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誰住頂樓教學反思
篇一:誰住頂樓教學反思這篇課文是一個童話故事,寫的是新樓房蓋好了,小動物們互相關心,想把方便讓給別人,爭著住頂樓的事情。在教學中我通過講故事導入課文,抓住課文中心:誰住頂樓最好?再通過自學、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方法識字;然后讓學生用各種方式朗讀課文,在讀中理解、感悟;最后分角色朗讀表演并評價,讓學生在互相評價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感受小動物們和睦相處,處處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心靈。
整篇課文我是以識字教學主的。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所以說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我談談這學期及這節(jié)課我在識字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1、利用游戲的形式,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fā)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xiàn)。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游戲的形式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猜字謎,找朋友……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2、讓學生做字卡,在學中識字。
為了讓學生能夠快速的識字,我讓學生提前做生字卡片,正面寫生字,背面寫拼音,學生很樂意做字卡。第二天先學生字,然后讓同桌兩人利用字卡互相幫助識字;有時讓學生做“擺長龍”游戲,復習鞏固生字。另外,我還要求學生收好字卡,制作了“識字袋”。每周將字卡拿出,認識上面的字。孩子在體會成功的同時又復習鞏固了所學生字。長此下去,“識字袋”漸漸重了,孩子們的識字量也逐漸增多了,知識更加豐富了。
3、教會學生同時運用眼、耳、腦記住字形
聽課是重要的學習途徑,又是很難掌握的學習技巧。讓學生同時運用眼、耳、腦去積極地捕捉知識。眼,要注意看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字及筆順。耳,要善于發(fā)現(xiàn)老師指出的重點,如老師說“雪”字上面是“雨字頭”,“雨字頭”第三筆是橫鉤,不要寫成橫折或橫折鉤;“牙”,共4筆,第二筆是豎折,不要把它寫成兩筆等。腦,要牢記字的讀音、字義、字形。簡單的字,如“畫”“葉”可以運用已有知識,自己分析字形;“幾、用、筆”可與熟字“兒、同、毛”比較字形,加深記憶。
4、小組合作學習。
剛入學的兒童大部分不會與他人合作,現(xiàn)在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與他人交往。但是通過我一學期的培養(yǎng),學生已初步形成合作習慣。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借助拼音認讀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里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學了一篇課文后,可以讓小組里的同學互相聽讀課文,辨識生字,并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
5、在閱讀中識字。
每一周我都精心準備一個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在閱讀課上講給學生聽,并且告訴學生“老師通過讀書知道的”,大大調(diào)動了學生的讀書積極性。過兩、三周進行一次評比,選出“故事大王”。這樣,學生不但記住了故事,而且還學會了很多字。
6、課外識字。
課內(nèi)識字是識字教學的主要途徑,但并不是唯一途徑。課堂外的識字往往更加豐富、更為重要,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識字,這也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體現(xiàn)。如:商店里有“出入口、洗手間、收銀臺、產(chǎn)品介紹”,街道上的廣告牌……這些都是能充分利用的識字活教材。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只要我們老師切實轉變教學觀念,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開放、靈活、有活力的新課堂教學模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從課本、課堂中走出來,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資源,真正體現(xiàn)“使教材成為學生的世界轉變?yōu)樽屖澜绯蔀閷W生的教材”的新課標理念, 我們的孩子就能真正成為識字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課內(nèi)課外,兩條腿走路”雙管齊下,讓學生識字有滾滾而來的源頭活水,學生的知識寶庫中將是碩果累累。
篇二:誰住頂樓教學反思
《誰住頂樓》是本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均是圍繞兒童生活選材,再現(xiàn)了兒童的情感世界,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獲得情感體驗。
