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四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 篇1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已經逐漸成為教育教學領域中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為培養(yǎng)面向信息社會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實現(xiàn)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本文就課程整合的含義、目的,信息技術與各科教學整合采取的方法,整合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粗淺的探討。
1、學生主體性不強,教師仍為主導。學習效果不好這種情況表明,備課很不科學,能夠完成教學目標,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每節(jié)課的時間是固定的,必須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任務。
2、嘩眾取寵,偏離教學的本質。發(fā)生這種情況,我認為一是課件的設計太花哨,注重感官欣賞而忽視教學效果,有嘩眾取寵的感覺。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教師的引導不是很成功,就像放風箏一樣,注重放,卻沒注重收,這樣教學任務很難完成,還不如沒有信息技術介入,反而更實在一些,教學在于效果,而不是表演。
3、不能濫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tǒng)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意味著并不是所有的課型都適合使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教學中有的教師過多依賴信息技術,不管教學內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術,更不顧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時機是否恰當,學生用于觀看屏幕的時間過長,用于獨立探究、閱讀、實踐的時間太短。
4、不能孤軍奮戰(zhàn)近幾年來,寬帶、校園網鋪天蓋地,而面對優(yōu)越的條件,有些人思想認識還不到位,仍舊“不走陽關道,只走獨木橋”,對課程整合理解片面,認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多數(shù)是信息技術老師的事,因為信息技術老師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殊不知“眾人劃漿,開大船”,需要各科老師共同努力,信息技術老師可以提供技術上的服務,其他學科的老師可以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務,這樣才能將整合課上得有聲有色。
5、不能只有公開課、評優(yōu)課才注重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要達到真正的效果,不是短時間之內可以實現(xiàn)的,有的老師只在要求上整合課、公開課時才想到整合,放著信息技術的優(yōu)越條件不利用,仍舊“穿新鞋,走老路”,尤其是老教師,認為自己在從教的多年沒有整合,效果也不錯,殊不知現(xiàn)在提倡的是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使用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可以為教學注入活力,使長期困擾教師的某些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在教學中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學效果。
6、一味依賴信息技術有的老師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好”網站,上面提供了很多整合技術的課程和相關資源。結合自己所需,找到并下載了一門課程設計以及整合技術的工作表。該單元的工作有兩個技術整合活動:找到并列出有關知識信息網站
列表;
7、不重實效,嘩眾取寵有的老師認為,越是采用高級的技術軟件,就越能體現(xiàn)教學的先進性;教學課件越是新穎,所用圖片、動畫和音響越多,就越能體現(xiàn)信息技術的作用;或者,有老師認為,在教學中使用的技術手段越多,就越能體現(xiàn)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力度。在這種誤解下,許多老師大力開發(fā)“精品課件”,以便在公開課上“亮相”一回,結果卻導致了學生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術面前茫然失措;或者,有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濫用各種技術手段,使得課堂教學變成了新型技術裝置的展覽會。
8、缺乏掌控能力,課堂失控在許多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對于課堂上出現(xiàn)的突發(fā)性技術問題束手無策;或者不能對學生的教學進行有效地引導。例如,在讓學生分組完成學習任務時,往往是由一、二個“小能人”包攬一切,其他同學無所事事。又如,在讓學生用技術分組展示學習作品時,各小組通常只關注自己的展示內容,而對其他小組的展示內容一無所知或漠不關心。
9、“作秀”嫌疑太大目前,盡管有許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公開課,然而它在實際學科教學中卻應用得很少。許多整合行為只是為展示需要而設,沒有深入到日常教學中。公開課“作秀”的背后蘊藏著教學改革面臨的實際困擾:許多一線教師表示,考試的壓力迫使學校和教師傾向于采取填鴨式
的口授式教學,而無暇顧及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實踐。這是因為,盡管信息技術對教學效果有促進作用,但當采用技術時,許多教學內容都無法在原先規(guī)定的教學課時內完成,即定的教學任務無法落實。在單一課時或課堂教學中,一些精心設計的整合技術的教學活動難以展開。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學科內容都適合于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如果強行使用信息技術來開展所有內容的教學,反而適得其反,加重了師生的負擔,效果又不明顯.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 篇2
本人通過參教育技術培訓,感受良多,先就把自己的體會交流如下:
1、教學理念有了新變化。
