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與千克》的教學反思
一、教學案例
我在兩個班用了不同的教學設計,后面的班級是在修改的基礎上教學的。
教案一:
1、從生活引入,初步認識克與千克
出示圖中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發(fā)現一枚硬幣的重量是1克,一袋鹽的重量500克、一袋大米的重量是50千克、一個雞蛋的重量大約是60克,……從而引出重量單位克與千克。
2、親身體驗,認識一克與一千克、幾克或幾千克
學生拿出教師課前準備好的一克與一千克的物體進行親身體驗,用手掂一掂、比一比,感覺一克與一千克的重量。然后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重量是一克或一千克。估一估你周圍物體的大約重量。
3、理解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4、通過各種練習強化對克與千克的認識。
教案二:
1、從經驗出發(fā),初步認識克與千克
T:說說你喜歡的物品的重量。
S:一袋方便面的重量是100克、一袋奶粉的重量是500克、一粒泡泡糖的重量是5克、一袋大米的重量是50千克……學生在說的過程中,我板書,左邊書寫以克為單位的物品,右邊書寫以千克為單位的物品,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比較輕的物品重量一般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物品重量一般用千克作單位。
2、研究與體會一克、一千克物體的重量
學生從自己準備的物品當中拿出一克的重量來,掂一掂,然后找一找你周圍的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一克。同時認識一千克。估一估,周圍物品的重量。
3、理解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4、通過各種練習強化認識克與千克。
二、教學反思
教案一教后分析:課的開始也是從生活情景引入的,但這樣的情景引入并沒有從學生生活實際考慮,在實際生活中二年級的學生根本沒有有關克與千克的重量觀念,不是實實在在的學生所親身經歷過的生活經驗,按理說,用手掂一掂,估一估,應該可以形成一克與一千克的概念,但在學生的已有經驗中,根本就沒有與一克、一千克產生對比的經驗,所以這樣的掂一掂、估一估,也只是流于形式,對于大多數同學來說,還是無法通過這樣的掂一掂,估一估形成正確的概念。
在第二次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讓學生在課前進行了實踐活動,為課堂教學的有效學習做好充分準備。要求學生回家學生用手掂一掂幾粒綠豆、幾粒米、一個雞蛋、一袋鹽、一袋米、一桶油、一棵菜……的重量,用彈簧秤稱一稱。在教學時,直接從學生的經驗出發(fā)設計教案二。
對比兩者進行反思: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獲得了有關克與千克的生活經驗,為學習新知做好了準備,所以學生在引入的情景中,就會很主動。在掂一掂、估一估的過程上,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掂一掂,估一估,有利用于形成正確的克與千克的觀念。
通過這兩節(jié)課的對比與分析可見,在數學教學中,把數學知識與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收集資料、動手操作、合作討論等活動,讓學生在認識的同時真正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克與千克》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03-10
《克與千克》的教學反思03-24
克與千克教學反思03-28
克和千克的教學反思02-16
《克與千克的認識》教學反思03-28
克和千克教學反思03-22
《千克和克》教學反思04-16
“克和千克”教學反思03-31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學反思03-28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學反思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