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白說》有感
品味書香 涵養(yǎng)心性
——讀《白說》有感
臧曉 青島市委黨校圖書館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品味書香,品味生活,修身養(yǎng)德,詩意人生”。工作之余,喜歡隨性的讀讀書,在讀書中滋潤心靈,在讀書中涵養(yǎng)心性。近日,恰逢學校舉辦“書香校園?涵養(yǎng)心性”書評征文活動,借此機會分享一本近期閱讀的好書――白巖松的《白說》。
《白說》是白巖松一部“自傳”式的心靈履歷,是他對人生的感悟。該書于2015年9月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共分為五大部分二十一章:歲月(活著不是非贏即輸)、價值(得失不是非有即無)、溝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態(tài)度(進退不是非取即舍)、時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書中內容涵蓋讀書、音樂、人生、時政、教育、改革等多個領域,讀來既有思考的深度,又有生活的趣味;既有對人生的參悟,又有對社會的責任;既有感性的生活,又有理性的思辨,更有偶遇知音的共鳴感和幸福感。
在閱讀中涵養(yǎng)心性
人的生命就像一條奔騰不息的江水,總有很多分支不斷地給我們注入能量,一本又一本的好書就是如此。在生命的不同階段,不同的書籍會給我們填注不同的營養(yǎng)。在《書讀久了,總會信點兒什么》一文中,白巖松談到了他讀書的“四個十年”。
“第一個十年”,在白巖松的家鄉(xiāng)海拉爾,閱讀為兒時的他打開了一個遠方的世界,帶著他走出狹窄的空間,尋找到一個更大的世界;“第二個十年”,閱讀與白巖松的情緒產(chǎn)生共鳴,《朦朧詩選》等書陪伴著他走過青春的歲月,為生命添加了很多看似無用實則有大用的東西,正如作者所言“閱讀的作用在于打動你,引發(fā)你的共鳴,繼而塑造你”。白巖松還提到,那時的書店太火了,但凡有新書上市,只要貼出通知,頭天晚上就有人來排隊。讀到這里有種莫名的感動,這種對知識的渴求、對讀書的摯愛,是多么的可貴;“第三個十年”,白巖松提到對他影響最大的書是唐浩明寫的《曾國藩》,通過讀別人的故事,豐富自己的人生,引導他面對內心、人性和社會,正如作者所言“讓我一下子沉靜下來,知道如何以二十五歲的年齡,去貼近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的心境”;“第四個十年”,通過閱讀《道德經(jīng)》一書,白巖松對“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天下難事,必作于易”“有之譽之,畏之侮之”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懂得了在閱讀中找尋智慧、撫慰和解決之道,接受平淡平和,為無門之處開門,讓無光之處有光。
跟隨白巖松對“四個十年”讀書生活的回顧,我們可以感受到,真正使閱讀成為一種深刻而愉悅的體驗的,是你從中找到了自己,涵養(yǎng)了自己。每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都是因為其中蘊藏著未來你更期待的那個自己。閱讀的滋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是歲月慢慢積淀,是由內而發(fā)的魅力和氣質。正如三毛在《關于讀書》中所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在音樂中回歸心靈的寧靜
關于音樂,白巖松寫道,“當文字結束的時候,音樂才開始”。文字承擔著表達、釋義的職責,有它無能為力的時候。而音樂,卻可以帶著對人性的詮釋,陪伴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長。比如,一段一百多年前的樂曲,飽含對人性的描述與思考,或許曾經(jīng)撫慰過某位德國的知識分子、英國的公職人員,如今也依然能夠觸動你的心靈。正如白巖松在書中所聊的,“古典音樂的真實,就是把那些幾百年前的偉大而孤獨的心靈,情感的沖突和情緒的起伏,原原本本呈現(xiàn)在你的面前,絲毫不加掩飾。所以,最優(yōu)秀的音樂家也是最杰出的心靈密碼破譯者!
