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活著》有感:不要像福貴一樣活著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嗳A
《活著》是于1992年秋在上海誕生的,這本與我年齡幾乎一般大的書,真正被我所知是在2004年3月余華因這部小說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shù)騎士勛章后。電視、報紙、網(wǎng)絡(luò)鋪天蓋地的宣傳,開發(fā)商們也馬不停蹄地加印《活著》,就這樣這本書進入了我的視線內(nèi)。但事實上這部書早在2004年前就被前人學者們奉為經(jīng)典,經(jīng)典有經(jīng)典的好處,它歷久彌新,但經(jīng)典也有經(jīng)典的壞處,它讓人望而卻步。于是真正將《活著》這本書和電影看完卻是在近幾日,而它也讓我產(chǎn)生了強烈的訴說欲望。
我是先看的小說,后看的電影。事實上我并不是很喜歡看通過小說改編的電影或電視劇,但好在張藝謀沒有讓我太失望。電影,它土它鄉(xiāng)村它深刻,但它不沉悶也不晦澀,尤其是里面本應(yīng)該以務(wù)農(nóng)為生的主人公唱起了皮影戲,那曲調(diào)那韻味,是任何一部文學作品也望塵莫及的。然而到底是兩種不同的藝術(shù)形式,相形之下,電影還是略顯蒼白,也空洞了不少。尤其是電影的結(jié)尾,福貴、家珍、二喜帶著饅頭向往美好的生活遠遠沒有小說里只剩福貴與一頭名為“福貴”的老牛相依為命來的更震撼人心。但好在前者還有希望,而后者只;貞。
余華很聰明也很殘忍,同樣是寫人物,他不寫大人物波蕩起伏的一生,專寫小人物默默忍受生活的艱辛。字里行間平實無華,娓娓道來,沒有義憤填膺、沒有怨天尤人,有的只是生活的縮影,真實、殘酷,一次次給活著的人希望,再一次次驟然掐滅這絲希望,讓人們一個個在活著中死去。
余華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正如書中的福貴嘴里常常念的“這都是命”。
毫無疑問《活著》這本書里給人印象最深、沖擊力最強的就是徐福貴,他從嗜賭成性的地主少爺?shù)揭回毴缦吹霓r(nóng)民,再眼睜睜地看著親人一個個死去,從痛苦到麻木,從麻木到欣慰。他飽經(jīng)風霜,于是云淡風輕,可還有什么比一個深陷痛苦的人,為了超脫這種痛苦,拼命節(jié)制、強顏歡笑、舉重若輕,更讓人不忍呢?
福貴父親的死是福貴逼的。嗜賭成性的福貴將家里全部的田地都輸給了龍二,連祖屋也沒剩下。但當福貴父親說“賭債也是債,是債就要還”,然后毫不猶豫地將家里的全部財產(chǎn)給福貴還債的時候,我第一次被感動了。一個父親為不爭氣的兒子,寧愿傾家蕩產(chǎn)也求他浪子回頭。福貴終于懂了,但父親還是走了。
福貴放下了少爺身份后,學會了下地干活,家珍也在生完有慶后回到了這個一貧如洗的家,無論如何,這個家是全了。然而好景不長,母親病了,福貴在去給母親請醫(yī)生看病的途中被拉去當壯丁。也是在這途中,余華借著老全的口第一次說出“活著”這個詞——“老子死也要活著。子彈從我身上什么地方都擦過,就是沒傷著我。春生,只要想著自己不死,就死不了!睅е鴮业乃寄、對親人的眷戀,“活著”兩個字就這樣深深地扎在了福貴的腦海中,從那以后他相信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只要你想就能活著。于是他會對得了軟骨病認為自己連累了一家人的家珍說:“按理說我是早就該死了,打仗時死了那么多人,偏偏我沒死,就是天天在心里念叨著要活著回來見你們,你就舍得扔下我們?”會對遭到批都后想要自殺的春生說:“那你更該好好活著,你想想,你走南闖北打了那么多仗,你活下來容易嗎?”即便春生間接害死了他的兒子!盎钪,早已成了福貴的信仰。
在那之后福貴回到了家,母親卻也早已走了,但無論如何這個家還是完整的。之后的日子,福貴干活勤勤懇懇,他堅信“一只小雞長大了會變成鵝,額長大了會變成羊,羊長大了會變成牛,牛長大了……日子也就好了!钡袘c的死卻為徐家的“詛咒”正式拉開的序幕……
在小說中有慶是為縣長女人輸血活生生被抽死的,電影里則改成了縣長開車撞到了墻,墻塌后砸死了有慶。我不能說這種改法不好,畢竟很多故事是有著特定的時代背景,很多事情是只可意會不能明說。就像我讀到有慶死后,福貴除了一開始的憤怒到后來知道縣長是春生后就不再追究時,我卻出離憤怒了,因為無法理解,無法理解醫(yī)院怎么會忍心將一個孩子的血抽干,無法理解一位父親怎么會原諒殺害兒子的兇手。其實人總是這樣,當以自己的價值體系去看待其他許多人的生活方式時,我們是有理由驚訝的;但是,如果你知道他帶著什么樣的生活歷程走到今天,也許就會多了一些諒解。我們沒有辦法再回到那個愚昧還未開化的時代,無法感同身受那些事情,也便無法得知福貴當時的想法,但我知道是痛的,而且會很痛、很痛,這個傷口不會痊愈,活著一天就被折磨一天,但是還是要活著……
