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離馬戲團的熊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逃離》讀后感6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逃離》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逃離》讀后感1
《逃離鄉(xiāng)村進城記》是武云溥著的《生如逆旅》中的一篇紀事文章,寫的是作家閻連科的故事。
閻連科小時候生活貧困,在他記憶中只在兩件事,一是特別饑餓,從來沒有吃飽。二是勞動非常辛苦,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經(jīng)過多年才蓋起了三間石頭房。與之對比的是公社干部輕松拎著熱水瓶,唱著歌就能去食堂吃飯,還能領(lǐng)工資。知青穿著光鮮,不用下田,每天漫步村頭,吹吹笛子,就能到各家吃“派飯”。而村長家是村里最富裕的,住著磚瓦房,吃著大饅頭。所以,他盼望的理想日子就是能吃飽,還不用干活。
當時要想逃離鄉(xiāng)村只有三個途徑,招工和當兵,以及后來的高考,閻連科就經(jīng)歷了這三條路。先是當工人,高一的時候,綴學去了一個水泥廠,雖然環(huán)境不好,每天又工作16小時,但一個月能掙90多塊錢,他感到很滿足,這一干就是兩年。1978年國家恢復高考,閻連科跑回家參加考試。報志愿時,考生們不知道報哪所學校,聽老師說想去北京的填北京大學,想去鄭州的填河南大學,于是,他和其他同學一樣都報了北京大學,所以一個人也沒考上。閻連科繼續(xù)想著逃離鄉(xiāng)村,就剩下當兵這條路。由于字寫的好,他在連隊負責出墻報,由于喜歡寫小說、散文,他參加了軍隊的文學創(chuàng)作班,最后逐步成為一名作家。終于,實現(xiàn)了逃離鄉(xiāng)村進城的目標。
文章很樸實,但讓我感觸頗深,我不禁回憶自己小時候在農(nóng)村的生活,以及剛到小城鎮(zhèn)的`經(jīng)歷。
上小學之前,我一直生活在河套地區(qū)的農(nóng)村。記憶里,父親要很久才能回一趟家。突然有一天,母親調(diào)走了,兩個姐姐也去遠方上學了,家里就只剩下爺爺奶奶和我。
那時候,我經(jīng)常拿著小木叉子拎著柳筐去撿牛糞、馬糞、羊糞,或者跟在爺爺去割草,爺爺背大捆,我背小捆。種地時,爺爺奶奶踏一下方鍬,我就往里扔一?ㄗ,或者一瓣土豆塊。白天總是跟著爺爺奶奶下地,即使有一兩個玩伴,也很少在一起玩耍。最喜歡的事是坐在爺爺旁邊,看著他抽旱煙,和幾個老漢們在田間地頭、墻根下曬太陽、嘮家常。
由于家里不富裕,沒有牛馬騾驢等大牲口,耕地的時候,都是從其他鄉(xiāng)鄰家借用,當時還沒有租賃一說,只在歸還的時候,給點草料或小麥。有一次,先是幾個木工來家里做了一輛車,后來爺爺又牽回來一頭黃牛。原來,爺爺奶奶攢了好久的錢,和別人家合伙買了一頭牛,又造了自家的木車。于是,我們家有了半頭牛一輛車。
記憶里,當時吃的菜品種很少,夏天是西葫蘆,冬天是土豆和白菜,黃瓜和西紅柿都是很奢侈的東西。我穿的衣服大部分是大人們的改小了的,或是姐姐們退下來的,我的鞋子不跟腳,從來都是趿拉著,襪子也只有在冬天才有。
