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鐘鼓樓》有感3000字
讀《鐘鼓樓》有感3000字
善小姐很咸
我在無意中尋得這本書,卻出奇地喜歡它。這篇小說的命名就特別吸引我,可能是家鄉(xiāng)也有一座"鐘鼓樓"的緣故。書中的鐘鼓樓有著悠久的歷史,所以啊,它經歷的事兒可真不少。不管是"糟心"的瑣事還是"歡快"的樂事,在翻動的書頁間,我們似乎離鼓樓越來越近。有時竟會覺得,莫非這世上果真有什么"前世輪回"罷?不然我怎會對鐘鼓樓如此熟悉?
。ㄒ唬 文學價值
剛敲打完標題,我意識到——這題目取得過于廣泛了。況且,我作為一名簡簡單單的讀者,對這篇小說的文學鑒賞自然不如文學家們的評論。但是,又正是因為一名讀者,我想,我們也有權利來品鑒一本好書。對于質量,卻不敢"打包票",權當各抒己見。
說回正題,這篇小說的構思及其巧妙,與《雷雨》有那么幾分相似,都是采取以某一天的具體事件為線索而展開全文!剁姽臉恰芬匝o躍娶媳婦為"點"分散開來,就好比是一塊石子投進了湖里。薛紀躍娶媳婦是石子,由此而生的漣漪卻囊括了那條巷弄里形形色色的人物。順敘是框架,插敘是填充,兩條線索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這也讓文中的人物忽地"立"起來了。他們逃離了文字的二維空間,竟來到我的面前上演著他們的生活,一切都是如此的真實,我們的呼吸聲似乎在同一個頻道。
一位文學家,一位作家,他寫這部作品究竟是出于怎樣的目的呢?是為了生活,還是為了興趣,亦或是為了所謂的"主題思想"?有時候,我也不明白:那一份份答案是否正是作者的初心呢?在這篇小說中,不是單一的敘述,而是——我說出我的看法,不管你是誰。作者在表露他的內心想法,作為讀者,你能有共鳴更好,沒有也不礙事。后文會有專門的篇幅來和大家分享文中有趣的觀點。
語言是一種思維工具,每一個故事都有它特定的場景,全文地道的北京話,時而摻雜些北京的方言,一會兒看正文一會兒看注解,這樣并不繁瑣,倒頗有幾分童真的感覺,可能我是真的在和文字"躲貓貓"吧!行云流水般的語言,看似樸實無華,實則蘊含著太多人的性格。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來說,韻味也不一樣。而作者似乎能夠察覺所有人的心思,他知道這個人物在這個場景中會采取怎樣的方式來表達。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在話語中重獲新生。我喜歡這樣的語言。
請問,你覺得你是一個經典的人嗎?
以前,我認為這世上的每一個人啊,都是獨一無二的?墒牵瑥哪承┓矫鎭碚f,我們都有共性。比如,我們用"好"與"壞"就把人分類了,就以這么簡單的方式……讀到詹麗穎的時候,我覺得和她相似的人太多太多。故摘錄一段原文如下:
"她啞嗓子、大嗓門,說話驚驚乍乍。這倒也罷了,頭一條她最愛夸張,什么事情經她嘴里一說,不夸張十倍以上決不罷休。"
"再一條她不懂得理解別人、體貼別人。固然她從未有意去傷害過別人,但她說出口的話,總在無意之間讓人難以忍受。"
"最要命的一條是她不懂好歹。任性起來,不僅跟爭吵的對象鬧個天翻地覆,去從中勸和的人,包括那明明是站在她這一邊維護她的人,她也一概不認,有時反而把那本是向著她的人,激怒得成了她最主要的爭吵者。"
即使沒有將具體的事例呈現在您的面前,我想,但從這幾條您就一定能想象出這詹麗穎究竟是何等人物了吧!劉心武在文中也提及到"對于人來說,最難以改造的確實莫過于性格。對于描寫一個人來說,最難以表現充分的也莫過于性格。"如果在您閱讀我摘錄的文段時,腦海里浮現的人物是你身邊某一個具體的人時,我想,作者刻畫人物就應當是成功的!
