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曹錫仁《中國道路》有感
讀曹錫仁《中國道路》有感
原創(chuàng): 王榮利
十九世紀,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在西方的堅船利炮下,走到了它的沒落階段。當時民眾的苦難,著重體現(xiàn)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封建腐朽統(tǒng)治上。中國資產階級軟弱無力,勢單力薄既沒有思想基礎,亦沒有群眾基礎。這就是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現(xiàn)實。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中華兒女中的仁人志士都在思索,中國該怎么辦,中國該走向何方……
洪秀全從中國廣大的農民的深重災難中,徹底否定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并從一個農民狹隘的思想領域提出了"均田地"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它表達了廣大農民階級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深切痛恨和對有田同耕理想的渴望,是符合歷史、現(xiàn)實的要求的,也是正確的。但是,洪秀全的狹隘性表現(xiàn)有他沒有看到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和潮流,他的思想是一種封閉的狹隘的農民意識。所以洪秀全所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只能是一次農民起義,而不是一場革命。同時也注定了他不可能成功,只能是空想。
康有為無疑進了一步。他看到了中國封建社會落后的一面,他不僅要求廢除土地的封建所以制,而且提出了發(fā)展工商業(yè)的思想,無疑更具有歷史的進步性。但是他的理論矛盾而不具體。他只設計了一幅美麗的圖景,卻沒有提出實現(xiàn)這一壯麗圖景的正確道路。他企望通過上層的改良、維新,而忽視了發(fā)動農民群眾的重要性。所以他失敗了,也只能是空想。
孫中山提出了以"三民主義"為綱領的民生社會主義思想,并為之奮斗終生。但孫中山亦然以失敗而告終……
從這些偉大的探索中,我們不難看出,在中國這個沒落的封建國家,謀求人民的幸福和國家的繁榮富強,象資產階級那樣主張私有制,強調人權,要求民主、自由,不僅不可能實現(xiàn)其目的,更是廣大苦難深重的農民階級所難以接受和支持的。廣大的農民階級親眼的現(xiàn)實是,他們的苦難直接來源于土地的封建私有制來源于地主的壓迫。所以,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中國最廣大的農民階級的一致呼聲和強烈的要求,是廣大農民階級從洪秀全直到共產黨解放全中國這一百年來一直追求的最強烈的心愿!
洪秀全失敗了,康有為失敗了,孫中山也失敗了。洪秀全順應了廣大農民的呼聲,掀起了太平天國運動,并一度取得了勝利。他的失敗主要在于其農民思想的狹隘性和政治統(tǒng)治上的腐朽性,使他沒能把這一斗爭進行到底?涤袨榈氖≡谟谒m然看到了這一社會現(xiàn)狀,卻沒能發(fā)動民眾,依靠改良和維新,觸動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最終被封建專治制度窒息而亡。孫中山的失敗在于他依賴軍閥、資本家,他亦忽視了廣大農民階級的力量,結果只能在軍閥混戰(zhàn)中疲于奔波……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傳來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理論雖然是在西歐自由資本主義的社會基礎上的研究成果,但是它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公有制理論正符合了廣大中國人民最深切的愿望,使長期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國人民終于看到了一線希望的曙光!于是,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它適應了這一歷史的潮流,民眾的呼聲。它在馬列主義的理論指導下肩負起了領導中國人民翻身求解放的重任。最終,毛澤東成功了,中國共產黨成功了!
