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jīng)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
作為成年人,我么都指導植物生長一般要經(jīng)過這樣一個過程:生根、發(fā)芽、長葉、開花、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前一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著后一環(huán)節(jié),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個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務之間的聯(lián)系。而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有點難以理解。于是,教學前我讓學生查了資料,教學中以“可愛的葫蘆為什么會落?”作為突破口,引領學生學習,
貫穿整篇課文,并穿插同類的成語與諺語。最后,讓學生說說道理這樣的流程下來,似乎蠻順道。
但是,在第二天的`復習中,我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并不能把自己心中的所想用語言描述出來。原因有二:1、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說話你訓練面還不夠廣;2、本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還需要進一步的訓練。措施:1、開展課前一分鐘講演活動;2、課后多開展表述類活動。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2
本堂課學生學習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教后我感到非常滿意,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我很興奮。
我覺得這堂課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課文之初的情感基調定得準。
我主要利用了談話法、觀察法、范讀法和課件演示法來教學本課。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學習!爸鲃佣e極自覺的學習行為,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非常注意這一點,所以,今天的'課上學生的自主學習主要表現(xiàn)在:(1)能自主發(fā)現(xiàn)關鍵詞句(2)能自主收集與課文相關的信息。比如:在教學“那個人不明白為什么葉子上的蟲子要治”時,學生能結課前的預習說出充分的理由,而且語言完整。這就給課堂一個激情的火花,適時的點評,激發(fā)學生用這種方法繼續(xù)學習,達到了學生學習興趣的高峰。這樣,既引導了學生要帶問題讀書,想辦法解決讀書中的問題,還體現(xiàn)了預習的重要性,一舉兩得。
本課教學中,我還注意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并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教學“那個人看見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的情景時,心里會想什么?”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我給學生設計用“那個人看見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 )地說:“( )”這樣的句式來說,說之前讓同學小組交流討論,建立同學之間信息交流的通道,師的參與,便使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在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中思維得到碰撞,學生帶著這種高漲的情緒學習思考,體會集體的力量。這一環(huán)節(jié)還鍛練了學生說完整話,讓學生的說話有了依托,又有較大的活動空間。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更是一舉兩得。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學中,我還注重了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了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加深的問題,如果明年你也種了一棵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你會怎么辦呢?由前面學生高漲的學習情緒,這里學生說得很好,讓我不由自主地想給他鼓掌。通過回答這些問題,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葉子和果實關系的認識。
本課的教學也有很多不足,在感受小葫蘆的可愛時,應該讓充分讀“多么”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chǎn)生喜愛之情,朗讀時就會自然地加入自己的真實情感。在朗讀“葫蘆的樣子”時,應該講讀“雪白”的花并板書,再掛實物,這里我忘記了。所以沒有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到這棵葫蘆到底有多好。如果這里充分的朗讀,全面和鄰居的對話就會有了很感情基調,學生就能掌握并熟練運用朗讀技巧來傳遞感悟到的文字間包裹著的思想感情了。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是要充分備課,爭取做得更好。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3
《我要的是葫蘆》這則寓言故事有著十分豐富的人文內涵,它描述了一個愛葫蘆的人種葫蘆時,只知道要葫蘆果實,不知道要殺死葉子上的蚜蟲,結果什么都沒有得到。其中不僅蘊涵了“果實與葉子密切聯(lián)系”的自然常識,而且更滲透了“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不能光看點,要看面”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本節(jié)課我設定要講的是第一課時,課時目標有以下兩點
認識9個生字。學會寫2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成語,體會其中的韻律感。下面就本節(jié)課的教學情況做如下自評。
一、注重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本節(jié)課在三處體現(xiàn)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
