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有感2500字
讀《史記》有感2500字
文 / 黨小娟
近讀《史記》,頗有興趣,覺得古人將書籍寫的實在是太有趣了,就一個個這種歷史人物和皇帝人物之類的,在司馬遷的筆下寫的讓人嘖嘖嘆服,形象立體,有品行有德行,有血有肉,各有各的特征。而且古文語言精簡,讀來讓人有簡潔通暢之感。下面就寫一個《史記》里面我深深佩服的皇帝人物———西漢孝文皇帝。
孝文皇帝劉恒,是漢高祖的中子。高祖十一年打垮陳豨的軍隊,平定了代地,孝文皇帝被立為代王,建都中都。代王是薄太后的兒子,他在做代王第17年時,當時呂太后病死,九月,呂后的家族呂產等人想要叛亂,推翻劉氏政權,大臣們一起誅滅了呂氏家族,漢朝宮廷里沒有有德有才能的皇帝主持天下大業(yè),群臣商量召代王來都城,大臣們推薦代王前來當皇帝。其中選舉代王劉恒來當皇帝的過程如下所記。
太尉周勃乃跪上天子璽符,代王謝曰:“當代邸而議之!彼祚Y入代邸,群臣從至。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大將軍陳武等8人再拜言曰:“子弘等皆非孝惠帝子,不當奉宗廟。臣謹請與陰安侯列侯頃王后與瑯邪王、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議曰:‘大王高帝長子,宜為高帝嗣!复笸跫刺熳游!贝踉唬骸胺罡叩圩趶R,重事也。寡人不敢當。”群臣皆伏固請,代王西鄉(xiāng)讓者三,南鄉(xiāng)讓者再。臣相陳平等皆曰:“臣伏計之,大王奉高帝宗廟最宜稱,雖天下諸侯萬民為宜。臣等為宗廟社稷計,不敢忽,愿大王幸庭臣等。臣謹奉天子璽符再拜上!贝笸踉:“宗室將相王列侯以為莫宜寡人,寡人不敢辭!彼旒刺熳游。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臣相和眾大臣都極力勸阻代王繼任皇帝的位子,而謙卑過人的代王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辭,說自己沒有才能,不適合繼承皇位,在大臣陳平伏地的一再勸說和開導下,他才勉強答應做了皇帝。這對于一個一般的皇子而言,如果有人推舉他當皇帝,他還不早都樂滋滋地接受了。而這位代王他有所不同,先是自謙無才能,然后說社稷乃國家大業(yè),不能由隨便一個人來承擔此重任,再者說明他自己的確有大家風范,能首先用自己的謙卑來贏得眾大臣們的愛戴。雖然從一方面說明,他的出生雖然是皇帝的薄姬所生,不及皇后嫡出的那么理直氣壯,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反映出他及教導他的母親薄氏的品行高尚。我為代王即后來的孝文皇帝的高尚品德所折服,這也是我萌生要寫這篇以孝文皇帝為主的文章的主因之一。
西漢初年,代王劉恒即位后,大力推行品德方面的治理及教育,先后廢除了肉刑、連坐、收孥相坐律令。孝文皇帝吸取秦亡于嚴刑苛法的教訓,改革刑罰制度。秦代法律規(guī)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都要連坐,重的處死,輕的沒入為官奴婢,稱為“收孥相坐律令”,漢文帝明令廢止。秦代時誹謗和妖言罪皆受重刑,文帝下詔廢除。每當國家有事情發(fā)生,孝文皇帝總是先將責任攬在自己身上,并說:是由于寡人不德才會有此類的事情發(fā)生。例如:某年的十一月晦,就是十一月的最后一天,日有食,也就是有日食,十二月望,日又食,上曰:“朕聞之,天生蒸民,為之置君以養(yǎng)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則天示之以災,以誡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適見余天,災孰大焉!……”這段話說的是十一月的最后一天發(fā)生月食了(據考證,這里的日食應該是月食),十二月的十五,又發(fā)生了月食現(xiàn)象,所以,孝文皇帝認為,這是自己沒治理好國家、對待子民不賢德、施政不公平,故上天顯示出災異現(xiàn)象的緣故。于是,孝文皇帝要求大臣們指出自己的過失以及自己做的不夠的地方,同時要大臣們推舉賢良之人、能直言進諫的人來補正自己的疏漏。
