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兒童》讀書心得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觀察兒童》讀后感(精選10篇)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察兒童》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察兒童》讀后感 篇1
觀察記錄是教師的日常工作之一,觀察需要由充足的時間去看、去記錄,那如何做到既有時間觀察兒童、記錄自己所見,又有時間與兒童進行充分互動呢?在閱讀《聚焦式觀察:兒童觀察、評價與課程設計》該書第四章時我找到了答案。
書中從記錄時間段、記錄所需材料、記錄內(nèi)容等方面進行了闡述,記錄時段內(nèi)提到了四種記錄時刻:與兒童在一起時;事件結(jié)束后;在從日常活動中抽身出來時;反思時。
其中,我們通常會在第一和第二種時段時進行記錄,我們會隨身攜帶便簽紙用概要式記錄法記錄下孩子的精彩瞬間,或者是拍攝好相關的照片等空下來時候進行回憶、記錄。
筆者提出的“在日常活動中抽身出來”的方法我覺得可以用到日常觀察工作中,當教師空班且無其他手頭工作時可以靜下心來跟隨另一個老師帶班,可以是有目的地去觀察想觀察的幼兒、事件,也可以在全程中去發(fā)現(xiàn)對評價幼兒有價值地、隨機性觀內(nèi)容。
“反思時進行記錄”的方式我們會在角色游戲、區(qū)域活動或是集體教學活動的反思記錄中用到,筆者提到可以班內(nèi)兩位老師一起反思一日工作中孩子的“哇時刻”或是行為問題或是發(fā)展遇到的問題等,這樣可以幫助老師更好地去捕捉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情況,更具針對性,在發(fā)揮兩個人智慧的基礎上更好地去做觀察記錄。
文章中提到的四種記錄時刻是比較常見的觀察記錄時段,且各有優(yōu)勢。第一種時段能更真實地記錄孩子的言語和行為,但在觀察、記錄的'時間上有所限制。第二種方時段有充足的時間去回顧記錄,但是對于幼兒言語等細節(jié)性內(nèi)容的回憶和描述不夠具體、真實。第三種和第四種時段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在觀察上,且需要同事間相互合作達到更好成效。作為教師,我們要結(jié)合日常工作實際去嘗試不同的觀察記錄模式,發(fā)現(xiàn)更適宜自己的模式,做有效的觀察記錄。
《觀察兒童》讀后感 篇2
為了更加系統(tǒng)掌握觀察方法,進一步了解觀察的必要性,促進兒童和教師的發(fā)展,我仔細翻看了《觀察兒童》一書。通讀一遍層層深入的章節(jié),帶領我逐漸掌握了觀察實施的全過程,讓我受益匪淺。
第一章的標題——我們?yōu)槭裁匆^察兒童?吸引了我的眼球。觀察兒童是為了發(fā)現(xiàn)他們獨自的特點,以及他們怎樣接近、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觀察者了解他們已經(jīng)達到的水平;更好地理解兒童為什么做某事;強化關于兒童發(fā)展的知識;從兒童的視角去看事物。那如何呈現(xiàn)觀察?第二章細致地解讀采用書面/敘事風格來組織和呈現(xiàn)觀察時該怎么做。如觀察一個9個月大的嬰兒在洗澡時的表現(xiàn)。觀察記錄體現(xiàn)了該嬰兒的身體技能及嬰兒與成年照料者的互動。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觀察方法,也多是書面/敘事觀察,第三章展示了我們還可能使用的方法:圖標法、抽樣法、書面法和檢查清單法。但無論使用哪一種方法來記錄觀察,他們都需要包括原始的信息、評價和結(jié)論,這一點與敘事性觀察是一致的。
了解了多種觀察記錄方法,我們怎樣培養(yǎng)觀察與早期學習目標相聯(lián)系?例如:如果某兒童在使用剪刀方面有困難,那么就可以提供更加多的練習機會來幫助兒童加強手指肌肉練習的`機會;某兒童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可以開發(fā)一些游戲或活動,幫助兒童聯(lián)系傾聽的技巧并保持興趣;某兒童很難與其他孩子融合,教師就要想辦法鼓勵兒童首先與另外一兒童或成人一起互動,再融進一個小組……
作為幼兒教師首先應該做一名觀察者,在倡導科研引領教研的當下,幼兒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就是觀察法,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在特定方式和科研過程中的表現(xiàn)和變化,研究者把觀察的第一手資料作為重要的過程性資料加以分析和評價,以驗證課題研究的成果。因此無論是兒童還是教師,都需要科學的觀察促進雙方的發(fā)展。因此這本書是有著非常高的指導意義,我覺得可以把它作為口袋書、常規(guī)工具書,隨時可以指導教師的觀察工作。
《觀察兒童》讀后感 篇3
暑假里為女兒購置新書時購買了一本《觀察兒童——實踐操作指南》,翻閱第一章,就被這本書吸引了。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或許你已明白觀察兒童絕對不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因為觀察,會讓你快樂地體味每個兒童的獨特之處。但問題是我們要如何觀察、如何來記錄,只要我們按順序通讀本書的章節(jié),一定會讓你獲益匪淺。這些章節(jié)在內(nèi)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帶你逐漸掌握觀察記錄的全過程,而且其中觀察記錄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會讓你查找起來更加方便,書中還有許多具體的練習活動,完成它們會讓你更好地建構(gòu)起你的觀察技術和知識體系。