但是,成功的道路并非如此順利,如此順理成章。中國共產黨亦走了不少彎路。這些彎路恰恰是由于對中國現(xiàn)實認識上的偏差造成的。
起先,中國共產黨照搬蘇聯(lián)的經驗,發(fā)動工人階級,成立蘇維埃,希圖走"城市暴動"的道路奪取政權。但是由于當時的中國軍閥割據,并沒有統(tǒng)一的或穩(wěn)定的政權可以奪取。同時中國資本主義極不發(fā)達,中國的資產階級尚未建立起自己真正的政權,中國的工人階級力量亦十分薄弱,而且還比較單純、幼稚,缺乏無產階級的覺悟,加之當時中國的主要矛盾并非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因此,必然注定了"城市暴動"的失敗。
只有毛澤東,他來自農村,他最了解中國廣大農民的心聲,他抓住了當時中國最主要的矛盾和問題。他看到了,當時中國最主要的矛盾是廣大農民階級同封建地主階級的矛盾,中國最大的問題是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問題。廣大的農民階級對地主階級的仇恨才是最深刻的,他們的革命性亦是最堅決、最徹底、最寧死不屈的。這是幾千年來農民階級反抗封建壓迫的前赴后繼斗爭所證明了的。在當時的社會狀況下誰要維護現(xiàn)狀,維護封建土地所有制,誰就得不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相反地,誰反對封建土地所有制,誰就必然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在中國這個封建的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農業(yè)大國,農民是各階級中最廣大,人口最多,力量最強的力量,誰能發(fā)動農民群眾,誰就可以奪得政權;誰失去農民階級的支持和擁護,其政權亦不會穩(wěn)固。馬克思主主義的公有制理論客觀上也正符合中國當時廣大農民群眾的意志。因此,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同時擁有了馬列主義的理論和廣大農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必然能夠真正地統(tǒng)一全中國,建立新的革命政權。
正因為這樣,中國共產黨只有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中國也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而不可能走向資本主義。事實已證明了這一點。如果沒有共產黨,如果中國沒有選擇社會主義,那么中國更可能會象印度或非洲一些封建國家一樣緩慢發(fā)展,而絕不會象歐洲資主義國家那樣蓬勃發(fā)展。
中國共產黨奪取了政權,建立了新中國,進行了土地改革,(www.gymyzhishaji.com)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使中國人民結束了近百年的屈辱歷史,給中國帶來了光明與希望,為中國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廣闊的前景。因此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夠救中國".
但是建國后,中國共產黨過高地估計了中國農民階級的思想覺悟水平,盲目地追求一大二公,追求大集體,大躍進,結果又在農村問題上載了跟頭。直到鄧小平,他再一次把農民的土地還給農民,極大地激發(fā)了農民階級的積極性,解放了生產力,開辟了中國改革的新時代,給中國帶來了新氣象。
總結一百多年來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可以說中國的近現(xiàn)代史是一部中國農民史,或者是中國農村社會發(fā)展史。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奪取政權的斗爭中,中國農民階級一直是最主要、起決定性的革命力量,亦是中國革命的基礎力量。因此,中國革命與俄國革命有很大不同。在蘇聯(lián),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農民是工人階級的同盟軍。而中國革命卻不完全是這樣。中國的工農紅軍大多來自農村,中國革命的根據地在農村,中國革命的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中國共產黨是由知識分子、青年學生和社會各階層中一批優(yōu)秀中華兒女組成的。因此,中國的實際可以說是"共產黨是民族解放的先鋒隊,農民階級是革命的基礎力量,工人階級是農民階級的同盟軍!
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今天,雖然農村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那還只不過是邁出了第一步。農村的改革還遠遠不可止步制定農村的發(fā)展戰(zhàn)略,深化農村的改革,研究農村的發(fā)展前景是當前最重要最迫切的問題之一。中國有九億農民,農村問題才是中國的最大問題,農村的繁榮和富強決定著國家、民族的繁榮和富強。因此,忽視農村和農民問題,將會成為改革的最大失誤。
中國的社會主義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主義社會的基礎之上的,而并非如馬克思所論證的建立在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社會基礎之上。中國沒有經歷資本主義社會階段、沒能建立起高度發(fā)達的物質生產和商品經濟,也沒有實現(xiàn)工業(yè)化。在這樣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這是當代馬列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新課題。主張中國必須補資本主義的課,或者主張中國回頭走資主本主義道路,是不現(xiàn)實的,也是走不通的。當然,中國也顯然是不可能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基礎之上一下子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目標的,所以我們必須借鑒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的經驗和教訓,引進和吸收資本主義社會已經過實踐檢驗符合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優(yōu)秀合理的東西,以加快社會主義建設的步伐。過去,中國共產黨把馬列主義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地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奪取政權的道路—農村包圍城市,取得革命的勝利。今天,我們必須再次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同中國的具體國情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
【讀曹錫仁《中國道路》有感】相關文章:
讀《數學教育的"中國道路"》有感08-25
《堅定的錫兵》讀后感11-11
《堅定的錫兵》讀后感范文04-26
游馬仁奇峰08-24
游錫惠公園作文08-24
逛錫惠公園作文08-24
讀《城鄉(xiāng)中國》有感08-24
讀《中國夢》有感07-19
讀《美麗中國》有感05-01
讀《英雄中國》有感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