要上小學了,我被父母接到城鎮(zhèn),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看到樓房,第一次看到電影院,第一次知道有個地方叫托兒所,第一次知道路邊立的桿子叫路燈,第一次喝到甘甜的自來水,第一次吃到青椒味道是苦,所以直到現(xiàn)在我都不喜歡青椒,……很多的第一次讓我眼花繚亂。
進城后,家里生活條件改善了,但和其他人家相比,還是差許多。家里沒有衣櫥,也就是大立柜,只有四只大板箱,放衣服及貴重物品,板箱上放著疊好的被褥。飯桌是一張不大的小矮桌,8個小板凳圍成一圈,全家8口人一人手里端著一只大碗。做為一個農(nóng)村人,進城后的生活依然讓我拘謹、自卑。小學一年級時,從穿著和用具,一看我就是農(nóng)村人來的。同學們說普通話我還聽不太懂,談話內(nèi)容我就更不明白了。雖然很快就和同學們熟悉,并打成一片,但農(nóng)村出來的感覺還是讓我一直放不開。
已經(jīng)很多年沒有回過故鄉(xiāng),隨著新農(nóng)村的建設(shè),曾經(jīng)的院子房子可能都已經(jīng)不在了,但時不時還會回憶故鄉(xiāng),和正在老去的父母聊聊小時候的趣事兒。
《逃離》讀后感2
人生是起起伏伏刺激的過山車。在沖到最高點時心情澎湃。帶點小緊張,小小的手足無措,可是當你摔進了低谷時,你是否自暴自棄,一蹶不振,你可想過,一次低谷,正是你蓄藏能量,在為下一次的上坡作準備。起起伏伏中,我們明白了許多。
黑暗中掙破繭
那條條的毛毛蟲,綠油油的怪嚇人的,當它們的壽命已盡時,會吐絲結(jié)繭把自己團團圍住,在黑暗中靜止,慢慢地等候,逃離了外界的紛擾,只是靜靜思考等待中,它破繭化蝶,扇動著美麗的翅膀,驕傲地飛翅在空中,只一瞬,我便覺得那“綠蟲”是聰明的動物,它隔絕外界的一切,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放空自己,以便獲得生命的延續(xù)。在挫折面前,阿娜絢麗彩虹是最美的出路。
失敗后點亮心
他是一位失敗的統(tǒng)帥,在率領(lǐng)殘兵敗將潰退到一個小島后,他沮喪地呆坐于一個破舊的房間里,品嘗著失敗的痛苦。墻角有一片密密麻麻的蜘蛛,他沒好氣地揮劍斬斷那些蛛絲。隨即,他驚奇作文地看到:一只蜘蛛出現(xiàn)了,它爬至斷頭的線前,重新編織自己的家園。他再次弄斷那些蛛絲,而蜘蛛毫不氣餒,又從線的斷頭處繼續(xù)編織。
這位統(tǒng)帥就是威靈頓將軍。在失敗的關(guān)頭,那只蜘蛛點亮了他的內(nèi)心,使他重獲信心是最好的出路。
低谷下重燃夢
寒假里,在中國炙手可熱的綜藝節(jié)目《我是歌手》中,當韋唯淘汰后,她自己說:“人生是在一次次起起伏伏中度過的`,有上坡,也有下坡,在上坡時必然開心,但不要因在下坡而傷心,在下坡時要蘊藏能力為下個上坡做準備……”一語驚醒夢中人,我回想著與我心中不謀而合的話語,內(nèi)心一片感動。頓時,感謝上蒼,讓你,我,他,她都可以在低谷中重燃夢想,那堅定的目光,堅強的勇氣是最棒的出路。
起起落落中,我明白了:哭,并不代表我屈服;退一步,并不象征我退輸;放手,并不代表我放棄。逃離,有人說是怯懦,膽小,但誰說那不是一種智慧為這時的困境尋找一個出路,一個讓自己滿意的出口。
《逃離》讀后感3
整本書由八篇短篇小說構(gòu)成。八個關(guān)于逃離的故事。
小說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她們都想逃離。
