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陶行知讀后感2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走近陶行知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走近陶行知讀后感1
“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話說,是生活現(xiàn)象的說明,即教育現(xiàn)象的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自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真學!彼梅N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須在田里學,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jù)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讓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我們讓學生讀死書,讓他們以考試分數(shù)為目的,以分數(shù)來分學生的好壞。陶爺爺形象的把傳統(tǒng)教育比喻為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他教人做人,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對殺人的各種考試。這是我們現(xiàn)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xiàn)代學習方式,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多么的重要,F(xiàn)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上取得和諧發(fā)展。
讀著陶行知先生感受著他純樸而又精深的理論,更讓我震撼的是,像這樣“生活即教育”、“行知行”的理論,其實就是陶行知在生活和實踐中得出來的,他也用自己的行動成就證明了他的觀點。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是,教師通過自身道德修養(yǎng)對學生驚醒潛移默化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才是我們教育的最根本目的。人們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成人再成才”,都是將對人才的品德培養(yǎng)放在第一位的,而作為教師,要通過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質,首先就要求作為教師的我們自身應當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陶行知先生正是以他超凡脫俗的人格魅力感染、教育了一代后人。
陶行知先生將“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作為他教學、做人的準則。他對“求真、做真人”的要求一是要求知,學真本領,探求真理,為真理獻身;二是要具有真善美的人格,做高尚的人;三是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應做人中人,以人民利益為至高。而這些要求無論現(xiàn)在還是今后都不會過時。
人們常說,“經(jīng)師不多,人師難找”。陶行知先生則既為經(jīng)師,又為人師;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有理想,有遠見,有辦法,有才干。在最苦、最累、最難辦的鄉(xiāng)村教育、基礎教育和職業(yè)教育的平民教育戰(zhàn)線上,一干就是三十年,一干就是一輩子,辦成了常人所辦不成的事,干出了一番前所未有的大事,真正走出了一條“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人生之路。為了辦學,他奉獻了畢生精力。他縮衣節(jié)食,身上連替換的衣服都沒有,還把他當參政員所得的數(shù)目可觀的車馬費都全數(shù)捐給學校。身為校長卻連一般民房都不租,而是住在一座舊碉堡里。他雖直接耳濡目染西方社會的“現(xiàn)代文明”,卻仍然保持著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美德,對內他孝敬父母,愛護妻兒;對外禮待他人,不負他人;即使到了國外,他也被公認是一個“最中國氣”的留學生和講學者。陶先生用自己的親身實踐,堅守了作為一個教師應當具有的學科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如此的高尚品德,怎不令我們仰慕、欽佩!
陶行知先生畢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業(yè),在教育事業(yè)上滿懷熱誠,在教育思想上極富創(chuàng)見,在教育實踐上勇于探索,對發(fā)展人民的教育事業(yè),對培養(yǎng)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本《陶行知教育文集》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經(jīng)過八十多年的考驗,不僅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極為深邃和豐富的,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所要學習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學習,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成為親密的好朋友,成為他們心目中優(yōu)秀的老師。我相信經(jīng)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教育會發(fā)展的越來越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也會更加的發(fā)揚光大!
走近陶行知讀后感2
讀了《走近陶行知——教師讀本》一書,深深被陶行知先生的求真、創(chuàng)新的教育思想所驚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經(jīng)過八十多年的考驗,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先進的、具有生命力的。
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
教師沒有愛就不能教育學生。對學生愛是教師高尚職業(yè)道德的自我體現(xiàn)。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祥的態(tài)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沒有對學生的愛,即使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chǎn)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只愛一部分學生,意味著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那是偏愛,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丑為取舍”的選拔法,他辦育才學校施愛于所有難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難童,他做到了如諺語所說的那樣:“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苯處煇蹖W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于是教育產(chǎn)生效果。
當然,愛不是放縱,愛里有嚴,愛里有教育,陶行知為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又囑之以儉樸為美德,絕不可浪費,特別是看到學生出現(xiàn)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就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找到前進的路。作為現(xiàn)代的教師更應如此。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創(chuàng)造最能發(fā)揮的條件是民主。民主的教師必須要有虛心、寬容、與學生同甘共、跟民眾學習、跟小孩子學習、肅清形式和先生架子、師生的嚴格界限等。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學生為本,寬容對待學生。教師應尊重學生,重視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情境,使師生達到情感交融,對每個學生都充滿了愛,使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意見。因此課堂上我用微笑、點頭、鼓掌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欲望,每個學生都是積極主動地去思考,這遠比教師灌輸性的教學要有效得多,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尊重學生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松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當你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當你面對家庭和社會的煩惱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我們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啟發(fā)、表揚、激勵會是另一種情景。陶老先生四塊糖果的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jīng)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苯又痔统鲆活w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jù)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fā)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作為一個教育者,我想尊重理解孩子并不是掛在嘴上,寫在紙上的總結,而應該銘記在我們心中,體現(xiàn)在我們教育教學的每一件小事上。在日常生活中或處理突發(fā)事件時,我們絕不能因一時沖動而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育是一種智慧,寬容是一把鑰匙。讓我們常懷一顆寬容之心,打開智慧教育的大門,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以適度寬容教育孩子是一門教育藝術。當孩子不慎犯有過失或錯誤時,他的內心會感到內疚、悔恨和痛苦,此時最需要的不是批評和訓斥,而是理解和信任。這種理解和信任是一種感化,是以情動情,是喚起孩子的良知,是對孩子痛改前非、將功補過的愿望和積極性的啟發(fā)、鼓勵、促進和強化,而不是無原則的縱容、遷就、放任和姑息。雨果說:比大海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心靈。寬容是一種美好的品質,是一種高尚的心靈,寬容讓課堂充滿寬松,寬容讓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學會寬容吧,因為寬容,老師就能給學生撐起一片自由的天空,給學生一個無比廣闊心靈成長的空間。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索,自主實踐,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在教育活動中,要引導學生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其中,把它作為自己的發(fā)展方式,自主地、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為教育的主體、發(fā)展的主體。
【走近陶行知讀后感】相關文章:
陶行知的名言08-23
陶行知作文11-10
陶行知教育名言08-23
走近陶行知讀后感07-25
《走近陶行知》讀后感07-26
《走近陶行知》讀后感2篇09-13
走近陶行知讀后感3篇09-07
高揚陶行知先生的精神旗幟08-17
陶行知的名人名言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