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心得體會>讀后感>《生死場》讀后感

《生死場》讀后感

時間:2022-09-14 04:00:51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生死場》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死場》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生死場》讀后感

《生死場》讀后感1

  現在的安逸,讓我們早已忘卻了掙扎。

  這是個時代的洪流。我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平凡普通,但是生活是溫馨美好的。父母的陪伴和老師的教育,生活和學校是相連的,每一個孩子都是這樣成長的。現在是和平時代,國家重視科技和教育,沒有戰(zhàn)爭,沒有動亂,我們就這樣活著,渺小平凡。

  有陽光的地方,就會有陰影,這是無法避免的。許多富者,揮霍著金錢,不知世上還有許多人需要幫助,找不到讓生命更有意義的方式。太多的父母溺愛孩子,對孩子的關愛和保護就是漂亮昂貴的衣服和大量的零花錢,早已為孩子鋪好了人生之路,然而這樣環(huán)境下長大的人,卻……這不知是幸福還是更深切的悲哀。

  其實,我很想活在上個世紀,那個動蕩的社會中。相對于教室里的學習,從5歲到25歲安逸本分的學習,書中那不幸的時代,似乎更能爆發(fā)出一個人的民族之氣。那時的人無疑是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那些受地主壓迫的貧苦農民,天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辛苦干活,還要忍受饑渴和疾病的煎熬,在那種條件下,他們掙扎德活著。我無法想象那樣的環(huán)境中,想要活下來,是要忍受怎樣的'艱難與心酸,一顆怎樣的心才能承受,要有怎樣的頑強性格才能適應,那時的他們與現在的我們是怎么也聯(lián)系不到一塊的。想到自己總是因一點不順心就亂發(fā)脾氣,遇到點苦,就受不了要流淚,依賴著父母,不知生活的不易,我感到很慚愧。隔了不過百年,世界徹底變了樣,那人呢?我們血脈傳承中,不知骨子里還有幾分先輩的血性。

  那時的中國也是在水深火熱中,科技武器才是那時的王道,而中國無疑成了弱者。連個小小的日本都想吞下中國。當然,有壓迫就有反抗,不當王國奴,生是中國人,死是中國鬼,這樣的豪情熱血,無數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用自己生命保衛(wèi)著國家的尊嚴。不是在沉默中死去,就是在沉默中爆發(fā)。那些不愿做奴隸的中國人都一個個站了起來,扛起了保家衛(wèi)國的重責,那些在茫茫黑夜中的苦難的人,組織著一切,是如此悲壯又義無反顧。甚至連那個膽小怕事的二里半最終也受不了日本人的暴虐,他也要反抗,而加入了義勇軍。

  那樣的先輩是值得我們敬重的,記住他們吧。他們在生與死之中掙扎,上演著悲壯的人生。在那時,死并不難,而要在壓迫中亡國后還能勇敢的反抗并要活下去,那是何其艱難不易,他們有著那樣頑強的生命力,我想更重要的,一定是那堅強的心和那火熱的血!

  在那時,女子的地位是低下的,那時的女人并沒有像現在一樣獨立自主平等的地位,她們受社會的約束,注定一生要靠丈夫。那個金枝,有著自己的夢想和幸福,可她嫁了個粗暴的男人,于是注定了一生的悲慘。那樣可憐的女人在那時太多了,沒有幸福,沒有陽光,要忍受生活和心靈的雙重折磨與煎熬。那時,夢想與生活完完全全是兩回事,女子的夢想即使是簡單的,也猶如夏日的泡沫,如此短暫且易碎,而且是碎得徹底。如果她能活在現在,那么人生絕不相同。只要努力追求,幸福和夢想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可那是命啊,她活在那個時代,我們只能是無奈的旁觀者。不同的時代,能造就不同的人生,我們該慶幸的,該感激的。

  然而,活在當下的我們,在感慨之余,依舊不該忘記歷史,不能忘卻苦難,更不能忘記那生與死之間的掙扎!