。ǘ 什么是時間
"怎樣認識時間?它究竟是一個圓圈?一只飛箭?一條奔向大海的河流?一只骰子?一架不斷加速的宇宙飛船?它真的可以卷折、彎曲?……"不同的人對時間的感受是各異的。甚至有時候我們都是唯心主義者,不然怎么總說"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格外地快"呢?時間是一種計量方式,起初以日月星辰的變化為依據,而后隨著社會的進步,時間的計算也就更加細密精確。倘若每一天都以日月星辰來計量生活,我想,這可能就是詩人口中的浪漫吧!
時間在流逝的過程中,你感受到歷史感了嗎?歷史感又是一個廣泛的話題,但我不能避免。在這本書中,你讀到的是另一個年代的故事,因為你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所以太多太多的事情,你都無法用自己的只言片語來解釋。那,從書中讀到的就是全部嗎?你眼睛所看見的事物都是別人想呈現在你面前的,別人擁有保留余地的權利,當然,你也同樣擁有權利——辨別、選擇的權利。
時間如此玄妙,我說不清楚……
。ㄈ 繽紛的愛情
愛情,是文篇、戲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為它充滿著矛盾,這正是文學作品所需要的調味劑。同樣,在《鐘鼓樓》中,愛情二字同樣占據了相當大的部分。
愛情分類型嗎?究竟要以怎樣的眼光來看待它?邏輯學中談到非對稱關系時,老師說:"愛情又何嘗不是非對稱關系呢?"在愛情中,付出不一定會有回報,甚至會使對方產生厭煩的情緒。我也不知道,愛情這座天平,什么時候才會絕對平衡。
張秀藻對荀磊的愛情是"愛而不得"——張秀藻在自家的書房里遇見了荀磊,這是初識,也是少女萌發(fā)愛慕的時刻。有一句話叫做"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世間難道真有那么多"剛剛好"嗎?我想,他的一句"真巧"也蘊含著他背后的努力。進行了一番鋪墊無非就是想說明張秀藻和荀磊沒有在"對的時間"里。
荀磊和馮婉姝是"志同道合"的愛戀。即使家庭環(huán)境仍有懸殊,但是彼此之間的戀愛是幸福的!是快樂的!是滿足的!同時,也是我理想中的模樣。我和你在一起時,我們可以共同經歷柴米油鹽醬醋茶,但是我也需要你和我一起讀書;一起旅行;一起享受生活……愛情不僅僅只是感性的,同樣它也是理性的。我喜歡你,我對你心生崇拜,這樣,我們就能白頭偕老了嗎?