無論什么樣的觀察活動都可以讓觀察者獲取大量的信息,但觀察者從不同的角度獲取的信息,其價值是不同的。因此,觀察者首先應根據(jù)觀察目的,選取合適的觀察角度,以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有些教師就因為沒有根據(jù)觀察目的'選取合適的角度,而使其“客觀描述”籠統(tǒng)、簡單,致使觀察活動流于形式,失去意義。例如,某位教師對一位新生入園適應情況進行觀察,觀察記錄中僅有一句“小朋友走到教室門口,抱著媽媽說不愿上幼兒園”。可以說這是一次意義不大的觀察,教師無法通過這次觀察尋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們都知道,大多數(shù)新生在入園時都有哭鬧現(xiàn)象,不同幼兒有不同的表現(xiàn),教師只有通過對幼兒哭鬧持續(xù)時間、父母處理方法、幼兒情緒變化過程等細節(jié)的觀察,才能針對不同幼兒的特點尋找切實有效的新生入園教育策略。
“參與”就是教師要學會在活動中成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與引導者。幼兒探索活動的過程,是幼兒與教師共同建構(gòu)、共同表達、共同成長的過程。沒有參與,就沒有觀察。
“傾聽”就是教師要學會做孩子的忠實聽眾。在“童聲”中理解幼兒的生活,在“童聲”中推動幼兒的探索。只有學會了傾聽,教師才能與幼兒產(chǎn)生互動的心靈感應,才能更好地幫助幼兒在探索活動中不斷地成長。例如:某教師要教小朋友用三個圓做成一只小蜜蜂,孩子們興趣很大。在孩子操作中,教師一會在這桌幫忙一會又到那桌說說話。她的行動在告訴我們她在觀察孩子的操作,并試圖發(fā)現(xiàn)需要幫助的孩子以便及時的提供援助。結(jié)果她并沒有發(fā)現(xiàn)她所認為的不會做的孩子,只能機械的等待孩子呼喊她“老師,我不會”。很顯然,老師錯過了觀察孩子、了解孩子最好的時機。她所理解的觀察是主觀的,被動的。在參與的過程中,她沒有傾聽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她的孩子是否需要她的參與、哪里需要她的參與,她沒有獲得這些信息,所以她的觀察毫無結(jié)果和意義。因此,我們應科學的觀察幼兒,這是在實踐中不斷探討、學習的基本功。應以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指導自己的教育行為,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成為最好的觀察者。
雖然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但我還是被它的實用性給吸引了。它真可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觀察記錄工具書。它讓我更全面深入地明白了觀察的價值所在,讓我熟知了觀察兒童的全過程,讓我了解了觀察兒童的方法,習得了許多觀察的技能,更讓我有信心成為一個觀察兒童的技能嫻熟的操作者。
《觀察兒童》讀后感 篇4
這是為了補單位作業(yè),寫的不夠走心。
但是也有一點淺顯價值。
《觀察兒童》是幼兒園教師必讀叢書,觀察記錄是一種證據(jù)形式,無論是國家職業(yè)資格認證體系要求你這么做,還是因為你工作單位的記錄體系要求你這么做,有一點是肯定的,通過呈現(xiàn)出觀察記錄,你將展示出你在兒童發(fā)展方面的豐富知識,以及構(gòu)成各種不同類型的觀察需遵循的原則和方法,而作為記錄的一種方式,還要考慮不同記錄方法各自的優(yōu)點、缺點以及可能的偏差。
書中告訴我們怎樣使用這本書?
對于新手教師,我們只需要跟著章節(jié)順序通讀一遍,收獲是良多的。我覺得特別好的地方,這本書內(nèi)容是逐步加深,讓我們讀者逐漸掌握觀察實施的全部過程,尤其是觀察的案例寫的非常詳細,書中還有很多練習題目,幫助我們構(gòu)建起觀察技術和知識體系。
書中的內(nèi)容體系很清楚:為什么要觀察;一步步教你如何呈現(xiàn)觀察;試驗觀察技術、拓展和運用觀察、將觀察和評價與基礎階段的早期學習目標聯(lián)系起來等,通讀整書后,我們對觀察這件事有了新的認知和概念。尤其是指導我們一線教師如何去觀察兒童,觀察些什么呢?心中了然。
而這本書不僅僅是指導幼兒園教師,很多新手父母也值得來研讀本書,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教育才是孩子的根基,孩子如同小樹苗一樣需要陽光、雨露的滋養(yǎng),才能茁壯的成長,所以父母得看懂孩子的發(fā)展、內(nèi)心的需求才能在愛的環(huán)境下茁壯成長啊。
我們必須明白一件事,觀察兒童絕不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通過觀察,我們會了解兒童當前達到了什么發(fā)展階段,而后我們能將他們的進步與這個年齡段群體應當達到的水平范圍作比較,從而繼續(xù)引導他們發(fā)展各種活動。作為一位父母,如果是個有心人,在觀察孩子的過程中,會及時捕捉到您的孩子是否落后于其他孩子或者能力超出一般孩子的需求,這樣也許不會錯過一些最佳治療期,以及最好的定向培養(yǎng)與栽培。
觀察是讓老師和父母體會每個兒童、每個生命的獨特之處。
當父母和孩子靜靜在一旁注視著您的孩子,孩子是能感受到這一份力量和鏈接,孩子能更加安心、穩(wěn)定、專注自己手里的小事,內(nèi)心需求被滿足。
觀察不僅局限兒童,少年也是可以的。在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我記得在7年前,小班新生入園我們班來了一位新小朋友,在親子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了孩子明顯的異常,有攻擊性行為,眼光不觸及人群,不會表達,我第一時間跟家長溝通,家長也信任我,沒有任何不舒服,去常州醫(yī)院咨詢,特別幸運的是沒有錯過最佳治療期,休學去康復中心康復了2年時間,大班的.時候回到我們的班級,已經(jīng)有了很明顯的進步。現(xiàn)在這名孩子已經(jīng)5年級,基本上能跟上班級同齡孩子的學習步伐,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所以,即便孩子已經(jīng)5年級,這位家長還是時常和我保持聯(lián)系,每個節(jié)日問候祝福必到,我被深深感動。從新疆回來,給我送來特產(chǎn),在新疆旅游時,沿途給我發(fā)風景美照。力邀我們?nèi)胰バ陆糜巍?/p>
