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爾王》讀后感 推薦度:
- 李爾王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李爾王》讀后感8篇
當(dāng)認(rèn)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爾王》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李爾王》讀后感1
閱讀可以使一個人的內(nèi)心變得純凈。它如三月陽光普照大地的和煦;似清晨第一顆露珠的清澈;像傍晚微風(fēng)拂國江面的粼粼。
去年,我曾借閱到《莎士比亞喜劇悲劇集》英文版。這本書是莎士比亞一生所撰寫的喜劇和悲劇作品的精品集。里面有耳熟能詳?shù)膼矍楸瘎 读_密歐與朱麗葉》;有膾炙人口的喜劇《仲夏夜之夢》。還有充滿理性思考的《李爾王》。
英文版《李爾王》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女兒與王位的故事。年事已高的李爾王依據(jù)三個女兒贊美他的程度分配了封地與財(cái)產(chǎn),兩個大女兒因甜言蜜語得到了她們想要的東西,而小女兒考狄利婭卻因樸素真實(shí)遭到了驅(qū)逐。好在她受到了法國國王的青睞,入宮做了王后,李爾王退位后,兩個大女兒野心膨脹,把他趕處了王宮,悲憤交加的李爾王與自己的隨從逃走到荒野中,碰到了因弟弟陷害逃處家門的埃德加。
隨后,李爾王碰到了假扮圣徒的小女兒考狄利婭,他對女兒訴盡苦衷,考狄利婭聽后立即組織了一支軍隊(duì)向英國秘密進(jìn)攻,期望能為父王奪回政權(quán),最終,雙方開戰(zhàn),法國軍隊(duì)大敗,考狄利婭慘死,埃德加殺死了陷害他的弟弟埃德蒙。而李爾王在遭受一系列的事情后,在巨大的悲傷中崩潰而亡。
李爾王讀后感英文版:本劇中的最大悲劇不在于李爾王的經(jīng)歷,而在于小女兒考狄利婭被驅(qū)逐后仍然敬愛自己的父親李爾王,并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李爾王因殘暴蠻橫,目光短淺而落得如此下場。而他的兩個大女兒惡人有惡報(bào),她們一生都沒有得到別人真誠的愛,可謂是自食其果,讀來真是酣暢淋漓。
瘋子領(lǐng)著瞎子趕路,是這個時代一般的`病態(tài)。莎士比亞用這句話諷刺那些愛慕虛榮的人,在文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對我而言,書分為兩種,一種是中華文萃,一種是西方經(jīng)典。如果說國文是晚飯的香糯,回味無窮;那么外國名著就是早餐的清爽,清脆利口。國文可以豐富我的知識蘊(yùn)含量,外國名著可以激發(fā)豐富的想像力。
如果沒有閱讀的滋養(yǎng)就會像鐵籠里的獅子盲目徘徊。所以,樹起閱讀的船帆,在書的世界里遠(yuǎn)航!
《李爾王》讀后感2
小妹為善,李爾為庸,二女為惡。
這是《李爾王》里所講述的,從本不該出的錯開始,從李爾對王位的放棄開始,不再有愛。只因大女兒為利放棄愛,只因小女已無權(quán)再愛。
第一個瞬間:“愛父若父”
年輕的李爾王,雄才大略,富有夢想。但隨著歲月的流逝,他不愿意再忙碌于復(fù)雜的社會事務(wù)中,分土地儀式上,他想明白女兒有多愛她。
大女貢納梨“愛父勝過一切”,次女呂甘“愛父親以至于不能愛其他的一切”,小女科第麗霞卻僅僅“愛父若父”,盛怒的李爾王讓科第麗霞在沒有任何嫁妝的情景下嫁給法蘭西國王,將反對他的忠臣肯脫放逐,而他的國土,則成了貢納梨和呂甘的“收獲”。表面她們愛父,殊不知,這二人愛的僅是李爾的國土。
阿諛逢迎已成忠誠,真正的愛卻不得不掩藏。
第二個瞬間:“老父衣百結(jié),兒女不相識”