1、寫字方面:“橫多別著急,重點在距離,遠近都一樣,‘哇’字才美麗!薄@是我自編的一首小兒歌,在學生寫“哇”字前出示給學生,這樣對學生的書寫起到了幫扶的作用。以此還延伸到了“掛”字的寫法。學生在書寫的過程中,我還提示他們,一看二寫三對照,一個更比一個好,這樣,我把我們學校在校本教研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方法真正運用到了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去。
2、識字方面:改變以往的先識字再讀文的一程不變的教學方式,而是力爭做到讓學生邊讀文邊識字。“葫蘆”兩個字是在出示課題之前,以實物演示的方式識記的;“哇”是通過字的應用規(guī)律識記的.,我告訴學生,“哇”本字是一聲,一般它出現(xiàn)在句子的末尾讀輕聲;“盯”是在語言環(huán)境中通過字理知識識記的,。
3、積累方面:在對第一自然段進行教學時,我向學生滲透了“熟讀成誦”、“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文學習方法。
二、課堂上做到了“三個關注”。
開學初,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中提出:圍繞“三個關注”,分別思考并努力探索三個問題:關注師生的生命成長——我們需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關注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是:以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心智發(fā)展為主要目標)——如何使全體學生積極并快樂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關注學生的課堂感受——如何讓課堂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快樂場所?本節(jié)課,我從課前的教學設計到課堂上的教學細節(jié),都在極力做到以上三點。讓課堂成為學生喜歡的學習場所,讓學生快樂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培養(yǎng)終身發(fā)展的學生。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4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二年級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篇寓言主要是讓學生明白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在教學設計中,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的特點,從觀察兩幅插圖的不同為切入口,分別學習課文第一、四兩個自然段,了解現(xiàn)象及結果的基礎上探究原因,學習二、三兩個自然段。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倡導自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通過學生自由朗讀、同桌合作讀、分角色朗讀、個別展示朗讀等,使學生在不同的閱讀實踐中自主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內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既調動了學生主動地參與閱讀,又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思維和語文能力。
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新課標所提倡的。因此,我在這節(jié)課中把課文的兩幅插圖并列出現(xiàn),讓學生在觀察中找不同,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從圖到文,學習課文。在觀察的基礎上,訓練口語,發(fā)展想象,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施教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著許多不足。首先是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提高。課堂上,隨時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促進學生,今后還有待提高。其次,語言過于生硬,不夠兒童化。這點在試教過程中反映尤為明顯。在師傅沈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正式上課時進步不少。例如將呆板的介紹蚜蟲,轉變?yōu)榻處熌7卵料x的語氣進行自我介紹,調動了課堂氛圍,增添了不少樂趣。最后,希望教學語言能夠再精煉一些,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語言的目標性要更明了。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崩^續(xù)努力,繼續(xù)學習!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5
今天上午,我執(zhí)教了鎮(zhèn)級公開課《我要的是葫蘆》。課后,反思甚多。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4課,這篇寓言故事生動有趣,簡短精悍,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卻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后葫蘆都落了。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
二年級的小孩,聰明活潑,領悟能力強,善于表現(xiàn)自己,對于新鮮事物刨根問底。抓住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體會種葫蘆的樂趣,從情境中圍繞“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這一問題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本文。
《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我采取激趣的方式,讓學生在識字、寫字、理解、朗讀、表演等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里,發(fā)揮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抓住人物語言朗讀體會,理解課文內容。
