!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影響了我,也改變了我,我和媽媽從一開始的“形同陌路”,到現(xiàn)在的嬉戲打鬧,中間變化很大,我與媽媽從“路人”變成了朋友。我們是兩代人,中間相隔二十六年,現(xiàn)在也成為了“一代人”!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1
第一次知道龍應臺這個人是在高考優(yōu)秀作文素材里,她對兒子的一句話“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弊屛矣∠笊羁。
說來慚愧,一開始,我以為龍應臺女士是個男的,當知道她有如此成就的女性時,內(nèi)心的敬仰之情更甚,也使我萌生了看這本書的想法。這本書主要是講述了龍應臺和安德烈的書信來往內(nèi)容,她們之間的交流異于常人,卻親于常人。如果你認為她們的書信主要圍繞家庭親情就發(fā)錯特錯了,相反,她們更像兩個獨立人格圍繞各種問題的探討,這一舉動不僅使她們母子關(guān)系升溫,還進行了一場思想與交流的碰撞。
說實話,對于龍應臺和安德烈之間的這種通過書信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的方法是很羨慕的,畢竟,這種幸福不是人人都有的。我的媽媽在她青年那段時間當過一名人民教師,是具備雙方書信交流的條件,但是由于時間和觀念的'原因,所以,這種交流方式也是不太現(xiàn)實的。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和媽媽之間沒有互相溝通和交流。也許是因為是女孩子,所以我是和媽媽比較親一些,有什么事都喜歡和我媽說,以至于有時候感覺就像閨蜜一般親密,但是有一些比較敏感的話題還是對媽媽有隱瞞的,哈哈哈。我覺得我現(xiàn)在的性格以至于說價值觀都是受到我媽媽的影響,而爸爸也許是不善言辭,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也能從細微的細節(jié)中看出了爸爸的關(guān)愛,也許,父愛總是不善言辭,到飽涵深情。
致親愛的爸爸媽媽,
我愛你們(難以出口,卻深藏于心)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2
昨晚在女兒復習時,我應讀書會的要求在寫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想。其實我的女兒對她的媽媽的童年也有很多好奇呢,媽媽5、6歲的時候在做什么,嗯,把鏡頭拉長,你會看到一個半高的小女孩在夏日昏睡的午后坐在小矮凳上,頭昂的高高的,目不轉(zhuǎn)睛地在看五斗櫥上的電視,此時電視里傳來音質(zhì)不是很好的歌聲,我所有童年最初的記憶都定格在夏日里一個小女孩守著一臺12寸的黑白電視機在聽歌,這算不算媽媽最早的音樂啟蒙呢。
而我的女兒,在這更早些時候已經(jīng)開始跳舞、唱歌、畫畫、小提琴了,你比媽媽幸運,更早接觸藝術(shù)和美的熏陶,而一直到十二、三歲現(xiàn)在的你更是可以經(jīng)常出入圖書館、美術(shù)館、音樂節(jié)、電影院...正如龍應臺所說你們這一代簡直就是大海里鮮艷多姿的熱帶魚!而十二、三歲的媽媽正穿過一條又一條亮晶晶的田間小路去給早起勞作的外公送早飯。夏日的早晨,還有一層薄霧若有似無地飄散著,走在滿是露水的青草田埂上,初升的太陽光照在露珠上,亮晶晶的.,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穗灌滿了漿,不時的有小青蛙,小蚱蜢從腳邊跳過,還有小水蛇哦,也會被它嚇一跳,在這樣靜謐而美好的夏日早晨,我才是那個侵入者哦!
