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讀后感10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沉思錄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沉思錄讀后感1
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書中涵蓋了包容、平等、理性、公正、和諧等調和各種矛盾的人所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特性,《沉思錄》讀后感。要用一篇讀后感去描述這樣的一本思想巨作,則略帶著侮辱的嫌疑,但在以完成任務為目標的背景下,則又釋然了。奧勒留作為古羅馬的皇帝,在公元162年40歲時繼承王位,卻遇內憂外患,沒什么好日子過。他戎馬倥傯一生,美國大片《角斗士》中留有他的形象。作為軍人,他戰(zhàn)功赫赫;作為皇帝,他關心百姓,普建慈善機構,甚至出售私人珠寶用于賑災。但他真正的歷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學,在于這部《沉思錄》。《沉思錄》成為古羅馬哲學斯多亞派的最后一部典籍,與古羅馬人注重實踐、崇尚理性的性格相契合。因為《沉思錄》,奧勒留被稱為“偶像們的偶像”。
卷一中作者向我們列出了他通過奚心觀察,虛心地學習和發(fā)揚家人、良師、益友身上可貴的品質和閃光的精神,這不由地讓我想到孔子提出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睙o獨有偶,奧勒留在卷二中開篇寫到“一日之始就對自己說:我將遇到好管閑事的人、忘恩負義的人……但我不可能遷怒于他們,或者憎恨他們,讀后感《《沉思錄》讀后感》。否則就是自尋煩惱!弊鳛橐粐,能夠如此謙遜地學而不厭,不斷地錘煉自己的品性,真地很令人敬佩。所謂“有容乃大”,只有胸襟寬闊的人,只有能清楚地認識自己和看清別人的人,才能夠使自己的內心獲得真正的平靜和安寧。正如我們現(xiàn)在所提倡的構建和諧社會,我想正是對這一理念的最好詮釋。
“熱愛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運之線為你織造的一切,因為還有什么比這更適合你的呢?”是啊,不要去埋怨自己所遭遇的`,更不要去無謂地痛苦。相信神明的安排,相信自己能夠承受苦難,相信自己不是弱者,那么,你將會從苦難的歷練中渾然新生,猶如被烈火灼燒過的真金。司馬遷,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但他并沒有因此放棄自己,也沒有放棄寫書。在他寫完《史記》的同時,實際也為自己寫出了精彩的人格。在我看來,這本《史記》的歷史意義,已不僅僅停留在文化上了,它的精神,從窄而言,是司馬遷的精神,從廣而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而今身為天之驕子的我們是否應該秉承先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沉靜看待過去,思索著探討現(xiàn)在及未來。
沉思錄讀后感2
我去年讀了《季羨林生命沉思錄》,這本書是作者集大成,編輯的季老有關人生的名言名句。我各取所需地把其中的一些語句抄給同事欣賞,交流心得,頗有收獲。我就來個串串燒,再學習一遍,再品味其中的哲理,把它變成自己的語言和行動。
季老說:“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鄙钤谏鐣稀盀樗酥氲陌俜直仍礁咴胶,道德水平越高!边說:“家庭是一個真正的安身立命之處。在這里,人們主要祈求的就是溫馨。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
季老的話普通中見真理,我是個任性的人,頭上有兩個發(fā)旋,更加強了我倔犟的脾氣。這兩字箴言,我只做到真字,而不會忍。所以,一生坎坷,幸福指數(shù)就偏低了。
季老認為:“人真是一個奇妙的動物,人的一生也多半是奇妙的一生。你想走的路,有時無論如何也走不上。你不想走的路,不知不覺之中,不管有多少曲折,最終還是要走上!笨刹皇菃,什么緣分啦,機會呀,環(huán)境啦,輿論咯,國情啊…等等,都把你趕到這條路上。唯物主義不能解釋,那就用唯心論解釋吧。這里的忍字我是跑不掉的,俗話說的好哇,人到彎腰樹,不得不彎腰哦!