《誰住頂樓》這篇童話故事主要講的是:新樓蓋好了,動物們圍繞著誰住頂樓這個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從動物們的對話中,我們感受到鄰里間的和睦友好、互相謙讓的氣氛。全文一共有10個自然段,以小馬、小兔、小猴、小狗的對話為主要形式進行描寫,而貫穿全文的主線仍然是“誰住頂樓”。
在本篇課文的第二課時教學中,我完成了預先制定的兩大目標: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體會新樓房里的居民彼此之間互相關心、和睦相處的美好情感,懂得要為別人著想,要給別人以方便。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四步法完成教學任務:1、復習生字、詞語;2、激趣導入新課;3、細讀課文、感悟內(nèi)容,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4、分角色讀課文并拓展延伸。
在教學中,我隨時注意培養(yǎng)孩子們的學習行為習慣,訓練孩子們說完整的話并正確使用基本的標點符號,注重傾聽孩子的反饋意見并積極糾正孩子出現(xiàn)的錯誤,不否定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課文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時,我采用設問的方式來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如:新樓蓋好了,小動物們可高興了,可是在搬進新樓以前,他們卻遇到一個問題,聰明的孩子,你們知道是什么問題嗎?由此設問導入新課,直接就進入了新課的學習——誰住頂樓;在孩子們明確老牛年歲大不能住頂樓后,接下來挨著出場的小馬、小兔、小猴、小狗他們的對話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了。因此,我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讀來幫助孩子們理解課文、感悟文章主題思想,比如,在學習小馬和小兔的對話中,我分別請兩個小組的孩子進行表演讀;在學習小兔與小狗的對話時我有采用的是:誰喜歡小兔子誰就帶著感情朗讀,結果好多孩子都模仿不同小動物的特點有序的練習著……在充分閱讀揣摩的基礎與老師串講的基礎上,孩子們不難理解本篇課文的主題。我還特別抓住了文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孩子們進行感悟,如:小馬自告奮勇的說,(www.gymyzhishaji.com)這自告奮勇一詞就體現(xiàn)了小馬對老牛的關愛;在課文第5自然段小猴子反對小兔子的話語中,出現(xiàn)了5對反義詞,我趁機要求孩子先尋找規(guī)律,再在此基礎上用不同的符號圈畫出反義詞并讀讀記記,最后再把這幾組反義詞送回句子中,讀一讀,還把它們讀得重一些,由此又挖掘出小猴對小兔的關心。
在教學得最后環(huán)節(jié)是分小組、分角色有感情得朗讀課文,孩子們還不約而同的加上好些動作,表情也很豐富,感情也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了出來,課文的理解自然也不在話下。
篇三:誰住頂樓教學反思
《誰住頂樓》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寫了新樓房蓋好了,小動物為了把方便讓給別人都爭著住頂樓,從中體現(xiàn)了新樓房里的居民彼此之間互相關心,團結友愛的優(yōu)良品質,從而教育學生在生活中多為別人著想。因此我采用了分角色“演一演”的方式來和孩子們學習本文。
在分角色演一演的過程中,理解了難以理解的詞語“自告奮勇,連蹦帶跳,哧溜哧溜,上上下下”等詞語。當學到第三段時,班長迫不及待地舉起小手,想來演小馬,他朗讀的語氣不錯,聲音洪亮,我問他:“班長,你為什么這么著急舉手。 彼f:“我很喜歡小馬,因為它最勇敢!薄盀槭裁凑f它勇敢呢?”“它是第一個站出來爭困難的!薄罢l知道自告奮勇是什么意思?”“主動要求承擔艱巨的任務!
1、“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本課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立足學生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以讀代講,引導學生用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獨特體驗閱讀文本,體味生活,學習表達! 2、引導學生在“找中思”、“讀中學”、“品中悟”、“說中創(chuàng)”,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閱讀,延伸課文內(nèi)涵,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完課文后,我聯(lián)系班級實際,在班里舉行討論會,針對班里存在的情況,如誰關心同學,誰欺負同學,哪些同學平時樂意為大家做好事,大家發(fā)表對這些同學的看法,大家爭著發(fā)言,最后都懂得要以好同學為榜樣,同學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誰住頂樓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熊住山洞教學反思03-11
《小熊住山洞》教學反思03-21
《誰唱歌》的教學反思03-19
《我是誰》教學反思04-13
小熊住山洞教學反思15篇04-03
誰的本領大的教學反思05-24
誰爬得快教學反思04-12
誰的本領大的教學反思04-22
猜猜我是誰教學反思01-02
《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