已經(jīng)得到第一次財(cái)寶的李爾家二姐妹最終原形畢露,將李爾趕走,李爾的身邊只剩下偷偷化妝并陪在他的身邊被放逐囚徒肯脫和一個看透是非的弄人。穿過暴風(fēng)雨,李爾最終明白了科第麗霞的“愛父若父”,他明白了小女兒將愛分給了每一個人,明白了兩個長女的貪婪。最終惱怒至瘋,不再理智。
已發(fā)生的事永遠(yuǎn)不可能改變,“三思而行”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應(yīng)當(dāng)記住的。
第三個瞬間:“叛國之父”
李爾的`另一個忠臣葛羅斯脫有兩個兒子,小兒子愛特門為爭奪利益,害得大哥埃特加被逐,當(dāng)其父在幫忙李爾時,他眼看父親被剜去雙眼而無動于衷,而自我也深陷二女的情感紛爭之中,無法自拔。
這一切終究為了什么?愛特門不愿明白,他只明白自我的利益就在前方。
很多人就是如此,始終目視前方:前方是利益,是自我;而不愿回頭向后看:身后是親人,是真愛。
第四個瞬間:“曲終人不歸”
最終,死亡為一切畫上了句號,李爾死了,他的三個女兒死了,愛特門父子也死了,想得到土地、利益和財(cái)富的,連同他們善良的親人,一齊去了,惡人死前也不知悔過,而李爾與科第麗霞相擁長眠。貢納梨、呂甘和愛特門最終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沒有。他們的死,一無所有。
科第麗霞,那個在陰暗之下堅(jiān)持去愛的人,她會永葆親情。死亡抵擋不住科第麗霞的“愛父若父”,縱使已到天堂,他們也能夠互相彌補(bǔ)人生最終那份缺失的愛。
而對于我們,或許沒有紛爭,沒有不和,那么何不盡情享受親情呢?向后看看,身后有始終如一疼愛我們的親人。
《李爾王》讀后感3
在暴風(fēng)雨中李爾命令風(fēng)、瀑布、電火(象征著風(fēng)、水、火三大元素)來摧毀這個世界,進(jìn)行末日審判。這場暴風(fēng)雨不僅是外在的、現(xiàn)實(shí)的,更是李爾內(nèi)心狂暴的暴風(fēng)雨的體現(xiàn)。李爾的命令、行為看似是要?dú)邕@外在的世界,其實(shí)是要?dú)缱约簝?nèi)心中固有的自我世界。而李爾之所以不命令地元素,是因?yàn)橄笳髦卦氐耐恋卦缫呀?jīng)喪失,他構(gòu)成自我世界的四大元素早已缺乏了其一。
從李爾的語言中可見其轉(zhuǎn)變,他開始承認(rèn)自己不再具有命令自然的能力(在羅馬神話中國王是有掌控氣候的能力),他是自然的奴隸,但他仍然要反抗自然,因?yàn)樽匀辉跒E用它的威力;他開始關(guān)心正義與邪惡,祈禱神靈發(fā)現(xiàn)逍遙法外的罪人、殺人的兇手、偽誓欺人的騙子、道貌岸然的逆?zhèn)惽莴F;他開始反思自我,雖然其自我評價(并沒有犯多大的罪、卻受了很大的冤屈)有失公允;他認(rèn)識到了自己困窮無告,開始珍惜身邊微賤的東西。這些都是國王李爾所絕不可能思考的,這些都表明那個將李爾封閉起來的自我世界已經(jīng)近于完全坍塌,李爾已經(jīng)能感到真正的自然以及存在于社會中的運(yùn)行規(guī)律以及人性中的高貴與丑惡。
最后來分析對高納里爾和里根的審判。我們看到李爾在瘋狂中又恢復(fù)了盛怒,堅(jiān)決要審判二女。李爾所陷入的深刻的自我矛盾與斗爭是因?yàn)槎稹km然這種痛苦使得李爾走出了自我世界,開始感受并看清真實(shí)的世界,但正是因?yàn)槔顮柛惺艿搅苏鎸?shí)的世界,他就愈發(fā)感到并了解了二女的殘忍,因?yàn)樗齻儎儕Z他的并不僅僅是王權(quán)、國王的尊嚴(yán)、王性,而且意圖剝奪的是他作為人的尊嚴(yán)。她們雖然打著教育李爾的旗號,但實(shí)質(zhì)做的卻遠(yuǎn)遠(yuǎn)超出了教育的范疇,直接違背了自然的原則。將父親放逐在狂暴的暴風(fēng)雨中,這無論如何都是逆天違性的,她們的狠毒,人性中的丑惡是無論如何都無法用教育來掩蓋的`,理應(yīng)受到審判。