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場搏斗,“人世間,波詭云譎,因過錯綜。只有能做到盡人事而聽天命,一個人才能永遠保持心情的平衡! 連季老都說“我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總是供過于求。------所有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壓到了我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這一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奈何,奈何!”我們普通人身上的十字架肯定比季老的又大又重吧,我這樣想。
季老還論述到忘和懷舊,對我也有啟迪作用。他說:“人生下來,既能得到一點樂趣,又必須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而,人能“忘”漸漸地從劇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終于只剩下一點殘痕;有人,特別是詩人,甚至愛撫這一點殘痕,寫出了動人心魄的詩篇…在中國古代,抒情的'文或詩,都貴在含蓄,貴在言有盡而意無窮,-----把讀者的心帶向悠遠,帶向縹緲,帶向一個無法言傳的意境。”人不僅會忘,有時還要懷舊,“懷舊是有人味的一種表現(xiàn),懷舊能凈化人的靈魂! 季老生活的秘方就是如此吧,忘記痛苦,愛撫生命,感恩戴德!
季老飽受文革之苦,曾說:“好多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愿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都對我好。指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边@是季老的感慨,也是我們大家的感慨吧。
沉思錄讀后感3
馬克.奧勒留的《沉思錄》是今年的第三本書單,閱讀過后,才覺得這本書更適合有一定閱歷,一定年齡的人閱讀會更好,理解的更透徹。通讀全文,我也只是簡單的知道一些皮毛,還不能理解作者的深意。本書提到最多是意志、自然和諧等。下面就從以下幾點理清我的感想。
卷一:就是讓我們區(qū)分那些是能控制的,那些是不能控制的,我們都是每個群體,每個思想,每個獨立的意志,判斷事物的好壞取決于我們對該事物的看法,也就是說傷害我們的是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其實仔細想想還真是,我們因愛情,友情,權利,金錢,健康等等而苦惱,這些都是我們控制意志外的事物,是我們主觀對事物的看法,或高興,或悲傷,或嗷嗷大哭。我們對事物的看法決定我們的行為。
卷二:自己的意志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有人問,什么是好的生活,怎么去評價是好或者是壞的生活,只有內心平靜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這是作者的原話,我很喜歡。我們去努力的追求我們心里認為的好的生活,不僅僅只在乎結果而忽略過程的重要性。任何事情具有兩面性,看到其中一面,我們覺得事情可以承受;看到另一面我們又覺得無法承受。怎么取舍,唯有自己遵從內心最真實的選擇。
卷三:有時再想,人為什么而活著,任何一個人,哪怕是偉大的哲學家也不能給你其答案,人的一生何其短暫,短短幾十年,看過了霍金的時間簡史,感覺人類太渺小了,在浩瀚的宇宙中微不足道,我一直堅信是有外星人,說不定我們是被外星人關押的囚犯。所以,人是為自己而活,短短幾十年,我們要將人生視如赴宴,把自己最華麗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不遺憾,不后悔。也有人會說,想做到何其難,社會上各種壓力以及責任,你可能扮演各種角色,都有著與之相對應的責任,什么是責任,責任必須在人際關系中才能體現(xiàn)出來。路漫漫系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卷四:勇于面對困難,不要悲嘆哀怨。當困難來臨時,不用悲傷,即使你悲傷了,也是于事無補,與其在困難中顧影自憐,不如好好分析是那個環(huán)節(jié)出的[]錯誤,想要實現(xiàn)目標,就得付出汗水,沒有誰能隨隨便便獲得自己想要的.追求。一個人所處的境況能顯示出這個人的本性。自由的人兒,如果一個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不被強迫,阻礙,能自由的選擇,成功的實現(xiàn)愿望,避免可以避免的事情,他就是自由的人。
