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生活》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渴望生活》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渴望生活》讀后感1
天上的星星常燦爛,常安寧,卻不曾想它也是一塊石頭,一塊能發(fā)光的石頭。
《渴望生活》是美國作家歐文·斯通二十六歲時的作品,講述的是畫家梵高悲慘而成就輝煌的一生。作者仿佛把梵高寫成了一顆太陽,把他的晨曦、正耀和最后的日落,都極其細膩地刻畫展現(xiàn)。
梵高的一生是極其曲折郁苦的,他渴望愛情的滋養(yǎng),但卻又一次次沉進拒絕的深沼。他瘋狂地往畫布上涂抹著顏料,可他的畫作卻總被擱置在最黑暗的角落,堆積起一層灰暗的塵土。他是一團無比熾熱的希望之火,卻被冰冷的現(xiàn)實河水漸漸澆滅。
但放眼今日,“梵高”這個詞匯已成為了藝術界的代名詞,他的畫作被競拍到上百萬美元,無數(shù)人仰慕他,喜歡他,癡迷他。盡管他沒有等到萬人景仰的狂熱,但他確已成為了他所描繪的那一幅《花瓶中的`十四朵向日葵》,如神一般令人震驚、癡狂,無法觸及。
現(xiàn)在這個世界的我們,也是循著這般的規(guī)律而進的,沒有一種人生會永遠低平如砥,也沒有一種人生會處于高蕩的天空而永不墜落。我們總在奮力往上攀爬,然后收獲山腳肥沃青蔥的草地。只要我們奮斗了,努力過,為之交瘁,也為之痛苦了,總會得到我們想要的,即使需要漫長的等待時間。
所以,這世上,有些人生來是星星,而有些人卻是石頭,你不必因為你是一塊石頭而感到悲哀。我們也許不會成為梵高,但我們與梵高一樣,都是石頭,只要你如書名一般“渴望生活”,你這塊石頭就會成為一顆星星,照亮許多人前行的方向。
《渴望生活》讀后感2
這本書讓我走近了一位偉人。不僅讀到了他一生悲慘的遭遇,不被世人理解的無奈;讀到了他內(nèi)心的孤獨與痛苦;更讀到了他在低谷中執(zhí)著追求著美的力量;讀到了他釋放于畫作中的理想和自由……梵高,沒有完滿的愛情,無數(shù)的金錢,甚至是健壯的身體,但他擁有的是一顆渴望生活的心靈,飛向美麗的藍天。讀這本書,我為梵高受到的不公憤慨過,但我更敬佩他能傾盡生命,用愛來描繪這個世界;我為梵高能有提奧這樣一個弟弟而高興,也為他們之間不辭奉獻的.友情而感動……
在體味之后,我對自己的生活的也增添一份熱愛。無論艱辛、痛苦、還是陷入低谷的遭遇,都應該滿懷對生活的渴望,一步一步地往前進。梵高并沒有抱怨社會,他將傾訴和希望繪在了畫板上,祈愿明天會更好;他也沒有報復社會,他留下一幅幅完美的作品,待時間去檢驗,更洗滌了現(xiàn)代無數(shù)人的心靈!如此說來,我還有什么理由去逃避生活的困苦,埋怨現(xiàn)實的不公呢?為何不在心中繪出更藍的天,提起希望,去迎接明天?
