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殮師觀后感--笨拙的力量 推薦度:
- 電影入殮師觀后感 推薦度:
- 《入殮師》觀后感影評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入殮師》觀后感
看完一部經(jīng)典作品以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可能你現(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入殮師》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入殮師》觀后感1
看完這部電影之后,不抒發(fā)一下心情總感覺有點不舒服啊,因為這部電影真的讓我感慨良多。
影片中有一句臺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死是一扇門,它并不是終止,而是超越,是踏上新的旅途!边@種說法有點像我們所說的輪回吧!這部電影深刻地表現(xiàn)出人們對生命的尊重,對逝者的尊重。“入殮師”并不是一個讓人崇拜的職業(yè),在日本甚至讓人看不起。片中的男主角作為一名入殮師,他一開始并沒有獲得妻子的支持,因為妻子認(rèn)為他的職業(yè)是讓人羞恥的。他的朋友也抱著同樣的心態(tài)。但是,當(dāng)他們親眼看到他的工作過程之后,他們的思想轉(zhuǎn)變啦。對男主角由衷的.尊敬。
給遺體化妝這個職業(yè)對于很多人來講應(yīng)該是想都不會想的工作吧!因為對著逝者,就會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盡管很多人都說世界上并沒有鬼,但是這是人的本能反應(yīng)。當(dāng)看完這出電影之后,我更加敬佩那些入殮師啦。他們給逝者化妝,讓他們以最美的一面離開人世,也給逝者的親屬們留下了最好的印象。
故事是以男主角為30年未見的父親化妝,男主一直很恨父親,因為在他小的時候,父親就和別的女人離開了他和母親。因此每次當(dāng)他回憶時,他只記得母親的樣子,而父親卻是模糊的。父親和他曾經(jīng)交換過一顆石頭,在父親逝世時,手里還緊緊的握住那顆小石頭,由此他才知道,父親其實一直都想著他。
故事除了寫出對生命的崇敬外,還描寫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親情、友情、愛情。妻子死后丈夫的傷痛,母親死后,兒子的悔恨。
這部電影還有一個出色的地方——音樂。背景音樂是由日本音樂家久石讓所作的大提琴區(qū),旋律優(yōu)美動人,讓人聽后非常感動。我建議大家去看看這部電影,一定會有所收獲。
《入殮師》觀后感2
人們不會將大提琴手和入殮師相提并論,甚至很難將二者建立某種聯(lián)系,但這種印象恐怕都在接觸瀧田洋二郎導(dǎo)演作品《入殮師》之前形成;隨著大悟工作的日臻熟練,表情莊重、動作舒展、步驟嫻熟,想必觀影者會在入殮的細(xì)節(jié)上領(lǐng)會一些關(guān)于音樂演奏的魅力,如有送別親人的經(jīng)歷則感觸更為強烈。
管弦樂團解散了,從幼兒即苦練琴技的大提琴手大悟失業(yè),不得不賣琴償還高額的購琴款,去鄉(xiāng)下老家渡過窘迫的日子。告別熱鬧繁華的都市回到鄉(xiāng)村小鎮(zhèn),每一次我都難免凄惶,那種讓人感傷的凋敝,讓人揪心的冷清和讓人懼怕的寂靜始終揮之不去。瀧田洋二郎也發(fā)現(xiàn)了這種反差,并不經(jīng)意地表現(xiàn)出來,失望、頹唐而消極。
好在大悟的母親留下了一棟小木屋,一間陳舊但精致的咖啡店,工作之余,大悟和妻子圍著吧臺吃火鍋,上上網(wǎng),拉拉琴。原野空曠,一望無垠,小鎮(zhèn)點綴其間,頓生天地浩淼之感。站在橋上看流水,看魚,或在庭院賞如雪的櫻花,在花木蔥郁的屋頂花園吃河豚卵。疲乏了,去大澡堂泡泡,聊聊陳年舊事……小鎮(zhèn)的日子,像落花、像飛絮,岑寂,閑散、愜意,無拘無束。
曾經(jīng)抱負(fù)遠(yuǎn)大的提琴手消失,讓位于為人不屑的入殮師,過程不可謂不艱難,但放在大工業(yè)化背景下的.現(xiàn)代社會也不難實現(xiàn)。在城市里,工業(yè)化耐心地摧毀關(guān)于美的一切,藝術(shù)、想像,包括回憶;蛟S,我們都只有在人人選擇逃避而又向往的鄉(xiāng)村復(fù)原被一點點拋棄的童話。
回到入殮這個話題。無可厚非,我們一如既往地欣欣然期盼新生,恐懼甚至詛咒死亡,但死亡始終無法抗拒,每個人都無法決定死亡的時間。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好好活著,珍惜在世的每一寸光陰。
《入殮師》觀后感3
第一次看到電影名,誤以為是恐怖片。看完簡介后,便有一種好奇心想去欣賞這部電影!叭霘殠煛边@門職業(yè),從古至今就是個冷門、遭人嫌棄的行業(yè)。以其為片名,會拍出什么意義的電影呢?