家珍這個人物可以說是余華筆下希望的象征了。她先是得了軟骨病,被醫(yī)生告知準備后事后卻奇跡般地康復(fù)了。這是個奇跡,但誰說生活中不能有奇跡呢?家珍的康復(fù)給這個已經(jīng)瀕臨破碎的家再次帶來了希望,畢竟福貴、家珍、鳳霞,還算是一個完整的家。
鳳霞的死我認為電影里比小說里詮釋的更好,短短十幾分鐘的片段,不僅將文革背景交代的清清楚楚,而且讓鳳霞的死更顯得在情理之中。至于小說后來二喜、家珍和苦根的相繼死去,在電影里則全部刪去。這樣的處理方法或許是因為電影時間的限制,也或許是電影的意義在于正面教導觀眾,所以要留下希望,但不得不說這確實大大弱化了這本書給人心靈的沖擊力。
其實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沖擊是它讓我陷入了深深地自我矛盾之中。在我看來這本書還是有著明顯硬傷的,徐家的人一個個相繼死去,連女婿也不能避免,這樣的情節(jié)不是不可以,但在作者的筆下我卻總有一種牽強的感覺,這種為了“死”而“死”的設(shè)置,不但很難讓我難過,而且有時會覺得好笑。小說中鳳霞難產(chǎn),福貴和二喜都決定保大人不要孩子,后來醫(yī)生又說大小平安,接著鳳霞就突然大出血;二喜的死是工傷,沒人知道出了什么情況,萬二喜就被水泥夾扁了;至于苦根則是吃豆子活活撐死的……其實就情節(jié)來講,我覺得這樣的情節(jié)很好,貼近生活,使讀者感同身受,很容易博得同情或是引起共鳴,而且很容易上升高度說:“事實永遠都會比最恐怖的小說更恐怖,比最科幻的作品更科幻。”但就作者的描寫而言,我卻真真不敢恭維,看他的文字,你會覺得死亡的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僅僅只是一個代號,一個叫“鳳霞”、“二喜”和“苦根”的代號。死了也就死了。我一直想如果作者能將這些人物寫得再豐滿點、真實點,他們的死因?qū)懙迷偕羁厅c,或許會給讀者的沖擊性更強。但偏偏是這種貌似無味的描寫卻讓我感到另一種感動和恐懼。而這種感動和恐懼全部都是來自一個人——徐福貴。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著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些年。我還是老樣子,腰還是常常疼,眼睛還是花,我耳朵倒是很靈,村里人說話,我不看也能知道是誰在說。我也想通了,輪到自己死時,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著收尸的人,村里肯定會有人來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氣味誰也受不了。我不會讓別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頭底下壓了十元錢,這十元錢我餓死也不會去動它的,村里人都知道這十元錢是給替我收尸的那個人,他們也都知道我死后是要和家珍他們埋在一起的。
這是在講完苦根的死后,福貴說的話。那句“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弊屛揖镁秒y以忘懷。很難形容的一種感受,那種本該是聲嘶力竭、痛徹心扉的感覺硬是變得踏實而又有那么一點幸福的味道。但這笑中帶淚的幸福卻更能揪住我的心,記得有人說過:如果知道必敗,不如敗得漂亮。沒有人喜歡失敗,但卻可以敗得光榮。席慕容曾在《時光九篇》中說:“故事一旦開始,再怎么曲折,也只是在逐步走進結(jié)束的方向,我當然明白,所以美麗的呈現(xiàn)只是為了消失,所有令人顫抖與焚燒的相見,只是為了分別……”生命必須由豐美走向凋零,必須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不是快樂,而是人生。徐福貴的一生,平凡卻又不平凡,他親眼看著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開自己,從一開始的痛哭流涕,到之后的奮力掙扎,最后只剩一句喟嘆“這都是命”。阿甘說:“我不懂我們是否有著各自的命運,還是只是到處隨風飄蕩。”今何在問:“是不是選擇任何一個方向,都會游向同一個宿命!备YF最后認命了,沒有大悲大喜,沒有怨天尤人。我猛然驚醒,想知道作者的敘述方式是否是在復(fù)述福貴的話語?那些不夠飽滿的人物,那些乏味的描寫,究竟是出自作者,還是出自一個名叫徐福貴的老人的口中?如果是后者,那需要多少絕望,才能看淡一切;又需要多么堅強,才敢念念不忘?