在鄰居的幫助下,卡拉逃離男友,坐上去多倫多的大巴尋找新的生活,逃開那個讓她再也受不了的男友。逃離負重的生活?删驮趯ξ磥碛袩o數(shù)種遐想之后?ɡ罎⒃谕局。卡拉最終哀求男友來接接她。對于卡拉,逃離是痛苦的,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有太多孤獨和陌生足以超越原本令他厭倦的日子。于是逃離在半途擱淺。當他們在車站相見。一切都顯而易見。自己唯一的救贖卻還是自己想要逃離的那個地方,那個人。
格蕾絲要逃離的是自己的結(jié)婚對象工程師莫里。莫里的.哥哥尼爾出現(xiàn)的時候,格蕾絲發(fā)現(xiàn)這才是自己想要的那個人。于是她坐上尼爾的車開始一場逃離?勺罱K,逃離失敗,尼爾的酗酒讓格蕾絲無法忍受。當格蕾絲再一次離開的時候。尼爾因為事故死在橋上。尼爾一樣是個想要逃離的人。只不過他選擇的方式是死亡。
逃離不一定那么舉步維艱,也不見得就是偏頗的個例。門羅證明,逃離無所不在,那種想要逃開的欲望在這個繁華也荒涼的星球上每秒上演。逃離可以是為了追逐自己夢寐的生活,可以為了奔向突然迸發(fā)的愛情,也可以漫無目的?商与x就是逃離,它包裹著一個殘酷的標志,就是逃,哪里都可以,做什么都行。只要遠離從前的那個地方那些人那種生活。
朱麗葉21歲已經(jīng)獲得古典文學碩士學位,正在撰寫博士論文?梢阉愕纳鲜峭昝懒恕?墒且磺胁⒉粏渭。生活總是麻煩不斷的。作為一個女人,結(jié)婚是到了一定年齡就必須要做的,否則,四周的壓力便會接踵而至。如果結(jié)婚,那么以前所學的一切都會浪費,而如果不結(jié)婚,她會變得高傲孤僻。更會變成別人眼中的古怪分子。終于,朱麗葉也開始逃離,千里迢迢的投奔在火車上偶遇的打漁男。不理會他已有的妻子和諸多情人。就那么投入生活;蛟S生命就這樣悄然繼續(xù),一切看起來會更好些?缮顝牟焕頃@些,毅然殘酷著繼續(xù)。男人因為出海失事。并被就地火化。朱麗葉在經(jīng)過幾十年的逃離生活之后,還是返回到過去,繼續(xù)完成她的博士論文。
有人把門羅和契科夫很想。我想,那是因為他們可以精準的抓住生命力那些細如毛發(fā)卻烈如火焰的絕望和真相。
朱麗葉抱著女兒回家的時候,母親已經(jīng)奄奄一息。母親說:“到了我真的不行的時候,你知道我會想到什么嗎?我想——快了。很快我就能見到朱麗葉了。”朱麗葉只是背過身去,收拾廚房,“把一切都放到原處去!。這里是我所印象深刻的地方之一。假裝沒聽到不作回應(yīng)。這是多么令人絕望的悲傷。當我反反復復閱讀這里之后卻發(fā)現(xiàn)。換做我,換做所有人,遇到這個場景這些言語,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假裝,假裝看不到聽不到感受不到。因為無話可說。朱麗葉逃離家庭的起源是父母婚姻的解體。她說:“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
平平常常的人,平平常常的故事。門羅一樣給我們機會讓我們可以假裝沒看過不知道,不去訴說不去想起?蛇@些大大小小的故事卻一字一句的掠過大腦如此深刻。許多人都在逃離,或許只是為了逃離妻子的絮叨,逃離工作的壓力,甚至是更細微的原因;蛟S吧,逃離好過庸常,好過獨自面對。
可逃離依然帶著倉促,更多的人倉促中找到一些事,一個人就此過著一種生活。可或許終其一生才能發(fā)現(xiàn),原來一切也不那么盡如人意。命運總是冷著臉看我們?nèi)绾尉駬瘛.斘覀冸x開停頓以為找到結(jié)果,以為過去終要結(jié)束的時候。卻不知道或許這一切依然是個錯誤,一切只是開始,另一個開始。