影片中的主人公大悟去當(dāng)入殮師可以說是一個誤會,他之前甚至沒有見過死人,他對這樣的工作直覺就是排斥。但失業(yè)的他又生活的壓力。第一次見到的尸體,是具已開始腐化的尸體,他反應(yīng)強烈,當(dāng)場嘔吐,感覺自己全身都很臟,于是過后在澡堂拼命地沖洗自己。他像任何一個正常人一樣從內(nèi)心排斥這樣的職業(yè)。
當(dāng)他看到社長懷著柔情讓已經(jīng)冰冷的人重新煥發(fā)出美麗,而且將這種美麗永遠(yuǎn)定格時,他感到了一種靜謐的魅力。大悟第一次感受到了這份職業(yè)的一種莊重感。盡管他周圍的人都因他的這份工作而開始嫌棄他,遠(yuǎn)離他。他的.妻子甚至因此離開了他。
影片中的情節(jié)故事是日本家庭生活的剪影。父親不能理解兒子想變成女人而頻繁爭吵;母親在女兒死后還是無法接受自己的女兒是一個染著紅頭發(fā)的不良少女;兒子無法理解自己的母親一心只想把澡堂拆掉建公寓;孤獨死去兩周的老人:拋棄兒子的父親……生活丑陋的一面由此反映出來。但同時有這樣的一面:父親終于接受孩子的性別;兒子在母親的遺體焚化時嚎啕大哭;大悟在為父親整理遺容時流下了痛楚的眼淚……溫情伴隨著音樂流露出來。
大悟在工作期間,總少不了受別人鄙夷的眼光,又要忍受孤獨,面對種種的生離死別。直到有一天有位老人跟他說:“死可能是一道門,逝去不是終結(jié),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這位入殮師看著一個個人走向終點,超脫而曠達,真正做到了對生死的參悟。
在片末,大悟的朋友看到了入殮儀式的莊重和靜謐,看到了大悟溫柔的情懷。朋友在接過大悟的毛巾是的一個點頭以及妻子的一句“我的丈夫是入殮師”,大悟終于為身邊的人所接受,自己也最終融入了世俗社會。
整部電影為莊嚴(yán)、靜謐的氣氛所籠罩。久讓石大師的手提琴演奏曲更是為其增添了一種舒緩、安詳之感。自己的心也隨著主人公對生死的參悟過程流淌出感動之情。
死亡時每個個體必須面對的,但是,死亡不可避免,生命還在繼續(xù)。
《入殮師》觀后感4
整部電影都圍繞生死觀在探討,但是正面的討論也有好幾處。
第一次是大悟在橋上看魚,有兩尾魚拼命的往上游游去,這時候正有一尾魚的尸體飄到了下游。大悟?qū)先苏f:“多么悲傷啊,為了死而努力,終究是一死,不那么辛苦也可以吧!崩先苏f:“是自然定理吧,他們天生就這樣!边@里大悟陷入了虛無主義,既然都要死,結(jié)局歸途都是一樣的,努力還有意義嗎?既生命是虛無的,生命本身有意義嗎,死亡已經(jīng)既定,為什么還要活著。但是老人回答的很輕巧,自然定理,本來就是如此。是的,不管是努力往上游游去的魚還是死亡這件事情,本身都是很自然的,我們無法改變死亡本身,那么不能改變,活著就沒有意義嗎?
