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張曉風散文》有感1000字
讀《張曉風散文》有感1000字
原創(chuàng): 文越
接觸張曉風的散文,還是因為兒子,他在人大附中讀書時,語文老師要求擴展閱讀的書中就有《張曉風散文集》。張曉風是"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有人稱其散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是不是這樣的文字才配贊美她的文筆呢?我讀她的作品,最大的感觸就是無論是什么,經她的筆潤過之后,就會與眾不同。
記得有一篇《炎涼》,一張竹席會在她的筆下變得又有質感,又有溫度,結尾處更是緩緩道來"讓席子在該鋪開的時候鋪開,在該收卷的時候收卷,炎涼本來就是半點不由人的。"
她本身也是老師,上課講小說,會突然停下來問學生:
"愛的反面是什么?"
大部分同學大聲的回答是"恨".
但經她場景回放地解釋之后,"恨也是一種容易疲倦的情感。",學生會理解"所以說,愛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嗎?但她理解學生"只因太年輕!"
這次暑假回來,毫不猶豫地又借了一本《張曉風散文精選集》,第一篇《傳說中的寶石》就電到了我。為什么她總能從平凡小事中捕捉到靈感,娓娓繪出另一種風景來。文中她談到去韓國慶州土含山佛國寺觀日出。"石窟庵菩薩"的奇景是太陽可將菩薩額頭的寶石折射出萬道光華,可是寶石早就失竊了。文章最后她寫到"如果清晨時分,我面對太陽站立,那么,我臉上那平靜的雙瞳也會因日出而幻化為光輝流爍的稀世黑晶寶石??我于是憬悟道自身的莊嚴燦美,原來尤勝在深山蓮花座上跌坐的石佛。"
閱畢,頓時眼前一亮,沐浴其中,感覺真的會營養(yǎng)精神。
讀了她的文字會覺得人生怎么過,都是恰到好處的。有一篇文章《浪擲》,特別有共鳴。我們有新生研討課,第一節(jié)課上是自我介紹,讓同學們相互了解。正是她提到的有一類說:"我從前愛玩,不太用功,從現在起,我想要好好讀點書",另一類說:"我從前只知道讀書,從現在起我要好好參加些社團??."兩者都有輕微的追悔和遺憾,想到國內的孩子讀大學前,除了要完成課上的作業(yè),還要參加各種補習班;而國外的孩子三點多就下課了,學到的東西在我們看來少的可憐。那又怎樣?因為青春是一場"無論做什么都覺得是浪擲"的憾意,反過來想,因為你或讀書或玩,或打游戲,恰恰好是另一個人嘆氣說他遺憾沒有做成的。如此說來人生不是活給別人看的,是要自己開心。小孩子比大人更懂聽從自己的內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大人看在眼里心急如焚,"你現在不努力,將來如何立足?"
是這樣的嗎?孩子心里想的可是"玩完再說!"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夢想,或大或小,真正有夢想的人會有計劃的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沒有人可以阻擋。家長能做的就是提供一個平臺,如果不能提供,最起碼是精神上的支持,而不是言語上的打擊和阻撓!
2018-09-12(于北京香堂)
【讀《張曉風散文》有感】相關文章:
張曉風散文讀后感08-08
《張曉風散文》讀后感05-25
張曉風的散文讀后感06-30
《張曉風散文》讀后感03-10
張曉風散文讀后感09-28
《張曉風散文》讀后感范文07-05
張曉風散文讀后感14篇06-09
張曉風散文讀后感15篇02-07
《張曉風散文》讀后感15篇03-12
《張曉風散文》讀后感(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