除了梵高大師的精神,歐文·斯通在本書中描寫的文筆也有許多值得學習之處。對于一位在困苦中掙扎,并且不斷成長的偉人,歐文·斯通作為一位傳記家,并沒有很多的深入梵高的內(nèi)心編寫心理,卻將一絲一毫的細微變化轉筆為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描寫,十分傳神。這樣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剖析梵高的歷程,反而起到了真實、深刻的效果。在寫作中,我也應該學會運用這些描寫的手法,從細微之處表現(xiàn)人物,使之生動逼真。
《渴望生活》讀后感3
渴望生活就是這本書最主要的內(nèi)容,梵高比人和人都熱愛生活,比人和人都在努力的去生活,但是他不應該屬于這個時代或者說這個世界,因為他的靈魂太純真,太善良,太充滿理想。天才就是不被理解,除了一直為他提供資助的提奧。但是無論周圍人怎么看他,他都在為了他腦海中的那些片段努力作畫,只是沒人理解他太痛苦了。
從這本書中梵高強烈對生活的追求和其他人為了生存委曲求全的對比非常鮮明,無論梵高是在礦場當一個默默無聞的牧師,還是在巴黎尋找藝術之路,他比人和人都要認真,所以他看到的畫出的是當時很多人都看不到感覺不到的。為此他成為別人眼中的瘋子,被送到瘋人院。如果是高更或其他人,一定不會在為了追求某種感覺而不顧一切,但即使在瘋人院中,梵高也沒有放棄自己對生活的渴望和熱愛。他最有名的作品機會都是在瘋人院里完成的,梵高《渴望生活》不是渴望簡單的.吃飯喝水掙錢的生存,雖然他的畫在死后才慢慢被人接受,但是他渴望的終究實現(xiàn)。
和現(xiàn)代人相比,我們?nèi)鄙賹ι畹目释嗟氖菍ι畹臒崆。在他窮困潦倒的時候一直提供資助的提奧曾經(jīng)建議他是不是改一下畫風,這樣至少會把作品賣出去,但是梵高拒絕了。高更嘲笑梵高總把槐樹畫的好像燃燒的火焰,梵高并不理會。沒有人能像梵高一樣,從不改變自己,不與周圍妥協(xié),只是為了追求一種感覺而付出一切。也許他是天才,也許他是天使,是派來人間帶給我們新的一種藝術風格的人,在他完成所有這項責任之后他自殺了,應該回到天堂去了。
這本書很讓人感動,感動他對生活的熱情,對點滴事物的細膩觀察和他的善良單純。
《渴望生活》讀后感4
歐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傳》是我來大學讀的第一本文學書,大學的我不喜歡讀文學類的書籍。記得那時林老師教我們西方外國文學,當時考試的要求就是要我們讀一本關于學前教育方面的西方名著,迫于考試壓力所以選擇了《渴望生活——梵高傳》,但是后面的研讀改變了我之前的想法,漸漸的開始接受文學書籍。
在《渴望生活——梵高傳》中,描述了梵高悲慘而成就輝煌的人生。梵高的一生經(jīng)歷就如同他的作品一樣,充滿了亢奮而絕望的激情。金色的向日葵、燃燒般的絲柏、風吹過的麥田、夜幕中的咖啡廳,燦爛迷人的星光……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個描述都能散發(fā)出溫暖和動蕩的激情,那一幅幅狂囂般的畫面,如同大海在怒吼在宣泄,也都是梵高內(nèi)心底層最孤獨無助的吶喊。他狂放的筆觸、流動的色彩和噴薄而出的熱情,在凝神的一瞬就將人們的靈魂裹挾而去。正如他所說:“生活對我來說就是一次艱難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會知道潮水會不會上漲,及至淹沒嘴唇,甚至會漲得更高呢?但我將奮斗,我將生活得有價值,我將努力戰(zhàn)勝,并贏得生活”。
他短暫而絢麗的生命歷程里,他得同困苦的生活作頑強的拼搏,要跟命運做斗爭,要努力的在滾滾波濤中找尋自己棲息的海岸。梵高是最孤獨的人,陪伴他的'只有永不放棄的信念,執(zhí)著。沒有人的理解更沒有上帝的眷顧,他唯有用自己的畫筆,創(chuàng)造出一個世外桃源,這個國度里,沒有無助,沒有孤獨,有的是有向日葵,被風吹亂的柏樹,有露天咖啡座,大片的麥田和旋轉的星光。正是這個完美的世界支持著他,讓他對生命仍然充滿了熱愛。
這本書最能打動讀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輝煌,而是他們追求和探索的過程。 這對于我們今后的生活或許有深刻的啟迪。
【《渴望生活》讀后感】相關文章:
渴望生活讀后感07-27
《渴望生活:梵高傳》讀后感09-28
渴望生活讀后感3篇07-08
渴望理解09-01
渴望自由02-17
渴望作文05-18
渴望的作文04-03
自由的渴望作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