如同門羅的那些故事,逃離原本的自我,家庭,愛情,舊固的環(huán)境后,依然還有無盡的孤獨,措手不及的變故?苫氐嚼系胤絽s發(fā)現(xiàn),有些東西已經(jīng)再也回不去了。它們被撕的支離破碎,布滿灰塵。
它們,我想說的是那些或許庸常日子,那些我們曾經(jīng)厭倦的卻真實了解的人和大家藏在心里的那種永遠不想彼此分離的美好時光。
《逃離》讀后感4
其實我很容易找一個原因說服你好好看一下這本書。
我一直覺得好的長篇小說(特指被翻譯成中文的)就像掉在馬路中間的金子,即使被壓成餅沉進泥土里呆上個三五年,總會有發(fā)光的一天?啥唐≌f集(也特指被翻譯成中文的)雖然多如退潮后留在沙灘上的貝殼,但要找到喜歡又值得珍藏的,難。
《逃離》該算是人見人愛的一顆。
短篇小說一向被認為是易讀難寫的文種,它常以兩種形態(tài)出現(xiàn):一個好的構(gòu)思在有限的篇幅內(nèi)被敘述的亂七八糟,或是一篇絢的迷眼的文字背后是個無聊的故事。此二者數(shù)目甚眾,個別優(yōu)秀的篇章從一出世便體會著在惡俗愚蠢和曲高和寡間夾縫求生的悲哀。
卻沒想到讓門羅老太太摘取布克獎暴得大名的這本《逃離》居然就是一個短篇集,翻開書后著實驚喜了一陣。
由于另一個強大的阿特伍德老太的存在,對于加拿大女作家書寫的女性視角的文本有種復雜的恐懼感:既享受于她們細致入微的描寫和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精當見解,又極害怕那些堪稱嘮叨的段落。
我忽然覺得在夾縫中拼殺出一條血路的門羅老太太很踏實地站在卡佛和阿特伍德之間,她的文字在真實的生活和虛構(gòu)的故事間找到了一種平衡。她沒有不動聲色也沒有合身撲上,因為她找到了一種強大而危險的中和劑——時間。
書中八個故事里的女人們無一不是在與時間較量。
門羅曾經(jīng)開過書店。雖然不是每個書店店主都虛懷若谷,但能寫出這種文字的店主一定曾是個理想主義者。
所以她的故事是用力的,是攜帶著她的'全部技巧與生活的,讀來仿佛她強迫自己用一個相對短小的篇幅承載更加厚重的東西。
這樣做是危險的,所以有意無意間,一些神秘的敘述和意向會出現(xiàn)在寫實的故事中。不知道她的中國之行是否是在為這種神秘感尋找一個歸宿。
最后忍不住說一句:如果直接想要看到一篇十分傳統(tǒng)、十分清晰、十分標準、十分好看的短篇,請翻到《播弄》。
忍不住再說一句:雖然未讀原文,但從李文俊故意追求一種風格的譯文來看,在內(nèi)容和精氣神上都應(yīng)當能夠展現(xiàn)出原著風貌。
《逃離》讀后感5
靜謐的夜空籠上淡淡煙云時而浮顯出皎潔白月光,溝田里“咕-咕-”蛙聲叫囂著酣睡的人群,偶爾拂過夏的微風,吹亂窗邊發(fā)呆女孩的短發(fā)……
我眼前的世界很渺小,窗前的一小方空地,窗前的一小片天空,窗前的一小縷燈火……在被防盜窗窗加固了安穩(wěn)的世界里有些小小的失落。
“我已經(jīng)走了,我不會有是的。”
第一次觸碰住油墨間的慌亂和猶豫也同樣有些激動,既然已經(jīng)厭倦,何必再如此機械下去,逃離豈不是一場痛快的開始。夜的寧靜掩蓋不住我的青春激揚,但同時扼住脖頸的手讓我隱隱喘不過氣,我為自己也想逃離感到吃驚,為自己也想逃離感到害怕。