慕櫻的原名叫"慕英",在她十七八歲的時候,在報紙上看到一則英雄的報道,那顆稚嫩的心受到劇烈的碰撞!她開始給英雄寫信,她崇拜他,她要去照顧他!后來她就順理成章地和英雄結婚了。這就是"慕英"的由來。她去讀醫(yī)學院時,人生的視野得到了擴展,她忽然意識到她和英雄根本就不是愛情,那明明只是一個無知少女的盲目崇拜而已!為時已晚嗎?不!她選擇和學生會主席葛尊志在一起。即使那時她已經和英雄有了一個孩子,但這樣就能阻擋她去追逐她的愛情了嗎?她選擇放棄原有的一切投入到新的感情生活中去。
愛情是一個復雜的命題,因為你不能立馬辯其真假。慕英也認為葛尊志是她一生所愛。但當她遇見齊壯思時,她再一次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愛情!慕英對葛尊志說:"我不愛你了,我愛上了另一個人,非常非常熱烈地愛上了另一個人……"可是,幾年前,她又何嘗不是對英雄那么說過?在愛情里,下一個永遠是最好的?最合適的嗎?誰也不知道,在慕英的生活里究竟還會出現多少個"下一個",也不知道她究竟要為了多少個虛無縹緲的"下一個"葬送一個又一個原本幸福歡樂的家庭。
兩個相愛的人攜手并進的終點就是婚姻嗎?這里有一種名為"合適的婚姻".薛紀躍和潘秀婭的婚姻就是這篇小說主要的線索,潘秀婭和薛紀躍都是小市民家庭,只不過薛紀躍的家庭條件要比潘秀婭優(yōu)越。他們是經別人介紹相親走到一起,"對于潘秀婭來說,自從過了22歲,‘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淺意識’就支配著她積極行動起來。對于她來說,這件事的意義很簡單:她要在夠得著的范圍內,找一個盡可能好一點兒的對象。"在她的人生中,婚姻更像是一塊跳板,是一種能讓她盡快過上好日子的手段。對于這樣的結合,我無法去論斷。合適的婚姻太常見,卻又讓人心里隱隱擔憂。
。ㄋ模 她們,有趣的愛情觀
從上一個段落中,我們已經了解到文中的"她們".每一個女生都能擁有一段獨家的愛情記憶。但是每一個"她"對愛情的看法又不一樣。
在文中慕櫻曾寫過一篇文章來回擊別人對她的非議。"她在那篇文章里說:‘責備愛情的多變,就如同責備世界本身豐富多彩一樣。一個關在屋子里出不去的人,他自然只能從狹小的天地去發(fā)現可愛的對象;一旦他走出屋子,來到了田野,他必定會發(fā)現更加可愛的東西;而一旦他從平原登上了山崗,視野進一步得到拓展,他必定會發(fā)現更高一級的美……隨著視野的擴大、選擇機會的增多,人們不斷升華著自己的愛情,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問題不在愛情的多變,而在對所愛的對象是否采取了脅迫的獲取方式,對所不愛的妻子或丈夫是否能在尊重人格的基礎上妥善地解除法律關系……’"
而馮婉姝是這么說的——"她(指慕櫻)這文章寫得挺漂亮,富于雄辯?伤@‘屋子里’、‘田野上’、‘山頂上’的比喻,其實是站不住的。愛情,這是一個人和另一個人之間的關系問題,而不是一個人和景物之間的關系。對于風景,對于物品,我們可以這樣做——比如看膩了小橋流水,我便去欣賞高山大河;用膩了這只茶杯,我可以干脆把它砸碎了事……總之,有了更好的,自然可以立即舍棄舊的取用新的;可是怎么能這樣來對待一個人呢?愛人,或者說愛過的人,不是一件穿舊了的襯衫,可以像脫衣服那樣一脫一扔了事。人家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條活鮮鮮的命,有著具有同樣價值的靈魂;既然愛過,相互享受過,那么,即便現在不愛了,不想維持原有的關系了,也必須承擔道義上的責任,盡應盡的義務……"
之所以覺得它有趣就是因為這種在不同的時空里針鋒相對吧!
我是一個懶人,并不是每讀一本書就會有一次深刻的體會,我稱呼其為可遇而不可求。在偶然之間遇見你,也只能道一句"兄臺,珍重!".我盼望著有更懂你的人來讀你,盼望著……始終盼望著……
【讀《鐘鼓樓》有感】相關文章:
游鐘鼓樓作文04-09
鐘鼓樓讀后感09-28
《鐘鼓樓》讀后感09-14
鐘鼓樓讀后感2篇10-10
《鐘鼓樓》讀后感2篇10-31
陜西鐘鼓樓導游詞07-21
《鐘鼓樓》讀后感(通用10篇)03-29
介紹北京鐘鼓樓的導游詞范文09-12
陜西鐘鼓樓導游詞(匯總4篇)11-15
讀竊讀記有感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