打開衛(wèi)星寬帶傳輸網上語文學科的“課程資源”、“學習指導”、“教學案例”等欄目,全國著名語文教師新的語文教學思想給了我極大的沖擊和影響,他們的教學行為直接體現(xiàn)了當今我國語文教學的最新理念。我在網上認真學習他們的理論文章,研究“課程輔導”、收看“示范課”,也慢慢悟出了什么是“以人為本”,什么是“研究性學習”,什么是“啟發(fā)式教學”我也大膽地摒棄了那種千篇一律的課文分析,突破了每課都要落實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三部曲,”開始全面接受這些優(yōu)秀教師的新思想,逐步形成自已新的語文教學觀!罢n程資源”里豐富的教學資料,使得我們備課更便捷,讓我們有時間、有精力真正用心去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不斷提高自身水平。通過學校的系統(tǒng)培訓后,在我的學習和運用過程中,讓我的教育教學理念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視野逐漸開闊,技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更新。
2、吃透了教材。
現(xiàn)行數(shù)學教材變動較大,一時半會兒還把握不準,駕馭有一定的難度。在網上就可以查找“教學資源”中的“教案示例”、“課程輔導”或“課后提高”、“示范課”,把自已含糊的地方弄明白。在網上查資料,有時就能找到理想的教學案例。
3、提高了教學能力。
網上示范課,很多堪稱經典,展示了這些優(yōu)秀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他們的語言精練恰當,他們的啟發(fā)有方,他們的課堂結構緊湊而脈絡清晰我從模仿開始,學習名師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再也不是滿堂講、滿堂問、滿堂抄了,而是盡量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自已指導下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信息技術的使用符合了中學教學過程有效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實現(xiàn)信息化教學、媒體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使教學方式方法更精益求精,豐富多彩,聲色具備。在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之后,我對網上提供的資源進行重新編輯、改造、升華,制作出更符合自己和學生實際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因為貼近學生,切合實際,我制作的教學課件用于課堂,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們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收到極好的教學效果。
4、提供了教學方便。
從備課、講課、練習到知識檢測都給教師提供了極大的幫助。精心組織授課過程。授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也是區(qū)分各種教育模式的關鍵性標志。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向現(xiàn)代遠程教育模式的轉變的過程中,授課的方式和授課的手段都發(fā)生了重大的變革。特別是給我們語文教師提供了大量現(xiàn)成的課件,山區(qū)學校制作課件較難,特別是我們這些信息技術較為落后的教師,制作課件就更難,F(xiàn)在網上一些現(xiàn)成的'課件和媒體展示,真是太方便廣大師生了,完美的音像效果滿足了師生們的視聽享受,使語文教學事半功倍。再就是擴大了語文學習的視野,與課文相配套的“擴展資料”為師生網上學習語文起到了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的作用。
5、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新資源的新跨越。
通過我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學習和應用,使我感受到這是現(xiàn)代多媒體信息技術教育對傳統(tǒng)教育的挑戰(zhàn),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技術,開始消除地區(qū)性的教育差距,能讓農牧區(qū)的孩子同其它大城市的孩子一樣享有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使不發(fā)達的邊遠地區(qū)的教育手段上了一個新臺階,改變了課堂教學以教師的語言講授為主要形式,從授課手段看,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授課的手段可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來描述,這種方式的一大缺點就是費時、費力且不直觀,它直接影響了教學的質量。而在遠程教育模式下,這些缺點可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來克服。輔導教師可在課前使用演示課件等辦公室軟件將備課內容電子化,授課時只需點擊鼠標即可使教學內容在熒幕上顯示,節(jié)省了大量的板書時間。此外,還可以精心收集篩選相關課程的網絡資料,利用視頻顯示,這樣不僅增強面授課的吸引力,還可鼓勵和引導學生使用多媒體教學資源。使我們的教學方式變得豐富多彩,讓課堂更形象、具體、生動,更直觀,更逼真。使用教學光盤、教育網絡去采集和利用各種教學媒體資料使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教育信息更靈通了,不再限制學生的發(fā)展空間,更能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6、是新時期教學的新方法。