在做教學設計前,我翻閱了單元導讀及語文書上的課后題等相關資料,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為: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教學難點是:初步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讓孩子欣賞葫蘆絲音吹奏,體會到音樂的美妙,從而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接著引導孩子讀好“葫蘆”、“葫蘆藤”這兩個詞語,揭示葫蘆的重要作用,引出題目。
二、初讀課文,識寫生字。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通過合作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理解“自言自語”“盯著”的意思,同時范寫“盯”,讓孩子在田字格里進行練寫。
三、出示四幅圖連環(huán)畫。師生合作補充第一幅畫面。首先讓學生找一找應該在葫蘆藤上畫哪些東西,然后引導學生把句子讀得美一些,用畫葫蘆葉的方式激勵學生把“綠葉”、“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讀好。然后讓學生用“多么()的()!”來夸一夸“葫蘆藤”、“綠葉”、“小花”。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會復述第一段內容。
四、看圖:請學生先看第一幅圖,再看第二幅圖,看看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孩子讀好第二幅圖的“傷心、難過、絕望”的心情。
五、朗讀、感悟反問句、感嘆句、陳述句的語氣。出示反問句“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感嘆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讓學生說一說它們的意思。通過對比讀體會出反問句和感嘆句在表達人物情感方面的好處。
六、揭示事物之間存在著內在聯(lián)系。蚜蟲吸取葫蘆藤汁液,導致葉子枯黃,從而無法輸送給小葫蘆營養(yǎng),這是小葫蘆落地的原因。事物之間存在著緊密聯(lián)系,要多動腦筋,同時聽取鄰居勸告。通過這個故事,讓小孩子說一說自己在學習中應該注意的事。
這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寓言故事類的文體,可能有點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難度,在整個授課環(huán)節(jié)中,我雖然以讀為主,在讀中讓孩子領悟課文的思想內涵,但始終還是牽著孩子走,沒有真正讓孩子做課堂的主人,這也是今后課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6
我請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就想一想,你讀了本課知道了什么。沒有想到,學生的語言雖然不太規(guī)范,可是還是有人能說得出來,只關心葫蘆不關心葉子是不對的?墒窃蚰,卻不好說,因為孩子們畢竟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呀。只是明白,但說不來道理。這已經(jīng)不錯了。請學生說一說讀了課文的感想。學生說得也不錯。在朗讀指導時,還是注重訓練學生對標點符號的感知。原來在讀的時候,雖然也教給他們方法,可是學了一個文章之后,才知道符號的作用,和具體的指導方法。常說的.一課一得,我想不僅學生一課一得就可以,教師也是一課一得才行。像這樣的課,訓練朗讀就可以了,不必面面俱到,對學生培養(yǎng)的效果來看,更實際,更深遠。遠強于博而不精。在指導的時候,注意讓學生用這些標點說一說平時的話,學生更容易理解句子的語氣。可能這就是打通與學生經(jīng)驗世界的聯(lián)系吧。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7
想象力是孩子的活力,是孩子的生命。想象力在孩子的世界里,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孩子沒有了想象力,孩子就失去了孩子的特征,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童話”,孩子沒有了自己的“童話”,孩子就失去了創(chuàng)造力。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雖說是多方面的,但最關鍵的是教育,語文教學又是教育的主陣地。我們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這個主陣地,因勢利導,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種有利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為此,我就這個問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了如下的嘗試:
[片斷一]
師:種葫蘆的人由于不聽鄰居的勸告,結果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請小朋友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種葫蘆的人看到自己種的葫蘆都落了,他會想些什么呢?
。▽W生紛紛舉手,爭先恐后,唯恐老師不點他回答。)
生:他會這樣想:我早就應該聽鄰居的勸告,不然的話,我可愛的小葫蘆就不會掉。
生:早聽鄰居的`勸告,不就沒事了嗎?
生:如果我聽了鄰居的話,我的小葫蘆肯定會賽過大南瓜的。(邊說邊得意地用手比劃著大南瓜。)
生:(一臉的迷惑)我的小葫蘆怎么會掉了呢?
師:是呀,你的小葫蘆怎么會掉了呢?小朋友們能告訴他嗎?
生:到現(xiàn)在還不知道呀,你沒有聽鄰居的勸告唄。
生:葉子和葫蘆的關系大得很!可你不知道呀。
師:(對剛才迷惑的同學說)你現(xiàn)在明白了嗎?(學生點點頭)(師接著說)發(fā)揮你的想象接著說種葫蘆的人看到葫蘆落了,他還會想些什么?
生:(長嘆一口氣)唉!我真后悔。原來蚜蟲有那么厲害呀!
生:我噴了藥就好了。唉!
生:還有下一次的話,我一定要聽鄰居的勸告。
生:看來,鄰居說的話一點也沒錯。
生:我怎么這么笨呢,早問一問鄰居怎么治蚜蟲就得了。
生:哦……原來葉子與葫蘆之間有這么大的聯(lián)系。
師:好!同學們真會動腦筋,想象真豐富呀!在學習中,我們就應該多思考,多想象,多發(fā)表自己獨特的看法。
[反思]
此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讓學生聯(lián)系上文,發(fā)揮想象力,從中了解種葫蘆的人錯在哪個地方。同學們的想象不僅進一步理解了課文,而且又對課文有深一層的認識。那稚氣的充滿了想象的話語足以讓老師感到欣喜若狂。通過這樣的訓練,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理解課文內容,正確的價值取向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
[片斷二]
師:(啟發(fā)引導)那個種葫蘆的人由于不知道葉子與果實的關系,還不聽鄰居的勸告,沒有得到可愛的小葫蘆。假如你明年種了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你會怎么做呢?