第二處是和社長的對話,這個時候大悟正打算和社長說辭職的事情。社長先是說了自己和妻子的事情,他妻子是他當(dāng)入殮師的第一位客人,死亡的'無法避免,但是可以讓她美麗的離開,這個也是一種慰藉吧。然后說了一個很普遍的生物規(guī)律。這個也是對生死的一次討論。“生物吃著其他生物生存下去,不想死的話就得吃!保ㄎ乙恢睉岩蛇@里的字幕不太全)這里暗含著一種生死觀念。死亡是很正常的事情,而生活中的死亡是很普遍的,只不過你的角度問題而已,你手里拿著的食物未嘗不是一種死亡的物體呢?
第三次是火化澡堂老板娘時候,那個老人這樣感嘆:“死可能是一道門,逝去不是終結(jié),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總會再見的”這位看著一個個人走向終點的人超脫而曠達,真正做到了對生死的參悟。
整部影片不說教,用音樂和畫面來感染人,生命存在那么多的未知,明明活著的章魚放生時反而死了,前幾天還活著的人,突然就死去了。那個孤單的老人的尸體在兩周后才被發(fā)現(xiàn),死亡帶著普遍而不可避免的特性,但是即使這樣,我們也沒有權(quán)利去放棄生活。
《入殮師》觀后感5
《入殮師》是我一直都很想看的一部電影,我這個人有點精神潔癖,這樣的一部影片,我一直都想靜靜的,一個人看完它,今天終于看完了。
看著小林大悟和他的社長每一次為死去的人入殮,深受觸動,活著的人分三六九等,可是在死亡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如何讓逝者走完莊嚴(yán)又體面的最后一程,是入殮師們的神圣責(zé)任。小林大悟是一個平凡而又渺小的普通人,他甚至無法在城市里找到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迫不得已,他才從事了這樣的一份工作。從最初的自我抗拒,飽受非議,到最終的受人尊敬,小林大悟的心路歷程異常艱辛。
社長說看他第一眼就認(rèn)定他適合這份工作,他的眼神堅定又清澈,一眼看進了你的心底。為逝者送行的人應(yīng)當(dāng)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靈,小林大悟是個善良又謙遜的人,所以,他真的是適合的。
火葬場的焚化工說:死亡是一道門,每一個人在推進焚化爐的門之后,他都會在心里默默的'說,希望你一路走好,我們一定會后會有期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最終都是會團聚的。在這部影片里,死亡不再充滿恐懼,更沒有滿含悲傷,每一個告別逝者的人眼里,逝者不過是先走了一步,多么靜謐又安詳?shù)膱鼍鞍。?/p>
當(dāng)小林大悟為死去的父親進行入殮儀式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父親緊握在手心里的小石頭,那是他們從前用石頭交換的心語。小林大悟一直不能原諒父親對家庭的不辭而別,可是此刻,他卻全然放下了。他又記起了父親的模樣,他把石頭放在妻子的手心,妻子將它貼在腹中胎兒的心口,那一刻,是親情的傳承。影片在這樣的時刻就結(jié)束了,讓人回味無窮!