在我使用和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時,面對如此充足、精美的遠程教育資源,我感到非常的興奮、激動,通過學習和使用,如我在講這課時,利用課件動畫素材制作課件,創(chuàng)設了情景,把內容很直觀的表現(xiàn)出來。有時我把有關教學資源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利用圖片、背景音樂等素材創(chuàng)設出符合課程要求的情境,喧染了課堂氣氛,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既學到了知識,又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更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認真完成課后輔導。無論是傳統(tǒng)教育模式還是現(xiàn)代教育模式,課后輔導都包括兩大項內容,即作業(yè)的布置、批改和學生疑難問題的解答。但兩者的具體實施和操作則不盡相同。從作業(yè)的布置、批改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輔導教師都是在課后即時布置相關的作業(yè),這使得作業(yè)和學生的學習進度相適應,可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但在遠程教育模式下,學生的具體學習是由學生在家自主進行的,如果僅僅通過有限的面授課來布置作業(yè),顯然其時效性是大打折扣的。因此我們認為現(xiàn)代教育模式下作業(yè)的布置也應該實施網絡化,將作業(yè)放置于網絡,由學生針對自己的學習進度來下載、使用。作業(yè)完成后可通過e-mail傳輸給輔導教師,由輔導教師及時批改并反饋批改情況,這樣就能真正發(fā)揮作業(yè)作為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工具的作用。從學生疑難問題的解答看,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學生的問題多是面對面地提出與解答的,這種方式具有直接、高效的優(yōu)點。但在遠程模式下,由于面授課的有限,使得學生難以及時地針對學習問題進行當面詢問,因此應指導、鼓勵學生通過網絡、電話或其他途徑進行詢問,這樣不僅能使問題得到及時的解答,還能使相關的資料在網絡上共享。
總之,本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我深深認識到了,農村中小學教育資源是為提高我們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服務的!我很珍惜這個機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所學到的新理念、新知識,充分利用網絡提供的資源,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 篇3
今天我們進行了《教育技術培訓教程》的第二次培訓。在這次學習中我又收獲了很多。其中,通過對“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通用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的思維道徒的制作,對“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通用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從指導解決問題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思想出發(fā),可以將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劃分為三大類: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以及“教學并重”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
一、教學模式分為:有意義接受學習教學模式、發(fā)現(xiàn)式學習的教學模式和探究性教學模式三種。
1、有意義學習是著名教育學家奧蘇貝爾提出的教學模式。它的理論基礎是奧蘇貝爾的同化學習理論。奧蘇貝爾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式的學習,學生要通過教師呈現(xiàn)的材料來掌握現(xiàn)成的知識。但這種接受學習應該是有意義的,而不是機械的,新獲得的知識必須與原有觀念之間建立適當?shù)、有意義的聯(lián)系。
有意義接受學習模式旨在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尤其是對意義的理解、保持和應用,強調一句知識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這種模式通常包括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①、呈現(xiàn)先行組織者。②、呈現(xiàn)新學習內容。③、知識的整合協(xié)調。④、應用。
2、發(fā)現(xiàn)式學習教學模式由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納提出,它的理論基礎是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發(fā)現(xiàn)學習是指讓學生通過自己經歷知識發(fā)現(xiàn)的過程來獲取知識、發(fā)戰(zhàn)探究能力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它所強調的是學生的探究過程,而不是現(xiàn)成知識。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向學生傳授現(xiàn)成的知識,而是為學生的發(fā)現(xiàn)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支持。這種教學模式同時強調學生發(fā)現(xiàn)能力的培養(yǎng)和對學科知識結構的掌握。
在教學中通常包括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①、問題情境。②、假設—體驗。③、整合與應用。
3、探究性教學模式由我國教育技術專家何克抗教授提出,他的理論基礎是何克抗教授的主導-主體教學結構理論。探究性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對當前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從而較好地達到課程標準中關于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
探究性教學模式通常包括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①、創(chuàng)設情境。②、啟發(fā)思考。③、自主(或小組)探究。④、協(xié)作交流。⑤、總結提高。
二、教學策略:書中介紹了三種較為常見的教學策略,分別是主導策略、自主學習策略和合作學習策略。
1、使用主導策略時,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除了擔任傳統(tǒng)意義中的教學組織者、實施者,起到知識的傳授作用外,更要起到對學生的`幫助作用和促進作用。通過確定教學起點、安排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材料、制作教學資源、控制教學實施等不同方面的合理設計,令學生更好的發(fā)揮學習主動性,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提升。主導策略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如九段教學策、情境—陶冶策略、先行組織者策略等均屬主導策略。