這份情誼,做為一名普通幼兒園老師,是不是太厚,我把當作我真誠付出的回報。愛出者愛返。
我是很普通的幼兒園老師,但是我得到太多家長的厚愛,尤其當孩子,很多年,一部分家長轉(zhuǎn)化為朋友的獨特感受。
不過,我們也要正確對待這個家庭背景情況。為什么這名兒童的家人當時沒有覺得自己的孩子異常呢,一方面家長的認知水平不夠,一方面來說,本身這個男家長離異獨自帶養(yǎng)孩子,內(nèi)心也是有點扭曲的,自己的愛不夠如何能夠把愛給到兒子呢。目前,我并不清楚醫(yī)生是如何判斷孩子的病情,而從我的角度看,孩子更多需要心理的營養(yǎng)和觀察。攻擊性行為、眼神不觸及人群、不會表達,這樣典型的癥狀都說明孩子在0到3歲安全感嫉妒缺乏,不被愛,不被正確的愛。這是家庭的問題,而家庭背后又是整個家族的問題。一并在孩子的身上凸顯。當然這個不僅僅是今天我來談觀察兒童這本書的范疇。我想表達的是,養(yǎng)育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需要家長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觀念,不能守舊固有思想,今天我們的孩子已經(jīng)不同于20年前、30年前的我們,我們還沿用老舊的育兒思想去教育孩子,我們必將和孩子漸行漸遠。
文末,我還是呼吁家長,新家長,老家長,養(yǎng)育孩子這件事,不是小事,我們不僅僅滿足孩子吃喝拉撒的外在需求,我們更應關注孩子內(nèi)心需求,一個眼神,一個擁抱,一個鼓勵,一個贊嘆,都深深滋養(yǎng)到心靈深處。
《觀察兒童》讀后感 篇5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唯有通過觀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nèi)在需要和個別差異,以決定如何協(xié)調(diào)環(huán)境,并采取應有的態(tài)度來配合兒童成長的需要!蓖ㄟ^本書,我們可以知道教師觀察并不是盲目的、隨意的看著幼兒,需要有目的性、連續(xù)性地觀察、記錄幼兒的行為語言。從而進行分析和指導,使幼兒的語言能力、計算能力、交往能力等都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本書共有7個章節(jié)。當閱讀完第一章后,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以下兩點:一、通過觀察兒童,我們能了解什么?他們已經(jīng)達到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兒童為什么做某事;強化我們關于兒童發(fā)展的知識;從兒童的視角去看事物。二、通過觀察兒童,我們怎樣幫助他們?——通過提供活動、資源或支持,促進這些發(fā)展性技能。這與我們正在進行的觀察記錄相吻合,先以白描的手法來進行觀察記錄,再鏈接指南進行分析,最后給予回應指導。
在第二章中“以書面/敘事風格記錄為例”與我們現(xiàn)在觀察記錄非常匹配,但又更加全面和完善。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面,以及注意要點:一、制定合適的目的和目標;二、記錄,應盡可能當事情賑災發(fā)生著,你應該全心關注你感興趣的那些方面,因為你不可能記下兒童所做的一切;三、結(jié)論,應該概括地敘述你觀察到了什么,與你期待發(fā)現(xiàn)什么(即你的目標)相呼應;四、評價,應該將你的發(fā)現(xiàn)與你的目標年齡群體應有的表現(xiàn)相比較;五、建議,觀察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幫助兒童完善其技能。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或許你已明白觀察兒童絕對不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因為觀察,會讓你快樂地體味每個兒童的獨特之處。但問題是我們要如何觀察、如何來記錄,只要我們按順序通讀本書的章節(jié),一定會讓你獲益匪淺。這些章節(jié)在內(nèi)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帶你逐漸掌握觀察記錄的全過程,而且其中觀察記錄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會讓你查找起來更加方便,書中還有許多具體的練習活動,完成它們會讓你更好地建構(gòu)起你的觀察技術和知識體系。
“我們?yōu)槭裁匆^察兒童?”“我們能看到什么?”“通過觀察兒童,我們能了解什么?”“通過觀察兒童,幫助他們?”在書的開頭,四個問題讓我陷入深思。觀察過很多兒童,但好像從來沒有這樣問過自己。
在觀察方法上,書中說道要安靜地坐著,盡可能地不引起絲毫的注意,若與兒童互動,他們的行為就會受到影響。這點我是非常認同的。在我之前的觀察中,當我拿起筆和本子要記錄時,孩子看到了覺得好奇,開始關注我在做什么,我一時不知如何解釋,我的行為對他們的活動也有了一定的影響。書中的方法是,避免和孩子有視線接觸,如果他們意識到你在寫東西,那你可以說你在做作業(yè)。在今后的觀察中,我會運用此方法。