和所有莘莘學子一樣,我們機械重復著每日的的校園生活,但循環(huán)往復有規(guī)律的生活最終被一個叫“中考倒計時”的名詞打破,硬把中考的壓力扛上肩頭,隱忍的喘息和烈火爆發(fā)在安靜的教室,每個人都在加快節(jié)奏生怕一不留心被命運踩在腳下。還是一如既往的嬉笑,還是一如既往教室、寢室、食堂三點一線忙忙碌碌,但我們總會在不易察覺間神傷又自我鼓勵。等每一次的試卷紅叉的分數(shù),等每一次的排名扭轉(zhuǎn)乾坤,在失敗時告訴自己還有機會卻又在下次月考時糊涂不清。腦袋亂哄哄的炸破了飛機也不知在想些什么。多想逃離,瘋一般的抽離靈魂,逃脫身上一切又一切的束縛完全與這個考試的世界無關(guān)。中考的情緒彌漫在同學間總有些微妙,有的人大大咧咧滿不在乎卻可能又會在心底暗暗擔心;有的人自信滿滿望大展宏圖做著充分的準備;有的人破罐子破摔打算聽天由命死扛到底……每個人都想逃離現(xiàn)實,逃離著被紅粉筆劃去的一個又一個長長短短的日子,好似時間在此刻凍結(jié),中考永遠不會到來。
當時沒懂,只當卡拉的逃離是種勇氣,心里暗暗佩服女漢子的偉大,因自己只能守在15厘米的桌臺而羨慕憂傷。似乎,我們的生活與卡拉和克拉克有許多相似,莫名的壞情緒像潮濕空氣里的霉斑一樣滋長,不是擔憂著明天的'測驗就是神傷著即近中考。
黎明剛剛碰碎了夜晚寂靜,天邊有些許微光射入,卡拉的出逃最后以失敗作為結(jié)局,的確,這會讓她不知所措,但我似乎在卡拉抵制的誘惑間懂了什么……
無論是卡拉還是西爾維亞,或是克拉克,他們都在逃離某種現(xiàn)實存在而不想繼續(xù)擁有現(xiàn)在的生活,每個人都對現(xiàn)狀不滿,但實際上,他們哪也去不了,因為逃離是另一種囚禁,誰也無法真正走出生活的極端。我們總在諸多不如意中消磨激情,成長就像是一把篩子慢慢淘去我們的脾性,所以這些,是我們非經(jīng)歷不可的宿命。我有些黯然,光的希望讓我看得更清楚現(xiàn)實的猙獰。
馬爾克斯曾說:“在生命中曾有過的所有燦爛,終究都是需要我們用寂寞償還!边@樣的生活是我必須經(jīng)歷忍受住的,如果想要驕傲的站在世界的頂峰,熬住寂寞,熬住這樣的生活是種必然。逃不出的是生活環(huán)境,而逃得出的卻是一種心情,如果你的心情未變,無論換成一個怎樣滿意的生活,最后終究會再一次選擇逃離。
這個夜晚,我的心境由書《逃離》中的主角代跑,放空的十小時,有種超越。逃離并不是完全拋棄自己原本的生活,而是抱著這種勇氣驅(qū)趕出陰霾的心情。放空,就像仰望星空的孩童嬉鬧間放飛的氣球,翱翔在一個自我的世界里,給憂郁的心情一次逃跑的機會,逃離開原本糟糕的心情,調(diào)整呼吸,調(diào)整節(jié)奏。Runaway……
中考已然結(jié)束,不知現(xiàn)在才想清可否有晚,但如果沒有中考,我一定想不明白為什么卡拉最后會讓自己想逃離的克拉克接走,因為我也是這樣,抵制卻渴求,處在矛盾邊緣,但所幸我終于在一切結(jié)束后想通了。
當?shù)谝皇柟鈩濋_東方黑絨般的天幕,我飛奔下樓,翹首凝望著眼前的瑰紅,釋然放空下的日出,多么美好。
《逃離》讀后感6
想當然地覺得《逃離》是一本長篇小說,因為中短篇小說集在國內(nèi)難獲出版,更不被普遍患有長篇小說迷狂癥的讀者青睞,《逃離》的出版方也在淡化它的中篇小說集形象,事實上,《逃離》由八個略長的中篇小說組成,其中三個是連貫的,但艾麗絲·門羅的小說,每一篇,都足以當做長篇小說來讀。