同情、憐憫、感動這些最表層的情緒開始浮動,但卻終究沒有壓制住我內(nèi)心里由徐福貴帶給我的深深恐懼。
有人說:人生的游戲規(guī)則就像劃拳喝酒,劃輸?shù)娜,反而可以暢飲美酒。曾幾何時我也向往著豐富的生活閱歷,想把一輩子活出好幾輩子,覺得跌倒了就跌倒了,受傷了就受傷了,覺得挫折是成熟的過程,渴望經(jīng)歷一些大風大浪,然后正式進入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高人狀態(tài)。其實說白了,真正吸引我的是“寵辱不驚”四個字,覺得這才是高人一等的表現(xiàn)。隨著年齡的增長,經(jīng)歷了一些事情,也隨著閱讀量的積累,真的像池莉說得那樣:“閱讀讓一個人活好幾個一輩子”,慢慢地我開始恐懼挫折。閭丘薇露曾說:很多人曾羨慕我豐富的生活經(jīng)歷,說我好像一個人活了好幾個人一樣,但事實上,那些羨慕我的人只看到了我今天的成就、地位,卻沒看到我一路上的辛酸與淚水,如果我一開始就知道得到今天的成就和地位所要付出的代價,我不確定我是否還會選擇同樣的路。咪蒙也曾就文學方面提過傷痛與幸福給人生活帶來的不同表現(xiàn),“很多時候,傷痛就是文學的解藥。如果你文章寫不到頂好,不一定是才氣不足,也可能是因為你太幸福。文壇即武林,幸福的人因為平和,少了鋒芒和機關(guān),攜帶的常常是鈍刀。而不幸的人因為激憤,充滿尖銳的痛感,往往懷抱利器。正如龍應(yīng)臺說的,做一個靈魂的漂泊者,那也許是文學的美好境界,卻是生活的苦楚!蔽覀儾浑y發(fā)現(xiàn),那些大智若愚、云淡風輕的人往往是經(jīng)歷過巨大生活變革的人,他們都曾悲傷過、掙扎過、怨恨過,但終歸他們看透了,或者說是認命了。而《活著》帶給我的恐懼正是徐福貴的認命,他越是云淡風輕、越是寵辱不驚,我越是同情他,也越怕自己有一天跟他一樣。
他說:“輪到自己死時,安安心心死就是了”,我卻要說,不要死,也不要孤獨的活。我們都會活下去,無論如何也要活下去,因為這樣我們才不會互相失去。
我很害怕看深刻的文字,因為越是深刻的文字你越會去深刻思索,而越是深刻思索,你身上留下的銳氣就會越少。就像劉瑜說的:“她小小年紀,怎可以放任自己的清醒!蔽以敢夂恳稽c,任性一點。年輕,什么都沒有,可是有勇氣。我愿意天真的活著,認為什么都可以把握在手,那些幸福,天長地久。所以我說:不要像福貴一樣活著,那種悲傷、那種痛苦、那種被生活洗禮后留下的舉重若輕、強顏歡笑,統(tǒng)統(tǒng)不要。
【讀《活著》有感:不要像福貴一樣活著】相關(guān)文章:
像小草一樣活著08-20
像什么一樣活著作文05-10
讀《活著活著就老了》有感08-14
讀《活著》有感:堅忍的活著08-24
品《活著》有感08-21
活著活著就老了語錄01-28
活著09-01
讀《活著》有感:活著是一生的開始08-15
死了的與活著的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