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讀后感:心靈的升華
心靈的升華
--《四世同堂》讀后感
楊冰冰
高爾基曾經(jīng)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不僅豐富了知識,而且使人明白人生哲理。是啊,書中有善、惡、丑、美,有許許多多的精彩故事。讀書是一種享受。《桃花源記》讓我徜徉在花海的美好世界,感悟美好的喜悅;《神奇的太陽花女孩》讓我看到友誼的翅膀,感悟真實的情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明白原來,上帝為你關(guān)上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在這個忙碌又有趣的暑假中,我閱讀了老舍的名作《四世同堂》。這本書讓我受益終生。
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繹著自己的悲歡離合,榮辱沉浮,他們的生活因為日本人的到來和離去而發(fā)生了質(zhì)的改變。 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善良忠厚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郁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成革命斗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于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和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 、藍東陽、胖菊子、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 八年的厚重寫在了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那個年代的風雨飄搖。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給中國留下了無盡的傷痕。
《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漢奸形象。“漢奸”在那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chǎn)物。他們只是目光短淺的愛財小人,為了錢財出賣了國家和自己的靈魂。他們風光,人們看著恨;但他們死,人們看著卻不是想象中的痛快!皾h奸”是可悲的,因為沒有了對國家的愛以及對自己的尊重,他們只是迷失方向的可憐人。其實,他們因為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卻沒有因為日本人的撤離而死亡,他們存活在很多人的潛質(zhì)里,只是后來的社會不同了,“漢奸”不流行了,并不代表這不存在了。
錢默吟老先生是全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為什么人們總是喜歡去忽略書中如此堅強的一個老人。撇開他的政治觀點不說,單單是他的堅強勇敢,就足以是全書一抹不可忽視風景。錢老先生是個有知識有文化懂事理的人,在那個年代是個不可多得的革命戰(zhàn)士。在全書緩慢的節(jié)奏當中,錢默吟是一個神秘而又緊湊的形象,儼然為書中增加了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中國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個像錢老先生這樣的人,才終于站起來走向了光明。
中國人是痛恨日本人,看著《四世同堂》我會更加確信自己對日本人的恨,然而在那個年代中國人更是無助的,人像是迷了路似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人革命了,犧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慘死了,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來。
其實我有一個疑問,老舍先生為什么要給大家一個不是結(jié)尾的結(jié)尾,人們詫異于故事為什么戛然而止卻不知結(jié)尾,其實所有的故事都是沒有結(jié)局的。最后一句“起風了”,歷史的車輪輾轉(zhuǎn)向前,歷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風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許經(jīng)歷狂風暴雨,中國始終都會前進。泥濘和傷痕一定會有的,但回首過去悲壯的一頁,除了記憶和嘆息,我們應(yīng)該看見預(yù)示著光明的未來。
仰望窗口,想著那些舒緩的文字,帶著梔子花開的聲音,似乎都已融進了生命的各個細胞,成為無法磨滅的記憶。我喜歡它們內(nèi)斂而傷感的格調(diào),仿佛遠處夜空縈繞的夜曲,雖沒有太多尖銳的鋒芒,卻能深深地刺進我的心靈深處。我喜歡它們的明媚與灑脫,仿佛一陣徐徐的清風,雖沒有太多的言語,卻能散發(fā)出激情的光芒。今天是八月十五日,是日本向中國投降的七十五周年,想到這點我不禁為我是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輔導老師: 薛利萍
【《四世同堂》讀后感:心靈的升華】相關(guān)文章:
4.四世同堂讀后感
6.升華和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