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目送》一書有感
讀《目送》一書有感
何飛揚
很久以前就讀過《目送》,那時唯一吸引我的就是作者,第一次看到龍應臺這個名字,我以為是一個男作家,完全沒有女性特點,其中“龍”這個姓使名字更偏向男性化。當看完《孩子你慢慢來》時,顛覆我對這個名字所代表的作家的推測,這細膩的文筆所書寫的情感,證明男性化的名字并不能代表她不是一個溫柔的母親,龍應臺所在孩子面前展現(xiàn)的愛和智慧,曾使我一直幻想當我有了孩子一定像她一樣做孩子親密無間的朋友。
因為對龍應臺的喜愛,買下了《目送》這本書,第一次翻開時正值大一的寒假,第一篇散文中的一段話深深觸動了離家許久的我,“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眼淚慢慢地流了下來,心底莫名的情緒被觸動,不知是因為想念還是這段話對親情說得透徹。上了大學后流傳著一句話,作為外地學子你會發(fā)現(xiàn)考了十幾年的試就是為了離開家,初看我覺得有些詼諧,細想來卻越發(fā)覺得傷感,我來上學時媽媽就是在車站目送我的背影離開。我有些討厭這樣犀利的龍應臺,她將她認為的父女母子關系這樣赤裸裸的寫了出來,我抗拒這樣的解釋,卻無法辯駁,心里不得不承認她是對的。這也讓我意識到這本書的作者不再有溫柔母親的形象,她是一個作者,一個有思想的作者,一個理性的作者,一個手誅筆伐的作者。
越讀這本書就覺得龍應臺真的是很適合她的名字,敘事繪景時也許還有女子的柔情,每一篇文章中的柔情總被那么一段話戳破而讓心顫動,心在流血卻沒有辦法與之抗爭。《為誰》中安德烈嫌棄媽媽煮的泡面,帶著媽媽去買菜,教媽媽做菜。正在為安德烈如此孝順感動時,文章最后安德烈反駁媽媽的話“我不是要你做給我吃。你還不明白嗎?我是要你學會以后做給你自己吃”讓剛剛的感動一下沉入谷底。文章最后我總希望龍應臺回復兒子點什么,翻來翻去之后確定真正的結束了,作為一個母親又能說什么呢,抱怨孩子即將把自己拋棄,讓自己安頓好自己,可是孩子總是要長大的,會離開媽媽的身邊,有自己的生活,所以現(xiàn)在年輕人總是說你要好好照顧自己,不要生病就是幫我們了,而父母對孩子的愛努力避免自己成為孩子的拖累。
我每每讀完一個故事,總是沉迷其中思考一番。生來二十多年,經歷的只有生和在老去的路上,忽然覺得自己是很幸運的了。平時人們很避諱說到病和死,特別是父母姊妹身邊最最親密的人,逃避著逃避著,成了堅信身邊的人不會離自己而去。龍應臺用一生的經歷訴說著在你漸漸老去的過程中,身邊終將有人離你而去,你只能無可奈何接受整個過程。
《俱樂部》中“愛生”俱樂部的成員詳細地把所有不愿意再活下去的狀況一一列舉,然后會員們互相執(zhí)行。殘忍的俱樂部,何嘗不是對將逝之人的尊重。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風燭殘年的老人,一次次被病痛折磨到死亡的邊緣,一次次醫(yī)生在家人的要求下費盡全力的將他救回,割開氣管裝上呼吸機,張不開嘴掛上吊瓶,大小便失禁漸漸身上有了味道,還每天被病痛折磨著,每一次呼吸都帶著痛。我們都會說這些子女是孝順的,比那些拋棄父母的人好太多太多,可是這孝順折磨著老人,讓他們努力留下老人的又何嘗不是他們對病和死的不接受。經歷過一生的老人而言,多幾天幾個月也許顯得并沒有什么不同,質量遠遠要比長度要重要,用醫(yī)療措施減少痛苦,帶著生命的美好走向終點,不是比躺在病床上茍延殘喘著走向終點好的多。親人間的愛,讓人們對生命心生留戀,也是親人的愛拋棄將逝之人的尊嚴只為了呼吸機上的跳動。當病床上的人失去了人的一切行為能力,靠著機器活著,直到在一次次的手術后再也看不出人樣,死也就沒有了尊嚴。
這本書的作者是理性的,沒經歷過生死的我也是理性的,不知道在死亡面前感性的我是什么樣子,會做出什么抉擇。但現(xiàn)在我看的最懂得是珍惜眼前人,沒有什么失去后的后悔更讓人痛苦。
【讀《目送》一書有感】相關文章:
生命的目送——讀《目送》有感08-11
《目送》有感08-17
讀目送有感08-23
讀目送有感04-19
讀《目送》有感01-05
讀《活著》一書有感08-24
讀龍應臺《目送》有感08-12
讀《龍應臺目送》有感08-23
讀龍應臺《目送》有感04-02
2022讀《目送》有感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