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課文《三借芭蕉扇》教學反思
課文《三借芭蕉扇》教學反思本學期語文書中的最后一課是《三借芭蕉扇》,教學這課心情尤其爽,原因是上完這課,意味著這學期就離解放不遠了。最后一搏,備課也變得尤為神圣了,所以這次備課多用了幾分心思。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上兩課時,講著這么一篇洪大的巨著,也實屬不易,可上下來總體還覺得可以,好不好的另說,但是,感悟倒是多少有一點。
一、兩篇課文合起來看,分開來講。
這是一組課文,分為(一)(二)兩片課文,共同講述了西游記中三借芭蕉扇的這個故事,以往,我們都會一課時講一個,而我在講這篇課文的時候并沒有完全將他們割裂開來,而是兩篇課文打通了課時的界限,捏在一起,讓學生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所以,我做了以下幾點:
1、放在一起劃分自然段,通讀全文。
2、將全文按照借芭蕉扇的次數(shù)劃分為三個大部分。
3、理清故事的借扇原因、借扇過程和借扇結(jié)果。
二、從“三”著眼。
一般,我們在講課文的時候,都會講孫悟空三次借芭蕉扇,第一次如何,第二次如何,第三次如何,講過程的精彩。(www.gymyzhishaji.com)但是,我們常常忽略,講完我們還要從三的整體著眼,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要借三次才借來?而且這三次借得并不容易,先禮后橫又強奪,一次次深入,一次次復雜,不過就是一把小小的芭蕉扇,而且牛魔王和孫悟空還是拜把子兄弟,直接讓孫悟空找牛魔王,簡簡單單就可以拿到芭蕉扇,為何作者要用如此之大的篇幅來寫?這就需要我們好好考慮考慮這個“三”。《西游記》中的“三”還有“三打白骨精”,這些三都發(fā)生在西天取經(jīng)的路上,古代又認為“三”是個約數(shù),是個大數(shù)。所以,這里面我對孩子的解讀是:一破三折。這證明取經(jīng)路上不是一帆風順的,九九八十一難,確難難都不簡單,這無形又證明了取經(jīng)之路的辛苦與復雜。這樣一提示,孩子們立刻就領(lǐng)會了其中的精神,這故事也就挑出了故事,成為了教育。隨后,我又給孩子在黑板上劃出了“波谷圖”。告訴他們,這就是人生的寫照,波波折折坎坎坷坷,我們也要像孫悟空一樣,堅定信念,學會隨機應變,最后取得成功。
講完之后,感覺這個故事意味深長,余音未了,總想拿起原著再品讀再三,相信這樣的指點之后,孩子們對《西游記》其中的滋味長短會更有體會與收獲。
【課文《三借芭蕉扇》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借生日》教學反思03-07
借生日教學反思02-08
課文《貓》教學反思06-04
課文教學反思12-29
課文《稱贊》的教學反思02-15
課文南轅北轍教學反思09-14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05-25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05-23
《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09-15
借生日教學反思 15篇04-02