《生死場》讀后感2

  在老師講到蕭紅之前,我就借了《生死場》和《呼蘭河傳》來看,因為中學的時候看到過蕭紅的一篇文章,十分有意思,還依稀記得一些片段。

  魯迅在為《生死場》作的序中,稱它是“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的一幅“力透紙背”的圖畫!渡缊觥访鑼懥恕熬拧ひ话恕笔伦兦昂,哈爾濱近郊的一個偏僻村莊發(fā)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間描摹著中國人于生的堅強與死的掙扎。蕭紅在序里說,“這篇文字給”你們以堅強和掙扎的力氣“,

  在文章一開始,就提到了兩個人,二里半和他的孩子”羅圈腿“,他們辛苦的在找他們家的`羊,而二里半的老婆麻面婆給我的感覺就像一個可憐的農村老太婆,蒼老的臉、粗糙的手、混沌的眼睛,在黃土地里,貧苦無靠的農民身受地主階級的殘酷壓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辛勤操勞,累彎了腰,累跛了腿,還是得不到溫飽,受著饑餓和疾病的煎熬,在這種牛馬不如的生活中,連生下來的孩子也是畸形的。

  日本軍隊的鐵蹄,踏進了這個小小的村莊。親人被槍殺了,他們的鄰人被擄走了,連雞都搶得不剩一只了,村中的寡婦多起來了。就是這些受苦受難的農民,夜里秘密地組織起來。多災多難的王婆倔強地站起來了,她在窗外給秘密團體站崗放哨。趙三成了義勇軍的秘密宣傳員,白天黑夜地走門串戶。東村的一個寡婦把孩子送回娘家投奔義勇軍去了。就連那個膽小怕事、一輩子守著一只心愛的山羊過日子的跛足二里半,也告別了老山羊,跟著頭領參加了義勇軍。人民宣誓的日子,用悲愴的氣氛,烘托出人民要求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蕭紅用真是的生命抒寫了人生苦難命運,展示人生的荒涼感。

  一個貧農家的少女金枝,她只有十七歲,像所有的年輕人一樣,夢想著青春和幸福。但生活給她帶來的是什么呢?情人很是粗暴,她還沒有過門就懷了孕,受到母親和同村婦女們冷言冷語的嘲諷。嫁過去之后,丈夫嫌她和剛出生的女兒拖累自己,竟把不滿一個月的小金枝活活摔死了。還有一個貧農家的少婦月英,本來是村里最美麗、性情最溫和的婦女,因為患了癱病,成了丈夫的累贅,不給她飯吃,不給她水喝,后來死了。作者通過對她筆下三個人物的命運的描寫,展現了北方貧苦婦女的悲慘的遭遇。

  蕭紅思考關注著女性的生命形式及生存狀態(tài)。對男權社會的強烈抨擊和對女性命運的深切同情,包含著她鮮明的女性意識,即女性應該獲得人格的平等與人性的尊嚴。在繼承五四傳統(tǒng)的道路上,蕭紅以自己創(chuàng)作呼喚著婦女解放與女性自覺。這些是社會最底層的勞動婦女生存的悲劇,也是現實的社會的悲劇,更是歷史的文化的悲劇。