在審判過程中,李爾在瘋狂中反而透著一股清醒和理智,他要走請愛德伽做審判官,傻子做執(zhí)法的同僚。這二者是《李爾王》全劇中在瘋狂中看清自然、社會、人性的人物,并用他們看似瘋狂的語言提點(diǎn)李爾。李爾指控高納里爾的罪名是踢他的父王,而不是違背國王的命令。李爾的控訴更多地是偏向自然的關(guān)系、父女倫常的違背,而不是政治的,有關(guān)王權(quán)的。而他要剖開里根的身體也是為了要看看“究竟是什么天然的原因,她們的心才會變得這樣硬”。李爾已經(jīng)擺脫了以王權(quán)為核心的價值評判體系(由此又可證明他的自我世界已完全坍塌),轉(zhuǎn)而去尋找自然的原則,去探尋人性的根本。
《李爾王》讀后感4
《李爾王》稱得上是莎翁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其充分展現(xiàn)了人性中難以回避的丑陋,無以復(fù)加的殘酷以及難以逃脫的悲哀;與此同時該劇也充分體現(xiàn)了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善良,不求回報(bào)的奉獻(xiàn),不離不棄的真誠以及感人至深的犧牲。整部劇充滿著對王權(quán)、對社會、對正義、對人性、對自然、乃至對神的拷問及深思。本文以過往李爾為核心,以該劇中五個與李爾相關(guān)的重大場景為劃分標(biāo)準(zhǔn),細(xì)致考察李爾在整部劇中的轉(zhuǎn)變以及其所受到的教育。
作為國王的李爾是專橫的`獨(dú)裁權(quán)力者,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其為小女兒考狄利婭抉擇夫婿中。在考狄利婭觸犯國王李爾之前,其是十分受疼愛的,李爾要分給她“比你的兩個姊姊更富庶的土地”,而且大女兒高納里爾和二女兒里根也能感受到這種偏愛,“他一向都是最愛我們妹妹的”。但當(dāng)考狄利婭并沒有按李爾的意圖訴說對其的愛時,李爾不但剝奪了考狄利婭的土地,更是向她的兩個追求者極力貶低考狄利婭。他直接勸勃艮第公爵“放棄他吧”,勸法蘭西王“您還是丟開了這一個為天地所不容的壞人,另外去找尋佳偶吧”。即使在法蘭西王執(zhí)意選擇考狄利婭后,李爾仍不忘詛咒他們,“你們不要想得到我的祝!保率狗ㄌm西王“盛怒而去”。國王李爾對女兒婚姻隨意專斷,反復(fù)無常;將心愛的女兒轉(zhuǎn)瞬間稱為壞人,其極致的專橫可見一斑。
國王李爾不僅是專橫的,更是愚昧的,極易受到蒙蔽的。他面對高納里爾和里根的奉承,顯得極其受用,認(rèn)為其所說的就是她們內(nèi)心的真實(shí)想法,完全沒有一點(diǎn)懷疑的傾向,而面對考狄利婭的無話可說則擅意決斷,根本不考慮考狄利婭所說是否是真實(shí)情況。而其在面對肯特為考狄利婭求情的死諫時,李爾根本不加思考,只是仗著君主的權(quán)威一昧地欲使肯特屈從,“閉住你的嘴巴”,最后剝奪了其官職并將其驅(qū)逐出境。
由此可見,國王李爾是一個專橫、愚昧、易受人愚弄的宮廷王,他生活在由王權(quán)所構(gòu)筑的自我世界中,王權(quán)將其完全封閉,令其行為、言語等都隨心所欲、任意妄為,他看不到真實(shí)的世界,看不到社會的真相和真正的人性。諷刺的是,其悲劇恰恰起源于他基于王權(quán)的任意妄為,因?yàn)檫@使其失去了自我世界的根基——王權(quán)(分割國土事件),這迫使其自我世界崩塌,也迫使其開始認(rèn)知真實(shí)的世界,而他也正是在悲劇的逐步進(jìn)展中,逐漸受到教育,擺脫專橫、愚昧乃至深入其血脈的宮廷王性。
《李爾王》讀后感5