按現(xiàn)代人的思維,孝文皇帝這些言詞是迷信、愚昧的的象征,但正是因為他的德行高尚,才能說出這番“高規(guī)格”的話來。因為他善于首先剖析自己的錯誤和不對的地方給大臣們看,以使大家更好地推心置腹地幫助孝文皇帝治理好他們的國家。但若這種言詞意味著愚昧落后的話,我也希望后來的皇帝和每一位歷史上中國的統(tǒng)治者們都能像他一樣“愚昧落后”呢!因為他的德行是無限高尚的。
有司建議孝文皇帝蚤建太子,所以尊宗廟,請立太子。因為古代封建王朝一般有了子嗣就要從下一任的的兒子中選出一個合適的人選立為太子,以便隨時將打著姓氏烙印的封建王朝在前任皇帝遭遇不測的時候安全的交到下一代手里。這時,孝文皇帝說:“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享,天下人民未有嗛志,今縱不能博求天下賢圣有德之人而禪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謂天下何?其安之!边@里有司建議孝文皇帝早立太子,皇帝說,本人不德,還是從道德說起,說我的德薄,上帝神明還沒有欣然享受我的祭品,天下的人民心里還沒有滿意。如今我既不能廣泛求訪賢圣有德的人把天下禪讓給他,卻說預先確立太子,這是加重我的無德。我將拿什么向天下人交待呢?還是緩一緩吧。” 在這里我除了看到這位皇帝一心為著國家的大公無私之外,沒有別的可說。按說一般的皇帝在確立了皇位后急不可待的要立太子位,以將自己的血脈正兒八經的傳下去,使自己的江山得以保住。但是這位皇帝,他就與眾不同了,他說自己德薄的同時,說祖宗還沒有欣然享受他的祭品,天下人民心里沒有滿意,不能自己禪讓天下,卻說預先確立太子,他認為這是一種自私的無德行為。這位皇帝,別說他有何種治理國家的能力了,光就在德這一點上,我覺得可以給他打到120分的高分,一個德行尚好的人還愁怎么治理不好國家呢?!
后二年,上曰:“朕既不明,不能遠德,是以使方外之國或不寧息。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畿之內勤勞不處,二者之咎,皆自于朕之德薄而不能遠達也…….”后二年,皇帝說,我并不英明,不能遠施德澤,所以致使中原以外的國家不得安寧。四方荒遠地區(qū)的百姓不能平平穩(wěn)穩(wěn)地生活,國內的百姓辛勤勞苦,不得安居,這兩種過錯,都是由于我缺少道德,不能使德澤流布遠方……孝文皇帝說,國家不安寧,老百姓雖然辛苦但是不能安穩(wěn)地生活,這兩種過錯都是由于他缺少道德造成的,所以從考慮國家安寧,為千萬民眾謀求利益,親自和我一起拋棄那些細小的過失,在正確的原則上團結一致,結下兄弟般的情誼,來保全天下善良的民眾。他決定為了保證和匈奴單于的世代交好,定下了今年年初為開端的和親政策。
孝文皇帝不管是在治理國家還是在外交政策和手段上都是以天下的黎民百姓的幸福生活為出發(fā)點,在闡述自己不德的言行中,總結和聽取大臣們的意見,使西漢王朝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
就是這樣一位愛民惜民的皇帝,在他臨終前,還大力減輕和廢除宮廷喪事復雜化的禮儀,規(guī)定他死后不要禁止婚嫁和祭祀鬼神,以及可以飲酒吃肉。也就是封建社會的皇帝死了后,在孝文皇帝以前,天子下葬以后,老百姓必須穿著一種叫“大紅(gong)的喪服九個月,和穿著一種叫小紅(gong)的喪服五個月,也就是前后加起來要在皇帝死后穿喪服14個月之久,而孝文皇帝大大的縮短了這一時間范圍。他規(guī)定大紅可以穿著十五日,而小紅可以穿著十四日就可以脫下來再不用繼續(xù)穿了。這樣他的規(guī)定大大地縮短了老百姓苦于服喪的制度枷鎖和減少了老百姓的不便和負擔。
這樣一位體恤老百姓疾苦的皇帝,難道不應該得到老百姓的愛戴嗎?難怪太史公司馬遷說道:孔子說,一定要經過三十年也就是一世,然后仁政才能成功,正因為是西漢孝文皇帝的在位二十多年的仁德治國,傳到他的兒子漢景帝以及孫子漢武帝才有了更加穩(wěn)固的江山和更加開明的政策,仁政的開創(chuàng)者孝文皇帝功不可沒啊!
【讀《史記》有感】相關文章:
讀《史記》有感:身殘志堅 功成《史記》05-06
讀史記心得08-31
讀《史記》有感08-24
讀《史記》有感08-12
讀《史記》有感08-13
讀《史記》有感04-08
讀《史記》有感1000字08-24
讀《史記·貨殖列傳》有感08-18
讀《史記》有感15篇04-09
讀《少年讀史記——霸主的崛起》有感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