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的奇跡》讀后感,力量源于創(chuàng)造
力量源于創(chuàng)造
——讀《教育的奇跡》有感
陳珊珊 蘭衍局名師工作室
1
作者簡介
朱永新,男,1958年生,江蘇大豐人。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新教育實驗'發(fā)起人,臺灣《本上心理學研究》顧問。著有《朱永新教育文集》 (十卷)、《新教育之思》、《寫在新教育的邊上》等,主編《當代日本教育叢書》等30余種,并主持《新世紀教育文庫》的編選與出版工作。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200佘篇。曾多次主持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托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及省級研究項目并多次獲獎。
2
內容簡介
全書提供給讀者十八個成功教育的典范,從著名的美國盲女作家海倫·凱勒到中國的女神童周婷婷,無一不是成功教育下的奇跡。通過這本書,我們了解到教育的驚人作用,一些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標簽孩子,都成長自己眼中最好的自己。教育最美的兩個詞是“因材施教”和“有教無類”,感謝這本書,以青少年的成功教育為中心,從家長、老師和學校三個方面闡述了成功教育的要旨和方式。
3
精彩分享
牛頓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是不受老師歡迎的"糊涂蟲"、達爾文是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是連續(xù)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
世界上唯一的一名弱智指揮--周舟。他是一個先天性智殘孩子。舟舟是不幸的,舟舟又是幸運的。作為他的父母,從未把他當成殘疾兒童,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來培養(yǎng)兒子的智力。利用他超常的音樂天賦,不斷培養(yǎng)和給予他鍛煉的機會。作為一個智障孩子,舟舟是幸福的。上帝關閉了他智慧的大門,卻開啟了他指揮的殿堂。
“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同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每個父母都是農民,孩子就是莊稼,你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命運。
……
4
讀后感想
人的潛力是巨大的,要相信每一個人都應該而且可能做得更好。公平對待所有的學生,其實越是成績不好的孩子,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關懷與愛護,他們的心更敏感。閱讀的過程中,作為一名教師, 特別是小學教師,我一直在思考:教育需要奇跡嗎?教育需要怎樣的奇跡?兒童情緒越來越被大眾所關注,等等。
在我現(xiàn)在的學校就有個四年級的男孩子,性格出奇的執(zhí)拗。他看似講道理看似又毫無道理。他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控制不住自己。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就是當時真的很生氣,沒有辦法控制脾氣。情緒障礙,這樣的例子在現(xiàn)在卻是十分常見。
很多學生之所以會越來越差跟他在學校老師對他的關心夠不夠,受到老師的漠視有著很大的關系。對待學生,特別是小學生,我們應該有親切的語言,溫暖的笑容和恰當?shù)陌荩⒆拥某砷L過程需要我們的包容與鼓勵,多點包容,多點鼓勵,孩子的進步就會很大很快。和成人相比,孩子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們不受束縛,無章可循,無法可依,心上很少受概念的約束。因此,他們不可能去認真思索一個問題,注意力也不可能長久地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這反而使孩子能無拘無束地想他們所想,超出成人的想象,創(chuàng)造出令人驚異的場景。
不同能力,不同個性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也應該有所區(qū)別,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對于鄉(xiāng)下的孩子,發(fā)展特長更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因勢利導,揚長避短說得簡單,可實際操作比較難。在與孩子的交流中。我們父母和老師一定要避免使用一些不良的語言和態(tài)度,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和老師。雖然不是絕對,但也父母和老師的教育會對孩子起著絕對的作用。老師、家長們應該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幫助孩子成長,創(chuàng)造我們每個孩子獨一無二的教育奇跡。
【《教育的奇跡》讀后感,力量源于創(chuàng)造】相關文章:
奇跡是創(chuàng)造的08-16
源于生活,創(chuàng)造鮮活08-16
奇跡源于積累作文05-10
奇跡是怎樣創(chuàng)造的08-17
創(chuàng)造奇跡作文08-18
奇跡是這樣創(chuàng)造的作文04-24
奇跡是這樣創(chuàng)造的作文05-28
快樂來源于創(chuàng)造作文08-15
奇跡是這樣創(chuàng)造作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