卷五:知足方能與自然和諧一致。古人云:知足者長樂。不論你渴望擁有什么樣的外在事物,過于看重價值,你的內心會被它牢牢套住,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沒有辦法去控制你意志外的事物,有自知方能自如,與自然和諧相統(tǒng)一,才能過寧靜而幸福的生活。
沉思錄讀后感4
初次拿起這本書翻閱時,閱歷甚淺的我似懂非懂。隨著一遍遍地閱讀,我深深地敬佩著《沉思錄》中馬可·奧勒留的高尚情操及美德。
《沉思錄》是人學著作,是人的哲學。哲學啟示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最初的哲學就是生活的,人生的,為人處事的。奧勒留在書中沉思個人倫理、社會倫理、精神信仰、國家和人民、靈魂與死亡……
馬克反復強調人的社會性,人不是孤獨存在的,因果的織機永恒地織著與他人相關聯(lián)的線。人們是彼此為了對方而存在的。我們每天都要遇到各種各樣有著很多陋習的人,但由于他們是我們的同類,我們仍要善待他們,不能以惡報惡,要忍耐和寬容,要有一顆包容一切的心。
正如馬克所說:“品質閃耀在良好的傳承中”。從十五個排比式的段落中,讓我感到馬克具有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拿赖聜鞒芯,舍棄周圍親人、朋友、良師等人的惡習,并能足夠健康地承受,同時保持自己清醒的品質,傳承優(yōu)良的品德,使自己能擁有一顆完善的,不可戰(zhàn)勝的靈魂。在如今紛擾的社會背景下,各種欲望、誘惑隨處可見,隨時可遇,學會自制,保持馬克的傳承美德的恒心與毅力是難能可貴的,是值得敬佩的。
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要以一種歡樂的心情等待死亡,把死亡看做不是別的,只是組成一切生物元素的分解。這種對死亡的無懼的理解,恐怕不是我們普通人所能具有的。但馬克的這種無畏死亡的`樂觀人生態(tài)度確實令我敬佩。在我們短暫的人生旅途上,會遇到許多的挫折與困難,成功與失敗在于你保持一份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加繆把人看成是古希臘神話中終生服役的西西韋斯,他命中注定要永遠推一塊巨石上山,當石塊靠近山頂時又滾下來,于是重新再推,如此循環(huán)不息。而歌德在回顧自己一生時談到,自己就像推一塊石頭上山,石頭不停地滾下來又推上去。一個是屢戰(zhàn)屢敗,一個是屢敗屢戰(zhàn);一個是悲觀的,一個是樂觀的。面對種種的不幸和困難,不要將其看作是人生的絆腳石,反而將其視為磨礪個人的必要過程。笑對人生,奮勇前進。
《沉思錄》中多次提到,要讓自己的行為和活動限定于有益的社會活動中,因為這符合人的本性。正由于我只是一部分,對于一切出于整體而分配給我的事物,我不會不滿意。這是顧全大局,看淡個人利益的非常好的闡釋。由于記住我是整體的一部分,所以才會更加珍視整體的團結,維護整體的穩(wěn)定。作為一個單位的個體,作為社會的個體,作為國家的個體,我們都應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局部與大局間的關系,樹立顧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境界。
《沉思錄》不僅是對自我更深層次的探索,也充滿對人類道德的思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物質文明日益豐富的同時,我們的精神文明卻在悄悄退化,而《沉思錄》正是讓我們重新找回失去的文明。
沉思錄讀后感5
《沉思錄》讀后感“屬于身體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屬于靈魂的只是一個夢幻,生命是一場戰(zhàn)爭,一個過客的旅居,身后的名聲也迅速落入忘川!敝杂谶@般潔凈、高貴的文字。開始尋找他----古羅馬 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在《沉思錄》中留下的文字。
法國雷朗指出,馬可.奧勒留使人有這么一種樸實的信仰:面對宇宙自然,一顆高貴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種族、國家,是任何革命、任何遷流、任何發(fā)現(xiàn)都不能改變的。而《沉思錄》來自于他對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欲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奧勒留自幼學習過希臘文學、修辭、哲學、法律與繪畫等。在他執(zhí)政的近20年間,古羅馬帝國水災、地震、瘟疫、饑荒、蠻族入侵、軍事反叛等天災人禍不斷,盡管他以其堅定的精神和智慧,夙興夜寐地工作,也不能阻擋古羅馬帝國的頹勢。而使他能忍受下來的是哲學,他試圖以哲學的沉思來避開人世的紛擾,追求內心的安寧。他在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系,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靜,要摒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還要付諸行動。
