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散文教學反思
篇一:散文教學反思提到散文,我們自然就會聯(lián)想起優(yōu)美的意境、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情感和靈動的想象。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散文以它“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攝人心魄而獨占一隅,散文教學在不知不覺中引領著我們師生走向美的藝術殿堂。我們感受著美、享受著美、追求著美。作為語文教師,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培養(yǎng)學生高尚而健康的審美情趣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散文教學的效果和我們想象中的并不一樣,最起碼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和我心之所想有極大差別。
首先,忽略文本的重要性。散文的語言是美的體現(xiàn),教師往往會把語言放在首要位置,重點研讀語言之美,而忽視了散文的“形”和“神”, 不愿在散文教學上浪費太多的精力,導致學生“隨波逐流”。
其次,學生的感情淡漠。情感是散文的生命,真摯的情感會使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引起心靈的共鳴。但是學生始終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在閱讀和理解的過程當中,喜怒不形于色,又何談情感共鳴?
再次,學生無法理解散文的神韻。散文的特點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在學生看來卻是不知所以,亂成一片。因此教師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及其重要。
最后,教師沒有恰當?shù)囊龑,學生無法掌握學習技巧。如語言的內(nèi)涵、意境的體會、情感的挖掘寫作的方法等等。特別是多媒體的濫用,更讓學生只會看熱鬧而無所適從。
針對散文教學出現(xiàn)的這些弊端,我認為,我們應當這樣做才能力挽狂瀾。
一、 重視文本。
首先教師本人要對教材引起足夠的重視,被選入初中課本的散文都是名家的作品,它滲透著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和思想精華,也代表著作者的寫作技巧。我們語文教師應利用好現(xiàn)有的資源,不應把文質(zhì)兼美的作品如同“棄兒”一般另眼相看,這樣既忽略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在無形中助長了學生歪曲的學習風氣。我們可以用我們的反復讀,反復體會,反復引導來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
二、 重視情感。
有人說“散文的真面目是以情感人”。從這一點來看,作者所展現(xiàn)出來的情和我們師生所感悟到的情是我們學習散文的關鍵所在。學生在閱歷、思想、精神、知識等方面存在著不同的特點,對文本的認識也會不盡相同,那么情感的體驗自然就會有濃有淡、有深有淺,因此我們教師要善于將學生引入散文的意境,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把自己整個身心融入到作品當中來,把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真摯的情感傳導給學生,學生的情緒被感化了,才會由“形”體會到“神”、由景體會到情。師生同入意境,共同賞析美、感悟美、享受美。
三、 重視技巧。
散文形散,會給學生造成一種錯覺:沒有脈絡,沒有頭緒,思路不清晰。其實這并不是一個難題,無論它怎樣“散”,它的“神”卻是“聚”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把握文章的構思焦點,即關鍵詞或關鍵句或文眼。只有抓住文章的核心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研讀解析,深入淺出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從而順理成章地使學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脈絡,掌握了文章的構思。
語言美,是散文的一大亮點。挖掘語言內(nèi)涵及其重要,它不僅會帶動學生的情感,也會使學生在寫作上受益匪淺。小處從字詞分析,大處從句段入手,模仿文中的各種描寫方法,揣摩文中的情感變化,領會文中的表達技巧,學習文中的精巧構思,進而真正體會作家遣詞造句的妙處。
讓學生回歸生活,是學習散文的前提條件,散文雖然是作者對生活的深刻感悟,但并不是學生對生活的體會,我們不能讓學生的思維成為無源之水。因此,我們可以適當設計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作業(yè)或引導學生感悟一些生活當中的細節(jié),使學生用心與文本對話,這樣會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
四、 重視朗讀。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只有反復地朗讀,才能逐漸走進作品的意境中去,品味作品的韻味,才能感受作者的深情告白。同時也會增進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文化內(nèi)涵。
散文是美的,散文教學就應該是美的享受,散文教學課堂更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如何改進教法,如何改進學法,是我們每位教師都應及其關注的問題。
篇二:散文教學反思
我在散文教學方面認真做了反思并進行了一些探索與實踐,在此與同仁共饗。
一、 我們過去的散文教學存在誤區(qū)
1、教學模式的誤區(qū)。一般來說,教師還是按照介紹寫作背景、介紹作者和文學常識、指導學生分析作品的層次結構、概括主題思想、分析寫作特點(比如:形散神不散的特點等)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來教學文學作品的。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導王榮生的報告《散文教學及連帶的問題》。王教授指出,當前中學語文散文教學中,往往將散文這一特定文本的特性忽視甚至模式化。王教授的話振聾發(fā)聵,令人醍醐灌頂。
2、 散文解讀方式的誤區(qū)。流行多年的重講解、重分析的“講讀教學法”依然占據(jù)語文教學法的主導地位,語文課沒了語文味兒,文學課沒了文學味兒。往往把作者個人化的言說對象等同于外在的言說的對象,這是散文教學中極大的誤區(qū)――“學生散亂的找東西,老師額外的講東西。學生活動了一番,老師展示了一番!庇猛踅淌谠溨C的說法便是“荒了自己的地,亂耕別人的田!”