《李爾王》約寫于1605年,取材于英國民間一個古老的家喻戶曉的傳說,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故事講的是年老昏聵、剛愎自用、目光無識的李爾王把國土分給了虛偽的大女兒呂甘、二女兒貢納莉,卻把誠實(shí)率直善良不會取悅父王的小女兒科第麗霞驅(qū)逐到國外?频邴愊急弧入x家出走,與愛她的法蘭西國王去了法國。李爾王自己僅保留國王的尊號和一百名侍從,準(zhǔn)備輪流住在兩個女兒家中安享晚年。誰料兩個大女兒達(dá)到目的后卻原形畢露,把老父趕出家門,李爾王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小女兒得知李爾王的凄慘遭遇,起兵討伐兩個姐姐,不幸失敗,最后被俘含恨自刎,李爾王也在悲痛瘋癲中死去。當(dāng)然,兩個壞女兒的下場也是可悲的。
李爾王這個糊涂虛偽的老國王,因?yàn)樽约旱奶摌s之心,害了自己更害了那個善良天真的小女兒科第麗霞,在我們看來他遭到這樣的后果是活該、是自食其果,話又說回來,
人到老年遭受到如此的待遇應(yīng)該說是他一生中最苦的`果子了,更慘的是最善良的女兒又死在了自己的前頭。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他是一個平常人,是和我們一樣的平常人,如果他在年輕的時候沒有聽別人的勸言和真話的時候又怎么能夠在自己的王位上做到現(xiàn)在,又怎么能夠把自己的國家治理得如此呢?可是,由于他平時身居高位,長期生活在一呼百諾的宮廷之中,周圍都是爭先恐后向他邀功獻(xiàn)媚之人,所有的人或事都圍繞著他轉(zhuǎn)動,以他的好惡為好惡,以他的是非為是非。年月深久,他就像一個上了癮的吸毒者,奉承和獻(xiàn)媚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每一刻都離不開歌—功—頌—德。
這個故事雖是在遙遠(yuǎn)的古國,可是我們現(xiàn)實(shí)生活中也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我們都喜歡甜言蜜語的人,喜歡夸贊之語,到最后不也正是它們害了我們嘛!這不正是對那些口蜜腹劍的陰謀家的譴責(zé)嗎?在現(xiàn)實(shí)生活中現(xiàn)象和本質(zhì),外表和內(nèi)容往往都有很大的差別,我們不能因?yàn)楝F(xiàn)象和外表而失去理智成為下一個李爾王,“金光燦燦的并不全是黃金!”
而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善與惡,偽與真的觀念和標(biāo)準(zhǔn),沒有誰生下來就可以判斷它們,現(xiàn)實(shí)生活是殘酷的,我們不可能像書中的故事那樣有好的結(jié)果,我們都是要經(jīng)歷這些才能夠真正地辨別它們的好與壞的,我們不能因?yàn)樽约盒闹械目释ケ鎰e的理智,要抑制那位喜甜的愛好,如果沒有嘗到苦的滋味又怎么會知道甜的滋味呢?
《李爾王》讀后感6
小妹為善,李爾為庸,二女為惡。
這是《李爾王》里所講述的,從本不該出的錯開始,從李爾對王位的放棄開始,不再有愛。只因大女兒為利放棄愛,只因小女已無權(quán)再愛。
第一個瞬間:“愛父若父”
年輕的李爾王,雄才大略,富有理想。但隨著歲月的流逝,他不愿意再忙碌于復(fù)雜的社會事務(wù)中,分土地儀式上,他想知道女兒有多愛她。
大女貢納梨“愛父勝過一切”,次女呂甘“愛父親以至于不能愛其他的一切”,小女科第麗霞卻僅僅“愛父若父”,盛怒的李爾王讓科第麗霞在沒有任何嫁妝的情況下嫁給法蘭西國王,將反對他的忠臣肯脫放逐,而他的國土,則成了貢納梨和呂甘的“收獲”。表面她們愛父,殊不知,這二人愛的僅是李爾的國土。
阿諛逢迎已成忠誠,真正的愛卻不得不掩藏。
第二個瞬間:“老父衣百結(jié),兒女不相識”
已經(jīng)得到第一次財(cái)寶的李爾家二姐妹終于原形畢露,將李爾趕走,李爾的.身邊只剩下偷偷化妝并陪在他的身邊被放逐囚徒肯脫和一個看透是非的弄人。穿過暴風(fēng)雨,李爾終于明白了科第麗霞的“愛父若父”,他明白了小女兒將愛分給了每一個人,明白了兩個長女的貪婪。終于惱怒至瘋,不再理智。