生:我會用藥打死蟲子。
生:還不能隨便買藥,要不然會傷害葉子和葫蘆。
生:我使用殺蟲劑。
師:看來,大家懂得的知識可真多呀。把我們的語文教學聯(lián)想到實際生活中去了。真值得夸一夸。(全班夸獎說得好的同學)
生:老師,我會聽鄰居的意見或去問別人。
生:讓爸爸媽媽幫忙。
師:你們在課文中受到的啟發(fā)可真不小哇。
生:我用開水把蟲子燙死。
(教室嘩然一片,議論紛紛:那不把葉子燙熟了嗎?葫蘆與葉子可是有很大聯(lián)系的。)
生:我會網(wǎng)很多的七星瓢蟲,放到葉子上去吃蚜蟲。
師:你的想象真是與眾不同?淇渌。(全班一起夸)
生:我用手捉蟲子,然后踩死。
。ū姸鄬W生反問:你捉得完嗎?)
生:(說捉蟲的學生發(fā)言)我天天去捉,總有一天會捉完的。
生:我發(fā)明一種吸蟲的機器,專門吸葉子上的蚜蟲。
生:我用爛菜葉去引走蚜蟲。
師:蚜蟲也想美味一噸,吃到新鮮可口的嫩葉,你的爛菜葉它感興趣嗎?
生:(搖搖頭)那我就用新鮮的嫩葉去引走蚜蟲。
生:我重新種葫蘆。
部分學生笑著說:你重新種葫蘆,那葉子上又生了蚜蟲怎么辦呢?(說要重新種葫蘆的學生耷拉著腦袋。)
師:老師知道你是一個聰明的學生,肯定還會想出更好的辦法。
生:我找專門消滅蚜蟲的書幫忙。
師:(稱贊)你真是一個肯鉆研的學生呀!
[反思]
人們都說,孩子就是天生的幻想家。與成人相比,兒童是充滿想象和幻想的時代,而且兒童的想象總能給人以美妙神奇的感覺。我以為,兒童在想象中應該是自由的,在兒童的字典里是沒有“不可能”一詞的,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用想象力去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神奇的世界。所以,在上述的片斷中,我放手讓學生去想,放手讓學生去說,雖然他們的想象有些是不切合實際的,但我認為,兒童的想象是不能以合理來衡量的,而是在于他們敢不敢去想象。語文課堂首先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讓孩子們敢于想,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飛向屬于他們的王國。
語文課堂教學是兒童心靈成長的反映,它是童眼觀察世界、童心感悟世界、童言描繪世界的自然產(chǎn)物。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自由的、寬泛的,是沒有什么規(guī)矩可言的。
語文是一個靈動的,充滿激情的世界,教與學的探索永無止境。讓語文成為我們一個心靈的棲息地,精神的家園;讓語文課堂成為一個豐富多彩、益人心智的天地;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充滿更多的想象,創(chuàng)造更多的驚喜。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8
《我要的是葫蘆》是一篇寓言故事!段疑贤赀@節(jié)課,有優(yōu)點也有不足之處。
整堂課,我起先設計的是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因為在學習了兩篇寓言故事的基礎上,孩子們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一點寓言故事的學習方法。而這篇課文拿來練習方法的使用是最合適不過的課。但是我可能高估他們了。當我發(fā)現(xiàn)我不提問,他們就冷場了。于是,迫于無奈,我還是繼續(xù)提問。但整堂課仍然是我點撥,學生讀說練。
這節(jié)課做得最好的我想應該是朗讀這一塊。上課伊始,我用謎語導入,學生們似乎早就已經(jīng)猜到了答案。而學生初讀前,我播放了課文錄音。接著,進入了課文的學習。而我通過自由讀,再到個別朗讀?傮w感知學生預習情況。在朗讀方面,我重點指導了以下幾句話。
1.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這句話重點指導學生付出種葫蘆的人的喜愛之情。
2.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有的學生在讀這句話的時候給了我很多驚喜,讀完我問學生,如果你是那個種葫蘆的人,你心里會怎么想?那該怎么讀呢?