記得導師曾經(jīng)說過,在觀察時,應該只記錄事實,記錄每一個細節(jié),不要有遺漏,記錄時不要解釋,使用描述性的詞句,避免使用判斷性或解釋性的詞句,按照事件發(fā)生的順序進行記錄。在評價時,可以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目標年齡群體應有的表現(xiàn)相比較,根據(jù)權威的發(fā)展常模和理論來比較,也可以將某個個體和同一年齡段的其他兒童相比較。在建議上,主要是為了提出幫助促進兒童發(fā)展的策略。
書中認為,越早通讀記錄下來的`草稿,盡快地將草稿補充完整,那么觀察記錄就變得很容易完成了。這是我在日后記錄中需要注意的,有時候因為別的事情無法及時梳理草稿,時間久了容易忘記細節(jié),影響觀察記錄的具體與客觀。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之間的差別是很大的,所有的孩子都依隨一個相同的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但相互之間在速度上并不相同。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以其自身的步調(diào)成長著。如果我們要提供最好的機會來促進兒童的發(fā)展,對于每一個階段的孩子,我們可以有怎樣的期望,從而有針對性地提供合適的環(huán)境。我認為,我們需要根據(jù)一定的標準去衡量幼兒的發(fā)展水平,但也不能完全以標準為標準,要根據(jù)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分析。沒有唯一的標準。
通讀全書,再來思考開頭的四個問題,就變得清晰了。
“我們?yōu)槭裁匆^察兒童?——為了發(fā)現(xiàn)他們獨特的特點。”
“我們能看到什么?——兒童能夠做些什么;他們怎樣接近問題,以及嘗試怎樣解決問題;兒童自得其樂!
“通過觀察兒童,我們能了解什么?——他們已經(jīng)達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兒童為什么做某事;強化我們關于兒童發(fā)展的知識;從兒童的視角去看事物。”
“通過觀察兒童,我們怎樣幫助他們?——通過提供活動、資源或支持,促進這些發(fā)展性技能。”
“通過觀察兒童:我們評估他們的需要,拓展他們的經(jīng)驗,促進他們的學習!
總之“觀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必備的素質(zhì),要想提高我們的觀察能力,就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嘗和摸索,形成一套適合班級幼兒發(fā)展的觀察方法。每一位教師要將自己的眼睛練得如同鷹眼一般敏銳,能觀察到兒童最細微的動作,能探知兒童最殷切的需要。
《觀察兒童》讀后感 篇6
寒假里接著繼續(xù)暑假沒看完的書《兒童的一百種語言》,看到第十章節(jié)之后又所感悟:對瑞吉歐教育來說,教師的角色既不是母親、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同伴,而是“以專業(yè)的眼光賦予學習者和學習以價值的人”。在瑞吉歐的教育者那里,教師支持兒童的學習并不簡單地表現(xiàn)為“傳道、授業(yè)、解惑”。把知識呈現(xiàn)給兒童或回答他們的問題,并不是教師的主要任務。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幫助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答案比前者重要得多。
因此,幼兒教師要做到始終是“新”,這個“新”不是“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更新,而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角色定位的“更新”。新型的教師角色定位。在有關介紹瑞吉歐的文體中,大致對瑞吉歐的教師的專業(yè)性作了如下描述:
、俅龠M兒童在認知、社會、情緒、創(chuàng)造力和身體各方面均衡地學習。
②班級管理。
③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與布置。
④提供兒童適當?shù)谋Sc輔導。
⑤行政事務上的溝通與協(xié)調(diào)。
⑥追求自我在專業(yè)上的成長。
在分析了教師在瑞吉歐課程發(fā)展中的作用后,我想用這樣的語句來形容比較貼切:“教師是幼兒的伙伴、傾聽者;是支持者、引導者;是學習者、研究者。
另外瑞吉歐教師的'工作都能做到多、細、深。多是指觀察得多,記錄得多,對于幼兒的一舉一動都觀察得非常仔細,有很多的項目的策劃也是從觀察中得來;細是指不僅觀察地細而且研究地也非常的細,比如:海蒂是個4歲大的孩子,她不喜歡看到湯姆老師的臉上戴著一個和實物一般大小的麗莎老師的面具。海蒂告訴湯姆:“你不可以這樣子,那是麗莎的名字!苯處熅蛯⑦@句話記錄下來,并認真研究海蒂抱怨的真正的含義?4歲孩子無法分辨代表物品的文字與代表的文字之間的不同,海蒂把所有的字當作是代表物品的象征符號,所以她用“名字”來代表“臉孔”這是她的認知。
研究了以后,教師就能站在一個更好的位置去協(xié)調(diào)和建構(gòu)她的進展。深是指教師在規(guī)劃組織時,能引導幼兒向更深的內(nèi)容進行挑戰(zhàn),如:有一組幼兒對于窗外高大的向日葵感到興趣,他們十分驚訝向日葵里頭竟然有這么多的種子,教師覺得向日葵的花應該在幼兒的記憶中長久保存,便提議幼兒用紙與彩筆制作一朵開花的向日葵。這些畫成功地完成了,幼兒在畫中注意到每一顆小種子,老師與小朋友都同意這個畫畫活動增加了他們對從沒注意過的細節(jié)的變化。
但教師還是覺得活動比較狹隘,她詢問幼兒為何對于向日葵的種子感到驚訝,幼兒回答說他們記得在6星期前種的向日葵子,而現(xiàn)在向日葵花的種子就象當初他們種在土里的一樣。于是教師又建議幼兒畫出這些種子是如何產(chǎn)生的,也就是畫出他們無法觀察到的,畫出他們認為種子在向日葵里產(chǎn)生的步驟。結(jié)果幼兒畫的畫五花八門,表現(xiàn)了幼兒的才智,突顯了幼兒的想象能力。