《沉思錄》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
讀了《沉思錄》一書,對于如何正確看待人生和待人處事頗有啟發(fā)和收獲。作為一本哲學書、生活書、勵志書,今天讀來仍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作者寬廣的胸懷及言行一致、努力踐行自己的世界觀等優(yōu)秀品質,仍然值得我們后人學習。他的自省。他如此熱誠地從身邊人們身上學習他們最優(yōu)秀的品質,果敢、謙遜,仁愛……他希望人們去熱愛勞作,了解自己的質料和藝術,尊重公共利益并為公共利益而努力。永遠想著最好的東西,偏愛最好的事物,給予自己的健康合理的關心,不沉溺他人強烈的感情……在今天物化的社會里,這不失為當代人健康人生的指南,因為本真所以簡單,因為簡單所以快樂。我們要學習作者追求自身內心安寧、自我完善的精神境界,加強道德修養(yǎng)、人文修養(yǎng)。我活著為了什么,人活著為了什么,我在宇宙當中到底有什么意義。
這本書就是在嘗試解答這些問題。因此這是一本偉大的書,它想解決的是人類任何時代都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我們覺得空虛與失望,不應該再怨天尤人,首先我們應該審視自己的內心。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諸葛亮如是說。因此我們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保持寬廣的胸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沉思錄讀后感6
《沉思錄》,一本總理讀100遍,天天都在讀的書,我剛擁有,才讀到第四篇,感觸就像一個故事,明白了一個方法。
我在工作、生活密封的盒子里時而像蒼蠅一樣亂竄,時而像雕塑一樣迷茫,時而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焦躁不安。一天有一個人,告訴我這就人的存在,他擱下一本書,給我講了一個人。
曾有一個人,他的敵人是自己,他對朋友充滿猜疑,難以包容朋友的錯誤和缺陷,所以沒有朋友,他離開市集把自己封閉在一個自認為遠離世俗的山間小屋里,希望能看完父親留給他唯一的遺物——一本書,他渴望領悟書中的所有道理,但又唯恐準備不足,所以遲遲不愿輕易開啟扉頁。一天當他在河邊看到自己頭發(fā)依稀花白時,他猛的跑回拿起書就讀,生怕留下什么憾事。
如果有這樣一個人,可能是我們蕓蕓眾生中的每一個人,站在你現(xiàn)在擁有的環(huán)境下,你承受的了嗎,至少我覺得不可思議。
多年后,市集有了一位老者,雖然白頭,卻神清氣爽,他有了自己的家庭,對妻兒的照顧,辛苦的勞作都讓他幸福之極,他的朋友童叟皆有,人人把他當良師益友,進而敬仰之至,他樂善好施,真愛事物,把市集的點滴都看做自己的責任和快樂之源。
如果有這樣一個人,可能是我們蕓蕓眾生中的每一個人,處在你現(xiàn)在擁有的環(huán)境下,你羨慕嗎,至少我羨慕。
其實這是一個人。而這種變化就來源于一本書——《沉思錄》。讀這本書前四篇讓我明白,世間萬物都是按照自然規(guī)律相互聯(lián)系,不停變化的,只是,最不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其實是人本身。
把心靈的鏡子放在面前。人可以通過雙眼看世界,但有個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用眼睛能夠做到的。用心靈的鏡子去審視過去,去反省過往,會讓人獲得真誠、平和的心態(tài),超凡、決絕的勇氣;
人與人是彼此存在。在人的結構中理性的彼此為對方而存在,首要的原則是團結友愛,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意識到都來自同一根源,趨向同一目標,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為。所以在工作中,要和同志團結在一起,相互關愛,在生活中,要尊師重道,孝敬父母。
這些道理其實并不深奧,只是少有人愿意去做,或希望去做但不知從何做起!冻了间洝肪拖耖_啟智慧、快樂生活大門的鑰匙,告訴我該如何淡泊、明志、寬容、德廣,不斷塑造人格魅力,提升自身素養(yǎng)。組工干部“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于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總理讀100遍,仍天天讀,其實總理讀的是同樣的文字和道理,悟的卻是思想上的深入,和實踐工作中的比照。
