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心武《鐘鼓樓》讀后感 推薦度:
- 《鐘鼓樓》讀后感 推薦度:
- 《鐘鼓樓》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讀《鐘鼓樓》有感
《鐘鼓樓》敘述的是1982年12月12日早晨5點至下午5點北京鐘鼓樓一帶發(fā)生的故事。在一個古舊的四合院了,薛家正著手辦理一場婚禮酒席。圍繞著這場酒席,勾畫出北京城普通民眾近百年的平凡的生活歷史。
大概是看多了古裝劇,莫名其妙地對北京有著深深的眷戀和特殊的情結(jié),無論是胡同還是宮殿。好歹寒窗十二載之后得以夢寐以求,在京郊生活了四年。抓住每一個在霧霾肆虐時夾縫求生的藍天,管他是工作日還是周末,去京城瞎逛。
在明朝形成的"凸"型城墻構(gòu)成了如今的二環(huán)。當年城墻內(nèi)是城里,出了城門便是鄉(xiāng)下。所以胡同集中在二環(huán)內(nèi)。然而在七八十年代經(jīng)濟發(fā)展的洪流中,大部分古老的城門被拆除,而很多胡同都變成了高樓大廈。
但是胡同還是存在的。它藏匿于都市中,被喧囂繁華包裹著。它也是吵與鬧得,但是它的吵鬧跟汽鳴聲、地鐵的隆隆聲又有極大的不同。你可以從寬闊的大馬路上找一條巷子鉆進去,原汁原味的胡同景象就會呈現(xiàn)在你面前:低矮的墻,灰色的瓦,纏繞糾結(jié)在一起的黑色通訊線,墻上貼著電的費繳費通知單,停在門邊的三輪車,胡同不像外面的現(xiàn)代化世界那樣寬闊整潔,狹窄的小巷子里總是開不進車。
土著居民也還是有的,多是北京地道的老頭兒老太太,遛鳥的,養(yǎng)泰迪的,下象棋的,嘮嗑兒的。在胡同里,總能聽到地道的北京話。而從密密麻麻的胡同里鉆出來,就又是干凈整潔的人行道、數(shù)不清層數(shù)的高樓、連接馬路這邊與那邊的天橋,還有一輛車接著一輛車緩緩前行的大馬路。
而紫禁城、景山、天壇、鼓樓、明城墻、什剎海、地安門等等,這些地名一聽就讓人心馳神往。每次進城瞎逛總會和這些古老而富有內(nèi)涵的地方撞見,心里滿足之余又會覺得很驚喜。
就是因為對帝都這份特殊的感情,所以在看到《鐘鼓樓》這本書的題目的時候,便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讀完之后,完全合我的胃口,這本書記錄了1982年12月12日從卯時到申時在鼓樓附近的一個四合院里發(fā)生的一切。
那天是薛家小兒子薛紀躍的婚禮,薛大娘和大媳婦孟昭英一整天忙前忙后;隔壁的詹姨熱情地為薛家?guī)兔墒钦φ艉舻男愿窨偯獠涣私o人添亂;廚子路純喜兢兢業(yè)業(yè)地幫忙做菜,牢記老師"要有歷史的眼光"的教訓(xùn);那天正好張奇林出國離開之前收到了一封舉報信;夕陽西下時鼓樓前的老頭老太們依依不舍地回家……在一個極其平常的一天,在一個及其典型而又普通的四合院里,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軌跡生活著,同時又與周圍的人發(fā)生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開心、笑聲、爭吵、幫助,我們在這本書里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也看到了胡同里的溫情。摩擦總是會有的,但是鄰里之間,誰家有事忙不過來了,一句話的事,哪兩家之間有誤會了,鄰居們都會想辦法一起解決。1982年12月12日只不過是他們?nèi)松屑捌淦椒驳囊惶,鬧鬧哄哄,乒乒乓乓,夕陽西下之時,小說結(jié)束了,大概是因為暮色降臨,白天結(jié)束,人們都休息了吧。
"鼓樓在前,紅墻灰瓦。鐘樓在后,灰墻黑瓦。"銀錠橋、什剎海、恭儉胡同、帽兒胡同、鐘樓、鼓樓等等,它們就這樣靜靜地在那里注視著大街上的人來人往。"烤肉季"現(xiàn)在依然在什剎海旁開著。天氣好的時候,不論是紅墻灰瓦,灰墻黑瓦,還是灰墻灰瓦,總是美得讓人心醉。
不知道那個四合院里是否還住著以前的那波人,不知道老頭老太們對于現(xiàn)在的霧霾會作何討論,不知道現(xiàn)在胡同游客那么多是否打擾了他們正常的生活。但是鐘樓一直在,鼓樓一直在。有時回想起夕陽西下那些老房子的場景,心里莫名地感覺很踏實。
所以,如果對北京感興趣,如果對胡同感興趣,不妨讀讀劉心武的《鐘鼓樓》。
【讀《鐘鼓樓》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鐘鼓樓》有感3000字08-17
游鐘鼓樓作文04-09
《鐘鼓樓》讀后感09-14
鐘鼓樓讀后感09-28
劉心武《鐘鼓樓》讀后感12-20
《鐘鼓樓》讀后感2篇10-31
鐘鼓樓讀后感2篇10-10
陜西鐘鼓樓導(dǎo)游詞07-21
《鐘鼓樓》讀后感(通用10篇)03-29
介紹北京鐘鼓樓的導(dǎo)游詞范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