學生回答說希望葫蘆快點長大,應該讀出焦急的情感,讀出渴望葫蘆快點長大,早點豐收的心情。
3.一個鄰居看見了,對他說:“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那個人感到很奇怪,他說:“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在這一段話的朗讀中,我抓住了兩個反問句,提醒學生注意這是什么句子?為什么連用兩個這樣的句子,它該怎么讀?學生們有開始了新的一輪搶讀的環(huán)節(jié)。而我們班朱邵祺和吳子韓讀得最好,然后我抓住契機,問學生,你們從他們的朗讀中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學生回答,種葫蘆的人認為葫蘆上的蚜蟲不用治,而鄰居勸他趕緊治。
我接著問,誰說得對呢?學生馬上回答。鄰居。他沒有治蚜蟲,結果怎么了?我再出示最后一段。學生讀,讀完后,同學說,這個種葫蘆的人肯定后悔了,這個種葫蘆的人是寒號鳥,不聽別人勸告。
緊接著我說,從這個種葫蘆的人身上。你明白了什么?學生很多人回答,要聽別人的勸告。
而我又提問,那這個葉子和果實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我們班的汪永晟說:“我認真。葉子就像傳輸員,把水分和養(yǎng)分輸送給果實。”這句話贏得了全班同學的掌聲。而后,我播放了光合作用的短片給同學們看,同學們一下就明白了葉子和果實之間的關系。我接著問,那葉子和果實到底什么關系?有同學總結出來,密不可分的關系。而我接著問。僅僅是葉子和果實密不可分嗎?還有別的事情密不可分嗎?學生舉了很多例子。最后總結:本課告訴我們要聽從別人的勸告,還要認識到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聯(lián)系的。
通過這一節(jié)課。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可以讀得繪聲繪色了,這節(jié)課我才用了以讀促悟,以讀促思。
而我發(fā)現(xiàn)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忽略學困生的引導
當老師真正關注學生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一堂課的目標設定,重點難點的確定一定要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fā)。要看一堂識字教學是否成功,重點要看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學習下層面的學生,在他們原有的的基礎上有沒有多大新的收獲。
二、方法不夠靈活
在第一課時,為了完成6個會認的二類和8個會寫的生字的學習任務,擔心課堂的時間不夠,指導學生記字時,忽略了識字方法的多樣性,忽略了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記字方法記字,導致學生說出的記字方法比較平凡不創(chuàng)新。因此,面對這些不足之處,我在思考,要克服不足之處,必須扎根以下理念:
1巧設情境,激發(fā)童趣
語文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者。特別是低年段語文老師,更要“有耐心引導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我們的教材是立足于兒童的情趣、思維,結合兒童的需要,聯(lián)系兒童的經(jīng)驗編寫的。很多內容讓孩子的心弦為之撥動。我們一定要抓住兒童的特征展開教學。要想取得理想的認字效果,使學生對要認的字產(chǎn)生強烈的、深刻的印象……
二是采取多種方式復現(xiàn),力求做到要認的字當堂學生都能認得準。要及時復習鞏固”。同時運用多種手段突出識字重點,突破識字難點。教學中我們能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把握規(guī)律,就能實現(xiàn)我們的教學目標。把本課的生字編到新的文段中認讀鞏固,既鞏固了生字,又培養(yǎng)了良好的語感。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9
今天早上,我任教了鎮(zhèn)級示范課《我想的是葫蘆》。課后練習,思考甚少。
《我想的是葫蘆》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二年級上冊第四模塊第14課,這篇寓意故事輕松愉快,簡潔明了精悍,講一個種族葫蘆,不管理方法卻只想要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芽蟲越久越多,最終葫蘆都落了。課文內容淺顯易懂,但實際意義刻骨銘心。
二年級的小孩子,聰慧開朗,理解能力強,擅于主要表現(xiàn)自身,針對新事物追根究底。把握住這一特性,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體會種葫蘆的快樂,從情景中緊緊圍繞“討人喜歡的小葫蘆怎么會落呢?”這一難題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趣味性中學習培訓文中。 《我想的是葫蘆》一課,我采用激趣的方法,讓學生在認字、寫毛筆字、了解、誦讀、演出等每個教學過程里,充分發(fā)揮獨立思考的主動性。把握住角色語言誦讀體會,理解課文內容。
在做教案設計前,我閱覽了模塊前言及語文書上的課后練習題等有關材料,本節(jié)課的課程目標我明確為:塑造學生聯(lián)絡前后文了解詞句的能力;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葉子與果子相互關系;塑造學生恰當、流利地、有情感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課堂教學難題:
基本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一樣語調。明白做一切事兒必須留意事情中間的.聯(lián)絡。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視頻導進。讓小孩賞析葫蘆絲音吹奏,體會到歌曲的美好,進而激發(fā)學生研究的興趣愛好。然后正確引導小孩讀好“葫蘆”、“葫蘆藤”這2個詞句,表明葫蘆的關鍵功效,找出題型。