感悟之余,明白了方法——實實在在去“修煉”。
沉思錄讀后感7
“對于理性的動物來說,依據(jù)本性和依據(jù)理智是一回事。觀照內心。善的源泉是在內心,如果你挖掘,它將汩汩地涌出……”這是《沉思錄》的精彩語錄。
《沉思錄》是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所著,對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欲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系,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靜,要擯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還要付諸行動。
馬可?奧勒留把一切對他發(fā)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惡,認為痛苦和不安僅僅是來自內心的意見,并且是可以由心靈加以消除的。他對人生進行了深刻的思考,熱誠地從其他人身上學習他們最優(yōu)秀的品質,果敢、謙遜、仁愛……他希望人們熱愛勞作、了解生命的本質和生活的藝術、尊重公共利益并為之努力。《沉思錄》是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
讀《沉思錄》讓我有了四點感悟。
一、適者生存。適者生存這一法則不僅僅只適用于動物界,對我們人類也同樣適用,尤其是在當今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稍不留神,可能就被社會遺棄了。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活生生的,殘酷的現(xiàn)實,如果你不想成為社會的棄嬰,你就必須學會適應周圍環(huán)境,適應整個社會。
二、挺住精神。人需要沉得住氣。我們不再是天真無知的小學生,也不再是埋頭苦讀的'中學生,我們再也不需要那種懵懵懂懂的莽撞,或者是那種鋒芒畢露的沖動,我們需要的是不到最后決不言敗的精神與毅力,還有在苦海中作樂的坦蕩與大度。所以,當你在苦難中倍受煎熬時,你要對自己說:堅持吧,挺一挺就過去了。
三、寡欲多福。欲望,是人的本性。自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被各種形形色色的欲望所包圍。為了欲望,我們勞心勞力,可到頭來除了累之外,似乎并沒有得到什么。放下你心中過多的欲望吧,我們需要只是那適當?shù)恼_的追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活得輕松,活得精彩。
四、辯證思考。猶如硬幣,任何事情都有兩面。遇事,要辯證思考,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地方。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好與絕對壞的事情,所以,當我們失敗時,要想想得到了什么;成功時,要想想失去了什么。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過得有滋有味。
《沉思錄》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甜美、憂郁,高貴,是一本能讓人思考的書,讀罷,還沉浸在其中,思考,思考,還在思考,讓人心靈感到安寧和靜謐,《沉思錄》讓我思考人生,思考自己,也思考周圍的一切。
沉思錄讀后感8
一位朋友極力推薦我《生命沉思錄》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心靈養(yǎng)生好書。于是上網(wǎng)購得細讀一遍,懷著一種謙卑、探索、仰望的心情慢慢的走進了作者的內心世界。被作者幽默的談吐、詼諧的文字深深吸引,更被她獨特的見解深深震撼。
《生命沉思錄》作者曲黎敏,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學士、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學碩士、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她的雙學歷印證了最初我對她在書中文字風格、用詞表達上的猜想:文學風格中貫穿醫(yī)學理念。品位她的文字,鑒賞她的見解,我感受到了她的樂觀、開朗、淵博、深厚、高遠。