白巖松還提到了音樂讓人動容的三個場景。場景一:當年白巖松準備采訪季羨林、任繼愈等老學者,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邊聽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愴交響曲》,邊寫那些老學者的背景資料,當?shù)谝粯氛鲁霈F(xiàn)轉折的時候,筆往那兒一扔,眼淚嘩地就下來了。場景二:指揮家陳佐煌“文革”期間在一個很閉塞的山溝里插隊,有一天,翻山越嶺,要去另外一個知青點。走在半路上,突然聽到遠方依稀傳來了廣播體操的音樂,他一屁股坐到山頂上號啕大哭,因為他已經(jīng)太久沒聽到過音樂了。即使是廣播體操的旋律,也讓他感受到一種久違的美。場景三:大約十七八年前,白巖松和朋友在回北京的車上,在聽馬斯卡奈《鄉(xiāng)村騎士》間奏曲,他的一位同事突然讓大家別說話,特別專注地聽,聽得淚流滿面。這位同事說,他在這首曲子里聽到了至美,仿佛讓自己的靈魂洗了個澡。
三個不同的場景,三個不同的故事,而相同的是音樂的神奇魅力。這種魅力我也感受過。2009年10月18日的北京,我第一次參加全程馬拉松比賽,在跑到36公里來到奧森公園時,身體已經(jīng)處于極度疲勞期,當突然聽到“多少次揮汗如雨,傷痛曾填滿記憶,只因為始終相信,去拼搏才能勝利”的音樂時,回想起為了準備這次比賽,四個月?lián)]汗如雨跑步的日子,一個人頂著30多度的高溫圍著田徑場跑步100多圈的場景,也是瞬間淚流滿面,繼而全身有了莫大的動力……音樂是無形的語言,因為有音樂,讓我們的生活多了一份美好,因為有音樂,讓世界多了一片溫馨。
在當下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回歸心靈的寧靜?多聽聽音樂吧!或是莫扎特的天賦,肖邦的詩意,抑或是舒曼的溫柔,李斯特的靈感……音樂,是心靈的語言,是一種心境,只有靜靜地去聆聽,深深地去感受,才能發(fā)現(xiàn)她的美,才能回歸心靈的寧靜。一曲自己心儀的音樂,會讓心靈沉浸在如月光般詩意的流水中,忘掉塵俗的無奈、精神的焦慮、身心的俱疲,還心靈一片平靜和清明。
在跑步中遇到更好的自己
白巖松和我有一個同樣的身份――跑者。他在書中寫道“我每周必須跑步五天,非常無用的事兒,但是跑的過程慢慢成為一種享受,自己跟自己對話,把自己放空。累得一塌糊涂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跑步,跑完以后,累的是腿和腳,但心和腦子都緩過來了!
從2009年6月初喜歡上跑步以來,我讓自己每日、每周、每月有個小目標,日積月累下來竟然能完成一個看起來高不可攀的大目標。其實,哪怕是再微小的事情,你日復一日的堅持,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讀書如此,跑步同樣如此。沒跑步時,認為跑步僅僅是一項運動,跑步七年來,發(fā)現(xiàn)跑步是一種生活。從熱情到習慣,從最初只能在田徑場上跑幾圈到先后完成了北京、天津、杭州、無錫等多個全程馬拉松。跑步以來,我發(fā)現(xiàn)自己每天都是快樂的,跑步帶給我一種內心的寧靜,一種精神的愉悅,一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將跑步與旅行結合,用跑馬拉松的方式,“腳踏實地”丈量一座城市,不僅領略了當?shù)仫L光,更是留下了難以忘記的身體記憶,給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樂趣。你跑的每一步,都是這個城市給你的擁抱。
跑步如人生。白巖松在《都在短跑,你試試長跑》一文中,提到“相當多的人正以短跑者的姿態(tài)和心態(tài)參與其中,你剛按照長跑的目標調整好節(jié)奏和步態(tài),卻隨時有人以短跑的速度沖進跑道,飛快跑完一段賽程,然后可能就離開跑道了。你的節(jié)奏和心跳會不會被他干擾?”“長跑可能要寂寞,可能要堅守,短跑反而經(jīng)常在局部的時間里,顯得很成功。這時,長跑者的心會不會亂?于是局面就成了這樣:總有一些長跑的人由于不斷被短跑干擾,也加入了短跑的隊伍”。人生需要定力,定力來自一個好心態(tài)!坝賱t不達”,這不是一個短跑的時代,而是一個長跑的時代。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每一公里都有每一公里的精彩,腳踏實地跑好人生的每一步,多問耕耘,少言收獲,你會發(fā)現(xiàn)人生的道路處處充滿詩意和精彩。
【讀《白說》有感】相關文章:
白說讀后感09-29
白說讀后感08-18
《白說》讀后感06-19
白說讀后感15篇11-05
白說讀后感(15篇)11-05
《白說》讀后感15篇07-09
《白說》讀后感4篇10-02
白說讀后感4篇10-06
白說讀后感8篇09-29
白說讀后感(8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