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觀后感
《邊城》觀后感1
沈從文是本世紀最為優(yōu)秀的文學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物質文化史專家。對于許多人來說他還是個謎:學歷高小,行伍出身,有著傳奇般的人生經歷。時間證明,他許多作品今天依然顯出極強的生命力。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tài)。《邊城》發(fā)表于1934年,小說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青山,綠水,河邊的老艄公,16歲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龍舟中生龍活虎的儺送……
《邊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樣純凈自然,展現(xiàn)出一個詩意的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社會。然而最終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記憶里:天保與儺送一個身亡,一個出走,祖父也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死去,一個順乎自然的愛情故事以悲劇告終!哆叧恰肥且粋關于湘西苗族的“民族寓言”的經典文本。
沈從文生于湖南鳳凰一個舊軍官家庭,后因家境轉入困頓,剛剛小學畢業(yè)、年齡還不滿十五歲時,即廁身行伍,到人世間去“學習生存”。其后數(shù)年間,他隨當?shù)剀婇y部隊輾轉于湘、川、黔邊境及沅水流域各地。
三十年代初,沈從文在創(chuàng)作的同時,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并以其在文壇的廣泛影響,被視為“京派”作家年輕一代的領袖。一九四九年以后,由于“歷史的誤會”,改行從事古代文物研究,并先后出版《明錦》(與人合作)、《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等古代文物圖案集及學術論文集。
沈從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沈從文先生的文學作品《邊城》、《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lián)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qū)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
沈從文1988年5月,因心臟病突發(fā),在其北京寓所逝世。故居于1991年被列為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撥款進行了整修。故居現(xiàn)陳列有沈老的遺墨、遺稿、遺物和遺像,成為鳳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觀之一,每天來瞻仰者絡繹不絕。
《邊城》觀后感2
雨后,我坐在陽臺,看著《邊城》。
這部小說初讀之下,語言很平淡,情節(jié)甚至算得上是平凡,但細讀之下,又會被小鎮(zhèn)的悠閑適意,爺爺?shù)臉阍G,翠翠的可愛以及字里行間的自然、優(yōu)美、詩意所吸引。讀著讀著,似乎自我也融入了這個很多年前的故事中。
小說開頭向我們展現(xiàn)了那片寧靜的自然風光,寥寥幾筆勾勒出翠翠和爺爺簡單的生活中透出的那些快樂和活力,然后便講述了那個熱鬧的端午節(jié),翠翠的感情便是從這時拉開了序幕。
到了小說的后半段,看得我有些急躁起來。翠翠的感情之路似乎愈發(fā)崎嶇了,就像京劇《三岔口》給人的感覺一樣,一件兩情相悅好事卻被一連串的誤會打亂,總也成不了。
船總的兒子大老、二老都喜歡上了翠翠,剛剛開始競爭,大老的殞命卻讓一切都發(fā)生了變化。二老不再那么堅定地要娶翠翠,船總開始對爺爺有偏見,而爺爺?shù)哪驹G和口拙也讓船總和二老對他產生了誤會。
小說接近尾聲時,一場暴風雨帶走了爺爺年邁的生命,也許,它也同樣粉碎了翠翠剛剛萌芽的幸福。
在整部小說里,最幸福的人就應是爺爺吧,這位帶著那個時代典型特征的老船夫,他敬忠職守的在崗位上奉獻了50年,他擁有過平凡的妻子、可愛的孫女、幾十年的至交老友,也經歷過妻子的死亡,女兒的離去。最終在對孫女的擔憂中與那條渡船伙伴一齊逝去。雖然一生清貧,但這也算是完滿的一生了。
讀完了《邊城》,我的心也變得酸澀、潮濕起來,不知是因為窗外不曾停歇的雨點,還是文中的.翠翠那飄渺的幸福;蛟S,二者皆有吧。
《邊城》就像一首淡漠的笛曲,從我的腦海里卷過,留下了淡淡的凄涼和哀傷。我本不是什么易動感情的人,卻在這個昏昏沉沉的陰雨天,因為這個簡單的故事,生出了想哭的沖動。
我記得,有這樣一句話,杯具美就美在它的它的殘缺。《邊城》就是如此吧。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模凌兩可的結尾似是給了些期望,但又像是對翠翠的安慰,讀起來有些悲哀和無奈。
合上書頁,我不禁遐想,如果沒有那場暴風雨,如果爺爺不那么木訥,如果大老沒有死,如果翠翠主動一點,甚至,如果這個故事發(fā)生在這個時代,那么,她此刻該是幸福的吧。又或者,有了那些如果,翠翠便不是原先的翠翠,邊城便不是這一個邊城。
文末,那座在暴風雨中倒下的白塔又重新建造起來了,似乎是在告訴讀者,雖然那場暴風雨中逝去的很多東西已經回不來了,但風雨過后,活著的人還是要繼續(xù)生活的。
《邊城》讓我品出許多對此刻生活有裨益的道理來,比如溝通,比如堅強比如……
《邊城》觀后感3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tài)。《邊城》發(fā)表于1934年,小說描述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感情。青山,綠水,河邊的老艄公,16歲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龍舟中生龍活虎的儺送……
《邊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樣純凈自然,展現(xiàn)出一個詩意的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社會。然而最終完美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記憶里:天保與儺送一個身亡,一個出走,祖父也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死去,一個順乎自然的感情故事以杯具告終。《邊城》是一個關于湘西苗族的“民族寓言”的經典文本。
用人物象征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透視《邊城》的深層文化隱喻,能夠發(fā)現(xiàn)沈從文先生對湘西苗族文化的形象思維圖騰和他對苗/漢、中/西文化沖突的思考與隱憂。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著名小說家、散文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以《邊城》等作品享譽文壇,蜚聲海外。
沈從文生于湖南鳳凰一個舊軍官家庭,后因家境轉入困頓,剛剛小學畢業(yè)、年齡還不滿十五歲時,即廁身行伍,到人世間去“學習生存”。其后數(shù)年間,他隨當?shù)剀婇y部隊輾轉于湘、川、黔邊境及沅水流域各地。
三十年代初,沈從文在創(chuàng)作的同時,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并以其在文壇的廣泛影響,被視為“京派”作家年輕一代的領袖。一九四九年以后,由于“歷史的誤會”,改行從事古代文物研究,并先后出版《明錦》(與人合作)、《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等古代文物圖案集及學術論文集。
沈從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沈從文先生的文學作品《邊城》、《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lián)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qū)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
沈從文1988年5月,因心臟病突發(fā),在其北京寓所逝世。故居于1991年被列為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撥款進行了整修。故居現(xiàn)陳列有沈老的遺墨、遺稿、遺物和遺像,成為鳳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觀之一,每一天來瞻仰者絡繹不絕。
【《邊城》觀后感】相關文章:
邊城08-16
邊城(.)..08-16
邊城..08-16
《邊城》觀后感08-26
《邊城》觀后感08-25
《邊城》觀后感08-15
《邊城》觀后感11-06
《邊城》的觀后感11-19
《邊城》(節(jié)選)08-16
邊城(節(jié)選)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