《觀察兒童》讀后感 篇7
作為幼兒教師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要善于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想要走進孩子的世界,想要知道孩子最需要什么,就要學會用眼睛去解讀孩子的行為,這樣我們才能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理解外在的事物,才能真正走進童心世界。當我閱讀了《觀察:走進兒童的世界》這本書后,給了我許多的啟示,就是教師要善于觀察孩子,解讀的孩子思想,這是一條走進孩子世界的捷徑。
通過閱讀使我了解觀察和評價幼兒的重要性,觀察兒童的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對兒童需求的了解與理解。所有兒童都有自己的特點,要滿足幼兒的個體需要,就必須認識到兒童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并承認兒童有權利得到尊重。如果忽視了孩子之間的差異性,我們用同樣的標準衡量不同的孩子,這樣就對孩子不公平,教育就成為一種反復性練習。就象兒童觀察者VIVIAN說:“每當我想到兒童之間存在的差異,對教育的興奮就油然而生。如果失去兒童的獨特性,教學將變成了無聊的,重復性的練習!
兒童希望能和成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成功,無論是她會背了一首詩,還是畫了一幅自己喜歡的畫,只要成人的一個微笑,一個激勵的動作,一個表揚的手勢,一句肯定的話語,對于孩子都將產(chǎn)生良好的教育影響,達到積極地教育效果。因此觀察兒童能幫助我們分享孩子的成績,體驗他們的積極情感,并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在孩子的眼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行為,而在成人眼中可能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成人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關注到孩子的表現(xiàn),并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才能做到理解兒童,最終為兒童提供有益的教育。
觀察兒童是任何人都能學會的一種技能,但這種技能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需要學習的,大多數(shù)人是以相同的方式解釋所看到的信息。人們都存在一種傾向,既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物,而且只想看到自己知道的事物。例如我們在觀察幼兒游戲,一個人看見兒童在和同伴合作開展游戲,另一個人看見兒童會獨自游戲不能與同伴分享,因此有效地觀察,就需要我們在觀察中保持開放的思想、排除先見、集中觀察焦點,并用一種系統(tǒng)的、邏輯的方式記錄信息。
觀察能力是教師必備的專業(yè)素質(zhì)之一,教師只有在充分觀察了解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和行為特點、興趣傾向和學習風格的基礎上,才能設計符合兒童發(fā)展需要和學習特點的活動。因此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敏感地發(fā)現(xiàn)兒童的需求、困惑、興趣和成功,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靈。然而幼兒的成長有自己的發(fā)展步調(diào),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思維方式,有自己的處事策略和評價標準。我們就應鼓勵幼兒自發(fā)自主地探索,盡興盡力的自我表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作為引導者和合作者應以開放的心態(tài)接納幼兒的不同選擇,以開放的意識提供環(huán)境和材料給予物質(zhì)上的支持。鼓勵孩子能放開手腳去玩、去說,使兒童能在活動中不斷獲得靈感和心靈的滿足。
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往往教師預設的成分比較多,隨機生成的成分比較少;教師干涉的比較多,幼兒自由自主地探索比較少;規(guī)定表達的方式比較多,幼兒自我表達比較少,這些都不利于幼兒的自由發(fā)展。通過閱讀我們要轉(zhuǎn)變思想,在進行集體活動中要盡量多給孩子一些自由探索、表達表現(xiàn)的機會,并隨時觀察孩子的行為,理解孩子的想法,追隨孩子的興趣,做孩子情投意合的玩伴,與孩子相互合作支持,同喜同憂;做孩子一個智慧的玩伴,在孩子需要時能給予適當?shù)膸椭椭С帧?/p>
教師要具備觀察兒童的能力,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真正理解兒童,促進他們的成長。
《觀察兒童》讀后感 篇8
觀察是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手段之一。觀察是教師用以搜集幼兒資料、分析教育方法,從而有效地促進幼兒學習和改進教學效果的基本途徑。通過觀察,教師可以獲得有關幼兒發(fā)展與教育的實踐知識,優(yōu)化自身的知識結(jié)構(gòu),促進自身的教學反思,從而推動自己的專業(yè)化發(fā)展。那么怎樣觀察呢?有這樣一本書給了我們很好的回答和指導――《觀察:走進兒童的世界》。