《生命沉思錄》是一部非常有趣而充滿大智慧和深刻哲理的關于生命的感悟之作,隨手翻開幾頁,便被書中精彩美妙的解讀深深吸引住。大的道理精深的內容我沒記住多少,倒是被作者幾個特別的觀點記憶深刻,很是認同。
第一個觀點:最大最好的養(yǎng)生就是“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做喜歡的事情”。說得多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做喜歡的事情當然身心是充滿愉悅的,一個人在充滿愉悅快樂的心情狀態(tài)下他會生病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成天山珍海味事務纏身滿心憂愁的富翁和一個歡歡喜喜思想簡單粗茶淡飯的人相比誰更健康呢?不言而喻,簡單快樂的人更健康。所以讓自己保持愉悅的心情就是最好的養(yǎng)生辦法。如何讓自己保持愉悅的心情?感恩。感恩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情。每一朵花,每一株草。一個有著一顆感恩世界的心,他想不快樂都難。
第二個觀點:自然的是最美的。大家認同這個觀點嗎?自然的就是最美的。針對于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女性喜歡將自己的頭發(fā)染成各種顏色,紅的黃的甚至還有綠的藍的,先不說化學藥品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就說那五顏六色的頭發(fā)真的好看嗎?有調查顯示,中國男人有百分之九十五喜歡的還是女人自然黑黑的頭發(fā),順順直直的頭發(fā)。所以女人與其又花銀子又受罪的折騰自己的頭發(fā),不如多花點時間和精力讀讀書陪陪愛人和孩子,陪陪老人更讓人覺得可愛和動人。
第三個觀點:自己永遠是最美的。對,每天出門前照照鏡子,給自己一個微笑,鼓個掌,豎個拇指,我就是最美的最棒的。OK,帶著這樣的心情,你今天還有什么辦不到的呢?
看到此處,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已經(jīng)心潮澎湃了?一口氣讀完這本書, 作者書中就衣食、男女、婚姻、性愛、人性、生死、靈魂、宗教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作者獨到的見解、獨特的視野,會讓人思維開闊、心靈安寧、心情開解、心胸寬廣、豁然開朗、潛移默化中引導、鼓勵讀者以一種更加積極、樂觀、向上、為善的大視野、大胸懷去面對生活、感受生活、經(jīng)營生活。
沉思錄讀后感9
書桌上的白紙已經(jīng)被風刮得凌亂不堪,有的安靜地躺在地上。
我把窗關得留下一條縫隙——吃得稍肥的飛蛾無法進入的縫隙;然后,滿意地回到書桌旁,繼續(xù)沉浸在《沉思錄》中感悟人生。
“熱愛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運之線為你織造的一切,因為還有什么比這更適合你的呢?”
是啊,不要去埋怨自己所遭遇的,更不要去無謂地痛苦。相信神明的安排,相信自己能夠承受苦難,相信自己不是弱者,那么,你將會從苦難的歷練中渾然新生,猶如被烈火灼燒過的真金。
聯(lián)想到一些人,或富或貧,或長或幼,都有一顆赤子之心,即傅雷所說的那顆堅強的心。他們用自己無比堅強的意志力,將這種與苦難對抗的精神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們是英雄,偉大的英雄!
美國女作家之一海倫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英雄。在讀完她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后,我被深深震撼了!那種心潮澎湃的感覺,我至今都難以忘卻;每每想起,心中的分量就又沉重些許。
曾在讀書筆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對于泰戈爾的‘距離論’和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萊特’,我極其贊賞;但海倫那一份不很優(yōu)美,也不很具有哲理的真切,竟讓我前所未有地怔住了!
對于海倫的平身,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她自幼因病成為盲聾啞人,但其自強不息,克服重重困難讀完大學。一生寫了十幾部作品,同時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作家和教育家。
在此,先撇開一些表面的東西,注意整個過程。試想,如果一個人,沒有克服困難的過人毅力,沒有堅強的赤子之心,怎么可能接受神明的安排,又怎么可能從如此的遭遇中站起來呢?