人的一生,總要送別很多的人,有的是生離,有的是死別,就像一列火車,它緩緩的駛向終點站,無論你多留戀窗外的風(fēng)景,火車總會開往前方。不要難過你失去了什么,你曾經(jīng)得到過的東西才會失去,可是得到過的那一份美好會永存心底,誰也帶不走。我們要感恩每一個參與過你生命的人們,有了他們,你的生命才是完整的!失去了他們,你的生命才會留下印記!失去是為了更深的回味,《入殮師》讓我們更加懂得珍惜!謝謝這部影片,為我的心靈做了一次洗滌。
《入殮師》觀后感6
偶爾在CCTV6看到這部日本影片,節(jié)奏很慢,我看到中途睡著了.第二天特意從網(wǎng)上搜索補看齊全.現(xiàn)在仍然淚眼婆娑,我想,這是一部值得紀(jì)念的影片.入殮師,就是陪故去的人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人.生活中,我們并不愿意看到他們,看到他們時是我們最傷心的時候.這是我看電影之前的認(rèn)識.現(xiàn)在我想,如果身邊的朋友中有在這個崗位工作的'人,我一定會緊緊地握住他的手,說聲"謝謝".
影片中那位入殮師,是因樂團解散生活無著的大提琴手,迫于生活壓力不得已回到鄉(xiāng)下父母的故居.為了謀生,隱瞞妻子在NK代理社做入殮師這種人人嫌棄的工作,為各種原因死去的人們化妝擦洗\換衣納棺.開始厭惡惡心,到贏得眾人的尊重,男主人公走過了漫長的心理歷程.其間妻子美香不理解跑回到娘家,從小長大的朋友不理解對他令眼相看勸他另謀職業(yè).而招聘他進入這一行當(dāng)?shù)哪赀~的社長在每一次送行時都飽含愛意,舉手抬足之間給予故去的人最大的尊重,使他們的最后一次化妝卻成為一生最美的時刻.
言傳不如身教,男主人小林大悟果然從中悟中人生的深意工作的意義.片尾,故事進入高潮.大悟的父親六歲起離開大悟和母親,三十年間從無聯(lián)系.除了一塊小小的石頭,父親留在大悟心里的只有怨恨和思念.當(dāng)大悟在大家的勸說下終于決定肯為父親送行,分開死去父親的右手,發(fā)現(xiàn)緊握其間的居然是三十年前他送給父親的一粒圓圓的石子,恨,化開了,僅有父子之間的深情留存.
大悟在悠揚的大提琴伴奏聲中輕輕地為父親擦洗整形.觀眾也不禁感慨,父子二人三十年間,第一次親密接觸竟是陰陽兩隔時.世間,愛的生命比恨更長久對予他人足夠的愛,不管他是生者或者故人.該片曾獲第32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jié)最高大獎、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等獎項,入殮師,電影觀后感。
《入殮師》觀后感7
父母離異,年輕的你靠一把破舊的大提琴打拼,可在你咬牙借了重金換了一把提琴的第二天,樂團因收益不好而解散,你愣在原地很久最后沮喪的離去。
你又去了下一個工作地點面試,在了解是做入殮師之后你猶豫了,但因為優(yōu)厚的報酬理解了這份工作。第一個接手的是一具已經(jīng)腐爛一些的尸體,你的臉色發(fā)白,雙手顫抖,對生命的逝去感到恐懼。那天回到家飯也沒吃得下。夜里,你爬起床拿出小時候用過的已經(jīng)生銹的提琴,卻發(fā)現(xiàn)里面有一個包裹著的石頭,石頭很大,光滑。突然喚起了你從來都不愿回想的記憶,你拉著提琴,閉著眼睛回憶,在河邊的.沙地父親撿起一塊石頭給你,卻記不起父親的樣貌。母親在你還在國外時去世,與母親相依為命這么多年,連母親最后一面也沒有見,你無法原諒自己,也無法原諒犯了錯離開的父親。