已發(fā)生的事永遠(yuǎn)不可能改變,“三思而行”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應(yīng)該記住的。
第三個瞬間:“叛國之父”
李爾的另一個忠臣葛羅斯脫有兩個兒子,小兒子愛特門為爭奪利益,害得大哥埃特加被逐,當(dāng)其父在幫助李爾時,他眼看父親被剜去雙眼而無動于衷,而自己也深陷二女的情感紛爭之中,無法自拔。
這一切終究為了什么?愛特門不愿知道,他只知道自己的利益就在前方。
很多人就是如此,始終目視前方:前方是利益,是自己;而不愿回頭向后看:身后是親人,是真愛。
第四個瞬間:“曲終人不歸”
最終,死亡為一切畫上了句號,李爾死了,他的三個女兒死了,愛特門父子也死了,想得到土地、利益和財(cái)富的,連同他們善良的親人,一起去了,惡人死前也不知悔過,而李爾與科第麗霞相擁長眠。貢納梨、呂甘和愛特門最終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沒有。他們的死,一無所有。
科第麗霞,那個在陰暗之下堅(jiān)持去愛的人,她會永葆親情。死亡抵擋不住科第麗霞的“愛父若父”,縱使已到天堂,他們也可以互相彌補(bǔ)人生最后那份缺失的愛。
而對于我們,或許沒有紛爭,沒有不和,那么何不盡情享受親情呢?向后看看,身后有始終如一疼愛我們的親人。
《李爾王》讀后感7
眾所周知,莎士比亞的戲劇在劇本中的地位就像《神曲》在詩歌中的地位一般,而最吸引我的,是他四大悲劇中的《李爾王》。
年事已高的李爾王意欲把國土分給三個女兒,口蜜腹劍的大女兒和二女兒贏其寵信而瓜分國土,小女兒考狄利婭卻因不阿諛奉承而一無所得。前來求婚的法蘭西國王慧眼識人,娶考狄利婭為皇后。但李爾王將國土分給女兒后,大女兒和二女兒居然撤去他的騎士還不給其棲身之地,失望又悲憤的老國王只好到荒郊野外,彼時身邊就只有一個忠臣和一個弄人……最后考狄利婭率隊(duì)攻入,父女團(tuán)圓。但戰(zhàn)事不利,考狄利婭被殺死,李爾王守著心愛的小女兒的尸體悲痛地死去。
整部戲的主角是李爾,最大的悲劇也是李爾——他因?yàn)樽约旱奶摌s心和狂妄害死了最愛她的小女兒和自己。他虛榮,因?yàn)樗甭牭眠M(jìn)甜言蜜語,耳朵里用不得良藥;他狂妄自大,因?yàn)楫?dāng)小女兒說出“其他人那樣一條獻(xiàn)媚求恩的眼睛,一條我所認(rèn)為可恥的.善于奉迎的舌頭”時,他竟說出還不如當(dāng)初沒有這個女兒,在李爾心里,他可以主宰一切,無論何時何地!就是這樣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tài)害了他,害得他連善與惡,真心與虛情,正確和錯誤都看不清。內(nèi)心的世界觀中他站在自我主義的頂峰上,他是瞎的,一個不明人事的瞎子。
被名為傲慢的手蒙住了眼睛,成了瞎子,自說自話、手舞足蹈地指揮本就不用聽他話的人,在他人看來可是一個真真的笑話。
自負(fù)的人無論何時都不會缺乏,即使他們不處于社會頂端,也處于自己心里的頂端。1948年,一向目中無人,自詡“看破世界”的迷宮制造者約翰·魯伯特向保羅·霍爾墨的“迷宮制造大師迷宮”發(fā)起了挑戰(zhàn),這回約翰也是慘敗;魻柲m未見到求救信號,但他料定約翰已經(jīng)走不出迷宮,于是自己到迷宮中去接他。而約翰其時已于迷宮想到深處飲彈自盡了?裢娜私K會因?yàn)樽约旱淖载?fù)而葬身于無盡的悔恨和現(xiàn)世的災(zāi)難中。
相較李爾,弄人說不定是這部戲中看得最透的人,人間冷暖,神面獸心,都曾被他唱到歌謠當(dāng)中去。愚人不愚。莎翁的戲劇中這樣具有諷刺性的丑角倒也不少,他替他們寫的歌兒也總是那么一針見血,讓人欲辯不能。
弄人看見李爾后曾對他說了一句話“這里有一個國王,和一個弄人,一個聰明人和傻瓜!弊屛覀儊聿虏隆皣酢薄ⅰ芭恕、“聰明人”和“傻瓜”都是誰?
