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是部金融史》讀后感1000字
《中國是部金融史》讀后感1000字
明華
最近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2010年發(fā)表的舊帖子,作者的視角和格局完全不同于見事說事的八卦討論或者知識普及,而是站在歷史的高度分析了制度、政策、人性、房產(chǎn)、貨幣等,縱觀這八年來的世事交替,作者當初的觀點基本都變成了即成事實。難道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先知嗎?被完全震撼到后,我充分發(fā)揮了多年來工作養(yǎng)成的八卦精神,搜索到論壇作者的真實姓名和背景,終于明白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有必然原因的。發(fā)帖者是一位深諳歷史的學者,有中國三千年的歷史為鏡,還有什么是看不清楚的呢?
然后,有幸讀到了作者的著作之一《中國是部金融史》,一開始找這本書時賣家說已經(jīng)停止印刷了,不過最后還是買到了。一直感覺所謂讀后感說多了反而會誤導別人,所以還是做個大自然的搬運工吧!原生態(tài)摘抄一些書中觀點:
1、真正的盛世,必然也是文化極盛的時期。中國傳承數(shù)千年的"六書"全部出自西周,此后,歷朝歷代也只能在西周的殘跡里尋找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思索。與后世豐富多彩的金融貨幣現(xiàn)象相比,西周的金融表現(xiàn)形式確實非常簡單,但最適宜詮釋金融的本質(zhì):誠信。
2、人們經(jīng)常鄙夷"共患難,不可共富貴".現(xiàn)在,我告訴大家,共患難是因為窮哥們之間根本就沒有利益,也就談不上什么叛變;不可共富貴,實在是因為沒有什么人不會選擇背叛,暫時沒有背叛是因為籌碼還不夠大。
3、管仲告訴我們,強國、弱國最大的區(qū)別是強國的錢都在黎民百姓手里,弱國的錢卻在國王的錢箱子里。這一點,頗類似于窮國和富國的區(qū)別,窮國只想搶老百姓的錢,富國卻在想著如何讓老百姓賺錢。
4、道德價值當然高于物質(zhì)利益,一個社會,如果失去了道德價值,眼中只剩金錢,那就是一個赤裸裸的叢林社會,所有的掠奪都會沒有底線。這個時候,沒有人能擺脫利益的誘惑,因為整個社會除了錢,已經(jīng)沒有其他任何東西有價值了。
5、在"不告緡令"引導下,有錢人很自然地發(fā)現(xiàn)了一個低風險、高收益的渠道——土地!隨著商人手中大量的貨幣迅速轉(zhuǎn)向土地,漢帝國第一波土地兼并開始了。結果不言而喻,儒學大師董仲舒給出了那句最精準的評價:富者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6、漢武帝打擊了商人和工商業(yè)者,卻培植出一批比商人更為可怕的人。單純的商人、地主或者有錢人,很快被"官商"擠出,就算再有錢,找個理由整治你還不容易?現(xiàn)在,丞相、王侯、大夫才是帝國真正的有錢人。此后,歷朝歷代都沒有超脫出"官商"的窠臼,工商業(yè)永遠成了附屬于封建官僚集團的牟利之道。"想致富、當干部"成為漢帝國每一個人的人生信條,富人必須先是官僚,然后才能集官僚、商人、地主于一身。與普通商人、地主不同,"官商"對金錢的渴求根本沒有止境。畢竟單一的商人、地主或者官僚都有自己的規(guī)矩,就算欺行霸市,商人的價格也不能貴到離譜;就算地租再高,也不能不讓小農(nóng)生存。"商人+地主+官吏"就完全不一樣了,此時整個社會的財富規(guī)律已經(jīng)轉(zhuǎn)變,人們不再熱衷于生產(chǎn)財富,而是如何去搶劫財富。
【《中國是部金融史》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
銀行金融部個人工作總結10-29
緬甸史概述10-26
《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讀后感07-19
志向斗爭史作文08-24
我的讀書史作文08-24
史玉柱語錄06-03
姓史男孩名字03-20
史玉柱語錄01-12
最美是史_550字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