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戰(zhàn)》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孩子:挑戰(zhàn)》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孩子:挑戰(zhàn)》讀后感1
她,有一群獨特的研究對象,那就是出生于民主社會的孩子;
她,有一套別致的表達方式,那就是方法論+案例;
她,是一部適合所有與孩子打交道的大人閱讀的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孩子:挑戰(zhàn)》。
在看到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為孩子的一些討喜或者不討喜的行為是孩子本身的性格,所有的人都喜歡乖巧聽話的孩子,都討厭調皮搗蛋的孩子,但是由于我們沒有真正的了解孩子這些行為背后的原因,導致在整個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使用了不恰當的方式來糾正孩子的不恰當行為,有時候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問題更加嚴重;或者看似表面上問題解決了,實則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傷害了孩子內心的自尊。書中的大量案例,詳細說明了孩子隱藏在每個行為背后的動機,以及針對不同動機教育者應該有哪些可應對的方法。面對孩子的行為上的各種問題,我們很自然的直接從行為結果上入手,希望能有立竿見影的'解決辦法,卻往往忽略了行為背后的冰山。李玫瑾老師曾說,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其實問題早就有了。因此,在孩子犯錯時,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首先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先想想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做,要學會耐心的尋找原因,多與孩子溝通,努力成為孩子親密的伙伴。
在1—10章這部分,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四章:孩子的錯誤目標。
感到氣餒孩子的錯誤目標有四個:通過得到過度關注,尋求歸屬感、權力之爭、報復、自暴自棄。在工作過程中與家長溝通交流時,家長流露出對孩子的無奈,說出的孩子表現,就涵蓋在這四種目標之中,家長們對待孩子的錯誤態(tài)度,對孩子的不了解,導致孩子就會以其中一種方式反映出來,所以問題出在對待者本身上,李玫瑾老師也說過,孩子的問題其實是大人的問題,F在急需轉變成人的教育觀念,只有我們教師先轉變觀念,學習教育方法,才能做好家長的引領,才能家校合作,最大程度上給予孩子更健康更有質量的教養(yǎng)方式。
這本書中講到對懲罰與獎賞的誤解。我們現階段對懲罰的誤解,我們誤以為用懲罰這種方式和手段,能夠真正讓孩子改掉那些讓我們頭痛和煩惱的行為。其實,打罵和懲罰孩子,無非是掩飾自己的挫敗感,對孩子來說,寧可受到懲罰也要維護自己的權利,而且懲罰只會激起孩子更加強烈的反抗和挑戰(zhàn),讓孩子會一再重復錯誤的行為,最終我們崩潰和無可奈何。
我們對獎賞的誤解,獎賞并不能給孩子歸屬感,只會放大孩子的欲望,通過獎賞的方式,短時間內是可以贏得與孩子之間的合作,但當我們不再給孩子獎賞時,他們就會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回報,當他們發(fā)現做事情沒有好處時,也就會拒絕合作和貢獻。一個錯誤的價值觀就這樣被我們培養(yǎng)起來,孩子會認為這個世界本身就是欠他的,如果不得到好處,他們就會想著“給他們點兒顏色看看”。
最后,《孩子:挑戰(zhàn)》這本書被它的讀者封為“畫的全是重點”的書,此書金句滿地,我在其中挑選了一些叩動我的金句子,因為在實踐中真的有讓我感受到“是的,確實是這樣”:
1、一個只有得到別人關注才快樂的人,不是真正快樂的人。真正的快樂不需要建立在他人的關注上,而是發(fā)自內心,感受到內在的滿足。
2、我們要將注意力放在長處而不是短處上面。
3、我們要的是進步,而不是完美。
4、沒有人能在脆弱中成長,成長需要力量和堅強。
5、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可以為自己做選擇,做決定。我們不能擔負為孩子做決定的責任,這個責任和權力是孩子的。
6、只有當我們信任孩子,信任他的能力時,才能真正表現出對他的尊重。
7、我們不停地指出孩子的錯誤,不停告誡他們……這樣的方式事實上是在表現出我們對孩子沒有信心,這會讓所有人沮喪和氣餒。如果我們的關注點都在負面事情上,我們怎么可能期望孩子找到通向正面和成功的方向和力量源泉?