你懷著對母親的歉疚為一個個死者入殮,溫柔地對待每一個遺體,把他們打扮的干凈美麗。漸漸地你愛上了這個工作,在溫柔的妻子苦心懇求你放下時,你拒絕了,妻子離開了家。你去社長那里打算辭職,但聽到了社長自老伴死后便從事這項工作之后又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你還是沒有放下。
最后在不久的一天,妻子回來了,并告訴你她有了身孕,在給澡堂的老夫人入殮時,妻子靜靜地看著,最終,她理解了你的工作是神圣的,鼓勵并支持你。
一個寧靜的早晨,一封信件送到了家里,信中告訴你,你的父親去世了,你被勸說后,愿意去見父親的最后一面,卻得知父親在離婚后獨身一人,從未過上幸福的生活。你顫抖著手給父親擦拭、化妝,發(fā)現(xiàn)父親放在胸前的右手緊握著,當(dāng)你舒展開他的手時,一顆石頭滾落下來,小小的,但卻比小時候得到的石頭圓滑的多。你最終還是原諒了父親,將滾落的石子放在妻子微隆起的小腹上,這是愛在傳遞。
記得在你回到鄉(xiāng)下母親留下的屋子的那個冬天,你說:“在我記憶里那里的冬天,從來都沒有這么寒冷!笨纱丝桃驯┫。你親手送走了你的父親,可你改變了從前對死者的悲觀。死亡,那是一種生命的延續(xù)。
就像那個同樣送走了一個個死者的老人說的那樣:“死亡可能是一道門,逝去并不是終結(jié),而是超越,然后走向下一程!
那顆冰冷卻溫暖的石頭,是超越生死的愛。
《入殮師》觀后感8
觀看了日本電影《入殮師》,盡管感到內(nèi)心深處有些壓抑,有些無奈,聯(lián)想到早逝的母親更是感到無比痛心絕望,但是,內(nèi)心深處也很震撼。剛看到電影名字時我有些不想看,總預(yù)想可能是悲悲切切的?墒强赐旰,我除了抑制不住留下眼淚外,更多的是對人生與死的態(tài)度更加清晰了。
人生就是單程車票,看完了今生的風(fēng)景,通過一扇門,進入死亡,又開始另一程旅行,又有另一番風(fēng)景。電影中把去世的人稱為往生者,是曾經(jīng)生活過的人的意思嗎?這部電影曾獲得2009年最佳外語片獎,電影所詮釋的對生死的理解震撼活著的人。人活著應(yīng)該有尊嚴(yán),死時也應(yīng)該有尊嚴(yán)。我們每個活著的人都或早或晚進入另一扇門,所以我們對往生者也要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重,因為我們也希望這樣被對待。每個人都會有“送人”與“被送”的時候,這是一個關(guān)于“人”的最普通不過的主題,可是卻能讓我們感受到友情、親情、愛情、工作尊嚴(yán),讓我們感動。
我又聯(lián)想到3月12日發(fā)生在日本的1200年一遇的大地震中,日本國民的民族素質(zhì)充分彰顯,讓我敬佩。這是否和這部電影中詮釋出的.生死觀高度一致呢?他們面對大災(zāi)大難的鎮(zhèn)定淡然,促我反思。人之生命的意義、人生該如何度過、應(yīng)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對待生與死?可能瞬間我們就會在地球上消失,就如此次日本大地震時發(fā)生的海嘯把幾座城市瞬間變成澤國一樣。
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了這個國家地震頻仍。從板塊構(gòu)造來看,日本正好處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太平洋板塊俯沖到亞歐板塊下方,這種地質(zhì)劇烈變動的地區(qū)極易發(fā)生地震。