二、初讀課文內容,識速寫字。學生隨意讀課文內容,規(guī)定讀準多音字,讀通語句。根據(jù)協(xié)作說故事的方法讓學生了解“嘟囔”“盯住”的含意,另外范寫“盯”,讓小孩在田字格里開展練寫。
三、提供四幅圖小人書。老師學生協(xié)作填補第一幅界面。最先讓學生找一找應當在葫蘆藤上畫什么物品,隨后正確引導學生把語句讀得美一些,用畫葫蘆葉的方法鼓勵學生把“綠葉子”、“嫩白的花朵”、“討人喜歡的小葫蘆”讀好。隨后讓學生用“實在太xx的xx!”來夸一夸“葫蘆藤”、“綠葉子”、“花朵”。學生在不經(jīng)意間中已會轉述第一段內容。
四、成語游戲:請學生要看第一幅圖,再看第二幅圖,看一下發(fā)覺了哪些,有哪些不一樣。正確引導小孩讀好第二幅圖的“難過、傷心、失落”的情緒。
五、誦讀、感受反問句、感嘆句、陳述句的語調。提供反問句“葉子上的蟲還要治?”,感嘆句“幾個小蟲子吃什么會死!”,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的含意。根據(jù)比照讀體會出反問句和感嘆句在表述角色感情層面的益處。
六、表明事情中間存有著相互關系。芽蟲汲取葫蘆藤液汁,造成葉子發(fā)黃,進而沒法運輸給小葫蘆營養(yǎng)成分,它是小葫蘆落地式的緣故。事情中間存有著密切聯(lián)系,要多動腦子,另外征求隔壁鄰居勸誡。根據(jù)這一經(jīng)典故事,讓小朋友說一說自身在學習培訓中應當留意的事。
它是小朋友們第一次接觸寓意故事類的文章,將會有點兒生疏,在了解喻意上帶一定的難度系數(shù),在全部講課階段中,我盡管以讀主導,在學中讓小孩理解課文內容的觀念內函,但自始至終還是牽著小孩走,沒有真實讓小孩做課堂教學的主人家,這都是將來課堂教學必須留意的地區(qū)。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0
這是一篇寓言,講一個種葫蘆的人十分喜愛小葫蘆,但葫蘆葉上生蟲了,他認為葉子上的蟲子和他要的葫蘆沒有關系。結果小葫蘆掉光了。這則寓言說明,任何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我們要正確全面地看問題。
這篇課文的語言很豐富,語言點很多,細節(jié)描述,情態(tài)描述,反問句、感嘆句的語氣變化及應用很多。怎樣才能夠在讓孩子們在一節(jié)課中掌握這些語言點,并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設制了一個情境,讓學生把自己就當成那個種葫蘆的人,從種葫蘆人的角度出發(fā)來理解人物的語言描述,心理活動,神態(tài)。并能夠讓孩子全身心投入到文本之中。
這節(jié)課件是參考樂教樂學的課件進行修改,動畫非常多。課堂的整體氣氛及效果都還不錯,對語言點的落實及把握也能夠落實到位。但我對學生問題的導語及過渡語有點生硬,不夠童趣,沒有思考到二年級小朋友的理解潛力和詞匯量。像在強調反問句語:有幾個蟲子怕什么!的朗讀時,為了突出反句語語氣,我問他們,這個種葫蘆的人認為有幾個蟲子沒關系,不可怕,不用怕。就應讀出怎樣的語氣來,有些人說要不當一會事,有些人說,他不把蚜蟲放在眼里。其實這樣已經(jīng)夠了,說明孩子已經(jīng)理解了。結果我總結了一下要讀出不屑的語氣,他們不理解不屑的好處,反而不知所措。
課程在細節(jié)上的處理有些不足之處,比如由葫蘆的圖片導入課文,讓孩子看圖來說說葫蘆的樣貌。意圖第一是為了提高孩子的觀察潛力,第二為了強調細節(jié)描述,怎樣把物體描述得更具體,更生動。第三為了引入課文,看看課文中的葫蘆是什么樣貌的`。再一次強調對事物的細節(jié)描述。但在操作上出現(xiàn)了問題,課文中描述葫蘆的語言是一句話,而我為了能讓孩子說出葫蘆的樣貌,給孩子的語言提示也是一句話,這對于二年級的孩子還說,難度有點高。許多孩子說不出來。如果當時給出的語言提示是詞語,比如()的葫蘆藤,()的葫蘆葉,他們回答的用心性也就會更高了。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1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認識課文中常用的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反問句、感嘆句的表達特點;“?”和“!”對于學生來講比較熟悉,但是反問句學生有些疑惑,我就引導學生區(qū)分了疑問句和反問句,讓他們知道反問句是明知故問,加重語氣。在體會事物之間聯(lián)系時,個別學生對植物的`生長有了解,但大部分學生不明白植物的生長需要,我就給他們播放了光合作用的圖片,學生在了解的基礎上就明白了為什么主人公沒有得到葫蘆。
但是這節(jié)課中我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主旨。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xù)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2
閱讀教學應立足于培養(yǎng)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發(fā)展語言,從而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因此,這堂課我始終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為重點,注重學生的語言感受、
而語言感受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讀”。
學生在教師有目的的設計和引導下,針對性地多讀是很重要的、多讀可以訓練學生的語感,可以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可以豐富孩子的想象、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用實物“葫蘆”讓學生感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利用課文形象的插圖,讓學生觀察、說話,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觀察聽說能力、從而讓學生了解葫蘆的生長過程,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抓重點段,引導學生帶著中心問題:“長得那么好的葫蘆,為什么會變黃、落了呢?”質疑,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求知欲、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種葫蘆人和鄰居的不同態(tài)度,最后,讓學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語言的基礎上懂得植物的生長需要各環(huán)節(jié)的聯(lián)系。