用閱讀感覺來劃分,中短篇小說可以粗略地、武斷地分為兩種,一種像核桃、玻璃球,但求暢快、戲劇化,主張精巧和俏皮,發(fā)展到極端,就是歐·亨利和星新一,為了這一段故事不顧一切,傾家蕩產(chǎn)地盛裝上演,刻意破壞人生的肌理,罔顧人生的開放性,我們受這種小說熏陶多年,以至于形成了閱讀上的惡習。另一種中短篇,像截了一段大河,卻不是物理上的那種截斷——那種竭澤而漁的截斷,而是心理上的,為觀看的方便而截的,前因后果都潛藏著,豐沛奔涌也照舊,甚至比看到整條河流更為浩蕩。艾麗絲·門羅的小說屬于后一種,她筆致綿密,氣息醇厚平靜,從不因為寫小說而人為破壞生活的肌體,刻意制造落差。
這還不是艾麗絲·門羅小說的全部魅力所在,她的小說還體現(xiàn)著她的一種努力——恢復小說的神秘性,她遠離了當代小說那種銳利但卻瑣碎的、簡約但卻留白過多的.、克制到寡情的作風,讓小說重新成為混沌的、朦朧的、多解的、磅礴的、霧氣繚繞的、根系繁多的,所以,她會被視為契科夫的傳人,但這也增加了她的小說在被領(lǐng)略時的難度,她37歲時才出版首部短篇小說集《好蔭涼之舞》,多年來獲獎無數(shù),卻始終呈現(xiàn)出一種沉潛之姿。
《逃離》可以當做一個豁口,讓我們向她的那個世界投以一窺。八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女性,且都生活在加拿大小鎮(zhèn)上,她們的日常生活細節(jié),是當代小說中失落已久的,農(nóng)活、甜點、清湯寡水的日常交際、萬語千言的日記和書信;她們目光所及處的風景,也是我們久久不曾領(lǐng)略的,楓樹、野菊花、落雨的下午、地毯上的線條;她們所經(jīng)歷的生老病死,也多半是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所謂的“由自然之力造成的死亡”,死于海難,或者惡劣的天氣,這一切是極具加拿大氣質(zhì)的,提示著作者的地域?qū)傩院臀幕矸。但他們生活中,那種陰森的現(xiàn)代性卻并沒因此減少,“逃離”就是現(xiàn)代社會賦予他們的悲劇性機緣,以朱麗葉為主人公的《機緣》、《匆匆》、《沉寂》里,朱麗葉逃離女校教職去追隨偶然結(jié)識的漁夫,她的父親逃離原有的生活去做農(nóng)夫,她的女兒驟然離家,棄她而去,在另一個地方過著富足的生活。
現(xiàn)代社會為“逃離”提供了種種便捷:交通、信息傳播,人人都得以望見別處,都試圖逃離命定的位置,想從蘋果變成橘子,或者逃離過分熟悉的生活,以及可以預見的未來,乘火車、輪船、飛機,竭盡一切可能,逃離成為一種普遍的愿望,但艾麗絲·門羅描繪了這種愿望,又逐一扼殺了這愿望,給所有逃離者——特別是女性——以懲罰,《播弄》的結(jié)尾,點出逃離的后果:“若冰的一些病人相信,梳子與牙刷都必須放在一定的位置,鞋子必須朝著正確的方向擺,邁的步子應(yīng)該不多不少,否則一定會遭到報應(yīng)的。”逃離的可能中蘊含的現(xiàn)代性,和逃離的后果之中的宿命性,形成一個神秘的謎團。
《逃離》可以被視為“概念小說集”,八個故事隱隱被一個概念、一種氣質(zhì)統(tǒng)一,人物的生活背景、遭遇、情感也多有近似,八個故事并無隔離之感,氣韻也并不被阻斷,混在一起組成了長卷。這種傳統(tǒng)的上游,是舍伍德·安德森和詹姆斯·喬伊斯,再龐大一點,還有?思{。
我在立秋的雨天讀這本書,一直想起去南方時,在火車上看到的窗外情景,峽谷或者平原,藏在水汽蒙蒙中,樹林和田野里,散布著房屋——這是艾麗絲·門羅的小說在形象上給我的通感,與當代小說給我的形象通感——白熱的城市的下午,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