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科學教學反思《一天的食物》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學反思《一天的食物》,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學反思《一天的食物》1
導入,記錄一天的食物,再對自己記錄的食物進行分類,再到對教師提供的食物進行分類一切似乎進行得很順利……當各組完成分類,我請其中一組上來展示,這一組按照葷、素的分類標準把食物卡片擺放好。
然后我就質(zhì)疑:對他們的分類還有不同的意見嗎?
我原本的意圖是讓學生說說其他不同的分類的方法和對他們組葷、素的分類有否錯誤。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一位同學站起來說:“火腿腸不是屬于葷類,因為它里面含有面粉,面粉是素類!”
我馬上追問一句:“那你說火腿腸屬于葷的還是素的?”
他不假思索就說:素類。
這下引起了很多同學的反對,紛紛舉手表示有不同的意見,有的說是葷類,因為有火腿;有的.說是素類,因為有面粉,爭執(zhí)不下。
我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極好的“頭腦風暴”的機會,干脆讓他們放開說,這時的教學已經(jīng)脫離了我原來的設計。
又一個學生起來說:我認為火腿腸既不屬于葷類,也不屬于素類食物,而是葷素混合類的食物。
我立即肯定了這位同學,并提醒大家找證據(jù)。
馬上有學生說:“火腿腸的包裝上就寫了好幾種配料,有火腿、鹽、面粉等,的確是既有葷,又有素,屬于葷素混合類食物。”正當大家對這個問題的答案表示滿意時,又有學生對面條產(chǎn)生了懷疑:老師,我還有問題,我認為面條也是葷素混合類的食物。
“是嗎?”到此時,我自己也被他們的熱情感染了,“你有什么根據(jù)呢?”
“我從面條上聞到一股雞蛋的香味!可能這種面條中含有雞蛋!所以是葷素混合類的食物!”
“其他同學能聞到嗎?”
有的說聞得到,有的說聞不到,還有的說聞到了咸魚的氣味(咸魚和面條放在一起)
“怎么辦?”
“能不能也把面條的包裝袋找來看看,上面有配料表的!”
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把面條的包裝紙扔掉了,一急,也顧不上這是一節(jié)比賽課,就讓后面的同學到儀器室的垃圾桶里找找看,聽課的老師必定是一臉的茫然。幸虧儀器室就在實驗室后面,包裝袋一找就著,那位同學匆匆忙忙地拿著包裝袋跑上來,我松了一口氣,馬上在投影上出示了這種面條的包裝袋:“一起看看有什么?”
生齊讀:“有面粉、雞蛋、香料。真的是葷素混合類實物!
教師總結(jié):其實在我們所吃的食物中,大部分是葷素混合在一起的,比如……
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原來的設計意圖是先讓學生區(qū)分葷類和素類的食物,然后出示一種葷素混合類的食物,如青菜肉片之類的,借此認識葷素混合類的食物,再回過頭來評價原來的分類是否還可以再科學些,分為葷類、素類和葷素混合類?墒俏业拇_是低估了學生,他們不僅提前發(fā)現(xiàn)了葷素混合類食物,而且已經(jīng)會從食物包裝袋上的信息來分析食物的成分。那么我原來的設計只得作廢,“面對學生的不同的節(jié)奏,不同的步伐,教師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隨時調(diào)整自己的節(jié)奏,跟著學生走。”不要被自己預先設計好的環(huán)節(jié)束縛,實時調(diào)整,學生在不斷生成,我們的教學活動也要不斷生成新的方案。
由此我覺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是對話的“提問者”、學習的“指導者”、學業(yè)的“評價者”,更應該是教學過程中信息的“重組者”。學生動起來了,絕不意味著教師無事可做了,而是意味著教師要在收集處理這些信息的水平上作只有、也應該由教師來完成的更高水平的“動”,通過教師這一層面的動,形成新的、又具有連續(xù)性的興奮點和教學步驟,使教學過程真正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生成的創(chuàng)生性質(zhì)。
記得中國古代詩人陸游有這么一句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詩的意思我們都清楚,書本上的知識和學問是抽象的理論,要去親身參加實踐,才能把書本上的變成自己的實際才干。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也是如此,教案只是教師課前對教學過程一廂情愿的想法,只有付諸實踐,才會發(fā)現(xiàn)學生其實就是我們最大的資源。
科學教學反思《一天的食物》2
《一天的食物》是科教版四年級食物單元的起始課。這節(jié)課非常強調(diào)記錄、整理,強調(diào)記錄的真實性。學會確定標準進行分類,這個目標的確定也是為了使學生的活動更理性,培養(yǎng)科學的實證意識,在課的展開中,我安排學生先記錄自己一天的食物,根據(jù)記錄整理小組內(nèi)同學一天的食物,再讓學生小組討論,提出自己的方法,按照已確定的標準去分類,這三個活動內(nèi)容占據(jù)了整堂課的時間,充足的活動時間為學生充分記錄、整理分類、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對于學生來說,由于不可能把各種食物都搬到課堂上來,除了記錄、討論、分類和匯報外沒有什么能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因此,我采用小組合作,分組競賽和經(jīng)驗介紹等,讓學生專注于記錄、討論活動。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記錄、整理、分類是一種探究學習的方法,也是一種科學技能,學生會不會記錄,怎么記錄起來更方便,怎樣整理才更清晰,按什么方法分類,這幾方面可以鑒定學生科學技能的高低。
教學中我對學生的記錄主張求真務實高效。記錄前,小組討論分析,怎么記,采用什么方法來記,記錄時我們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小組討論怎樣解決?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學生提出了一些困難,他們自己也都進行了討論,解決難題,但作為老師對學生的回答沒有給與明確的表態(tài)。如:學生提出雞蛋湯和牛奶是葷的還是素的?牛奶是生的還是熟的?對于這些問題學生還不太清楚葷素和生熟的區(qū)分,而我也沒有提醒學生,導致學生在按葷素方法分類時,不知將雞蛋和牛奶放在哪里。有的學生在記錄自己一天的食物還有遺漏現(xiàn)象,整理時食物出現(xiàn)重疊的現(xiàn)象,還有的小組分類標準不明確等。面對學生出現(xiàn)的種種情況,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著重指導學生掌握記錄、分類的方法,一組一組的幫助引導,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及時地幫助他們處理問題。
【科學教學反思《一天的食物》】相關文章:
科學教學反思08-24
科學教學反思02-06
《科學》教學反思03-28
科學教學反思案例08-25
科學《紙》教學反思03-09
《紙》科學教學反思03-08
(精品)科學教學反思09-26
杠桿的科學教學反思05-17
杠桿的科學教學反思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