《生死場》讀后感3

  生死場是一本生命之書。

  在這個仿佛隔絕于我們所熟知的文明世界以外的鄉(xiāng)村,生與死猶如一扇旋轉門,日夜旋轉不休,從這個門進去,從那個門出來。小說中反復出現生死交替的描寫,最令我難忘的莫過于接生,五姑姑的姐姐生孩子,“這邊孩子落產了,孩子當時就死去,……孩子掉在炕上,像投一塊什么東西在炕上響著”,“窗外,陽光灑滿窗子……田莊上綠色的世界里,人們?yōu)⒅沟巍薄6锇氲睦掀藕屠疃䦆鹱油瑫r生產,麻面婆的孩子剛露出頭頂,五姑姑進來說李二嬸子小產了,人快死了,王婆趕過去,另一個產婆來時,麻面婆的孩子已在土坑上哭著!巴跗旁俅位貋頃r,窗外墻根下,不知誰家的小豬也正在生小孩。”一片亂七八糟的景象,生與死你方唱罷我登場,對于生并無過多的歡欣,對于死并無過多的悲戚。正所謂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在這里美麗也不能獲得更多的垂青,美麗的事物在這里是要被摧殘,被毀滅的,像金枝,成業(yè)想要娶她的時候,叔叔問他“小姑娘到我們家里會做什么活計”,成業(yè)說:“她長得好看,有一雙亮油油的黑辮子”,可是柴米油鹽雞鳴狗吠的夫妻生活一旦開始,斥責與毆打取代蜜語甜言,青春的麗顏失去了任何意義;月英原是打漁村最美麗的女人,最后以厲鬼一般的形象凄然死去,埋在荒山下;小金枝的死更不啻是一個人間慘劇。仿佛這里不配擁有美麗的事物,這里的一切,是粗糙的,殘酷的,丑陋的……

  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同樣十分微妙,有時候動物被提升至一個極度尊貴的地位,如二里半和他視若命根的老山羊,亡族滅種都不如其來得重要;如王婆牽馬入屠宰場,哀慟如猶太人親手將親友送入煤氣房。而有時候人被踐踏至一個極度卑賤的地位,在金枝母親的眼中,女兒的價值竟不如麥苗;王婆說起過去摔死了自己的孩子時,也說道“起先我心也覺得發(fā)顫,可是我一看見麥田在我眼前時,我一點都不后悔,我一滴眼淚都沒淌下”。?又如之前所提細節(jié),孩子生下來了,不知誰家的.小豬也在生小孩,無論人還是豬,在生育這件事情上很自然而然地相提并論了,“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

  在蕭紅筆下的這樣一個時空里,生與死,美與丑,人與獸,它們之間并無界限,不是好與壞的對比,不是高級與低級的差異,而是硬幣的兩面,是同時存在的,是相生相隨的。這是個一片混沌的世界。而生命不正是這樣嗎?生命賦予一切以平等的意義,如同白天和夜晚,我們稱之光明與黑暗,可是對大自然而言,無非是太陽落下去,月亮升起來。

  生命無所謂生與死,美與丑,人與獸,它存在了,它擁有一切存在的理由和意義,生命不作任何評判,它只讓一切發(fā)生。

《生死場》讀后感4

  讀完整本書,尤其是其中呼蘭河傳這一部分時,忽然發(fā)現原來是老早就與作家蕭紅見過面的,呼蘭河傳中的幾章選入過我們的課文,至于是哪一年級,不記得了。

  首先不得不說不愧是魯迅先生的門徒,蕭紅筆下透著的也是那冷眼觀世界的文風。記得第一章是王阿嫂之死,形容最貼切的一段說,王阿嫂和那些婦女們向麥苗一樣,風一到伏下去了,地主一走,又直起頭聊起來了。王阿嫂總歸是死了,但也只是生死場里不起眼的一例而已,這樣的死亡司空見慣,蕭紅看似平淡的描述里似乎要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再接著是看風箏,劉成仍是這大生死場里的一位過客,他死了,卻是為了革命而死,“我”是在看風箏的路上看到他的,亦如我在牛車上聽聞那趕車人和路人的辛酸,我不是講述者,“我”也和你們一樣,是位看客,也同我們一樣冷漠和后知后覺。

  在接著是主篇生死場,這回是一個大的村莊的生死,三戶人不同的辛酸和生死印證了生死場這三個字,孩子一個個生著,大人懷著各自的苦難和不幸死著,誰都不記得誰,誰都那么渺小,生著有其歡樂和苦難在前方,而死者也不是永久的解脫,他們還在東橋下吶喊哭泣,似乎永久得不到安寧。