《觀察:走進兒童的世界》這本書的書寫方式非常特殊,不僅提供了許多的理論觀點、觀察表格、發(fā)展常模,而且為讀者提供了案例研究、思考、提示和試試看等欄目,一步步引導讀者去學習、思考和實踐。作者還給出了具有極強操作性的“五步驟”建議,指導讀者將觀察資料與相關理論建立聯(lián)系。這對于提高我們的觀察能力和反思能力都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就在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觀察能力,發(fā)現(xiàn)還存在許多不足:
(1)對觀察的認識不夠深入
對觀察的認識只停留在幼兒的發(fā)展上與教師的教育教學指導上的層次上,而對觀察行為對教師專業(yè)有推動作用認識不夠。
。2)觀察過程缺乏發(fā)展性
對幼兒的`觀察重即時的結(jié)果,而對幼兒行為的前因及發(fā)展的后續(xù)思考的比較少,觀察中過程意識較為薄弱。另外對觀察內(nèi)容的確定缺少延續(xù)性,缺少對幼兒或?qū)σ环N現(xiàn)象的整體關注。
(3)觀察和理論之間缺乏聯(lián)系
在實踐中,我只是尋找一個適合自己觀察的用理論來判斷自己觀察的結(jié)果。書中強調(diào)“實踐者不應只尋找適合自己觀察到的內(nèi)容的理論,而應該去尋找那些包含著不同觀點的信息”,“觀察不應該因某種理論和觀點而展開并使其符合某種理論和觀點,而應該將其作為幫助觀察者更好地了解兒童及其需要的起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以《觀察:走進兒童的世界》為指導,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真正發(fā)揮觀察的作用,推動自身的專業(yè)化的發(fā)展。
《觀察兒童》讀后感 篇9
在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對幼兒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首當其沖的是學會觀察兒童并堅持做好觀察記錄。由此可見,兒童行為觀察能力對幼兒教師的重要意義。近期我有幸閱讀了由施燕、韓春紅編著的《學前兒童行為觀察》這本書,再次認識到實施教育,觀察先行。
通過對學前兒童行為的觀察,可以了解學前兒童的發(fā)展水平,可以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促可以進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在《學前兒童行為觀察》這本書中,共有十二章,前八章主要介紹了有關學前兒童觀察的概述與觀察的方法,讓我進一步了解了什么是觀察以及觀察分析學前兒童行為的具體方法;后四章主要介紹了觀察在學前兒童日常生活中、游戲中、教育活動的運用,這為我在日;顒又凶x懂幼兒、培育幼兒指明了方向。下面我來具體談一談讀完此書后我的收獲。
一、要明確觀察的目的,縮小觀察范圍
如果觀察沒有目的性,就會找不到觀察的方向,不利于觀察記錄和分析能力的提高。《學前兒童行為觀察》在六、七、八章中詳細介紹了如何對學前兒童進行觀察、記錄和分析。通過閱讀,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在觀察記錄學前兒童行為上存在了不少亟待改變的地方。
在剛一開始,我對幼兒行為觀察記錄的認識是較為狹隘和片面的,把這項觀察記錄當成一種工作負擔。當我班幼兒在區(qū)域活動游戲時,我的觀察是盲目的。雖然在區(qū)角游戲中提供給孩子自由寬松的游戲空間,但是我仍然處于一種矛盾的狀態(tài):一方面糾結(jié)于幼兒這樣子“瘋玩”到底好不好;另一方面感覺自己不在孩子活動中做點什么總是不太好,覺得自己沒有發(fā)揮身為幼兒教師的作用。正因為如此,一開始我在幼兒活動過程中的觀察處在一種盲目的狀態(tài),不知道從哪里下手進行觀察,即使進行觀察記錄,因為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觀察目的,看到什么就記什么,記錄下來的東西很瑣碎并且面面俱到,分析沒有針對性,到最后也是發(fā)現(xiàn)記錄了一堆無關的內(nèi)容。基于這種情況,我從《學前兒童行為觀察》中找到了答案,我的這種盲目來自于沒有做好觀察的準備,不知道通過觀察要達到什么樣目的,沒有把觀察的目的轉(zhuǎn)化成為具體可操作的問題。觀察目的就是要弄清楚自己想要觀察的是什么,想要了解學前兒童的.哪一些現(xiàn)象等,然后根據(jù)這些具體可操作的問題設計自己的觀察計劃。例如:想要觀察大班A幼兒借助輔助材料解決在高處搭建的問題,就要先明確觀察的目的、對象、環(huán)境和時間,再確定觀察的方法等,這樣才能在觀察過程中有意地、完整地、具體地記錄下幼兒在高處搭建的過程,最后根據(jù)觀察記錄再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提高幼兒高處搭建的能力。明確觀察目的,讓我逐漸有了觀察的抓手,根據(jù)各區(qū)域活動的性質(zhì)明確幼兒的活動狀態(tài),開始能夠有針對性地觀察和記錄幼兒的活動,在觀察中有了重點,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二、要尋找適宜的記錄方法
《學前兒童行為與觀察》在第三、四、五章中詳細的介紹了觀察的方法:描述的方法、取樣的方法、評定的方法,在每一類方法的下面又詳細的展開介紹。比如在描述的方法下面又展開介紹了日記法、軼事記錄法、實況詳錄法、樣本描述法,通過細細品讀,我了解到每一種觀察方法的含義、優(yōu)缺點以及如何在實踐中運用等。每一種方法下面都列舉了大量的案例,避免了只有理論沒有案例讀起來的枯燥感,理論和案例相結(jié)合,方便我更好的理解與運用。讀完這三章,聯(lián)系我自身的實際,在書中介紹的幾種方法里,我最常用的是軼事記錄法和實況詳錄法,其他幾種觀察方法用的很少甚至幾乎沒有用過。但通過第七章的閱讀,我認識到只有觀察記錄的方法是多樣的,才能讓觀察進行的更順利。哪些才是最合適的觀察記錄方法,哪些觀察記錄方法組合在一起會更方便,這需要經(jīng)歷不斷的思考和嘗試。例如:在大班幼兒進行探究性的游戲中,借助手機錄像和文字記錄相結(jié)合的方式,對大班幼兒的探究精神進行觀察記錄并分析,以探究大班幼兒的游戲發(fā)展水平,因此。教師在觀察記錄方法的運用上,要不斷的嘗試,尋找更有效的、更適宜的記錄方式。