出生在這個國家的人意志應(yīng)該很堅強,因為隨時面臨死亡。消極的人們,每天都是生活在恐懼、無奈、無助中;堅強的人們,每天坦然面對,從容過好每一時刻。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歷經(jīng)人生的春夏秋冬最終化為塵埃。我們生活在許多可能的意外中,我們需要以勇敢、智慧、超然的態(tài)度去對待。有位作家說:人的一生,總體而言是很悲觀的,因為終歸一死,這是不可控的;所以,我們應(yīng)該過好每一個細(xì)節(jié),這是可控的,所以人生又是樂觀的。哪些細(xì)節(jié)是重要的、哪些細(xì)節(jié)是可以忽略的,靠我們自己把握。
《入殮師》觀后感9
整部電影都圍繞生死觀在探討,但是正面的討論也有好幾處。第一次是大悟在橋上看魚,有兩尾魚拼命的往上游游去,這時候正有一尾魚的尸體飄到了下游。大悟?qū)先苏f:“多么悲傷啊,為了死而努力,終究是一死,不那么辛苦也可以吧!崩先苏f:“是自然定理吧,他們天生就這樣!边@里大悟陷入了虛無主義,既然都要死,結(jié)局歸途都是一樣的,努力還有意義嗎?既生命是虛無的,生命本身有意義嗎,死亡已經(jīng)既定,為什么還要活著。但是老人回答的很輕巧,自然定理,本來就是如此。是的,不管是努力往上游游去的魚還是死亡這件事情,本身都是很自然的,我們無法改變死亡本身,那么不能改變,活著就沒有意義嗎? 第二處是和社長的對話,這個時候大悟正打算和社長說辭職的事情。社長先是說了自己和妻子的事情,他妻子是他當(dāng)入殮師的第一位客人,死亡的無法避免,但是可以讓她美麗的離開,這個也是一種慰藉吧。然后說了一個很普遍的生物規(guī)律。這個也是對生死的一次討論!吧锍灾渌锷嫦氯ィ幌胨赖脑捑偷贸浴保ㄎ乙恢睉岩蛇@里的字幕不太全)這里暗含著一種生死觀念。
死亡是很正常的事情,而生活中的死亡是很普遍的,只不過你的角度問題而已,你手里拿著的食物未嘗不是一種死亡的物體呢? 第三次是火化澡堂老板娘時候,那個老人這樣感嘆:“死可能是一道門,逝去不是終結(jié),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總會再見的'”這位看著一個個人走向終點的人超脫而曠達,真正做到了對生死的參悟。 整部影片不說教,用音樂和畫面來感染人,生命存在那么多的未知,明明活著的章魚放生時反而死了,前幾天還活著的人,突然就死去了。那個孤單的老人的尸體在兩周后才被發(fā)現(xiàn)……死亡帶著普遍而不可避免的特性,但是即使這樣,我們也沒有權(quán)利去放棄生活。
《入殮師》觀后感10
最美的不是青春,而是青春里的那個人
人永遠(yuǎn)都不會知道,誰哪次跟你說了再見之后,就真的不會再見了。 而我們根本還沒來得及說你好,就匆匆的再見了。也許這就是青春:一個回眸,一個轉(zhuǎn)身,就是一輩子。我不知道,當(dāng)我在偷偷的想你時候,你會不會也在想著我。
那時年少的我不懂愛,只是想每天一抬頭就能望見你就在不遠(yuǎn)的斜對面,空閑的時候喜歡看著你發(fā)呆,看你舉手投足間的.每一個動作。默默地關(guān)注,卻從不去打擾。直到再也看不見你,才發(fā)現(xiàn)我竟如此依戀你!哪怕只是個背影!
我明白,不會再有人讓我只是聽到他的聲音就會心動不止;不會再有人會放慢自己的腳步,只為跟我同步;不會再有人在我受到磕碰的時候,調(diào)皮的說小心點。你說你只是個過客,可是你明明就已經(jīng)住進了我的心底,讓我怎么能灑脫忘記?