  “我”有二伯死了,歪脖子磨倌的老婆死了,團圓媳婦也死了,每分每刻都有人死,而“我”只是他們生命中的一個過客,不悲亦不喜,這大的生死場,他帶走了“我”可愛的祖父,可恨的祖母,然而“我”只是看著。

  團圓媳婦死的那一段讓我記憶猶新,開頭我還罵著那胡老太太的假仁慈,后來我才發(fā)現了莫大的悲,不是那老太太,是所有人,是所有人的麻木和冷漠,是所有人的`假仁慈害死了團圓媳婦,我和他們一樣是看客,也是把她按進滾燙熱水的一份子,我沒有阻止,我即有份,團圓媳婦呢,她也有罪,她像是在看別人一樣看自己:“看著吧,一會有人要洗澡了”,團圓媳婦眼睛大大的,笑呵呵的說(摘自原文),這是一個人人不自知的生死場,人們冷漠到連對自己都是那般冷漠,這是封建社會最大的悲。祖父理應是很善良可親的,但他也只是說二月份要讓他們搬走,哪有這樣虐待孩子的;抽貼的理應是個有良知的,但他也只是受了一百吊錢走了,誰來救團圓媳婦呢,連團圓媳婦自己都不想救自己。

  打梆子的人還在徹夜的打著梆子,“我”有二伯還在叫嚷著上吊,他是怕死的嗎,不是吧,不是嗎?“我”只是客觀的存在和記錄者,“我”不說對錯,亦如我們一樣嘆著可悲卻也只是嘆著。

《生死場》讀后感5

  小說《生死場》是蕭紅的成名作。它描寫的是"九。一八"事變前后東北鄉(xiāng)村的生活。魯迅和胡風分別為《生死場》的第一版寫了序言和后記。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者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斞肝覀儾拍軌蛘媲械乜匆娏吮粨屓サ耐恋厣系谋挥懛サ娜嗣,用了心的激動更緊地和他們擁合!L

  《生死場》是一部浸透著"悲涼"的小說,這種悲涼來自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社會現實的災難性和艱巨性,更來自于人們對現實的沉重的心里反應。在黃土地里,貧苦無靠的農民身受地主階級的殘酷壓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背向藍天,臉朝黃土,辛勤操勞,累彎了腰,累跛了腿,還是得不到溫飽,受著饑餓和疾病的煎熬,在這種牛馬不如的生活中,連生下來的孩子也是畸形的。"九一八"事變后,宣稱"王道"的日本軍隊的鐵蹄,踏進了這個小小的村莊。受著地主階級殘酷壓榨的廣大農民身上,又直接地壓上了一座帝國主義的大山。親人被槍殺了,他們的鄰人被擄走了,連雞都搶得不剩一只了,村中的寡婦多起來了。就是這些受苦受難的農民,他們白天看著宣稱"王道"的破旗,夜里秘密地組織起來。多災多難的王婆倔強地站起來了,她在窗外給秘密團體站崗放哨。趙三成了義勇軍的秘密宣傳員,白天黑夜地走門串戶。東村的一個寡婦把孩子送回娘家投奔義勇軍去了。就連那個膽小怕事、一輩子守著一只心愛的山羊過日子的跛足二里半,也告別了老山羊,跟著頭領參加了義勇軍。人民宣誓的日子,用悲愴的氣氛,烘托出人民要求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蕭紅在心靈的一隅,用生命貼近現實,以先覺者的悲涼筆觸抒寫人生苦難命運,展示人生的荒涼感。

  《生死場》用了散文化的結構章法,書中寫了季節(jié)的更換,年代的輪回,但時間的自然流轉卻沒有提供為情節(jié)發(fā)展所需的因果關系,因而,那里的生活只是一個個各自相對獨立的場景之間的空間組合。第一章"麥場"主要寫二里半找羊,第二章"菜圃"寫金枝與成業(yè)的戀愛,第三章"荒山"寫月英的死和"鐮刀會"。整個小說沒有組織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它采用的是一種散點空間單元,并通過時間轉換的節(jié)奏把其連綴了起來。這種看似無組織的組織,無結構的結構,正是中國散文美學形散而神聚的精髓之所在。