3、對散文認識上的一些誤區(qū)
比如“形散神不散”特征的認識問題。袁振國先生認為,這個觀念有時代(60年代)的烙印,是對楊朔為代表的一批散文特點的概括,抑或說是不確切地概括。再如“以小見大”的寫作特色問題!靶≈幸姶蟆辈皇撬猩⑽牡墓餐攸c!靶 焙汀按蟆,有時很難界定,因生活瑣事或微小現(xiàn)象觸發(fā)的人生感悟,不同于過去所說的宏大主題,倒是更像古典文論中的“起興”。再如《背影》、《荷塘月色》這類散文,也很難說什么“以小見大”。
二、 我的散文教學的探索實踐
既然我們過去的模式、散文解讀方式、認識上存在一些誤區(qū),我在散文教學上便從以下方面進行了嘗試:
1、在教學模式上加大“閱讀”的分量
“閱讀是一個讀者與文本相互作用,構建意義的動態(tài)過程。構建意義的實質(zhì)是讀者激活原有的知識,運用閱讀策略適應閱讀條件的能力”。
散文閱讀的重點在于文本,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因為“閱讀是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的重要途徑!钡恰伴喿x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的多重對話!薄敖處熞獮閷W生的閱讀實踐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薄敖處煹狞c撥是必要的,在不同類型文本的閱讀應有所側重!
所以我們需要通過閱讀積累豐富的言語知識,需要通過閱讀增加我們未曾經(jīng)歷的言說對象,需要通過閱讀體悟自己未曾體悟過的情感和哲理。
2、理清思路,整體把握文章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現(xiàn)在文章的取材、線索、順序、開頭、結尾、過渡、照應、段落層次的關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例如,散文通常都有敘事、抒情、寫景的線索,抓住線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脈。從文章結構看有總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遞進式等結構形式,理出結構層次,思路也就清楚了。通常是從各段內(nèi)容的綜合歸納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畫出來,內(nèi)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
解決了以上問題,學生就能理清思路,整體感知課文。
3、就文本講深學透,尊重學生的體驗
王榮生教授很清醒的指出了這一現(xiàn)象,目前老師講授散文的現(xiàn)狀是利用文本走出文本,這違背了散文教學的本質(zhì)特點。我們需要引領學生建立和文本的鏈接。
閱讀應當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和鼓勵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完全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當然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zhèn)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過度發(fā)揮。尊重和保護學生的理解體驗,要有正確的引導。不要陷入“哈姆雷特”誤區(qū)。
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個體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這是葉圣陶先生和《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教學的重要指導思想。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自然會激發(fā)學生閱讀散文的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每一節(jié)課采取的教學方式可以是多樣的。但是,“幫助學生考出好成績同時也能培養(yǎng)出一個好人”是我們每個語文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篇三:散文教學反思
這一周我們主要講的體裁就是散文。通過這幾篇文章的學習,我發(fā)現(xiàn)對于散文詩教學其實是如此的簡單,以前,我一遇到這樣的文章就得沒法教,學生對此不感興趣。學習效果那就不用說了。但是通過這一周的教學嘗試,我改變了看法。
學習《雪》的時候,我給學生15分鐘的時間,去閱讀課文,當然是我給布置閱讀目標:1.作者描繪了幾幅畫面2各幅畫面具有怎樣的特點3作者運用哪些修辭手法4這幾幅圖寄予作者什么樣的思想盛情。5在閱讀的過程中仍然是把不認識的生字板書到黑板上。同課后的詞一起來解釋。閱讀后之后,我和學生一同解決了字詞。然后就解決我布置的問題。運用對話的形式來解答。沒有想這些的解決出奇的順利,看來給學生閱讀課文的時間雖然是多了些就是還是很有效果的。隨堂做了練習。
由教《雪》我獲得經(jīng)驗我在教《雷電頌》時,又進行了大膽的設想,因為這篇文章是很好的郞讀的素材。所以我先告訴學生,回家去讀,可以用各種方式去,想怎么讀就怎么讀。也可以模仿名星的說法,學生們一聽就沸騰了。第二天,我讓學生們?nèi)フ故。分組,沒有想到孩子們讀得很好。學生們真的是回家去做準備了。第二天,我們分組學習,六個小組每一個小組一個問題,給學生三分鐘的時間去準備。然后展示,學生說得都很好。一分組就有競爭意識,一組比一組好!度铡贰对隆愤@兩篇短文,因為是自讀課,而且內(nèi)容比較簡單。我仍然讓學生自讀,然后,讓學習好的學生,當一回小老師。到黑板前給同學們講解,教師引導。這節(jié)課學習的效果也是不錯的。
學生最期盼的是《海燕》,也許是因為宋小寶的演的小品,并且據(jù)說班里還有個綽號“海燕”的學生。學這篇文章時我仍然是讓學生展示朗讀,一開始孩子們有些放不開,后來我就讓學生站起來自由大聲讀,讀學生找一下感覺。慢慢學生才放開點,有一個很女生的男生讀得最好。變音讀。還有女生對這篇文章進行改編。很有才。
回想這幾節(jié)課,學生們表現(xiàn)得都非;钴S。語文課成了學生期待的課。(www.gymyzhishaji.com)我想我們常說我們對學生要求不高,反過來說,學生對我們教師要求也不高,教學方式哪怕有一點變化,都會引起學生的興趣。都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的教學真的是太缺少變化了。我們作為教師一定要下功夫,讓我們的課堂充滿變化,引起我們的學生變化,讓他們喜歡我們的課堂。其實有時我想,學生厭學也不能全怨我們的學生,是不是我們教學方式不被學生接受。是不是我們教師需要更多層面的改變。
散文教學一定要采取多種方式讓學生去讀,這樣學生學起來就輕松多了。另外語文課堂一定是最有活力的課堂,語文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一定要創(chuàng)新,語文教師一定要做一個擅變的人。課堂教學因為多變才會生機與活力!當然教師同時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豐富自己的學識。
【散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教學反思03-22
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02-06
關于教學反思的反思04-22
小班反思教學反思01-07
經(jīng)典教學反思10-19
教學反思12-31
精選教學反思04-21
教學的反思01-05
比的教學反思01-30
初中教學教學反思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