那是天真的以為:屬于我的終究會屬于我,然而這最終只是電視劇里的情節(jié)。我們終究是逃不過命運的戲弄!時間在變,人也在變。有些事不管我們?nèi)绾闻Γ夭蝗ゾ褪腔夭蝗チ恕?/p>
暗戀一個人很傻,兩個互相暗戀的人更傻,而那些都是我們再也回去的青春!有時候我會想:如果當(dāng)初我勇敢一點,你會不會就是我的了~這還真真是有些事現(xiàn)在不做,以后再也不會做了!
遇見一個人,需要一秒鐘的時間;
認(rèn)識一個人 ,需要一分鐘的時間;
喜歡一個人,需要一天的時間;
忘記一個人,卻要用一生的時間。
不是還想等著你,不是不想忘記你,只是還沒找到一個和你一樣的,讓我念念不忘,深深愛的人來代替你。因為一個人占滿了整顆心,所以再也容不下其他人。
既然彼此的沉默讓我們錯過了,那就這樣錯過吧!
或許很久很久很久之后,我們依然會微微笑著向彼此打招呼。那樣感覺也還不錯~
-------致逝去的青春
《入殮師》觀后感11
兩節(jié)課看完了日本電影《入殮師》,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位入殮師從剛開始工作一直到成為職業(yè)入殮師的心理歷程,從這部影片里可以看出很多與心理人類學(xué)有關(guān)的知識。
首先,男主人公入殮師,以及他的妻子和朋友們,在一開始對入殮師這一行業(yè)抱有極端的反感,他們認(rèn)為這一行業(yè)常常與死人為伴,工作的性質(zhì)便是接觸死人。按照世俗觀點,這是晦氣的,骯臟的,低賤的工作。因此男主人公在從事這項工作之后,他的妻子回了娘家,他的朋友不再樂意和他打招呼。但是到后來,由于男主人公的執(zhí)著和努力,人們逐漸發(fā)覺入殮并非是低賤的。因為人死之后并不意味著就變成了妖魔鬼怪,而是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命從繁忙不息的工作走向了從容安穩(wěn)的休息。所以,在一個人逝去后為他打點裝扮是為了讓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個階段,從而使一個人有著完整的一生,其實這在實質(zhì)上是對一個人的尊重。
其次,從影片中可以看出,一個人待人處世的點滴行為大多是由自己內(nèi)心情感所造成的。一個人從心理上對某一件事情敬佩欣賞,那么表現(xiàn)于外的必然是禮貌尊敬的行為舉止,反之則表現(xiàn)出藐視的行為。所以,要想改變自己的行為,或是改變他人對某事的看法,首先就要調(diào)整心理。而具體來說,調(diào)整心理也就是調(diào)整世界觀和價值觀,這也就是人性之根。
最后,從片中可以發(fā)現(xiàn),日本是一個很講禮儀的國度。人們內(nèi)心之間的相互尊敬,表之于外便是禮儀,而反過來,禮儀也可以促進人們內(nèi)心生起敬重之心。因為歷史的原因我不喜歡日本人。然而《入殮師》這部電影所表現(xiàn)出的真實的人性,以及日本民族孕育著的一種精神和文化,讓我感動。
對于死亡的恐懼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影片《入殮師》告訴我們死亡也可以如此的美麗動人。相信看過影片的人會對死亡有一個全新的認(rèn)識,希望沒看過的朋友都能看看這部不可多得的影片。最后,我想引用片中的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作為結(jié)尾:“使已經(jīng)冰冷的遺體復(fù)生,授予其永恒之美。那是準(zhǔn)確的,冷靜的,一種至高無上的愛。在最后的時候送別故人,靜謐地,那一舉一動都是如此的優(yōu)美……”
【《入殮師》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入殮師觀后感02-16
《入殮師》觀后感影評08-23
電影入殮師觀后感08-24
入殮師觀后感--笨拙的力量08-24
入殮師觀后感范文(精選6篇)08-18
《女心理師》觀后感09-19
《師者如是》觀后感(精選11篇)09-05
《調(diào)音師》觀后感(精選5篇)03-24
師愛論文:用師愛溫暖學(xué)生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