《生死場》讀后感6

  我把《生死場》視為民國時代最好的小說。雖然不精致,甚至粗糙,但是那種帶著天才的強光顯著到了某種奪目的地步,足以支撐起它如此高階的位置。時至今日,我們還是不難想象,在1935年11月14日那個清冷的夜里,在上海大陸新村9號的洋房中,讀者魯迅何以會如此震驚。

  小說家寫史,可以如此驚心動魄;而文字知己,有時竟然也是刻骨銘心的。

  《生死場》所記錄的,是中國文學一直被期待但總還沒有的光景。這是一個天才的天才絕望。

  在蕭紅的《生死場》之前,還從未有一個中國作家,將人類捏造的如此凌亂不堪,如此哀鴻遍野,又如此深情悲憫!霸卩l(xiāng)村,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

  在《生死場》中,每一個讀者都一定看到了,漢字可以如此純粹,干凈,冷冽,平坦,分明,深澈,磊落,異常神奇地承載著理應無法承載的一個宏大完整的既是虛擬的世界,又是真實的空間。

  在《生死場》中,我們也看到了,當人擠壓在黑暗的生存隧道中時的種種渴求和卑劣,還有植入骨髓的現實仇恨,還從未如此質地真實過,那么平靜,那么自然,這是中國小說最開始也是最后的'鋪排。

  蕭紅有著現代中國作家最殘酷的冷血:全村最美麗的女人月英一過門就患了癱病從此不人不鬼;金枝還是大肚子只是恍惚中錯摘了沒長熟的柿子,她的母親不由分說就是撲上去一通廝打;土地上的農民們像狗一樣日以繼夜地干活,卻一頓飽飯都是天大的奢想,受著饑餓和疾病的煎熬;大量女人的生育、死亡以及病痛之類的描寫,遍布文字間,撕心裂肺.......在這片土地上,人類的生活狀況豬狗不如,精神的麻木也是豬狗不如。

  蕭紅的《生死場》又有著最浩瀚的悲憫:由獸事比人事,由家事見城事,由城事證國史,所見所感,泣涕交零、感國悲時、憂世傷生俱在其中,不乏悲愴與期望。這就是所謂“斯民同浩劫,此意敢言傷”了。

  蕭紅的文字美學,把一個時代的細節(jié)放大至清晰如電影的畫面,讓每一個旁觀讀者驚心動魄。

  《生死場》是用國民記憶研究的方式,去描繪集體無意識的心理、內心與記憶。

  如何呈現整個國民的面貌?最平常的方式,當然是講述他的淵源、歷史、傳統(tǒng)、日常,和人們的生活的關聯(lián),等等。

  《生死場》偏向險中求。這本書有許多的“國民性”理論摻雜其間,更像是某個宏大主題的骨肉還原,但卻并不突兀,不會很嚴肅,因為它原是一本不像小說的小說,在看似真實刻酷的道來中,潛藏虛構與夢幻。

  這是過去之書,也是未來之書。想象的中國,幻想的人類,虛構的歷史,同時又交錯著和現實緊緊相連的部分。虛構的東北大地上的生與死,其實是所有中國土地的本質;而生死掙扎的人們,則成為一部自我擴充、修改、掩飾和推翻的“吾國吾民”集體合照。

  由《生死場》觀之,所有往昔都是一種虛構;唯經人的文字想象,才被重新認定為真實。

  每次重讀《生死場》,還都會把自己經由書籍寄存的歷史記憶牽出來,留下的記憶空間真是至真至誠。

  每次重讀《生死場》,都特別感謝蕭紅。她一點也不比里面的人物輕松,愿這個曾經絕望的靈魂,已經平靜下來。

  傍晚,我準備去探望她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