三、要科學觀察,正確分析幼兒行為,避免教師主觀色彩
通過認真學習《學前兒童行為觀察》第六、七章的內(nèi)容后,我翻開了我之前的寫的觀察記錄,確實有不少的問題,我在觀察記錄過程中記錄的文字、圖片等信息捕捉上存在了一定的問題,沒能夠準確客觀的反映幼兒的真實活動情況,例如:在觀察幼兒美工區(qū)動手能力時,我在記錄幼兒行為時經(jīng)常用到很多明顯具有主觀性色彩的描述,如“她開始想辦法”“似乎找到了方法”“好像不是很順利”等。如果想要在觀察記錄中達到某種程度的準確性,就應該摒棄教師的主觀想法和個人偏見。
觀察記錄不是為了顯出教師眼光的犀利與否或者是解決問題的高明與否,而是應站在客觀的角度上真實的做好旁觀者記錄,不摻雜任何的個人主觀情感在內(nèi),不可以在一開始觀察時就給孩子貼上任性調(diào)皮或者愛欺負小朋友的標簽,要只陳述記錄看到的、聽到的事實,不加入標簽性的詞句,不用抽象性、概括性、總結(jié)性的詞語,例如:有個孩子在和同伴相處時經(jīng)常會有攻擊性的行為,那么我就要觀察并記錄這個孩子一天中事情發(fā)生之前和之后各有什么樣的現(xiàn)象,然后根據(jù)記錄的結(jié)果來分析該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是因為模仿還是為了引起他人的關注,是因為缺乏解決問題的技巧還是對于別的幼兒傷害自己行為的過激反應等等。教師應該站到幼兒的角度上,從幼兒的行為和語言中,推斷出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方法,基于觀察記錄,在此基礎上,分析評價兒童的發(fā)展狀態(tài),分析幼兒的行為時要具體,不要對幼兒做絕對性的評價。
高美霞說:“人們往往滿足于一剎那的頓悟,卻不知道教育的價值在于日復一日的運用!敝挥腥諒鸵蝗盏膱猿謱τ變盒羞M行觀察,多聽聽聽幼兒的想法,科學客觀的的記錄與分析幼兒的行為,才可以讓教師的心足夠貼近幼兒生活,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觀察兒童》讀后感 篇10
在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數(shù)學思維以及觀察能力是每個數(shù)學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做這個課題要達到的目的之一。今天拜讀了這位老師的的這篇文章,我有很多同感。
其中我感觸最深的一條是:以舊帶新,積極發(fā)展學生思維
可以說我們所學的絕大部分的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引申和發(fā)展,學生的認識活動也總是以已有的舊知識和經(jīng)驗為前提。就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某些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又是舊知識的延伸。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來搭橋鋪路,讓學生運用知識遷移的規(guī)律更好的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所以最近學的《百分數(shù)的應用題》,我運用了這種“以舊帶新,積極發(fā)展學生思維”方法,效果很好。
我是這樣設計的:出示復習題組:
1、一堆煤重有120噸,第二堆煤是第一堆煤的3/5,第二堆煤是多少噸?
2、一堆煤重有120噸,是第二堆煤的3/5,第二堆煤是多少噸?
3、一堆煤重有120噸,第二堆煤是第一堆煤的60%,第二堆煤是多少噸?
4、一堆煤重有120噸,是第二堆煤的60%,第二堆煤是多少噸?
從這幾題當中,你覺得哪些題的意思一樣,為什么?(學生回答)
百分數(shù)是特殊的分數(shù),而分數(shù)應用題在第二單元、第三單元已經(jīng)學習過,百分數(shù)這個內(nèi)容相對而言就不是新知識了,在教學中我就運用它們兩者的聯(lián)系來學習本節(jié)課的新知識。這樣既這樣引導學生通過溫故而知新,將新知識納入原來知識系統(tǒng)中,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思維也得到了發(fā)展。
另外我深有同感的是:精心設計題目,引導學生思維
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就像他說的那樣: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示范、引導、指導,潛移默化地使學生獲得一些思維的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問題,提出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的獨立性較差,他們不善于組織自己的思維活動,往往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在學習中處于興奮狀態(tài),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中,才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教材重點和學生的實際提出深淺適度,具有思考性的問題,這樣就將每一位學生的思維活動都激活起來。還是在教《百分數(shù)應用題》這節(jié)課,當我學完新課以后,我設計了這樣的'題目:
根據(jù)列式和條件連線。
a、果園里有桃樹240棵,桃樹的棵樹比梨樹少75%,梨樹有多少棵?