抓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賽讀、范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比較句子中的不同語氣,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體會種葫蘆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品析詞句、利用多媒體投影儀,播放課文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發(fā)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chǎn)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后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
教師范讀時的情感就直接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一些朗讀的技巧滲透到教師的讀中,學生在無意模仿中就學會了朗讀的.技巧和技能、不足之處是:
1、提問多了些,散了些,學生回答的面不夠廣,有些話老師帶學生回答了,以后要在優(yōu)化提問上下功夫。
2、讓學生用“自言自語”練習說話時,學生只注重說:我自言自語的說,老師并沒有及時訓練學生“他自言自語的說”,這樣的話,就對課文中種葫蘆的人的語氣體會的不是特別的到位。
3、對反問句變陳述句的句子指導的不夠到位,以至于在老師說出的幾個句子時,學生沒能理解其意思,說的也不明白。
在以后的教學中,虛心向他人請教,及時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多多聆聽其他老師的課,以取長補短。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3
閱讀教學應立足于培養(yǎng)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fā)展他們的語言,到達自能讀書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者應始終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為重點,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且能結合各自生活的`實際賦予其不同的內涵。而對語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薄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笨梢姟白x”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多讀能夠訓練學生的語感,多讀能夠變被動理解為主動參與,多讀能夠豐富孩子的表象?芍^是一舉多得,事半而功倍,何樂而不為呢?但這所謂的“讀”務必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匠心設計下,有針對性去閱讀。是為著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更深層次的感受語言而選取的最佳途徑。
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透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主角讀、齊讀、選取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到達“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yǎng)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潛力。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4
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yǎng)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學習中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滿意,學生的表現(xiàn)讓我很興奮、我覺得這堂課上得扎實,主要利用了觀察法和范讀法、這兩種教學法,在只有三尺講臺,一支粉筆,缺少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農村小學特別適用、觀察法、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我沒有對課文進行繁瑣地分析,而是結合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觀察圖面說說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發(fā)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chǎn)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后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后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不用再進行指導朗讀技巧,學生卻能掌握并熟練運用朗讀技巧來傳遞感悟到的文字間包裹著的思想感情、范讀法。