2、自主策略的核心是要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其著眼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學”。因此這類學習策略的形式雖然多種多樣,但始終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讓學生“自主探索、自主發(fā)現(xiàn)”。
3、合作學習策略是在個人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協(xié)商,完善和深化對主體的意義建構。常用的合作是學習策略有“課堂討論”、“角色扮演”、“競爭”、“協(xié)同”和“伙伴”五種。而實際教學中常將多種合作學習策略混合運用。
在這次培訓中,我們還學習了單元教學設計的方法。
總之,這次學習受益匪淺。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 篇4
五天的培訓,給我的感受很深。也學到了很多。隨著信息技術逐漸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得以廣泛應用,我越來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作為一名教育戰(zhàn)線的青年教師,此次有幸參加了教育信息技術的培訓學習,這是一次機會,因此在培訓過程當中,我懷著飽滿的學習熱情,認真聽講,大膽實踐,覺得收獲頗多:
1、提高了信息技術的素養(yǎng)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第一天的培訓就讓我感覺到:做為一名教師要做的還遠遠不只這些,教師的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術也是一門科學,更要研究,教師要成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與教育信息技術整合的問題。
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教育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問題,特別是中老年教師。信息技術使老師面臨著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的問題。通過此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學會把信息技術應用在學科教學中能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條理清晰,學生明白易懂,特別是思維導圖讓教學過程更明朗化,為我的教學增添了光彩,使我對課程發(fā)展、教育信息技術有了新的認識。
2、提高了專業(yè)知識水平
這次給我們培訓的老師,他們的教學經驗,專業(yè)知識水平,敬業(yè)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經過他們耐心細致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學無止盡,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學科理論等水平還有待于提高。特別是這三天培訓所學到的'東西,要在今后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地復習、鞏固、運用。真正的把教學和教育信息技術整合,融會貫通。
3、教育理念不斷得到更新
通過五天的集中理論與實踐的學習,使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了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在教學活動中更能如魚得水、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方法,把素質教育貫穿到學科教學過程當中,貫穿到班級管理中。在培訓期間,老師們組織我們分小組研討優(yōu)秀的教育教學課例、教學設計、課題研究等,使我們能夠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們發(fā)現(xiàn)了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需解決的根本的問題,發(fā)現(xiàn)了各自在教育教學中的差距與不足。
4、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tǒng)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tǒng),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短暫的幾天學習,培訓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是得益最多的,他們使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更加明確;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5、本次培訓使我們對于“問題的設計”、“規(guī)劃主題單元”、“設計單元學習評價”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一定把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學中,并不斷的完善它。在完成這樣一個“任務”的過程當中,不僅能夠基本掌握在本學科教學中應用計算機、互聯(lián)網所必需的技術;同時,也感受到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取得和其他教師共同合作的經驗,明白了如何才能將技術合理地融入課堂教學和學科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08-24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06-11
教育技術培訓的心得體會05-09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06-14
關于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02-18
教育技術培訓工作心得體會05-14
《教育技術培訓課程》心得體會03-09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5-25
【精選】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3篇08-24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8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