這是一種屬于人類的`潛志。它在我們內心深處存活著,時刻等待著爆發(fā)。神明對于人類的安排是各不相同的,但請不要抱怨或是慶幸,因為你現(xiàn)在的狀態(tài)都只是暫時的,每個人都擁有那種潛志,每個人都是有機會的,只要你去爭取,只要你好好把握。
在中國綿延的歷史長河中,也有著許許多多的英雄。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臣著《史記》就有著一位偉大的作者。
司馬遷,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但他并沒有因此放棄自己,也沒有放棄寫書。在他寫完《史記》的同時,實際也為自己寫出了精彩的人格。
在我看來,這本《史記》的歷史意義,已不僅僅停留在文化上了,它的精神,從窄而言,是司馬遷的精神,從廣而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
這條巨龍,在磨難中存活,歷經(jīng)五千年的風雨,蒸蒸日上。我們可以看到,在它的脊梁上,屹立著多少不滅的靈魂,它們將英雄的堅強詮釋,它們將英雄的精神發(fā)揚。
在神明的安排下行走,一路上,不停。
不屈于苦難的壓迫,不屈于遭遇的不公,挺起胸膛走下去。
感悟之余,回過神,微微光暈打在《沉思錄》的其中一頁上,有一只飛蛾,正在用自己臃腫的身體拼命往窗里擠動……
沉思錄讀后感10
17歲那年,在語文課外讀本里讀到,“屬于身體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屬于靈魂的只是一個夢幻,生命是一場戰(zhàn)爭,一個過客的旅居,身后的名聲也迅速落入忘川!北懔⒓粗杂谶@般潔凈、高貴的文字。開始尋找他的書,我忘記是哪一年我第一次擁有了一本,后來隨我去西安、青島的途中,和一整箱其他的書一并丟失。后來買到了如上的版本,何懷宏在1988年從Geroge Long 英譯轉譯過來的,他的譯本已經(jīng)給我留了深刻印象,我自這本后再無讀過其他譯者版本。
六年間,我多次,反復地讀《沉思錄》,但始終沒能寫點什么。少女時期所能體會到,是一種語言本身的寬廣魔力,而并非真諦本身。也許恰如譯者前言里認為,斯多亞學派對于年輕人來說,可能是一件太早的事情。日漸成長所自我培養(yǎng)的判斷力,讓我每次重讀都覺得珍貴、又能開始學會主動去思考。
我是一個常常會過度焦慮的人,總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控制或者期許之下發(fā)展,對于過去也時常會突然上泛起無法抑制的悔恨!耙粋人沒有的東西,有什么人能從他奪走呢。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別的東西,而只是他現(xiàn)在所過的生活;任何人所過的也不是什么別的生活,而只是他現(xiàn)在失去的生活!蔽以俅我笞约海h離對未來所有事情的焦慮,因為那些事情即使發(fā)生了,不發(fā)生,我也會照樣用我對待目前時的理性,在那一日對待它。而所有的故事都會在時光里消逝,你的記憶會消失,別人記憶中的你也將消失。
他的自省。他如此熱誠地從身邊人們身上學習他們最優(yōu)秀的品質,果敢、謙遜,仁愛……他希望人們去熱愛勞作,了解自己的質料和藝術,尊重公共利益并為公共利益而努力。永遠想著最好的東西,偏愛最好的事物,給予自己的健康合理的關心,不沉溺他人強烈的感情……從十七歲以來,兩千年這位在馬背上的'古羅馬皇帝,我一直在他顛簸戰(zhàn)場時寫就的文字里尋找解脫。
我深信一個孩子的成長,一定需要一個充滿智慧、擁有開放心態(tài)的成人。而命運讓我缺失了,我很慶幸自己能在17歲的語文讀本里知道馬可·奧勒留,在一本小說合集里讀到加繆的雅尼娜,從而初次知曉了自己的質料和內心激流,在書店的角落看到了呂坤的《呻吟語》,我為那種文字,傳達千年、百年的緣分所感動。所以,這條人生道路我沒有走錯,并且一直也熱烈地開放自己的心,去尋找其他能發(fā)自內心喜愛、信賴的一切。
【沉思錄讀后感】相關文章:
沉思錄讀后感05-10
讀后感《沉思錄》09-01
《沉思錄》的讀后感09-02
《沉思錄》讀后感06-29
沉思錄讀書心得01-30
《沉思錄》讀書心得09-02
《沉思錄》讀后感12篇09-10
沉思錄讀后感9篇03-18
沉思錄讀后感(10篇)03-18
沉思錄讀后感11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