除了運用多媒體教學外,教師的范讀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師范讀時的情感就直接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一些朗讀的技巧滲透到教師的讀中,學生在無意地模仿中就學會了朗讀的技巧,在多次地練習里形成朗讀的技能、這樣做比純粹地教給學生空洞的朗讀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的愉快(精神的愉悅)。
在這堂課上,教師范讀的地方不少,談話煽情的地方也有幾處,但是并沒有妨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學得很自主。
教學的內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讀、談話,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同樣讓學生學得自主、在課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課堂上,卻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們該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學習。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5
在設計《我要的是葫蘆》一課前,定位其基本思想就是多嘗試、多思考。這源于假期讀書富腦行動,想把從書中學到的教育思想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于是有了這一課的設計,寫下收獲幾點:
一、打破常規(guī),有選擇地預習
預習的好處多多,不用思考就能脫口而出。以前為了追求相對完美的教學效果,避免課堂上的意外冷場,布置學生提前預習課文成了教學之前的鋪墊。的確,有了預習的讀書,課堂上各個環(huán)節(jié)就會順暢很多。這對于有深度的、有難度的或者長篇閱讀文來講是有益的。而《我要的是葫蘆》一文,篇幅短,內容淺,唯一的教學難點就是“明白那個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略有難度的閱讀內容就是第一自然段關于葫蘆的描寫,只要處理好這兩個問題,整篇課文就會通透。想到平鋪直敘的課堂是乏味的,于是決定放棄預習環(huán)節(jié),嘗試不提前讀書,讓學生們充滿新鮮感、懷著期待上課,當然,我也是。
在處理第一自然段關于葫蘆的描寫時,由實物葫蘆引入,出示在黑板上,不認識的“藤”字標注了拼音,在充足的時間里,讓學生反復練讀,由于是起點相同的初讀,每一個學生都是那么的投入,在讀準字,讀通句子后,再略加指導,一部分同學就讀出味道了。如果把讀書比做走步的話,我真實地感受到學生們從蹣跚學步到疾走如飛這一質的轉化過程。這種嘗試是喜悅的,因為有選擇地預習也收到了預約的精彩。
《我要的.是葫蘆》的教學難點是:那個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實質上了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我猜測這個植物知識學生知道的可能性很小,如果知道,學生能不能表述清楚?怎樣化難為易?我想到了打比方。把葉子比作人的嘴巴,把葫蘆比作人的身體。人通過嘴巴傳輸營養(yǎng)供身體生長需要,葉子傳輸?shù)酿B(yǎng)分就是供葫蘆生長需要,葉子被蛀好比嘴巴不能吃飯,身體會垮掉,葫蘆也如此。課前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充分考慮驗證了,一個顯而易見的打比方把這個難點解決了。對我來講,課前的多思考讓我對文本的處理胸有成竹,對學生而言沒有預習的收獲也是難忘的。
二、轉變人稱,降低表達難度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要強與生活的聯(lián)系”。于是,書中設計了的文本擴展以學習小伙伴“你想對種葫蘆的人說些什么”的提問方式呈現(xiàn)。對學生來講,種葫蘆人是第三人稱。驀然記起有一位名師曾談到,同一個問題,學生更善于以第一人稱表述。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把知識的應用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于是我把學習小伙伴的提問改為“假如,我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你們想對我說些什么?”,果不其然,學生有話可說,樂于表達。有向“我”提出批評的,提出合理建議的。只是轉變了人稱,學生的表達內容就清楚了,豐腴了。
為了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我又設計了課后的一個練習“假如,你們是種葫蘆的人,冬去春來,轉眼到了第二年,又開始種葫蘆了,又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下節(jié)課大家再交流!痹捯魟偮,學生就紛紛舉手,欲編寫。無奈,課以下,但學生的喜于表達的愿望絲毫掩飾不了。是啊,難度降低了,又有誰不樂于展示自己呢?讓學生在自信中學習,收獲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快樂!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要的是葫蘆的教學反思01-12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1-08
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9-01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學反思03-28
我要的是葫蘆課后教學反思03-24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11-13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精選10篇)01-06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精選20篇)05-26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5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