《李爾王》讀后感8
我以往聽過一個和《李爾王》有幾分相像的童話,其中的國王也有兩個口蜜腹劍的大女兒和一個直率的小女兒。當(dāng)小女兒拒絕奉承父親而被驅(qū)逐時,從她臉頰上流下的眼淚變?yōu)榱司К撎尥傅你@石。最終國王意識到自我的錯,順著鉆石鋪成的路找回小女兒,童話有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在《李爾王》中,科迪利婭的眼淚是輕小的水滴。僅有在肯特和讀者的眼里它才和鉆石一樣價值連城,因?yàn)槟鞘怯H情和真理的象征。《李爾王》以杯具結(jié)束的原因在我看來有以下兩個。
首先,權(quán)力實(shí)在是十分誘人的東西。莎士比亞添加了一條情節(jié)線索說明這一點(diǎn):同是葛羅斯特伯爵的兒子,愛德蒙的'地位就比愛德加低。盡管大家都明白私生子不能選擇是不是當(dāng)個合法的孩子,他們還是對私生子抱有偏見。機(jī)敏狡猾的愛德蒙所以才向英格蘭開始了自我爭奪地位的戰(zhàn)斗。親情在這條線索中不那么重要,只是為了在兩兄弟之間作比較控制變量而已。在愛德蒙接近勝利時他是多么風(fēng)光,掌權(quán)者信任他,看清他詭計(jì)的父親死去了,被他陷害的兄長淪落成流浪漢,只差一點(diǎn)他就能借著戈納瑞和里甘登上國王的寶座。愛德蒙以不正當(dāng)?shù)姆绞教魬?zhàn)了命運(yùn),終究被正義和道德——即愛德加代表的精神吞噬了心志發(fā)了瘋。雖然戈納瑞和里甘對于權(quán)力的渴望沒有那樣夸張地落在文字上,她們的一言一行配合愛德蒙的地位戰(zhàn)向讀者展示了權(quán)力和欲望交織構(gòu)成的無底洞。
其次,李爾沒有反省自我的意識,而是空口指責(zé)兒女的可恨。李爾的性格乖戾。他將詛咒濫加于任何不按照他的意愿行事的人;他變化無常,有時喜歡聽甜言蜜語,有時又喜歡弄臣帶有諷刺意味的兒歌。他的性情除了表此刻自我身上以外,還充分地從女兒們身上顯露。哪一個女兒沒有遺傳任何父親的特征大女兒和二女兒的貪婪無情;小女兒的善良寬容,不正是李爾的不一樣側(cè)面嗎弄人的比喻“蝸牛背著一個屋子是因?yàn)槟軌虬阉念^縮在里面;它不會把屋子送給它的女兒,害得它的觸角沒地方安頓。”用“屋子”暗示國土和權(quán)力,用“觸角”暗示這一家人脾氣霸道的地方。壞脾氣在宮廷里有阿諛奉承的大臣幫忙掩飾,蛻下這層虛偽的表皮李爾才得到了報(bào)應(yīng)。杯具就在于李爾依然沒有明白:做父親的沒有樹立好榜樣是不應(yīng)當(dāng)?shù)摹?/p>
作為一部戲劇,客觀的描述讓讀者能從自我的角度理解故事!独顮柾酢返谋椴皇亲寽I水濕潤讀者的眼睛,而是讓思考充斥讀者的大腦。
【《李爾王》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李爾王讀后感05-17
《李爾王》讀后感06-19
《李爾王》的讀后感03-18
《李爾王》讀書心得07-14
李爾王讀書心得09-02
李爾王讀后感范文12-12
《李爾王》名著讀書心得04-26
李爾王讀后感(8篇)11-27
李爾王讀后感(9篇)11-26
李爾王讀后感(精選9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