8、由于我們不斷對孩子進行指正,不但會讓孩子覺得他經常出錯,而且還讓孩子變得害怕出錯。
9、我們越急于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就越有可能讓這個習慣更嚴重。我們要降低壞習慣的重要性。
《孩子:挑戰(zhàn)》讀后感2
《孩子 挑戰(zhàn)》這本書是我目前為止讀過最有用的一本書。書中每一章節(jié)里都有一些真實鮮活的人物事例。孩子與家長之家發(fā)生的事,細節(jié)動作語言都是真實生活的反映,很貼切很生動。再加上對事物的分析講解以及解決辦法都對我們有指導意見。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如何更好的給予孩子愛和自由,是我們家長的必修之課,也是不斷追求學習的目標。這本書通過實例講解生動的闡述了父母與孩子之間應該如何做到平等和尊重:以及如何更有效的應對孩子的各種狀況。讓孩子尊重規(guī)則、承擔責任、贏得合作,這是我們家長面對的永恒挑戰(zhàn)。
本書具體闡述了孩子不當行為的表現以及背后可能的目的,也給出了指導意見。例如四個錯誤目標:過度關注、權力之爭、進行報復、自暴自棄。然后通過好多章節(jié)具體分析這幾種情況。這些在大部分孩子身上也普遍出現。很多事例也有我和孩子的影子,也是在我身上經常犯的錯誤,下面就幾個事例簡單分析一下。
我經常在孩子犯錯以后立即指出孩子的缺點,沒有給他繼續(xù)嘗試的機會。如:孩子希望自己洗手,我會覺得自己洗手會弄濕衣服或者把水弄的到處都是。我就對孩子說:“正正,你自己別洗手了,不然會弄得到處都是!苯Y果是我?guī)退戳耸帧1緛硭胱约合词,他有能力自己洗,我卻通過語言及行為打碎了孩子想自己洗手的意圖。我們常常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帶來的感受,孩子卻因此受挫。我們應該給孩子更多的空間。一次做不好沒關系,可以讓他不斷嘗試,給他更多的信心,他會自己做的很好。我和正正出去玩滑梯,我經常會提醒他:“在小朋友后面排隊!薄安灰龅絼e的小朋友”“小心,危險”“等小朋友滑下去再滑”“咱們去玩?zhèn)別的吧”經常說類似的話,怕他受傷也希望他遵守規(guī)則,不放心孩子?赐陼庞X得這是一種過度保護孩子的方式,剝奪了孩子的自由,總是以我為中心,要讓他按我說的去做,處處攔著孩子,讓他內心變得膽小。生活中一定會發(fā)生各種情況,孩子要學習怎樣去自己面對各種困難。孩子們更需要自由和空間,而我們做的只是默默的陪伴,在必要的情況保護和指導,而不是將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
有時候和孩子說“我跟你說過很多次了,吃東西前要洗手,你怎么還記不住呢?”每次這樣說下次還這個樣,這是我們身邊普遍存在的現象。他違反了規(guī)定,但是引起了媽媽的關注。這時候我們也許不應該用語言去應對而是應該用行動。不強迫孩子改變而是決定自己的行為。我可以說:“如果不洗手,我就不和你一起吃飯!比缓箅x開餐桌。如果再不洗手,我們不需要說話,只要行動就可以了。如果多說話必然爭執(zhí)起來,最后如果孩子哭了,我們就掉進了孩子的圈套。所以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就先改變我們自己的行為。
以上只是比較典型的,其實還有好多好多事例。讀過此書,真的發(fā)現了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也學到很多應對問題的方法。日后可以加以借鑒和運用,這本書真正體現了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和善而堅定,不懲罰、不驕縱,平等尊重。還有我平時也不太會鼓勵孩子,本書中也有教我們多鼓勵孩子,而不只是贊美。總之,以后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在最后我想借用本書的一些我認為的經典的話與大家分享。
1、我們要的是進步,而不是完美;
2、生活,只有當下的時刻。如果我們在當下做了正確的事情,我們就是在朝著進步的方向邁進;
3、當你讀這本書時,你可能會發(fā)現有些問題很有道理;同時,你也會發(fā)現,自己犯了和書中父母類似的錯誤。如果我們沒有發(fā)現自己的錯誤,就無法學習和進步。
4、每天改善一點點,加在一起,就會大大增加生活的樂趣。
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還有更多經典的,希望大家有時間也看一看這本書,肯定會受益匪淺。我想以后我也會改善自己的語氣和態(tài)度,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和孩子一起面對更多的挑戰(zhàn),這也是我們做家長的責任和義務,給他們創(chuàng)造愉快的成長環(huán)境,讓他們在陽光下健康快樂的成長。
