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長讀《用接納促進孩子的成長和改變》有感
家長讀《用接納促進孩子的成長和改變》有感
每個家長都在陪孩子長大,都會經歷孩子從小到大的轉變,我也不例外。一個四年級的同學已經讓我吃不消了,每天在爭吵追逐中度過,在一次次的拖拉催促中完成一件件事情,這可真不是一個好習慣,但又能怎么樣呢?誰能改變這一現(xiàn)狀呢?
老師每次家長會上都推薦閱讀《父母課堂》雜志,假期中讀到一篇好文章——《用接納促進孩子的成長和改變》,讓我受益匪淺,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文章的作者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他的"戈登方法"聞名全球。他從如何改善親子關系入手,到開發(fā)了"父母效能訓練"課程一系列發(fā)人深省的模式。
這篇文章從兩個不同孩子的觀點舉例,為什么許多父母會被孩子從"求助者資源清單"中除名。起初我看到"求助者資源清單"這幾個字很是不解,為什么會用這幾個字眼呢?后面的內容中做了詳細的解答。
1、接納性語言的力量。平常我們在人與人的溝通中是否有認真傾聽別人講話的習慣,如果有的話,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是否也是這樣做的。這點我覺得我沒有做到認真傾聽孩子講話,看了文章中對這點的闡述,我感到很慚愧。我沒有將孩子表達的意愿認真地聽下去,并且還打斷她的說話思路,認為是很不成熟的表現(xiàn)。接納不是全盤接收,而是讓她自己把想要表達的觀點說出來,作為父母應該認真傾聽。
2、父母的接納必須表達出來。父母接納孩子是一回事,孩子是否感覺到被接納又是另外一回事。父母要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接納。我們和孩子的談話方式決定了我們對孩子的影響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這方面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會給予更多的幫助。不要使用破壞性溝通方法,結合父母自身生活環(huán)境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溝通,再用學習到的新方法來以身試法。
3、用不干涉的方式表達接納。文章中用孩子設計一個自己眼中的城堡為例,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不要站在大人的立場上想問題,致使孩子本來的決定被否決,這是一種表達不接納方法的表現(xiàn)。反之父母要做到不插手、不干涉,認可孩子創(chuàng)造性的行為,實則是一種很明顯的接納行為。
4、用被動傾聽表示接納。雖然我們什么都不說,并不是表示沒有意見,這反而是"被動傾聽"有效的非語言信息,可以讓孩子感覺真正地被接納。里面列舉一位家長與女兒的對話,孩子一直在不停地說,而家長的表現(xiàn)是用"哦"、"我明白了"、"嗯哼",這些簡單的答語來回答,比起一味地反駁來的更有效和實際。家長默默地被動傾聽,使孩子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講述出來,自己的立場和情緒得到了發(fā)泄,并且最終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是父母促成了這個結果的產生。如果沒有"被動傾聽",事情的結果將是截然相反的局面。
5、簡單的"門把手"法。我第一次聽說這個簡單又新穎的名詞。所謂的"門把手"法其實就是邀請對方多說一些。比如孩子說她發(fā)生的事情,可以問她的想法,父母就點頭或者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表達自己很想聽的意思,不要用長輩的言語溝通,這樣起不到有效的效果。父母要鼓勵孩子打開話匣子,不奪走她的話語權,談話的過程中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一旦她的觀點被否定,再繼續(xù)下去會很難,這點我們做父母的要切記。
讀完這篇文章,我作為家長深有感觸。中國家庭式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需要注入新鮮的血液,我們父母的老傳統(tǒng)一方面不能丟,另一方面我們要推陳出新,跟上現(xiàn)代教育的步伐,畢竟現(xiàn)在孩子的想法多樣性,接受的新鮮事物也多,正需要像托馬斯·戈登這樣的心理學家給我們指明方向,告訴我們方法,給我們解惑。《父母課堂》確實是父母的良師益友,我將一直追隨它,伴隨孩子的成長。
青島四方小學 四年級四班 劉欣婷家長陳艷
2018年2月2日
【家長讀《用接納促進孩子的成長和改變》有感】相關文章:
用接納成就孩子的一生讀后感08-24
接納孩子讀后感08-23
接納孩子讀后感(精選7篇)04-19
接納孩子讀后感(精選21篇)12-09
接納孩子讀后感(精選12篇)04-07
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心得體會(通用20篇)04-06
《父母改變孩子改變》讀后感08-23
《父母改變孩子改變》讀后感09-01
選擇讀書和學習,與孩子共成長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