B、果園里有桃樹240棵,梨樹的棵樹比桃樹多75%,梨樹有多少棵?
C、果園里有桃樹240棵,梨樹的棵樹是桃樹的75%,梨樹有多少棵?
D、果園里有桃樹240棵,梨樹的棵樹比桃樹多75%,梨樹比桃樹多多少棵?
A、240×75%b、240×(1+75%)c、240÷(1-75%)
d、240×(1-75%)e、240÷(1+75%)g.240×(1+75%)-240×75%
這樣的設計從全局考慮,也能讓孩子真真明白每種類型題該如何做,拓展了孩子的思維,同時也掌握了新知。
我推薦這篇文章,他不僅是我們做這個課題的需要,也是我的教學課堂的需要,他為我對兒童思維和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指明了方向。
數(shù)學教學中兒童思維和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
數(shù)學的學習實質(zhì)是數(shù)學思維活動的結(jié)果表現(xiàn)。學習知識和訓練思維既有區(qū)別,也有著密不可分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他們是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同步進行的。兒童認識事物帶有很大的形象性,只要提供較多的具體事例,使他們在思維過程中積累起豐富的感性材料,就可以幫助他們逐步學會抽象出數(shù)學概念的方法。所以在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觀察能力尤為重要。
一、讓學生主動認知,積極促進學生思維
在教學中老師以講解為主,并能很快得出結(jié)論。這樣學生的能力無從提高。在數(shù)學基礎知識教學中,應該加強形成概念、法則、定律等過程的教學,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手段。然而,這方面的教學比較抽象,加之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jīng)驗缺乏,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學習時比較吃力。如果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建構(gòu)新的知識,這樣做花費時間雖然多一些,但由于是兒童自己思考探索學到的東西,轉(zhuǎn)化為能力很快。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說:“教育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fā)展思維”。針對我國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魯迅直言:“校中功課,只求記憶,不須思索,修習未之,腦力頓鍬四年而后恐如木偶人矣”。學生學習的抽象知識,是在多次感悟認識的基礎上才會產(chǎn)生飛躍,感知認識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直觀是數(shù)學抽象思維的途徑和信息來源。
一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多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于是我在教學時,注意讓具體形象轉(zhuǎn)化為抽象思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的能力。在培養(yǎng)兒童觀察力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不但要觀察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而且要透過現(xiàn)象觀察事物的本質(zhì),要直到他們逐漸懂得看問題應該從什么角度看。同時,要教會他們特別注意進行比較、分析。所以,我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設計一系列的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在操作中觀察,操作中思考,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掌握有關的數(shù)學概念,促進概念的形成。如“教8的認識”,在學生已知道8的意義后,提出問題
(1):你能舉出生活中用8代表的物體嗎?
。2):你能不能把8根小棒分一分,方法越多越好。通過“分一分”的操作過程,引導領悟數(shù)字8的分解和組成。
(3):請你充分發(fā)揮想像力用8根小棒擺出各種有趣的圖形。通過擺一擺活動,建立數(shù)與形的聯(lián)系,進一步深化兒童對“8”的認識。
二、以舊帶新,積極發(fā)展學生思維
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引申和發(fā)展,學生的認識活動也總是以已有的舊知識和經(jīng)驗為前提。所以,我每次教學新知識的時候盡可能復習以前學過的舊知識。就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某些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來搭橋鋪路讓學生運用知識遷移的規(guī)律更好的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如在教學加減法各部分的關系時,我先復習了加減法中各部分的名稱,然后引導學生從5+4=9中得出9-5=4;9-4=5.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后兩個算式的得數(shù)實際上分別是前一個算式中的加數(shù)。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出求加數(shù)的公式:一個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這樣引導學生通過溫故而知新,將新知識納入原來知識系統(tǒng)中,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思維也得到了發(fā)展。
三、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維
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示范、引導、指導,潛移默化地使學生獲得一些思維的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問題,提出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的獨立性較差,他們不善于組織自己的思維活動,往往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在學習中處于興奮狀態(tài),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中,才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教材重點和學生的實際提出深淺適度,具有思考性的問題,這樣就將每一位學生的思維活動都激活起來。如我在教學《簡單的推理》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怎么推理的?先確定誰?能確定的先確定,使學生思考有方向。讓學生清晰的說出推理的過程,這樣通過正確的思維方法,掌握新學習的知識。
四、清晰的表達,推動學生思維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外殼,加強數(shù)學課堂的語言訓練,特別是口頭表的訓練,是發(fā)展學生思維好辦法。同樣是在簡單的推理中,生利用一系列的口頭表達來說明一個道理。在學生說理后,師再進行總結(jié)。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講解來了解題目的意思,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這樣反復的口頭表達訓練,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推動了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總之,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傳授知識,要讓學生在學習、理解、掌握數(shù)學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到好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和觀察能力、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這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