《孩子:挑戰(zhàn)》讀后感3
結束完春節(jié)熱鬧的走親訪友,一切都將步入正軌,包括我的閱讀時間。
很慶幸,遇上這樣一群媽媽,總在不斷地互相提醒要堅持學習,彼此成為了彼此的動力。上班伊始,《孩子·挑戰(zhàn)》讀書會舉行了簡單而熱烈的總結會,提醒我,該適當的總結一下。因為僅通讀一遍,故而體會還不一定足夠深刻、通透。
這是一本關于兒童心理學的育兒書籍,以眾多淺顯又實用的實例告訴我們身為父母者的努力方向。
整本書觸動我的話語有很多,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媽媽退后一步,和孩子保持一段距離,伸出手在孩子差一點能夠到的地方。這樣,媽媽鼓勵了孩子,也給予了孩子足夠的空間。這也適合孩子生活的其他內容,我們向后退一步,給孩子空間,給孩子鼓勵,但不插手。”這是一幅極生動的畫面。
我一直主張在確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大膽放手地讓她去嘗試,成功也好,失敗也罷,予她都是寶貴的體驗,也是她寶貴的自我認知的過程。我們只需在她身后適當歸整好就可以,雖然會疲累些,但這與她成長相比來說,又算得了什么?因為,世上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別離。我們身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日漸日近的別離:孩子們終將離開我們的懷抱與呵護去向TA的新天地,TA以何種姿態(tài)、以何種信念邁向TA的新世界,全在于我們的引導。
一直以來,我自身的成長都是順利而又溫和的,周圍親友給予我的都是和善與陽光。就算是到后來遭受了失去第一個寶寶的刻苦銘心的'痛苦,在拼死走出那段陰霾之后,也依然不能磨滅我對這世界的熱情與喜愛。整個過程,父母以他們的方式給予了我最長情的鼓勵與支持,沒有討論,沒有深究,更沒有責備,只是給予了我沉默、深長地陪伴,陪我走過重創(chuàng)、自責、平復繼而能平靜回望的整個過程。(困難時,有次提出想去書店看書,進去后,以為母親會在周圍的鬧市逛逛,但當我看了兩個多小時,出來后,卻發(fā)現她依然站在書店的檐下等我。當看到她沉默望著街心的身影,讓我幡然醒悟,就算是為了她的等待,我也一定要邁過去!)
父母給了我時間讓我能思考,給了我空間讓我能平復,給了我無異于最大支持的沉默的守護、鼓勵、支持,這就是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的來源。
切身的體驗,讓我悟明白:勇氣,需要最長情的鼓勵。
孩子在體驗過程中,我們總喜歡以大人的角度去衡量、審視、判斷,穿反鞋子、打翻東西、弄臟衣服,我們習慣斥責、批評甚至責打,殊不知,漸漸地,我們也打碎了孩子想通過發(fā)展自我能力而為自己定位的意圖。我們給予他們的訊息是他們太弱小,不斷地匡限,讓孩子受挫、氣餒。
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需要有直面不足的勇氣,生活一定會有挫折、傷害和打擊,孩子必須在生活的微小中去體驗、感受、戰(zhàn)勝它,我們必須保護并鼓勵孩子保持這種勇氣。“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毕嘈挪⒖隙ê⒆,適時給予孩子鼓勵和勇氣——面對、承受并修正錯誤(失敗或挫折)的勇氣,幫助孩子走出負面情緒,是身為父母應該學習的必修課。
我們做不到一輩子保護孩子,于是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訓練和培養(yǎng)孩子有勇氣、有力量面對生活的起起伏伏。尊重孩子,包括孩子有權利學習如何面對、克服困難。我們應當信任孩子具備這種能力,我們應當也必須有意識地退后,讓孩子去經歷、去成長,并隨時準備好,在他無法解決時給予幫助,漸漸地,培養(yǎng)出孩子的滿足感、成就感。
做媽媽,做家長,是一個修行的過程。不斷地去發(fā)現問題,學習如何解決問題,以致真正化解問題,不斷對自己進行否定,在摸索中學習與寶寶牽手前行。讓我們在前行中不斷遇見更美好的自己。我是,寶寶亦是。
《孩子:挑戰(zhàn)》讀后感4
感謝同學推薦給我這本書,孩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挑戰(zhàn),也讓我們修煉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有時候我們會害怕,怕對孩子管理太嚴格阻礙了孩子的手腳,又怕太放縱孩子養(yǎng)成壞的毛病。但我們更怕的是因為自己的無知,而不懂孩子,不懂得該怎樣愛孩子。所以最需要受教育的其實是為人父母,只有這樣才能更懂得孩子,去見證他成長的神圣和充盈。