這個時候也是最愛美的年紀,鄰居院子里的梔子花樹(真的是好大一棵),籬笆墻上的金銀花,菜園地上的“指甲花”,我每天都會去摘,戴在頭上、衣服上,還帶給老師、同學。而這些都是對小時媽媽美的熏陶,對嗎?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3
每代人之間都有隔閡,可這隔閡卻又說不清是什么,導致我和爸爸交流時總有一層膜,怎么捅也捅不開。讀了《親愛的安德烈》后,我們的隔膜似乎一下子灰飛煙滅了。
以前,我考試沒考好,可不知為什么,我就是不想跟爸爸說,不知是出于我的自尊心,還是我已經(jīng)長大了。爸爸也漸漸發(fā)現(xiàn)了,我心里的小秘密已經(jīng)很少有他知道了。倒是老師、同學了解的我很透徹。爸爸和班主任聯(lián)系后,班主任對我說:孩子,爸爸媽媽才是你最親的人。⊥瑢W老師和你再好,也是外人,如果你對爸爸都敞不開心扉,那以后你們會形同陌路的`!聽了老師的話,我心里的加鎖打開了。可就算這心靈之墻可以拆除,但山和水都是墻,天和地都是墻,時間和空間都是墻,命運是無窮的限制。但我相信,只要找到合適的方式,這墻再堅不可摧也終會坍塌。
直到我讀了《親愛的安德烈》后,我的心才完全打開,對爸爸能夠坦誠相待,我知道,現(xiàn)在的我是一個嶄新的我,我和爸爸還要重新認識,不過,在這段時間里,我也發(fā)現(xiàn)爸爸與以前不同的地方。比如:他的臉千變?nèi)f化,能夠在一瞬間就變臉,可把我逗得哈哈大笑,這時,他也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有時,我會獨自坐在窗前,回想著和爸爸發(fā)生的點點滴滴:和爸爸做游戲時發(fā)出的呵呵笑聲;對爸爸耍小脾氣時的姿態(tài);做錯事被爸爸訓斥時的場景這些都是我童年里最珍貴的時光。
我知道,日后的人生旅程,當然還是要飄萍離散,但人生哪有恒長的廝守?但是這幾年的快樂時光,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滿懷,我,還奢求什么呢?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4
最近抽時間看了本書,龍應臺的,感悟很深,孩子和父母的交流很重要。人與人間極度需要理解。就像書中提到,“慢慢的,越來越不認識對方了,“認識”很重要。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青春期,只會抱怨,抱怨孩子們叛逆,不聽話,甚至有些強勢的父母會惡語相向,說“不孝子”。其實,所有事情都是雙方面的,孩子固然有些叛逆,但父母難道沒有錯嗎?有,當然有,但孩子不能像父母指責孩子那樣指責父母不是嗎?我們要“孝”,那就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不滿了,于是出現(xiàn)了父母口中的“叛逆”。
很多父母從沒在自己身上找過原因,一味的覺得自己的認知是正確的,對一切事物的看法都是對的`,理由就是“吃過的鹽比孩子們吃過的米都多”,社會經(jīng)驗豐富。孩子年齡小的時候沒有自己的認知與理解,所以全盤接受。長大后,有思想了,一旦與父母的意見發(fā)生沖突,父母就該生氣了,經(jīng)常掛嘴邊的活“我是為你好啊”、“翅膀硬了,敢頂撞了”“小時候那么聽話,越長越不聽話了”。估計每個孩子都聽過類似的話。
身為父母,是不是也需要從自己上找找問題?自己的所有想法都是對的嗎?自己所有認為的對我們好是真的我們想要的嗎?當然,孩子小,思想不成熟的時候,父母是可以做一些決定,但孩子們長大之后我覺得很多事情需要商量,需要聽聽孩子的意見!之前網(wǎng)上流行過一句話(主要在戀人之間):我只是想吃一根香蕉,你卻買一車蘋果給我!我覺得在父母與孩子間同樣適合。
所以,如果經(jīng)常溝通的話,就可能避免出現(xiàn)這類問題,父母要拿出時間與孩子交流,知道子孩子想要什么,才能夠走進彼此的世界。當然,孩子也要理解父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在此,致以母親節(jié)的祝福!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5
昨天,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做了今年最有意義的一件事,那就是讀了一本書,一天里除了繁忙的工作,我讀了15萬多字的書連我自己都感到驚訝,雖然我現(xiàn)在還堅持持著兩周至少看一本書的計劃,也確實沒想到自己還能有這種毅力這種興趣去讀這本書--《親愛的安德烈》。
這是一部可以跟《傅雷家書》媲美的書,傅雷通過家書培養(yǎng)了一名鋼琴家,值得所有的前父母學習。而龍應臺通過家書首先是認識了兒子,然后也是教育了兒子,同時也被兒子教育,所以值得所有的父母、孩子,甚至教師們學習。
我不想贅述這部書的好!對于我來說,每一部書的好,寫出來的或是說出來的,都是表象的,真正的好,那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或文傳的。那是一種心靈的享受,這種享受經(jīng)常的含有痛苦的思索、默默的反思和靈魂的亢奮!
其實,邊讀,我也在搜索我身邊是否也有類似她們母子那樣的`母子,或是父子,搜索的結(jié)果是幾乎為零。如果我們的所有母子,或是父子,或是母女或是父女,都如龍應臺母子一樣的,能夠彼此進行心靈的交流,那我們的孩子才是真正幸福的孩子,我們的父母才是真正幸福的父母。我們的社會才是真正和諧的社會。世上可以沒有成批的科學家,但不能沒有成批的心靈健康的社會人。反過來說,有了成批的數(shù)也數(shù)不盡的心靈健康的社會人,就會有真正的于社會于人民有用的成批的科學家。
買本《親愛的安德烈》吧!把她放在你的身邊,比如你的隨身的兜子里,比如你的書房的書桌上,比如你的辦公室的辦公桌上,比如說你的床頭柜上,比如說你的私家車里。盡管你可能曾經(jīng)認認真真的讀過一兩遍了,你還是可以在閑來無事時,把她當做一種心靈的消遣,繼續(xù)讀一讀她,再接受一次心靈的教育!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精選28篇)04-06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05-13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05-15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06-13
【推薦】《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08-14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精】08-14
【精】《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09-28
【熱門】《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09-28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熱門】11-09
【薦】《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