書中每一章節(jié)里都有一些真實鮮活的人物事例。孩子與家長之間發(fā)生的故事,細節(jié)動作語言都是真實生活的反映,很貼切很生動。作者從心理學的角度對事例進行詳細的的分析講解,然后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對我們做法有指導作用。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但是孩子們之間又有很多共性的東西。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如何更好的給予孩子愛和自由,是我們家長的必修之課,也是不斷追求學習的目標。讓孩子尊重規(guī)則、承擔責任、贏得合作,這是我們家長面對的永恒挑戰(zhàn)。
文章中的很多事例有我們和孩子的影子,也是我們經常犯的錯誤。媽媽要求小力先寫完作業(yè)再吃飯,而奶奶卻總怕孩子餓著,一會給小力送個蘋果,一會給送塊餅干,一會又端杯水放在桌上,小力是一邊吃一邊喝,就是沒心寫作業(yè)?吹竭@種情況,小力媽媽非常生氣,怪奶奶只知道嬌慣孩子。
很多年輕的父母因為自己工作的原因把孩子交給祖父母帶著,但又不認同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于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經常和祖父母發(fā)生沖突,破壞了家庭的和諧。祖父母喜歡孫子,他們有特殊的地位,可以只寵愛而不用擔負太多教養(yǎng)的責任,若是爸爸或者媽媽被祖父母的溺愛所困擾,智能說明他們對自己沒有信心,不知道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有多大。我們需要做的是改變自己,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
每天早晨起床,小易和媽媽總要經歷一場戰(zhàn)爭,三番五次的喊都喊不起來,快要遲到時,小易才在媽媽的拉扯下穿上衣服,急匆匆的送去學校,遲到是經常的事情,小易回家便和媽媽鬧:“都是媽媽的錯誤,我又遲到了!钡诙煸缟希瑯拥膭∧窟是上演。
其實媽媽只要給孩子一個鬧鐘,告訴孩子不再負責叫他起床和準時送他去學校,因為是他去上學,而不是媽媽上學。媽媽不在催促孩子,放手尊重孩子,如果他們拖延或者遲到也不介意,我們只管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該起床起床,該上班上班。孩子其實比我們想的要聰明,他們知道自己該怎么做。讀后感很多時候,我們要做的只是多想一些,然后那個合理的自然結果就出現了,我們只需要問自己:“如果我不插手,會發(fā)生什么?”遲到了,自然有老師懲罰,不吃飯,自然會餓肚子。
吃晚飯時,小明邊吃邊玩,媽媽總怕孩子餓著,追著喂飯,其實孩子不吃飯或許是真的不餓,或許是想得到父母的關注,不吃就不吃好了,一頓飯不吃不會餓壞孩子的.。但是要記住,兩頓飯之間是不允許吃東西的,這樣下次在吃飯時,小明就知道要好好吃飯。
吃東西以維持生命,這是人類的本能。當孩子吃飯出了問題,一定是父母的方式出來問題,吃東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不用企圖用說教來說服孩子吃飯,不用管孩子這些閑事。孩子可以選擇吃或者不吃,他可能餓或者不餓,這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們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承擔這些后果。
這只是比較典型的,其實還有好多好多事例,這本書真正體現的理念是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要:和善而堅定,不懲罰、不驕縱,平等尊重。
分享幾句經典:
1.我們要的是進步,而不是完美;
2.生活,只有當下的時刻。如果我們在當下做了正確的事情,我們就是在朝著進步的方向邁進;
3.每天改善一點點,加在一起,就會大大增加生活的樂趣
【《孩子:挑戰(zhàn)》讀后感】相關文章:
挑戰(zhàn)的作文03-16
挑戰(zhàn)自我的作文01-19
拼搏與挑戰(zhàn)作文09-08
愛上挑戰(zhàn)作文08-23
挑戰(zhàn)話題作文11-15
挑戰(zhàn)攀巖作文11-01
挑戰(zhàn)天都峰作文02-27
直面挑戰(zhàn)作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